三坊七巷形象定位策划(2)

三坊七巷形象定位策划(2)
三坊七巷形象定位策划(2)

目录

一、三坊七巷的背景与发展概况 (3)

二、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5)

三、市场分析及预测 (7)

四、SWOT分析 (10)

五、总体定位、市场定位及宣传口号 (11)

六、三坊七巷旅游产品推介活动 (16)

七、附件(问卷)

一、三坊七巷的背景与发展概况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八一七路)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吉庇巷。

福州三坊七巷是中国所有坊巷中最为著名的,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这是我国目前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自古以来,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具文化气息的地方,每条小巷都有光荣的历史,每座大院都有动人的传说,林则徐、严复、张经、沈葆祯等数以百计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都从这里走向辉煌。可以说,三坊七巷是全国名人故居最集中的街坊,是福州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是福州最有影响力的城市名片。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内独一无二,绝无仅有的。

随着三坊七巷的商业开发和文化改造,三坊七巷逐渐被广大的旅游者所认知,但是在三坊七巷过去的旅游推广中,游客的参与性尚缺,游客很难领会到三坊七巷古老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内涵,这是一种文化的缺失,这使得三坊七巷其独一无二的文化价值无法得到实现。如何了解游客需求,更好的宣传推广三坊七巷,提高游客参观的参与性,是我们本次形象定位策划的研究主题。

二、资源的开发现状及存在问题

三坊七巷集中体现了福州古城的民居技艺和特色,被建筑界誉为规模庞大的“明清古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是福州这座历史名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坊七巷的美,不仅仅是它体现了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更美在它的人杰地灵。因此,三坊七巷的人文底蕴非常的丰富,但是在整个三坊七巷的保护和开发过程中,旅游者对三坊七巷的深厚的文化底蕴了解不深,旅游者参与性不高,整个三坊七巷的文化在流失,商业占据了主体地位。这是三坊七巷在整个旅

游开发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我们利用学习之余和假期时间,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的方式对三坊七巷的民居现状和游客对三坊七巷的整体了解进行调查,查阅相关资料、实地查勘民居内部情况、访问住户、拍摄实景,初步了解三坊七巷的民居现状,并被令人痛心的现状所震撼。三坊七巷在近现代以来屡遭破坏,不仅原有的城坊布局被改变,而且古民居建筑也损毁严重。最重要的是,建筑遭受破坏的同时,商业的加入使得整个三坊七巷的重心偏移。

我们针对问卷调查的结果做个具体的说明,本次的问卷调查采取的是针对在三坊七巷参观游览的游客进行调查,对不同学历的游客进行调查。结果显示,70%以上的游客对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了解很肤浅,这项数据表明了三坊七巷文化缺失,游客的参与性确实不高。三坊七巷深厚的文化价值并未得到实现。

另外,分析三坊七巷存在的问题,即建筑格局和城坊布局遭受破坏。

第一,传统民居建筑被拆除改建。三坊七巷事实上只剩下“三坊五巷”。衣锦坊以北的大片土地经过旧城改造,原有的老宅被拆除,使得三坊七巷的古街区被削掉一角。在毗邻杨桥路的古街区旧址上耸立起现代化的住宅楼,严重破坏了三坊七巷既有的城坊格局,更破坏了三坊七巷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内涵。有的道路不但在地上被取走了青石板改成水泥路,更被人为地裁弯取直。

第二,古民居建筑的严重损毁。主要表现在:

(1)建筑物结构的破坏:原本建筑青瓦白墙,装饰考究,饶有风致,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可是,现在的建筑物结构已经横遭破坏。由于现有的居民人多房少,就把原有的整体结构分割成若干个独立的住房。每一进厅堂都住有不同的人家,披榭或厢房被改造为厕所或厨房。每进之间被铁门或砖石改建成狭小的过道,作为各家各户的分界线。甚至于宽敞的花厅也被改成住房,安上空调等物。除了原有的天井、卧室和部分的厅堂外,大部分建筑都改变了原有住宅的各自功能,服从于现有住户居住的需要。

(2)具有文物价值的内饰物损毁和遗失:俗称“火墙包”的风火墙经过长期的风雨侵蚀濒临坍塌。不少房梁的油漆已经斑驳脱落。

在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三坊七巷古民居建筑遭受严重破坏已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先前的旅游推广,并未重视提高游客参与性,没有让游客更多的去了解了三坊七巷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在三坊七巷的商业开发和文化改造过程中,商业的开发占据了主导位置,这也使其开发的重心产生偏移。

三、市场分析及预测

通过调查,我们对三坊七巷有了一定的了解,三坊七巷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一个小小的三坊七巷囊括了中国近代史的大半个历史。名人故事、故居、民俗等等构成了三坊七巷特有的旅游资源。其文脉更是吸引大众的眼球,为了大力发展三坊七巷的旅游,使之成为福建的主要旅游景点之一,我们现在针对三坊七巷做一个市场分析和预测。

(一)市场分析

1、竞争对手分析:福州的旅游资源在福建省内相对比较丰富,三坊七巷这个旅游项目具有它独特的魅力,我们将对它的竞争优劣势进行分析:

优势:(1)三坊七巷作为“中国十大古街区”之一,其文化内涵深厚,其三个坊七个巷囊括了众多的名人轶事及名人故居;

(2)三坊七巷的建筑是明清保留下来的古建筑,其面积相当大,在福建省内是比较少见的;

(3)三坊七巷保留着丰富多彩的福建民风民俗,独特的民俗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热点;

(4)三坊七巷文化与商业的相结合,在商业中体现文化,这在各个旅游景点是比较少见的。

劣势:(1)目前游客对三坊七巷的了解不深入,仅限于层面的了解;

(2)三坊七巷的主街区过于商业化,与文化的结合做的不是很好。

2、目标客源及市场定位

一级市场:福州市

将福州市作为核心的客源市场,其原因有:到景区交通便利;相对独特的资源,易于吸引消费者。

二级市场:福建省各个县市和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这三个地区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到福州进行商务及旅游的客源;各大旅行社及单位团体组织的客源。

三级市场:中国的各个地区以及台湾地区

重要客源补充市场,到福州旅游的游客和到福建进行商务、走亲访友的台湾人士。

3、主要受众群体

a、家庭群体

b、学生群体

c、政务群体

(二)市场预测

通过对市场的分析,我们可以大致的知道三坊七巷未来的发展趋势。目前,三坊七巷的主街区是商业化日趋发达,这样,将会把三坊七巷的文化削弱掉,就会造成三坊七巷的资源浪费。因此,未来三坊七巷的发展我们可以走商业---文化相结合的路线,其优势有:

1、将商业与文化相结合,游客了解文化就不会那么的枯燥,游客可以在游览景点的同时体验到逛商场的乐趣,同时也会了解到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

2、文化与商业的结合,既能发展我们福州的软文化,还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3、文化与商业的结合,能使该项目更加的丰富生动。、

不过,可能我们在实施时会遇到很多的难题,很难将文化与商业完美的结合,这个可能会花费比较大的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

四、SWOT分析

(一)优势

1、资源数量众多

三坊七巷是我国唯一坊巷格局的古民居建筑群,至今仍保留有两百多座明清时期的古建筑。旅游资源绝对数量多,分布的密度小。

2、资源种类齐全

三坊七巷旅游资源种类十分丰富,占旅游资源8个主类中的4个主类,有遗址遗迹类、建筑与设施类、旅游商品类、人文活动类。

3、游资品位高

三坊七巷内现存的两百多座明清时期古建筑,其中有四十多处被省市区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福州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与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三坊七巷是福州旅游业的核心和“拳头”产品,易形成福州旅游业的品牌。

4、地理位置优越

⑴区位条件好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东临八一七北路,西靠通湖路,北接杨桥路,南达吉庇路,光禄坊,10几条公交线路由此经过,交通极其便利。

⑵相关旅游区位优越

三坊七巷北靠西湖,南接乌山、于山,东临温泉公园,是市民游憩的中心。

5、资源开发条件好

三坊七巷旅游资源从整体来看,坊巷结构虽破坏较多,但保存的相对完整,它以南后街为中轴线,三坊与七巷对称地分布在南后街的两边,旅游资源相对集中,可以形成了一个独立的旅游景区。

(二)劣势

1、古建筑破坏严重

三坊七巷中的古建筑从明清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外部结构经过风雨的冲刷,人为的破坏,许多传统建筑已面目全非,破坏程度十分严重。

2、违章搭盖现象严重

由于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市中心,地价增值十分厉害,因此,在市中心寸土如金的三坊七巷,为了节省资源,许多古名居在原有建筑的基础上又搭盖了许多与原来建筑风格不协调的房子。

3、基础设施落后

三坊七巷没有配套的生活设施,卫生条件差,消防能力差,建筑多为土木建筑,没有必要的消防设施,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三)机遇

1、国家文化体制改革

党中央、国务院在全国“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本着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一致、与文化艺术自身发展规律相符合的精神,建立科学合理、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国家政策的支持,这对福建省乃至福州的旅游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省旅游产业规划

《福建省“十一五”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一区两带四群”的全省旅游发展空间布局概念。其中一个旅游产业集群就是以福州昙石山文化遗址、三坊七巷、船政文化,莆田妈祖文化、九鲤湖,宁德白水洋、畲族风情、太姥山、三都澳等旅游景区(点)为重点,打造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东旅游产业集群。

3、“两马”航线开通

随着“两马”航线的开通,到福州寻亲访祖的台胞越来越多,为福州旅游业,特别是三坊七巷旅游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4、国内外旅游专家的重视

三坊七巷作为全国唯一一个坊巷结构的古名居建筑,已引起了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三坊七巷的文物古迹、名居、院落的兴趣,纷纷对其出谋划策。

5、经济高速发展,微观环境良好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文明交流的不时增强,福州在全国的知名度日益提升,特别是福州国际会展中心、福建体育中心、金山会展城等大型公共设备的建成并投入运用以来,福州承办了诸如多全国性甚至是国际性大型会议,每年因商贸、会议、学习、观光等来访的国际外的游客越来越多,福州旅游外需市场有所拓展。(四)挑战

1、同类产品的威胁

苏州是深蕴吴文化的水乡古城,建城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期,这里是吴国的都城,至今还保留着许多有关西施、伍子胥等的古迹。1982年国务院公布苏州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杭州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杭州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后期开始,先后出现过极具特色的良渚文化、吴越文化、南宋及明清文化,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文化体系。杭州拥有“文化之邦”和“历史名城”的形象。

西安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我国黄河流域古代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西安是我国建都最早,历时最长的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历经2000余年。西安有全世界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以及总面积达108平方公里的周秦汉唐四大遗址;“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等珍贵的文化遗产。

与上述的古城相比,福州所面临的威胁大,三坊七巷的开发和策划须从自身的特点,优势出发,不能盲目与之攀比,认清本身不足之处。

2、相关产业的威胁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的市中心,许多房地产商都在那里争夺地皮,造成了当地容积率的上升,严重破坏了三坊七巷的文化资源。

五、总体定位,形象定位和宣传口号

三坊七巷必须根据自身的特点,结合国内外历史街区发展的形势进行准确的定位,从而制定一定时期的发展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应该采取的战略与措施。

1、主题定位:福州最有影响力的城市名片

自古以来,三坊七巷一直是福州最具文化气息的地方,每条小巷都有光荣的历史,每座大院都有动人的传说,三坊七巷也是全国名人故居最集中的街坊,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国内独一无二,绝无仅有。

“三坊七巷”并非单纯的文物建筑遗迹,而是一个沉淀着城市人文、城市性格的文化符号。福州的三坊七巷是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的精髓。这里是老福州的缩影,是福州历史的博物馆。

2、功能定位:打造南方里坊格局的传承典范

将街区整体空间格局和历史风貌打造成为南方里坊格局的传承典范。街区内真实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将成为城市发展历史的见证。优化后的人居环境,使其成为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居住社区。街区历史文化资源将被合理利用于发展有文化内涵、高品质的第三产业,其将成为具有独特文化景观的城市活力地带。3、目标定位:精品化,区域化。

精品化:指三坊七巷旅游景区建设和旅游服务管理达到一流的标准,目的地总体宣传和战略产品形象创出品牌。

区域化:创省内内一流,拓区域市场。将三坊七巷打造成为福州的城市名片,将其塑造成为省内一流的旅游品牌。提高其知名度,拓展其区域市场。

4、形象定位:文化—商业游

三坊七巷,这个从唐末五代开始形成的古老街区,就嵌在福州市最繁华的市中心,一千多年过去了,至今留存,成为中国现存唯一坊巷格局的老街。三坊七

巷文化内涵丰富,积淀深厚,特色鲜明,影响深远,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因此,突出三坊七巷的文化价值是本次策划的核心,而将三坊七巷的文化和商业等元素结合在一起是本次对于三坊七巷的形象定位。

5、宣传口号:千年文化的孤本,里坊制度活化石。

六、三坊七巷旅游产品推介活动

本次产品推介会基于以下两点:

1、树立三坊七巷以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商业游的旅游产品形象

2、(三坊七巷文化-商业旅游产品)推案及销售的需要

(一)活动目的

1、让各级市场的旅游产品经销商更加升入的了解本案,增强已定或已购经销商的信心,消除持币观望者的顾虑;

2、通过本次产品推介的主题活动,赢得经销商的口碑,促进本案的销售;

3、展示和提升本案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4、让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为更多的人所认知,让它的文化价值得到实现。(二)活动名称

三坊七巷旅游产品推介活动

(三)组织机构

批准单位:福建省旅游局

承办单位:闽江学院旅游系

协办单位:08级旅游管理5班

策划团队:谢将生,陈默亚,张婉云,廖秋兰,翁秋燕

(四)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2011年5月1日—5月3日;

活动地点:香格里拉酒店;三坊七巷旅游景点

(五)活动流程

1、2011年5月1日,在香格里拉酒店召开三坊七巷旅游产品推介会:

上午:a、推介会开始前滚动播放《三坊七巷》宣传片,工作人员迎接客人并发放宣传资料;

注:《三坊七巷宣传片》内容以突出三坊七巷的核心价值—文化价值为主;

宣传资料:我们以对三坊七巷的调研为基础,提出了由于游客参与性不高,对三坊七巷文化了解不深的而使得使得三坊七巷的文化价值不能得到实现的问题,并面向我们三级旅游市场的中上层民众,即有钱,有一定文化程高度的游客推出了三坊七巷精华游、四条专项旅游线路以突显三坊七巷的文化价值。(精华游以观光、访古、休闲为主,为一日游;四条专项旅游线路分别为三坊七巷名人故居游、三坊七巷国学文化游、三坊七巷古建文化游和三坊七巷民俗工艺游,均为半日游,以观光、考察、文化、购物为主)

b 、主持人介绍与会来宾

注:由主持人按顺序介绍来自各级旅游市场的旅游业界专家、旅行社总经理、权威媒体以及各省市旅游局领导人。

c 、闽剧表演:《抬官轿》、《姐妹看花》、《牡丹亭》、《盾牌操》;

注:由福州闽剧院的表演艺术家们向参与方人员展示闽剧特色,感受福州的文化魅力。

下午:d、省领导以及旅游专家致辞;

注:省领导首先对来自各级旅游市场的业界精英及专家表示欢迎,然后针对近年三坊七巷文化开发和商业改造的成果进行剖析,最后阐述省旅游局领导对三坊七巷今后的重视和期望;由旅游专家向来自各级旅游市场的旅游从业人士及相关领导解析三坊七巷其文化价值的唯一性,这种唯一性可以在各级旅游市场游客需求,而且这一需求只有三坊七巷能够满足,以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商业旅游定位,必能在市场上形成一个大的品牌的演讲。

e、有奖竞猜;

注:活动参与方回答主持人提出的有关三坊七巷文化内涵的5道问题,答对将赠送旅游纪念品。

问题:1. 三坊七巷民居建筑的内涵

〇A.亲近山水的风雅情趣〇B.传统的家族伦理道德

〇C.道家思想观念的体现〇D.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

2. 三坊七巷历史上出现的名人

〇A.左宗棠、林则徐、林旭〇B.甘国宝、林觉民、刘冠雄

〇C.严复、康有为、郁达夫〇D.冰心、施琅、沈葆桢

3.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福州精神是哪位名人提出的

〇A.严复〇B.陈襄〇C.冰心〇D.林则徐

4.三坊七巷内时常演出的福州评话和传统闽剧

〇A.《西厢记》〇B.《荔枝换绛桃》〇C.《武家坡》〇D.《拷红》

5.古往今来,三坊七巷人一贯保持什么样的优良传统

〇A.尊老爱幼〇B.重视文化教育

〇C.追求人生不朽的境界〇D.推崇仁爱原则

纪念品:扇子、油纸伞、三坊七巷手绘地图、三坊七巷纸雕纪念册、三坊七巷宣传折页

f、由策划组成员对三坊七巷旅游产品进行推介讲解(ppt);

注:策划组成员以三坊七巷现存问题、文化价值的唯一性为主线进行讲解。

g 、由策划组成员回答各专家,旅行社经理及各大媒体的疑问

注:由工作人员引导各位参与人员到茶餐厅享用点心,并由策划组成员回答各位旅游业界人士的有关疑问。

2 、2011年5月2日-5月3日,三坊七巷旅游景区景点参观;

5月2日:a 、由专业工作人员,引领活动参与方人员游览名人故居,向其说明坊巷内住宅大致分大门、院落、庭园及其附属建筑三个部分的特点,其分布一般是将大门、院落安排在一个轴线上,庭园及其附属建筑物安排在轴线的另一侧,形成既对称又变化的平面格局。这种布局有利于封建家庭长幼、内外、男女分别的伦理道德,甚至在半公众场合(大厅)也和私秘休闲(花厅)有所区别,并向其介绍坊巷建筑风格精致,色彩基调淡雅,极富福州地方特色,富有个性的坊巷格局。

民居参观线路:

上午:(1)“明清坊巷游”的具体线路是:南后街北口进—郎官巷—二梅书屋(在建工程)—塔巷—黄巷—衣锦坊—水榭戏台—闽山巷—文儒坊(乡约碑)—宫巷—安民巷—南后街(青铜裱褙雕塑)—南后街(花灯雕塑),沿途介绍坊巷沿革及名人故居概况。

下午:(2)“名人故居游”的具体线路是:南后街石牌坊—风雨廊(参观仿古建筑)—杨桥巷—林觉民、冰心故居—二梅书屋—南后街(刻字出版雕塑)—南后街(永和鱼丸、同利肉燕制作展示)—衣锦坊—水榭戏台(不定期举行有地方特色的节目表演)—南后街(裱褙雕塑)—叶氏民居(福建非遗展示)—南后街(花

灯雕塑)—林聪彝故居(在建工程)—文儒坊乡约碑—南后街(民国当铺雕塑)—蓝建枢故居—林则徐纪念馆。

5月3日上午:b 、非遗展示:(1)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内,引导活动参与方观看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冯久和的儿子冯其瑞、孙子冯伟,为游客现场演示了寿山石雕刻。在旁边的传承人传习区,展示金子敲打成金箔的工艺,并让参与人员抡起锤子试着打金箔或刻上几刀寿山石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并参观福州软木画、福州漆箸、福州金箔、畲族医药、厦门蔡氏漆线雕、安溪铁观音、武夷岩茶、柘荣剪纸、福安畲族银器、惠安木雕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品项目;(2)在南后街上的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观看魔术、传统表演;

5月3日下午:c 、引领活动参与方人员到南后街光禄吟台“学闽剧”,由福州闽剧院的表演艺术家们这里指导,并观看看各种民俗演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d 、参观古旧书籍店,让活动参与方人员了解了解闽都文化内涵(六)密集的宣传、精确的定位,打造旅游营销新模式!

组委会将与旅游卫视等30多家专业媒体合作,全面深刻地向全国范围内受众展现国际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及精髓。通过活动的整体运作,建立市场与消费者相结合的一种新型的旅游市场营销模式。

(七)活动参与方

湖北大学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国家旅游局《海峡西岸旅游区发展总体规划》总主持人、国家旅游局5A级旅游景区评委会特聘评审专家马勇教授,福建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常务副院长、福建省人民政府旅游发展顾问郑耀星教授先后来连调研环马祖澳旅游区建设;福建春秋旅行社、福建康辉旅行社、福建中国旅行社、福建康泰旅行社、福建龙岩旅行社等各大旅行社总经理;福建旅游局局长郭恒明、福建厦门市旅游局局长黄国彬、漳州市旅游局局长吴宗宏等各市县旅游局局长;广州、旅游局局长朱立、佛山旅游局局长彭聪恩等主将三角洲各旅游局局长;中国国旅、广东中旅、广东国旅、佛山金马旅行社、佛山中国旅行社等珠三角各大旅行社总经理;上海市旅游局局长程红梅、杭州市旅游局局长刘旗等长三角各旅游局局长;上海春秋旅行社、杭州中国青年旅行社等长三角各知名旅行社;

(八)支持媒体

福建卫视、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旅游卫视、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旅游报、新浪网、搜狐网。

宣传媒体的配合

1.预告广告策略

(1)具体要求:尽可能吸引顾客的眼球,并告知说明会的具体时间、地点以及活动内容,最大限度的激发受众的参与热情。、

(2)媒介策略:

①媒介选择:、海峡都市报、旅游卫视、中国旅游报

②发布时机:暂定4月30日

③投放频次:3篇。

(3)具体投放计划

2、活动当天的新闻媒体:

福建卫视、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旅游卫视、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国旅游报、新浪网、搜狐网。

(九)活动经费预算

1、场地费:3200元

2、宣传费:4000元

3、演员费用:2500元

4、奖品:1300元

5、聘请讲解人员的费用:1500元

6、就餐费:2000元

7、其他费用:500元

总计:15000元

(十)人员安排

我们将我们团队分为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项目,其中:

1、总策划:谢将生

2、联系宣传、专家、闽剧演员:廖秋兰、翁秋燕

3、活动安排、运转:张婉云、陈默亚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设计研究

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规划设计浅析 1.研究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传统风貌与发展要求之间的关系成为城市改造过程中亟待解决的主要矛盾之一。历史文化街区作为城市传统风貌格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城市景观、文化、交通等各个功能中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中国于1986年正式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政策,并为了将这些历史文化名街有选择、有步骤的介绍给国人,展示给世界,于起,先后举办五届历史文化名街评选推介活动,先后评选出如北京国子监街、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南大街等历史文化名街。 上世纪80年代起,全国上下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活动,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逐渐成为城市规划工作长期的重心之一,但对其研究和实践多从街区的商业形态、交通格局、邻里关系以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开展,常忽略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形态。 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列工程,不但涉及规划设计同时也包含法规管理,因此,学习和借鉴国外关于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设计方面的先进经验,并总结国内在此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教训,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拟就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构成与内涵,规划设计的内容与原则做一个初步探讨,为将来的深入研究打下基础。 2.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构成要素

2.1历史遗留景观 历史遗留景观按其存在形式可分为物质景观和非物质景观。 物质景观指客观存在的景观,包括街区中的历史遗存建筑、历史特色要素、街区空间格局以及天际线景观等。非物质景观是指能够反映街区独特历史文化内容的景观,包括宗教文化、生活习俗、民俗礼仪等。历史遗留景观见证了城市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城市的文化精神,对城市的过去与现在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街区中的遗存建筑和历史特色要素是构成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单元,她们的形态风格是不同时期,不同建筑材料以及不同风俗习惯的反映,是历史的演变及文化的沉淀。山西省晋中平遥县南大街,又称明清街,街道两侧的店铺具有明清风韵,全长750多米,沿街建筑考究,雕刻和绘画手法细腻精致,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涤荡,古风犹存(如图1)。 生活习俗和民俗礼仪反映了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地域性,构成历史文化街区景观的特殊性,同时对景观的发生发展也具有约束性和引导性。 2.2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包括地形、水体、植物以及天象等,它们是景观起源的基础,不可更改且十分珍贵,使得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表现出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

三坊七巷 文化的创新与传承

三坊七巷的文化继承与创新 摘要:“三坊七巷”座落于福州市中心城区(鼓楼区),总占地约45公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至南依次排列的坊巷总称。“三坊”即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即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中国明清古建筑博物馆”、“中国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其基本格局形成于唐末,到明清时期发展到了鼎盛,现存古建筑200多座,其中水榭戏台、欧阳氏民居、陈承裘故居、林觉民故居、严复故居、二梅书屋、沈葆桢故居、林氏民居、小黄楼等9座建筑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福州许多名垂青史的名人,都出自“三坊七巷”或与之密切相关,其间蕴涵的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集中展示了福州闽都文化博大精深、沉潜冲和的底蕴。【1】 关键词:三坊七巷、文化、创新、传承、价值、内涵、精髓、保护; 一、三坊七巷的历史文化: 三坊七巷是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最重要的标志之一,她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人们把凝结在坊巷格局和明清建筑中的文化信息,在坊巷中生活过的历史文化名人的事迹、思想和著述,坊巷内特有的民风民俗和具有文化内涵的商贸特性,当作一种文化来看待。现在我们统称之为三坊七巷文化。三坊七巷文化的内涵、精髓和价值: (1)三坊七巷的文化内涵: 1、富有个性的坊巷格局 2、匠心独运的园林建筑 3、灿若群星的名贤英杰 4、丰富多彩的民风民俗 5、具有文化气息的商贸 (2)三坊七巷的文化精髓: 1、爱国与创业精神 2、包容与革新思想 3、崇文重教的传统 (3)三坊七巷的文化价值: 1、是展示福州历史文化的窗口 2、是提高文化认同感的基础 3、为福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文化资源【2】 例如:王审知(862-925年),字信通,又字详卿,河南光州固始人。唐中和元年(881年)同兄王潮、王审邽随王绪起义军渡江南下;景福元年(892年)攻入福州,历封琅琊郡王、闽王。前后治闽29年,修罗城、夹城,辟甘棠港,拓三坊七巷,政绩斐然,世称开闽王。其部将在塔巷北侧建育王塔,并建塔院,因而得巷名;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号少穆、石麟,晚号竢村老人。清嘉庆(1804年)举人,十六年进士,庶吉士,授编修。历江苏按察使、署布政使,陕西按察使、署布政使,湖北、河南、江宁三省布政使,江苏巡抚,两江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分析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 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武汉魅力村镇点击:522次 1.1依据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1.1 依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范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 50357-2005)》、《武汉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武汉市历史文化资源保 护和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武汉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 项规划》、《武汉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武汉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武汉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是结合武汉市历史保护的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 (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内容的深化。编制完成的保护规划和修建 性详细规划将作为武汉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1.3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武汉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 特色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他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区域可参照本技术 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 详细规划。

三坊七巷文化传承与创新

学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班级:10机电(1)班学号:10033**** 姓名:*** 三坊七巷文化传承与创新 摘要:三坊七巷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具有福州地标意义的“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之称的中华第一街。可以说,三坊七巷成为福州人文荟萃的缩影,凸显着福州人追求正统教化的人文性格与开拓进取的海洋文化精神的相互融合。作为福州城市精神集结地、福州名贤文化纪念地、福州传统商贾文化传承地、福州民俗文化展示地,三坊七巷承载了福州城市发展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充分体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特色与价值,是名符其实的中国名片。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不仅要批判地传承还要大胆的创新,特别是在当今全球化越演越重,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不仅如此,还要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发展、开发与利用、中央与地方、全局与局部、当前与今后的关系。这些对当前的中国,是十分重要的。 关键词:三坊七巷传统文化传承创新 三坊七巷文化传承保护 三坊七巷是一个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老景区,但是在现如今,三坊七巷传统文化受到了来自外来文化前所未有的冲击,三坊七巷传统文化现状不无使我们担忧。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做出改变,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大潮中,三坊七巷也曾经面临被拆迁改造的命运,但是在各方的努力下,它最终被抢救保护下来了,在国家文物局、福建省和福州市有关领导和部门的主持下,先后制定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福州市三坊七巷文物保护规划》《福州市三坊七巷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等,保护与管理不断升级,并由省、市政府投资45亿元进行保护整修,使得它渐渐焕发出应有的魅力,带着文化遗产的尊严,融入社会,惠及民生,成为福州城市发展中的新亮点。2010年11月1日,在福州举行方案的论证会,探讨以先进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展示理念,推动三坊七巷在文化遗产的综合保护、传承、利用方面迈出新的步子。 三坊七巷文化探索创新 三坊七巷建设社区博物馆是非常有意义的探索。博物馆界一直在思考博物馆如何从对物的关注转向更多地对人的需求的关注,如何跟人的发展、居民、社会发展挂钩。社区博物馆是一个很好载体,可能是我们国家今后几年博物馆发展的一个热点。三坊七巷做的工作与规划体现了社区博物馆的理念、国际先进经验,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特色。 三坊七巷社区博物馆的建设会面临很多的挑战,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相对于博物馆在可移动遗产收藏、保护、研究、展示、传播和利用、服务社会等方面有较为成熟的经验,而不可移动遗产的保护和展示、利用方面难度更大。在三坊七巷引进社区博物馆的概念,就应当在保护、展示、利用等方面更多地借鉴博物馆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首先,无论保护和展示都要强调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突出其所包含的历史信息与价值,可以用博物馆手段画龙点睛地展示出长期以来人们在此生存发展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以及人文荟萃的必然性和逻辑性。对于引进到社区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服务项目等要强调与遗产社区的兼容性并突出特色,原生的与引进的要能够区别开来,防止旅游地点商业服务、纪念品销售等的千篇一律。在博物馆的设计、规划上要高起点,但在实施上要有条不紊,不要太快。特别是,社区博物馆是活态博物馆,要使管理者、社区居民、游客都能了解社区博物馆的理念和正确的做法并参与其中。最后,要加强社区博物馆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的研究,真正探索出一条可移动文物与不可移动文物、有形遗产与无形遗产综合保护传承利用的新路来。 文化批判传承 有些人认为,既然是传承传统,就要将传统的东西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将最原始的一

“文化街”建设规划设计方案 设计方案 建设方案

通州梨园镇“梨园文化街”规划设计方案 一、设计主旨和主题 为深入贯彻落实区委四届十次全会、区纪委四届七次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全力打造“运河清风”廉政文化品牌,实现“廉洁建新城”的目标要求,根据通州区和梨园镇党风廉政建设总体部署,建设“梨园文化街”。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依托地区实际,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为原则,把“城市道路景观建设”与“运河清风”廉政文化建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寓教于理,寓教于文,寓教于乐,为建设南部和谐文化新城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依托云景东路城市主干道,有效利用道路两侧空间布局,紧紧围绕“廉洁建新城”这一主题,深入挖掘地区文化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凸显梨园特色,通过中华美德、文化科技、创先争优、勤廉文化、和谐发展五大板块,多角度、全方位地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教育,不断丰富“运河清风”廉政文化内涵,“寓教于景、寓情于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使之成为陶冶人们道德情操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展示通州和梨园形象的重要窗口。以“扬正气、倡勤廉、促和谐”为主题,通过多元化载体,让人们在情景交融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启迪和廉政文化的熏陶。 二、我们的创意理念和整体构思 (一)、背景分析 通州,首都北京的东大门,一个以悠久运河文化为底蕴的历史名城,是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运河---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标志和象征。千百年来,为中华民族进步与发展,为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通州有众多文物古迹和现代场馆,如三教庙、八里桥、张家湾城

墙遗迹、北齐长城遗址等等。新建的如通州博物馆、韩美林艺术馆、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中国国画院等等,但最著名的还是京杭大运河。 在新时期,通州区和梨园镇人民在以“自信、包容、求实、创造”为城市精神的理念指导下,弘扬大运河文化,在保护传承古代文明的前提下不断将大运河文化发扬光大,成为通州的一张“大名片”。把运河文化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梨园镇作为运河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藉此“梨园文化街””的建设,五大主题的展示,以“扬正气、倡勤廉、促和谐”为主题,以达到丰富“运河清风”廉政文化内涵,使之成为陶冶人们道德情操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成为展示梨园形象的重要窗口。 (二)、定位“梨园文化街”主题(关键词)“韵” “水韵通州、神韵梨园” 词典“韵”的词义:和谐而有节奏的; 风度,风致。 “水韵通州、神韵梨园”。谈通州离不开“运”字, 说通州离不开“水”字,大运河文化深深植入通州的灵魂。因此,我们认为大运河就像一个飘动的五线谱,通州文化就像乐章上跳动的乐符,韵律动感悠扬,充满创意、活力、和谐。所以我们从中感悟到一个“韵”字。它昭示通州文化蕴含的大运河古韵、现代梨园的神韵!所以我们把与“运”谐音的“韵”定义为“梨园文化街”项目的关键词,把它贯穿的项目中去,这就如同散文中的一条线,把“梨园文化街”中的几大部分贯穿起来。通过基本元素和各部分的内容展现通州、梨园文化的精髓,体现梨园镇的风采,谱写和谐、优美的乐章。而“梨园文化街”不正是一条飘动的乐谱和新时代的大运河吗! 三、我们的设计方案 (一)、“梨园文化街”标志

福州三坊七巷优秀作文

福州三坊七巷优秀作文 1福州三坊七巷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奶奶要去福州的三坊七巷,听爸爸说那里有许多古建筑,还有许多历史名人在那居住过。我迫不及待的就想看见了。爸爸开车,我们一家人经过三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三坊七巷。 在三坊七巷的路口有一块牌子对整个三坊七巷的介绍,原来“三坊”分别是光禄坊、衣锦坊、文儒坊;而“七巷”则为杨桥巷、郎官巷、塔巷、宫巷、黄巷、安民巷和吉庇巷,其中以宫巷最具内容。三坊七巷,四十公顷的斗大地方,竟有严复、林则徐、林觉民、冰心等著名人物 整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看着熙熙攘攘的游人,仿佛又看到了当年的南后街。当然,最诱惑人的还是街道两边诱人的美食和各种各样的手工艺品。 手摸着墙上的明砖青瓦,眼看着雕花门窗,不知不觉来到了禁毒英雄林则徐纪念馆,民族英雄林则徐,他是中国清代的爱国政治家、思想家、诗人。他出生于今天的福建福州的贫困家庭,为官清廉耿直勤政爱民,深受百姓拥戴,最重要的是他还做出了一件惊天动地的壮举——虎门销烟。 走到林则徐纪念馆前,抬头可见正门匾上写着“林则徐纪念馆“,左匾上写着“中兴宗衮“,右匾上写着“左海伟人“。一走进林则徐

纪念馆,二面的白墙似乎代表了林则徐一生清正廉洁,两袖清风,通红的柱子诉说着他刚正不阿,铁面无私的作风态度。在纪念馆的东面是新建的的禁毒教育宣传馆,里面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吸食工具以及各类的毒品,还有近年来警方破获的重大、特重大吸毒案件,在这里面有鸦x发展史以及清朝政府的腐败的历史资料。 在林则徐纪念馆的北面是三块石碑,上面篆刻的是圣旨、祭文和碑文,这些都是林则徐为官时皇上所赐予的,在御碑亭的两根柱子赫然写着一副对联:“苟利国家生死以,起因祸福必驱之。”这两句诗是他的爱国胸襟,也是他人生追求的写照。在御碑亭右边是树德堂,树德堂内有一尊林则徐的塑像,塑像上有皇帝的御书“福寿”,塑像的左边是一幅江主席的题词:林则徐的爱国精神永垂不朽。 三坊七巷,盘落在福州城中“最美的符号”。 2福州名片“三坊七巷“ 提起心目中的福州名片,我想福州的“三坊七七巷”可谓首屈一指,这是自唐宋以来形成的坊巷,成为历史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各城,城内的“三坊七巷”正是这座千年古城历史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繁华的八一七路边,乘公共汽车至东街口或津泰站下,往西侧巷子里钻便是了。”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侧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巷、文儒巷、光禄巷;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说明书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 The Landscape Planning On Old Simon Streets historic District of Changde City 1项目背景 1.1用地概述 老西门项目位于常德市城北片区武陵大道西段建设路以南、朝阳路以东、人民路以北,面积约26.8公顷,北侧为老城区居住用地及商业用地,西侧为物流及医疗卫生用地,东面为老城区步行街商业中心区,南侧为滨水商业区。地块现状为平坦用地,容积率4.0,绿地面积约8公顷,地块以老西门片区棚户区改造为契机,以追溯时代记忆为诉求点,引入复合性的规划设计理念,重建一个既传统又时尚的老西门,打造一个面向未来,充满城市发展活力,融合“棚改安置、旅游观光、绿色办公、现代商业、文化休闲、艺术体验、高端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文化旅游街区”。 1.2现状分析 该规划地块场地内部地势高差较小,结合常德沅水大堤与地块形成的围垸地形完成,无名贵品种,或有保留价值的植被,该地气候属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冷,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基地内部有一农贸市场,位于基地北面的市场主入口宽度较为狭窄,门口任意停放各类车辆,对交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基地内部有少量的废弃厂房,因长期未维护外立面破坏不堪,该项目区无工业用地,但物流用地(车站)区域人口流动大。 1.3项目概述 项目占地约26.8ha,用地性质为文化商业用地,整体定位为销售型物业,业态组合由社区商业、SOHO 及住宅式公寓组成,住宅采取简约的现代建筑风格,住宅由公寓与商务SOHO,和街区商铺构成,结合地形,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形成协调的天际轮廓线。本项目商业以满足自身业主及周边的日常生活消费为主,规划为外向型商业。 2设计总论 2.1设计依据 (1)、设计任务书; (2)、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及标准; (3)、建设工程相关批准文件; (4)、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1] (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2.2 基础资料 (1)、规划设计图纸一份; (2)、设计范围详总平面图;

文化旅游品牌开发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

文化旅游品牌开发与建设情况汇报材料福州市三坊七巷管理委员会 三坊七巷位于福州历史文化名城中轴线上,是闽都文化传承地的核心组成部分。因街区至今完整保留着早在我国北宋时期就已逐渐消亡的古代城市里坊制度格局,被誉为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街区内现存保留较为完好的明清古建筑159处,包括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历史保护古建筑131处,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不仅如此,三坊七巷还是“近代名人聚居地”,这里曾先后走出历代名人达400多位,尤其是曾涌现出了林则徐、严复、林觉民、林旭、林纾、冰心、林徽因、沈葆桢、陈宝琛、郁达夫等一大批对中国近代史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三坊七巷也因此而获得了“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的美誉。同时,三坊七巷还是“闽台渊源彰显地”,并被国家文物局定义为整体性的涉台文物建筑群,共有26处古迹被列入国家文物局涉台文物目录。 经过近几年的保护修复,三坊七巷活态遗产的真实性与完整性得以延续,休闲、旅游、文化、商业等功能日臻完善,逐渐发展成为一个集园林山水、名人故居、文物古建、民俗文化于一体的文化休闲旅游区。曾先后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生态(社区)博物馆”,并于XX年11月入选中国世界

文化遗产预备名单。XX-XX年,三坊七巷连续三年接待境内外游客超800万人次,现在的三坊七巷已成为了福州名副其实的城市名片。 一、恢复坊巷格局,重现历史风貌 三坊七巷的文化积淀深厚,是福州历史文化的浓缩,充分体现了福州爱国与忠义,开放与兼容,开创与进取、崇文与重教的城市人文精神。通过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鱼骨状”总体格局的恢复,对传统建筑及街巷历史风貌的整治,对传统商业建筑和公共建筑的保护、整治与修复,对传统小园林的整治与充分利用,展现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独特的建筑、园林特色,凸显其明清民居建筑博物馆的历史价值与建筑风貌。 二、传承民间习俗,弘扬本土文化 三坊七巷保护修复过程中,注重传承与发展街区活态的历史文化精髓,通过保护三坊七巷所蕴含的各项民俗活动、民间曲艺、民间手工艺、书香文化、传统风味饮食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深刻体验本土民俗文化等提供优良的环境、条件与载体。一是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吸引民间手工艺入驻南后街。目前,脱胎漆器、软木画、牛角梳、寿山石刻、油纸伞、裱褙、糖画、书坊、微雕等具有代表意义的民间艺术已相继入驻;并在叶氏民居集中展示福建省门类最为齐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艺传承人的现场表演与互动吸引了众多的游客驻足欣赏;二是以还原三坊七巷历史风俗为重点,结合每个福州的民俗节日,积极开展各种特色民俗活动,如元宵灯会、中秋摆塔、九九重阳

文化旅游节策划方案

三坊七巷文化旅游营销策划方案 三坊七巷文化旅游营销策划 一、背景分析 福州自汉始,先后建成了冶城、子城等六次城垣,城市由北向南扩展,整个布局,以屏山为屏障,于山、乌山相对峙,以南街为中轴,两侧成坊成巷,讲究对称,逐步形成三坊七巷一条街(“街”指南后街)。 “三坊七巷”形成于唐王审知罗城,罗城南面以安泰河为界,政治中心与贵族居城北,平民居住区及商业区居城南,同时强调中轴对称,城南中轴两边,分段围墙,这些居民成为坊、巷之始,也就是形成了今日的三坊七巷。 在这个街区内,坊巷纵横,石板铺地;白墙瓦屋,曲线山墙、布局严谨,匠艺奇巧;不少还缀以亭、台、楼、阁、花草、假山,融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正房、后房窗以双层通长排窗为多,底层为固定式,上层为撑开式或双开式。正房的主门朝大厅敞廊,多为4开式,门上雕有丰富的图案花饰,以增添大厅的气派。“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三坊七巷人杰地灵,出将入相的所在,历代众多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从这里走向辉煌,有的坊名、巷名就可看出当年的风姿和荣耀。福州市三坊七巷,作为中国在都市中心保留的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明清古建筑街区,在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评选”中,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 2009年7月19日,“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福州三坊七巷”在福州南后街举行了隆重的揭牌仪式。 (一)大背景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1.散客迅速上升,团队比重大幅度下降 2.主题文化旅游将迅速崛起,它区别于传统的文化旅游,而是有主题的。 3.观光型旅游为主向文化娱乐型旅游为主转变。 4.旅游者追求有更多的参与性活动。 5.旅游活动将朝着大众化的方向发展。 (二)文化旅游的特点分析 文化旅游体现了文化事业在旅游经济发展方向上的外延和文化行业本身所具有的产业特质,体现了旅游业对文化的依附性和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呈现给旅游主体的是旅游景观的文化魅力、文化包容、文化辐射,并以此来感染、熏陶游客。有以下特点:

福州民俗文化系列之传统节日篇教学设计两课时

福州格致中学 省教育改革试点项目阶段成果观摩课 《旅游规划》(2课时,第2课时)教学设计 〔省颁地理选修I(B)课程〕 授课教师:刘晓桦指导教师:张燕翎、廖德和 授课班级:省颁地理选修I(B)课程高二《旅游规划》班 授课时间:2012年3月21日上午第3节 授课地点:高三(1)班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旅游景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初步学会旅游景区规划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图片,文字材料,培养学生提炼资料,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旅游发展,规划先行”的观念。 【教研课题】案例分析中拓展视野 【重点和难点】 1.重点:旅游景区规划的方法 2.难点:1、福州三坊七巷景区的开发潜力分析 2、厦门鼓浪屿景区的保护系统规划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一段景区视频,引出旅游景区规划的核心内容包括旅游开发条件分析和旅游开发总体规划。 课件展示关系图 二、讲授新课 1、教师以“广东仁化丹霞旅游风景区”为例,分析景区的具体规划方法: 景观资源综合分析 开发利用现状分析 旅游活动特点分析景区规划的内容开发潜力分析 游赏系统规划 服务系统规划 旅游开发总体规划旅游活动组织规划 保护系统规划 分期实施方案规划通过展示图片,应用材料,让学生理解景区规划的内容和方法。

2、案例讨论: A. 厦门的鼓浪屿景区: ①景观资源综合分析 ②保护系统规划 B. 福州的三坊七巷景区 ①景观资源综合分析 ②开发潜力分析 学生分两组进行讨论,讨论后分别让两组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教师加以点评。 通过对三坊七巷开发潜力的分析和厦门鼓浪屿提出的保护规划,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扩散思维能力。 三、巩固新课 通过3个景区案例的分析,让学生学会旅游景区的规划内容和方法,拓展学生视野。 四、课外拓展 学生应用本节课的学习方法,对鼓山旅游风景区做一个合理的规划。 《旅游规划》(2课时,第2课时) 选修3 旅游地理 撰稿教师:刘晓桦 授课教师:刘晓桦 授课班级:省颁地理选修I(B)课 程高二《旅游规划》班

步行街规划设计说明

花明楼少奇商业广场规划设计说明 一、现状概况: 1、区位关系: 少奇商业广场位于花明楼镇核心区地段,紧靠少奇纪念馆,地理位置优越。规划用地位于安源路、幸福大道、花明大道三条主要道路围合处,周边道路完备,可达性强。总体规划中花明楼镇是以刘少奇故里为核心的纪念性旅游城市、山水园林型的地区性中心城市定位的,所以具有天然的商业集聚优势。 2、建设现状: 拟建商业广场片区内有一座红砖厂和一些居民住宅,电力供水等城市公用设施基本具备。 3、环境条件: 拟建商业广场的区段为一乱掘地,紧靠少奇祖坟遗址和少奇纪念馆风景区,开发建设后,可以彻底改变该地段的“脏、乱、差”的现状,促进了城市土地的大幅度地增值,是经营城市思想新的突破。 4、规划范围: 依据“花明楼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步行街用地范围为:南抵幸福大陆、东临安源路、西至花明大道、北以国家电网花明楼供电站为界,总用地面积约17.97公顷。 二、设计依据: (一)花明楼集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二)用地红线图; (三)国家现行的相关规范、规定;

三、设计原则与指导思想: 简·格黑在《建筑之间的城市生活》一书中把城市生活分为三类:①必要生活——基本的,带有强迫性的日常生活,如购物、上下班;②选择活动——户外条件允许时人们乐于进行的活动,如散步、观光、户外休息锻炼;③社交活动——公共场所的交往活动,如谈天、打招呼等。后两类活动是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所追求的,它们受环境质量的影响尤为明显。 1、良好的交通体系: 商业广场的成功与否,交通问题是关键。设计中应考虑步行街所在的地段、全镇的交通情况、停车的难易、路面的宽窄、居民出行意向等因素。在商业广场中增加城市支路,引导非浏览、非购物人流通过,作为它的辅助道路进货,也作为步行街的疏散道路和消防通道。即:人车分流、以汽车道(仅考虑公交线路、专用车辆、必须的货运等)为联系路,与城市道路网相联,以步行道为内核,独立形成网络状,加上必备的环境设计,可形成环境质量高,集购物、娱乐、文化、饮食一体化的城市新型商业步行街区。 2、完整的空间环境意象: 美国著名城市设计理论家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构成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实际上就是人们认识与把握城市环境秩序的空间图式。林奇把道路放在各要素之首进行描述。从城市设计角度看,街道的意象是建筑和街区空间环境的综合反映,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自然可反映街道特色,高质量有特色的街道空间环境比建筑更宜体现街道特色,街道的意象特色依赖于空间环境特色。 ①道路: 作为城市商业环境中的道路,其作用体现为渠道(人、车的交通、疏散渠道)、纽带(联结商店、组成街道)、舞台(人们在道路空间中展示生活、进行各种活动)。规划中对道路与两边建筑物的高宽比以H/D=0.5为主,穿插一部分H/D=1的建筑。这样的空间尺度关系既不失亲切感,又不显得过于狭窄,从视觉分析上是欣赏建筑立面的最佳视角,容易形成独特的热闹气氛的空间。 ②区域:

三坊七巷的旅游资源分析

三坊七巷的旅游资源分析 ●选题原因 福州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是以保护福州城区内珍贵的文物古迹、纪念建筑物、历史地段、风景名胜及其环境为重点,达到保持古城的格局和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的目的。而三坊七巷是目前国内大城市中保存下来的最有历史文化意义,街坊风貌最具代表性,保存明清民居建筑最完整的大型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明清古建筑博物馆"。所以保护好三坊七巷的旅游资源,就是长久地保留住福州老城区的特色、人气和传统商业、饮食业、手工业等赖以生存的沃土,对巩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而且福州作为福建省的省会和国家优秀旅游城市,不仅要在政治、经济方面起领先作用,更应该在旅游方面突出优秀旅游城市的带头作用,突出福州旅游的特色。而作为福州特色的三坊七巷,它保存有最完整的古代街区群落,积聚了福州历史文化,是福州作为一个国家优秀旅游城市的最好体现。 ●相关主体分析 旅游资源也就是地理环境中那些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而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首要任务之一。当然没有旅游者旅游活动就无法实现。旅游者是构成旅游的主体,是旅游三大要素的基本要素。本次我们将从旅游资源和旅游者这两个方面调查分析福州三坊七巷的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概况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城内的三坊七巷正是这个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 三坊七巷属于坊巷结构,保存相对完整。从唐代开始,人们先是沿着城市的轴线--南街,隔一条南后街,向西发展,建起一组坊巷,成为以南后街为中心轴线的"非"字形结构的街区。经过千百年的变迁,三坊七巷于明清时代形成今天建筑格局,成为福州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 三坊七巷地处福州市中心,总占地面积38.35公顷,基本保留了唐宋的坊巷格局,保存较好的明清古建筑计159座,其中包括全国重点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被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城市里坊制度的活化石”。。 三坊七巷是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的概称。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七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安民巷、黄巷、塔巷、宫巷和吉庇巷。三坊七巷始建于西晋末年。在王审知建罗城之前,唐代福州人还使用着晋代建造的子城,南门护城河外的南门大街(今八一七北路俗称南街)是一片繁华的商住文化区。当时闽江的沙洲沉积到那里,那里便出现了一片陆路与河道并存的"开发区"。"安史之乱"中原混战,南迁避难而来的各界人士很自然地选择了这片平整的土地,开始了为新一轮创业而组建家园。一个以士大夫阶层、文化人为主要居住民的街区,便在南街附近生成,这就是今天人们常说的三坊七巷街区。

社会实践福州三坊七巷

福州市三坊七巷商铺运营情况的调查 摘要:我们这次的实践活动地点是在三坊七巷展开。活动以着眼现在,展望未来为主题,调查福州三坊七巷的商铺运营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加深了解当今商铺经营者的现状,以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参考,懂得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本次实践以参观、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调研形式开展,时间为六天,预计花费100 元。 关键词:三坊七巷,商铺经营,学生创业 一、调查目的与基本方法 (一)实践目的 1通过对福州三坊七巷的商铺的调研,可以充分了解福州的三坊七巷商铺发展形势意义: 2对于当今大学必须紧跟时代,理解当今商铺经营者的难处,理解当今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难处 3通过亲身体会商铺经营者面临挑战,懂得毕业后如何为基层服务 4通过开展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同学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两会精神,深刻领会和积极践行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锤炼意志品质、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二)大体的实践步骤 在时间前期,我们小组确定实践课题、目的、收集资料,在此基础上设计“三坊七巷商铺营情况”的调查问卷(电子和纸质版),并打印纸质问卷。最后小组分工、讨论实施方案。在时间中期,我们先开展网上调查,然后到拟去地点实施问卷调查并定期记录实践情况。在实践后期,我们小组收集、整理、分析材料并我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做出总结,最后撰写实践论文,提交报告。 (三)实践时间及地点安排 整个寒假及下学期第一周(2月12-18日)各小组按照工作计划在三坊七巷开展调研活动,要求调研期间组员每天做好调研日志。第二周(2月19-22日)各成员返回学校撰写实践报告,并在周三前提交实践报告及附件材料(调查问卷、现场照片、调研日志、心得体会、ppt、考核手册等) 二、调查成果 (一)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形式:书面问卷笔答;问卷实发100分,回收96份,问卷填写完整程度75%。该调查群体基本属三坊七巷商铺者,但由于受问卷分析人员时间、精力、能力以及问卷填写不完整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此次调查分析只能进行粗略分析。此次调查从问卷制作到分析历经6个工作日 1接受调查商铺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分析

导游服务案例分析

1、清晨8时,某旅游团全体游客已在汽车上就座,准备离开西湖大酒店前往机场。地陪小王从饭店外匆匆赶来,上车后清点人数,又向全陪了解了全团的行李情况,随即讲了以下一段话: “游客朋友们,早上好! 我们全团18位游客都已到齐。现在我们准备去机场。今天早上,我们将乘10:00的航班去G市。在这里,王导我非常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中国有句古话:相逢何必曾相识。短短的一天,我们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成了朋友。在即将分别的时候,我希望各位朋友今后有机会再次来到福州,游览我们的三坊七巷、马尾船政,到时王导我再来给你们做导游。 最后祝大家一路平安!合家欢乐!身体健康!谢谢大家。朋友们!机场到了,现在请下车。” 请运用导游服务规范知识,分析导游员小王在这一段工作中的不足之处。(8分)答:根据导游服务规范,导游员小王的这一段工作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导游员必须提前到达酒店做送团准备,小王迟到了; (2)首先要就自己迟到向全团游客表示道歉,他没有; (3)由于迟到,小王没有亲自参与清点行李,仅仅向全陪了解; (4)出发前没有询问游客与酒店结帐、交还客房钥匙、物品是否带齐等事宜;(5)欢送辞不规范:没有简要回顾旅游活动、没有征求游客的意见和建议、没有就工作中不足之处再次道歉(包括自己迟到); (6)下车前没有再次提醒游客带好随身物品,并检查是否有遗留物品。 2、清晨7时,某旅行团全体成员已在车上就座,准备离开饭店前往车站。地陪导游人员小董从饭店匆匆赶来,上车后清点人数,又向全程导游人员了解行李情况,全程导游人员告诉他全团行李一共15件,已与领队、饭店行李员交接过,此后小董讲了以下一段话:“女士们,先生们,早上好!我们全团14人已经到齐,好,我们现在去火车站。今天早上,我们乘8点30分的火车去下一地,两天来大家一定过得很愉快吧?我十分感谢大家对我工作的理解和合作,中国有句古话:相逢何必曾相识,短短两天,我们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成了朋友,在即将分别的时候,我希望各位女士、先生今后有机会再来我市旅游,人们常说,世界变

武汉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市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试行) 时间:2014年03月05日来源:本站原创作者:魅力村镇点击:522次 1.1 依据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资源,规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的编制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城市紫线管理办法》、《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GB 50357-2005)》、《市旧城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管理办法》(2003年)、《市历史文化名城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条例》(2013),结合市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和规划管理的实际需要,制定本技术规定。 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应依据《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项规划》、《主城历史文化与风貌街区体系规划》、《市都市发展区紫线专项规划》、《市主城区紫线专项规划》、《市主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导则》等上位规划及本技术规定进行编制。 1.2 作用 本技术规定是结合市历史保护的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 (GB 50357-2005)》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编制容的深化。编制完成的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将作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建设和管理的依据。 1.3 适用围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市主城区历史文化风貌街区(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地段及传统特色街区)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其他历史文化资源集中的区域可参照本技术规定执行。 1.4 规划编制组织、审批、修改程序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市房屋、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并征求所在地区人民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的意见,依法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市规划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保护规划组织编制历史文化风貌街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保护规划经依法批准后不得擅自修改。确需修改的,由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社会公众的意见后,向原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原审批机关同意后,

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街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JOURNALOFFUQINGBRANCHOFFUJIANNORMALUNIVERSITY2009年第6期 总第95期Sum No.95 收稿日期:2009-05-24 作者简介:郝帅帅(1984-),女,山西运城人,硕士研究生;袁书琪(1949-),男,上海市人,福建师范大学旅游研究所(国家旅游规划资 质)所长,教授、 文化与旅游地理学方向博士生导师。摘要: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悠久,建筑形式独特,名人名家辈出,同时是中国坊巷建筑的典型代表。三 坊七巷文化积淀深厚,在这里开展文化旅游是对其持续发展的最好选择。本文从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和目标谈起,介绍了三坊七巷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并为其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对策。 关键词: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旅游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K90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3421(2009)06-0023-05 1文化旅游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1.1历史文化街区文化旅游 文化旅游可以促进普通观光型旅游向高层次、更富吸引力的文化需求型旅游发展,使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从深层次去观赏吸引物的内在美;领略其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不是简单的走马 观花、 游山玩水,仅仅惊叹于外表的壮观或先进的现代文明。历史性传统街区是指那些文物古迹比较集中,或能较完整地体现出某一历史时期传统风貌和民族地方特色的街区。历史街区内的文化是一个城市甚至是一个地区文化的缩影,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非常具有典型性。因此在历史街区开展文化旅游是为了满足旅游者对文化的需求,同时也只有在历史街区里游客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当地的文化特色。 1.2 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1.2.1 内容1.2.1.1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旅游资源在一定意义上是非常珍贵的资源,文化是在特定的地域特定的人群中形成的, 因此是独一无二的。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宝贵的文化旅游资源, 保护文化旅游资源以求能够持续使用。在保护的同时,还要注意适度地发展文化旅游资源,在发展中保护,以发展促保护。 1.2.1.2公平享受文化旅游资源 文化旅游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旅游需求,也要满足未来各代人公平享有旅游资源。当代人在满足自己的文化旅游需求的同时,不能以环境的恶化为代价,不能损害后代公平利用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的权利。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宗旨,就是旅游资源和环境应该实现相承共享,当代人没有权利剥夺后代人的社会发展能力和生活需求。 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时间尺度上既要满足当代人文化旅游的需要,又不能危害后代人满足自身文化旅游需要的能力;在空间尺度上既要提高旅游者的文化旅游质量,改善历史文化福州市三坊七巷 历史街区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探讨 郝帅帅1,袁书琪2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福建福州350007)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发表时间:2014-08-20T10:40:39.547Z 来源:《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4年第4期(上)供稿作者:吴峰 [导读] 随着数字技术飞速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观念上的更新和手法迎来了全新的变化。 吴峰 (西南石油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成都 610500) 【摘要】:当前不少优秀的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着被破坏的威胁。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就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保护规划;历史街区;概念;内容 中图分类号:TU984 Protective planning in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WU Feng Abstract:Now,mang outstanding historic conservation area is still faced with threat of destruction.So,how to effectively us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eans to protec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blocks become an important research topic. Key words: Planning for preservation; Historic block; concept; contents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人口的增加,历史街区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正日益受到侵蚀,但是目前的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中采用的大多是传统方法和手段,使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无法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规划决策,从而导致一些规划设计总体质量不高,城市发展面临巨大的开发压力。由于传统的方法和技术手段难以满足当前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形势发展的需要,因此,探索用新技术、新手段来解决历史街区现状调查、保护规划编制与管理中遇到的问题成了当务之急。 1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研究现状 随着数字技术飞速的发展,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在观念上的更新和手法迎来了全新的变化。刘松通过对传统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方法的研究,结合数字技术定位、定量准确可靠的特点,提出建立相应的数字分析预测系统的构想;胡明星以镇江市西津渡历史街区为例,详细介绍了GIS技术在文化资源管理中应用的具体过程,并对古村落保护管理系统的必要性分析,探讨系统软件平台选择、总体结构、系统数据结构设计等问题。但从总体上来说,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研究并不多: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合著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一书比较全面的论述了关于名城保护的实践与理论,对整个名城保护体系进行了较全面的说明;张松在《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一书中,论述文化遗产的概念、保护的意义,并对历史城市保护为核心,阐述整体性保护的理论与规划方法;综上所述,历史文化街区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城市规划学、建筑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对象。 2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概述 2.1 历史文化街区的相关概念 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于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称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文化街区应具备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能够较完整体现传统格局和的历史风貌,以及构成历史风貌的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基本上是历史存留的原物,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 2.2 历史文化街区的构成要素及特征 2.2.1 历史文化街区的构成要素 历史文化街区的构成要素共包括四类: (1)建筑:历史形成的各类建筑及对历史环境有积极意义的建筑;(2)空间:主要指历史形成的道路与街巷系统及其线形、宽度、空间尺度、景观特征与各类公园、街头绿地、绿化庭院、古树名木、广场、街道交叉口等;(3)肌理:主要指历史形成的街巷、街廓、建筑及其布局所形成的城市肌理特征,如原有道路和街巷格局、地块的尺度与形状、建筑的体量、建筑密度与群体空间布局等;(4)主要指重要的历史场所及历史、文化、社会生活和社会结构等方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2.2 历史文化街区的特征 历史文化街区这一城市空间之所以被界定为一个“场所”,而不是一个场地,历史文化街区的特征如下: (1)历史文化街区是能凸显场所的空间与场所精神的社会空间 作为一个场所,历史文化街区在以规模、格局、尺寸等表现出来的物质空间形态之外,还是一个构建者城市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连接关系的社会空间,能促使人们在怀旧的空间环境氛围中去感受现实生活所引发的心愿情感模式,形成特有的场所精神。 (2)历史文化街区是能体现历史感与地域性的环境空间 历史文化街区的场所精神之所以能够呈现,很重要的一点是它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场所的基本物理属性由两部分构成:空间和附着其上的地域特色,空间是构成场所边界的重要元素,而地域特色是形成场所特征的重要元素。历史文化街区是一个由历史感和地域性共同打造出来的空间,历史感唤起了人们共同的文化记忆与情感认同,地域性实现了人们对于不同文化特征的体验需求。 (3)历史文化街区是以市井文化为特征的生活空间 作为一种活态城市遗产,历史文化街区始终参与者城市的现实生活。保有生活的真实感是历史文化街区的特质,因此,除物理空间属性之外,历史文化街区还是一个充满生活感受、想象与热情的空间。正如法国著名的城市社会学理论奠基人列裴伏尔所说:“日常生活是一切活动的汇集处、纽带和共同的根基。” 2.3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内容 (1)历史文化街区整体空间环境,包括街巷布局、整体风貌、街区空间环境等。(2)古旧街区、地段、居住区。(3)文物古迹、古树名木、近代史迹和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性建筑。 (4)街区内的风景名胜。(5)传统文化、民间工艺、地名遗存和民风民俗等口诉及其非物质文化遗产。 2.4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技术方法 历史文化保护经历了从单体建筑保护发展到历史街区的整体规划保护的过程,主要分为3个阶段:一是单体建筑的保护,用整修的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