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说明书
常德“中原春天”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中原.都会春天”居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第一节建筑专业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甲方提出的设计任务书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 JGJ67-894、《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年版)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7、《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JGJ100-98;10、《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11、《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范》JGJ113-2003;12、《建筑幕墙》JG3035-199613、《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200314、《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发改运行(2003)2116号;15、《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1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17、《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3年版);18、《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19、《蒸压加气混凝土用砌筑砂浆与抹面砂浆》JC890-2001;20、《非承重砌块墙体设计规范》SJG13-2004;21、《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JGJ64-9822、国家及石嘴山市现行的相关建设标准、法律、法规、规章及政府文件规定。
二、项目区位本工程位于常德市武陵区的城西芙蓉板块,是城市南北向城市发展轴与川子河风光带的交汇点,位于常德未来新中心核心位置。
由皂果路,龙港路,洞庭大道和滨湖路围合而成。
三、项目概况项目用地面积242113平方米,分A,B两地块。
将规划建设为集住宅、商业、学校等为一体的综合居住小区。
四、地块现状项目地块及周边城市功能比较成熟。
地块内为水塘、低洼地和民宅,地块相临之规划城市道路皆已形成。
五、规划理念和设计原则1.规划理念1.1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

蓬安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
第一章 总则 ...........................................................................................................................1 第二章 名城保护框架 ...........................................................................................................1 第三章 县域历史文化环境保护规划 ...................................................................................1 第四章 名城城区保护规划 ...................................................................................................2 第五章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 ...........................................................................................4 第六章 文物古迹保护规划 ...................................................................................................5 第七章 传统风貌格局保护规划 ...........................................................................................6 第八章 旧城保护与更新 .......................................................................................................8 第九章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9 第十章 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利用规划 ...................................................................................9 第十一章 防灾与环境保护规划........................................................................................10 第十二章 近期保护规划....................................................................................................10 第十三章 实施保障措施.................................................................................................... 11 第十四章 附则 ....................................................................................................................12 附件 .................................................................................................................................13
常德仿古工程施工方案设计

常德仿古工程施工方案设计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常德仿古工程施工项目,位于湖南省常德市,主要包括一座宫殿、两条街道、一座寺庙和一座园林等建筑群。
项目旨在恢复古代建筑风貌,传承历史文化,为游客提供一处体验古代生活的好去处。
二、施工目标1. 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2. 保护古建筑原有风貌,传承历史文化。
3. 提高游客体验,打造高品质旅游景点。
4. 确保施工安全,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三、施工原则1. 尊重历史,还原风貌。
在施工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古建筑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确保施工过程中不改变原有风貌。
2. 精细施工,注重细节。
古建筑施工要求精度高,细节处理到位,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3. 绿色施工,环保节能。
在施工过程中,要注重环保,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率。
4.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加强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确保施工安全。
四、施工内容1. 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根据设计图纸,进行建筑主体结构的施工,包括立柱、梁、枋、椽、檩等。
2. 屋面施工:采用传统青瓦屋面,注意瓦片的排列和铺设技巧,确保屋面防水、隔热、保温。
3. 墙面施工:采用传统砖石材料,注重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力求还原古建筑风貌。
4. 木作施工:包括门窗、隔扇、栏杆等木作制作和安装,注意木材的选材、加工和涂饰。
5. 油漆施工:对古建筑进行油漆涂饰,保护木材,延长建筑使用寿命。
6. 景观施工:包括庭院、花园、广场等景观布局和绿化,打造优美的古代建筑环境。
五、施工组织与管理1. 成立项目管理团队,明确各成员职责,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 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明确施工进度和节点,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3.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4. 定期进行施工安全教育,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确保施工安全。
5. 加强与设计、监理等单位的沟通与协作,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六、质量保障措施1. 严格把控原材料质量,确保原材料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常德老西门红楼建筑方案

常德老西门红楼建筑方案老西门红楼是常德市一处具有悠久历史和独特魅力的建筑,该建筑方案旨在对其进行修复和改造,以进一步展示其魅力,吸引更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
老西门红楼位于常德市青年街,始建于明代,是一座具有明清古建筑特点的红砖木构建筑。
它作为常德市历史文化名片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然而,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老西门红楼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老化和破损,亟需修复和保护。
首先,该建筑方案将对老西门红楼进行全面的修复。
修复工作将包括砖石结构和木构件的修复,屋面和墙体的修补以及景观装饰的修复。
修复过程中,我们将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历史元素和文化特色,还原出老西门红楼的原貌。
同时,我们也将引入一些现代化的修复技术和材料,以提高建筑的防水、保温和抗震能力,确保其能够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其次,在修复的基础上,该方案将对老西门红楼进行功能改造。
新的红楼将不仅仅是一个古建筑,而是一个集文化展示、艺术交流和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
我们将设置不同的展览区域,用于展示常德市的历史和文化,包括常德的名人故事、传统工艺品和民俗文化等。
同时,我们还将在红楼内设立艺术工作室和艺术家驻地,为艺术家提供创作和展示的场所,促进艺术创作和文化交流。
此外,红楼还将配备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包括咖啡厅、书店和礼品店等,为游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和便利。
最后,在功能改造的同时,该方案还注重保护老西门红楼的周边环境。
我们将修建一条步行小道,将红楼与周边商业区、文化场馆和公园连接起来,形成一个文化旅游走廊。
同时,我们还将在红楼周边进行绿化美化,种植花草树木,提供休闲的绿色空间。
此外,我们还将加强对红楼周边道路的管理和规划,确保交通有序和环境整洁。
总之,该建筑方案旨在对常德老西门红楼进行全面的修复和改造,以展示其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通过修复和改造,我们希望能够让红楼焕发新的生机,吸引更多游客和文化爱好者,同时也为常德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做出贡献。
这将进一步提升常德市的文化软实力,同时也丰富了市民和游客的文化生活。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说明书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说明书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The Landscape Planning On Old Simon Streets historic District of Changde City1项目背景1.1用地概述老西门项目位于常德市城北片区武陵大道西段建设路以南、朝阳路以东、人民路以北,面积约26.8公顷,北侧为老城区居住用地及商业用地,西侧为物流及医疗卫生用地,东面为老城区步行街商业中心区,南侧为滨水商业区。
地块现状为平坦用地,容积率4.0,绿地面积约8公顷,地块以老西门片区棚户区改造为契机,以追溯时代记忆为诉求点,引入复合性的规划设计理念,重建一个既传统又时尚的老西门,打造一个面向未来,充满城市发展活力,融合“棚改安置、旅游观光、绿色办公、现代商业、文化休闲、艺术体验、高端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文化旅游街区”。
1.2现状分析该规划地块场地内部地势高差较小,结合常德沅水大堤与地块形成的围垸地形完成,无名贵品种,或有保留价值的植被,该地气候属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冷,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
基地内部有一农贸市场,位于基地北面的市场主入口宽度较为狭窄,门口任意停放各类车辆,对交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基地内部有少量的废弃厂房,因长期未维护外立面破坏不堪,该项目区无工业用地,但物流用地(车站)区域人口流动大。
1.3项目概述项目占地约26.8ha,用地性质为文化商业用地,整体定位为销售型物业,业态组合由社区商业、SOHO 及住宅式公寓组成,住宅采取简约的现代建筑风格,住宅由公寓与商务SOHO,和街区商铺构成,结合地形,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形成协调的天际轮廓线。
本项目商业以满足自身业主及周边的日常生活消费为主,规划为外向型商业。
2设计总论2.1设计依据(1)、设计任务书;(2)、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及标准;(3)、建设工程相关批准文件;(4)、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1](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2.2 基础资料(1)、规划设计图纸一份;(2)、设计范围详总平面图;(3)、建筑初步设计及相关材料。
文化广场设计说明

常德市草坪镇文化广场设计说明书一、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设计的文化广场位于草坪镇龙相路与上河路交叉口东南角,东侧为惠阳大道(原207国道),西侧比邻民间艺术文化街,规划用地面积为1.89公顷。
二、规划依据1.《常德市鼎城区草坪镇总体规划(2012-2030)》;2.《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3. 其他相关国家规范、标准;4. 对现有场地的踏勘等。
三、规划要求与目标1. 规划设计要求(1)将广场东南部的加油站搬迁至207国道东侧;(2)文化广场的规划重点强调文艺活动表演功能,宣传草坪文化;(3)设计风格融入地域文化特色,与民间艺术文化街建筑形式协调统一。
2. 规划目标通过文化广场的规划设计,为草坪镇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展示平台,成为民间文化艺术交流的窗口。
四、现状概况1.交通状况:文化广场东侧与207国道相接,北侧现有一条乡土路,总规中将其规划为龙相路,交通便利。
2.广场现状:本次规划的文化广场内以及周边均为农田景观,视野开阔。
广场东侧沿207国道有一条约4米宽的沟渠,设计中考虑以涵管的形式预埋在广场下面代替沟渠排水。
广场东南部现有一栋3层楼私宅和加油站,总规中将其搬迁至其他位置。
五、规划设计1. 布局与设计理念广场以文艺中心广场为核心,文化景观道作为景观轴线贯穿广场东西,主入口广场、露天舞台、贵宾席看台三者形成一条南北向景观轴线,文化长廊沿着中心广场南面环绕半周,形成一核心,两轴线,半环形的整体布局。
整个广场的设计以展现草坪文化特色为宗旨,最大力度地创造开敞式大型文化活动交流空间,设置多样化草坪文化的设施小品,渲染广场的文化氛围。
2. 广场景观规划设计文化广场由主入口广场、树阵广场、绿地景观、文艺中心广场、文化景观道、文化长廊、停车场和次入口广场组成。
(1)主入口广场主入口广场设在龙相路南侧,位于广场北部,中心设置文化主题雕塑作为广场地标,通过台阶形成高差变化丰富空间感官,两侧则利用文化景观柱将视线引入文艺中心广场。
常德益高老西门方案

常德益高老西门方案
国土空间规划是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
常德老西门城市更新规划
有一种美好的理想是建筑师要实现居住在桃花源里的人类。
政府爱把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这三个文化标配从城市脉络中孤立出来当作名片;文保部门爱划上建控范围把文物当作花瓶;开发商热衷于把园林景观当作装饰。
然而百姓一刻也不能离开的那种平庸却有温度的市井生活呢?所以我还是怀疑陶渊明的本意并不是把桃花源当作一个景区,因为景区是人们逃离日常生活的地方,而陶渊明式的归隐则是回到日常生活。
在这个意义上,常德地区的桃花源不应该在山里,而应在城里,在老西门。
走进老西门
一路有窨子屋、丝弦剧社、醉月楼、钵子菜馆、葫芦口广场、小西门广场、大西门广场……作为见证常德历史文化变迁的老西门,汉剧高腔、荆河戏、常德丝弦等国家级非遗传承剧种以及擂茶、皮影、剪纸等传统民间技艺,将为常德市民带来最地道的常德味道。
老城复兴
如何避免简单的学科思维与单向利益追逐,正确引领房地产开
发的综合开发思路,彰显城市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老西门的实践是文化与商业,民生与城市可以共存共荣的一次探索与证明。
护城河的再现,居民生活场景的回迁。
街区尺度维护与毛细血管型交通,城市肌理的重现与织补。
与城市分享开放式多维度社区活力打造。
烟火街巷
从人性出发,将棚户居民的回迁作为设计基点,提出并践行100%就地回迁概念。
从历史出发,深究乡土与地域文化,为城市铸魂。
从"共生"理论,老西门的实践体现出城市设计思维的多元与复杂,通过理想与现实的相互映照,呈现当代宏观视野下的城市理想与更迭。
城市复兴中的设计力量-从湖南常德老西门综合片区改造看邯郸串城街改造设计

城市复兴中的设计力量——从湖南常德老西门综合片区改造看邯郸串城街改造设计摘要:老城区的更新改造一直是城市规划领域的重要问题,关于老城区更新改造的研究与所处的社会发展背景紧密相关,但在城市化迅速转变的时代,老城区的历史风貌正在不断消散,在老城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留老城的传统街道空间,居民原有的生活习惯,邻里交往,又要融合现代建筑规划设计,使老城焕发出新的生机。
关键词:老城区旧城改造城市更新一、湖南常德老西门综合片区改造1.1项目简介湖南常德老西门综合片区改造项目,2001年开始。
到2016年初,已经建成60%,原居民40%已回迁,回迁居民不仅享有现代寓公单元,还能使用现代邻里空间,使改造前的休闲习惯得以延续。
1.2现状湖南常德老西门,同邯郸串城街一样,是当地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历史文化丰富:碉堡遗迹、“窨子屋”、红砖外墙、老药材仓库、“常德丝弦剧团”、“杨家牌坊”的街牌。
但古城经历战乱与自然灾害,损毁严重。
1.3老西门片区改造中特点一是大胆的创造性干预,依据原有片区的周边建筑与城市规划,重新设计规划新的流线,空间布局,使之适应原有片区的历史文脉,空间布局;二是周期长,这里的长周期不仅指得是施工时间长,还包括建筑师的设计跟进周期;三是国资背景的开发商的社会担当;四是创造性解读和重塑一个传统建筑类型;五是建筑师对片区,当地文化,当地生活,当地建筑传统的文学性阅读,以及这种文学性阅读在新建筑上的提现。
二、邯郸串城街改造2.1邯郸地区现状邯郸古城的发展演变邯郸历史悠久,拥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更换过名字的城市。
新中国成立后,邯郸于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自明清以来,邯郸的传统街巷肌理一直保持完好。
串城街历史悠久,街区内既有诸如“慈禧行宮”等明清时期的建筑,也有建国后建设的民居院落;在建筑的风格上,战汉风格、明清风格和现代风格等同时存在。
表明了串城街历史街区的复合型城市肌理,它具有共时性和历时性两种时间特征,街区形态表现出多元化、复杂性的形态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德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景观规划与设计The Landscape Planning On Old Simon Streets historic District of Changde City1项目背景1.1用地概述老西门项目位于常德市城北片区武陵大道西段建设路以南、朝阳路以东、人民路以北,面积约26.8公顷,北侧为老城区居住用地及商业用地,西侧为物流及医疗卫生用地,东面为老城区步行街商业中心区,南侧为滨水商业区。
地块现状为平坦用地,容积率4.0,绿地面积约8公顷,地块以老西门片区棚户区改造为契机,以追溯时代记忆为诉求点,引入复合性的规划设计理念,重建一个既传统又时尚的老西门,打造一个面向未来,充满城市发展活力,融合“棚改安置、旅游观光、绿色办公、现代商业、文化休闲、艺术体验、高端居住”于一体的复合型“城市文化旅游街区”。
1.2现状分析该规划地块场地内部地势高差较小,结合常德沅水大堤与地块形成的围垸地形完成,无名贵品种,或有保留价值的植被,该地气候属温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热冬冷,气温高,雨季长,霜雪少,阴天多,湿度大。
基地内部有一农贸市场,位于基地北面的市场主入口宽度较为狭窄,门口任意停放各类车辆,对交通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基地内部有少量的废弃厂房,因长期未维护外立面破坏不堪,该项目区无工业用地,但物流用地(车站)区域人口流动大。
1.3项目概述项目占地约26.8ha,用地性质为文化商业用地,整体定位为销售型物业,业态组合由社区商业、SOHO 及住宅式公寓组成,住宅采取简约的现代建筑风格,住宅由公寓与商务SOHO,和街区商铺构成,结合地形,高低错落,层次分明,形成协调的天际轮廓线。
本项目商业以满足自身业主及周边的日常生活消费为主,规划为外向型商业。
2设计总论2.1设计依据(1)、设计任务书;(2)、国家及地方有关规范及标准;(3)、建设工程相关批准文件;(4)、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导则(试行稿)[1](5)、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2.2 基础资料(1)、规划设计图纸一份;(2)、设计范围详总平面图;(3)、建筑初步设计及相关材料。
2.3 设计原则1、在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充分考虑“以人为本”原则,强调人的参与性同时创造出宜人的环境空间。
2、整体性原则以现存历史建筑为基础,完整保护构成老西门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空间环境、景观风貌和人文特色。
3、协调性原则对建筑、自然和人文景观的保护应包括它们的环境和相关诸多要素。
街区内的改建和新建建筑应遵循保护城市传统机理连续性和逻辑性的原则,在建筑尺度、组合关系、色彩、形式等方面精心设计,与传统环境相协调。
4、可持续性原则从发展的角度认识景观规划设计的含义,处理好创新与传统之间的关系,最终使古街区与新街区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和谐共存、协调发展。
3 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3.1 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街区目前的现状要求我们不仅要考虑到对历史街区中场所记忆的恢复,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等基础性问题,更要考虑到该地区经济尚不发达的现实状况,因此我们制定了老西门景观规划的指导思想:复兴•更新:将百年老街的窨子屋复原地气势恢宏,古色古香的商业街,巷子有宽有窄,处处有风景,处处都可享受慢生活。
促进人街和谐共生。
保护•塑造•营造特殊的历史场景,创造蕴含着百年常德记忆的繁荣光景。
生态•永续•挖掘老街传统朴素生态观,注重生态节能,大道可持续循环发展。
弘扬•提升:继承与弘扬传统的民风民俗,彰显区域文化力量。
引导居民自发组织,形成共同的核心价值观。
推进•发展•分期的规划与实施,为老西门打造成历史文化名城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推动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开辟新的产业增长点。
3.2 规划原则(1)、保护历史真实载体,保留历史建筑原真性、修旧如故的原则。
(2)、保护与开发有机结合,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3)、尊重环境,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体现人、自然、文化、建筑多方面的相互协调效应。
3.3 规划目标(1)、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整体风貌,使其风貌得以保持和延续。
(2)、有效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适应现代生活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成为常德传统与现代创意的完美结合。
(3)、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4 功能分区布局及商业业态规划根据街区总体分期规划,街区的西南位置将设为主要的出入口,所以功能分区的布局将由此展开;西南部主要入口由于邻近市中心繁华区梅尼广场而主要规划为商住混合区,其商业主要是以底层沿街商业为主,北部为主要的居住区,由于居住区对面的交通现状,以及现有的小学等基础设施,设置集散广场,东北区设计为传统的文化商业区,以及靠近中心景观区的文化建筑,不仅是老常德人追忆过往的文化圣地,也是社会各界人士旅游购物休闲的高雅场所。
以及东南方为SOHO住宅区,环境相对比较安静,该地块功能分区明确,设计合理,其中允许有多种商业业态的交叉,但是总体布局维持规划的设计布局。
5 道路交通规划历史街区的道路格局是其历史风貌重要组成部分,维护历史道路格局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关键措施之一。
街巷是历史建筑存在、历史风貌维持的基础。
规划为棋盘式的道路路网格局,采用人车分流的方式疏散人流与车流的通行量,主要道路宽度为10米,并设置主要的步行街道作为主轴,对次要道路幅度加以控制避免简单拓宽道路造成的原有的良好街巷形态的破坏,力图使道路主次有别、分布合理,使交通便利性不受影响。
停车场设计方面,考虑到空间尺度过大的停车区域会改变历史街区的空间尺度,故采用地下停车场、以及分散的、小规模的、多样化的停车方式以确保总体风貌和交通便利。
6 绿化与公共空间规划在绿化设计原则上,注重表现时序景观,自然界花草树木的色彩变化是非常丰富的,四季的演替使植物呈现不同的季相,把植物的不同季相应用到街道景观中,就构成四时演替的时序景观。
我们根据园林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季相特征和季相变化,对不同季节中的不同色彩、花期的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与种植;创造一个“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成荫,秋季硕果累累,冬季枝干虬劲”的街道景观供人欣赏,给人同一街道在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感受。
创造街道观赏景点,进行意境的创作,中国植物栽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很多诗、词、歌、赋和民风民俗都留下了歌咏植物的优美篇章,并为各种植物材料赋予了人格化内容,在秀水街景观建设中,可借助植物抒发情怀,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桃花象征幸福,交好运。
在该区的景观空间规划重点在完善历史街区的空间结构、整合自然景观系统及视觉景观设计等,并提出了“一轴一带三点”有机结合的设计策略。
“一轴”古街风貌景观轴线,即贯穿整条主要街道的街区景观轴线。
以街面历史面貌的保护与更新为重点,保护街区内整体上的视觉关联性、街区整体尺度、街区周边的景观环境。
“一带”即街区新开辟的滨河景观带,增加了河道生态的防护性,提高了原有场地绿化率,为街区内游人提供了亲水等的休闲娱乐活动形式,同时也是对老西门发展历史文脉的回顾与连续。
“三点”即街区主干道上增设了三个节点小广场,街区宽度均为10米左右,因此局部扩展的小广场既成为街区功能转换的过渡又可缓解游人游览时的步行疲乏及视觉疲劳,同时,有三个景观节点向南向北伸展形成垂直于主要景观轴的次轴,联结滨河景观带并建立了重要的景观视线通廊。
7 市政设施规划竖向设计是塑造景观空间的重要内容,场地竖向、地形、排水应统一设计,避免出现积水地带,应充分考虑排水管标高及走向。
7.1竖向设计的基本原则(1)、用地竖向规划采用统一的坐标系和高程系;(2)、合理利用地形地貌,减少土方工程量;(3)、各种场地符合适用坡度;(4)、有利于建筑布置与空间环境的设计;(5)、对外联系道路的高程英语城市道路标高相衔接;(6)、用地竖向规划与用地选择,用地布局,工程管线综合方案同时进行;(7)、用地竖向规划应避免高填、深挖、减少土石方、构筑物基础,防护工程等工程量。
7.2竖向规划设计确定以中心广场的标高为0,以此为依据,对整个规划区域内的竖向进行规划和场地平整,道路坡度控制在0.2%-6%之间,尽可能减少土方工程量并保持场地内的土方填挖平衡。
7.3给排水工程规划(1)、给水系统规划应满足城市的水量、水压、水质及城市消防、安全给水的要求,并应考虑城市的地形,规划布局,技术经济等因素,其中的地形影响了整个系统的分区,分压布置的形式。
(2)、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考虑供水的分期发展,并留有充分的余地。
(3)、管网应布置在整个给水区域内,并能在适当的水压下,向所有用户供给足够的水量;(4)、无论在正常工作或局部管网发生故障时,应保证不中断供水;(5)、管网的造价及经营管理费用应尽可能低。
7.4 综合管线布置为减少和弱化化粪池,变电箱,管井、电缆沟对景观造成的影响,尤其应避免在狭窄的绿化空间中出现管线的集中布置。
7.5 市政绿化乔木以本土树种为主,灌木以本地耐存活的植物,大规格树种宜在展示区及入口范围,植物种植上注意疏密尺度变化;用景观烦躁、降噪处理的手法减弱西侧市政道路产生噪音对社区居住环境的影响。
8 防灾和环境保护规划设计要关注安全强条,在交通方面,考虑人车分流设计,人车混行时要照顾行人安全;步行道路尽量和消防通道共用基层;室外考虑无障碍设计;出于对景观效果考虑,景观设计单位可对建筑设计的消防流线提出修改意见。
商业景观设计上,在满足商业建筑使用条件的基础上,形成与住区有效地绿色立体屏障,用植物形成丛林感觉阻隔外界的噪音和干扰,同时为住宅部分提供良好的景观效果。
商业街广场宜有浓郁的商业氛围,配以树木、灯具、硬质铺装、景观小品。
9 建筑设计此项目定位为新中式风格,建筑设计与环境有机结合,相互尊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建筑与建筑之间,并非独立,毫无关联,而是相互对话,互为景观,将建筑平面功能布局合理,使用方便与空间环境质量综合考虑。
建筑造型以整体环境因素以及规划、规范许可等技术条件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功能性,规划、日照、消防、卫生、通风等因素,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按照本地块特点,本次设计主要为商住混合式,以及SOHO办公住宅为主。
10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