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文化价值的现代借鉴
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的开题报告

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徽州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凭借其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建筑特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近年来,以徽州建筑为代表的传统建筑文化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成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一大名片。
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种新兴的设计艺术,不仅要注重美学效果,更要关注文化传承和创新思维。
因此,在现代室内设计中融入徽州建筑文化元素,不仅可以丰富设计风格,增强文化内涵,还可以提升设计的艺术性和市场竞争力。
因此,对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进行探索和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徽州建筑的文化背景和建筑特色;2.现代室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3.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实践探索;4.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艺术效果和市场竞争力分析;5.总结和展望。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调查法和案例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进行综合分析。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成果:1.研究出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方法和策略;2.找到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创新点和突破口;3.提出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艺术效果和市场竞争力分析,为设计师提供参考和借鉴;4.为徽州建筑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五、论文结构安排本研究论文共分为六个章节,具体结构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研究目的和内容、研究方法和预期成果。
第二章:徽州建筑文化的文化背景和建筑特色介绍徽州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分析徽州建筑的建筑特色和文化内涵。
第三章:现代室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介绍现代室内设计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分析现代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第四章: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探究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传承和应用方法和策略,分析徽州建筑文化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创新点和突破口,提供具体案例分析。
读书征文:静水流深,源远绵长——读《徽州文化全书》有感

读书征文:静水流深,源远绵长——读《徽州文化全书》有感徽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源远流长。
作为安徽人,了解徽文化的一些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弘扬其积极的部分,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在紧张繁忙的办公室工作的间隙里,我阅读了安徽大学文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朱万曙的《徽州文化全书》,结合文联工作实际,学习思考,觉得获益匪浅。
一、了解了“徽州文化”与“徽学”是两个不同概念。
徽文化是历史上徽州区域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而徽学则是一门以大量的徽州文献、文书和文物遗存为依据,以历史上徽州的区域文化为直接研究对象,并通过它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综合性学科。
徽文化主要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层面,是宋元明清以来徽州人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徽州商帮、文化遗存、文书文献是其重要的载体,与之相对应,徽商精神、和谐理念、伦理道德是徽文化的主要灵魂,是徽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也是徽文化研究的关注焦点和主要抓手。
二、认识宣城文化与徽文化的区别和联系。
徽州位于安徽省南部,从历史行政区划看,包括歙县、黟县、休宁、祁门、婺源和绩溪六县,现在徽州作为行政区划已经不存在了,绩溪则成了宣城的一部分。
这六县文化现象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
以徽州地缘为纽带而形成并向外辐射的徽文化,是长期渐进累积、继承和创新的结果,高度发达的文化教育使徽文化形成并得以发展繁荣。
宣城各乡镇农村无论是建筑、民俗还是宗族观念、人文精神,都随处可见徽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宣城自古水陆交通便捷,历史上由于战乱和瘟疫的原因,有大量移民涌入,这就使得宣城文化不仅有徽文化,更具有兼容并包的特点。
如宣州区水东镇,就呈现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和谐共存的景象。
三、徽文化是传统社会中晚期的文化标本。
徽文化体系庞大,内涵丰富,研究的主要应用价值是为当代安徽的文化建设提供宝贵的思想资源、智力支持和历史借鉴。
国内外学者对徽文化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进入21世纪,徽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大力弘扬徽文化,已经成为当前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
徽州文化传承对地方发展的作用

徽州文化传承对地方发展的作用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徽州地处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绩溪县和歙县交界处,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徽风徽韵,唯徽州足以继承”之美誉。
徽州文化是徽州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出的独特文化,其代表性的古建筑、工艺品、传统节日等多方面的文化元素,对地方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首先,徽州文化传承增强了地方文化软实力。
徽州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
徽州建筑以黛色风格为主,规整秀丽,既有明清古建筑的特色,又融入了本土传统的元素,展现出独具特色的地方风貌。
在现代社会,文化软实力日益受到重视,徽州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提升了当地的文化品位,也为地方的发展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投资。
其次,徽州文化传承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徽州传统手工艺是徽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徽州徽派、徽矾、徽州棉布等工艺品,自古以来就以其独特的工艺技术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随着现代市场的需求和发展,徽州传统手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上逐渐受到关注,成为一种文化产业,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徽派建筑的修缮和保护,也为地方的旅游业和文化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
再次,徽州文化传承促进了地方社会和谐稳定。
徽州文化强调忠孝仁爱、诚信敬业的传统美德,倡导“兴德规行、政刑美法”的价值观念,注重礼仪文化和家族传统。
这种传统的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构建和谐社会。
通过传承和弘扬徽州文化,可以让社会各界更加团结一心、共同发展,促进全社会的和谐发展。
总的来说,徽州文化传承对地方发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不仅增强了地方文化软实力,还助力了地方经济发展,促进了地方社会和谐稳定。
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地方,徽州应该继续传承和弘扬自己的文化传统,为地方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在现代文明建设中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徽商文化-徽州“儒商”

徽州“儒商”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对我们发展市场经济有何借鉴意义?一、徽商的崛起徽商崛起于明成化、弘治年间,其后历经300余年的辉煌。
明朝中叶,社会经济有长足的发展,在我国东南部出现了许多贸易重镇。
徽商除了将本地的竹、木、瓷土、和生漆、茶叶等运销外,也以歙砚、徽墨、澄心堂纸、汪伯立笔等产品,推动了贸易的发展。
那时,盐的产量不高,成为最紧销的商品。
徽商经营盐业的人日益增多,直至将一向以经营盐业为主的山西、陕西商人集团击败。
当时在扬州的徽州盐商,或为场商(专向灶户收购食盐),或为运商,各有其生财之道。
休宁人汪福光在江淮之间从事贩盐,拥有船只千艘。
此时的湖广是淮盐畅销口岸,所销之盐占淮盐的一半以上。
徽商是明代中叶至清道光年间中最具实力和影响力的一支商帮,曾创造了雄踞华夏商界300年之久的辉煌。
据史籍记载:徽商经营之域,“诡而海岛,罕而沙漠,足迹几半禹内”,其地无所不至。
徽州六县宋元明清历代致富商人有近千人。
在明清时期的江浙一带,商品经济颇为发达,徽商云集,势力盛极,故有“盖扬之盛,实徽商开之”之说。
二、徽商的“儒贾观”和商业道德1.徽商“贾而好儒”的特色徽州既以“东南邹鲁”驰誉遐迩,又以“商贾之乡”闻名海内。
生于斯、长于斯的徽商或是“先商后儒”,或是“亦贾亦儒”,从而形成了“贾而好儒”的重要特色。
徽商之所以能够在艰苦曲折的道路上不断发展壮大,乃至成为称雄商界的劲旅,是与这一重要特色的分不开的。
徽商之所以在经营者重视商业道德,讲求经营之道,也无不是这一特色的重要体现。
“贾为厚利,儒为名高”,有了强大徽商经济的滋润,徽州的世风日益儒雅。
长期的兴文重教,也培养了徽州人温文尔雅,聪慧内敛,干练务实的作风,这也可以说是徽州人的文化风格。
考察朱熹、程大位、汪道昆、江永、戴震、王茂萌、胡适、陶行知这些徽州历史上出现的杰出人物,会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讲求实际,处世低调。
徽商虽孜孜不倦的追求“厚利”,但他们更念念不忘“名高”。
论徽州文化历史价值及现代意义

维普资讯
内 容 提 要 :本 文 认 为 对 待 封 建 社 会 不 能 原 封 不 动 地 在 封 建 文 化 的 基 石 上 ,
遗 存 下 来 的 徽 州 文 化 。 必 须 以 冷 静 清 醒 去 构 筑 社 会 主 义 的 新 型 文 化 工 程 。 的 理 性 思 维 和 实 事 求 是 的 科 学 态 度 去 探 笔 者 以 为 , 徽 州 文 化 研 究 中 , 础 在 基 讨 分 析 、 述 评 价 它 的 本 质 特 征 、 史 价 性 的 工 作 自 然 是 搜 索 勾 沉 史 料 、 抢 救 文 阐 历
值 以 及 现 代 意 义 。 既 不 能 以 过 于 浪 漫 的 物 、 鉴 别 真 伪 、分 类 整 辑 以 及 注 释 点 校
态 度 和 言 不 符 实 的话 语 将 其理 想 化 , 也 等 , 种 T 作 的 重 要 性 勿 庸 置 疑 . 在 作 这 但 不 能 割 断 历 史 , 弃 传 统 , 空 建 造 现 代 分 门 别 类 的 科 学 认 证 和 微 观 分 析 的 同 抛 凭
人 文 精神作 出应 有贡 献 。
封建社 会 , 只有 儒 士 才 有 可 能 获 得 升 迁 和
近年 来 . 州 文化 研 究虽 日渐升 温 . 发展 的 机会 , 谓继 问 世 , 客 观 地 说 , 多 是 这 个 道 理 。 另 外 . 徽 商 自身 的 发 展 来 但 大 从 仍 停 留在 资 料 疏 理 汇 辑 . 原 著 注 释 点 校 说 , 们 也 深 谙 商 儒 一 家 . 商 结 合 的 好 他 官 以 及 部 分 内 容 的 主 观 评 估 和 分 类 汇 总 阶 处 和 重 要 性 。 就 扬 州 的 徽 籍 盐 商 而 言 . 就 段 . 于 比 较 扎 实 深 入 的 实 证 研 究 、 本 是 亦 儒 亦 商 , 商 结 合 的 典 范 。 徽 籍 红 顶 至 文 官 研 究 、 较 分 析 研 究 、 缘 交 叉 研 究 等 则 巨 贾 胡 雪 岩 的 成 功 之 道 . 不 外 是 买 通 官 比 边 也 显 得 不 够 , 处 起 步 之 势 。特 别 是 以 冷 静 府 , 官 商 勾 结 , 利 互 惠 之 路 。所 以 , 尚 走 互 徽
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徽州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历经千年,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
徽州文化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背景、民族风情和艺术特色,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已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话题。
徽州文化的传承是指将徽州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让后代子孙能够了解和继承这一文化遗产。
徽州文化的传承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历史、文化、艺术、建筑等方面。
在历史方面,需要通过教育、宣传等方式,让人们了解徽州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发展历程。
在文化方面,需要通过文化活动、文化交流等方式,让人们了解徽州文化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质。
在艺术方面,需要通过艺术展览、艺术表演等方式,让人们了解徽州文化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在建筑方面,需要通过保护和修缮徽州古建筑等方式,让人们了解徽州文化的建筑风格和建筑技艺。
徽州文化的创新是指在传承徽州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让徽州文化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
徽州文化的创新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文化创意、旅游开发、产业发展等方面。
在文化创意方面,需要通过文化创意产品的开发和推广,让徽州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在旅游开发方面,需要通过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徽州文化。
在产业发展方面,需要通过产业的发展和壮大,让徽州文化成为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柱。
徽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传承和创新,才能让徽州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古建筑——徽派的品鉴与分析以及在现代的存在价值

中国古建筑——徽派的品鉴与分析以及在现代的存在价值摘要: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是徽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重要的建筑价值和文化价值。
本文着重分析了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特色和文化底蕴,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徽派建筑的现代存在价值。
关键词:徽派建筑;风格;文化底蕴;现代价值引言徽派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重要流派之一,是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筑风格是人文景观和自然地理景观的高度和谐统一。
徽派建筑包含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和高超的建筑技艺,为中外建筑师所敬仰。
主要流行在古徽州地区(今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绩溪县,江西省婺源县、浮梁县,浙江省淳安县)。
徽派建筑受徽州文化传统和地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在村落的规划、民居的分布和建筑雕刻艺术方面讲究整体布局、依山就势、巧妙构思、顺应自然。
品鉴徽派建筑对于深入了解徽派建筑和徽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现代建筑具有启发意义。
因此本文以品鉴、分析徽派建筑为主题,分析其现代的存在价值。
一、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1 徽派建筑的建筑风格遵循“天人合一”的风水理念徽州建筑在民居的选址、布局和建筑风格上遵循的是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和对大自然的向往与尊重。
徽派建筑的宅居结构多为多进院落式集居形式(小型者以三合院式为多),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讲求风水价值。
徽派建筑的这种理念使得徽派建筑与大自然和谐相融,其既顺应自然、合乎科学,又富有情趣,是中国传统民居的典范。
村落的水系设计是徽州人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充分体现,是实用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具体实例。
如著名的旅游胜地宏村在整体布局上为“牛形”,“牛形村”的水系设计别出心裁,在众多风格独特的徽派民居村落中,宏村的牛形水系最具代表性。
这种独具匠心的水系设计,不仅解决了村民生产、生活和消防用水,而且改变了环境,调节了气温,创造了一种“浣汲未妨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的良好环境。
2 徽派建筑的特色2.1高宅深井的建筑特色徽派建筑的布局以中轴线对称分列,面阔三间,中为厅堂,两侧为室。
论徽州文化的现代意义

总之,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的内涵极其丰富。虽然徽州文化不可避免地也有着许多封建性的糟粕,但只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地加以挖掘和扬弃,徽州文化的学术价值和现代意义就会得以彰显,并对当代先进文化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安徽大学校长黄德宽
徽州文化的“全国性”:如朱熹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哲学,其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五个世纪;徽商足迹遍布全国,“无徽不成镇”,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徽派朴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其治学思想、方法和所取得成就,影响一个时代,与现代学术的诞生直接相关联。
徽州文化的学术价值和研究现状
(三)徽州文化从根本上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儒家文化的命脉贯穿在徽州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中华文化的典型和标本。扬弃其糟粕,继承和汲取其精华,对于团结全球华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积极的意义。
徽州人重视宗族,重视血缘宗亲。明清两代,徽州及其邻近地区的许多名族大姓的子弟因为经商迁徙到全国各地,进而遍布全球,现代文化名人胡适、陶行知等都是从徽州文化圈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挖掘、研究和宣传徽州文化,发挥徽州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对于联络海外华人的民族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广大海外侨胞共襄复兴中华民族的大业,也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80年代以来,徽州文化越来越引人注目。在国内,中国社会科学院早在80年代就成立了徽学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有一批以徽学研究著称的教授和学者;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等院校成立了专门的研究机构。安徽和浙江等地还成立了群众性学术团体。近年来从国家和省级社会科学基金获得资助的关于徽州文化研究的科研课题也越来越多。省政府提出了“唱响黄梅戏,做好徽文章,建设文化强省”的文化发展战略,省委宣传部等部门还组织编撰《徽州文化全书》20种。在海外,日本、美国、法国、韩国、瑞士等国家均有学者开展有关徽州文化研究。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获准成为国家教育部首批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近年来凝聚了国内外徽学研究的队伍,开展了9个重大项目的研究,整理和出版了一批徽州契约文书和典籍文献,出版了有关徽州的宗族、民间社会、法律、戏曲文化等系列学术著作近20种,创办了大型学术期刊《徽学》,连续举办了6次国际和国内学术研讨会,与法国、韩国、美国、日本等国外研究机构和学者开展了多方面的学术交流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徽州文化价值的现代借鉴
2011级旅游管理吴铖
我们今天所说的徽州应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是指地处皖南,毗临江浙,纬线范围在北纬30℃左右的这一地区。
历史上称为新安,北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建徽州府,遂得名。
范围包括今黄山市的歙县、黟县、休宁县、祁门、屯溪区、徽州社会和文化是在南宋以后崛起,明清时达到鼎盛与繁荣,清末以后衰退的。
其文风昌盛、教育发达、人才辈出。
谁然呢徽州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已经消失了,但是徽州文化却以他的丰富性、辉煌性、独特性、典型性和全国性等特征流传发展下来,并成为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逐渐成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地方学"徽学",与敦煌学和藏学一同被誉为走向世界的中国三大地方显学。
徽州文化具有丰富性、辉煌性、独特性、典型性和全国性等特征。
徽州文化的“丰富性”表现为学科门类齐全,内容丰富。
如:
1、徽州文献:据统计,徽州历代著述者达1800余人,成书约5000余部。
国家图书馆藏古籍善本族谱共458部,其中一半以上为徽州族谱。
史称徽州为“文献之邦”,鱼鳞图册、各种契约文书、账册案卷等,据统计各家收藏在30万件以上,被学者誉为与殷墟甲骨文并列的中国古代历史资料的“第五大发现”。
2、徽州教育:徽州古代教育十分发达,据《徽州府志》记载徽州有社学470多所,徽州书院有100多所。
此外,家学私塾,遍布城乡,“居民之处,莫不有学有师”,时称“东南邹鲁”。
3、徽州刻书:宋元明清以来,徽州一直是中国四大刻书中心之一。
刻书业繁盛,刻工甚众,名家辈出,刻书种类众多,技艺精湛,时人莫不称善。
4、徽州科技:徽州科技涉及建筑学、算学、医学、天文学、地理学等诸多领域,不仅有取得巨大数学成就的戴震、程大位这样的学者,而且“新安医学”更是自成一派,誉满天下。
据统计,徽州青史留名的医家就达745人,编纂的各种医籍有600多种。
5、徽州艺术:新安画派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艺术派别,徽州的雕刻精美绝伦,徽州的戏剧对中国戏剧的发展影响深远,徽州的园林造景艺术至今仍独树一帜。
徽州文化的“辉煌性”表现为:徽商曾雄踞中国商业舞台300余年,不仅富甲天下,更因其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儒贾互济的商业理念而闻名。
徽州科举、徽州教育的发达,表现在科举考试方面成就辉煌。
朱熹作为理学的集大成者,与其门人创立的新安学派,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一个新的高峰,不仅长期影响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而且广泛影响日本、朝鲜、越南、东南亚各国乃至西方世界。
始创于江永,集其大成于戴震的徽派朴学,开有清一代学术风气,徽派学者踵武戴氏,在古代文献考据、训诂和义理推阐诸方面,都取得巨大成就,徽派遂“卓然自立,成一全盛学派”。
徽州文化的“独特性”体现在:徽派建筑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徽州商人贾而好儒,贾儒结合,亦贾亦仕;新安画派,师承有自,风格独特。
徽州文化的“典型性”:徽州文化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尤其是封建社会衰落时期中国文化的一个缩影,徽州的土地制度、宗族制度、教育制度、商业文化和民俗文化等,是当时时代的典型样本。
徽州文化的“全国性”:如朱熹理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哲学,其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五个世纪;徽商足迹遍布全国,“无徽不成镇”,对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有着多方面的影响;徽派朴学是清代学术的主流,其治学思想、方法和所取得成就,影响一个时代,与现代学术的诞生直接相关联。
而明清时期徽商的发展壮大,更使徽州文化影响的范围愈加的广泛和深远。
徽文化和中国其他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一样,在长期的孕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成系统、内涵深厚的一门学科。
徽文化随着徽州区域文化的形成而形成,随着徽州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它广泛体现在徽州社会历史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各种生活实践中,既有突出的徽州地域特色,又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特征,是中华传统文化在跨入现代门槛前夕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徽州文化虽然是地域文化,但它代表着中华文化在南宋以后的发展,在一定历史时期具有主流文化的特征。
如今,研究徽州文化具有相当重要的现实意义。
徽州文化研究对于当代社会有着多方面的意义。
(一)明清时期的徽州,呈现出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面貌,认真研究和总结,对于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会有所启迪。
徽州保存了大量的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反映了徽州人所具有的契约精神。
无论是土地买卖,过继子女,遗产分割,乃至演戏酬神,徽州人都要立字为据,这些契约文书,显示了民间百姓们明确的契约意识和法制观念。
法律手段和儒家伦理精神相辅相成,使这个处于山区的民间社会保持着良好的和谐状态。
徽州村落建设注重“风水”,依山傍水的徽州村落,鳞次栉比的房屋,纵横交错的巷道,既考虑到取水、排污、防火、防盗等多重因素,又考虑到生活起居的方便实用,体现出人与自然的谐和,追求的是适合生存、布局合理、富有美感的人居环境。
这是注重“风水”的积极意义。
徽州的宗族是保证社会稳定的非行政组织。
它提倡封建伦理,需要批判,但是它也发挥着调节社会的功能,例如重视族中子弟的教育,接济贫弱,禁止赌博等不良行为,禁止滥砍滥伐,提倡爱山护林等等。
从实施手段上看,它也不是行政命令式的强制执行,而是以宗族或村民公约的方式,让族众和村民自觉参与、自觉执行。
这些民间主张和实施途径,有助于社会更加和谐。
(二)徽州文化中有许多精神遗产也值得我们继承借鉴,为当代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明清两代,徽商曾经盛极一时。
他们的“徽骆驼”———甘于吃苦的精神,仍然是我们今天从事一切工作和事业所需要的精神;徽商讲诚信,注重回报社会,这些道德观和价值观值得继承;徽商最终走向了衰落,是因为过于依赖官府,没有形成商人的独立品格,其教训同样值得总结和深思。
徽州人重视教育,“十里之村,不废诵读”。
重文重教的风气,使徽州这个山区涌现了大批在中国文化史上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
徽州人还创造了很多发展教育的方法和经验,如徽商对教育的投入,宗族对贫困子弟受教育的扶持和激励措施等等。
这些无疑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身处地阻山隔的徽州,人们却创造出精美的建筑和大量改善生存环境的道路、水利工程,还有医学、算学等科技发明,古代徽州人展现出的创造智慧和适应
并改变生存环境的精神,今天仍然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
徽州有着大量的物质文化遗存,许多古村落和古建筑都保存完好,西递和宏村两个古村落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黄山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它们是中国古代文化直观的标本,不仅是旅游经济资源,也能够让人从中领略到中国灿烂的文明,激发爱国热情。
(三)徽州文化从根本上体现出中华文化的本质特征,儒家文化的命脉贯穿在徽州文化的各个方面,是中华文化的典型和标本。
扬弃其糟粕,继承和汲取其精华,对于团结全球华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积极的意义。
徽州人重视宗族,重视血缘宗亲。
明清两代,徽州及其邻近地区的许多名族大姓的子弟因为经商迁徙到全国各地,进而遍布全球,现代文化名人胡适、陶行知等都是从徽州文化圈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
挖掘、研究和宣传徽州文化,发挥徽州文化所蕴含的精神力量,对于联络海外华人的民族感情,增强民族凝聚力,团结广大海外侨胞共襄复兴中华民族的大业,也有着不可低估的积极意义。
总之,徽州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的内涵极其丰富。
虽然徽州文化不可避免地也有着许多封建性的糟粕,但只要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科学地加以挖掘和扬弃,徽州文化的学术价值和现代意义就会得以彰显,并对当代先进文化的建设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