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丰子恺已死的母熊李叔同猎人入山以复习进程
丰子恺和他的老师朋友,名人故事

精心整理
丰子恺和他的老师朋友,名人故事
丰子恺先生有幸,同时遇到了两位着名的老师:李叔同、夏丐尊。
丰子恺十七岁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伤感句子,在此学习五年,这五年间,李淑同先生是他的图画音乐教师。
丰子恺在《我与弘一法师》一文中评价李叔同先生道:“他博学多能,其国文比国文先生更高,其英文比英文先生更高,其历史比历史先
更好。
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
”可谓“夫子自道”。
再说夏先生教国文,“他也是博学多能,只除不弄音乐以外,其他诗文、绘画、金石、书法、理学、佛典,以至外国文、科学等,他都懂得。
”故夏先生“因此能和李先生交游,因此能得学生的心悦诚服。
”更深一步的阐述后,得出了李先生所行的是“爸爸的教育”,夏先生所行的是“妈妈的教育”,平分秋色了不是?!
精心整理
两位老师的教育又岂止限于学校呢?!后来李先生做了和尚,成了弘一法师,芒鞋破钵,云游四方。
出家的前晚,李先生叫丰子恺和同学叶天瑞、李增庸三人到他的房间里,把房间里所有的东西送给他们三人。
离开夏先生后,丰子恺也时常与先生接近,不断地接受先生的教诲,甚至于为他的漫画集作序。
两位导师还是他眼
---来源网络,仅供分享学习2/2。
熊彬承 人物简介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中国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
丰子恺原名丰润,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
他的母亲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
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
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浙江读音“仁”与“润”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
他就以这个名字进入杭州浙江第一师范学校。
在第一师范时,他因善于写文章,国文常得第一名,很受国文老师单不庵的器重。
单不庵觉得在“丰仁”这个单名之外应该有一个双名,而“慈玉”是小名,应另取一个名字。
因此单不庵就给他取了“子颛”。
后改为“子恺”(“恺”与“颛”同,均为安乐意)。
从此,他就取名叫“丰子恺”了。
后来写文、作画均用此名。
丰子恺在早期作画时,曾用TK署名。
那是“子恺”二字的英文拼写缩写。
当时的子读作”TSU“。
丰子恺自幼爱好美术,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
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对他的教育方式为“爸爸般的教育”,而夏丏尊老师的则为“妈妈般的教育”,这两位老师,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
1918年秋,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出家,丰子恺曾作文《怀念李叔同先生》以纪念恩师。
1917年与同学组织桐荫画会。
1919年师范学校毕业后,与同学数人在上海创办上海专科师范学校,并任图画教师。
1921年东渡日本短期考察,学习绘画、音乐和外语。
1922年回国到浙江上虞春晖中学教授图画和音乐,与朱自清、朱光潜等人结为好友。
回国后从事美术、音乐教学,曾任上海开明书店编辑、上海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美术教授。
同时进行绘画、文学创作和文学、艺术方面的编译工作。
1924年,与友人创办立达学院。
丰子恺做人与作画

1928年,丰子恺为祝贺恩师李叔同50寿辰,寄去了自己精心绘制的50幅《护生画集》,李叔同非常高兴,很快为画集配上了文字,并回信嘱咐丰子恺,希望他能将此画集续下去,在自己60~100岁大寿时,能够分别再收到画集第2—6集,每集分别画60幅至100幅漫画。
丰子恺随即回信,向恩师承诺——世寿所许,定当遵嘱!此后,丰子恺谨记李叔同的嘱托,为报师恩而发奋而作。
1929年~1965年,丰子恺分别完成《护生画集》第2、 3、4集,然而,就在丰子恺打算继续完成最后两集时,意外却降临了——十年“文革”来了。
随后,刚当上上海中国画院院长的丰子恺,因为在“文代会”上一番关于“大剪刀”剪出千篇一律的冬青树的发言,而被错判为上海十大重点批斗对象之首。
接下来,日复一日无休止的折磨便开始朝已是60多岁的丰子恺蜂拥袭来,“造反派”不仅抄了他的家,还日日批斗他,他们把刚出锅的热浆糊浇到老人的背上,然后再贴上大字报,游街示威。
老人自然是受不住这番折腾,痛得走不了路,于是,造反派们便又残忍地拿着皮鞭抽打他,从街头一直抽到街尾。
但丰子恺很坚强,从没流下过一滴泪,后来,造反派又剪掉了他养了30多年的胡子,那些胡子是丰子恺为怀念自自己已逝多年的老母而特意蓄起来的,人们都以为老人这下肯定承受不了,但没想到丰子恺却笑着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再后来,丰子恺又被下放到上海郊区,从事田间劳动,乐观的丰子恺瞒着家人,称,管教的人看他年纪大了,很照顾他,因此自己过得很好。
直到有一年冬天刚下过大雪,女儿丰一吟去给他送御寒的衣服,女儿是在一个一望无垠的田野里找到丰子恺的,他孤独地站在寒风飕飕的地里,胸前挂着一个蛇皮袋,正在一点点地摘棉花,全身冻得直发抖。
之后,在丰一吟的一再要求下,丰子恺才带着她去了自己的住处——一间破得不能再破的旧牛棚茅草屋里,因为屋顶年久失修,女儿清楚地看到在父亲床上的草枕边上,还有一堆没融化的积雪……即便是在如此简陋的卧室里,老人也很难睡上一个踏实的觉——管教他的人,经常会半夜三更,突然吹响集合号。
六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拓展:已死的母熊(含答案)全国通用

[1]言:说。
[2]瞪目如椒:小眼瞪得很圆,其状如椒。
[3]果腹:饱腹,满腹。
[4]蜿蜒:弯弯曲曲的样子。
[5]故:素来。
[6]欻然:欻, 读xū。欻然,快速的样子。
[7]去:离开。遁去,跑掉。
[8]及:等到。
[9]啾啾:拟声词,形容动物细小的叫声 。啾啾如悼息:啾啾的 叫声好像在悼念哭泣。
答案见第2页)
练习一答案:
1、母熊之所以死了还是不倒下的原因,就是怕巨石滚落伤到小熊。
2、老鼠本来就非常机灵敏捷,便飞快地跑了。蛇追不上就回来了。 练习二答案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 也。猎人感动,遂终生不复猎。
拓展阅读——义鼠
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意似甚恨 怒,然遥望不敢前。蛇果腹,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
尾。蛇怒,退身出。鼠故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及入穴,
鼠又来,嚼如前状。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蛇出,吐死鼠 于地上。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衔之而去。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 行》。
已死的母熊
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
1、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2分)
2、鼠固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2分)
能力联系二——加标点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之 熊 死 足 抱 巨 石 石下 溪 中 有 小 熊 三 戏 于 水 所 以 死 而不 倒 者 正 恐 石 落 伤 其 子 也 猎 人 感 动 遂 终 生 不 复猎
【练习】
阅读训练:1.解释下面句来自中加点词语的含义。(1)蛇果.腹.蜿蜒入穴
果腹:
已死的母熊作文

第一篇:《看图说话《已死的母熊》》伟大的母爱小不凡作文龚佳怡今天作文课上,老师给我们发了一幅漫画,名叫《已死的母熊》。
它的内容是这样的:在一天清晨,一位母熊妈妈带着三只小熊到山下的小溪边喝水玩耍,一位老猎人正好路过这里,开枪便打死了母熊,可这时,母熊正在搬石头和小熊玩耍,猎人开枪的瞬间,母熊知道自己的生命快要结束,在它临死前,没有时间去保护孩子,只有死死地抱住石头,使小熊安全。
于是,母熊一动不动地抱着石头坐在那里。
猎人很是奇怪,不知道到底母熊死了没有,又不敢去接近它,只好在小溪的另一边观察,可是过了好久,母熊仍然保持那个姿势,僵硬地坐在那里。
猎人这才放大胆子,慢慢地接近母熊,这才发现,母熊其实早就死了,只是为了不让小熊受到伤害,自始至终都没有放下石头,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决心呀!猎人被这幅场面震撼了,以后再也没有拿起过枪。
是呀!不管是动物还是人类的母亲,她们都是那么相像!她们的心始终一样,每一个母亲都有一颗极为纯真的赤子之心啊!然而,人类的母亲更加伟大,更加无私,为了保护孩子,可以不顾一切,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在唐山大地震中,一位母亲用她自己的生命给了儿子生还的机会:当唐山地震发生时,一座楼房的三楼完全倒塌,当一位母亲预感到死亡降临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孩子,当房屋倒塌的一瞬间,母亲连忙把孩子吊在半空中,用自己的双手紧紧地抓住孩子的双腿,自己的下半身则被压在了废墟下。
就这样,经过了两天两夜,当救援人员来到时,母亲已经死去,可是,她的双手却紧紧地扣在孩子的脚上,无论如何也拉不开,人们只好把她的手指一一锯了下来。
这个母亲的举动需要多么强烈的意念啊!正如人们所说:“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要是没有这个母亲,孩子是不可能存活下来的,是母爱让这个孩子有了第二次生命。
母亲对孩子的这种炽烈的爱,超乎了一切,战胜了无情的天灾!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如果没有母亲从小对孩子无私的培养、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母亲对孩子的这种自我牺牲的帮助,孩子的心灵上永远不会有健康的感情、不会有对母亲的爱,永远将是一片荒凉。
少儿学古文已死的母熊 讲义

少儿学古文已死的母熊讲义能力练习一——翻译句子1、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
(2分)2、鼠固便捷,欻然遁去,蛇追不及而返。
(2分)能力联系二——加标点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终生不复猎(答案见第2页)练习一答案:1、母熊之所以死了还是不倒下的原因,就是怕巨石滚落伤到小熊。
2、老鼠本来就非常机灵敏捷,便飞快地跑了。
蛇追不上就回来了。
练习二答案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
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
猎人感动,遂终生不复猎。
【翻译】猎人到山里去打猎,用枪打中了母熊.母熊被打中了要害,还是端正地坐着不动. 猎人走进一看,母熊已经死了。
用四只脚抱着巨石,巨石的小溪中,有三只小熊正在嬉戏玩耍。
母熊之所以死了还是不倒下的原因,就是怕巨石滚落伤到小熊.猎人很感动,于是终身不再打猎.拓展阅读——义鼠杨天一言:见二鼠出,其一为蛇所吞;其一瞪目如椒,意似甚恨怒,然遥望不敢前。
蛇果腹,蜿蜒入穴:方将过半,鼠奔来,力嚼其尾。
蛇怒,退身出。
鼠故便捷,欻然遁去。
蛇追不及而返。
及入穴,鼠又来,嚼如前状。
蛇入则来,蛇出则往,如是者久。
蛇出,吐死鼠于地上。
鼠来嗅之,啾啾如悼息,衔之而去。
友人张历友为作《义鼠行》。
【注释】[1]言:说。
[2]瞪目如椒:小眼瞪得很圆,其状如椒。
[3]果腹:饱腹,满腹。
[4]蜿蜒:弯弯曲曲的样子。
[5]故:素来。
[6]欻然:欻,读xū。
欻然,快速的样子。
[7]去:离开。
遁去,跑掉。
[8]及:等到。
[9]啾啾:拟声词,形容动物细小的叫声。
啾啾如悼息:啾啾的叫声好像在悼念哭泣。
[10]张历友:名笃庆,号厚斋,字历友。
康熙副贡。
蒲松龄诗友。
博极群书,而终身未仕。
【翻译】杨天一说:曾看见两只老鼠出洞,一只被蛇吞下,另一只瞪着眼睛如同花椒粒,非常怒恨,但它只是远远地盯着不敢向前。
【小古文】第45课《已死的母熊》

【小古文】第45课《已死的母熊》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康老师。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古文第45课《已死的母熊》。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
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
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我们先来看第一部分: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不倒。
以:用
要害:身体上致命的部位
端坐:安坐、正坐
这部分的意思是:猎人进山打猎,用枪射中了一只母熊,正中要害,(熊)还是端正地坐着没有倒地。
我们再来看第二部分:近视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熊/三,戏于水。
近视:靠近仔细看
之:代词,指母熊
戏:嬉戏
这部分的意思是:(猎人)走进一看, 母熊已死,用四只脚抱着一块大石头,石头下有三只小熊在水中嬉戏。
我们再来看第三部分: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
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所以:······的原因
恐:担心
其:代词,指母熊
遂:于是、就
复:再
这部分的意思是:母熊之所以死而不倒,正是怕石头落下伤到她的
孩子。
猎人非常感动,于是终身不再打猎。
好啦!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
我们下期再见,拜拜!。
部编版语文小升初《试卷》含答案

18. 选出”近视之”中”之”所指的对象正确的一项。( )
A. 猎人B. 小熊C. 母熊D. 作者
19. 选出对母熊”死而不倒” 原因描述正确的一项( )
A. 死而不倒,是因为担心石头落下伤害到猎人的孩子。
B. 死而不倒,是因为担心石头落下伤害到自己的孩子。
乌铜走银工艺源于清雍正年间(1722——1735年)云南石屏县一名匠师岳富的偶然灵感。在一次炼铜造器时,岳富手上的一枚金戒指不慎掉入坩锅中。戒指一下子熔化了,惋惜之余,岳富将周围放着的银等金属全扔进坩锅里泄愤。
气消之后,岳富发现坩锅中出现了一种颜色黑亮的合金铜,黑色中呈现若隐若现的金黄色和银白色的线条。他试着用这种合金铜制作成工艺品,又经仔细研究琢磨,终于成就了”乌铜走银”工艺。
16. 联系上下文,选出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都正确的一项。
(1)中要害( )
A.zhòng击中B.zhōng中间C.zhōng击中
(2)端坐不倒( )
A.dǎo后退B.dào后退C.dǎo倒下
17. 选出下列关于文言文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因戏于水:在水中看戏。
B. 遂终身不复猎:于是此生不再打猎。
(1)A.万像更新B.司空见贯C.自作自受( )
(2)A.忠生难忘B.别出心裁C.令人欣服( )
(3)A.焉知非福B.不以为燃C.废尽口舌( )
(4)A.前所末有B.喜极而弃C.无独有偶( )
5.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 意思相同的一项。( )
A. 目标明码标价B.重逢重见天日
C.执行 各执已见D. 名著见微知著
22. 选出不属于乌铜走银工艺特点的一项。( )
A. 乌铜走银以铜为胎,在铜胎上雕刻各种图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
• 推荐:丰子恺《护生画集》 • 选择其中一篇改成现代文
以卵击石 以牙还牙 以毒攻毒 以德报怨 以貌取人 以身试法 以一当十 以怨报德 以逸待劳
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
用上“因为……所以……”翻译 用上“之所以……是因为……”翻译
活动四
请你拿起笔,抓住母熊的神态、动作、 心理,入情入境,将心比心地写下那个母 熊端坐不倒的瞬间。
相似? 不同?
已死的母熊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 。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 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 溪中有小熊三。所以死而不 倒者,正恐石落伤其子也。 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老狼护崽
猎人入山,欲以枪击母 狼。面露哀容,屈膝下跪。 大疑,近视之,身旁有幼子 ,嗷嗷待哺。所以曲身下跪 者,护子也。猎人沉思良久 ,枪响,狼死。
图 丰子恺
图 丰子恺
动不下端
遂倒溪坐
终者中不猎 身正有倒人
已
不恐小近入 复石熊视山 猎落三之以
死 的
伤 戏 熊 枪李母
其 子
于 水
死 足
击叔 母同
熊
也所抱熊
猎以巨中
人死石要
感而石害
图 丰子恺人死,端感而石坐獵動不下不人
,倒溪倒入 遂者中。山 終,有近,
已 死
身正小視以 不恐熊之槍
的
復 獵 。
石 落 傷 其
三 , 戲 於
, 熊 死 ,
擊 母 熊 ,
李 叔 同
母 熊
子水足中
也。抱要
。所巨害
獵以石,
已死的母熊
李叔同
猎人入山,以(
)母熊,中要害, (
)。近视之,熊死,足(
),石下溪中有( ),
戏于水。所以(
),正恐(
)。猎人
感动,遂(
)。
图 丰子恺
已死的母熊
李叔同
猎人入山,
图 丰子恺
遂终身不复猎。
已死的母熊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熊,中要害,端坐 不倒。近视之 ,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中 有小熊三 ,戏于水。所以死而不倒者,正恐 石落伤其子也。猎人感动,遂终身不复猎。
1、找出文中相对容易理解的句子,全班里交流。 2、找出文中相对难以理解的词句,一看就像古文,画出 来,全班讨论交流。
老狼护崽
猎人入山,欲以枪击母狼。面露哀容, 屈膝下跪。大疑,近视之,身旁有幼子, 嗷嗷待哺。所以曲身下跪者,护子也。猎 人沉思良久,枪响,狼死。
李叔同生平简介
李叔同,又叫弘一法师, 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 在音乐、书法、绘画、戏剧 方面都颇有造诣。从日本留 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 辑之职。39岁剃度为僧,苦 心向佛。他的一生充满了传 奇色彩。他既是才华横溢的 艺术教育家,又是一代高僧 ,他为世人留下了咀嚼不尽 的精神财富。
亲密无间 哺育孩子
资料一:李叔同,又叫弘一法 师,在音乐、书法、绘画、戏 剧方面都颇有造诣。担任过教 师、编辑之职。39岁剃度为僧 ,苦心向佛,成为一代高僧。
资料二:身体停龛时,要用四 只小碗填四脚,再盛满水,以 免蚂蚁爬上来,这样可以在焚 化时免得损伤蚂蚁。
资料三:期月后书至刀部,忽 中止。问其故,则曰:刀部之 字,多有杀伤意,不忍下笔耳 。
哺育孩子 妈妈背背
相互依偎 遮风挡雨
温暖的怀抱
已死的母熊
图 丰子恺
已死的母熊
李叔同
猎人入山,以枪击 母熊,中要害,端坐不 倒。近视之,熊死,足 抱巨石,石下溪中有小 熊三,戏于水。所以死 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 其子也。猎人感动,遂 终身不复猎。
已死的母熊
李叔同
猎人入山以枪击母 熊中要害端坐不倒近视 之熊死足抱巨石石下溪 中有小熊三戏于水所以 死而不倒者正恐石落伤 其子也猎人感动 遂终身 不复猎
• 许多人对这篇文章提出了非议:
• 1、《已死的母熊》文章结尾不真实,猎人 是以打猎为生的,如果猎人都不打猎了靠 什么生活?
• 2、《已死的母熊》自相矛盾,不杀生,不 吃动物和植物,那人不都饿死了?
•
——丰子恺《护生画集》第三集序
普劝世间读此书者,切勿拘泥字面。倘拘泥字
面,你开水不得喝,饭也不得吃。因为用放大镜 者,一滴水中有无数微生虫和细菌。你烧开水烧 饭时都把她们煮杀了!此书倡导的护生是指护自 己的心,让自己有一颗慈悲心,并不是护动植物 。再详言之,人一旦有了残忍心,不仅残杀动植 物,且者残忍心会移用于同类的人……人为了要 生活而割食动植物,如果是不得已的,是必要的 ,不是无端的,这就似乎不觉得残忍,并不伤害 我们的慈悲心。-------丰子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