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 第三讲 断句与翻译(含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高考语文 第三讲  断句与翻译(含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
.
吾妻之美我者,
.
私我也
三、动词的活用 尔安敢轻吾射 . 一屠晚归 . 惧有伏焉 .
作宾语或主语 作 名 词 在“之”、“其”后充 当中心词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 . . . 则其至又加少矣 . 谗谄之蔽明也 . . 株治 . . 不敢复有
两个动词组成并列结构
不及物动词后带宾语
使 动
项伯杀人,臣活之 广故数言 欲亡,忿恚尉 . . 单于愈益欲降之(苏武) . 外连衡而斗诸侯 . 宁许以负秦曲 晋侯饮赵盾酒 . .
1.常见的九种形式 (1)„„者,„„也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庖丁解牛》) . . ②父母者,人之本也。(《屈原列传》) . .
(2)„„者也
①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 . ②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 . (3) „„也 ①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 ②夫水,智者乐也。(《愚溪诗序》) .
(4)„„者,„„ ①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柳敬亭传》) . ②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 . (5)„„,„„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屈原列传》)
(6)„„乃„„;„„则„„;„„即„„;„„皆„„;
„„固„„;„„诚„„;„„耳
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信陵君窃符救赵》) .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 ③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即今之傫然在 . 墓者也。 (《五人墓碑记》)
(8)„„是„„ ①不知木兰是女郎。 .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 (9)„„非„„(否定判断) ①人非生而知之者。 .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 (《师说》) (《劝学》) (《木兰诗》) (《桃花源记》)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与断句 教案精品版

高三一轮复习人教版  文言文阅读之翻译与断句 教案精品版

文言文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含断句)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古代抒情散文。

为抒写内心的真实情感,作者运用了多种句式和丰富的词语典故,我们只有准确地理解并翻译文中的这些句子,才能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

这就要具备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理解”是指能正确领会文章的内容,正确理解文意、文句;“翻译”是指能用现代汉语把古人文章的内容准确传达出来;“文中”是指试卷所给你的“那篇文章当中”,要求翻译的句子就从中产生,文中所有的语言现象都在“理解”之列。

(2)文言翻译的基本要求:正确理解文中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来准确翻译所提供的文言语句,做到文从字顺,简明规范,畅达流利,文句优美。

2.文言文断句高考对文言文断句的考查题型主要有两种形式:(1)主观题,给出选文中或选文外的一段文字,让考生根据自己的语意理解,用“/”标出停顿;(2)客观题,题目提供四个选项,要求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一、文言文翻译方法1.总原则: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2.直译的方法——落实“对”“换”“留”“删”“补”“调”六个字。

(1)对——对译。

把文言文中的单音词译成以该词为词素的合成词。

如: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陈情表》)——既没有叔叔伯伯,也没有什么兄长弟弟。

(2)换——替换。

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不用或不常用,或词义已经转移。

在这种情况下,就要用现代汉语里的词去替换原文里的词。

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3)留——保留。

古文中的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以及古今词义相同的词,如“山、水、中、笑、有”等,都按原文保留不译。

如: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4)删——删略。

古文里有些虚词,现代汉语没有对等的词来翻译,或者现代汉语在这个地方不用虚词,便可删略。

【赢在高考】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三讲理解翻译(含句式)新人教版(安徽专版)

【赢在高考】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三讲理解翻译(含句式)新人教版(安徽专版)

"【赢在高考】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专题二文言文阅读第三讲理解翻译 ( 含句式 )新人教版(安徽专版)"1.阅读下边的文语言段 , 按要求达成文后题目。

子列子穷 , 面貌有饥色。

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使者去 , 子列子入 , 其妻望之而拊心曰: ”妾闻为有道者之老婆 , 皆得佚乐。

今有饥色 , 君过而遗先生食。

先生不受 , 岂不命邪 ?”子列子笑 , 谓之曰 : ”君非自知我也。

以人之言而遗我粟 ; 至其罪我也 , 又且以人之言 , 此吾因此不受也。

”其卒 , 民果作难而杀子阳。

(1)用” / ”给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

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子列子见使者再拜而辞。

【答案示例】客有言之郑子阳者曰/列御寇盖有道之士也/居君之国而穷/君无乃为不好士乎/郑子阳即令官遗之粟 / 子列子见使者 / 再拜而辞。

(2)请把下边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过而遗先生食。

先生不受 , 岂不命邪 ?②以人之言而遗我粟 ; 至其罪我也 , 又且以人之言 , 此吾因此不受也。

【答案示例】①郑相子阳瞧得起初生才会把食品赠予给先生, 但是先生却拒不接受 , 这莫非不是命里注定要忍饥受饿吗 ?②他由于他人的讨论而派人赠与我谷子; 等到他想加罪于我时, 必然仍会依靠他人的讨论, 这就是我不肯接受他赠予的原由。

【参照译文】列子生活贫穷 , 面貌有饥色。

有人对郑国的子阳说( 起这件事 ): ”列御寇 , 是一位有道的人 , 居住在你治理的国家倒是这样贫穷, 你唯恐不喜爱贤能的士人吧 ?”子阳立刻派官吏送给列子谷子。

列子见到派来的官吏, 一再退却不接受子阳的恩赐。

官吏离开后 , 列子进到屋里 , 列子的老婆埋怨他并且拍着胸脯悲伤地说 : ”我听闻作为有道的人的老婆子女, 都能够享受安闲安乐。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

高考语文学业水平测试一轮复习 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 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

第三节句式、断句和翻译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吾属今为之虏矣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D.行将为人所并答案:C2.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答案:B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答案:A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若属皆且为所虏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解析:A、B、C是被动句,D是判断句。

答案:D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而君幸于赵王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请罪于母,母不许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解析:A、B、D都是被动句,C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C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昔人云:将以有为也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齐谐》者,志怪者也解析:A、B、C三项都是省略句,分别在两个“以”和“与”后省略了代词“之”,D 项是判断句。

答案:D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大王来何操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项,被动句。

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答案:A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歌以赠之D.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D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D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因击沛公于坐C.以勇气闻于诸侯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D项是宾语前置。

答案:D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B.本图宦达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D.而今安在哉解析: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B项是判断句。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第9节 文言翻译(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全国通用)第9节 文言翻译(解析版)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第9节文言翻译文言文翻译题的综合性较强,涉及文言知识点多,是检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属必考题。

文言文翻译集中考查实词、虚词、特殊句式、古代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的综合能力,是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重点和难点。

一、文言文翻译“三大赋分点”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文言文翻译语句的赋分点主要体现在实词、虚词、特殊句式上,找准了这三点,也就抓住了翻译题的命题点和基本的得分点。

赋分点一重要实词所谓重要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重要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偏义复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和借助语境推断词义的多义词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赋分点二关键虚词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助词等。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有些虚词必须译出。

有实词义项的,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这两类需要译出。

②有些虚词不必译出。

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此类一般不必译出。

总之,我们在翻译虚词时,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赋分点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

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后,考生要灵活运用学过的文言句式的判断方法和翻译格式,重点把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要掌握各种句式的翻译格式。

①判断句:必须加上“是”“就是”等词语。

②被动句:必须加上“被”字。

③倒装句:必须用“调”的方法将译句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调整过来。

如:状语后置句,译时要将状语调到动词前;定语后置句和宾语前置句,译时要将定语和宾语恢复原位。

④省略句:必须用“补”的方法补出省略的成分,确保句意通顺。

⑤固定句式(结构):千万不要生硬地翻译,它有固定的译法,须在平时掌握好。

2018-2019年语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专题九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 Word版含答案

2018-2019年语文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专题九第三节 句式、断句和翻译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句式、断句和翻译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吾属今为之虏矣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D.行将为人所并答案:C2.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答案:B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答案:A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若属皆且为所虏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解析:A、B、C是被动句,D是判断句。

答案:D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而君幸于赵王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请罪于母,母不许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解析:A、B、D都是被动句,C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C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昔人云:将以有为也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齐谐》者,志怪者也解析:A、B、C三项都是省略句,分别在两个“以”和“与”后省略了代词“之”,D项是判断句。

答案:D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大王来何操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项,被动句。

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答案:A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歌以赠之D.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D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D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因击沛公于坐C.以勇气闻于诸侯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D项是宾语前置。

答案:D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大王来何操B.本图宦达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D.而今安在哉解析: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B项是判断句。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2021学年)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文言文阅读+断句)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第03课解题锦囊【解题锦囊】断句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

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

文言文断句,最基本的在于通篇领会文章的内容。

所以,断句前首先要通读文章,揣摩一下要断的句子,本着“句不离篇”的原则,结合语境来断句。

首先,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对要断的句子的语境能正确理解,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句子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

切忌一边看一边断,这很可能产生误读、曲解。

此外,断句时,还应注意文章体裁、语言风格等。

一、读文段,通文意。

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方可动手把句断。

具体来说,就是走“四步路”:(1)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分析要断的语句。

(2)根据文章的内容或层次,注意句首、句末虚词,这样凭借段落、层次或句首、句末虚词,把确有把握的地方断开来.(3)对一段话的前后顺序,从头到尾地进行解剖,分出若干个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

(4)对个别疑难之处,可根据上下文给以推断.二、标词性,定主宾。

在阅读中,要随时标出文段中的名词和代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因为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名词(代词)一般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

最新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突破第2部分专题9课案3 文言断句及答案

最新高三语文一轮复习突破第2部分专题9课案3 文言断句及答案

文言断句(分值:45分;时间:45分钟)[对点突破练]一、客观型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总兵攻讨,顿师不进。

咏以言激正,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

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

(选自《宋史·张咏传》,有删节) 下列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正由是决行深入/ 大致克捷/ 时寇略之际/ 民多胁从/ 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 使各归田里B.正由是决行深入/ 大致克捷时/ 寇略之际/ 民多胁从/ 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 使各归田里C.正由是决行深入/ 大致克捷/ 时寇略之际/ 民多胁从咏/ 移文谕以朝廷恩信/ 使各归田里D.正由是决行深入/ 大致克捷时/ 寇略之际/ 民多胁从咏/ 移文谕以朝廷恩信/ 使各归田里[导学号29530206] 解析:选A。

首先,应结合上下文,大致了解前后文意,把握所断句子的基本意思,断开一些比较明确的地方。

如“正由是决行深入”“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 使各归田里”。

其次,就是要抓住一些标志词。

如文中的“之际”,后面肯定要断开,人名“咏”前面要断开。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凡图之所载盖其一二之略也。

若乃升于高以望江山之远近,嬉于水而逐鱼鸟之浮沉,其物象意趣、登临之乐,览者各自得焉。

下列用“/ ”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嘉时令节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 此前日之晦冥风雨/ 鼪鼯鸟兽之嗥音也/ 吾于是信有力焉/ 凡图之所载/ 盖其一二之略也B.嘉时令节/ 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此前日之晦冥风雨/ 鼪鼯鸟兽之嗥音也/ 吾于是信有力焉/ 凡图之所载/ 盖其一二之略也C.嘉时令节/ 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 此前日之晦冥风雨/ 鼪鼯鸟兽之嗥音也吾于是信有力焉/ 凡图之所载/ 盖其一二之略也D.嘉时令节/ 州人士女啸歌而管弦/ 此前日之晦冥风雨/ 鼪鼯鸟兽之嗥音也/ 吾于是信有力焉/ 凡图之所载/ 盖其一二之略也[导学号29530207] 解析: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句式、断句和翻译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吾属今为之虏矣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D.行将为人所并答案:C2.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答案:B3.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 ) A.君何以知燕王B.夫子何哂由也C.夫晋,何厌之有D.何故而至此答案:A4.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B.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若属皆且为所虏D.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解析:A、B、C是被动句,D是判断句。

答案:D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而君幸于赵王B.激于义而死焉者也C.请罪于母,母不许D.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解析:A、B、D都是被动句,C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C6.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B.昔人云:将以有为也C.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D.《齐谐》者,志怪者也解析:A、B、C三项都是省略句,分别在两个“以”和“与”后省略了代词“之”,D 项是判断句。

答案:D7.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B.大王来何操C.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项,被动句。

其余三项均为宾语前置。

答案:A8.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之二虫又何知B.是以区区不能废远C.歌以赠之D.得复见将军于此解析:A、B、C三项都是宾语前置,D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D9.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覆杯水于坳堂之上B.因击沛公于坐C.以勇气闻于诸侯D.夫晋,何厌之有解析:A、B、C三项都是状语后置,D项是宾语前置。

答案:D10.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大王来何操B.本图宦达C.钩党之捕遍于天下D.而今安在哉解析:A、C、D三项都是宾语前置,B项是判断句。

答案:B11.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B.此小大之辩也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D.皆我有也解析:A、B、C三项都是判断句,D项是被动句。

答案:D12.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客有吹洞箫者B.赵尝五战于秦C.夜则以兵围所寓舍D.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解析:A、C、D三项都是定语后置,B项是状语后置。

答案:B13.下列各句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游于江潭B.赵尝五战于秦C.灭六国者六国也D.而文采不表于后也解析:A、B、D都是状语后置,C项是判断句。

答案:C14.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选自柳宗元《小石城山记》) 断句: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翻译: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断句: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

译文:空空洞洞的有水响声,那激越的声音,很久才停。

15.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

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数。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断句: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翻译:烟消日出,渔夫樵夫之舍皆可指数。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断句: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

译文:烟雾消失,太阳出来,渔翁和樵夫的房屋,都可以一一指着数出来。

16.用“/”给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并将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闽,故隶周者也。

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

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

(选自曾巩《道山亭记》) 断句: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

翻译: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断句: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

译文:到秦时,开辟了那方土地,列入中国,这才合并为闽中郡。

17.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有这样的形势,却被秦国积久而形成的威势所胁迫,土地天天削减,月月割让,而走向灭亡。

(2)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濒临死亡的情况,不知有多少次了!18.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开头做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坚持到底的大概很少。

(2)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怨恨不在大小,可怕的只是民众;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当深切警惕的事。

1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担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终。

(2)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勇敢的就会竭尽他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

2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曾)派人观察他上方的云气,都呈现出龙虎的形状,五彩斑斓。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我)派军队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的发生。

21.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盲人)遇到危险却不去护持,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那个做相的人呢?(2)君于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22.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

”有什么不同呢?(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

2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