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业集团:转型与升级——在2011中国报业(集团)高层领导座谈会上的讲话
报业篇中国报业的转型之路

报业篇:中国报业的转型之路作者:郭全中来源:《今传媒》2011年第01期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报业造成了一定冲击,2009年、2010年随着我国经济的逐步向好,我国的报业市场开始逐步回暖。
一、回暖是我国报业市场的主基调根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国共出版报纸1937种,平均期印数2.1亿份,总印数439.1亿份,总印张1969.4亿印张,定价总金额351.7亿元。
报纸出版(包括相关广告业务)总产出646.0亿元,实现增加值280.4亿元,营业收入627.6亿元,利润(结余)总额70.4亿元。
在品种数量方面:地、市级报纸最多,占报纸种数的45.0%;其次为省级报纸,占42.6%;两者合计,占到报纸种数的87.6%;县级报纸最少,所占比重为0.8%。
综合报纸和专业报纸品种数量之比为1:1.4。
在总印数和总印张方面:省级报纸最多,分别占报纸总印数和总印张数的54.1%和57.7%;其次为地、市级报纸,分别占31.2%和32.6%;两者合计,占报纸总印数的85.3%和总印张数的90.3%i县级报纸最少,占报纸总印数的0.2%和总印张数的0.1%。
综合报纸和专业报纸总印数之比为2.2:l,总印张数之比为4.9:1。
国家工商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报业实现自营广告收入370.46亿元,同比增长8.11%(全行业的为7.45%),高于全行业的增长速度,同比增速提高(2008年同比增速为6.36%);在全国广告收入中占比由08年的18.04%略上升至2009年的18.15%。
报纸类自营广告收入相对较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一是金融危机更多是对品牌广告造成很大冲击,而报纸则更多是做区域内的广告;二是尽管报纸的广告经营额增速在大城市会受到影响,不过在二、三线城市其发展潜力仍巨大,增速较快。
但是,我国报业的规模、利润额和增长速度和国外发达国家的报业以及新媒体相比都差距较大,如新闻集团2008财年营业收入达到330亿美元,同比增长15%,净利润达到了历史最高的53.9亿美元,同比增长57.1%。
以全球视野看报业的转型与创新

以全球视野看报业的转型与创新作者:崔保国来源:《传媒》 2013年第2期从全球媒体广告的统计数据能够看出全球传媒的格局。
从2011年全球媒体广告百分比来看,报业大概占20%左右,40%是电视广告,15.9%是网络广告,还有9.4%是期刊广告。
从这个发展趋势来预测,网络广告到2014年占比将达21.5%,报业广告将占比16.7%,电视广告比例基本保持原来的状态,期刊广告也会有所下降;也就是说,在广告额占比上,能够保持原来状态的是电视和户外媒体,增长空间比较大的是网络和新媒体,报业等平面媒体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呈下降趋势的。
在中国,报业广告的占比更少,201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大概占12%左右。
全球报业都在下滑前几年全球报业都在下滑时,中国报业仍然是“风景这边独好”,但是2012年中国报业确实也感受到了“冬天”的到来,增长速度也大大放缓了,新媒体的广告额整体上超过了传统媒体。
并且,受经济大局势的影响,媒体广告额整体下滑,报业广告额下降尤为严重,网络广告的增长势头也不及以往那样迅猛。
全球的日报发行量近年来一直在下降。
从2009年-2010年的数据来看,全球的日报发行量在下滑,而且电子报纸的阅读率已经增长到纸质媒体的1/3左右,这是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但是,从全球看,媒体广告增长最快的地方、增长最大的市场实际上还是在中国。
全世界十大广告增长市场第一是中国,第二是巴西,第三是俄罗斯,前十名大都是一些发展中国家。
日本报业的现状日本报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报业之一,但不跨国。
从单个报社来看,世界规模第一、第二、第三的报纸都在日本。
2011年,据日本报业协会对外公开的发行量数据显示(如图1),第一名《读卖新闻》发行1002万份,第二名《朝日新闻》802万份,第三名《圣教新闻》550万份,之后依次为《每日新闻》374万份、《日本经济新闻》305万份、《中日新闻》273万份、《东京体育新闻》242万份、《体育日刊》和《西日本体育》196万份、《产经新闻》167万份。
整合资源 合作共赢 实现报业战略转型——会长王贵海在中国地市报研究会五届二次常务理事会暨报业文化体

大家好 ,很 高兴有机会与大家相聚在这水草丰美的草原鹿 城包头 。 中 国地 市 报 研 究 会 新 一届 班子 组 建 后 , 各 位 理 事单 位 , 在 特
别 是 10家 常 务 理 事 单 位 的 大 力 支 持 下 ,走 过 了 近 一 年 的 历 0 程。这一年来 , 我们针对地市报业的发展实际 , 围绕做强做大地
格 局 转 变 。发 挥 大 中城 市报 业 中心 市 场 的主 导 和 辐 射 作 用 ,大
实行事业体制 , 由国家重点扶持 。贯 彻“ 增加投入 、 转换机制 、 增 强活力 、 改善服 务” 的原则 , 加快保 留事业单位性质的公益性报 纸 出版单位的改革 。对实行事业体制 的报纸 出版单位 ,国家将 按照公共服务体系的要求加 大投入 ,并改进和完善服务方式。 以项 目投入为手段 ,提 高资金使用效益 。保 留为事业单位性质
究会 , 近百家报社 的社 长 、 总编联合签署了《 太姥 山宣言》 。大家 对 整 合 资 源 , 造 报 纸旅 游 品牌 , 强 地 市 报 整 体竞 争 力 达成 了 打 增
共识 。
( ) 助 国家 新 闻 出版 总 署 就 “ 一 五 ” 国报 纸 出版 业 发 三 协 十 全 展 纲 要 中 的 地 市 报 中 西 部 现 状 展 开 调 查 , 先 后 分 南 北 两 片 进
市报业市场振兴计划 。在这届竞 争力年会上 ,我代表中国地市
报 业 应 邀 做 了 大会 发 言 。 。 ( 开展 了第 2 四) 0届 中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市报好新 闻的评选和第 四届 中
国地市报论文 ( 论著 ) 的评选 , 为广大地市报新 闻从业人员评定 新 闻技术职称 , 为地市报攻创新闻精品 , 断提 高报纸 的影响力 不
数字时代的报业转型与新走向-精选文档

数字时代的报业转型与新走向数字技术的跃进给传统媒体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特别是Web3.0时代的到来,为报网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与功能延伸,新媒介嬗变催生了报网新走向与功能新转向,掀起了媒介调整与融合的浪潮,当前在传媒业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在一些著名的新闻集团纷纷探索整合路径的同时,我国传统报业也在探索着自身的发展之路。
《全国报纸出版业“十一五”发展纲要(2006-2010)》提出,在5年里报纸出版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是发展数字报业,即通过产业化运用,使用新的运作平台的逻辑和价值构成,建立新技术与传统媒介价值要素之间的有效对接,实现新媒介赢利模式。
报业与社会媒体如流媒体(steam media )、自媒体(we media )以及社交网络(social network)相结合,实现从精英办报到精萃结合的社会办报,从报纸主导到网络主导,特别是web3.0的众包与社交网络功能,使得生成与衍生各种社会虚拟空间,构建一个网上立体、功能强大的新网络社会。
一、报网互动,加快产业化发展在当前报纸日趋同质化的今天,《都市快报》由“传播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型,以杭州报业集团为依托,借助其品牌优势,顺应新媒体的发展与受众摄取信息多元化、需求多样化走向,创建19楼互动社区,加快产业发展的步伐,实行报网融合运营方式,并实现可读可视到现实参与,实现与衍生其价值链。
2008年是19楼报网蓬勃发展高速成长的一年,到目前已构建一个现实与虚拟共融的“网上城市”,其由形态不一、风格各异的“建筑组团”构成。
其中有公寓、别墅,还有小高层。
比如,1号楼:饮食男女;2号楼:健身休闲;3号楼:拉风E派。
各类资讯、新闻则分散在各幢大楼中。
比如,“饮食男女”楼中有美食情报营,“拉风E派”中有车市情报站。
还包括论坛、博客、互助、折扣天堂、邻友圈、社区银行、互助公社、资讯频道等服务产业链,使广大用户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到最新最快的实用资讯。
二、依托传统报业品牌优势,提升报网公信力19楼充分尊重互联网自身的发展规律、重视网民的真实需求而被网民所普遍尊重,成长为具备独立品牌价值的新媒体。
做好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

做好报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作者:李薇来源:《卷宗》2015年第06期摘要:报业新闻媒体担负着宣传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传播正确社会价值观的重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报业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之中,管理体制、经济分配方式、报业文化都发生的巨大的变化,我们要从观念、内容、机制、方法等方面探索创新途径,使思想政治工作起到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报业;转型升级;思想政治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化,社会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央、国务院部署,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越迈越大,《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报业集团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近年在体制机制、组织结构、管理方式发生较大的变革。
这就要求报业集团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更完善的架构,更准确的目标,更有效的手段,来正确引导员工的思想和行为,创造良好的氛围,将各种不利因素变为有利因素,以促进报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1 当前报业集团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1.1 人本意识不强以人为本,强调的是重视人的价值,承认人的作用,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
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人们的人本意识越来越强。
但在实际工作中,有时集团思想政治工作仍过分强调理性因素,强调灌输大道理,忽视以“情”动人,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不佳。
事实上,非理性因素的人类的欲望、情感、情绪、意志、直觉、灵感、激情,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与其长篇累牍宣传大道理让人对思想政治工作产生厌倦感和抵触心理,不如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用实际行动、用人文关怀去引导新闻从业人员的心理和行为。
1.2 方法手段陈旧当今社会,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日新月异,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接受知识的方式、以及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些报业集团政工人员忽视现代社会的特点,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时手段陈旧,仍用传统的方法手段进行单一宣传。
传媒转型的重要性

传统媒体,特别是报纸,目前它到底怎么发展,我们至少要为自己提出四个问题。第一就是要回答一个时代的问题,就是在今天这个社会,报纸究竟以什么样的方式能继续存在,有那么多的媒体在传播信息,我们不再是唯一的媒体。第二次解答的问题就是我们还能够保持多少市场的份额,报纸的影响力正在逐步的下滑,我们希望自己能够强大,但是市场是无限的。第三是避免不了的一个老问题,就是曾经的优势,怎样让它继续成为优势,或者这些优势由于社会的变化已经不再被认为是优势。第四个是报纸怎样在转型和融合中产生新的优势,而这个优势是不同于以往的传统优势。
我们从报纸的竞争,现在进入到与新媒体的竞争,进入到与社会的竞争,进入到社会就是指人人都是媒体,进入到我的媒体的时代,报纸多一个传统的媒体,你究竟怎样存活,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报纸的问题,可能还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还是一个时代的问题。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讲,我们可能还不能寻求到答案,但是我们一定要能够正确提出问题,这个正确的问题从国家、社会未来来讲,不仅仅是一个报纸的生存问题,它是一个国家的问题。
010中国传媒年会于2011年1月8日在中国传媒大学召开,本届年会以“变局与转型”为主题,出席嘉宾将结合传媒业一线的发展案例,对传媒行业的发展走势与实操方法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总结新世纪头十年中国传媒业精彩成就和创新规律,分析下一个十年传媒业格局及发展方向。以下为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尹明华演讲
而报纸的竞争状态我们可以从三条途径来分析,第一个是手段,报纸在它产生以后,曾经和报纸之间的竞争,以后进入到和广电的竞争,现在进入到与新媒体的竞争。今天各种各样的新媒体发展很快,在掠夺我们的读者,特别是未来那么报纸在这样的一种竞争态势下怎样去保持自己现有的影响力,这是一个问题。第二个从区域来看,报纸原来,特别是我们地方报纸,原来是在地区里面做,地区里面也有广电媒体,现在到了全国,又到了全世界。在全国的竞争首先是从电视和卫视开始,原来报纸它有属地化的管理,我们不可能去介入到外省市,但是卫视出来,然后它把全国各地的新闻都放在我们这个地区,对他的同行,同时也对我们的报纸产生影响。
探索转型升级之路畅谈传媒发展大计——2011中国报业(集团)高层

探索转型升级之路畅谈传媒发展大计——2011中国报业(集团)高层领导座谈会综述作者:姜青青来源:《传媒》 2011年第8期文/姜青青2011中国报业(集团)高层领导座谈会于6月16日~ 17日在浙江杭州召开。
经中宣部、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成立的全国33家报业集团负责人、中国记协负责人及浙江省内9家地市报社(传媒集团)负责人共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会议的主题是“中国报业集团转型升级之路”,分设了“全媒体条件下传播力建设”、“中国报业集团产业发展对策”、“中国报业集团体制创新对策”三个问题进行研讨。
与会代表共同展望中国新闻传媒业发展前景,探讨中国报业“十二五”跨越发展之路。
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李东东在会上作主题报告,中国记协党组副书记、书记处书记高善罡致辞。
从1996年批准组建第一家报业集团至今已有15年,目前经中宣部和总署批准的报业(传媒)集团共有39家。
2010年,这39家报业集团实现总’收入409.65亿元,其中有17家总收入达10亿元以上,18家利润总额超过1亿元。
我国报业集团社会影响力巨大,舆论引导力很强,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已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业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
进入“十二五”时期,面对紧迫的体制改革任务和日益严峻的新媒体冲击,传统报业如何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关系到党的声音的传播,关系到全党思想统一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关系到世界传播格局调整中我国报业地位的巩固和舆论传播力、影响力的增强。
这也是报人共同面临和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为此,报业集团的“当家人”第一次相聚在一起,共商发展之计,共谋发展之道。
本次会议围绕报业转型升级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共有12家报业集团负责人进行了主题发言,9家报业集团负责人接受了多家媒体的视频专访。
会议形成很多有价值的观点转型升级要准确把握“双转型”特征。
会议认为,推进我国报业转型升级,首要任务就是推动报业集团转型升级。
要准确把握我国报业转型的体制转型和产业转型相互交织的“双转型”特征,抓住关键环节,带动产业升级,实现科学发展。
报业印刷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发展中国报业.doc

报业印刷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发展,中国报业,报业印刷企业如何实现转型发展王晓友[摘要]网络对平面媒体冲击越来越大,报纸发行量逐年下滑,全国报业集团大都思考或着手转型发展。
报业集团的资产主要集中在所属的印刷企业。
发展商务印刷是很多报业集团转型发展的战略选择之一。
如何成功地向商务印刷转型发展?本文提出八点思考。
[关键词]报业集团转型发展商务印刷印刷行业主要有四大领域,即包装、书刊、报纸和数字印刷。
报业印刷厂现有资源,主要是以印刷报纸为目的配置的,报纸印刷能力很强,除印刷报业集团所属的报纸外,还代印外地在当地发行的各种报纸,承印本地企业报和大学报等,对外的报纸印刷市场占有率达到70%左右,所以发展空间和潜力都不大。
随着网络对平面媒体的冲击不断加大,报纸发行量逐年下滑,报业印刷厂尤其是印刷量较大的印刷厂,普遍情况是:一方面,报纸印量越来越少,印刷能力出现过剩;另一方面,由于设备性能所限,难以开展彩色包装和高端印刷。
大连报业集团印务公司制版和印刷能力明显过剩。
此外,由于没有商务印刷设备,只能开拓报纸印刷市场,在大连地区报纸印刷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70%以上。
目前,已有很多报业印刷厂向商务印刷发展,既有经验也有教训。
2014年,大连报业集团将发展商务印刷作为转型发展战略之一,还有一些报业集团也在思考发展商务印刷。
要成功实施这个发展战略,必须思考这样一些问题:本地区的商务印刷市场总量是多少?潜力有多大?现有印刷资源,哪些用来保证报纸印刷?哪些可以转成商务印刷?发展商务印刷要投入哪些设备和资源?需要建立什么样的体制和机制?开拓商务印刷市场,报业集团有什么独特优势?如何把优势转化成品牌?弄清这些问题后,还要研究,如何进行顶层设计?确立什么样的目标?采取什么样的策略?等等。
就上述问题,本文对报业印刷厂发展商务印刷,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思考。
一、如何利用现有印刷资源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最大限度降低投入,是一个科学而复杂的课题,必须认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