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

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有什么不同中国人与西方人思维模式的不同一、中国人偏重于形象思维,西方人偏重于抽象思维“形象思维指人在头脑里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它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即通常的想象。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关世杰,1995:102)中国偏重于形象思维,因而善于打比喻。
在中国文学史中,运用形象类比手法的文章不胜枚举。
《诗经》、《老子》、《庄子》等多用形象类比的手法来传达作者的思想。
《二十四诗品》中则用人格形象来类比文学艺术的风貌,二十四种诗歌风格用二十四种人格形象表达出来。
例如《二十四诗品》之三《纤农》“窈窕幽谷,时见美人”,之六《典雅》“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之七《洗炼》“载瞻星辰,载歌幽人”,之十《自然》“幽人空山,过雨采?”。
《易经》用八种自然现象―天、地、山、水、风、火、雷、泽等“立象以尽意”。
清代著名学者王夫之道:“盈天下而皆象也。
《诗》之比兴,《书》之政事,《春秋》之名分,《礼》之仪,《乐》之津,莫非象也。
而《易》统会其理。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人对于形象思维的重视。
抽象思维在中国则很不发达,例如,需要抽象思维的逻辑学在中国发展十分缓慢,大约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因明学传入中国,因明学主要是阐述逻辑规则和逻辑错误。
其后,逻辑学的发展也是断断续续。
“逻辑一词是由严复从英语logic翻译过来的,由于当时汉语中没有对应的词汇,所以采用音译。
”(关世杰,1995:104)中国逻辑学的不发达可见一斑。
而西方人则偏重于抽象思维。
古希腊的逻辑学十分发达,在欧美文化中,根据亚里士多德的原理建立起来一套逻辑体系,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大多体现了这些原理。
三段论推理的运用成为西方人思维的基石。
此外,西方人抽象思维发达在对事物的定义上也有体现,较之于形象思维的下定义,抽象思维往往更加清晰、概括。
例如:孔子在《论语?为政》里这样阐释智慧,“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差异一、中西方思维方式之差别示例我们通过一个有趣的玩笑中就可以看出思维方式之间的差别:德国人和法国人在死之前的愿望就能告诉你二者之间的区别。
你问法国人,你死前最大的愿望是什麼?法国人的回答是“我想喝一杯最好的香槟酒”。
再问德国人,他会说“如果我还有力气的话,我想再做一次报告”。
一种思维方式常常渗透在各个领域,甚至我们经常见到的现象也能反映其思维方式。
比如一个美国人给一个中国人写信,中国人看美国人的信,他一看马上就发火。
因为美国人在信的开头,开门见山,将自己的要求放在最前面,后面才讲些客套话。
中国人为了保持心理平衡,拿到美国人的信先看后面。
而美国人看中国人的信,开始越看越糊涂,不知道对方要说明什麼,前面都是寒暄等等。
美国人读中国人的信也是倒过来看,这种不同的书写方法反映著不同的思维方式。
有这样一个经典的例子:德国人和日本人、中国人一同坐火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去巴黎,这3个人坐在一个车厢裏。
途中上来一位客人,这位客人将手裏端著的鱼缸放在空座上。
德国人开始发问:“您能告诉我这鱼的名称吗?它在生物学上的类别及有哪些特征?它们在科学上的意义又是什麼?”日本人听完德国人的话后接著问:“请问这种鱼我们国家能不能引进?根据日本的气候、水温、水质,这种鱼能不能生长?”轮到中国人来问了:“这种鱼是红烧好吃,还是清蒸更好吃一点?”这表明了3种不同文化思维方式的特点。
二、从文学艺术领域看中西思维艺术之差异东西方不同的哲学追求和不同的思维标向反映到文学艺术的创造上,中国重视圆浑,和谐,追求中和,追求圆浑中而致雄放的境界,就像司空图、钟嵘所宣导的那样;西方追求突破,讲究提升性,如希腊悲剧就具有一种破釜沉舟,另辟天地的突破性。
中国许多小说停留在见证性,停留在人情的描写上,当然《红楼梦》例外,缺乏必要的哲学深度。
赛凡提斯、巴尔扎克、普鲁斯特就挖得深,但丁、波德赖尔、莎士比亚,也具有提升性,开掘得很深。
中国戏剧多数写冤写怨写人生惨烈,有的写到了生命的真处实处,所以感人,有生命力,有的没有。
中国人传统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一、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利弊分析。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的人们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或思维惯性,是一种相对定型化的思维活动样式,结构和过程。
中西传统思维方式的差异是作为文化深层结构的差异,由于中西方民族各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生产活动方式和发展水平,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不同深深影响了本民族的思维和科学文化沿着不同的道路发展,我们从整体上很难分辨其孰优孰劣,只能从它们各自的利弊来分析。
1、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基本特征及利弊(1)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具有人文精神。
所谓“人文精神”是指以人为一切价值的出发点与源泉,以人为尺度与标准去疏解、衡量一切价值的精神。
由于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以血缘关系为主的家国一体的社会结构方式奠定了家族本位、人伦本位的文化基调,因而反映在思维方式上就表现为以“人本”为逻辑出发点,即以人为万物之本,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去考察万物,于是在认知方式上必然把一切“人化”,由人的价值体悟物的价值,以人的规律来取代物的规律,因而,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它表现在价值判断上,就是以善代真,以情代理。
这种思维特征的优势是注重对人类自身的求索,推动社会伦理道德,社会治理,人文学科等方面的发展,能促进人际关系的沟通与融合,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弊端是忽视对外界的探索,思维易于走向封闭化,即将主体自身作为认识的出发点,对象乃至目的,在某种程序上抹杀了对象的客观性,具有泛情感化的倾向,因而不具备很强的发展后力,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人们对科学的深度和广度进军,这也是近代以来中国科技落伍的重要文化原因之一。
(2) 注重整体统一。
这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它从整体原则出发,强调事物的相互联系和整体功能,以求得天、地、人、物的和谐统一,即注重“天人合一”,“天人和谐”,而不太注重事物的内部结构。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教育]](https://img.taocdn.com/s3/m/433de2c6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1b.png)
中西思维差异与英汉翻译一、中英思维方式的差异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区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思维定势。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
不同的民族文化,反映着持某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百年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体现着持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下面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介绍中英思维方式的不同。
(一)抽象思维与具像思维英语民族重抽象思维,而汉民族重具像思维。
英语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恰恰相反,崇尚天人合一,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以具像代表概念,喜欢进行类比推理的思维定式,更习惯于运用具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而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而汉语则习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理性概念,例如:1.“I hope my presence here tonight is further proof of the importance we British attach on relations with your great country.”“我希望,今晚我到这里来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英国人非常重视和你们伟大祖国的关系。
”英文中的抽象名词presence, proof, importance 汉译时都转换成了具体的动作.2.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者临渴掘井。
此例中的抽象名词wisdom, folly汉译时都转换成具有共相概念的一类人。
以上两例中的抽象名词对于习惯于抽象思维英美人来说,词义明确,措辞简练;但对于习惯于具像思维的中国人来说,必须将这些抽象名词所表达的抽象概念具体化,才符合汉语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汉语遣词造句的习惯。
中西方思维的差异

中西方思维差异
中国人偏好于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和求同的思维方式,而西方人偏好于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和求异的思维方式。
用形象思维来理解事物的本质往往只注重表面现象的类比总结,缺乏深入剖析内在本质,象玄学、巫术、中医学理论、八卦太极理论都是属于形象思维的产物。
因此,中国古代没有形成真正的科学体系,而只有经验技术;抽象思维方式较倾向于精确的定量定性,建立在实验和数学逻辑体系上,如西医学,化学和物理学。
因此,西方出现了可以精确计算和推导的真正的科学体系。
由于西方人的思维方式缺乏对事物的综合总结,往往会用某个单一的现象去解释一个复杂的问题。
例如,在解释恐龙为什么会灭绝的问题已提出100多种学说,譬如,陨石撞击地球学说和火山爆发学说,往往没有考虑到同恐龙一起生活的许多动植物为什么还活到至今,由天体撞击地球和火山爆发产生的核冬天为什么不会把怕冷的鳄鱼一起灭绝掉;在解释人为什么会衰老方面已提出300多种学说,发现自由基会破坏生物的大分子就发展为细胞衰老的自由基学说,发现某些废物会累积在细胞里就提出衰老的中毒累积学说。
而没有考虑到生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已经产生了一套完整的防御体系,以及这套防御体系的防御功能为什么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
因此,在解释恐龙灭绝原因,细胞衰老原因已各自发展出了上百种理论,让人迷惑,不知庐山真面目。
综上所述我认为,西方人和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都不适合于研究一些复杂的问题,因此,有必要把中西方的思维方式作一统一,取长补短。
-作者:黄必录,欢迎转载
1。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1东方人好曲线,西方人好直线
西方人直线思维,喜欢开门见山;中国人曲线思维,习惯迂回。
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寻求世界的对立,“非此即彼”的推理判断是西方理论家思考问题的基本方法。
如果说西方的思维方式可以用直线来譬喻的话,那么中国以“辨证”为主的思维途径,即使要以线条来表示也不能只采取直线形的方法。
螺旋或波浪式的曲线,似乎较能反映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
我们中国人的“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一传统思维导致的做事风格或处事方式,至今未尝有根本改变!
2 西方重解析,东方看整体
生活在不同变化下的人们由于对外界的认识模式存在着差别。
季羡林认为:“一言而蔽之,东方文化体系的思维模式是综合的,而西方则是分析的”。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自然,注重科学、技术;东方人重悟性、直觉、意象,西方人重理性、逻辑、实证……。
3东方人偏模糊,西方人偏精确
美国的心理学家最近做了一个实验:试验者要求中国人和美国人看水下景物的录像,让他们说出看到了什么。
他发现,美国人的眼光直接奔向那些最亮的在水中运动最快的物体,例如,三条游来游去的鲑鱼;而中国人更有可能说他们看到了一
条溪流,看到水是蔚蓝色的,水底有岩石,然后才提到水里有鱼。
研究发现,中国人从这个试验中掌握的背景和前景物体的信息量是美国人的两倍。
这个研究发现,比起西方人来,东方人的思维方式更有整体性,东方人会本能地更注重来龙去脉。
与东方人相比,西方人似乎更善于集中注意力,也更具有分析性。
从思维方式看中西文化的差异

东西方思维方式差异的原因
首先,从社会背景上讲,古希腊社会强调个人特性和自由,是一种以个人主义为主的社会;而古代中国社会却强调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以集体主义为主要特征的社会。这种不同的强调重点决定了相应的哲学信念,并导致对科学和哲学问题的不同回答。这些问题包括:连续与非连续性;场与客体;关系和相似性到分类与规则;辩证与逻辑等。
对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及其影响进行深入的研究,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对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理解两种文化差异及其影响的新思路。
东西方思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的差异
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辩证思维与逻辑思维上:学者们常常用辩证思维来描述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用逻辑思维或者分析思维来描述西方人,尤其是欧美人的思维方式。在他们看来,中国人的辩证思维包含着三个原理:变化论、矛盾论及中和论。变化论认为世界永远处于变化之中,没有永恒的对与错;矛盾论则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由对立面构成的矛盾统一体,没有矛盾就没有事物本身;中和论则体现在中庸之道上,认为任何事物都存在着适度的合理性。对中国人来说,“中庸之道”经过数千年的历史积淀,甚至内化成了自己的性格特征。
其次,从社会认知系统上讲,东西方不同的哲学和认识论在社会历史背景中建构了不同的心理学理论。中国人生活中复杂的社会关系使得他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注意力用来关注外部世界,所以中国人的自我结构是依赖性的;相反,西方人生活的社会关系比较简单,所以他们更有可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客体和自身的目标之上。在这个社会认知系统中,社会组织对认知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辩证和逻辑思维就是这种认知过程的特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特性一直保持下来,对生活在现在的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中国人的认知以情境为中心,西方人则以个人为中心;中国人以被动的态度看待世界,西方人以主动的态度征服世界。
中西医思维的差异

四、培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
在掌握中医和西医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应注重培养中西医结合的临床思维。 具体而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学习和运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知识,如中医和西医对某些疾病的共同认识 和处理方法;
2、学习和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技术,如中药和西药联合使用、针灸和理疗 联合使用等;
3、培养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处理复 杂病例;
4、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的新的理论和技术,为医学科 学的发展做出贡献。
五、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 力
临床实践和科研是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实 践,可以不断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能力,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通过科研, 可以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某些疾病的优势和不足之处,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 和启示。因此,应注重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科研能力,为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 思维模式提供有力支撑。
中医辨证施治思维是中医的核心和灵魂。在构建中西医结合临床思维模式时, 必须注重学习中医辨证施治思维,掌握中医治疗疾病的思路和方法。具体而言, 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掌握中医辨证施治的要点和方法,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六经辨证等; 2、学习中药的性味归经和配伍原则,了解中药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3、学习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疗法,掌握其适应症和操作方法; 4、通过临床实践,逐步提高对中医辨证施治的运用能力。
3、价值观
中医治疗疾病时,强调预防为主,注重调理机体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西医 则更注重对疾病的治疗,倾向于使用药物和手术等干预手段。
三、中西医思维差异的临床案例
以感冒为例,中医认为感冒是由外邪入侵引起的,治疗时着重于祛邪外出,调 理气血,提高机体抵抗力。而西医则更病原体的检测和清除,常采用抗生素或 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 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注重整体思 中国传统思维注重实践经验, 因而借助直觉体悟,通过静观、 考,因而借助直觉体悟,通过静观、体验 灵感、顿悟的知觉, 灵感、顿悟的知觉,从总体上模糊而直接 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地把握认识对象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 西方思维传统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 西方思维传统注重科学、理性,重视分析、 实证,因而必然借助逻辑, 实证,因而必然借助逻辑,提出整个逻辑 体系,对人类思维产生了深远影响, 体系,对人类思维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使 逻辑性成了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 逻辑性成了西方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
如果有一根针掉在地上...... 如果有一根针掉在地上......
法国人会大喊大叫: 我的针找不到了......” 法国人会大喊大叫:“我的针找不到了...... ...... 英国人会不动声色,去求助警察...... 英国人会不动声色,去求助警察...... 德国人会严谨的把地板发分成如干小方块,逐块寻找...... 德国人会严谨的把地板发分成如干小方块,逐块寻找...... 古代的中国人会找来一根铁杵,再磨一根针...... 古代的中国人会找来一根铁杵,再磨一根针...... 现代中国人会找一根大号铁杵,请来各种媒体记者, 现代中国人会找一根大号铁杵,请来各种媒体记者,摆出 磨针架势......然后趁人不注意,找来另外一根针, ......然后趁人不注意 磨针架势......然后趁人不注意,找来另外一根针,宣告磨 针成功 。
理论篇
第四讲
思维方式与文化模式
幽默一则
一个国际机构组织了一场关于大象的征文比赛,各国参赛者的文章题目如下: 一个国际机构组织了一场关于大象的征文比赛,各国参赛者的文章题目如下: 英国人——在英属东非猎象 在英属东非猎象 英国人 法国人——法术赤道非洲象的爱情生活 法术赤道非洲象的爱情生活 法国人 德国人——公元 公元1200-1950年间印度象的起源与发展(共600页) 年间印度象的起源与发展( 德国人 公元 年间印度象的起源与发展 页 美国人——怎样培养出更大更好的象 怎样培养出更大更好的象 美国人 俄国人——如何把大象送上月球 如何把大象送上月球 俄国人 瑞典人——象与福利国家 象与福利国家 瑞典人 西班牙人——斗象的技巧 斗象的技巧 西班牙人 印度人——铁路时代之前象是一种运输工具 铁路时代之前象是一种运输工具 印度人 芬兰人——大象是如何看待芬兰的 大象是如何看待芬兰的 芬兰人
归纳思维与演绎思维
• 归纳思维是从特殊、具体到一般、抽象的 归纳思维是从特殊、具体到一般、 认识方法。 认识方法。 • 演绎思维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方法。 演绎思维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认识方法。 • 二者的显著区别在于何时提出论点。 二者的显著区别在于何时提出论点。
பைடு நூலகம்
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 形象思维是指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 形象思维是指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 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 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 •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 维活动。西方人偏好抽象思维。 维活动。西方人偏好抽象思维。
思维方式是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在长期的 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思维习惯或思 维程序,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核。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历史背 景、文化传统、哲学思想、语言文字因素, 东西方思维方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 征,即使是在东方国家或在西方国家之间 也会有不同特征的思维方式。
综合思维与分析思维
• 综合思维是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 合为整体,将他的各种属性、方面、 合为整体,将他的各种属性、方面、联系 等结合起来的思维。 等结合起来的思维。 • 分析思维是将一个完整的对象分解为各个 组成部分,或者将它的属性、方面、 组成部分,或者将它的属性、方面、联系 等区分开来的思维。 等区分开来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