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管隧道规划综述

合集下载

沉管隧道的发展综述及琼州海峡沉管隧道方案

沉管隧道的发展综述及琼州海峡沉管隧道方案

沉管隧道旳发展综述及琼州海峡沉管隧道方案本文总结了国内外沉管隧道旳发展状况,并通过对沉管隧道特点旳分析,针对琼州海峡旳水文、地质、气象条件,提出铁路穿越琼州海峡旳推荐方案-沉管隧道方案。

1沉管隧道旳发展1.1国内外越海隧道工程建设和研究现实状况世界上由于海峡存在,陆地被分割,在不一样条件下形成两个区域,并导致交通障碍及文化差异。

连接海峡两岸重要有三种方式:轮渡、修建桥梁和修建隧道。

轮渡受气象条件旳影响较大,并且不能直接连通,导致人员物资转运十分麻烦。

修建桥梁往往受跨度、水深旳影响,且建成运行后也同样受气象条件旳影响。

而修建海峡隧道既可以穿越较大跨度直接连通海峡两岸,又可以在运行后很少手气象条件影响,能保持持续通行。

世界上已建成了许多海峡隧道,许多正在研究中。

日本关门海峡在本世纪40年代即用隧道连接,后来又建了桥梁,是世界是上最早旳海峡隧道。

通过艰苦努力,日本于1988年建成了青函隧道,使本州——北海道之间实现了铁路运送。

英法海峡隧道从拿破仑时代(18)以来就曾两次开挖,但都停了下来。

1993年隧道所有贯穿,投入运行。

1996年,丹麦大海峡隧道竣工,它把丹麦和欧洲本上连接起来,实现把瑞典和德国连成一体旳计划,从而使欧洲范围内几乎都能陆路相通。

直布罗陀海峡通道从七十年代开始调查,西班牙及摩洛哥互换了协议,分别设置勘察机构,依托自身力量和日本、英、法等协作进行勘察设计。

最初有桥梁及隧道两个方案,原定1990年内确立其中一种,由于种种原因而未能如愿。

海峡水深300 m(从摩洛哥旳丹吉尔向北旳海上距离约28km,桥梁方案在技术上十分困难,尚有政治原因。

目前方案初步确定为桥梁和隧道旳组合方案,即在航道下用隧道,其他部分架浮桥通过。

这个海峡通道和仅是两个国家间旳英法海峡通道相比,它将连接欧亚及非州两片大陆,而具有划时代旳意义。

在亚洲,计划旳有日韩对马海峡隧道、台湾海峡隧道、马六甲海峡隧道、爪哇岛与苏门答腊岛之间旳巽他海峡隧道、宗谷海峡、间宫海峡通道。

襄阳汉江沉管隧道基础设计

襄阳汉江沉管隧道基础设计

襄阳汉江沉管隧道基础设计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交通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地下隧道作为城市交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广泛关注。

作为我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襄阳市的城市交通建设也日益完善,其中襄阳汉江沉管隧道作为城市交通建设的一个重要项目,其基础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对襄阳汉江沉管隧道基础设计进行探讨。

襄阳汉江沉管隧道是连接襄阳市江北发展区和江南商务区的重要交通通道,隧道全长约2.8公里,设计时速60公里。

该隧道采用沉管结构形式,沉管长度约为160米,宽度为25米,高度为9米。

隧道基础设计是保障隧道运行安全和稳定的关键环节,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隧道的施工质量和运行效果。

隧道基础设计需考虑地质条件。

襄阳汉江沉管隧道所在地区地质环境复杂,主要以泥质土壤为主,部分地区存在水流问题。

基础设计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对隧道基础的影响,采用合适的基础形式和加固措施,确保基础结构稳固。

考虑隧道基础设计的承载能力。

由于隧道所处地区地质情况,基础的承载能力是隧道施工设计的关键。

通过地质勘察和试验,需要确定地基承载力和荷载要求,并据此确定隧道基础结构的类型和尺寸,保证基础结构能够承受隧道及其运行所带来的荷载。

考虑基础设计的抗震性能。

襄阳市位于地震多发区域,隧道基础设计需要考虑抗震性能。

在设计中需根据地震烈度和地震影响程度确定隧道基础抗震设计标准,采用抗震设计措施,确保隧道基础在地震情况下的安全可靠性。

考虑隧道基础设计的施工可行性。

在进行基础设计时,需综合考虑施工难易程度和成本,确保设计方案具有一定的施工可行性和经济合理性。

基础结构的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也需要在设计中进行充分考虑,确保基础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

在襄阳汉江沉管隧道基础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以上因素,设计出稳固可靠、安全耐久的基础结构。

只有在基础设计中严谨科学地考虑各种因素,才能确保隧道基础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为隧道的正常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襄阳汉江沉管隧道基础设计是隧道工程的重要环节,其合理性和科学性直接影响着隧道的施工质量和运行效果。

沉管隧道施工方案

沉管隧道施工方案

沉管隧道施工方案一、工程背景与目标沉管隧道作为一种先进的隧道施工方法,在城市交通建设以及水利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本项目拟建设一座沉管隧道,通过实施科学的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与施工效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二、工程概述本项目计划在河底建设一座沉管隧道,总长度为XXX米。

隧道将承载机动车交通,通过设计合理的通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并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三、施工工艺1.采用桩基础施工工艺,先在隧道两端的河岸处施工预制桩基础,然后通过钢筋联络把桩基础连接为整体。

2.进行沉管施工前,需先进行切割开挖。

采用刀盘和泥水平衡法进行土方开挖,根据地质情况选取最适合的方案。

3.开挖完成后,进行沉管的吊装与拼接工作。

沉管采用钢质材料制作,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模块化拼接。

吊装过程中应控制沉管的下沉速度,确保沉管的重心和平衡。

4.沉管下沉到位后,进行地基填充与加固工作。

采用灌浆法进行地基填充,确保地基的稳定性与承载能力。

5.施工期间还需要进行相关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如隧道照明、通风系统、消防设施等。

6.最后进行隧道的防水与防渗处理,确保隧道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施工方案1.施工准备:包括人员、设备与物资的组织与调度,施工现场的布置等。

2.河床处理:对隧道周围的河床进行清理与整治,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

3.预制桩基础施工:按设计要求进行桩基础施工,确保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4.土方开挖与支护:采用刀盘和泥水平衡法进行土方开挖,并及时进行支护工作,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和土体的稳定。

5.沉管吊装与拼接:采用合适的吊装设备对沉管进行吊装,并通过预先设计的拼接方案进行沉管的拼接。

6.地基填充与加固:进行地基填充与加固工作,选用合适的材料和方式确保地基的稳定和承载能力。

7.设备安装与调试:根据设计要求安装隧道的相关设备,并进行调试和验收工作。

8.防水与防渗处理:采用先进的防水与防渗技术对隧道进行处理,确保隧道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沉管隧道研究综述

沉管隧道研究综述
(1.Guangzhou Tunnel Development Company,Guangzhou 5 10130,China;2.Shanghai Tonal University,Underground Architecture and Construction Department,Shanghai 200092,China)
2007年 第 6期
沉管 隧道 研究 综述
维普资讯
.491.
题,以及空 气 动力学 中隧道通 风及 压力 波 问题 等 。 由 于 每一 隧道所 处水 文 、地质 条件 不 同,隧 道尺 度 及结 构 型式也不 同,设 计 施工 中遇 到 的有关 j问题 单 纯 的根 据 以往经 验是 远远 不 够 的,必 须要 有 理论 上 的指 导 。 本 文 分析 了沉 管 隧道 施 工 过 程 中 的关 键 技术 及 试 验 研 究 现状 ,并 对沉 管 隧 道 的结 构 抗 震 研究 进 行 了分 析 ,对 进 一 步完 善 沉管 隧 道 的施 工工 艺 ,促 进 沉 管 隧 道 技术 的不 断成熟 ,有 一定 的作 用 。 2 大型 混凝 土 管段 制作
中图 分 类号 :U455.46
文 献 标 志 码 :A
Com prehensive Sum mary of Research on Sunk Pipe Tunnel
ZHONG Hui-hong ,LI Shu-guang ,LIU Xue-shan ,ZHOU Jian2,CUI ji—hong2,FENG Ke
混凝 土 箱 型 结 构 的管 段 是 在干 船 坞 内或者 专 门 建造 的干 坞 中预先 制作 的 ,有 时也 将具 有 斜坡 的 围堰 作 为隧道 管段 的制 作现 场 。随着 沉管 隧道 的发展 ,每 节沉 管管 段长度 越 来越 长 ,车 道数 越来 越 多 。 目前 世 界上 的沉 管 隧道 每 管段 长 一般 在 100~130 m.重量 一 般在 30000~40000t范 围 内。我 国新 建 的上 海 外 环 线沉管隧道 每管段长 100~108 m,横截 面 43 mx9.55 m. 重达 45 000 t。而荷 兰京 斯麦 尔 隧道仅 有 4节管 节 ,每 节长 268 m,重达 50 000 t。大 型沉 管管 段 的制作 成 为 沉 管法 隧道 中技术 含量 很 高 ,质量要 求 很严 的项 目, 是 沉管 隧 道建 设 中 的关键 技 术 之 一 。管 段 制 作 的难 点 :(1)管 段制 作精 度 高。主 要体 现在 对 管段 总重 量 、 总体 积 、干坞 高度 、沉放 对接 精度 的要 求 上 。 (2)管段 防水要 求 高 。主要 体 现在管段 结 构不 允许 出现 贯 穿裂 缝 ,尽 量避 免和 控制 表层 裂缝 。特 别是 目前 沉 管管 段 防水设 计 的趋势 是 以结构 本体 防水 为 主 ,在 管 段外 侧 均不再 采用 任何 外部 防水 措施 。

广州珠江沉管隧道概况

广州珠江沉管隧道概况

广州珠江沉管隧道概况1 前言世界上采用沉管法施工水下隧道已有近百年历史,该工法在江河海底修建隧道有着工期短、对航道影响小、可浅埋、与靠近两岸道路衔接容易以及可设计多线车道等优点。

我国应用此项技术起步较晚。

60年代初,上海的工程技术人员就开展了此工法的理论研究探讨,但直至80年代初在我国、大陆还未有采用沉管法修建水下道路隧道的实践和应用。

1984年广州及浙江宁波开始进行应用沉管法修建珠江、甬江水下道路隧道的论证,标志我国大陆应用此项技术进入实践阶段。

进入80年代,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经过专家反复论证,于1984年7月正式提出在广州黄沙修建连接市中心河北与芳村两区的珠江水下道路隧道。

同时,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中包括了地铁十字线的路网,其中连接芳村、天河两新区,贯穿市中心旧城区的东西线列为1号线。

根据此要求把地铁1号线过江段与道路隧道同步设计施工。

同年8月正式开展了黄沙至芳村珠江水下隧道可行性研究。

经过对桥与隧、隧道的形式与工法的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并根据隧址的地理环境、河道水深、码头及航道、海轮调头区等情况、过河通道衔接两岸道路及地铁l号线站位、埋深等的规划要求,过河通道只能采用沉管隧道这种形式。

1986年12月广州市隧道开发公司与香港华德海洋工程公司签订了利用外资建设隧道的协议,同时市计委批准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珠江沉管隧道的建设进入了实施阶段。

进入实施阶段后,鉴于当时我国大陆在这一技术领域尚未有过实践,曾有过选择一家有经验的外国工程顾问公司进行设计,由日本熊谷组公司施工的设想。

但均因报价过高未被采纳。

因此,只能依靠国内的力量来进行设计技工。

为确保设计和施工顺利进行。

在建设过程中,建设单位耗费了400多万元人民币,委托国内多家科研、高校、设计等单位,对沉管法的各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大量基础理论研究及关键工序的施工工艺试验研究.从而为规划、科研、设计和施工全过程中吸取国外先进技术,并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成功边修建我国大陆第一座用沉管法施工的大型水下隧道打下了基础,使珠江沉管隧道工程取得的科技成果和修建技术总体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04沉管隧道关键技术方案介绍

04沉管隧道关键技术方案介绍

节段接头防水构造图
3. 隧道结构及接头设计
节段接头布置及防水
聚脲防水涂层现场施工照片
节段接头聚脲防水涂层作业范围图
3. 隧道结构及接头设计 节段接头布置及防水
节段接头遇水膨胀橡胶条断面构造图 节段接头遇水膨胀橡胶条布置图
3. 隧道结构及接头设计 节段接头布置及防水
节段接头顶板预埋排气管布置图
节段接头底板预埋注水管布置图
4. 隧道基础设计 4.3 基础设计方案
典型横断面(敞开段)
• 降水联合超载预压(约9个月,固结度达到92%以上)
4. 隧道基础设计 4.3 基础设计方案
典型横断面(暗埋段)
• PHC管桩(直径500mm,间距为3╳3m)
• 基础两侧各设一排PHC边桩,起隔离作用(直径600mm,间距为2m)
4. 隧道基础设计 4.3 基础设计方案
为实现沉管基础刚度的平顺过渡、保证施工质量、降低施工风险,基础纵向分区如下: 东、西岛敞开段:降水联合超载预压;东、西暗埋段:降水联合超载预压+PHC桩;岛上沉 管段首两节段:降水联合超载预压+高压旋喷桩;斜坡段E1S3~E6/E30~E33S3: SCP(部分 超载预压);中间段:天然地基(局部换填)。
1/2 节段接头预应力钢束布置
砂浆对切断孔进行注浆充填。
3. 隧道结构及接头设计 纵向临时预应力布置
纵向预应力管道
预留剪断套筒,链锯切割
4. 隧道基础设计 4.1 精细化地质勘察实施 尽量采用原位测试,辅以高标准地质钻孔等方法互相验证。 采用国际先进设备及勘察标准、作业方法,采用符合国 际标准的海上液压升降钻探平台和分离式液压驱动钻, 均安装了波浪补偿器;采用固定活塞式取土器及不扰动 样的土样箱,减少对原状土的扰动。 由设计实施勘察过程监督及管理,链接勘察与设计。

沉管隧道研究综述

沉管隧道研究综述

文章 编 号 :0 9 7 6 ( 0 7 0 — 4 0 0 1 0 — 7 7 2 0 )6 0 9 — 5
沉管隧道研 究综述
钟 辉 虹 , 树 光 , 学 山 , 李 刘 周 健 崔 积 弘 , , 冯 珂

(. 州 市 隧 道 开 发公 司 , 东 广 州 5 0 3 ; . 海 同 济 大学 地 下 建 筑 与 工 程 系 , 海 1 广 广 1 10 2上 上
A c i c r adC nt c o e at e tS ag a 2 0 9 , hn ) rht t e n o s ut nD p r n,h n h i 0 0 2 C ia eu r i m
Ab t c :T e k y t c n q e fp e a tp p e me t wa e r o n fp p e e t g o n r a me t f a i g a d sr t h e e h i u s o r c s i e s g n , trp o f g o i e s g n , r u d t t n , o t n i m e l n
Z HONG i h n L h - u n L U Xu - h n, HOU Ja 2CU i h n 2 F Hu- o g, I u g a g, I e s a Z S in, I — o g, ENG Ke j
(. un zo u n l eeo m n o p n , u n zo 10 C ia 2 hn h i o al nvri , n ego n 1 agh uT n e D vlp e t m a y G a ghu5 0 3 , hn ;. ag aT n iesyU d rru d G C 1 S U t

详解沉管隧道施工-将来你肯定一定用的到

详解沉管隧道施工-将来你肯定一定用的到

详解沉管隧道施工-将来你肯定一定用到什么是沉管隧道沉管隧道是一种在水下或者地下施工的隧道,也是近年来广泛使用的一种隧道建设方式。

它采用混凝土沉管的方式将预制的隧道段沉入至海床或者地底下,最后在现场将多个沉管段进行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隧道系统的方法。

沉管隧道具有施工周期短、可在水深大于50米的区域内建设、施工环境安全等优势,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隧道建设方式。

沉管隧道施工流程沉管隧道施工包括五个主要的阶段:预备工作、沉管制造、运输和定位、沉降平衡和连接。

预备工作在进行沉管隧道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各种准备工作。

这些工作包括:•用海底测量设备对海底进行勘探,评估与设计隧道的地质条件;•编制详细设计方案,包括各隧道部位的施工方案、施工条件和施工安全预警方案;•各进入施工现场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技能考核,保证施工过程人员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组织完善的供应链,保障工程所需的原材料和设备的供应,以及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沉管制造隧道沉管是一种巨型预制构件,常用的规格为常用的一般规格为60米长、36米宽、8米高、8500吨重。

一些长海大型沉管,则可达到100米以上。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工作:•利用CAD进行沉管的详细设计,通过计算机优化工厂生产部件的结构,保证构件的承载能力;•将设计好的零部件组合成构件,进行钢筋的加工和焊接、钢板切割和拼装等加工工序;•进行浮力试验和压力试验,确保沉管能够承受大量的水压和海洋物质的腐蚀,同时避免出现安全隐患。

运输和定位在进行运输之前,需要对隧道沉管进行分段裁剪,每一段可达到60米,通过浮式船队将之运送到施工现场。

一些长海沉管则需要通过拖船进行运输。

运输到达施工现场之后,需要进行沉管的定位。

定位的精度直接决定了沉管的安全性和施工质量。

是通过吊装定位框架把沉管抬起并垂直降落在底部基础上的。

沉降平衡所谓沉降平衡,是通过沉降控制系统,处理沉管下沉的过程。

在沉管下沉的过程中,需要采用万能千斤顶,逐步对隧道沉管施加压力,保证沉降平衡,避免出现冲击和扰动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7卷第1期2017年1月中国道湾圈设China Harbour Engineering Vol. 37 No.1Jan. 2017沉管隧道规划综述林鸣\刘晓东2,林巍2,孙亮3(1.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 2.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3.N C C设计咨询公司,日本东京)摘要:文中讨论了沉管隧道规划的方法与原则。

以实现工程价值为目标,以保证安全、工期及投资为导向,从项 目调查、方案比选及实施模式3个方面展开论述。

方案比选中着重讨论了比选目的、技术评价、经济评价及复合评价体系,并提出了适应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全社会成本评价体系的初步思考。

对于沉管隧道项目,选择适宜的实施模式有利于激发创新方案,降低风险。

期望文章能够为沉管隧道项目或类似项目的规划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沉管隧道;总体规划;方案比选;实施模式中图分类号:U655.53;U459.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5-7874(2017)01-0001-07d o i:10.7640/zggwjs201701001General discussion on the planning of immersed tunnel projectLIN Ming1,LIU Xiao-dong2,LIN Wei2,SUN Liang3(1. 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 Ltd., Beijing 100088, China; CC Highway Consultants Co., Ltd., Beijing100088, China; 3. NCC Company, Tokyo, Japan)A b s tra c t:We discussed the method and principle of the immersed tunnel project planning in this paper. W ith the goal of engineering value and with the guidance of ensuring safety, time and investment, we presented a discussion in respect of investigation, scheme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and work modes. Concerning scheme comparison and selection, we focused on the aim, technical evaluation, cost evaluation, and overall criteria evaluation system, and presented the initial thinking of overall-social cost evaluation system, which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or immersed tunnel project, the appropriate selection of work mode gives benefit to the inspiration of innovations and reducing the risks. We hoped that the paper can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to the planning of immersed tunnel project or similar projects.Key w o rd s:immersed tunnel; general planning; scheme selection and comparison; work mode1概要沉管隧道具有投资大、建设风险大的特点,因此立项时的总体规划研究至关重要。

沉管隧道规划包括调查、选择工法、确定总 体性方案、预制方案,还需要考虑工程实施方式[1]。

沉管隧道规划的挑战主要来自3个方面:1)专业面广。

涉及社会、经济、环境,以及 水(海)工工程、隧道工程、结构工程、公路工程、收稿日期:2016-12-05作者简介:林鸣(1957 —),男,江苏南京市人,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从事水工及路桥施工技术管理。

E-mail:linming1004@ 机电工程等多领域、多专业[11。

2)沉管工法具有可供选择的方案及其组合形 式多样的优势[1-21。

但是对于沉管隧道规划而言,该优势可能会成为挑战。

因为沉管工法的总体方案与未来工程实施主体的能力、经验甚至技术喜好关联度极高[1-21,在沉管规划阶段,实施主体信息不完全,极易导致认知缺失问题[31。

3)各种因素交错影响(interlinked)11。

为应对 上述挑战,作者回顾已有文献,结合工作体会,归纳并提出了沉管隧道规划内容及原则的思考。

首先,需要掌握项目环境及特点,要进行广泛的工程调查,第2节将论述调查内容及目的。

中国港湾建设2017年第1期其次,为了确保沉管隧道的最终成品与期望 一致,对一些方案需进行选择;同时,为了保证 安全、工期及造价可控,对一部分关键的工法与 构造需进行具体考量。

因而在第3节讨论比选原 则,第4节具体讨论几个主要方案的比较。

最后,为获得优化建设方案、降低项目风险,得到创新性方案是关键,因而需根据项目特点营 造创造性的工作环境。

第5节针对沉管隧道项目 讨论了传统设计-合同-施工模式与设计施工总承包模式在沉管隧道工程应用中的优劣比较,以及应如何引导设计方案。

本文未讨论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及经济性等方 面的问题。

2调查与一般工程一样,调查是沉管隧道规划的基 础性工作,调查成果不仅对于沉管隧道的规划、设计、施工十分重要,对于沉管隧道完成后的维 护运营管理也十分重要。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环境、自然条件、环 境保护以及预制场、渣土处理、原材料等方面[21。

2.1社会环境2.1.1水道主要包括河床、海床现标高及演变趋势、回淤规律;现在的航道,未来的规划航道;锚地;以及沉管施工可使用的临时水域、临时航道条件。

2.1.2航运沉管隧道规划水域内存在航道时,需要对航 行船舶进行实际状态调查,包括航行目的地、船 型、通航时间段、通行船舶数量、航迹图及系泊 状况。

2.1.3交通沉管隧道用于道路交通时,需要对机动车情 况,步行、自行车交通,兼用管廊,危险品运输 需求,有无收费站等进行调查。

2.1.4法规限制需要进行相关城市规划法规调查,掌握土地、水利、渔业、文物等限制条件。

2.1.5障碍物调查沉管隧道规划区域的上下水道,电力、通信、煤气等地下管线,以及管线尺寸、位置、材质、老化程度;是否有废弃的旧构筑物及其基 础、护壁、沉船;可能存在爆炸物时,要进行爆 炸物调查。

2.1.6防灾调查规划沉管隧道与周边区域的联动防灾的 条件和需求。

2.2自然条件2.2.1气象气象条件调查包括气温、风向、风速及降雨 量等。

对于沉管隧道规划而言,气温用于分析沉 管隧道结构的温度应力及变形;风向和风速用于 评估海上作业可用的窗口和尾气的扩散计算;降 雨量用于排水设计。

2.2.2 水文水文调查包括流量(径流),流速、流向及其 分布特征,水位(潮位),海水密度、温度,波浪 及其特征。

对于沉管隧道,这些因素影响沉管的 设计与施工,决定沉管的重量平衡设计[4-51、压舱 水箱设计[61、拖航及沉放作业效率[51。

需注意,海水的密度会随着季节、水温的变 化而变动(图1)。

图1海水比重随月份的变化Fig.1C hanges of seaw ater specific gravity with m onth2.2.3 地质需要查明规划沉管区域的地层构成、土质性 状,重点关注基础沉降和基槽开挖难易度。

与陆 上结构物不同的是沉管隧道通常不存在地基支持 力的问题,但是如果存在地基和基础的压密沉降,需要特别注意不均勻沉降问题。

如果规划隧道轴 线的地层构成变化剧烈或者土质条件变化显著,地震条件下会使得沉管结构承受巨大应力,因此 在规划沉管隧道轴线时应予以重视。

沉管隧道地质调查应从规划的初期开始,参 考表i。

2.2.4地震地震调查可参考文献[2]。

2017年第1期林鸣,等:沉管隧道规划综述表1沉管隧道地基调查概要表Table 1Geology survey sum m ary of immersed tunnel调查阶段初期调查正式调查补充调查资料调查现场勘查概略调查详细调查调查目的①概略掌握地层构成及土质状况;② 判断可能出现问题的土质及确认以后需要的调查作业①掌握全线的地层构成及土质状况;② 选定采样地点;③ 确定详细调查方针①掌握全线的地层构成及土质状况;② 掌握地下水分布;③ 掌握土力学的各项性质,绘制土质纵断面图和横断面图①补充土质调查;②对设计施工上产生问题的土质进行精密调查;③对不十分明确的位置追加调查;④地震及其他特殊情况的设计资料调查方法①收集整理现有资料;② 文献调查①地表地质调查;② 窨井调查;③ 声波探测①地质钻孔;② 声波探测;③ 物理探测;④ 米样;⑤室内试验①现场位置试验;② 物理检层;③室内试验;④ 现场抽水试验;⑤动态特性试验;⑥ 材料试验;⑦ 水质试验;⑧ 试挖调查①地质钻孔;② 声波探测;③ 现场位置试验;④ 物理检层;⑤ 平板荷载试验;⑥ 施工试验;⑦ 地下水模拟调查内容①概略地形;② 概略地质;③ 周边自然及社会环境概况;④概略水文、气象条件;⑤以往的地质灾害①概略地形;② 概略地质;③ 确认周边自然及社会环境,软弱地基的分布状况;④ 掌握以往的地质灾害等灾害;⑤ 选定后期的调查地点①地层构造;②土层的分布状态,特别是软弱地基的分布状态;③ 典型的土力学的相关性质;④ 地下水分布情况;⑤ 设计施工上的问题点①详细的地质构造和土层的分布状态;② 各层的详细的力学性质(强度、变形、压密、透水性等);③ 含水层的性状;④ 地基在地震时的动态特性;⑤ 作为材料土的适用性;⑥ 设计施工上的问题点①决定并确认详细调查时补充设计用数值;② 施工上的问题点2.3环境保护2.3.1水质在沉管隧道施工期可设定浮游悬浮物浓度以 及p H值等环境控制指标,用以评估疏浚、回填 施工对水质的影响。

在隧道运营期需考虑隧道路 面排水和清扫用水,对水质环境影响进行评估。

2.3.2大气公路沉管隧道需要进行大气背景调查,包括 隧道周边的风向、风速、温度及日照,使用这些 数据评估预测从隧道口及通风塔排出的机动车尾 气污染物质,包括C O2、NO,、SOx等及烟尘对沉 管隧道周边环境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