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讽齐王原文及翻译(6篇)

邹忌讽齐王原文及翻译(6篇)《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中心思想篇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篇很好的文章,其中运用了很多对比手法,这也是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也给了我们一个很深的生活道理:“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解析这篇文章的经典,事实就是如此。
比如文中有,邹忌问妻子说:“吾熟与城北徐公美”?而妻子回答说:“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又去问小妾:“吾熟与徐公美”?小妾回答说:“徐公何能及君也?与客座谈曰:“吾与徐公熟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从以上对话我们可以看出:当邹忌问妻子时,语气缺乏底气。
而妻子的回答很肯定。
毕竟,情人眼里出西施。
而问道小妾时,语气有了些底气,但还是将信将疑。
而小妾的回答是因为她怕失宠、惧怕邹忌才像这样回答的。
而问到客人时语气就比较强硬了。
客人的回答是因为有事情想请邹忌帮忙,才这样说的。
邹忌固然是很帅的,但是徐公是美男子,自然邹忌比不过徐公的,见到徐公后,邹忌也承认了比不过徐公,后来明白了原因去向齐王提建议,对齐王说:“侍卫齐王的人,家里的人偏私于齐王。
广大朝廷,没有一个不怕齐王的,因为哪怕说错一句话,都有可能过不好日子。
而四海国境之内,没有一个人不怕齐王的。
在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哪里能听到所谓的真话呢?自己会被自己蒙在鼓里,刚愎自用。
真是要解除这种限制才能够进步,这也是生活、处事的道理。
其中还有一个细节,为什么邹忌去进谏,为什么齐王会那么听话呢?而历史上别的皇帝有些却听不进去呢?因为邹忌用的是生活中的事实,身边的道理来打动人。
忠言逆耳虽然好,但是却会让人听不舒服,从而可能会出现反效果,忠言顺耳利于听。
只有听了进去,才能行动,有所广益。
生活中也是这样的,你能够看得透吗?忠言逆耳与忠言顺耳你愿听那种呢?真话,你听得到多少呢?《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篇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每小题2分。
共6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解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解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齐威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
文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接着写邹忌由比美这件小事联想到国家大事,以自身经历设喻,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各有不同的原因,以此类推到齐王身边的人也会出于各自的原因而歪曲事实,蒙蔽真相。
邹忌以此劝谏齐威王不要被蒙蔽,广开言路。
齐威王接受了邹忌的劝告,下令鼓励群臣吏民进谏,根据进谏情况给予不同奖励。
此后齐国政治清明,国力日强。
这篇文章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劝说齐威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能兴国安邦的道理。
2023年语文中考一轮专题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课内文言文逐篇梳理-九年级 第8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

1.设喻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文章从日常的生活小事入手, 设喻自然,由己及君,由家至国,入情入理,意味深长。
2.情节完整,人物生动。邹忌两次窥镜,与其妻、妾、客的三 问三答等情节,富有生活气息。
【知识归纳整理】
1.通假字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孰”同“熟”,仔细
2.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 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今义:诽谤,嘲讽
(2)邹忌修.八尺有余
古义: 长,这里指身高 今义:修饰;修理;整治
(3)明.日.徐公来
古义: 次日,第二天
今义:时间词,明天
(4)臣之妻私.臣 古义: 偏爱
今义:属于个人的或为了个人的
(5)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 方圆,周围
今义:四个角都是 90°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六面体
(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今义:左和右两方面
(7)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 指责
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 (8)谤.讥.于市朝 ①谤 古义: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 ②讥 古义: 谏 (9)时时而间进. 古义: 进谏
今义:诽谤 今义:讥笑,讽刺
今义:向前移动;从外面到里面(跟“出”相对)
(8)时.时.而间.进
时时: 常常,不时
间: 间或、偶然
(9)期.年.之后 期年: 满一年
6.重点虚词
而. 形貌昳丽 (1)而 暮寝而. 思之
时时而. 间进
连词,表并列 表承接,可不译 连词,表修饰
齐国之. 美丽者也 结构助词,的 (2)之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 代词,代徐公
吾妻之. 美我者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可不译
【对接课外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具有开放性,不是唯一的,我们要敢于辨证扬弃,吸取精华,弃其糟粕,使其更完善。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我细心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宠爱。
《邹忌讽齐王纳谏》阅读答案1【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关。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楚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①,果诚何如?群臣莫对。
江乙②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③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方五千里,带甲④万,而专属⑤之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犹百兽之畏虎也。
(节选自《战国策》)【注】①昭奚恤:楚国的令尹(相)。
②江乙:卫国人,当时在楚国做官。
③长:为首领,执掌。
④带甲:精兵。
⑤属:隶属,归属。
7.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2分)(1)今齐地方千里____。
(2)兽见之皆走____。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文:(2)犹百兽之畏虎也。
译文:9.【甲】【乙】两文都接受设喻方法说理。
【甲】文邹思用切身经受设喻,劝谏齐威王____;【乙】文江乙用寓言设喻,告知楚宣王看问题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这个寓言故事是____ 。
【精品】语文九年级下人教部编版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同步课件1(27张)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4篇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14篇《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篇1教学过程(一)导入唐朝名臣魏征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君王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
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初读课文1、一读:疏通文意,了解大意。
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理解文意,教师补充相关文言知识。
(1)“窥镜”的“窥”,本义是从小孔、缝隙或隐蔽处偷看,又引申为观察、侦察。
“窥”,必然是仔细的。
“窥镜”,不是一般的“对着镜子看”或“照镜子”,而是对镜端相的意思。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漂亮?“孰与”:与……比,谁……。
“美”:漂亮,形容词。
但“吾妻之美我者”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美”。
(3)“今齐地方千里”:“方”,古代称面积的用语,“方千里”就是“纵横各千里”。
据考证,齐国当时的面积为116500平方公里,约占现在山东省面积(150000平方公里)的五分之四。
“地方”为古今异义词。
(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刺”:指责。
能当面指责寡人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
(5)“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几个月以后,隔一段时间偶有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再提,也没有可提的了。
“虽”:即使。
“言”:说,批评,建议。
“进”:进谏。
“者”:相当于“……的”。
2、二读:理清思路。
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第一段: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
(提出问题)第二段:邹忌以自己受蔽的事讽喻齐主。
(分析问题)第三段:齐王纳谏除弊,内政修明。
第四段:燕、赵、韩、魏都来朝见齐王。
(解决问题)(三)研读课文1、__开始由一件家庭琐事写起,这件家事是什么?――邹忌向他的妻、妾、客提出与徐公比美的问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5篇精选汇总

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5篇精选汇总邹忌:爱美,生活中善于观察总结,心怀国家,放下自己,不怕危险,及时分享,进谏齐威王,心非常诚。
也就是赖老师时时告诫我们的道理一样,每天要有所行,有所思,并及时总结分享,一切以事业为重,哪有时间考虑自己的个人得失。
也就一个人诚的真实展现。
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邹忌讽齐王纳谏有感1谁不爱听别人对自己赞赏的话?有些话语是出自说话者对你真实地欣赏,也有些纯粹只是好听的话罢了,却也能使你飘飘然,忘了自己是谁。
翻开《战国策》,打开历史的长河,我的心落在了一篇名叫《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文里去了。
古文的大意是这样的:邹忌身高八尺以上(184公分),容貌俊秀。
一次他穿戴整齐,在照镜子。
他问他的妻妾和朋友:“是我美还是城北的徐公美?”他们都说是邹忌比徐公美,徐公是齐国有名的美男子,住在城北。
过了几日,徐公拜访邹忌,邹忌仔细端详徐公,自觉不如。
等徐公走后,他再照镜子,觉得相差甚远。
晚上邹忌躺在床上,回想今天发生的事情。
自己明明不如徐公美,为什么妻妾、朋友偏说徐公不及他美?思考良久,邹忌终于恍然大悟:“妻子说我美,是因为他偏爱我,妾说我美,是因为她害怕我,朋友说我美,是因为他有求于我。
”第二天,邹忌向齐王请见,告诉齐王昨日发生的事情,并劝谏齐王要分清是非,不要被赞扬的好话所蒙蔽双眼。
看完这篇古文,我沉思良久,突然发觉生活中,我看到了,得到了多少这样“赞扬”的话。
回想起来,才知道大多数都是哄我开心罢了。
有一次闲来无事,仿照古文写了一篇,自我感觉良好,于是就发到了网上。
大部分网友都说写得好,甚至还有一个网友说写的比古人写的还好。
这句话使我差点没有飘上天花板。
竟就认为我是骆宾王第二。
可当我将我的“大作”和古文在一起对比时,我低下了头。
我的文章怎能和古人的文章相提并论呢?这简直是一个天一个地啊!我这才明白。
网友们看我是个小孩子,哄哄我就是了。
有一次,爸爸的上司请客,我也跟着去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8篇)《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1主人公邹忌身高有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
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端详着自己在镜子里的形象,相继问他的妻子、小妾和前来拜访他的客人:“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他的妻子、小妾和客人都不约而同地赞美他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邹忌在听到妻、妾、客的赞美后,没有陶醉于溢美之词,而是亲自与徐公相比,“自以为不如”还“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
并悟出了妻子说他美是因偏爱于他,小妾说他美是因畏惧于他,而客人说他美是因为有求于他。
可见邹忌遇事不仅能冷静思考、实事求是,他随即入朝讽谏,从“与徐公比美”的日常生活小事入手,以小比大,以家比国,提醒齐威王所受蒙蔽之严重,并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广开言路,让大臣、官吏和百姓都敢于说真话,从而使齐国在朝政上战胜别国,实现了大治。
邹忌是一个极冷静极有头脑之人,遇事能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由浅入深,由小及大,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跟邹忌一比,我真是自愧不如。
在日常生活中,我会把一些人和物想象得过于美好,被它的表面现象所迷惑,满脑子的诗情画意,不善于观察,勤于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
今后,无论是为人还是处世,我都要有一个准确的人生定位,有一个冷静的头脑和善思多思的习惯,“凡事三思而后行”,好好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航向。
《邹忌讽齐王纳谏》读后感2古人早就有爱美之心,不仅女人,男人也有爱美之心,邹忌就其中一个,而且很有有趣,所以背下来,经常玩味。
他穿好衣服对着镜子问妻子:“我与徐公相比,谁美?”妻子说:“当然是你更美,徐公哪有你美!”徐公是齐国公认的美男子。
他有点不自信,又问小老婆,小老婆也说他比徐公美,他又问客人,客人也说他比徐公美。
一天徐公来了,他自己仔细看看,又对照镜子看了,觉得自己不如徐公美,晚上睡觉时就想通了:老婆说我美于徐公是爱我,有私心;小老婆说我美是怕我,客人说我美有求于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简略说说本文中进谏人越来越少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齐威王敢于纳谏,广开言路,使得齐国大治,民众对齐威王治国的满意 度越来越高,意见越来越少。 6.这篇短文在写作上采用了设喻说理的方法,请结合短文内容,做简要分 析。 邹忌以自己和徐公比美这件事设喻,来说明君主易于受蒙蔽的道理,由己及 君,由家事到国事,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一、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孰视之 _孰__通__熟_,意思为______仔__细__
2.古今异义
(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__讽__谏__,__用__暗__示__、__比__喻__之__类__的__方__法__,__委__婉__地__规__劝_____ __
今义:讽刺
(2)窥.镜而自视 古义:___照__ __
3.邹忌在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道理是什么? 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让人们敢于说真话,才能做到政治清明,在朝廷上 战胜别国。 4.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什么? 齐国“战胜于朝廷”,达到“大治”的原因是:①齐国有邹忌这样敢于并善 于劝谏君主的忠臣;②齐威王能够接受和采纳群臣的劝说和意见。
(2)名词作动词 朝服.衣冠 原意:衣服,在句中意思:____穿__戴____ __
(3)动词的使动用法 闻.寡人之耳者 原意:听到,在句中意思:___使__…__…__听__到_____ __
4.一词多义 (1)上上受.书上.谏赏寡人上者等 下级向上级呈上
(2)下乃受下下..令赏
下等 下达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①三传:《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②符移:
官府征调敕命文书。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意思。
(1)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的确_,__确实
(2)会诏百官言事 适_逢__,正赶上
2.选出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 C)
A.期年之后
每期会赋役
B.今齐地方千里 准方进取
虚心纳谏,广开言路;求真务实,奖罚分明。
二、(2013兰州)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2~3段,完成1~3题。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C ) A.于朝.是而入往朝,.见暮威而王归
B.皆蒙辞以.美以.于军徐中公多务
C.能骈谤死讥于.于槽.市枥朝之间 D.又时间时.令而吴间.广进之次所旁丛祠中
9.结合课文分析齐王是一个什么样的。 齐王是一个为了修明政治,善于广开言路,从谏如流,行动果断的君主。 10.邹忌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邹忌是一个充满智慧、有责任心、有自知之明的人。 11.结合实际,谈谈邹忌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何启示。 ①说话要讲究方式、方法;②用语含蓄、委婉;③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7)王之蔽.甚矣 蔽:__受__蒙__蔽__,__这__里__的__意__思__是__因__受__蒙__蔽__而__不__明_______ __
(8)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刺:___当__面__指__责___ __ (9)谤.讥.于市.朝. 谤:__公__开__指__责__别__人__的__过__错________ __
(3)若门徐庭公若不.市若.君之好美像也 如
(4)朝皆能朝谤.于讥齐于市朝朝.见在公开场合
5.重点实词 (1)邹忌讽齐王纳.谏纳:___接__受____ __ (2)邹忌修.八尺有余 修:__长__,__这___里__指__身__高_____ __
(3)而形貌昳.丽. 昳丽:___光__艳__美__丽_____ __ (4)旦.日.,客从外来 旦日:____第__二__天_____ __ (5)明.日.徐公来 明日:___第__二__天_____ __ (6)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四境:___全__国__范__围_______ __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即墨:古地名。在今山东平度东南。②毁:诽谤。与后文“誉”意 思相对。③厚币:丰厚礼品。④饰诈:作假骗人。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私:___偏__爱_____ __ (2)时时而间.进 间:___间__或__,__偶__然______ __ (3)自子之居.即墨也 居:____主__管__,__主__政_____ __ (4)封.之万家 封:___封___赏__,__赏__赐________ __
讥:____谏____ __
市朝:__公__共__场__合_______ __
(10)时.时.而间.进 时时:___不__时__,__有__时___候_____ 间:___间__或__、__偶__然______ __
(11)期.年.之后 期年:______满__一__年______ __
6.文言虚词 (1)乃.下令__于__是__,__就__,__副__词_ __ (2)皆.朝于齐____都__,__副__词_______ __
(3)于皆皆朝以于美.齐于.徐公到 比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在
(4)之燕 吾、 妻之赵.美、我韩者、魏用闻于之.主谓代间词,,取代消指句齐子王独纳立谏性这件事 闻寡人之.耳者 结构助词,译作“的”
6.文言翻译 (1)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邹忌身高八尺多,容貌光艳美丽。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比,谁更美? (3)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
7.选文最后一段为什么要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写燕、赵、韩、魏四国前来朝拜,从侧面衬托出齐王纳谏成果之大,引出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的结论。 8.《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在写法上很有特点,它是由多个“三”组合而 成的。请举一例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面对邹忌“与徐公孰美”的问题,妻、妾、客的“三答”,语意相同,句式、 语气各不相同。生动地写出了妻、妾、客“私我”“畏我”“有求于我” 的 不同心理。
今义:偷看
(3)臣之妻私.臣 古义:___偏___爱___ __ 今义:自私
(4)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___土__地__方__圆___ __ 今义:部位,空间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原意为:美丽,在句中
2.用“/”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今齐地方千里 今/齐地/方千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了。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考点跟踪突破
五、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4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 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 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 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 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 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延。
2.用“/”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出停顿。(标两处)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能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2)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 这是你用丰厚的礼品买通我的左右来称赞你啊!
(4)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 (5)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一年以后,就是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 (6)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
二、文意理解与探究 1.用常情常理衡量,文中齐王纳谏令下达之后的叙述,有夸大事实之处, 请找出两处。(用原文回答) ①门庭若市;②无可进者;③皆朝于齐 2.“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宫廷嫔妃和身边的亲信偏爱齐王;朝中的大臣害怕齐王;举国上下的人都有 求于齐王。
4.回答下面问题。 (1)根据【甲】文的内容填空。 邹 忌 的 劝 谏 很 有 艺 术 性 。 他 由 _____生__活__琐__事____ 想 到 治 国 理 政 之 事 , 由 _____自__己__的__受__蒙__蔽______想到齐威王的被蒙蔽,以小见大,极具说服力。 (2)从【甲】【乙】两段选文来看,“齐国大治”与齐威王的哪些举措有关? 请概括作答。
【乙】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 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 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 县。每期会赋役,未尝辄出符移②,唯具乡里姓名揭县门,百姓莫 敢后期。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 ,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会诏百官言事,而准极陈利害, 帝益器重之。擢尚书虞部郎中、枢密院直学士,判吏部东铨。尝奏 事殿中,语不合,帝怒起,准辄引帝衣,令帝复坐,事决乃退。上 由是嘉之,曰:“朕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征也。”
C.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百姓莫敢后期
D.乃下令 事决乃退
3.翻译下面句子。 (1)君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所有的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过错的,接 受上等奖赏。 (2)上由是嘉之,曰:“胶得寇准,犹文皇之得魏徽也。”
皇上因此嘉奖他,说:“我得到寇准,就如同唐太 宗得到了魏征啊。” 4.比较【甲】【乙】两文中邹忌与寇准的劝谏方式有何不 同,请概括回答。 【甲】文中的邹忌以自身的经历设喻,委婉地劝谏齐王 除弊纳谏;【乙】文中的寇准,敢于直言劝谏,不达目的 不罢休,最终赢得太宗的器重而劝谏成功。
一、(2017兰州)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1~4题。 (导学号:80074050) 【甲】《邹忌讽齐王纳谏》第2、3段 【乙】齐威王召即墨①大夫,语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②言日至。然 吾使人视即墨,田野辟,人民给,官无事,东方以宁;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 助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 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 ③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 敢饰诈④,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