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绿地系统景观异质性分析

合集下载

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以广州市为例

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以广州市为例

2.1
创立城乡一体的绿地规划编制框架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引发的各种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人们对城 市绿地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城市建 成区范围的绿地,而是从更广泛的城乡 空间范围,将对改善城市生活和生态环
127
万方数据
廖远涛
艾勇军
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以广州市为例
表1
Tab.1
广州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特色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zhou green space system plan

口o
序 特大城市绿地的特点 号 与问题

《纲要》内容体系
广州绿地系统规划的回应及创新
2.3构建“生态公园一城市公园—社区公 园”三级公园体系 规划对市区绿地情况进行了随机抽 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广州公园 绿地供给严重不足,特别缺乏与居民日
空间场所。根据2002年国家《城市绿地
分类标准》,公园绿地是“向公共开放, 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 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括城市中的综合 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 以及街旁绿地。标准中对各类型的公园 规模、布局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特大 城市公同建设现状来看,公园规模不 一、布局不均衡现象非常明显,并与新 老城区建设相互}昆杂,直接影响了公园 服务功能的发挥,分析其成因主要包
常生活最为密切的社区公园和街道广场
绿地,以及满足居民节假日需求的森林 公园、郊野公园等(肖荣波,等,2010
①强调了乡镇公园建设要求,一般镇规定至少规划1

年)。应对新时期人们对休闲游憩和健康
生活诉求的增强,本次规划构建“生态 公园一城市公园一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

第4章景观空间结构与景观异质性

第4章景观空间结构与景观异质性
24
2007年,受国家环境保护部(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委托 ,北京大学景观设计学研究院开展了国土生态安全格局规 划,研究针对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洪涝调节、水土流 失、沙漠化、生物多样性维护等问题,以景观生态学为基 本理论、采用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的分析方法,对上述主要 自然生态过程进行了系统分析,辨识出了维护这些过程所 必须的关键的空间位置及其空间联系。中观对应的是区域 和城市尺度,在这个尺度上,生态安全格局能够以生态基 础设施的形式落实在城市中,一方面用来引导城市空间扩 展、定义城市空间结构、指导周边土地利用;
18
• 三、景观生态安全格局
俞孔坚等在“理想景观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景观生态 安全格局的理论和方法,他将景观中某些潜在的空间格局, 称为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或景观安全格局,它们是由景观中的 某些关键性的局部、位置和空间关系所构成。
在一个明显的异质性景观中,景观生态安全格局组分是 可以凭经验判别的,如一个盆地的水口、廊道的断裂处或瓶 颈、河流交汇处的分水岭等。但是,在许多情况下生态安全 格局组分并不能直凭经验识别。这种情况下,对景观战略性 组分的识别必须通过对生态过程动态和趋势的模拟来实现。
27
这条用玻璃钢打造成的“红飘带”,在汤河公园内曲折蜿蜒 621米,因地形和树木的存在而发生宽度和线型的变化, 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景观 的原生态 。该景观 先后获 “中国环境范例奖”、“2007年度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设 计荣誉奖”。
《康德纳特斯旅行家》在评价“红飘带”时称,“这一构思 保留了原有河流生态 廊道的绿色基底,将城乡结合部的 一条脏、乱、差的河流,改造成一处魅力无穷的城市休憩 地。”
15
• 这种模式具有以下7种景观生态属性(优点):
1、包含大型自然植被斑块:大型自然植被斑块用以涵养 水源,维持关键物种的生存,为多种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

广州城市绿化调研报告

广州城市绿化调研报告

广州城市绿化调研报告广州城市绿化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已经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解广州城市绿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广州市进行了一次绿化调研。

一、广州城市绿化现状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广州市的城市绿化工作相对较好,绿地占地面积较大,绿化覆盖率较高。

广州市内有多个大型公园和绿地,例如白云山、越秀山、海珠广场等。

这些绿地不仅给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还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外,广州市的道路两侧也普遍种植了大量的绿化植物,形成了一片片绿色长廊。

二、广州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虽然广州市的城市绿化工作相对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绿地的分布不均衡,一些居民区域缺乏绿化设施。

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由于条件限制和开发压力,绿化工作相对滞后。

其次,城市绿化建设缺乏规划和管理。

一些绿地缺乏维护和管理,造成草坪破损、树木枯萎等问题。

再次,城市绿化设施存在老化问题。

一些公园、绿地的设施陈旧,设备损坏,需要进行更新和维修。

三、完善广州城市绿化的建议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州城市绿化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大绿地建设力度。

特别是在老旧小区和城市边缘地区,增加绿地的建设,提高居民的绿化环境质量。

2. 加强绿地规划和管理。

制定详细的绿地规划方案,明确每个区域的绿地功能和管理责任,加强对绿地的维护和管理。

3. 提高绿化设施的质量。

增加对绿化设施的投入,更新和完善公园、绿地的设施,提高市民的使用体验。

4. 引进生态技术和绿色植物。

通过引进生态技术,如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等,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同时,引进更多适应当地气候的绿色植物,使城市变得更加生态友好。

5. 加强宣传和教育。

增加对城市绿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绿化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广州的城市绿化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广州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塑造城市新形象的广州景观绿地体系分析

塑造城市新形象的广州景观绿地体系分析

凯文

公众 印象 是 多个 印象 的 叠自 。国 成 统 一的 概 念 ,但普 遍 认为 ,城 市形 象 是城 市
表 述词 予 以表 达 有 明 确的 导 向作 用 。城市 形 广卅I 0 9 月 确定 了城 市 于2 0 年8 彩 象 的表 述词 —— “ 千年 羊城 南国 明珠 。 千年 了广 f2 0 0 b 0 多年 的建 城 历史 ,反映 了 家喻 户跷 的 [ 五羊 衔 谷 ”的神 话 传说 : 南 国明 珠 ”象 征广 卅I 煌 的今 天 和灿 烂的 明 辉
熊 兴耀 / I G X gy o X ON n i a
豢 ’ 疑观绿地 的形 与内{起 到 r 的导 向作用 对 t 蚺 l 次结栅 和台理 的分布格 局,并与 其他婴 索 调结 台 .
性的特 点.对绿 廊周边 鞋物要进 行视觉控 制。址 后提炼 mr十 艇_绿地 体系的 “ 、线 怖 舭 点 芙 钝 Ⅻ : 婿闻林 ;景 绿地体 系;J 观绿廊 ;城市彤 象 ; 州 风 ; } 广 文帮蛔 峙 :1 0 66 ( 1 0—0 90 0 —642 I 70 2—5 0 0 ) p 酗分 类 呼: I96 T }8 收穑 日朋 : 0 1 5 0 ; 21 —6 文献标 占码 :A 怪时 口期:2 1-6 1 0 10 —6
P thgre p c so o iu ir rh .e ac e ns a  ̄i f bvo she ac y ra ̄na edsrb t n a dc o dn lswi oh ree ns Is d r n sa ec nc nt te bl itiui n o r iae o t te ]me I tno egi p c a o r i h ol l ln s a ei te ̄gin ie rg adcp n h o Ln a … c o ̄io so d ri fmo i e u nc n i e i , n tes e ey ao n is oudb onr /dvi l tf sq e e a dd v ̄ t a d h c n r ru d t h l ec t e s l y ol ua  ̄

广州绿道建设成效的量化分析,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广州绿道建设成效的量化分析,风景园林硕士论文

广州绿道建设成效的量化分析,风景园林硕士论文本篇论文快速导航:第1部分:广州绿道建设成效的量化分析第2部分:广州绿道建设的效益评估绪论第3部分:广州绿道建设效益研究方法第4部分:广州绿道工程生态、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研究结果第5部分:广州绿道工程建设成效分析结论与参考文献摘要广州市作为珠三角绿道建设的先河,已成为其他城市绿道建设学习的示范基地,量化评估广州绿道建设的生态效应、环境效应、社会效应经济效益等方面成效,既对地方政府公共项目绩效评估的具有理论意义,同时也对珠三角绿道网规划建设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现实意义。

通过评估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在生态效益方面,广州市的绿道工程,一方面改善了交通出行方式,一年可以减少碳排放248 万吨,相当于每年增加 2.42 个白云山公园。

91%的广州市民同意绿道网有助于人们选择绿色出行,减少碳排放量的功能。

同时,绿道的建设增加了城市绿地面积,大面积提升了负离子含量,绿道产氧气量达443340 t,价值量约13.30 亿元,城市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平均为426 个/cm3,对于提高广州市的空气质量和缓解城市病有重要意义。

在调节温湿度,缓解热岛效应上,广州绿道系统有着极大的贡献,按每年按2 个月使用空调计算,每年可为广州市民节约空调费用232 亿元。

绿道植物大量吸收空气中的CO2,削减温室效应,并能滞留空气中的尘埃,进一步抑制升温,大大缓解了城市中心区的热岛效应。

此外,在除尘降噪、吸收有毒气体和保护生物多样性上,广州市绿道工程亦取得巨大效益。

(2)在环境效益方面,通过研究表明,广州市绿道工程具有巨大的环境效益,主要体现在美化视觉感受,提升景观价值;增加开敞空间,完善休闲环境;改善自然环境,提升居住条件,优化人居环境;防火抗灾,防风固沙等方面,极大改善着城市的人居环境。

绿道也起到了改善空气质量、降低噪音、调节小气候等作用,网上问卷调查表明95%以上的广州市民感觉空气质量明显改善,20%左右的市民感觉到水源、噪声、光等生态环境改善。

对大城市环城绿带景观异质化的分析

对大城市环城绿带景观异质化的分析

建材与装饰2007年11月下旬刊对大城市环城绿带景观异质化的分析李加文(广州市林华园林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当今世界,城市化造成城市人口拥挤,城市空间狭小,城市景观设计片面追求艺术美、精雕细琢。

而城市(包括城镇)居民对回归自然的渴望愈加强烈,希望拥有“蓝天-青山-碧水”和谐的生产、生活与居住环境。

因此,城市绿地建设强调“以人为本”与科学发展观的设计理念,以达到“天人合一”的新型生活空间。

这样,在城市绿地设计中要求具有亲和性,富有人情味。

同时还要求自然化,也就是尊重自然,以“自然为宗”,依托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城市风貌、结构特征、空间属性等进行科学布局、规划,尊重植被自然分布、生长规律,体现自然植被景观、群落结构特征,实现城市绿地景观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与协调发展,以最大限度发挥植被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我国不少城市已经开始了城市与郊区结合、森林与园林结合来扩大城市绿地的面积,走生态大园林道路的探索。

其中,建设环城绿带就是常用且有效的措施。

例如,上海已在外环线建成宽500m、长97km的环绕市区的大型绿化圈;合肥已建成长8.7km,规划总用地面积达到136.6hm的环城公园;西安将沿城市高速公路建设宽100 ̄300m,长67.5km的林带。

所有这些都说明环城绿带建设正成为城市绿化规划的趋势之一,被越来越多的城市规划所采用。

然而我国相当一部分城市在建设环城绿带的过程中,为了追求整体效果破坏掉大量的农田、小湖泊、小河流以及沟渠等等。

事实上,自然的农田,如水稻田、玉米地、油菜田更加迷人。

我国青海湖体育旅游胜地的成片油菜花已成为当地一个非常重要的旅游资源,每年7月份60万亩油菜花形成的百里花海成了博大壮阔的特有景观。

黄色的花海和一望无际的蓝色青海湖水互相陪衬,景色绝佳,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游人。

这种农业景观对于维持周边城市景观的异质性,丰富城市景观类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城市边缘地区是连接城市中心区与郊区农村的纽带,承担着传递中心城区的经济辐射和农村生态服务的功能。

广州部分城区绿地系统结构分析

广州部分城区绿地系统结构分析


( .C l g f i c n e , h n k i nv r t o A r u uea dE g e r g G a gh u5 0 2 , hn ; 1 o e eo f S i c s Z o g a U ie i f g c l r n n i e n , u n z o 2 5 C ia l Le e sy i t n i 1
ce to i lrt. W ih h saitc n lss o te e a a ee s, i wa b d t a t ge n s a e tu t e i in fsmia i y t t e t t i a ay i n h s p rm tr s t s tun h t he r e p c sr cur n
ge n s a e l ep r s q a e , ah n h l et n e t ae p a t g o i g i i e e t e n s a e emso r e p c i a k ,s u r s p t sa d t e ai oi v si t l s r w n d f r n e p c si tr f k k g n n r g n c v r g ,b e s —h i h imee ,h ih ,it r a dsa c ,i o tn e v l e, ie st d xo p ce n o t - o e a e ra t eg tda tr e g t n e v l itn e mp r c au d v ri i e fs e isa d c et a yn  ̄
第 9卷


Vo. No 5 19 . 0 t2 1 c. 01
21 年 1 01 O月
J un lo hn s r a oet o ra fC ieeU b n F rsr y

广州市中心区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广州市中心区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0c .20 7 t 0
广 州 市 中心 区绿 地 观 局 动 态 分 析 景 格
铁 玲 , 杨燕琼 , 王月华, 沈德才 , 孟先进
( 华南农业大学 林 学院 ,广东 广州 50 4 ) 162
摘要 : 应用 3 s技术 , 19 、9 8和 20 以 9 2 19 0 2年覆盖广州中心 区的美 国 L n st ada 卫星影像为信息源 , 用监督分类辅以 目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4期
20 0 7年 1 0月
华南农业 大学学报
J u n lo o t h n rc l r iest o r a fS u h C i a Agi ut a Unv ri ul y
Vo . 8.No 4 12 .
i he Ce t a e fGua g h u n t n r lAr a o n zo
TE Ln , A G Y nqog WA G Y eh a S E ec i ME G X a -n I ig Y N a—i , n N u —u , H N D —a, N i j ni
视判读法 , 将广卅I 中心 区的绿地分 为 5种类 型 , 市 总精 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 以上.通过景观格 局特征 的分析 , 0 获取 了 19 — 92 20 02年近 1 0年问广州市 中心区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 : 总绿地 面积 减少 , 同类型间发生 了复杂变化 , 不 以农 田 绿地和附属地转为非绿地居多.农 田绿地不 断减少 , 公共绿地较缺乏 .老城区应尽 可能创新绿化方式 , 以增加景 观 多样性.不同绿地类 型面积越来越均匀 , 绿地景观斑块较 规则 , 多趋于团聚分布. 关键词 :S技术 ; 3 绿地 ; 景观格局 ; 动态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EN N D = 1/ ( 2
式中 , N N D ( i) 是斑块与最近相邻斑块间的最小距离 , d = N / A 是景观里给定斑块模型的密度 ,这里 A 是景观总面积 , N 是给 定斑块类型的斑块数 .
N D 是在假定随即分布前提条件下 MNND 的期望值 ,两者计算
PD = (
i =1
∑N i) / A
N
公式如下 :
N
3 结果与分析 311 城市绿地景观异质性分析 31111 多样性指数 ( H) 分析 从广州市 8 个区不同绿
MN ND =
i =1
∑N N D ( i ) / N ;
2 研究地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1 研究地区概况
要素的多少和各景观要素所占比例的变化 . 当景观由单一要素 构成时 ,景观是均质的 ,其多样性指数为 0.
H = m
i =1
∑P ・log2观类型在景观里的面积比例 , m 是景观类型 总数 .
21212 优势度指数 D ( Dominance ) 优势度指数表示景观多样
性对最大多样性的偏离程度 . 其值越大 ,表明偏离程度越大 ,即 某一种或少数景观类型占优势 ; 反之则趋于均质 ; 其值为 0 时 , 表明景观完全均质 .
D = Hmax +
m
i =1
∑P ・log2
i
Pi
式中 , Hmax = log2 m ,意为各类型景观所占比例相等时 , 景观拥 有的最大多样性指数 .
3 3
廊道
道路绿地9) 城市绿化率 ( % ) 10) 人均公共绿地 ( m2) 11)
Corridor 合计 Total
16185 303125 18116 2153
1) Park , 2) Garden ,3) Street corner vegetation ,4) Special vegetation ,5) Residential vegetation ,6) Production vegetation ,7) Shelter vegetation ,8) Scenery vege2 tation ,9) Roadside vegetation ;10) Green cover rate ,11) Public vegetation per capita. 下同 The same below. 3 资料来源于广州市绿化委员会 (1996 年) , 3 3 括弧里的数据为斑块数 . 3 3 3 生产绿地仅指苗圃 、 花卉的生产用地 ; 防护绿地指城市防护林和卫生隔离林带 ( 如厂区与居住区) 等 .
广州市地处珠江三角洲北缘 ,位于 113° 7′ E ,23° 03′ N ,属南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 该市分 8 个区 , 其中东山区 、 越秀区 、 荔 湾区和海珠区为老城区 ; 天河 、 芳村 、 白云和黄埔为新城区 . 该
128
表1 广州市各区绿地系统统计表( 1996 年) 3
Table 1 Urban vegetation in Guangzhou( 1996) ( hm2)
天河
Tianhe 763158 (7) 0162 (5) 55186 (86) 201614 (249) 30153 (34) 39130 (12) 2145165 (17) 0113 (1) 36162 5085168 36104 1618
芳村
Fangcun 3113 (1) 1152 (23) 3106 (41) 76152 (169) 14116 (17) 597138 (19) 29157 (3) 0 16116 741150 17141 115
应用生态学报 2000 年 2 月 第 11 卷 第 1 期
CHIN ESE J OU RNAL OF APPL IED ECOLO GY ,Feb. 2000 ,11 ( 1) ∶ 127~130
广州城市绿地系统景观异质性分析 3
1、 图 1) . 212 评价指标体系 [ 3 ,5 ,6 ] 21211 多样性指数 H ( Diversity) 多样性指数的大小反映景观
景观生态学是一门以空间为基本特征的交叉性综 合学科 . 在研究过程中 ,它注重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的 相互影响 ,强调尺度的重要性与时空异质性 . 景观异质 性是景观的一个重要属性 , 是指景观要素和组分在景 观中的时空变异程度和不均匀分布 . 而城市景观生态 学是景观生态学中的一个主要方向 , 它是综合研究城 市范围内的景观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 、 功能和演变的 生态学效应 . 作为人类改造最彻底的景观 — — — 城市来 讲 ,由于它具有高度的空间异质性 ,景观要素间的流动 复杂 ,而且景观变化迅速 [ 2 ,7 ] , 因此迫切需要进行城市 景观规划 、 设计与管理的研究 , 使城市景观结构合理 , 稳定 , 物流 、 能流顺畅 , 环境幽雅 , 以达到高效 、 协调 、 舒适的目的 . 城市绿地是城市景观要素之一 ,也是大自 然在城市中留下的最后一块印记 ,对于调节城市气候 , 美化城市环境起着重要作用 . 本文将从绿地系统着手 , 利用景观生态学原理来探讨城市绿地的空间结构及其 异质性问题 .
应 用 生 态 学 报 11 卷

System
类型
Type
东山
Dongshan 107134 (4) 3 3 1157 (12) 19175 (327) 138154 (232) 19120 (15) 0 0
越秀
Yuexiu 147152 (9) 2196 (1) 10130 (71) 52136 (163) 0119 (2) 0 1155 (1) 0 35189 250177 28118 3171
全市
Total 1320199 (40) 19125 (104) 156189 (715) 3580184 (1727) 1244163 (411) 716178 (74) 1786211 (95) 1763192 (8) 245 2691014 18164 4145
斑块
Patch
公园1) 小游园2) 街头绿地3) 专有绿地4) 居住绿地5) 生产绿地6) 3 防护绿地7) 风景绿地8)
21213 均匀度指数 E ( Evenness) 均匀度是描述景观里不同景
观类型的分配均匀程度 , 均匀度和优势度指数呈负相关 .
E = ( H/ Hmax ) ×100 %
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9571064) . 3 3 通讯联系人 . 1998 - 06 - 09 收稿 ,1999 - 05 - 31 接受 .
李 贞3
3
王丽荣 管东生 (中山大学地球与环境科学学院 ,广州 510275)
【摘要】 选用景观多样性等 7 个指数对广州城市绿地景观异性质进行了分析 . 结果表明 ,广州绿地斑块密度和 绿廓道密度分别为 1118 和 1187km・ km - 2 ,在老城区绿地具有斑块小 ,破碎度大 ,多样性高 ,以随机分布为主的 高异质性空间结构 ; 在新城区 ,绿地斑块大 ,以均匀分布为主 ,因此 ,在同等大小的区域内 ,这类绿地空间结构更 能提高景观的异质性 ,更有效地发挥绿地的生态功能 . 关键词 绿地系统 景观异质性 空间结构 广州
1 引 言
市总面积为 1444km2 ,总人口为 385 万 ,城市化水平达 8214 % , 城市绿化覆盖率为 18164 % ,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 4145m2 . 根 据土地覆盖物的空间特征与其功能 ,把市区内的绿地系统划分 为 9 个类型 ,其中前 8 类为斑块绿地 ,后 1 类为廊道绿地 [ 4 ] ( 表
图1 广州市城市绿地系统分布图
Fig. 1 Distribution of urban vegetation in Guangzhou.
21214 最小距离指数 NN I ( Nearest Neighbor Index) 最小距离
为 0 ,则格局为完全团聚分布 ; 若为 110 ,则格局为随机分布 ; 若 为最大值 21149 ,此时格局为完全规则分布 [ 2 ] .
白云
Baiyun 221121 (8) 0189 (7) 20105 (21) 618169 (305) 987165 (196) 70122 (24) 1247416 (45) 1757159 (4) 3213 16183116 16102 3151
黄埔
Huangpu 14125 (4) 2118 (13) 7184 (17) 427124 (205) 28134 (26) 9138 (18) 1758170 (20) 6120 (3) 19105 2273118 18168 2175
荔湾
Liwan 41162 (4) 3136 (21) 10178 (103) 18108 (201) 3162 (15) 0150 (1) 1179 (2) 0 25125 105100 819 1176
海珠
Haizhu 22109 (3) 6115 (23) 29125 (49) 233102 (203) 160194 (24) 0 1453128 (7) 0 62188 1967186 21176 1164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of urban vegetation in Guangzhou. L I Zhen , WAN G Lirong and GUAN Dongsheng ( Col2 lege of Eart h and Envi ron mental Sciences , Zhongshan U niversity , Guangz hou 510275 ) . 2Chi n . J . A ppl . Ecol . , 2000 ,11 ( 1) :127~130. Seven indexes were used to study t he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of vegetation in Guangzhou City. The results show t hat t he patch density was 1118 patches・ km - 2 and t he line corridor density was 1187km・ km - 2 . In old urban area ,t he veg2 etation landscape was characterized by small patches , heavy fragmentation , high diversity and random distribution , showing a highly heterogeneous spatial pattern , while in new urban area ,t he vegetation landscape was characterized by big patches and even distribution. Therefore ,when t he size of vegetation area was t he same ,t he even distribution of vegetation could improve t he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and make t he ecological function more effective. Key words Vegetation , Landscape heterogeneity , Spatial structure , Guangzhou.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