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绿地系统调查分析
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以广州市为例

2.1
创立城乡一体的绿地规划编制框架 城市绿地系统是城市人居环境建设
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化引发的各种 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人们对城 市绿地的认识已经不仅仅局限在城市建 成区范围的绿地,而是从更广泛的城乡 空间范围,将对改善城市生活和生态环
127
万方数据
廖远涛
艾勇军
特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索——以广州市为例
表1
Tab.1
广州绿地系统规划的内容特色
Characteristics of Guangzhou green space system plan
厶
口o
序 特大城市绿地的特点 号 与问题
1
《纲要》内容体系
广州绿地系统规划的回应及创新
2.3构建“生态公园一城市公园—社区公 园”三级公园体系 规划对市区绿地情况进行了随机抽 样问卷调查,结果分析表明:广州公园 绿地供给严重不足,特别缺乏与居民日
空间场所。根据2002年国家《城市绿地
分类标准》,公园绿地是“向公共开放, 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 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括城市中的综合 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 以及街旁绿地。标准中对各类型的公园 规模、布局提出了相应的要求,从特大 城市公同建设现状来看,公园规模不 一、布局不均衡现象非常明显,并与新 老城区建设相互}昆杂,直接影响了公园 服务功能的发挥,分析其成因主要包
常生活最为密切的社区公园和街道广场
绿地,以及满足居民节假日需求的森林 公园、郊野公园等(肖荣波,等,2010
①强调了乡镇公园建设要求,一般镇规定至少规划1
3
年)。应对新时期人们对休闲游憩和健康
生活诉求的增强,本次规划构建“生态 公园一城市公园一社区公园”三级公园体
广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及可达性分析

广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及可达性分析蔡彦庭;文雅;程炯;魏建兵【摘要】Urban park greenland is one of typical green open space. It is very important for the maintenance of urban ecological security and human health. Spatial pattern and accessibility of urban park greenland will directly affect service quality for city dwellers. In this paper, the features of spatial pattern, accessibility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ervice level are analyzed in the center of Guangzhou city by using GIS with landscape index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Municipal park account for 84.71%of total area of urban parks in center of Guangzhou. Its contagion index is 92.44. The landscape type and spatial pattern of urban park greenland are less reasonable. 2) Based GIS network analysis, only22.35%of the study area and 44.67%of residents can easily access urban park greenland. The accessibility of park greenland and its service quality of Guangzhou centre area are not good enough. 3) The number and distribution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accessibi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of urban park greenland.%公园绿地是城市中一类典型的开敞空间,对维护城市生态与人居环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其空间布局的合理性与可达性直接影响其对城市居民的服务水平.以广州中心城区为例,借助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分析城市公园绿地景观格局、可达性和服务状况,并探讨城市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对其可达性影响.结果表明:①市级公园其面积占公园绿地总面积的84.71%,城市公园绿地聚集度为92.44,广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景观类型和空间格局不尽合理;②网络分析表明研究区仅有22.35%的面积和44.67%的人口能够较便捷地到达邻近公园绿地,广州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和服务效果不理想;③城市公园绿地数量与空间格局是影响其可达性与服务水平的重要因子.【期刊名称】《生态环境学报》【年(卷),期】2011(020)011【总页数】6页(P1647-1652)【关键词】城市公园绿地;空间格局;可达性;网络分析【作者】蔡彦庭;文雅;程炯;魏建兵【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华南农业大学信息学院,广东广州510642;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0;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8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开放性的开敞空间,对保障市民的身心健康和构建城市生态安全格局起着重要作用[1-2]。
广州城市绿化调研报告

广州城市绿化调研报告广州城市绿化调研报告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化已经成为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手段。
为了解广州城市绿化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对广州市进行了一次绿化调研。
一、广州城市绿化现状经过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广州市的城市绿化工作相对较好,绿地占地面积较大,绿化覆盖率较高。
广州市内有多个大型公园和绿地,例如白云山、越秀山、海珠广场等。
这些绿地不仅给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娱乐场所,还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此外,广州市的道路两侧也普遍种植了大量的绿化植物,形成了一片片绿色长廊。
二、广州城市绿化存在的问题虽然广州市的城市绿化工作相对较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城市绿地的分布不均衡,一些居民区域缺乏绿化设施。
特别是一些老旧小区,由于条件限制和开发压力,绿化工作相对滞后。
其次,城市绿化建设缺乏规划和管理。
一些绿地缺乏维护和管理,造成草坪破损、树木枯萎等问题。
再次,城市绿化设施存在老化问题。
一些公园、绿地的设施陈旧,设备损坏,需要进行更新和维修。
三、完善广州城市绿化的建议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州城市绿化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大绿地建设力度。
特别是在老旧小区和城市边缘地区,增加绿地的建设,提高居民的绿化环境质量。
2. 加强绿地规划和管理。
制定详细的绿地规划方案,明确每个区域的绿地功能和管理责任,加强对绿地的维护和管理。
3. 提高绿化设施的质量。
增加对绿化设施的投入,更新和完善公园、绿地的设施,提高市民的使用体验。
4. 引进生态技术和绿色植物。
通过引进生态技术,如绿色屋顶和立体绿化等,提高城市绿化水平。
同时,引进更多适应当地气候的绿色植物,使城市变得更加生态友好。
5. 加强宣传和教育。
增加对城市绿化的宣传力度,提高市民的绿化意识和参与度。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相信广州的城市绿化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为广州市民提供一个更美好的城市生活环境。
塑造城市新形象的广州景观绿地体系分析

凯文
林
公众 印象 是 多个 印象 的 叠自 。国 成 统 一的 概 念 ,但普 遍 认为 ,城 市形 象 是城 市
表 述词 予 以表 达 有 明 确的 导 向作 用 。城市 形 广卅I 0 9 月 确定 了城 市 于2 0 年8 彩 象 的表 述词 —— “ 千年 羊城 南国 明珠 。 千年 了广 f2 0 0 b 0 多年 的建 城 历史 ,反映 了 家喻 户跷 的 [ 五羊 衔 谷 ”的神 话 传说 : 南 国明 珠 ”象 征广 卅I 煌 的今 天 和灿 烂的 明 辉
熊 兴耀 / I G X gy o X ON n i a
豢 ’ 疑观绿地 的形 与内{起 到 r 的导 向作用 对 t 蚺 l 次结栅 和台理 的分布格 局,并与 其他婴 索 调结 台 .
性的特 点.对绿 廊周边 鞋物要进 行视觉控 制。址 后提炼 mr十 艇_绿地 体系的 “ 、线 怖 舭 点 芙 钝 Ⅻ : 婿闻林 ;景 绿地体 系;J 观绿廊 ;城市彤 象 ; 州 风 ; } 广 文帮蛔 峙 :1 0 66 ( 1 0—0 90 0 —642 I 70 2—5 0 0 ) p 酗分 类 呼: I96 T }8 收穑 日朋 : 0 1 5 0 ; 21 —6 文献标 占码 :A 怪时 口期:2 1-6 1 0 10 —6
P thgre p c so o iu ir rh .e ac e ns a  ̄i f bvo she ac y ra ̄na edsrb t n a dc o dn lswi oh ree ns Is d r n sa ec nc nt te bl itiui n o r iae o t te ]me I tno egi p c a o r i h ol l ln s a ei te ̄gin ie rg adcp n h o Ln a … c o ̄io so d ri fmo i e u nc n i e i , n tes e ey ao n is oudb onr /dvi l tf sq e e a dd v ̄ t a d h c n r ru d t h l ec t e s l y ol ua  ̄
广州部分城区绿地系统结构分析

,
( .C l g f i c n e , h n k i nv r t o A r u uea dE g e r g G a gh u5 0 2 , hn ; 1 o e eo f S i c s Z o g a U ie i f g c l r n n i e n , u n z o 2 5 C ia l Le e sy i t n i 1
ce to i lrt. W ih h saitc n lss o te e a a ee s, i wa b d t a t ge n s a e tu t e i in fsmia i y t t e t t i a ay i n h s p rm tr s t s tun h t he r e p c sr cur n
ge n s a e l ep r s q a e , ah n h l et n e t ae p a t g o i g i i e e t e n s a e emso r e p c i a k ,s u r s p t sa d t e ai oi v si t l s r w n d f r n e p c si tr f k k g n n r g n c v r g ,b e s —h i h imee ,h ih ,it r a dsa c ,i o tn e v l e, ie st d xo p ce n o t - o e a e ra t eg tda tr e g t n e v l itn e mp r c au d v ri i e fs e isa d c et a yn  ̄
第 9卷
第
业
Vo. No 5 19 . 0 t2 1 c. 01
21 年 1 01 O月
J un lo hn s r a oet o ra fC ieeU b n F rsr y
广州市中心区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广 州 市 中心 区绿 地 观 局 动 态 分 析 景 格
铁 玲 , 杨燕琼 , 王月华, 沈德才 , 孟先进
( 华南农业大学 林 学院 ,广东 广州 50 4 ) 162
摘要 : 应用 3 s技术 , 19 、9 8和 20 以 9 2 19 0 2年覆盖广州中心 区的美 国 L n st ada 卫星影像为信息源 , 用监督分类辅以 目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4期
20 0 7年 1 0月
华南农业 大学学报
J u n lo o t h n rc l r iest o r a fS u h C i a Agi ut a Unv ri ul y
Vo . 8.No 4 12 .
i he Ce t a e fGua g h u n t n r lAr a o n zo
TE Ln , A G Y nqog WA G Y eh a S E ec i ME G X a -n I ig Y N a—i , n N u —u , H N D —a, N i j ni
视判读法 , 将广卅I 中心 区的绿地分 为 5种类 型 , 市 总精 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9 % 以上.通过景观格 局特征 的分析 , 0 获取 了 19 — 92 20 02年近 1 0年问广州市 中心区绿地景观格局的变化情况 : 总绿地 面积 减少 , 同类型间发生 了复杂变化 , 不 以农 田 绿地和附属地转为非绿地居多.农 田绿地不 断减少 , 公共绿地较缺乏 .老城区应尽 可能创新绿化方式 , 以增加景 观 多样性.不同绿地类 型面积越来越均匀 , 绿地景观斑块较 规则 , 多趋于团聚分布. 关键词 :S技术 ; 3 绿地 ; 景观格局 ; 动态分析
广州市立体绿化植物资源调查与应用现状分析

广州市立体绿化植物资源调查与应用现状分析作者:明丽红林嘉蓓奚如春来源:《广东园林》2021年第05期摘要:对广州市越秀、天河、荔湾和海珠4个区106个样点的立体绿化情况进行调查与统计分析,得到共有80个样点应用了立体绿化景观,立体绿化应用率为75.47%,其中天河区的应用率最高,为88.46%,荔湾区的应用率最低,为66.67%。
应用植物种类共42科72属86种,包括草本植物45种,木本植物24种,藤本植物17种,种数应用最多的科是天南星科和百合科,使用频率较高的种是鹅掌藤Heptapleurum arboricola、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肾蕨Nephrolepis cordifolia、使君子Quisqualis indica和绿萝Epipremnum aureum等,植物种类应用较为集中、单一。
立体绿化景观设计类型以棚架、桥体和墙面绿化为主,立柱和斜坡绿化较少;植物栽培形式主要有绿篱式、悬挂式、攀爬式、模块式等。
关键词:立体绿化;植物资源;广州市中图分类号:S68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1-2641(2021)05-0081-05收稿日期:2021-03-05修回日期:2021-05-25Abstract: By survey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on Yuexiu District, Tianhe District, Liwan District and Haizhu District in Guangzhou, there are 80 sites with vertical greening landscapes among the 106 sites, and the average rate of vertical greening application is 75.47%. Among them,Tianhe District has the highest application rate at 88.46%, and Liwan District has the lowest application rate at 66.67%. A total of 86 species of vertical greening plants from 72 genera, 42 families are uesd, including 45 herbs, 24 woody plants and 17 vines. The most commonly used families belong to Araceae and Liliaceae,and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plants are Heptapleurum arboricola, Bougainvillea glabra, Nephrolepis auriculata, Quisqualis indica, Epipremnum aureum and so on. The application of plant species is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and single. In addition,pergola greening, bridge greening and wall greening are main vertical greening structure in Guangzhou, and column greening and slope greening are applied less. Plant cultivation forms mainly include hedge type, hanging type, climbing type, modular type and so on.Key words: Vertical Greening; Plant Resources; Guangzhou廣州市越秀、天河、荔湾、海珠4个区人口密度大,建筑集中,平面绿化面积难以增加。
广州绿地系统调查分析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论文浅议广州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学院:园艺园林学院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年级:2011级学号:20112090706009姓名:邓沛飞日期:2011年12月26日浅议广州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摘要:通过对广州市城市绿地规划系统现状的了解,运用案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植物配置,就如何建立具有自然生态效应的城市绿地系统提出建议。
关键词:生态绿地系统;生态效应;规划;植物配置;建议;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是人居环境具有自动调节生态平衡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绿色空间,是一个复杂的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调节小气候和美化景观等方生态效应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物配置是营造城市生态绿地景观的手段之一。
一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后的生态效应是否显著很大程度决定于植物的配置。
因此,合理规划绿地,以生态统筹“绿色空间优先”,合理配置植物,使其形成稳定的有机生态绿地系统已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最大挑战。
1 广州城市的背景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的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市域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
优越的地理位置,又使岭南文化得以与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不断交融发展.形成今天广州城市文化兼容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广州人文资源丰富.岭南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岭南园林、岭南建筑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
近年来,其绿地系统规划贯彻了“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模式,更趋人性化、大众化、生态与环境美兼得的局面,以“依法治绿、生态优先、系统整合、因地制宜、城乡结合、整体协调”为原则,“云山珠水环翡翠,古都花城铺新绿”为基本思路,旨在构建“翠拥花城”的生态化城市。
即以广州市域“山、城、田、海”并存的自然基础,构建“山水城市“的框架,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冲突,减低对自然生态体系的冲击,构建生态廊道,保护“云山珠水”,营造“青山、名城、良田、碧海”的生态城市,形成典型的“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的山水城市风貌,“云山‘珠水”是广州的美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课程论文浅议广州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学院:园艺园林学院专业: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年级:2011级学号:20112090706009姓名:邓沛飞日期:2011年12月26日浅议广州市生态绿地系统规划摘要:通过对广州市城市绿地规划系统现状的了解,运用案观生态学原理,分析了城市生态绿地系统需要研究的主要问题和植物配置,就如何建立具有自然生态效应的城市绿地系统提出建议。
关键词:生态绿地系统;生态效应;规划;植物配置;建议;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是人居环境具有自动调节生态平衡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关系最为密切的绿色空间,是一个复杂的自然一社会一经济复合生态系统,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调节小气候和美化景观等方生态效应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物配置是营造城市生态绿地景观的手段之一。
一个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后的生态效应是否显著很大程度决定于植物的配置。
因此,合理规划绿地,以生态统筹“绿色空间优先”,合理配置植物,使其形成稳定的有机生态绿地系统已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面临的最大挑战。
1广州城市的背景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地理坐标为东经的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市域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
优越的地理位置,又使岭南文化得以与中原文化、海外文化不断交融发展.形成今天广州城市文化兼容性、多样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广州人文资源丰富.岭南文化源远流长,独具特色的岭南园林、岭南建筑与现代化建筑交相辉映。
近年来,其绿地系统规划贯彻了“生态优先”的规划理念,打破了传统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模式,更趋人性化、大众化、生态与环境美兼得的局面,以“依法治绿、生态优先、系统整合、因地制宜、城乡结合、整体协调”为原则,“云山珠水环翡翠,古都花城铺新绿”为基本思路,旨在构建“翠拥花城”的生态化城市。
即以广州市域“山、城、田、海”并存的自然基础,构建“山水城市“的框架,最大限度地降低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冲突,减低对自然生态体系的冲击,构建生态廊道,保护“云山珠水”,营造“青山、名城、良田、碧海”的生态城市,形成典型的“青山半入城,六脉皆通海”的山水城市风貌,“云山‘珠水”是广州的美誉。
2广州市城市绿地建设现状近年来,广州市完成为期3年的“青山绿地、蓝天碧水”一期工程,建成庄头公园等一批城市公园、绿化广场、道路绿化走廊和社区公共绿地;完成613个采石、采泥场的整治复绿,城区补种路树6万多棵,在市区初步形成了乔灌花草相结合、多品种多层次、各具特色的园林景观大道。
在社会绿化中,各部门、各单位积极开展了创建花园式单位和绿化先进单位活动,效果显著至2007年底,全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6.7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2.02平方米。
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全力推进沙河涌、车陂涌、猎德涌等7条河涌的综合整治。
另外,具有民间特色和历史纪念意义的城市景观新亮点也突兀现此屋,如南海神庙及其周边环境整治工程,中共三大会议旧址和孙中山大元帅府等景观工程建设。
然而,广州市的生态绿地系统规划并不是十全十美,所暴露的问题还是挺多的:一是城市绿地没有形成生态系统网络。
中心城区内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缺乏足够的连续,各公园绿地斑块之间没有通过廊道形成有机联系,呈点、块状随机分布,可绿地分布不均匀,达性低,如海珠区的海印公园和晓港公园。
二是城市与自然之间缺乏协调,城郊结合带发展失控。
城市绿地被侵占或不合理改变使用性质的现象时有发生,城市重要景观生态联系通道——廊道未被重视、疏于维护。
三是综合生态效应差。
植物群落缺乏层次,品种单调,形式单一;特别是与水关联的生态环境一湿地未被重视,水系污染严重,如珠江河的水残留油污,有臭味等,市民不满情绪不断。
3广州生态绿地系统规划需要注意的问题3.1利用广州水系建立绿色生态网络广州市位于东江、西江和北江的下游,珠江三角洲的中北部,市域河流归属珠江水系。
水孕育着生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因此,其生态水系规划应以保护生物物种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为原则,着重研究“水与绿”的关系,通过绿色廊道之间、廊道与斑块、斑块与斑块不同程度和不同等级联结,构筑具有生态效应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3.2彰显广州绿地的生态性与文化性广州市很多地域都有其与其伴随已久的民间特色和建筑景观,如西关的大院,小洲村的小桥流水人家、珠江河道的水上人家等,无一不体现广州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历史风格。
因此,其绿地建设必须注重绿化的生态型和当地的文化相吻合的,通过绿地与水系的有机结合,形成水、绿、城相互交融的园林景观,彰显广州的地域底色。
3.3从可持续发展出发建设生态绿地人与自然和和谐相处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广州市生态绿地规划就应该是师法自然,让人为景观与自然景观更好地衔接,景观连接度好,可达性强,季相与层次明显,造就良好的景观效果。
绿化不分高低贵贱,有小区绿化、事业单位绿化、党政机关绿化等,其初衷都是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但必须做到统筹规划,使斑块与斑块之间的廊道能够更好衔接,提高景观的稳定性。
4创建具有自然生态效应的城市绿地系统城市绿地系统是否具有自然生态效应,可从城市斑块、廊道与基底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来评定。
以这个观念切入,笔者认为广州市的斑块状的城市公园、森林公园绿地只有与线状绿地或较宽的廊状绿地相接合,互相衔接连片,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使生物种类繁多,从而稳定的叠加地发挥绿色生态效益。
因此,建立绿地网络系统,规划形成以农田为基质,以湿地、公园为斑块,以河流道路、绿化廊道为沟通的生态绿地系统,是提高广州市生态环境质量和美化城市的根本途径。
具体措施如下。
4.1营造生态基底系统基底是景观中分布最广、连续性也最大的背景结构,常见的有森林基底、草原基底、农田基底、城市用地基底等,在城市许多景观中,其总体动态常常受基底所支配。
在广州市绿地系统规划中,营造大型基底,必须结合其尺度、空间异质性和缀块性、格局和过程等知识,合理规划绿地。
广州市域总面积为7434.4平方公里,面积广袤,各类斑块之间要形成了景观连接度好或良好的衔接关系,应严格控制基质,保持农田、森林、城市用地等在景观生态系统中的衔接作用及本身的延续性可通过廊道(珠江以及其星罗棋布的河系和四通八达的道路),将这些生态基质与城市内部绿地相互贯通,以便向广州导入绿色自然景观和清新气流,从而达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的目的。
4.2建设生态绿地斑块系统斑块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非线性景观生态系统单元,其内容丰富,其间区别在于大小、性状、边界线、异质性、复杂型等多个方面。
广州市绿地空间分布格局大,包括了植物群落、湖泊、农田、居民区、公园等。
其斑块与斑块之间应力强不同,营造不同的景观生态系统。
如白云山与云台花园就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湿地斑块、森林斑块,在保护物种多样性的基础之上赋予了动物更大的生存空间,环境的优异性不仅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更深一层意义的是,其在调节广州市气候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4.3建立生态廊道系统廊道是指景观中与相邻两边环境不同的线性和带状结构。
常见的廊道包括了农田间的防风林带、河流、道路、峡谷和输电线路等。
城市绿地之间的空间联系是通过廊道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结构。
而廊道网络结构功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物种沿着它连接处的移动,而且也在于它对周围景观的基质群落和镶块群落的影响。
因此,广州市要建立生态绿色廊道系统,必须搞好河岸绿化和滨河绿地建设,建成极富特色绿色保护廊道,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热的夏季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广州市的水网密集,由此可作为一条大的生态长廊,配植相应的近期、中期和远期植物,营造较好的景观。
如可沿着珠江以及其分流的河系建立绿色长廊和城市风光带,彰显广州地域的特色“云山珠水环翡翠,古都花城铺新绿”。
4.4重视绿化植物多样性绿化植物的多样性是营造景观的重要要素之一。
目前,广州城市绿化常用的绿化树种35种,数量较少,其中排名前十位的树种有细叶榕、芒果、大叶榕、垂叶榕、白兰、鱼尾葵、木麻黄、假槟榔、大王椰子、海南蒲桃。
在广州栽培应用的399个乔木树种中,这十个树种占种植数量的49.2%,这种情况的产生的直接后果是绿地中生物多样性景观比较单调,严重影响绿地植被群落的稳定性。
因此,迫切需要挖掘现有地方乡土树种的资源潜力,并适当引进外地树种,丰富绿化常用树种和景观效果。
5植物配置中存在的问题植物配置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要素。
一个绿地系统能否彰显其生态效应造福市民关键还在于植物配置。
目前,广州市实施“青山、碧水,蓝天”三维绿量工程,是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绩。
但一些本意是为了美化环境的绿化带或绿化隔离带(廊道),由于重栽轻管,有些花草树木疯狂生长,不仅给我市的景观大打折扣,还影响行人或行车的安全视距,存在严重安全隐患。
尽管有关部门能对此引起重视,能督促相关园艺工作人员前往对其修剪,但治标不治本,很多树木被修剪后又重返茂盛之势,不仅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形成修剪-放任-再修剪这种恶性循环,还加大政府对城市绿化养护管理的财政负担。
城市建设最求的是长期的生态效益,要达到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建设绿化带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5.1追潮流国内外城市竞相效仿,园林绿化成模式化,如大面积种植草坪,灌木种植的大拼搭,大修剪等;草坪风是近十年来城市绿化出现的情况之一。
很多人认为,种植草坪能够较快地大面积绿化美化环境,如最近在我市用得较多的草坪草-马尼拉,尽管其株型美观,耐践踏,但其用于城市绿化中,绿量与绿质不平衡,稳定性差,结构简单,需水量大,生长迅速,修剪频率高,管理成本高,不符合园林绿化养护的经济原则。
因此,应筛选其他的抗逆性强、需水量少,修剪频率少、适应广的草坪草,如假俭草。
5.2大树风大树绿化,立竿见影,效果显著,如与乔灌草搭配运用,能使绿化效果空间化、立体化。
然而大量的大树“进城”会破坏整个生态系统。
引进某些大树,因为对其生活习性缺乏研究,到了一个气候较适宜的地方,会出现疯长情况,抢光夺肥争水,很多乡土因竞争不过而出现退化甚至死亡。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其景观效果可想而知。
5.3重栽轻管即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在园林绿化招投标工作中,一些部门很少注重招投标施工队的信誉、资质、能力等条件、中标者中标后,按常规方法栽植,并负责一年半载的养护管理工作。
短短养护期满,由于管理上脱节,市区一些绿化带内往往杂草丛生,树木从上而下枝桠无人修剪。
5.4树种配置不合理乔灌草,作为分割绿化层次与填充空间的基础材料,配置也相对不合理。
如部分道路绿化带中采用垂直绿化植物-藤本植物,有些种类适应性强,对阳光需求量大物,能顺乔灌木攀援其上,以帽状形式掩盖缠附物,如使君子。
另外,最近引进的一些外乡植物,与乡土植物栽种时密度过大,植物相生相克现象明显,最终导致植物种类与景观效果单一,某些植物出现退化死亡,某些则出现疯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