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患者乳突Schuller’s位投照方法的改进

合集下载

58例乳腺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改进方法分析

58例乳腺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改进方法分析

58例乳腺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改进方法分析
万肖峰;罗云;张佩
【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
【年(卷),期】2016(027)020
【摘要】分析乳腺癌放射治疗体位同定技术的改进方法.依据完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收治的115例行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7例行单纯乳
腺托架固定,研究组58例行楔形真空袋、直肠癌体架与热塑体膜联合固定,比较2
组的体位固定效果.研究组腹背、头脚、左右3个摆位方向的误差[(2.02±0.13)mm、
(2.30±0.41)mm、(2.11±0.35)mm]明显小于对照组[(3.25±0.92)mm、
(3.88±0.94)mm、(3.92±0.96)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改进体位固定技术,可缩小患者的摆位误差,提高整体摆位的准确性.
【总页数】2页(P3904-3905)
【作者】万肖峰;罗云;张佩
【作者单位】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放疗室,江西九江332000;九江市第一人民
医院肿瘤放疗室,江西九江332000;九江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放疗室,江西九江332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7.9
【相关文献】
1.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2.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3.个体化乳腺癌放射治疗体位固定技术改进方法研究
4.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5.不同体位固定技术在乳腺癌螺旋断层放射治疗中的临床适用性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肥胖患者乳突Schuller’s位投照方法的改进

肥胖患者乳突Schuller’s位投照方法的改进

肥胖患者乳突Schuller’s位投照方法的改进肥胖患者因胸部较厚,颈部相对缩短,摄影时很难使头颅矢状面与片盒平行,即使勉强罢成标准体位,也常因患者很痛苦在摄片时体位移动而产生影像模糊或因位置移动而产生中心线偏移。

作者用方木板加高法摄取肥胖患者乳突Schuller’s位,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1.木板的制作方法用9×11英寸的方木板四块,第1层厚度为1厘米,第2、3、4层厚度为0.5厘米,层与层之间用滑悬式使之固定,每层上面刻以花纹,以增加片盒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底层(第1层)垫一橡胶皮粘牢,使木板与床面增加摩擦,以防移动。

2.摄影方法根据患者的肥胖程度选定木板厚度,酌情增减,即较肥胖者适当增加层面;偏瘦者可适当减少层面,以病人的舒适度和操作人员的方便为标准。

片盒放在木板上,让病人俯卧诊断床,头侧转,被检侧贴近片盒,耳廓向前折,外耳孔置于胶片(8×10或5×7英寸)照射野中心前1厘米处,另一半用铅橡皮遮挡,整张胶片左右横放。

同侧上肢内旋置身旁,对侧肩部略抬高,上肢屈肘握拳垫与颏下。

下肢同侧者伸直,对侧屈曲以支撑身体。

头颅矢状面与片盒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

使用遮线筒近距离投照。

中心线向足端倾斜约25°角,经患侧乳突部射入胶片中心。

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

3.讨论乳突Schuller’s位片是患中耳乳突炎、胆脂瘤等疾病的常用X线检查方法,摄好乳突Schuller’s位是早期诊断中耳乳突部疾病的必要前提,而肥胖患者用传统的方法或用片盒架法摄取乳突Schuller’s位片时,常因胸部厚,颈部相对缩短,很难使头颅矢状面与片盒平行,即使勉强罢成标准体位,也常因患者很痛苦在摄片时体位移动而产生影像模糊或因位置移动而产生中心线偏移。

经数例临床实践证明,用方木板加高法,可以解决以上这些难点和弊端。

用木板加高法投照,不仅适用于肥胖患者摄取乳突Schuller’s位,也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投照时使用:①肥胖患者投照下颌骨侧位,颞下颌关节功能位片,以及头颅侧位片(使用固定滤线板)。

乳腺摄影技术质量控制

乳腺摄影技术质量控制

乳腺摄影技术质量控制计划一.设定合理的曝光条件:1. 对于经过高X线曝光量曝光的IP一定要在规定时间内消除潜影,不可将还未为完全消除好的IP取出马上投入使用;2. 利用AEC(自动感光控制系统)采取自动曝光条件参数的优化值,千伏值一般采用28KV (不同厂家可能有所不同);3. 实际操作过程中还要利用手工调节系统,根据受检者不同年龄、乳房的不同厚度、实际照射野内不同组织密度来调节千伏值和时间。

二.选择摄影体位:常规采用双侧乳腺头尾位(CC)及内外侧斜位(MLO)投照,发现病变再加照特殊位置,如侧位、乳沟位、局部电压放大等。

三.掌握正确的摆位方法:做到乳腺照片标记、摄影技术员的站法和手法、患者体位均准确合理,摄影台高度、机架倾角、乳房压迫力度均适度而双侧统一。

所获得的钼靶乳房组织显示充分,显影组织真实清晰,病灶位置明确,显影充分。

在满足诊断要求的同时,又降低被检者的辐射剂量。

1. 侧斜位(MLO):正确的侧斜位使所有乳腺组织在单一体位中成像机会最大。

①常规暗盒托盘平面与水平面成45°,根据需要可调节为30~60°(通常高瘦患者为50°~60°,较矮胖患者30~40°,一般身高患者40~50°),使得暗合与胸大肌平行,以利于最大组织成像,双侧乳房体位角度角度应尽量相同。

X线束方向从乳房上内测射向下外侧。

②患者成像乳房侧手放在手柄上,移动患者肩部,使其尽可能靠近滤线栅中心,暗合托盘的角放在胸大肌后面腋窝凹陷的上方,背部肌肉前方;③患者手臂悬在暗合托盘后面,肘弯曲松弛胸大肌,向暗盒托盘的方向旋转患者,使托盘边缘替代技师的手向前衬托乳房组织和胸大肌;④向上向外牵拉乳房,离开胸壁以避免组织影像相互重叠;⑤开始压迫,压迫板经过胸骨后,连续旋转患者使其双臂双足正对乳腺摄影设备,压迫器上角应稍低于锁骨;⑥向下牵拉腹部组织以打开乳房下皮肤褶皱,整个乳房从乳房下褶皱到腋窝都应位于暗合托盘的中心。

乳腺X线摄影投照体位和压迫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乳腺X线摄影投照体位和压迫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

乳腺X线摄影投照体位和压迫技术的应用及质量控制[关键词]乳腺;X线摄影;应用及质量控制迅速普及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成像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从而降低乳腺癌的死亡率,这种成像技术的效用和成功取决于一份高质量的摄影照片的恒定产生,投照体位的选择和乳房压迫技术是获取高质量乳腺摄影照片的最重要因素。

在现有乳腺X线成像设备的基础上,掌握和控制乳腺X线摄影中乳腺投照位置、压迫技术的技术要点是提高临床影像质量、提高X线乳腺检查利用率的前提和关键。

作者结合实际工作中频繁实用的实施要点及传统的质量控制要求,作如下阐述。

1 标准规范的投照体位在实际工作中内外侧斜位(MLO位)及头尾位(CC位)是所有乳腺摄影常规采用的体位,且能满足乳腺检查的需要,由于它们可能是唯一采用的两种体位,因此必须最优化的得到执行。

1.1 MLO位内外侧斜位(mediolateral oblique,MLO view):是目前两种标准乳腺摄影体位之一。

影像接受器从水平面旋转30°~60°,使暗盒装置平行于同侧胸大肌,且暗盒托盘的一角恰当地位于腋窝内,X线束从乳房的内上侧摄向外下侧。

1.1.1 MLO位实施要点1.1.1.1 滤线器与胸大肌角度平行患者侧站乳腺机旁,旋转球管,使暗盒托盘与水平面成30°~60°,精确角度的选择以滤线器与同侧胸大肌相平行为标准。

胸大肌角度测定的方法是:患者肩部放松,技师的手放在胸大肌后方的腋窝处,并轻轻的将胸大肌向前推移,则胸大肌可移动的外侧缘显露,滤线器暗盒托盘缘紧贴胸大肌的外侧缘即可。

瘦弱或乳房较小的被检者角度常需调整到60°左右,一般身高体重的患者所需角度为40°~50°,两侧乳房的体位角度基本相同。

1.1.1.2 滤线器高度选择确定胸大肌角度后被检侧乳房的胸大肌外侧缘贴近摄影台,同侧上肢在水平面略下方抓住机器扶手,肩部放松并曲肘以便松弛胸大肌,调节摄影台高度,使滤线器的拐角处上缘与被检者腋后皱褶齐平。

乳突徐-梅氏位的投照体会

乳突徐-梅氏位的投照体会

乳突徐-梅氏位的投照体会
于宝林;孟德舜
【期刊名称】《中华临床医药杂志》
【年(卷),期】2002(003)004
【摘要】@@ Schuller-Mayer氏位作用:①可为胆脂瘤定位提供依据;②是否有乙状窦前置及鼓室盖低位,为手术提供依据;③是否有内耳骨质破坏.现参考传统投照方法与笔者个人投照方法、体会综合如下.
【总页数】1页(P72-72)
【作者】于宝林;孟德舜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鸡西矿务局总医院放射线科,158100;黑龙江省鸡西矿务局总医院放射线科,1581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
【相关文献】
1.乳突许梅氏位投照方法的改进 [J], 齐延红;刘舰
2.乳突摄影架在许-梅氏位的应用 [J], 石银龙
3.乳突梅氏位投照简化操作的探讨 [J], 邹才盛
4.乳突-梅(Mayer)氏位双45°的摄影理论基础 [J], 陈东雨;蔡跃民
5.坐立位投照乳突许梅氏位与自动洗片机投照条件的研究 [J], 朱士启;谷桂英;周远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改进胸部后前位投照中心线初步探讨

改进胸部后前位投照中心线初步探讨

3 T导 向穿 刺活 检临床应用 的经验 与教训 .C 2
免 的。 本组 3 无 一 例 发生 感 染 。4 穿刺 结 果 假 阴性 : 阴性 一 0例 () 假
的诊断价值。 T定位准确 , C 图像清晰 , 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 , 能够清 晰显示体 内正常组织及病灶 , 尤其对较小病灶 ,T导向能够准确无 C 误。在准确 的 C T导 向前提下 , 相信随着穿刺技术熟练程度的不断 提高, 临床经验 的不断积累, 取材器械和取材方法的不断改进{ C ,T 导向活检的并发症会越来越少, 正确诊断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合理的 X线投照 中心线是拍摄高质量胸 片并 清晰显示 肺部
病变的关键技术之一 。 我们对胸部后前位胸片拍摄的中心线进行
了改进 , 并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 现将使用经验介绍 如下 :
1临 床 资料
胸 紧靠暗盒, 身体正中面或脊柱对暗盒 中线 , 头稍向后仰 , 将下颌搁
于暗盒 上 缘 , 暗盘上 缘需 超 出两 肩 。肘 部 弯 曲 , 背放 于髋 部 , 肩 手 两
摄 方法 较 常规 的拍 摄 方 法 能 更好 地 显 示心 影 、 膈 顶 、 横 双侧 肋 膈 角及 乳房 等 组 织 和 结构 , 少 漏诊 率 。 减
【 关键词】 胸部后前位 中心线 【 中图分类号】 8 43 R 1 . 【 文献标识码】 B 有利于 x线检查 。诊 断效果较好 , 方法简单 , 因而应用最广。 胸部常规后前位胸片的拍摄方法为 :患者面向摄影架站立, 前
1 . 2仪器及方法 : 使用岛津 80 x线机 , 0 MA 焦片距 10 M。投 8C
照参数 :1 一l0 v3 M s滤线器 ( )全程冲洗时间 9 s 1( 3 K ,—5 A 卜 + 0。 拍摄方法 :1 改进后 的胸部后前位胸片的中心线 : () 通过第九 胸椎射入并射出与暗盒垂直 ; 表标记 为与胸骨体剑突骨关节为 体 同一平面。( ) 2 常规拍摄 中心线 : 中心线是第五胸椎 。 将人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 : 改进组 10例 , 0 常规组 10例。 0

改良Fischer's评分法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改良Fischer's评分法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

改良Fischer's评分法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倪晓丽;张玉敏;巴照贵【期刊名称】《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年(卷),期】2018(016)002【摘要】目的:探讨乳腺MRI改良Fischer's评分法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04例患者(共109个病灶)均行常规MRI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DWI检查,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证实.Fischer's评分法及改良Fischer's评分法按MRI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MIR)分级判定良恶性.计算并比较Fischer's评分法及改良Fischer's评分法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效能.结果:Fischer's评分法对乳腺疾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67.9%、84.4%;改良Fischer's评分法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100%、79.2%、89.9%.结论:改良Fischer's评分法能明显提高MR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特异性和准确率,且保持了很高的诊断敏感性.【总页数】4页(P166-168,171)【作者】倪晓丽;张玉敏;巴照贵【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附属莱钢医院影像科,山东莱芜 271126;泰山医学院附属莱钢医院影像科,山东莱芜 271126;泰山医学院附属莱钢医院影像科,山东莱芜271126【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弹性应变率比值法、改良5分法联合超声BI-RADS分级对乳腺实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价值 [J], 欧阳春荣;黄间娣;钟倩萍;朱杰梅;李辉2.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法与改良5分法在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诊断价值 [J], 胡晓丹;肖蓉;杨昭晖3.DWI联合Fischer评分法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 [J], 方晓义;李振龙;赵英杰;张鹏;高洪波;吴昱昊4.NST评分法和改良Fischer评分法评价胎监结果与新生儿出生情况相关性 [J], 田才宣5.改良Geneva评分法对基层医院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J], 乔树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茎突功能位投照方法的改良

茎突功能位投照方法的改良

茎突功能位投照方法的改良李文峰;席鲲;姚瑞【摘要】目的比较茎突常规功能侧位和改良功能斜位两种方法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茎突侧位投照的患者分别进行常规功能侧位和改良功能斜位的摄影.结果常规功能侧位组40例的显示事为80%,改良功能斜位组40例的显示率为95%.结论改良功能斜位的摄影方法不仅操作简单,易于摆位,而且一次摄影成功事较高,尤其是老年患者能较好地显示茎突的长度和形态.【期刊名称】《当代医学》【年(卷),期】2011(017)002【总页数】1页(P71)【关键词】X线摄影技术;茎突;功能位;方法改良【作者】李文峰;席鲲;姚瑞【作者单位】832008,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832008,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832008,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正文语种】中文正常茎突为颞骨的一部分,系由胚胎第二鳃弓的后部上下两个骨化中心发育而来。

茎突形态、长度、方向和粗细的正常解剖变异较大。

茎突异常通常有长度、形态、方向的变化。

临床表现为咽痛、吞咽异物感、吞咽时加重、耳痛、头痛等症状。

咽部触诊常于患侧扁桃体窝外侧或下极扪及硬条索状物[1]。

茎突位置特殊,重叠较多,投照显示有一定的困难,操作要求高,拍摄成功率较低。

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采用立位拍摄茎突较卧位成功率高,经过大量实践操作,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06~2009年,在我科行茎突功能侧位投照的80例患者,其中男性50例,女性30例。

其中肥胖者10例,适中者50例,瘦长者20例,年龄均在25~60岁。

1.2 材料采用DR7100X线机,ViewSonic显示屏,柯达Dryview8900激光打片机,投照条件为70KV、32mAS.焦-片距为70~90cm,使用滤线设备。

1.3 方法将80例患者分成两组进行常规功能侧位和改良功能斜位的投照。

1.3.1 常规功能侧位组常规侧位摄影时,患者俯卧于摄影床上,被检侧紧靠床面,对侧前胸稍抬高,并用沙袋支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肥胖患者乳突Schuller’s位投照方法的改进
发表时间:2016-08-12T10:14:21.35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8期作者:吉绍旋
[导读] 肥胖患者因胸部较厚,颈部相对缩短,摄影时很难使头颅矢状面与片盒平行。

—— 即用方木板加高法摄取乳突Schuller’s位
吉绍旋
(云南大理州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大理 671000)
【关键词】肥胖;乳突;摄影;改进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08-0237-02 肥胖患者因胸部较厚,颈部相对缩短,摄影时很难使头颅矢状面与片盒平行,即使勉强罢成标准体位,也常因患者很痛苦在摄片时体位移动而产生影像模糊或因位置移动而产生中心线偏移。

作者用方木板加高法摄取肥胖患者乳突Schuller’s位,收到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木板的制作方法
用9×11英寸的方木板四块,第1层厚度为1厘米,第2、3、4层厚度为0.5厘米,层与层之间用滑悬式使之固定,每层上面刻以花纹,以增加片盒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底层(第1层)垫一橡胶皮粘牢,使木板与床面增加摩擦,以防移动。

2.摄影方法
根据患者的肥胖程度选定木板厚度,酌情增减,即较肥胖者适当增加层面;偏瘦者可适当减少层面,以病人的舒适度和操作人员的方便为标准。

片盒放在木板上,让病人俯卧诊断床,头侧转,被检侧贴近片盒,耳廓向前折,外耳孔置于胶片(8×10或5×7英寸)照射野中心前1厘米处,另一半用铅橡皮遮挡,整张胶片左右横放。

同侧上肢内旋置身旁,对侧肩部略抬高,上肢屈肘握拳垫与颏下。

下肢同侧者伸直,对侧屈曲以支撑身体。

头颅矢状面与片盒平行,瞳间线与台面垂直。

使用遮线筒近距离投照。

中心线向足端倾斜约25°角,经患侧乳突部射入胶片中心。

平静呼吸中屏气曝光。

3.讨论
乳突Schuller’s位片是患中耳乳突炎、胆脂瘤等疾病的常用X线检查方法,摄好乳突Schuller’s位是早期诊断中耳乳突部疾病的必要前提,而肥胖患者用传统的方法或用片盒架法摄取乳突Schuller’s位片时,常因胸部厚,颈部相对缩短,很难使头颅矢状面与片盒平行,即使勉强罢成标准体位,也常因患者很痛苦在摄片时体位移动而产生影像模糊或因位置移动而产生中心线偏移。

经数例临床实践证明,用方木板加高法,可以解决以上这些难点和弊端。

用木板加高法投照,不仅适用于肥胖患者摄取乳突Schuller’s位,也适用于以下几个方面投照时使用:①肥胖患者投照下颌骨侧位,颞下颌关节功能位片,以及头颅侧位片(使用固定滤线板)。

②颈椎病患者和不明原因眩晕患者,摄取以上位置时,有明显改善症状的作用,得到病人的协作。

③无以上症状,体征者,用该方法投照,患者更舒适(增高1厘米)。

【参考文献】
[1]孟代英主编,《X线投照技术学》,第二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87,172.
[2]王庆义主编,《X线投照技术学》,第二版,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1994,222-2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