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液氨操作规程

液氨操作规程一、引言液氨是一种常用的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
为了确保液氨的安全操作,减少事故风险,制定液氨操作规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液氨操作规程的相关内容。
二、液氨的性质和危害1. 液氨的性质液氨是一种无色、无臭的气体,在常温下压缩成液体。
它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刺激性,能与水迅速反应,生成强碱性氨水。
液氨还具有易燃、易爆的特点,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时会释放大量热量。
2. 液氨的危害液氨对人体有较强的刺激性和腐蚀性,接触皮肤和眼睛会引起灼伤。
吸入液氨会导致呼吸困难、咳嗽、胸闷等症状,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液氨还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一旦泄漏或遭受外界火源引燃,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事故。
三、液氨操作规程1. 操作人员要求液氨操作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操作人员进行。
操作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具备液氨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熟悉液氨的性质、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 掌握液氨的安全操作规程;- 穿戴符合标准的个人防护装备。
2. 操作前准备在进行液氨操作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检查液氨容器和设备的完好性,确保无泄漏和损坏;- 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排除火源和易燃物;- 准备好必要的应急处理设备和物资。
3. 液氨的存储和搬运- 液氨容器应存放在通风良好、干燥、阴凉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 液氨容器应定期检查,确保阀门、管道等设备完好;- 液氨搬运时应采取防护措施,使用合适的搬运工具和个人防护装备。
4. 液氨的使用- 在使用液氨前,应先检查设备和管道的完好性,确保无泄漏;- 使用液氨时应佩戴防护眼镜、手套、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 液氨的使用必须遵守操作规程和相关安全操作指南;- 使用完毕后,应及时关闭阀门,清理操作区域,并妥善存放液氨容器。
5. 应急处理在液氨泄漏、泄露或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处理措施:- 迅速撤离危险区域,并向周围人员发出警报;- 切勿直接接触泄漏液氨,应迅速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封堵泄漏点,使用合适的吸附剂或中和剂;- 立即通知相关部门和紧急救援机构。
液氨操作安全规程

液氨操作安全规程1. 引言本操作安全规程旨在确保液氨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护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所有从事液氨操作的人员都必须遵守本规程的要求和规定。
2. 液氨的基本信息液氨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的气体,常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制冷、冷冻和化学反应等领域。
了解液氨的基本信息对于操作人员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3. 操作安全准备在进行液氨操作之前,操作人员应做好以下安全准备工作:-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护目镜、面罩、防护手套和防护服等。
- 确保工作区域通风良好,并避免有火源或易燃材料存在。
- 确认液氨储存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了解应急事故处理程序。
4. 液氨操作步骤在进行液氨操作时,操作人员应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检查液氨储存的压力和温度是否正常,确认无异常情况。
2.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如泵或气瓶,将液氨转移至目标或系统中。
3. 在操作过程中,始终保持个人安全距离,并避免液氨的直接接触。
4. 注意液氨操作区域的通风情况,及时排除可能存在的漏气风险。
5. 操作完成后,确保关闭液氨供气装置,并严格遵守废弃物处理规程。
5. 应急响应措施在液氨操作过程中,如遇到意外事故或泄漏情况,操作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响应措施:1. 避免直接接触泄漏的液氨,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2. 向指定的应急救援单位报告事故情况,并按照应急处理程序进行应对。
3. 根据需要提供相关情况的紧急通知和警告信息,确保其他相关人员的安全。
6. 安全培训和监督为确保液氨操作的安全性,所有涉及液氨操作的人员都应接受必要的安全培训和监督。
这包括但不限于对液氨的基本性质、正确操作方法和应急响应措施的培训。
7. 遵守法规和执行标准液氨操作过程中,所有操作人员都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
不得擅自操作或违反规程,确保操作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8. 结论本操作安全规程为液氨操作提供了基本的安全要求和规定。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规程,并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监督,以确保液氨操作的安全和可靠性。
液氨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液氨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1. 前言液氨工作涉及到高压、高温、高毒的危险因素,操作人员必须掌握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本文档旨在指导液氨工作操作人员正确、安全地操作液氨,确保操作过程中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 岗位职责液氨岗位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负责液氨储罐或容器的操作和管理;•监控储罐和容器的压力、温度、液位等参数;•保持液氨储罐和容器的清洁;•配合维修团队进行设备维修保养;•熟悉液氨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3. 安全操作规程3.1 基本要求•液氨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业的培训,经过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操作人员必须穿戴规范的防护服、防护眼镜、手套等防护装备;•在操作液氨过程中,必须根据作业要求佩戴呼吸器,以防吸入毒气;•操作人员必须了解并熟悉液氨的物理特性,熟悉液氨储罐和容器的结构和操作原理。
3.2 液氨运输和储存•液氨不得在高温下长时间暴晒,也不能在低温下过冷,以免发生意外;•液氨储存罐和容器要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液氨储存罐和容器不得超载,储氨区要保持干燥卫生,禁止乱扔垃圾。
3.3 液氨调节•液氨调节操作前必须观察储罐和容器处于安全状态,检查相关仪表是否正常工作;•调节液氨时,必须根据相关标准和规程进行操作,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定期对液氨调节系统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系统正常运行。
3.4 操作时注意事项•液氨操作人员在操作液氨时,必须全神贯注,不能分心;•操作人员必须根据作业要求按时休息,避免疲劳操作;•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安全距离,禁止在液氨液下方操作;•发生意外时必须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4. 总结液氨操作岗位是一项高危职业,安全意识和防护措施的重要性必须得到重视。
只有加强对液氨操作规程的学习和遵守,保持良好的岗位素质,才能确保工作场合和人员的安全。
液氨操作规程

液氨操作规程一、引言液氨是一种常用的工业气体,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冷冻、制冷、化学合成等。
液氨的操作需要严格遵循安全规程,以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液氨操作的标准格式,包括液氨的性质、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
二、液氨的性质液氨是一种无色、无臭、易燃的气体,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
其化学式为NH3,密度比空气小,易于上升并扩散。
液氨的沸点为-33.34摄氏度,在常温下为液体状态。
液氨具有很高的蒸气压,与空气形成可燃混合物,容易引发爆炸。
三、操作前的准备工作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液氨操作的培训,并具备相关的证书和资质。
2. 在操作区域设置明显的警示标识,包括禁止吸烟、禁止明火等。
3. 检查液氨储存设备和管道系统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确保无泄漏和损坏。
4. 确保操作区域通风良好,以防止液氨蒸气积聚。
四、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措施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眼镜、防护手套、防护服等。
2. 在操作过程中,严禁吸烟、使用明火或其他易燃物品。
3. 操作人员应保持清醒,不得饮酒或服用药物。
4. 操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或省略任何步骤。
5. 在液氨操作过程中,应定期检查液氨储罐和管道系统的压力和温度,确保其处于正常范围内。
6. 操作人员应定期清洁操作区域,避免积聚可燃物质。
五、事故应急处理1. 发生液氨泄漏时,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包括迅速撤离人员、切断液氨供应源等。
2. 在泄漏事故中,应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避免直接接触液氨。
3. 如有可能,应尽快将泄漏液氨转移至安全区域,以减少泄漏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4. 在泄漏事故中,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寻求专业的应急处理指导。
六、总结液氨操作是一项高风险的工作,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保持高度的警惕性和责任心。
本文介绍了液氨操作的标准格式,包括液氨的性质、操作前的准备工作、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措施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等内容。
液氨操作规程

液氨操作规程液氨操作规程液氨是一种高压、易挥发的气体,对人体具有刺激性、腐蚀性和毒性。
为了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制定液氨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以下是液氨操作规程的详细内容:一、液氨的存放与保管1. 液氨的存放场所应设在独立的封闭场地内,场地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
2. 液氨储罐应选用高强度材料制造,且具备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3. 液氨储罐应远离明火、高温物质,周围禁止吸烟,场地内禁止使用明火。
4. 液氨储罐应设有安全阀、压力表等安全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5. 液氨储罐应定期进行液位和密度的检测,如发现异常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6. 液氨储罐周围应设置防护栏杆,严禁未经许可靠近液氨储罐。
7. 液氨储罐和液氨管道上应安装防止静电积聚的接地设施。
二、液氨的操作1. 液氨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操作证书,并接受过液体氨操作的培训。
2. 液氨操作人员应佩戴防护服、防护面具、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
3. 液氨液体的装卸应使用专用的装卸设备,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4. 液氨液体的装卸过程中,应保持周围环境通风良好,避免产生积聚的液氨浓度。
5. 液氨操作过程中切勿使用脏、损坏的容器,也不得将液氨倒入带有其他物质的容器中。
6. 液氨泄漏事故应立即停止操作,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并报告有关部门。
7. 液氨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操作区域,保持场地的整洁和安全。
三、液氨的防护措施1. 液氨操作区域应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和警告标志,以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2. 液氨操作区域应设有洗眼器、应急淋浴等保护设备,并保持畅通。
3. 液氨操作区域应配备足够数量的消防器材,在操作过程中保持消防器材处于正常可用状态。
4. 液氨操作区域应配备专业的监控设备,及时监测液氨浓度,如超过安全范围应及时报警。
5. 液氨操作区域的出入口应设有防护门,禁止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
6. 液氨操作区域应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及时发现并消除潜在的安全隐患。
以上是液氨操作规程的一些重要内容,操作人员在进行液氨操作时应严格按照规程进行,确保人员的安全。
液氨安全操作规程范文

液氨安全操作规程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液氨使用的安全,减少事故发生,本操作规程适用于液氨的运输、储存、使用等环节。
第二条液氨操作人员必须具备正规液氨操作培训,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第三条液氨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液氨的操作规程和标准规范,严禁违反规定操作。
第四条液氨操作人员应该掌握液氨的特性、危害性以及急救措施等相关知识,并做好事故应急预案。
第五条使用液氨的单位应当建立液氨操作安全制度,明确各岗位的工作职责,加强人员培训和事故预防。
第二章运输环节第六条液氨运输车辆必须经过政府监管的运输车辆检验单位检验合格,并持有效合格证明。
第七条液氨运输车辆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按照规定的路线和速度行驶,严禁超载、超速行驶。
第八条液氨运输车辆必须配备完善的安全设备,包括灭火器、泄漏报警装置、急停装置等,并经常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九条液氨运输车辆在装卸过程中必须使用专业装卸设备,并由专业操作人员进行装卸作业。
严禁操作人员将液氨直接接触皮肤。
第十条液氨运输车辆在停车时必须远离火源、烟源和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在密闭空间停放。
第三章储存环节第十一条液氨储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
第十二条液氨储罐周围必须设置防火墙和护栏,防止外界火源的侵入。
第十三条液氨储罐必须设有泄漏报警装置和监控系统,并定期演练应急预案。
第十四条液氨储罐周围禁止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吸烟和明火。
第十五条液氨储罐进行维修和保养时,必须停止供氨,并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第四章使用环节第十六条使用液氨进行作业时,必须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毒面具、防护服、防护手套等。
第十七条液氨使用单位必须对操作人员进行定期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第十八条液氨使用单位必须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应急演练,确保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第十九条液氨使用单位必须建立液氨使用记录,包括液氨的使用量、使用时间、使用人员等。
第二十条液氨使用单位必须及时清理和处理液氨泄漏和溢出物,严禁将其直接排放到水源中。
液氨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正式版

液氨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正式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液氨岗位从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和安全,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从事液氨相关操作的所有岗位人员。
第三条液氨岗位从业人员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单位职业健康安全规定。
第四条液氨岗位从业人员应接受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并持证上岗。
第五条液氨岗位从业人员应随时关注职业健康安全信息,及时了解液氨相关操作的新技术、新材料以及新设备。
第二章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第六条液氨岗位从业人员应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装备,并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七条液氨岗位从业人员应定期接受身体健康检查,对发现的职业病症状应及时报告,并配合医疗机构进行治疗。
第八条液氨岗位从业人员应定期参加职业健康安全培训,了解最新的职业健康防护知识和技能。
第九条液氨岗位从业人员应遵循物料搬运的正确操作流程,避免发生液氨泄露和损坏的情况。
第十条液氨岗位从业人员应遵循安全防护规程,正确使用防护设施和设备,如防护面罩、手套等。
第十一条液氨岗位从业人员应遵循防火防爆规定,严禁在危险区域使用明火或产生静电火花。
第十二条液氨岗位从业人员应定期检查液氨设备的完整性,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进行报修或更换。
第十三条液氨岗位从业人员应按照操作规程正确操作液氨设备,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第十四条液氨岗位从业人员应遵循液氨事故应急预案,掌握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第十五条液氨岗位从业人员应了解液氨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程,并严格遵守。
第十六条液氨岗位从业人员应保证自身的职业健康安全,如发现他人操作不当或存在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并警示。
第十七条液氨岗位从业人员应参与液氨事故的调查,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提高职业健康安全水平。
第三章职业健康安全责任第十八条单位应建立液氨岗位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配备专职人员负责职业健康安全工作。
第十九条单位应提供必要的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和教育,确保液氨岗位从业人员掌握必要的职业健康安全知识和技能。
液氨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1、加氨操作工必须经过特殊工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2、加氨操作工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观念,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防范措施;3、操作工必须了解氨的性状,毒性作用,中毒症状,掌握防治要点(摘录氨气特性表);4、操作工必须站在上风位置作业,如感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工作,离开现场;5、氨瓶必须妥善安置,严禁暴晒,安置氨瓶的场地必须通风,道路保持畅通;6、氨瓶的阀门必须装上防护帽,以防碰撞损坏,引起泄漏;7、加氨现场必须备有化救防护、抢险用品和水源;8、加氨系统进行停役检修时,必须先把系统冲洗干净、穿着好防护用品后方可开始检修;1、工作前必须先开通风15分钟,并检查好工具、夹具,启动设备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发理问题应及时修理更换.操作前穿戴好规定的个人防护用品。
2、在配制酸液和酸洗过程中均应开动风机,保证良好的通风。
3、运送酸液或向槽内注入酸液时,应用专用的抬具和夹具并缓慢注入以防飞溅.在槽沿高出地面的酸洗槽工作时,不准站在槽沿上。
严禁翻越酸槽。
4、配制酸液时,不可单人操作,应先向槽内注水,然后将酸液缓慢注入槽内。
如配制混酸时,则先向槽内注水,然后向槽内注入盐酸,再加硝酸,最后加硫酸。
配制过程严禁颠倒。
在槽的附近配备必要的冲洗装置。
5、工件入槽应尽量缓慢进入液面。
严禁将碱性物质带入酸槽内。
在槽面上空工作时应对槽加盖。
工作中应注意风向,避开酸烟,避免将头伸到酸槽上方工作。
6、酸洗工作过程中庄严格遵守工艺规程规定的温度、浓度、时间要求.酸洗后的工件应立即清洗干净,并按工艺规定中和工件表面酸洗.7、酸洗工件落入槽内时,应用长柄工具捞起,严禁赤手操作。
8、混酸洗通风有故障时不准操作。
反应釜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操作规程1、开车前(1)检查釜内、搅拌器、转动部分、附属设备、指示仪表、安全阀、管路及阀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检查水、电、气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开车中(1)加料前应先矛搅拌器,无杂音且正常时,将料加到釜内,加料数量不得超过工艺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加氨操作工必须经过特殊工种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持证上岗;
2、加氨操作工必须牢固树立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的观念,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加强防范措施;
3、操作工必须了解氨的性状,毒性作用,中毒症状,掌握防治要点(摘录氨气特性表);
4、操作工必须站在上风位置作业,如感身体不适,应立即停止工作,离开现场;
5、氨瓶必须妥善安置,严禁暴晒,安置氨瓶的场地必须通风,道路保持畅通;
6、氨瓶的阀门必须装上防护帽,以防碰撞损坏,引起泄漏;
7、加氨现场必须备有化救防护、抢险用品和水源;
8、加氨系统进行停役检修时,必须先把系统冲洗干净、穿着好防护用品后方可开始检修;
1、工作前必须先开通风15分钟,并检查好工具、夹具,启动设备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发理问题应及时修理更换.操作前穿戴好规定的个人防护用品。
2、在配制酸液和酸洗过程中均应开动风机,保证良好的通风。
3、运送酸液或向槽内注入酸液时,应用专用的抬具和夹具并缓慢注入以防飞溅。
在槽沿高出地面的酸洗槽工作时,不准站在槽沿上。
严禁翻越酸槽。
4、配制酸液时,不可单人操作,应先向槽内注水,然后将酸液缓慢注入槽内。
如配制混酸时,则先向槽内注水,然后向槽内注入盐酸,再加硝酸,最后加硫酸。
配制过程严禁颠倒。
在槽的附近配备必要的冲洗装置。
5、工件入槽应尽量缓慢进入液面。
严禁将碱性物质带入酸槽内。
在槽面上空工作时应对槽加盖。
工作中应注意风向,避开酸烟,避免将头伸到酸槽上方工作。
6、酸洗工作过程中庄严格遵守工艺规程规定的温度、浓度、时间要求。
酸洗后的工件应立即清洗干净,并按工艺规定中和工件表面酸洗。
7、酸洗工件落入槽内时,应用长柄工具捞起,严禁赤手操作。
8、混酸洗通风有故障时不准操作。
反应釜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一、操作规程
1、开车前
(1)检查釜内、搅拌器、转动部分、附属设备、指示仪表、安全阀、管路及阀门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检查水、电、气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2、开车中
(1)加料前应先矛搅拌器,无杂音且正常时,将料加到釜内,加料数量不得超过工艺要求。
(2)打开蒸气阀前,先开回气阀,后开进气阀。
打开蒸气阀应缓慢,使之对夹套预热,逐步升压,夹套内压力不准超过规定值。
(3)蒸气阀门和冷却阀门不能同时启动,蒸气管路过气时不准锤击和碰撞。
(4)开冷却水阀门时,先开回水阀,后开进水阀。
冷却水压力不得低于0.1兆帕,也不准高于0.2兆帕。
(5)水环式真空泵,要先开泵后给水,停泵时,先停泵后停水,并应排除泵内积水。
(6)随时检查设备运转情况,发现异常应停车检修。
(7)清洗钛环氧(搪瓷)设备时,不准用碱水刷釜,注意不要损坏搪瓷。
3、停车后
(1)停止搅拌,切断电源,关闭各种阀门。
(2)铲锅时必须切断搅拌机电源,悬挂警示牌,并设人监护。
(3)反应釜必须按压力容器要求进行定期技术检验,检验不合格,不得开车运行。
二、职业危害防护措施:
1、工程机械防护:送排风装置必须完好,能正常使用,并配备必要的冲洗设备。
2、个人防护:在加料时必须戴好工作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毒面具等个人防护用品,按照要求使用并及时更换;
3、奖罚规定:对于违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的职工,施工生产管理人员有权纠正,并视情节轻重开具违章通知单,并予以罚款,以示教育;
4、现场处理:一旦发生化学物质溅到皮肤或者眼睛等,应该立即用清水冲洗10-15分钟,再送至医院治疗。
5、附相关化学物质特性、危害因素、防范(治)要点。
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搞好本单位粉尘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安全和健康,使本单位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企业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要保证生产车间粉尘吸收装置的良好运行,督促员工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做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
5、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在易扬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6、企业对易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7、对生产过程,应逐步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8、粉尘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9、企业应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编制好《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0、企业应安排接触粉尘作业的从业人员参加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1、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
为搞好本单位噪声作业的安全防护工作,保障员工人身健康和安全,使企业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根据《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健康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1、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2、由职业健康管理部门负责本单位噪声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3、企业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4、生产区域和作业场所的噪声要符合标准规定,超过标准要限期整改。
5、对易产生噪声的生产过程和设备,技术部门设计时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以及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措施,用低噪声的设备和工艺代替强声的设备和工艺,从声源上根治噪声。
6、当班工人每天对噪声进行日常监测,并做好记录,企业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7、新、改、扩的工程建设项目以及技术改造和引进项目、及时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噪声控制,必须严格执行职业危害“三同时”评查,没有评查或评查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施工和投产。
8、对于噪声超过标准规定的生产车间和作业场所,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限期达到标准要求。
在无法彻底消除噪音的情况下,必须给员工发放个体防护用品,如耳塞、耳罩等,以减少或减轻对员工的听力损害。
9、企业应安排接触噪音的从业人员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0、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