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

【精选】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案【学习目标】1.学习略读,能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感受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预习成果】一、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生shū( 疏 ) 修rùn( 润 ) 商zhuó( 酌 ) 譬.( pì )如别.( biè )扭累赘.( zhui ) 拖tà( 沓 ) 妥帖.( tiē )诲人不倦.( juàn ) 颠pèi( 沛 )流离jū( 鞠 )躬尽瘁2.根据意思写出词语。
____诲人不倦____: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____不耻下问____: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____颠沛流离____: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____鞠躬尽瘁____: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3.文学常识填空。
(1)本文作者是____张中行____,学者、散文家。
代表作有随笔集《____负暄琐话____》等。
(2)叶圣陶,原名____叶绍钧____,作家、编辑家、教育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等。
写作背景链接:作者和叶圣陶先生都曾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辑工作,两人感情深厚。
1988年2月16日,叶圣陶先生在北京逝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这篇文章,表达对友人的缅怀之情。
二、我的疑问【课文感知】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答案: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纪念他。
2.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哪两方面的内容?答案:待人厚、律己严。
3.文章主要通过写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例来表现他的优秀品质?答案:①为吕先生的文章描标点;②请“我”帮他修润文字,尊重“我”的意见;③恭送客人;④真诚回信;⑤写文章用写话风格;⑥文风方面重视简洁;⑦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和反思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和反思推荐文章己亥杂诗优秀教学设计_龚自珍的《己亥杂诗》教案热度:《己亥杂诗》教学设计范文3篇热度:《记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热度:高中语文《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之三热度:高中语文《纪念刘和珍君》教学设计之一热度:店铺:《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这篇课文是张中行回忆叶圣陶的文章。
老师应该怎么设计课堂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呢?下面我们来看看这篇教学设计和反思吧!一、情景激趣:师:我们在小学的时候学过两篇文章《荷花》《记金华的双龙洞》,大家还记得吗?它们的作者是谁?生:叶圣陶。
(师板书“叶圣陶”)(这种导入是想尽快的让学生进入状态,从回顾旧知来联系新知,是学习新课最简洁最省力的导入方式。
莘州中学的孩子们非常棒,回答的非常响亮。
)师:我们曾沉浸在叶老描绘的那一池盛开的荷花美景中,也曾流连于金华双龙洞的水石奇观里,但是,今天,我们不学习叶圣陶先生的文章,而是?生答:学习他的一些事情。
二、目标引趣:(PPT展示目标)师:我们今天学习张中行先生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板书“先生二三事”)通过阅读张中行先生平易质朴的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呈现的浓厚的情感;掌握本文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在最初的课堂设计中,我还有一个目标,但是感觉课堂上达成的不是很好,所以果断删去了,我想目标简洁一点,可能课堂上的重点会更突出一些,并且,凡是文章,我觉得都应该从读入手,认真仔细的阅读,沉浸其中,分析情感。
)三、识人入趣:(PPT展示两位大师简介)师:那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哪位学生能读一读课下注释①中的内容?生:生读注释①内容。
师评价。
师强调叶圣陶先生的作品——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读一读黑体字部分。
生齐读。
师:叶圣陶先生有这么多的职务,厉害吧!那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作者张中行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读一读?生读,师评价。
师:张中行先生的职务我没有写上,那他厉害吗?季羡林老先生给了他这么高的赞誉,这是对一个知识分子多大的肯定和赞扬啊,所以,无需过多赘述,我们就能够感受到他的厉害!(作者的介绍历来是我感觉比较棘手的地方,介绍多了,会占用太多的时间,介绍少了,又会影响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节课还有两个重要人物需要介绍,所以,我采用了这种方式,突出两个人的巨大贡献,实际上是为后面叶老德行上的特点张本。
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

今天我们学习了《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
首先,关于叶圣陶先生教育理念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虽然我通过举例和比较进行了讲解,但感觉还是有一部分同学没能完全消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生动、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理念,并尝试引导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以便更好地内化这些理念。
4.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合作交流等方式,深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培养探究性学习习惯;
5.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叶圣陶先生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未来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及其在语文教育方面的贡献,这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教师需详细讲解其生平重要事件,以及他对我国语文教育的推动作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这一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叶圣陶先生如何在实际教学中应用因材施教,以及这一理念如何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2.教学难点
-对于叶圣陶先生教育理念的理解,尤其是如何将其理念应用于实际教学中,这是学生容易感到困惑的地方。教师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具体领会这些理念。
-叶圣陶先生的文学作品鉴赏,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作品的深层含义和艺术特色。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解读,如文学背景、创作手法等,以降低理解难度。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学会通过抓住关键句段快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
2.品析含义丰富的语句,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3.在阅读文章的基础上,能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导入新课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这是说崇高的德行,虽然不能达到这种程度,可是心里却一直向往着。
拥有崇高的德行,历来是文人墨客所推崇的,我们也提倡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我们又该怎么去践行这美好的道德品行呢?做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看看他的为人处世。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了解相关资料1.介绍作者。
张中行,著名学者、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2.简介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代表作有我国第一部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集《隔膜》等。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文艺界、教育界的老前辈,他为人敦厚,彬彬有礼。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叶圣陶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最重要的是,叶圣陶在出版领域提倡使用白话文。
他的杂志和报纸大多使用白话文,这极大地方便了读者的阅读。
所有的这些贡献促进了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
3.介绍写作背景。
张中行和叶圣陶先生,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
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
1988年叶圣陶先生辞世,三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从文中能深深地感受到张中行先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尊敬。
作者通过对叶先生言行的记述,赞美了叶先生的高尚品性,同时也阐扬了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七年级《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学设计范例三篇

七年级《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学设计范例三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张中行写的一篇文章,出自他的作品《谈文论语集》。
课文用几件小事,表现出叶先生为人谦和诚恳、平易近人,做事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为人处事。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七年级《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学设计范例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七年级《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优秀教学设计范例一教学目标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教学重点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一、导入新课我们是否能深刻的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我们又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当你离别之时,你希望别人是怎样评价你呢?今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的目光,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
二、资料助读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圣陶,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
1916年,进上海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学校执教,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河北屯乡石庄(今属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三、预习检测1.生字注音丁卯年(mo)譬如(pi)朦胧(ménglóng)商酌(zhuó)鞠躬(jn)颠沛流离(pèi)感慨(ki)累赘(zhuì)拖沓(tà)2.生词注解生疏:没有接触过或很少接触而不熟练。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4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略读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思路。
2.初步体会叙议结合的妙处,初步感受叶圣陶先生的可贵品质。
教学重点:学习略读,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了解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梳理素材之间的关系,明确写作意图。
教学环节:环节知识教师活动预设问题学生活动预设评价设计意图一明确单元学习目标指导学生结合单元导语明确单元学习目标。
本单元我们要学习哪些语文学习要素和方法?自读单元导语,圈画梳理相关内容。
能够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二了解作家作品1.指导学生结合文后注释以及预习了解作家、作品(文学常识)2.指导学生围绕标题提炼信息、提出核心问题。
1.对叶圣陶有什么了解?我们先来读题目:《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你读出了哪些信息?1.结合文后注释和预习内容梳理作家作品。
朗读标题,根据文章标题提炼信息,提出核心问题。
能够了解掌握文学常识;正确提炼核心问题。
了解文学常识;破题质疑,提出本文问题链,明确核心问题。
三划分层次,把握文章主要内容1.指导学生明确略读的方法。
2.指导学生运用略读方法读课文,梳理3-8段,并概括作者回忆叶圣陶先生的几个材料。
1.如何运用略读的方法来快速阅读文章呢?2.请同学们快速略读课文3-8段,找出关键句,概括与叶圣陶先生相关的8件事。
请一位同学结合找到关键句,概括说说文章的事件。
1.学生看,明确知识内容。
2.学生自读3-8段,用“"画出关键句,批注事件内容。
能够知晓略读方法,能找寻到相应关键语句并进行事件概括。
圈画关键语句,梳理文章内容,划分文章层次,概括文章事件。
四分类材料,梳理关系1.指导学生将材料按照内容、对象进行分类,梳理材料之间的关系。
这些材料从哪几方面表现人物?材料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请同学结合关键语句进行梳理。
学生结合素材内容尝试概括,找寻关键语句,梳理素材关系。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最终五篇)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最终五篇)第一篇: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通过公开课展现了叶圣陶先生“严格律己,宽厚待人”与“事必躬亲,治学严谨”的美德。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仅供参考。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事必躬亲”和“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美德。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事必躬亲”和“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稻草人》的连环画图片,请同学来讲述故事。
老师提问:“大家都对这个故事很熟悉,那么谁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经过提问得出结论:“叶圣陶”。
然后教师接用多媒体展示叶圣陶生平“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然后,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叶圣陶先生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学生们可能不知道,老师接着解释“因为他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并为此做出很大的贡献,这是因为有他,我们现在才可以简洁易懂地交流。
那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的故事。
”并由此导入本课:叙事性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叙写叶圣陶先生的具体事例。
2.结合具体事例品析文中所展现的先生的优秀品质(人物形象)3.学习以生活中小事来展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手法。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03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01
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理解叶圣陶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教育家所具备的品德
和价值观,以及这些品德和价值观对今天学生的启示和影响。
02
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特点,理解文章如何通过具体的细节描
写来展现人物形象和思想内涵。
0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学习叶圣陶先生的品质和为人处 世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价值观。
了解叶圣陶先生在文学史上的地 位和影响,培养对文学经典的敬
畏之心。
02
教学内容与步骤
导入新课
总结词:激发兴趣
详细描述:通过展示叶圣陶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引起学生对叶圣陶先生的兴 趣,激发学生对新课的求知欲。
课文解读
总结词:深入理解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利用PPT课件展示叶圣陶先生的 生平、作品和传记文学的相关 知识,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
网络资源
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查找更多关 于叶圣陶先生的资料,拓宽他 们的视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
小组合作学习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 彼此对叶圣陶先生和传记文学 的看法,促进他们的交流与合 作。
进行批判性思考。
情感态度
学生对课文的情感态度 如何,是否能够理解作
者的情感和观点。
教师反思
01
02
03
04
教学目标实现情况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明确,是否 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评估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有 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是 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堂氛围的营造
反思课堂氛围是否和谐、积极 ,学生是否感到舒适和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美德。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文中关键信息的内涵,深化理解叶圣陶先生的美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事必躬亲”和“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说出文章所呈现的详写和略写的内容,并能说出各部分体现了叶圣陶先生怎样的美德。
【教学难点】通过文章的学习,学生能够强化对人物性格的观察能力,能够树立起“事必躬亲”和“宽人严己”的社交态度。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任务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多媒体展示《稻草人》的连环画图片,请同学来讲述故事。
老师提问:“大家都对这个故事很熟悉,那么谁还记得这个故事的作者是谁”经过提问得出结论:“叶圣陶”。
然后教师接用多媒体展示叶圣陶生平“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
现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然后,老师接着问:“为什么叶圣陶先生被称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学生们可能不知道,老师接着解释“因为他热切地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并为此做出很大的贡献,这是因为有他,我们现在才可以简洁易懂地交流。
那今天我们就来听听他的故事。
”并由此导入本课:叙事性散文《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篇2:一、教学目标:1.积累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叙写叶圣陶先生的具体事例。
2.结合具体事例品析文中所展现的先生的优秀品质(人物形象)3.学习以生活中小事来展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手法。
4.感知叶先生“宽厚待人,严于律己”的优秀品质,陶冶性情,涵养美德。
一、教学重点:结合具体事例品析文中所展现的先生人优秀品质。
二、教学难点:学习以生活中小事来展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写作手法。
三、教学方法:略细结合,朗读感悟;圈点批注;启发点拨;小组合作探究四、课时安排:2课时五、教学过程:(一)课前布置:1.借助工具书预习课文,标记段落,利用生词造句。
2.利用平板电脑查阅有关作者张中行的资料,重点查找除课文以外的能够表现叶圣陶先生优秀品质的名演或轶事。
(二)激趣导入——不朽君子余秋雨在《君子之道》中说,中华民族最为不朽的创造,不是宏伟壮丽的亭台楼阁,也不是浩如烟海的诗词文章,而是一种湛然而又端庄的集体人格——君子。
今天就让我们来让我们来了解一位立德立言,宽厚待人的现代君子——叶圣陶先生。
(三)梳理字词——识字释意1.小组抢答:读准字音,并向大家介绍识记易错字的注意事项。
(如:颠沛流离的“沛”、妥帖的“帖”)2.小组抢答:解释字义,并且利用新学生词造句,其他同学根据对词义的理解,判断并指正。
(如:颠沛流离、拖沓、修润)(四)整体感知——先生之事1.略读课文(5分钟左右),找出文中所记叙的有关叶先生的事情,并将其以“待人”与“待己”进行分类。
明确:分类示例待人之厚:(1)不耻下问,求我修改(2)送客真诚,鞠躬言谢(3)悔恨看花,劳我住店(4)商讨标准,监督执行。
待己之严:(1)严校标点,坚决用普通话(2)成稿必读,“成话”乃止(3)文风简洁,重语更重精神(4)以身作则,抄稿认真。
2.教师小结——启发过渡:(1)这些事都什么样的事?(2)这些事情都是作者从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遴选而来的一些细碎而平凡的小事,可是叶先生一生跌宕起伏,作者为什么不选取那些有曲折和分量的大事来写呢?(五)合作探究——先生之德1.小组合作探究:根据叙写叶圣陶先生的具体事,概括其中蕴藏的先生的优秀品质。
明确:示例1:治学严谨:从他描一篇文章的标点,体现他做事细致认真,可见他治学严谨。
示例2:平易近人、治学严谨、谦虚诚恳:从他反复向我求证使用普通话写文章的正误,能够不耻下问,体现他的谦虚和治学严谨,并且尊重我的意见,体现他对人的尊重,而且没有架子体现他平易近人。
示例3:从他送人一定要送得很远,还拱手,不断说谢谢,可见他和蔼可亲,而且待人真诚。
2.教师小结——归纳写法(人物品质:见板书)(1)一件件小事却蕴含着先生的种种美德,作者这么写有什么好处呢?明确: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看似漫不经心,实则是匠心独运,这些小事里面都蕴含着先生的种种高贵品质。
越是平凡,就越是令人敬仰,也越是值得人们学习。
作者选用这些小事,正是起到了见微知着,以小见大的作用。
(2)这对我们的写作又有什么启发呢?明确:注意观察写作对象,观察要细致而精确;可以选取一些琐碎但是能够表现人物精神面貌的小事来写文章,以小见大,四两拨千斤。
(六)圈点批注——美文共赏1.细读文本:文章的语言虽然平淡质朴,但却不乏一些值得我们品味鉴赏的好词和佳句,或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技法。
请选择自己喜欢的语句,利用圈点批注法进行赏析。
2.小组展示:圈点批注后先进行小组内部交流,丰富完善批注内容,然后进行小组展示。
明确:好词佳句示例1:“外面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琐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了双层的悲哀。
”参考批注:这里是一处环境描写,鞭炮的响亮带来除夕之夜的喜悦之情,但是全民联欢的喜庆日子却是先生辞世的日子,这种喜庆更是反衬出我内心中的悲哀之情,让这种悲哀显得研发沉重和悲凉。
好词佳句示例2“可是他还是照样来商量”中的“还是照样”写出叶圣陶先生依然对我尊重客气,依然严谨对待学问,依然谦虚,不耻下问,一个“还是”让一个谦虚和蔼又严于律己的老人跃然纸上。
好词佳句示例3“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一个“不断地”就写出虽然叶先生是学界巨擘,但是对待每一个登门造访的客人都是礼数详备,一次次向人表示感谢,可见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尊重每一个人,待人是如此的真诚。
写作技法示例1: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参考批注:这里既是引用也是对比(反衬),引用孔子的话来衬托叶先生知行合一和为人师表的高贵品质,同是也以孔子求而不得的遗憾与叶先生“偏偏做到了”形成委婉的对比,体现叶先生对做人和治学的高标追求和不朽业绩。
写法技法示例2: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年”参考批注:运用语言描写,写出老先生对待写作的严谨态度,同时也让读者更深一步了解到一个学者的真实形象,感觉亲切自然。
公开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篇3: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文中字词,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能力目标:领会本文的写作方法,了解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二、教学重点:领会写作方法,了解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因为,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对于写人记事的散文不再陌生,但是除了掌握概述文章内容的基本方法之外,他们还需要提升对于文章中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因此我把本环节设置为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过人品性。
因为这个学段,要求学生在继续领会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打开思维,领悟文字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
因此我把本环节设置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自学互研。
2、合作学习,学会阅读,学会提炼。
五、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是谁写的吗?它出自我们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手。
字体浑厚圆润,气概凛然,正如叶老先生的品格: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是什么样的。
这样设计有两个好处:一是可以用身边最简单易行的`实物导入新课,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二是可以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留心观察、积极思考身边的每一件事物,“处处留心皆学问”。
五、板书题目:1、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2、新课讲授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解决生字、生词字音:商酌、累赘、拖沓、搀和、冗长(2)词义:累赘、拖沓、颠沛流离、沾溉、高文典册(3)句子: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4)作者名片张中行,原名张璇,着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现代着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步骤二:初读文章,走进文本1、通过略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方面的内容?2、作者在文章中表述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语文观点(用书上的原话回答)A.“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B.文风重视“简洁”。
“了”“太”二字的运用。
C.重视语文,力求完美。
“做”“作”二字的具体使用方法。
步骤三:精读课文,探究写法1、精读课文a、回味先生的动作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
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第四段)——用词简单,简明有理,行文平易,内涵深厚。
b、回忆先生的身影前些年,一次听吕叔湘先生说,当年他在上海,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第三段)——典型事例,以小见大,凸显人物。
c、理解先生的苦心叶圣陶先生,人,往矣,我常常想到他的业绩。
凡是拿笔的人,尤其或有意或无意而写得不像话的人,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
(最后一段,第九段)——理性表达,反显真挚。
2、探究写法a、在感情表达方面,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b、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c、在文风方面:行文平易、内涵深厚,运用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真挚。
设计说明:习作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实在在的语文课堂,抓住课文写作特点对学生进行习作训练非常重要。
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是习作范文。
通过步骤二和步骤三,完成第二个教学目标,解决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1)拓展延伸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在你的身边或者你自己身上,有没有像叶圣陶先生这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或事呢?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2)总结课文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