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

合集下载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


二、旅游者的需要
社交的、尊重的和 追求健康舒适的需要 自我完善的需要
旅游 者的一 般需要
基本智力的需要 重视安全的需要
渴望社交的需要 探索的需要
满足尊重的需要
体现自我实现的需要
二、旅游者的需要
旅游者在不同阶段的需要
准备 阶段 的 需要
旅途 阶段 的 需要
安全 快速 舒适 愉快
游览 阶段 的 需要
4、发展性:需要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 5、差异性:个体与个体的需要不同。
1、指向性:需要总是指向一定的对象。
一、需要
生理需要和社会需要
类型
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单一性需要与复杂性需要
单一性需要指人们不愿意在期待出现的事情中遇到意料之外的事情,即人们 在生活中对保持平衡、和谐、一致,不发生任何冲突并能预知未来的追求。 复杂性需要是人们追求和向往新奇、出乎意料、变化和不可预见的事物,从中 获得满足的过程。
第三章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
学习目标
1 2 3 4 5
熟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
了解人的需要与旅游的关系
掌握最基本的旅游需要
掌握旅游动机的概念、特征及其类型
掌握需要、动机与旅游行为的关系
本次辅导重点问题 一、需 要
二、旅游需要
三、旅游动机
一、需要
需要是个体在一定条件下感到某种
概 念
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平衡状态。
女性 游客
三、旅游动机
动机概述
动机是激励一个人进行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
内部动力或动因。
需 要
心 理 紧 张 的 状 态
动 机
( 即 目寻 标找 导选 向择 目 标 )
( 动即 )满 目足 标需 行要 动的 活

旅游者的需求和动机

旅游者的需求和动机

a
33
1993年以前,中国旅游业发展速度较慢,国内旅游收入占 GDP的1.5%以下。
199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939元人民币,折合300多美元, 旅游业出现了一次"井喷"式的发展。
a
34
(3)旅游动机的多源性
1、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2、基本智力的需要 3、探索的需要 4、冒险的需要 5、一致性需要 6、复杂性需要 7、多样性需要
a
5
高级需求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低级需求
a
6
要点: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顺序。 多数人的需求,符合上述序列层次,但少数人也存在 例外的特殊情况 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的需 要 人的需求,在不同时期和环境,有所不同,而且是变 化发展的
a
7
不同人群五种需求的差异
a
27
诱因理论
观点 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 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②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赫尔的修改公式:P=D×H×K(K,诱因) ④诱因与驱力分不开,它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 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
a
28
唤醒理论
观点(赫布和柏林) 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水平, 不太高,也不太低。
a
8
ERG理论
奥尔德弗(Alderfer) 1969年提出 生存需要( Existence ) 关系需要( Relation ) 成长需要( Growth )
a
9
a
10
和马斯洛理论有两点不同:
1、各种需要可同时存在。 2、如果高层需要受到抑制而未能满足,那么 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愿望就更为强烈。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引言旅游是一种人们常用的休闲方式。

无论是追求新鲜刺激的年轻人,还是渴望放松身心的中年人,旅游都是一个吸引人的选择。

然而,旅游的需要与旅游动机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旅游的需求及其相关动机,并分析这些动机对旅游体验的影响。

旅游的需求旅游的需求是人们有意识地选择旅行的动机。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求:1.探索需求:人们渴望探索未知的事物和地方,满足好奇心。

旅游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探索新的文化、风景和人群,满足人们的探险欲望。

2.逃避需求:旅游是一种逃避日常生活的方式。

人们通过旅行来远离工作压力和日常的责任,寻找放松和平静的环境。

3.社交需求:旅游提供了一个与他人交流和建立联系的机会。

人们可以结识新朋友,了解不同文化,扩大社交圈子。

4.文化需求:人们希望通过旅游了解不同的文化和历史。

旅游可以提供一个深入了解目的地文化特色的机会,拓宽人们的视野。

5.冒险需求:有些人追求刺激和冒险的体验,他们寻求在旅行中寻找不同的体验,如登山、潜水等。

旅游的动机旅游动机是旅游之前的内在动力,驱使人们选择旅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旅游动机:1.休闲与放松:人们选择旅行是为了远离紧张的工作和生活,寻找休闲和放松的时刻。

2.探险与新奇:人们希望在旅行中体验新鲜刺激,探索未知的领域,满足冒险精神。

3.文化与学习:旅游提供了一个了解不同文化和历史的机会,人们可以通过旅行来学习和体验不同的文化。

4.自我成长与发展:旅游可以帮助个人开拓眼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自我成长和发展。

5.美食与享受:一些人追求美食的体验,他们通过旅行来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享受美食带来的愉悦感。

旅游需要与旅游动机的关系旅游的需要和旅游动机是相互关联的。

需要是旅游的起点,而动机是推动旅游的力量。

需要引发动机,动机又满足需要。

例如,一个人渴望逃避压力和放松身心,这种需要会激发他选择旅行的动机。

而通过旅行放松身心,实现逃避需求的满足。

同时,旅游的需要和动机也会相互影响旅游体验。

旅游需要与动机

旅游需要与动机

旅游需要与动机1. 引言旅游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们放松身心、探索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人们通过旅游可以体验不同的文化、风景和生活方式,从而丰富自己的视野。

然而,要想真正享受旅游的乐趣,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动机和目的。

本文将探讨旅游需要与动机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旅游满足我们的动机。

2. 旅游需要与动机的关系旅游需要是指我们在进行旅游活动时所需的基本条件和资源,包括时间、金钱、交通工具、住宿等。

动机则是驱使人们去进行旅游的内在原因和激励。

旅游需要和动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首先,旅游的需要可以激发人们的动机。

例如,一个人可能因为想要放松身心、远离繁忙的工作和生活而选择去旅游;另一个人可能因为对某个目的地的文化、历史或自然风光感兴趣而选择去旅游。

这些旅游需要成为人们进行旅游的动力,推动他们去探索和体验新的事物。

另一方面,动机也可以影响旅游的需要。

人们的动机不同,他们对旅游的需要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一个人对大自然非常感兴趣,他可能更需要在旅游中享受自然风光,而不是花费大量的时间在购物和娱乐上。

因此,了解自己的动机对于满足旅游的需要非常重要。

3. 如何满足旅游动机为了满足旅游的动机,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3.1 设定明确的旅游目标在进行旅游之前,我们应该先设定明确的旅游目标。

旅游目标可以是探索某个特定的目的地,体验特定的文化或活动,或者放松身心。

明确的目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旅程,确保我们的旅游活动能够满足我们的动机。

3.2 研究目的地信息在进行旅游之前,我们应该事先做一些研究,了解目的地的文化、历史、风景等信息。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目的地,满足我们的动机。

例如,如果我们对历史感兴趣,我们可以事先了解目的地的历史背景,以便在旅游中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历史。

3.3 参与当地的文化和活动为了真正体验目的地的文化,我们可以参与当地的文化和活动。

这可以包括参观当地的博物馆、艺术展览,品尝当地的美食,参加当地的传统节日等。

旅游学原理第4章-旅游需要与旅游需求

旅游学原理第4章-旅游需要与旅游需求

旅游需求是多种复杂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函数关 系为: Dt=f(Pt,P1...Pn,Y,T,L)
其中:Dt=旅游需求 Pt=旅游产品价格 P1...Pn=其它物品价格 Y=个人收入 T=个人兴趣(偏好) L=余暇ຫໍສະໝຸດ (一)旅游需求与个人收入的关系
个人收入
D=f(I)
旅游需求量
以上图形可由下列函数表示:
第 四 章 旅 游 需 要与旅游需求
本章目标
理解导致旅游发生的心理动因,能掌握旅游需要 与旅游动机之间的关系。
了解各国学者在研究旅游动机方面所提出的一些 观点。
掌握影响旅游需求的因素,并能解释这些因素与 旅游需求的关系。
讨论旅游需求的特点。 了解旅游决策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能区别个
体旅游者和群体旅游者决策的差异。
第一节 旅游发生的心理动因
一、旅游需要
生理内驱力是人体维持和恢复生理平衡状态的产物;是先天
的、不学而能的、靠遗传获得的,它所引起的需要很难通过 其他方式间接地得到满足。
心理内驱力就是产生驱使人去进行活动以恢复心理平衡的动
力;心理内驱力是人在社会生活中学习的产物,是后天的, 是“以知识为基础”的,因而是可以改变的,并且在不同社 会生活环境中,它所引起的可能是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 心理需要;它所引起的需要可以通过补偿或替代的方式获得 间接的满足。

逐求心理回报

个人的
人际的

逃 个人
(1)
逸 环境
(2)

常 人际 (3)
环 环境
(4)

图表4-3 艾泽欧-阿荷拉的旅游驱动力社会心理模型
5.H. Schmidhauser (1)弥补日常工作和生活环境所带来的种种匮缺,比如: 社会匮缺或人际与友谊的匮缺; 气候的匮缺(迫使人们追逐阳光与温暖的动力); 运动与行动中匮缺; 接近自然、欣赏美景、户外休闲的匮缺; 经验、变化、发现的匮缺; 享乐、奢华和声望的匮缺; 自由的匮缺。 (2)消除生理和心理紧张、行为压力和单调生活桎梏,恢复

旅游动机

旅游动机
Logo
案例二:客人的需要与“我认为”
服务员小刘就开了单子。等到甲鱼蒸好端出,老先 生一看就说:“不对,我要的是有汤的,怎么没汤 ?”他一再说:“我要的是有汤的,我是为了让病 人喝汤增加营养。这个不对,我找你们经理。”无 奈,小刘请来主管,主管一番解释,老先生坚持说 :“就是做的不对。我要的就是带汤炖的,你们给 我重新换!”在老先生的坚持下,最后只好将甲鱼 退回厨房,重新做。
Logo
案例六:特色经营——死里逃生
人的失职,请多包涵。这是一份请柬,下次请先生携带夫 人和孩子一起光临本店,我们免费招待。”经理把一份大 红色请柬交给了我。“经理先生,不必,我没带夫人,只 身一人在日本。”我有点不知所措,实在是太突然了。“ 那么,请你带上你的朋友,我们酒店最好的菜肴任你挑选 ,四菜一汤一大拼盘,来瓶酒,对了,一定要再来几份蛋 炒饭,请务必光临,请赏给我们一次赎罪的机会。”看来 ,在日本,即使是在大饭店,即使只吃一碗蛋炒饭,客人 也是名副其实的“上帝”。
Company Logo
第三章 旅游动机
一、旅游需要 二、旅游动机概述 三、旅游动机类型 四、旅游动机的激发
五、旅游动机理论基础
Logo
第一节 旅游需要
(一) 需要的概念(掌握) 需要的种类(掌握)
(三) 旅游 需要(掌握)
Logo
(一)需要的概念
概念1:需要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个人对客
观事物的“欲望”、“要求”。
Logo
(一)旅游动机的含义
1.动机
(1)动机的内涵
动机是促使人行为的原因,是刺激和促使人从事某种 活动,并引导活动朝着某一目标迈进的心理倾向。
(2)动机过程 (3)动机功能
①激发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与协调功能

第2讲 旅游动机

第2讲    旅游动机

居住地
目的地
三、旅游动机的实证研究 (一)利基旅游 残疾人旅游动机:希望参加体育运动 节庆、事件旅游的动机:文化探索、新奇、恢复心理平衡
、外部互动
会展旅游的动机:活动与机会、建立人际网络、享受会展 提供的便利、教育、产品和交易 博彩游客的动机:赢钱、兴趣、刺激、社会化 遗产旅游动机:追求休闲体验
(二)不同性别、年龄、阶层和国家的游客的旅游动机
(一)麦金托什旅游动机理论 身体健康:保健、娱乐、运动 文化:获取文化知识 人际:扩大或加深人际网络
地位与声望:继续受教育、获得好名声
二、旅游动机 与旅游需要相比,旅游动机是一种更具体地指导旅游行为 的内在动力源泉。 旅游动力包括: 内动力(动机) 中间条件(收入、闲暇和可达性) 外动力(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作用:互补性、替代性)
社会失范和自我提高是最重要的推力,前者是“摆脱”的 需要,后者是“认同”的需要。 案例:巴巴多斯(加勒比海著名滨海旅游地 Dann1977) 旅游动机属于“摆脱”的游客特征主要是:年轻、已婚、 男性、较高社会地位的城市游客,和来自小城镇和乡村的 重游游客;属于“认同”的特征为:女性、第一次来访者 、处于社会经济较低层。
3.阶层
经济和就业状况并不是划分社会阶层的唯一依据, 文化品味和闲暇嗜好是阶层划分的重要依据,也决 定了旅游动机的指向性。 土豪 住宿 景点 文化商
4. 国家 以色列背包客不是要寻求真实性或逃避日常社会,而是体 现了集体主义的爱国精神。他们乐于和朋友出行而非独自
出行。
Kozak对到同一地方的不同国家游客进行调查,提出文化 、寻求快乐、放松和身体锻炼四组动机。其中,德国游客 主要基于文化和自然的动机,英国游客寻求快乐并愿意与 同伴分享。
批评: 马斯洛提出的审美需要、认识和了解的需要没有被纳入模 型中,而在旅游活动中这二者更为明显。 讨论: 旅行过程中对美食的追寻是什么需要? 对美食的需要是一种文化审美需要,而不是生理需要。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

• 1. 探奇求知型动机(重要动机之一)
• 探奇求知动机的特点:旅游者主要是以满足好 奇心和求知欲为目的,从事具有新异性、知识 性乃至冒险性的旅游活动。
• 案例:俄太空游生意兴隆 • 尽管目前每次太空游的费用高达 2500 万 美元,但显然比费用更膨胀的是人们对 太空游的好奇、向往与需求。据太快冒 险公司的总裁透露,一次广告后就有 12 人报名参加太空旅行,期望在国际空间 站上度过短暂的数天时间。与此同时, 数位俄罗斯官员也表达了前往国际空间 站的愿望。不过,他们并不会因为自己 的地位而享受到价格上的优惠。
• 6.信仰朝觐型动机
• 信仰朝觐型动机的特点:以增强认同、规范行 为、调节心理为目的,推动宗教信徒暂时离开 常住地朝拜、求法、传教或参加宗教节日,满 足人们宗教征和自我实现型动机
• 地位象征和自我实现型动机的特点:以展现自 我、发挥自我为目的,推动人们从事能够体现 自我的旅游活动,满足人们自我实现的理由需 要。
• (3)趋避式动机冲突 同时面对两种截然相反 的对象或结果时产生的冲突。
• (4)双重趋避式动机冲突 当面临的两个目标 既有利又有弊时产生的动机冲突。
• 3. 旅游动机的社会文化性
• 旅游动机对个体旅游行为的指导和规定作用, 必然受社会规范和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制约 • 4.旅游动机的发展性 • (三)旅游动机的类型
第一节 旅游者的需要
• 一、旅游需要的含义与特征
• (一)需要的含义与类型 • 1.需要的含义 • 所谓需要是生活体处于缺乏状态而出现的体内 自动平衡倾向和择取倾向。 • 2.需要的类型 • (1)自然需要与社会需要 • 自然需要也称生理需要、本能需要,是指维持 和延续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因素。
• 社会需要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交往活 动中产生的需要。 • (2)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 • 物质需要是指人们对物质和物质产品的需要。 • 精神需要是指人们对精神生活和精神产品的需 要。 • (3)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 C.社交需要 D.尊重需要 • E.自我实现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困扰现代人、创造现代人心理匮乏的新的机会的一种重要生 活方式。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旅游需要。
新加坡旅游广告
• 星光下晚餐如梦如 幻,芬芳的美酒香飘 河畔,奔放的迪斯科 挥舞热情,夜色中的 大都市依旧生气盎然。 这就是新加坡。
新加坡旅游广告
• 不会潜水也能饱览海 底世界风光,目睹食 人鲨迎面掠食的刺激 景象;不会潜水也能 漫游于群鱼之中,悠 游海底的奥妙世界。 这就是新加坡。
纳,从而满足个体对归属和爱的需要。 4、宗教信仰动机
虔诚的人们为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寻求精神上的寄托, 参加宗教活动,从事宗教考察、观礼等而外出旅游。
5、商务动机 因公务或商务需要而外出旅游,如进行学术交流,
参加国际、省际的学术会议。
(二)旅游动机的特点
1、始发性 旅游动机一旦形成,旅游者就会围绕实现旅游动机
上面的故事是创造需求的典型案例,而创造需求,关键是 要有用户认可的卖点。
一、需要的内涵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一)需要的内涵
1、需要的概念
感到不满足,缺少什么东西;期望得到某种东西、有追求 满足之感。需要就是这两种状态形成的一种心理现象。
需要是人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是个人的心 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在生产力不发达、人类还需为生存而疲于奔命的早期社
会,能促发上述需要形成的内在心理矛盾在人类个体心理中
是不存在的,或充其量仅仅是偶然的、微弱的和个别的信号。
只有在社会进入较为富裕的阶段,并能赋予个人以一定的自
由时间,尤其是步入信息与信息技术为标志的工业社会里,
旅游的需要才内在于整个人类的需要系统,旅游由此也成为
三、旅游动机的分类与特点
(一)旅游动机的分类
1、健康娱乐动机 主要是为了满足休息、运动、安全、游戏、治疗
等保持健康的需要。
2、好奇探险动机 要求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活动具有新异性、知识性和
一定程度的探险性。
雅 鲁 藏 布 江 大 峡 谷
3、社会交往动机 可以结交新朋友、探亲访友、寻根问祖、得到团体的接
问题:木梳卖给和尚
如果你参加某跨国公司的招薪而公司出了一道“十 日之内为公司尽可能多地把木梳卖给和尚赚钱”的考题 , 你怎么办?
有这样一则故事:某跨国公司高薪聘请营销人员, 出了一道“十日之内为公司尽可能多地把木梳卖给和尚 赚钱”的考题。大多应聘者作鸟兽散,仅剩A\B\C三人。
• 限期到,A君只卖出一把,据说还遭到寺内众僧责骂,幸 亏一游僧动了恻隐之心才解囊买下。
旅游 决策
旅游 行为
需要 满足
心理紧张消除
图1 旅游动机的过程
(二)旅游动机产生的条件
1、经济条件 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如果财力有限,经费不足,旅游行为
就无法实现。 人们在基本生活得到保障之后,才会产生旅游的动机。
2、时间条件 不具有一定余暇时间的人基本不会产生外出旅游的动机。
3、社会条件 主要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状况、文化因素以及社会风气
日本东京帝国饭店广告
• 把美好奉献给别人的人, 必将得到同样美好的回 报“一百多年来,本饭 店一直为诸如卓别林这 样的贵宾提供最优质的 服务与设施”。卓别林 通过他的礼帽与手杖把 美好奉献给了别人,我 们奉献给客人的服务亦 会同样美好。
马来西亚麦林饭店集团广告
• 新的麦林精神是:不论你在何处选择,麦林都有将满足 你的每个需求。出现在各处的麦林饭店,如同一盘丰盛 的大菜。
需要的模式图





需 要
紧 张 的 状 态
动 机
标 导 向
找 选 择 目



( 即 满 足 标需 行要 动的 活 动 ) 目


张产
满 足
感 消 失
生 新 的
) 需
需 要

人有哪些需要?
• 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需求的特点:
对象性 —— 需求总是和满足需求的目标联系在一起; 紧张性 —— 某种需要产生后,便形成一种紧张感、不适感、烦躁 感; 驱动性 —— 需求驱使着人们去从事各种活动; 连续性 —— 需求 满足、再出现、再满足、周而复始地不停运转; 发展性 ——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 B君卖掉10把木梳。B君建议座寺庙的案前摆放木梳,目的 是不让进香者蓬头垢面,亵渎神灵。
• C君自称卖已卖出1000把。C君向一盛名寺庙的方丈进言, 让书法超群的方丈书写“积善”两字刻于木梳上,让善男 信女“梳却三千烦恼丝,青灯黄卷绝尘缘”以显佛祖慈悲。 方丈闻言大喜,此举一出盛名远,为求“慈悲梳”进山朝 圣者踏破山门。
启迪
从需求上讲,和尚自己是不需要梳子的,但是通过挖掘梳 子的象征意义,结合和尚所处的环境,聪明的商人仍然把梳子 推销给了和尚:通过把梳子塑造成寺庙的小礼品,赋予其“吉 祥梳”、“幸运梳”、“平安梳”的美名,把梳子卖给渴求吉 祥、幸运、平安的游客和上香的人(名义上是赠送),满足了 游客和上香人的心理需求,和尚的梳子销路大增,寺庙的美誉 度也提高了不少,从而形成良好的销售循环。
等方面。 4、基础设施条件
交通条件、住宿条件等。
1、个性特征因素
美国心理学家斯坦利-帕洛格建立了旅游消 费者心理类型模式,分为五种个性心理类 型,自我中心型、近自我中心型、中间型、 近多中心型和多中心型。(依赖型、冒险 型、中间型)
2、个人自身的客观条件 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
微社会群体
九寨沟
中广网北京10月7日消息(记者汤一亮)据中国 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十一黄金周的8天长假, 让人们看到了蕴藏的国人心中的旅游意愿和巨大的 消费潜力。黄金周旅游经济在国人狂热的出游意愿 刺激下,热的发烫:中国旅游研究院的预计显示, 黄金周期间,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约为3.62亿,旅游 收入约为1800亿元人民币。
2012年中秋国庆黄金周各城市旅游收入排名
1.北京: 旅游总收入87.95亿元 2.杭州:旅游总收入87.65亿元, 3.广州:旅游业总收入79.96亿元, 4.上海:实现旅游收入70.41亿元, 5.济南:实现旅游总收入67.47亿元, 6.苏州:实现旅游总收入64.08亿元, 7.南京:旅游收入56.84亿元, 8.常州:旅游总收入54.20亿元, 9.成都:旅游总收入达53.96亿元。 10.无锡: 旅游总收入51.77亿元,
• 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的需 要 人的需求,在不同时期和环境,有所不同,而且是变 化发展的
不同人群五种需求的差异
二、旅游需要的概念与作用
1、旅游需要的概念
旅游需要是人们在特定的社会生活和特定的经济条 件下对获得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愿望及要求。
旅游所满足的需要是一种心理需要,旅游是一种社 会现象,是一种习得的行为,是一定的社会环境培育出 来的旨在满足某种特殊人类社会需要的活动,这些社会 需要可能包括像群属、交际、沟通、学习、自我补充和 自我扩张、自理和自立、自尊和他尊、自我实现、利他、 奉献等范畴。
美国联合航空公司英国航线促销广告
• 我们将按皇家 礼遇待你在英 国皇家卫队的 帽子具体标明 了航空公司的 服务,颇投英 国人所好。
泰国国际航空公司曼谷到洛杉矶航线广告
• 欲游好莱坞,请乘泰航去洛杉矶之所以能吸引游客一个重要的原 因是那是有世界影城好莱坞,广告用好莱坞大导演希区柯克的影 片“西北偏北”中的一个场景来唤起人们的怀旧情绪和对好莱坞 的向往。
第二节 旅游动机
一、动机概述
(一)动机的概念
动机是维持和推动人们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指 向某一目标的心理过程或内驱力,它通常是以愿望、 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的。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动机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具有一定强度的需要; 二是具有满足需要的目标和诱因。
(二)动机的功能
新加坡旅游广告
随《菊豆》走向世界
• 1989年金秋,著名导演张艺谋和著名影星巩俐来黟县 南屏拍摄《菊豆》,该片荣获了法国戛纳电影节最高 奖――金熊奖。此后,慕名来此寻访者络绎不绝。当 地打出了“南屏村――《菊豆》的故乡”旅游广告词 进行促销,更使南屏蜚声海内外。
马来西亚旅游广告
• 在你赴远东、美国、澳大 利亚、新西兰、英国或欧 洲的途中,尝试一下热带 生活椰子、海滩、湛蓝的 大海构成了马来西亚的 “热带”生活。
而进行活动。 2、隐含性
由于旅游者的主体意识作用,旅游动机往往形成隐 含层、过渡层、表露层等层次结构。 3、行动层
一旦旅游动机形成,必将导致旅游行为。
四、旅游动机的激发
1、倡导现代旅游观念,鼓励旅游消费
倡导旅游者树立全新的现代旅游观念,旅游是 人类自然、永恒追求的一种消费活动。
旅游不但是提高国民物质文化水平的一个重要 消费领域,还可以起到刺激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 长的作用。
2、内在动机、外在动机和非动机 根据动机的自主性水平不同划分。
3、主导性动机和辅助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活动中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的大小划分。
二、旅游动机的概念和产生的条件
(一)旅游动机的概念
旅游动机是引发、维持个体的旅游活动并将这 一行动导向旅游目标的心理动力。
旅游 需要
心理 紧张 或不安
旅游 动机 (驱动力)
空气中,茉莉花香 弥漫,交织着如诉如泣 的音乐。一缕莫名的感 动,萦绕心扉。唉,离 情依依。这一天终将来 临,我也终将离去;再 多的不愿意,也只能化 作千百个回忆。浓浓的 神秘风味,异国情调的 街头舞蹈,穿梭于繁华 之间的三轮车,还有那 位让我尚未离去,怀念 之情就已缠绕心头的小 提琴手……怎一趟难忘 的奖励旅游!盼望不久 的将来就能重温这点点 滴滴。
需要层次理论
• 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 1908-1970) 美国人,管理心理学家 1943提出需要层次理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