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 项目二:旅游者心理 任务二:旅游者需要与动机
《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动机与旅游倾向

第三章旅游者的需要和动机(二)第二节旅游者的动机一、动机概述(一)什么是动机面对金钱,有的人拾金不昧,有的人抢劫行骗,有的人甚至谋财害命,人的行为为何会有这样大的差别?这就需要你去寻找人的行为的原因,我们常说,行为之后必有原因,这里所说的原因就是动机。
什么是动机呢?动机(motivation)一词,来源于拉丁语Movere,意思是移动、推动或引起活动。
现代心理学将动机定义为:动机是引起、维持人们从事某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动力。
或为实现一定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所以,动机是用来说明个体为什么要从事某种活动的。
(二)引起动机的两种条件:一是内在重要条件”需要”。
需要是动机形成的基础。
当人们感到生理上或心理上存在着某种缺失或不足时,就会产生需要。
一旦有了需要,人们就会设法满足这个需要。
但是,并非任何需要都可以转化为动机。
只有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后,才会转化为相应的动机。
就是说,某种需要必须成为个体的强烈愿望,迫切要求得到满足。
如果需要不迫切,则不足以促使人去行动以满足这个需要。
二是外在条件“诱因”。
即满足需要的条件。
是个体之外的各种刺激,包括物质因素,也包括社会性因素,可统称环境因素。
个体的愿望要转化为动机,还要有诱因的作用。
否则,只能停留在大脑里。
诱因使个体的需要指向具体的目标,从而引发个体的活动。
有了客观的诱因才能促使人去追求它、得到它,以满足某种需要;相反就无法转化为动机。
(三)动机的种类动机对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有不同的方面,由此可对动机进行不同的分类。
1、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1)内在动机是指由个体的内在因素引起的动机。
如:好奇心、兴趣,自尊心、上进心、责任心、荣誉感、理想等内在因素,在一定条件下都可以转化为推动人们进行工作和学习的内在动机。
例如,有的儿童刻苦学习是因为他们在学习方面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兴趣等,这种学习动机就是内部动机;(2)外在动机是指由外在条件(诱因)诱发而来的动机。
旅游心理服务之旅游者需要与动机

1
自然需要
自然需要又称为生理需要,是人类对维持生命 和繁衍后代的必要条件的要求。 2 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指人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对劳动、 知识、社会道德、审美、宗教信仰、成就、尊重等 方面的需要。
需要的内涵
第一层次:是有机体内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乏或 不平衡状态;
第二层次:是人对某种客观要求的反映;
(三)旅游动机的特征
多样性 层次性 发展性 交叉性 周期性
需要与旅游动机
二、旅游动机的多源性
1 健康的动机
健康动机是人们为了使身心得到调整和休养而 产生的一种外出旅游的动机。
2 探索的动机
好奇和探索需要是人的共同特征,人们对未知 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好奇心,有探索其奥秘的欲望。
二、旅游动机的多源性
问题思考:
旅游动机是什么? 旅游动机是怎样产生的?
旅游动机要如何激发?
绪 论 需要与旅游动机
一、动机与旅游动机
动机是发动和维持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指向一 定目的的心理倾向。 动机是刺激和促使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
朝着某一目标迈进的心理倾向。
动机是一种心理过程,是由需要直接引起的一 种心理状态。
需要与旅游动机
(二)旅游动机的激发
第一,提高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第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
第三,拓展旅游接待能力
第四,宏观环境营造
第五,加强宣传营销
需要与旅游动机
1 倡导现代旅游观念,鼓励旅游消费
2 加大旅游宣传的力度
3 努力开发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
自然性,尽可能保持旅游资源或旅游产品的原始自然风貌, 满足旅游者亲近大自然的心理需要;(2)独特性,个性是旅游 产品的魅力所在,因此旅游产品的设计要突出个性、特色和 独特的感染力;(3)民族性,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因此 那些具有典型民族风格、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对旅游者充满 了吸引力。
旅游者的需求和动机

a
33
1993年以前,中国旅游业发展速度较慢,国内旅游收入占 GDP的1.5%以下。
1993年,我国人均GDP达到2939元人民币,折合300多美元, 旅游业出现了一次"井喷"式的发展。
a
34
(3)旅游动机的多源性
1、社交的、尊重的和自我完善的需要 2、基本智力的需要 3、探索的需要 4、冒险的需要 5、一致性需要 6、复杂性需要 7、多样性需要
a
5
高级需求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社交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低级需求
a
6
要点:
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顺序。 多数人的需求,符合上述序列层次,但少数人也存在 例外的特殊情况 当人的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层次的需 要 人的需求,在不同时期和环境,有所不同,而且是变 化发展的
a
7
不同人群五种需求的差异
a
27
诱因理论
观点 ①诱因是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发或诱使个 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②诱因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③赫尔的修改公式:P=D×H×K(K,诱因) ④诱因与驱力分不开,它由外在目标所激发,只有当其成为 个体内在的需要时,才能推动个体的行为。
a
28
唤醒理论
观点(赫布和柏林) 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的一种水平, 不太高,也不太低。
a
8
ERG理论
奥尔德弗(Alderfer) 1969年提出 生存需要( Existence ) 关系需要( Relation ) 成长需要( Growth )
a
9
a
10
和马斯洛理论有两点不同:
1、各种需要可同时存在。 2、如果高层需要受到抑制而未能满足,那么 满足低层次需要的愿望就更为强烈。
旅游心理学 第三章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

(二) 面对多样化的旅游选择,旅游者要求旅游需要 的综合性满足: 来自旅游市场的种种迹象表明,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不仅 乐于选择那些更独特、更新颖、更奇异的旅游景点,而 且,旅游者特别看好那些具有综合性特征的旅游区和旅 游项目。旅游者期望能够在一次确定的旅游过程中,获 得集知识、娱乐、体验、享受、审美等于一体的旅游需 要的综合性满足。
第三章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概述 第二节 旅游需要 第三节 旅游动机
1
第一节 需要与动机概述
一、 需要概述
(一) 什么是需要:需要是个人对影响自己或群 体生存和发展的生理、心理、社会以及自然条件 的主观反映,是个人行为动力系统的基本结构。 人类为了谋求个人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必然要 求拥有一定的事物,如食物、住房、服饰、睡眠、 工作、知识、技术、交往、娱乐等等,这些要求 反映在个人的头脑中,就构成了他的需要。
养、支援、保护、喜爱、指引、纵容、规劝和安慰等。 (20)了解需要。对理论感兴趣,提出并回答问题,喜欢
思索。
20
二、 旅游需要的发展趋势
(一)在大众旅游方面,旅游需要将集中指向三大主题: 大众旅游的三大旅游需要是娱乐旅游需要、乡村旅游 需要和观光旅游需要。首先,娱乐旅游为人们的生活增 添了新的乐趣和节奏,为旅游者消解因高度紧张而刻板 的日常生活与工作带来的身心压力提供了机会。其次, 乡村旅游备受城镇居民的青睐。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 快,城镇生活丰富多彩,但是,生活与工作的压力也不 断增大,城镇居民回归自然的旅游需要越来越强烈。第 三,新世纪伊始旅游主题的多极化发展,并没有动摇传 统观光旅游的主体地位。
4 持久性。人们在某种行为上能够维持多长时间, 与他们的行为动机息息相关。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旅游心理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一门应用性基础学科,是高等教育旅游管理专业、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是其他专业的限选课或选修课。
本教学大纲适用于32学时的《旅游心理学》教学。
《旅游心理学》是以旅游者和旅游业从业人员为其研究对象的,本课程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第一编所涉及有关普通心理学的知识,这是全书的基础,也是难点内容。
其次是第二编里旅游企业服务心理的有关内容,因此本课程在开设之前要求学生对旅游及旅游业运行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通过开展旅游心理学的学习,能使学生认识旅游心理学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和意义;掌握旅游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原则;掌握旅游消费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以及旅游服务心理的一般规律;在掌握普通心理学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很好地理解旅游活动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提高对旅游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能使学生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对人的旅游行为准确预测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办法,来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有利于旅游业健康发展的方向发展;能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熟练掌握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服务心理策略,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旅游服务与管理心理素质。
为从事旅游及相关行业服务与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以成为高质量的旅游从业人员。
鉴于《旅游心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并兼顾实际运用的课程,要求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
在《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中,除了认真阅读和理解教材的内容之外,要密切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努力分析各种旅游活动中的心理现象,提高预测和引导能力,用所学的心理知识和方法解决工作实践和社会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二、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注意学生综合素质及心理素养的培养。
旅游活动是当今社会中的一项社会、经济、文化复合型的活动,不仅具有很强的经济辐射功能,还对社会、文化、环境等具有很大的正负影响,因此可以说旅游活动与现象的正确认识和科学管理对于社会、经济、环境、文化等的影响是巨大的。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旅 基本观点:
游
人是有需要和欲望的,他们随时有待于 满足。只有未满足的需要才能产生动
者
力。
的 人的需要从低级到高级分为不同的层次,
态
只有低一级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时,
度
高一级的需要才会上升为支配人行为
的动力。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五种层次需要的心理发展关系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态
秘、惊险、刺激等所有的时尚元素。
度
活动一开始,数十位陌生的青年男女将
会安排登上一辆班车,而面对面相坐的
旅
肯定是两对异性,漫长、枯燥的旅程使
游
热情的年轻人很快熟悉起来。下车后, 刚刚建立的友情使4个年轻人组成一个"
者
战斗团队",将参加到与其他十几个团
的
队在大森林中争夺神秘宝藏的行列......
态
一路上,既有山花、瀑布、激流与群山 等美景,同时还有标有宝物的神秘符号、
度
往等旅游动机
二、旅游者的动机概述
旅 (一)概念
游
是指激发与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其活 动朝向某个目的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力。
者
的
态
度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
旅 需要是动机的前提 游 需要在得到激发之后产生动机 者 动机的产生需要外界的刺激 的 态 度
旅 (二)旅游动机的功能 游 激励功能 者 指向功能 的 强化功能 态 持续功能 度
旅游心理学
项目四
旅游者的 个性心理和旅游行为
任务一
旅 游 者 的 态 度
案例引导
“十一”假期之际,有甲、乙、丙、丁
模块二游客个性心理的体验分析项目二游客的需要和动机分析旅游需要分析教案

过
程
环节
方式
教学内容
所用时间
引入
新课
总结
作业
案例思考
多媒体课件
案例分析
“无景点旅游”在各地悄然兴起
旅游者选择无景点旅游是为了满足他们那些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与特征
(一)需要的概念
人的需要,实质上是人对个体和社会的生存和发展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反映。
旅游需要基本上是一种社会需要
(二)需要的特征
1.对象性
四、现代旅游的发展趋势
1.更加重视精神需要
2.个性化需要加强
3.功利色彩浓厚
4.创新性的旅游体验
1.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解释某项旅游活动。
2.利用业余时间了解问卷设计知识。
10分钟
70分钟
10分钟
模块二游客个性心理的体验分析
项目二游客的需要和动机分析
旅游需要分析
教案
教学课题
旅游需要分析
计划
课时
2
教学目标
了解需要的概念与特征,理解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教学重点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教学难点
分析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课堂讲授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图画、PPT等)
教
4.尊重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对尊重的需要可分为两类,即自尊和来自他人的尊重。自尊包括信心、能力、成就、自由和独立等需求。来自他人的尊重包括威望、认同、地位、荣誉等需求。比如,探险旅游是典型的尊重需要的满足,旅游者无论是环游世界、挑战两极、穿越荒漠、征服高山,无不期望获得威望、荣誉、认同和地位。
5.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实现个人的理想、抱负、价值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展现个人风采和魅力。
旅游心理学模块二

旅游心理学模块二在旅游的世界里,人们的行为和心理状态丰富多彩。
旅游心理学模块二,将带我们更深入地探究游客在旅游过程中的心理活动以及这些心理如何影响他们的决策和体验。
当我们踏上旅途,往往怀揣着各种期待和梦想。
而这些期待和梦想,很大程度上是由我们的心理需求所驱动的。
比如,有的人追求放松和休闲,希望逃离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压力;有的人则渴望冒险和刺激,寻求新的挑战和体验;还有的人热衷于文化探索,想要了解不同地域的历史、风俗和传统。
旅游动机是促使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驱动力。
它可以是内在的,比如对自我成长和知识拓展的渴望;也可以是外在的,如受到他人的影响或者旅游广告的吸引。
比如,当看到朋友圈里别人分享的美丽风景和精彩经历时,我们可能会心生向往,从而产生去那个地方旅游的动机。
在旅游决策的过程中,游客的心理因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的收集和评估是其中的关键环节。
现在,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海量的旅游信息,但如何筛选和判断这些信息的可靠性,就需要游客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和经验。
一些游客可能更倾向于参考亲朋好友的推荐,因为他们认为这种口碑传播更可信;而另一些游客则会依赖专业的旅游网站和评论,通过综合分析来做出决策。
感知风险也是影响旅游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担心目的地的安全问题、旅游服务的质量不佳、行程安排不合理等。
这些担忧可能会让游客犹豫不决,甚至放弃原本的旅游计划。
因此,旅游目的地和服务提供商需要通过有效的宣传和保障措施,降低游客的感知风险,增强他们的信心。
游客的个性特点同样会在旅游中展现出来。
外向型的人可能更喜欢参加社交活动丰富的旅游项目,与他人交流互动;而内向型的人可能更倾向于独自欣赏风景,享受宁静的时光。
不同性格的游客在面对旅游中的各种情况时,反应和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旅游过程中的情绪体验也是旅游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一次愉快的旅行可以给游客带来愉悦、满足和兴奋的情绪,这些积极的情绪会让游客对这次旅行留下美好的回忆,甚至可能促使他们再次选择相同的目的地或推荐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