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你对和定最值了解多少

合集下载

2015山西省考行测数量关系考前指导:特值法

2015山西省考行测数量关系考前指导:特值法

2015山西省考行测数量关系考前指导:特值法
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数量关系部分一直是广大考生最头痛的一个部分。

不仅是因为数量关系的知识点多,难度大,而且也因为大家对于数量关系部分一直也没有什么好的方法。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中公教育的研究与辅导专家经过多年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解决数量关系的很多方便快捷的方法。

下面就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种方法
------特值法。

特值法是指通过给题目中的未知量赋予特殊值,从而使计算简化的一种方法。

给未知量赋予的特殊值不会影响计算的结果,所以可以随意设。

但为了计算的方便,一般设的数字都是小整数。

题目的特值也可以根据需要设多个。

特值法在历年公务员考试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是大家必须学会的一种方法。

而要想用好特值法,需要掌握特值法的两点应用环境。

一.特值需要符合题目的要求(通常题目中出现“任意,若干,动点,字母”等)
例3:一项工程,甲一人做完需30天,甲,乙合作完成需18天,乙,丙合作完成需15天。

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该工程需:
A.8天
B.9天
C.10天
D.12天
【答案】C。

解析:特值这项工程的工作总量为90,则甲的效率为3,乙,丙的效率和为6,甲,乙,丙的效率和为9,故甲,乙,丙三人共同完成该工程需90/9=10天。

通过以上三道例题,大家发现特值法在解决工程问题,行程问题,利润问题,几何问题等问题上具有相当快速,方便简洁的特点。

所以大家一旦掌握好特值法,就一定能够在公务员考试中一举成“公”。

运城中公教育。

2015年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1)

2015年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文字版) (1)

2015年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打印版)第一部分常识判断1(单选题)下列关于国际经济组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B.欧洲联盟是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D.石油输出国组织是以亚洲、欧洲、拉丁美洲的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结成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正确答案是A解析A选项:博鳌亚洲论坛于2001年2月27日在海南省琼海市万泉河入海口的博鳌镇召开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为非官方、非营利性、定期、定址的国际组织;B选项:欧盟是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代表,集政治和经济于一身,政治上所有成员国均为民主国家,经济上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实体,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C选项正确;D选项:石油输出国组织,中文音译为欧佩克,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故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择A选项。

2(单选题)“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句话体现了程序正义,即裁判结论要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裁判者必须确保判决符合公正、正义的要求。

下列说法违背了程序正义的是:A.刑事案件的判处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B.罚款应当由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收缴C.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应当回避D.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询问、质证并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依据正确答案是B考点诉讼法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即看得见的正义,这句格言的意思是说,案件不仅要判得正确、公平,并完全符合实体法的规定和精神,而且还应当使人感受到判决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我国实施罚款决定和罚款收缴分离的原则,为了加强对罚款活动的监督,故本题选择B选项。

2015年山西公务员《行测》真题及解析

2015年山西公务员《行测》真题及解析

2015年山西公务员《行测》真题一、常识判断1.下列关于国际经济组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B.欧洲联盟是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D.石油输出国组织是以亚洲、欧洲、拉丁美洲的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结成的国际性石油组织【知识点】热点经济词汇【答案】A【解析】A选项:博鳌亚洲论坛于2001年2月27日在海南省琼海市万泉河入海口的博鳌镇召开大会,正式宣布成立,为非官方、非营利性、定期、定址的国际组织;B选项:欧盟是区域一体化组织的典型代表,集政治和经济于一身,政治上所有成员国均为民主国家,经济上为世界上第一大经济实体,所以B选项正确;C选项: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 APEC),是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C选项正确;D选项:石油输出国组织,中文音译为欧佩克,随着成员的增加,欧佩克发展成为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故D选项正确。

故本题选择A选项。

2.“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这句话体现了程序正义,即裁判结论要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裁判者必须确保判决符合公正、正义的要求。

下列说法违背了程序正义的是:A.刑事案件的判处要重证据,不轻信口供B.罚款应当由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收缴C.与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审判人员,应当回避D.证人证言必须在法庭上经过询问、质证并查证属实后才能作为定案依据【知识点】诉讼法【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程序正义。

程序正义,即看得见的正义,这句格言的意思是说,案件不仅要判得正确、公平,并完全符合实体法的规定和精神,而且还应当使人感受到判决过程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我国实施罚款决定和罚款收缴分离的原则,为了加强对罚款活动的监督,故本题选择B选项。

2015山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分值分布

2015山西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分值分布

2015年山西公务员考试公告、报名注意事项、职位表等最新资讯及免费备考资考试内容、时间和地点考试包括笔试科目和面试两部分。

(一)笔试科目和内容笔试科目分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两种。

1、笔试科目和内容公共科目笔试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全部为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限120分钟。

《申论》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限为150分钟。

考试范围以《山西省2014年度考试录用公务员公共科目考试大纲》为准。

所有报考者均需参加公共科目考试。

报考省委老干部局汾东公寓管理处和劲松公寓管理处职位的考生需参加专业科目考试(考试大纲见附件)。

报考法院、检察院系统法律职位的考生,需参加专业科目考试(考试大纲见附件)。

其中,已经取得《法律职业资格证》的考生,专业科目可申请免考,但需在报名确认、缴费成功后,下载打印《免试申请表》,携《报名表》、《免试申请表》、《法律职业资格证》、二代身份证、毕业证等相关证件的原件和复印件,于4月3日至4日到省法院、省检察院进行现场审核(具体地址见附件),经省法院、省检察院审核同意后方可免试,专业科目成绩按该科目本职位考出的最高成绩计算(如该职位均为专业课免考人员的,专业科目成绩以全省最高成绩计算;如本职位专业科目考出的最高成绩未能达到合格分数线,则免考人员专业科目成绩按最低合格分数计算)。

如审核后不符合免试条件,考生必须参加专业科目考试。

报考要求专业科目考试职位的,其笔试成绩按公共科目与专业科目考试成绩1:1的比例合成(笔试成绩=公共科目成绩/2+专业科目成绩。

各科成绩均为百分制)。

2、笔试时间和地点4月26日下午14:00—16:30 专业科目4月27日上午9:00—11:00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下午14:00—16:30 申论本次考试在省会太原和其他设区的市所在地设置考场。

报考省直机关职位的在太原参加考试,报考法院系统、检察院系统、地税系统和市、县(区、市)、乡(镇)机关职位的,在报考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参加考试。

公务员行测考试和定最值题指导

公务员行测考试和定最值题指导

公务员行测考试和定最值题指导和定最值问题属于行测数量关系高频考点中的极值问题,即题目中显现了几个量的和为一个固定值,求某个量的最大或是最小值的问题。

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公务员行测考试和定最值题指导,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公务员行测考试和定最值题指导【例】共有100人参加其公司的招聘考试,考试内容共有5道题,1-5题分别有80人,92人,86人,78人和74人答对,已知答对3道或3道以上的人员能通过考试,请问至少有多少人能通过考试?A.30B.55C.70D.74E.40F.65G.80H.84【解析】C。

通过考试的人和不通过考试的人加和为100,是一个定值,求通过考试的人数的最小值,即是一个和定最值问题,但除了人数又触及到了另外一个概念——答对的题目数,此时就变成了“另类”和定最值问题,该如何求解呢?题干中包含人数以及答对的题目数两个等量关系,所以我们可以据此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

设通过考试的人数为x,不通过考试的人数为y,则根据总人数为100得第一个等量关系:x+y=100;关于答对的题目数:100人总计答对80+92+86+78+74=410道题,这些答对的题目数是通过考试的人答对的题目数与不通过考试的人答对的题目数之和,根据题意,通过考试的人每人可能答对3道、4道或是5道题,不通过考试的人每人可能答对0道、1道或是2道题,则可表示出第二个等量关系:(3,4,5)x+(0,1,2)y=410。

想要肯定x的最小值,结合极限的思想,那么第二个等量关系的两个未知数x与y前面的系数应当取定值,那么到底定多少呢?这个进程就比较繁琐。

单凭简单的分析进程不但效率不高,还很容易出错。

绍六字口诀:“小系数,同方向”,这六个字就帮助各位考生更快肯定两个未知数的系数应是多少才能满足题干条件。

这六个字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一来进行拆解,所谓小系数,就是从系数较小的未知数入手,判定该未知数的取值方向,所谓同方向,就是两个未知数的系数的取值方向应当与小系数的未知数的取值方向相同。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特殊模型之“和定最值”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特殊模型之“和定最值”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特殊模型之“和定最值”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特殊模型之“和定最值””,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数量关系技巧:特殊模型之“和定最值”行测考试成绩非常重要,小编跟大家交流的就是行测考试数量关系中的一个高频考点,叫和定最值。

一、什么是和定最值已知多个数的和,求其中某一个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例:有21个金币要分给5个海盗,请问分的最多的人最多分多少?二、解题原则若要某个量越大,则其他量要尽可能小。

若要某个量越小,则其他量要尽可能大。

三、常考考点(一)同向求极值同向极值指的是在和一定的条件下,要求其中最大量的最大值或最小量的最小值。

例题1:有21个金币要分给5个海盗,若每个人分得的数互不相同,请问分的最多的人最多分多少?A.10B.11C.9D.8【解析】答案:B。

5个海盗分的总量一定,根据思路,要求第一名的最多分多少,则要让后四名海盗的分的尽量少,所以应该分别为:1、2、3、4分,此时第一名份的为:21-1-2-3-4=11分,故答案选B。

(二)逆向求极值而逆向极值指的则是在和定的条件下,要求最大量的最小值或最小量的最大值。

例题2:有21个金币要分给5个海盗,若每个人分得的数互不相同,请问分的最多的人最少分多少?A.7B.8C.9D.10【解析】答案:A。

要求的是分得金币最多的人至少分多少,根据原则,其他量尽可能大,这样我们用方程的思维就能理解了,根据各不相同。

可知,假设最大的为X,接下的依次为X-1,X-2,X-3,X-4。

得到5X-10=21,解得X=6.2。

最小都是6.2,答案只能是7。

行测数量关系技巧:数学运算综合题目答题技巧公务员考试行测中,知识点考察错综复杂,而对于数量关系的考察难度相对较大,小编就数学运算的考点、考题形式等进行一一讲解。

一、牛吃草问题例题:一水库原有一定的水量,河水每天均匀入库,5台抽水机连续20天可抽干;6台同样的抽水机连续15天可抽干。

公务员行测考试定值问题示例(精选3篇)

公务员行测考试定值问题示例(精选3篇)

公务员行测考试定值问题示例(精选3篇)公务员行测考试定值问题示例【篇1】1.什么是和定最值和定最值,顾名思义,在和一定的条件下求解最值的问题。

让我们来通过一道例题,来看看和定最值的题型特征。

例题:在一场百分制的考试中,5个人的总分是330分,这5个人都及格了,而且每个人成绩是互不相等的整数。

那么成绩最好的最多得几分?首先我们去看题干,“5个人的总分是330分”意思是这5个人的成绩和是一个定值,也就是“和定”,问的是“成绩最好的最多得几分”求得是其中一个人所得成绩最大值,也就是“最值”,属于和定最值的题型特征。

2.解题原则对于和定最值问题的解题原则是:当总和一定的情况下,若要求其中某个量的最大值,其他量应该尽可能小,若要求其中某个量的最小值,其他量应该尽可能大。

解题方法主要就是设未知数,根据题目列方程求解。

3.方法运用例题:在一场百分制的考试中,5个人的总分是330分,这5个人都及格了,而且每个人成绩是互不相等的整数。

问题1:成绩最好的最多得几分?【解析】题目中提到每个人是互不相等的整数,所以我们可以将5人成绩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根据解题原则,5人成绩总和是330,成绩最好的人得分要尽可能地多,那其余4人得分要尽可能小,而且每个人都及格且是互不相等的整数,进而可以推出第五名成绩为60,第四名成绩要比第五名多,还得尽可能小,那么就比第五名多1分,也就是61,以此类推,第三名成绩为62,第二名成绩为63。

设第一名成绩为X,可列方程:X+63+62+61+60=330,解得X=84,因此成绩最好的最多得84分。

问题2:成绩最差的最多得几分?【解析】依然将5人成绩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

根据解题原则,5人成绩总和是330,成绩最差的人得分要尽可能地多,那其余4人得分要尽可能小,而且每个人都及格且是互不相等的整数,我们会发现成绩好的人分数要尽可能的低,成绩差的人成绩反而要尽可能的高,每个人都不好确定,那不妨就问谁设谁,设第五名最多为X,那么第四名成绩要比第五名高,要尽可能的低,还得是整数,那么就比第五名多1分,也就是X+1,以此类推,第三名成绩为X+2,第二名成绩为X+3,第一名成绩为X+4,可列方程:X+4+X+3+X+2+X+1+X=330,也就是5X+10=330,解得X=64,因此成绩最差的最多得64分。

行测数量关系之巧解和定最值问题

行测数量关系之巧解和定最值问题

⾏测数量关系之巧解和定最值问题⾏测数量关系之巧解和定最值问题在⾏测数量关系这⼀个专项考查中,考⽣经常会遇到这样⼀类题型——极值问题,⽽且由于极值问题难度相对都不⾼,所以很多考⽣都能通过专家的指导从⽽学习解题技巧并快速解题,争取在公务员考试中如果出现这个题型,⼀定能⼜快⼜准得拿到分数。

今天专家主要讲解的是极值问题中的⼀个常见题型——和定最值问题。

⼀.含义:所谓和定最值问题,即指题⼲中给出的某⼏个量的和⼀定,题型特征为:题⼲中出现“最多……,⾄多……”或者“最少……,⾄少……”等等。

⼆.解题原则:(1)求某个量的最⼤值,让其他量尽量⼩(2)求某个量最⼩值,让其他量尽量⼤。

中公教育三.例题讲解:例1.5 ⼈参加⼗分制考试的平均成绩为6 分,所有⼈得分为互不相同的正整数。

问第3 名最⾼考了多少分?A.6B.7C.8D.9【答案】C。

中公解析:要求第3 名成绩最⾼,则其他⼈成绩尽量低。

利⽤平均数构造等差数列,8、7、6、5、4。

第4 名最低为2 分,第5 名最低为1 分,⽐数列中对应项共少了3×2=6 分;利⽤盈余亏补思想,前3 名共多6 分,6÷3=2,每项多2 分,5⼈的成绩分别为10、9、8、2、1 分,即第3 名最⾼考了8 分。

故答案选C。

例2.8 ⼈参加百分制考试的平均成绩为90.5 分,所有⼈得分为互不相同的正整数。

问第4 名最低考了多少分?A.87B.88中公教育C.89D.90【答案】B。

中公解析:解析:要求第4 名成绩最低,则其他⼈成绩尽量⾼。

利⽤平均数构造等差数列,94、93、92、91、90、89、88、87。

前3 名最⾼分依次为100、99、98 分,⽐数列中对应项共多了6×3=18 分。

利⽤盈余亏补思想,后5 名共少18 分,18÷5=3……3,每项少3 分,剩余3 分分给后3 名,即第4 名最低考了91-3=88 分。

故答案选B。

第2页例3.3 ⼈参加⼗分制竞赛的成绩总和为15 分,所有⼈得分为互不相同的正整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山西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你对和定最值了解多少极值问题在历年行测考试中是一种出现频率较高的题型,其中和定最值是较为典型且重要的题型。

因而掌握好和定最值对于每一位考生而言至关重要。

下面就由中公教育专家带领各位考生共同学习和定最值的问题。

和定最值为多个数的和一定,求其中某个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问题。

其解题核心原则是,几个数的和一定,要想某个数最大,其余几个数要尽可能的小;要想某个数最小,其余几个数要尽可能的大。

这一解题原则与便捷的方法相结合,就会轻松搞定和定最值的题目。

而这种便捷的方法即为“排序法”,将多个数从大到小排序,然后进行求解。

下面我们结合具体的题目来看看排序法究竟如何应用。

例1.五人的体重之和是421斤,他们的体重都是整数,并且各不相同。

则体重最轻的人,最重可能重多少?
A.80斤
B.82斤
C.84斤
D.86斤
【中公解析】B。

五人的体重之和是421斤,求体重最轻的人,最重可能重多少,即求最小数的最大值,此题为和定最值问题,用排序法解题。

可以将5人体重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若①的体重最重,②次之,依此类推,⑤的体重最轻,因5人的体重各不相同, 5人体重排序为①>②>③>④>⑤。

要求体重最轻的人最重为多少,即求⑤的最大值。

设⑤的体重最重为x。

根据解题原则,要使体重最轻的人,体重达到最大,则其他四个人的体重都应尽量小,所以④的体重为x+1,③的体重为x+2,②的体重为x+3,①的体重为x+4,则有
(x+4)+(x+3)+(x+2)+(x+1)+x=421,解之得x=82...1,可知这5人体重分别为86、85、84、83、82余1,因为每个人的体重各不相同且⑤以外的四人体重应尽可能小,所以余的1斤可以分给①,此时这五个体重分配分别为87、85、84、83、82,即体重最轻的人体重最大为82,故选B选项。

例2.某单位2011年招聘了65名毕业生,拟分配到该单位的7个不同部门。

假设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问行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至少为多少名?
A.10
B.11
C.12
D.13
【中公解析】B。

7个部门共有65名毕业生,求行政部门的毕业生至少为多少,属于和定最值的问题,采用排序法。

将7个部门的人数从大到小排序,①的人数最多,为行政部门,⑦的人数最少,题目中没有“各不相同”,且“政部门分得的毕业生人数比其他部门都多”,则有①>②≥③≥④≥⑤≥⑥≥⑦。

要求行政部门即①的最小值,就让其他部门的人数尽量的大,故,若设行政部门为x人,则有②=③=④=⑤=⑥=⑦=x-1。

x+6×(x-1)=65,x=10...1,即行政部门10人,其他部门各9人还余1人,这1人只能分给行政部门,因此行政部门有11人,选B。

通过以上例题的讲解,我们会发现,对于排序法解和定最值问题,首先需要根据题目中是否存在“各不相同”的条件来正确合理的进行排序:若题目中存在“各不相同”的条件,则不可划等号,如例1;若没有“各不相同”的条件则可划等号,如例2。

其次求谁就设谁为x,并且根据开始讲的核心原则将其它量
都正确表示出来。

最后这几个数加和求得x即可。

在求x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余数。

根据前面两个例题可知,如果出现余数,那么将其合理分配(即不与题干矛盾)即可。

相信通过我们的讲解,各位考生已经对和定最值问题能够准确判断题型,并掌握和定最值的核心思想及解题方法。

最后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