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艺意识形态本性论的几个问题

合集下载

“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

“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本质论浅析
维普资讯
20 06年 5月
湖 南 师 范 大 学 社 会 科 学 学 报
Jun l fSca ce c fHu a oma nv r t o ra oil in eo nn N r lU ies y o S i
V 1 3 No o. 5 .3
任何特殊的区别。后者也同样认为思想统治着世界, 把思想 和概念看作是决定性的原则 , 把一定的思想看作是只有哲学
家们才能揭示的物质世界的秘密。 儿 ’ ” 这里提到的“ 思想
学理论 自身合法性遭遇质疑的背景下, 文学本质是“ 审美意 统治着世界”在所谓的“ , 意识形态家们” 那里成了意识形态 的普遍特征, 意识形态在本质上是对现实生活、 物质世界的
支配性关系, 是对现实关系的扭曲和遮蔽, 带有极大的虚幻
性甚至欺骗性。可以说 , 意识形态在马克思这里, 开始它是
带有“ 支配性”“ 、 统治性” 意涵在里面的。这一点, 随着对“ 德
意志意识形态” 的展开而有更详尽的阐述。
那么, 是否我们据此就可以认为这里的意识形态是一种 “ 完全虚假” 的统治意识而缺乏现实的物质基础呢?其实, 马 克思仍然认为这种意识形态是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用他 的话说,这些观念都是他们 的现实关 系和活动、 “ 他们的生 产、 F他们的交往、 他们的社会组织和政治组织有意识的表现, 而不管这种表现是现实的还是虚幻的。相反的假设, 只有在
收 稿 日期 :0 51.2 20 .22 作 者 简 介 : 学 文 (95) 男 , 林 人 , 京 大 学 中 文 系 教 授 ; 董 14 ., 吉 北

诚 (97) 男 , 苏 徐 州 人 , 京 大 学 中 文 系 博 士 生 。 17 ., 江 北

文学本质论研究——以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为中心

文学本质论研究——以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为中心

84文学本质论研究——以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为中心齐婉迎 东北大学外国语学院 陈连丰 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摘要:马克思主义批评是当今文艺批评理论中重要的理论之一。

本文从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入手,旨在对文学的本质进行研究。

本文首先介绍研究背景,并对何为意识形态做了界定。

接下来本文探讨了文学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和文学的本质并得出结论:文学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具有审美特性、意识形态性的社会意识形式。

关键词:文学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式一、绪论文学本质论回答的是“文学是什么”这个基本的理论问题,文学的本质就是文学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基本特性。

马克思主义批评迄今仍是批评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流派之一,文学和意识形态的关系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的基本问题。

在当今多种文化激烈碰撞和并存的时代,人们对文学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看法:如文学是一种再现,文学是反映,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等。

但是文学的本质,即使文学从根本上区别于其他事物而存在的特性到是什么?我们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文学的本质问题是文艺理论的基本问题,我们只有把握了文学的本质,才能更好地开展文艺理论的学习。

本文以文学、意识形态为基本点深入剖析两者关系,以此达到对文学本质的把握。

Ideology ,即“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的概念是由启蒙运动时期的法国哲学家托拉西提出,它指的是人的观念。

当时他试图脱离社会实践对意识形态,即人的精神、意识、思想观念等进行科学的分析。

马克思将这种天真的想法进行了修正。

在马克思看来,意识与社会实践这两者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马克思把社会结构分为生产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四个层面。

法律、政治、宗教、艺术和哲学都属于意识形态,它们受到特定生产方式的制约。

“Ideologie ”的概念最早是由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的。

马克思指出,“意识形态”总是以某种方式反映人们现实生活中的某个方面。

文艺本质与意识形态——波斯彼洛夫的艺术意识形态本性论述要

文艺本质与意识形态——波斯彼洛夫的艺术意识形态本性论述要

态本 质又 重新 成 为 一 些 学 者 关 注 的 热 点 问题 时 , 重 温波 斯彼 洛夫 的思 想也 许是 十分必 要 的 。
美, 比如专注于劳作 的工人 、 沉思着 的学者 、 从容
不迫 的演说 家 , 质 都 是 社会 性 的 。所 以这 些 现 本 象 的美 , 并不 表 明美是 他 ( ) 的本质 , 它 们 而是 表 明 他 ( ) 的 本 质 得 到 了最 优 越 的展 现 。 由此 , 它 们 波 斯彼 洛夫 断 言 :现象 的审 美价 值—— 这 从来 都仅 “
艺思 想 的核 心 观 点是 : 学 艺术 是 意识 形 态 的特 文
的“ 自然 派 ” 学 观 有 着 直 接 的 因 果 关 系 。他 认 美 为 :在 现实 的 一 切 领 域里 , 何 单独 的物 质 存 在 “ 任 和任 何对 象 的审美 属性 , 是它 的本质性 属 性 , 不 不 是它 的本 质本 身 的属 性 , 是 对 象 在 其 全 部完 整 而 性 中和全 部 被直 接 感 知 的 具 体 性 中 的 外在 表 现 。 同样 清楚 的是 , 象 的 审美 属 性 的特 性 从来 都是 对


审 美不是对 象的本质属 性
在 当年 关 于 审美 本 质 的讨 论 中 ,社 会 派 ” “ 代 表 理论 家斯 托 洛 维 奇 提 出 , 术 本 质 在 于其 审美 艺 价值 , 艺术 的 审美 价 值 客 观 地 存 在 于 现 实 与人 及 社 会 的相 互关 系之 中。这种 艺 术 的审美 本质 观对 波斯 彼洛 夫所 主 张 的“ 艺术 的意 识形 态本 质 观” 形
由它 的本质 的特性决定 的。… ” 无生命物质的
美, 比如 螺 旋状 的银 河 、 滑 的卵 石 、 昏 时刻 布 光 黄 满 白雪 的林 中 旷 地 , 些 都 是 属 于物 理 性 本 质 的 这 现 象 ; 植 物 的美 , 动 比如开 花 时 节 的 丁香 树 、 跃 跳 着的松 鼠、 家养 牧 羊 犬 , 质 都 是 生物 性 的 ; 的 本 人

文艺基础理论文艺的本质资料.

文艺基础理论文艺的本质资料.

反映面前的一切,就会变成好像是第二自然”
(二)表现论
• 表现论把文艺归结为文艺家心灵情感的表现,认为文艺家内在的思想感情是文 艺表现的对象,而文艺从文艺家的主观自我出发,以情感和想象为主要契机。
源头:中国。南北朝钟嵘的“感物说”;唐代白居易的“感遇说”;源于南北朝 盛于宋代的“传神说” 西方的起源于古希腊的柏拉图,他认为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裴罗斯屈拉塔斯 则强调想象的重要。康德则把诗看成“想象力的自由游戏”
起源: 摹仿说
代表人物:达芬奇
法国
客已观正事式物出的现描“再绘现,”而这主个要术通语过。人 物库、尔事贝件认的为描,绘美,和达一到切再艺现术整的个 社对会象生就活存的在目于的左自。拉然:和推社向会生活 中,文艺家所极要端做的的自事然情就是 “寻找”。“一旦主找义到。,它就是艺 术”
最早由亚理士多德 提出,认为文艺来 自于对现实的摹仿
社会意识。 • 注意:文艺是社会意识形态,不意味着完全排斥文艺创作中无意识或潜意识的
存在。
三、文艺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到经济基础 的制约
•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模式:
经济基础:社会经济结构


决 定

政治、法律等制度(权威性和强制性)

上层建筑
文艺
社会意识形态(观点和学说)
• 文艺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 一方面文艺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受经济基础的决
2、以抒发艺术家个人情感为主的艺术品,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曲折含蓄的反映。如《登幽 州理台解歌这》一《问水题调从歌两头方▪面明入月手几:时有》 3如森4、、•杨林以以首是创丽的描超先“作萍故源绘现从整的事”,自实源理孔》因然的与出雀。为景、流来舞这物虚关的、些为幻系成陶作主 事来果渊品的物看。明是文为,的前艺对前“人作象人田对品的留园他文,下诗们艺是的”生作社作、活品会品柳的,生、宗真是活资元实社的料的反会间、“映生接史永,活反料州是的映等八前一。其记人种“实”吸折借是、取射景文斯了、抒艺特生反情的劳活映、“斯流之。托的”,“物如源《而言《”维后不志西也游”纳。 记•》其里次面从的个妖人魔体鬼验怪角、度塑而造言的,孙后悟世空的的文形艺象家。虽然取材于前人的资料、史料和做作品中, 5、有但些其以生前活人基留础下、的人资生料经、验作、品情为感题理材想的等艺却术是品个同人过的去,以不及可当替代代的的社,会而生这活些都都有来密自切与联 系。当如代探的险现资实料生、活史。料即;,以作及者依只据不前过人是的借艺历术史作材品料为表依达据个创人作对出当戏今剧社、会壁的画看、法器,乐体曲现等, 为什的么是这时些代作精品神是。来所源以于这社些会作生品活仍呢然?是文艺家对社会生活的反映。

文学意识形态论文(2)

文学意识形态论文(2)

文学意识形态论文(2)文学意识形态论文篇2浅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文学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既有意识形态性,又有审美性。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存在于文学的审美性中,而文学的审美性又总是表现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两者是辩证统一的,相互交织,相互渗透,共同形成一种新质——审美的意识形态。

下面从几个方面说说它的辩证统一关系。

一、文学审美意识形态的整体性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

这不是把文学看成“审美”与“意识形态”的简单相加,而是说“审美意识形态”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

所谓的“意识形态”是对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抽象,并不存在一种称为“意识形态”的实体。

苏联著名“审美学派”的主将阿·布罗夫曾说过:“纯”意识形态原则上是不存在的,意识形态只有在各种具体的表现中(作为哲学意识形态、政治意识形态、道德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才会现实的存在。

我们须要注意的是:第一,意识形态都是具体的,而非抽象的。

意识形态只存在于它的具体的形态中,没有一种超越于这些具体形态的所谓一般的意识形态。

第二,所有这些具体形态的意识形态都各自是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系统。

意识形态对象的差异,导致它们在形式上的差异。

这样不同的意识形态有了自己独特的内容与形式,并形成了各自独立的完整的思想领域。

例如,西方的浪漫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总的来说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的政治秩序表示不满,对于在资本主义政治意识形态主导下的人性的丧失、人的异化、人的悲惨生存状况以及非人的生活环境等,进行“诗意的裁判”。

70年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四个问题

70年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四个问题

70年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四个问题作者:蒋述卓来源:《学习与探索》 2019年第8期蒋述卓(暨南大学文学院,广州 510632 )摘要:总体而观,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头30年,中国文艺理论话语的选择由于受到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制约,话语的选择较少自主性,也受到理论视野的限制。

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40年,中国文艺理论取得了话语选择度权,但却因为大量引进西方文艺理论话语而没有很好地消化,又曾一度迷失。

20世纪90年代后,中国文艺理论在引进与消化西方文艺理论的话语时,中国学者也在与西方话语的对话中进行了本土化的尝试,在文艺心理学、文艺美学、中国叙事学、文学人类学、性别诗学、审美文化学、文化诗学、生态美学、中国阐释学等诸多领域,也取得了有标志性和中国特色的理论建树。

70年的理论成果尤其是后40年的理论成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将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新中国70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70年;理论话语;文艺理论;学科边界;学术史中图分类号:I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462X(2019)08-0157-06作者简介:蒋述卓,1955年生,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49年以来的中国文艺理论已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道路,70年来风雨坎坷,起伏跌宕,其间提出不少理论命题,也经历不少争议。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在引进与消化西方文艺理论的过程中,本土化理论建设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本文将对70年来中国文艺理论在理论话语的选择与建构、思维与方法、学科边界的扩容、学科史书写等四个方面进行总结性研究与反思,并对它们在中国文艺理论史上的贡献与不足进行分析与评价,力图从中寻找出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以期对新时代中国文艺理论建设提供某些启示。

一、理论话语的选择与建构总体而观,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头30年,中国文艺理论话语的选择由于受到政治与意识形态的制约,话语的选择较少自主性,也受到理论视野的限制。

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的思考

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的思考

关于文艺意识形态性的思考【摘要】文艺意识形态性是指文艺作品所蕴含的思想观念和政治立场。

在当今社会中,文艺意识形态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文艺作品与意识形态密不可分,文艺作品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意识形态,还对观众的价值观和思想观念产生影响。

在文艺创作中,意识形态倾向不可避免地存在,同时也会受到审美标准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变革,文艺意识形态性也在不断演变,影响力逐渐增强。

文艺作品的多样性也需要平衡意识形态的影响,以确保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文艺意识形态性对社会的影响不可小觑,我们需要在欣赏文艺作品的理性对待其中的意识形态信息。

【关键词】文艺意识形态性、定义、重要性、关系、影响、创作、倾向、审美标准、历史演变、影响力、多样性、平衡、社会影响1. 引言1.1 文艺意识形态性的定义文艺意识形态性是指文艺作品中所体现的一种思想观念或政治立场。

它反映了创作者对社会、人性、道德和政治等方面的看法和态度,同时也受到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文艺意识形态性在文学、音乐、电影等领域中都有体现,它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表达,也是对人类内心世界的探索。

文艺作品中的意识形态性可以是明示的,也可以是隐含的,它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情节、风格等元素来传达作者的思想和立场。

文艺意识形态性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达,更是一种思想传播和社会争论的工具。

通过文艺作品中的意识形态性,人们可以了解到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促进对不同观点的尊重和理解。

对文艺意识形态性的探讨和理解,有助于拓展人们的思维,提升审美情趣,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1.2 文艺意识形态性的重要性文艺意识形态性的重要性在于它代表了一种思想观念、道德标准和文化价值的集合体,对个体和社会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文艺作品中所体现的意识形态反映了作者对世界的认知和态度,能够引导和启发人们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反思。

文艺作品中蕴含的意识形态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心灵世界和行为方式,对于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五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五个问题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之五个问题
立场问题: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

态度问题:随着立场,就发生我们对于各种具体事物所采取的具体态度。

比如说,歌须呢,还是暴露呢?这就是态度问题。

工作对象问题:就是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

原则问题: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

学习问题:思是说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学习社会。

回答:第一个问题: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
我们的文艺,第一是为工人的,这是领导革命的阶级。

第二是为农民的,他们是革命中最广大最坚决的同盟军。

第三是为武装起来了的工人农民即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人民武装队伍的,这是革命战争的主力。

第四是为城市小资产阶级芳动群众和知识分子的,他们也是革命的同盟者,他们是能够长期地和我们合作的。

这四种人,就是中华民族的最大部分,就是最广大的人民大众。

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究竟是从何而来的呢?
作为观念形态的文艺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人类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革命的文艺,则是人民生活在革命作家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

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
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

这是唯一的源泉。

文艺界的主要的斗争方法之一,是文艺批评。

文艺批评有两个标准,一个是政治标准,一个是艺术标准。

但是任何阶级社会中的任何阶级总是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e r s l e a u d a ti e l g ; o - o c p in; t p o y wo d : tr t r a r ;d o o n n c n e t i e n y o mea h r
每 一 种 美 学 和文 艺 理 论 系 统 . 有 其 关 键 性 或 核 心 性 的 都 概 念 与 范 畴 。 是 这 些 概 念 与范 畴支 撑 起 一 种 理 论 系 统 的 问 正 题 框 架 , 赋 予 理 论 以 内在 统一 性 和 整 体 贯 通 性 。 马 克 思 主 并
关 于 社 会 存 在 决 定 社 会 意 识 、 济 基 础 决定 上层 建 筑 的论 述 . 经 为 意识 形 态 本性 论 奠 定 了 历史 唯物 主 义 基 础 : 列汉 诺 夫 把 马 普 克思 的这一 基 本 原 理 应 用 于文 艺 理 论 研 究 之 中. 认为 艺 术 是 一 种 社 会 现 象 , 于 观 念 上 层 建 筑 的 一 部 分 . “ 级 的 意识 形 属 是 高 态 ” 斯彼 洛夫 1 4 ; 波 9 0年 出版 的《 学 理 论 》 文 以意 识 形 态本 性 论
W U J — in u xa g
(uinE u ao a T t o ,uhu F j n 3 0 0 , hn ) Fj d ct nl V Sa n F zo , ui , 5 0 3 C ia a i i t a
Ab t a t T e Ma x s o t o fH e au e a d a t s t ee s n ai fn tr e r fi e lg , whc s te s mb l sr c : h r it ul k o t r t r n r i h se t l y o a u e t o y o o o y o i t h d ihi h y o
性 —— 非 观 念 性 和 隐喻 性 决 定 了其 意识 形 态 性 的 隐 蔽 。要 进 行 文 艺 意识 形 态论 研 究 , 必 须 对 文 艺与 意识 形 态 的 关 就
系有 一 个 正 确 的辩 证 阐释 。
关键词 : 艺 ; 识形 态; 观念性 ; 文 意 非 隐喻 性
中 图分 类 号 : 1 0Fra bibliotekd c d e c n e l n f e i e lg . fw n e t ae t e l e a u n r i e lg , e mu t a e e i e t o c ame t oo h ot d h y I e i v s g t h i r t r a d a t d o o i t e y w s v h
a c r c d d ae t a x l a o a o t e r lt n h p b t e n te h e au ea d a n e i e lg . or t e a i ci l e p a t n b u ea o s i e w e t r t r n r a d t oo n l c n i h t i h t h d y
d f r n a i gf m t e tr t r n r t e r s Bu e s e il i so eh e au ea d a t t l 一 i e e t t r o h r i au a d a t h oi 、 t p cai e f h t rt r n r i e f i n o le e e h t t t s - a d t e me a h r n tp o — h t en n c n e t n h o - o c pi o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号 :6 3 4 2 (0 6 3 0 0 - 2 17 - 8 32 0 ) — 0 7 0 0
Pr bl ms o nat e t or flt r t e a ti ol g o e n ur he y o ie a ur nd ar de o y
为 其 核心 思 想, 系统 地 研 究 了文 学 的 意识 形 态 性 质 。 文艺 意识
义美学与文艺理论的核心性概念与范畴是“ 意识形态” 。早在
12 9 3年 , 苏 联 著 名 文 化 活 动 家 和文 艺 学 家 卢 那 察 尔 斯 基 就 前
在 一 篇 文章 中 写 道 :到 现 在 为 止 . 克 思 主 义 的研 究 者 特 别 “ 马 注 意 的 正 是 艺 术 的意 识 形 态 的 性 质 。”弛 又 说 :在 所 有 的 时 【 - “ 代 , 术 总 是 意 识 形 态 方 面 的 上 层 建 筑 之 一 。 阶 级 斗 争 中 艺 在 起 过 积 极 的 作 用 ” 。时 至 今 日. 西 方 学 者 也 承 认 :马 克 思 圆 连 “ 批 评 家 认 为 文 学 根 本 上 是 一 种 意 识 形 态 。 ”t 确 。 克 思 主 1 3 的 马 义 的创 始 人 就 是 把 文 艺 作 为 一 种 特 殊 形 式 的 意 识 形 态 . 为 视
论 文 艺 意 识 形 态 本 性 论 的 几 个 问 题
吴 菊香
( 建 教 育 电视 台 , 建 福 州 3 0 0 ) 福 福 5 0 3
摘 要 : 克 思 主 义 文 艺观 就 是 意 识 形 态本 性 论 的 文 艺 现 , 马 这是 区别 于其 他 文 艺理 论 的 标 志 。 但 是 文 艺 本 身 的特
维普资讯
第 3期 20 0 6年 9月
闽西 职 业 技 术 学院 学报
J u n lo n iVo a o a n e h ia olg o ra fMix c t n la d T c nc lC l e i e
No3 . S ptm b r 20 e e e 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