呃逆 (1)

合集下载

1-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1-脑病科--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

中风病(脑梗死)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

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或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

往往安静状态下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有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

少部分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

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

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缺血性中风的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制定的《中国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

(1)急性起病;(2)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症状和体征持续24h以上;(4)排除非血管性脑部病变;(5)脑CT或MRI排除脑出血和其他病变,有责任缺血病灶。

(二)病类诊断1.中经络:中风病无意识障碍者。

2.中脏腑:中风病有意识障碍者。

(三)证候诊断1.中脏腑(1)痰蒙清窍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痰鸣漉漉,面白唇暗,肢体瘫软,手足不温,静卧不烦,二便自遗,舌质紫暗,苔白腻,脉沉滑缓。

(2)痰热内闭证:意识障碍、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鼻鼾痰鸣,或肢体拘急,或躁扰不宁,或身热,或口臭,或抽搐,或呕血,舌质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

(3)元气败脱证:昏愦不知,目合口开,四肢松懈瘫软,肢冷汗多,二便自遗,舌卷缩,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微欲绝。

2.中经络(1)风痰阻络证:头晕目眩,痰多而黏,舌质暗淡,舌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2)痰热腑实证: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或偏瘫侧弦滑而大。

1例二级脑外伤患者呃逆的观察与护理

1例二级脑外伤患者呃逆的观察与护理
等。此外 ,如绿 豆粥 、西瓜 汁、甘蔗汁 、芦根 汁、鲜马兰头 汁。也可
3健康 教 育
31加强 锻炼身体 ,增 强抗病 能力 ,劳逸结 合 ,调节情 志 ,忌 暴怒 、 . 郁 闷。
用鲜藕或生地 、菊花煎汤代饮 ,以及滋 阴降火 ,清热生津 的食 品。④ 中药汤剂 以清热 、凉血止血为主 ,宜 凉服 。
理 等一 系列的护理 ,患者病 情渐渐 平稳 ,无 加重现 象。4 后患者 出 天
搏 、呼吸、血压 、及神志、瞳孔的变化 ,并作好详细记 录。 2 呃逆 的观察 :观察呃逆发作间隔 的时 间,伴 随的症状 。 . 2 2 心理变 化 :密切注意患者的情绪波动 ,撑握 患者 的心理动态 。 . 3
2 胃火炽盛证 . 2
3 . 2勿在 烈 E下活 动 ,勿久居 高温环境 。尤其是活动 性 出血 时 ,不可 l 头低位作业 ,以防诱发鼻 出血 。 3 . 3冬季室 内使用空调取 暖时,要在室 内放些水或在 炉上放一 壶水 ,以
保持空气有一定湿度 。空气干燥 ,宜戴 1罩 ,以免损伤脉络而致出血 。 3 3 . 4避免风燥外邪损伤鼻窍,秋燥之季要保持鼻窍黏 膜湿润 。尽量选择
2 脾不统血证 . 4
鼻部外源性损伤 , 旦受到外伤 ,应及时彻底治疗 。 一 总之 ,发 生鼻衄时针对 患者的具体病 情采取辩证 施护 ,不仅 能快 速 、有 效的控制病情 ,而且能促使 患者较少痛苦 、预防复发 、达 到早
日 康复 的 目的。
1 例二级脑外伤患者 呃逆的观察 与护理
3 要保 持大便 通畅 ,多食 富含粗纤 维和水分 的食 物 。常食 香蕉 、蜂 . 6 蜜等 。
3 . 7要改掉挖鼻 不 良习惯 ,不要用力擤鼻 ,不要轻易剪鼻毛 。

喹硫平致顽固性呃逆1例报道

喹硫平致顽固性呃逆1例报道

喹硫平致顽固性呃逆1例报道\呃逆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症状,顽固性呃逆的产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对有些患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呃逆的病因复杂,内、外科功能性及器质性病变均可以导致呃逆的发生。

喹硫平是一种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因副作用较少、疗效良好,在我国临床上应用广泛。

然而对于喹硫平引起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症状的报道较为罕见。

标签:喹硫平;顽固性呃逆;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近年来,由于药物种类迅速增多,加上临床大剂量用药、长期用药和多药联用治疗,使药物性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增加。

药物引起的顽固性呃逆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而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新型抗精神病药物(MA)具有作用谱广、疗效好、安全性好等优点,MA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①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②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的不良反应。

③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④催乳素水平升高。

⑤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

⑥抗胆碱能的不良反应。

而对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报道较少见,临床医师应及时对精神药物引起的呃逆进行识别和处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本文就精神科中常见药物喹硫平所致顽固性呃逆1例进行报道。

1临床资料患者刘xx,男性,18岁,未婚,初中文化,无业,既往体健,无重大精神疾病家族史。

患者于2013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异常,主要表现为敏感多疑,怀疑父母在背后说他坏话,并扬言要杀死父亲,自言自语,哭笑无常,夜眠差等症状。

2013年2月入我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体格检查:体温36.6℃(腋下),脉搏:11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 mmHg,身高:166 cm,体重:67 Kg,腰围:90 cm,体重指数:24.31 Kg/m2。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眼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眼球运动自如。

打嗝放屁便秘胃胀是怎么一回事-便秘打嗝胃胀气怎么办

打嗝放屁便秘胃胀是怎么一回事-便秘打嗝胃胀气怎么办

打嗝放屁便秘胃胀是怎么一回事|便秘打嗝胃胀气怎么办每个人都经历过打嗝放屁便秘胃胀,那你可知道这都是怎么一回事么?下面带大家来看下各种缘由。

什么是打嗝医学上称打嗝为"呃逆"。

如果受到寒冷刺激、饱餐、吃饭过快、吃进干硬食物后,都可能出现暂时性的呃逆,这不能算病,所以也不必要看医生。

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过打嗝的经历。

不仅大人打嗝,小孩打嗝,甚至在妈妈腹内的胎儿也会打嗝。

更有趣的是,小狗小猫也会打嗝。

打嗝虽是小事,但假如连续不停地打下去,恐怕谁也受不了。

轻者影响睡眠,吃饭,工作,重的则可能使心肺原有的疾病加重,引起食管粘膜撕裂而致消化道出。

为什么会打嗝呢?在我们的胸腔和腹腔之间,有一个像帽子似的厚厚肌肉膜,称为膈肌,将胸腔和腹腔分隔开。

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膈肌也有神经分布和血液供应。

当引起打嗝的诱因刺激传导给大脑以后,大脑就会发出指令,使膈肌出现阵发性和痉挛性收缩,于是就出现打嗝。

连续性或顽固性的呃逆,常因脑病、尿毒症、糖尿病并发酮中毒等紧急情况引起。

还有许多严重疾病也可引起顽固性嗝逆,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病情危重的人出现顽固性嗝逆,常常提示预后不良。

治疗打嗝,首先要治疗引起嗝逆的原发疾病,其次才是对症治疗。

下面介绍的是一些简便而且实用的方法,能够阻断神经反射而使呃逆中止。

1、分散注意力,消除紧张情绪及不良刺激。

2、先深吸一口气,然后憋住,尽量憋长一些时间,然后呼出,反复进行几次。

3、喝开水,特别是喝稍热的开水,喝一大口,分次咽下。

4、洗干净手,将食指插入口内,轻轻刺激咽部。

5、将混合气体装入塑料袋中吸入,混合气体中含90%氧气和10%的二氧化碳。

6、嚼服生姜片。

7、将生韭菜洗净,榨出菜汁后口服。

8、柿蒂(指新鲜柿子或柿饼的蒂)每次20枚,煎水成100毫升,分两次口服,一次50毫升。

也可酌情加韭菜籽同煎。

在基层医院,可采用眶上神经或双眼球按压法;颈交感神经封闭法;穴位(指足三里、内关穴)封闭法,应用的药物有维生素B1、B12,爱茂尔、阿托品等;肌肉注射尼可刹米、利他林、华蟾素等。

潘毅中医基础理论课堂笔记(1)

潘毅中医基础理论课堂笔记(1)

五行传变:传:按相生关系传或相克关系传。

一个脏有病都可以传到其他的脏,传的概率不同,容易往那里传不容易往那里传有什么好处呢?预防性治疗。

比如肝血虚补血考虑到住心传变,即便没有也加上一两味补心血的药物,心血充实了不容易传(意见性的),但肝火可犯胃、心、肾我防不过来,犯到那里再说吧,肝火就清肝火,我不能分散药力啊,如果心肝脾肺肾我都管理一下,管不了那么多。

控制疾病的传变: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金匮工略》特指有肝气郁结,肝气郁结容易犯脾,肝血虚不容易犯脾。

治则:虚则补其母,实则泄其子心—苦、喜肾---咸、恐肺—辛、忧脾—甘、思肝---酸、怒辨证即是认证识证的过程。

证是对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病理反映的概括,包括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这一阶段病理变化的本质(全面情况)。

所谓辨证,就是根据四诊所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部位:例某个关窍有病找到他的主管。

经络的病找到经络,经络也跟脏腑相关。

性质:一般是偏寒、热邪正关系:一般讲的虚实中医诊断:定性+定位阴虚(阴虚则热):低热、手足心热、午后潮热、盗汗、口燥咽干、大便干、颧红、心烦失眠、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阴虚严重者可导致亡阴证,症状为:汗热而黏、呼吸短促、身畏热、手足温、躁妄不安、渴喜冷饮,或面色潮红、舌红而干、脉细数无力。

此属体液大量消耗而表现出的阴津枯涸的病变,为危重证候,应及时予以滋阴补津。

阳虚(阳虚则寒):主证,畏寒肢冷、面色苍白、大便溏薄、小便清长、脉沉微无力等。

气虚:在阳虚的基础上割出来的,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舌谈、脉弱(无力),纯粹是功能减退。

(功能减退+寒象=阳虚)血虚:指血液亏虚,脏腑、经络、形体失养,以面色淡白(不华)或萎黄,唇舌爪甲色淡,头晕眼花、视物模糊、两目干涩、夜盲、心悸多梦,失眠、手足发麻,皮肤干燥、毛发不荣、妇女月经量少、色淡、后期或经闭,脉细等为常见证候。

中医内科学(呃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呃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内科学(呃逆)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A3型题 3. A3型题 4. B1型题 5. X型题1.《内经》称呃逆为A.胃反B.哕C.膈D.呃E.痞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2.首先提出呃逆病位在胃的书是A.《伤寒论》B.《内经》C.《金匮要略》D.《医学正传》E.《千金要方》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3.哪部著作首次记载取嚏宣肺以止呃逆之法A.《金匮要略》B.《内经》C.《诸病源候论》D.《古今医统大全》E.《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4.“呃逆”病名是何人确定下来的A.张景岳B.巢元方C.张仲景D.陈无择E.孙思邈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5.气逆痰阻型呃逆的治疗当用A.丁香散B.沉香散C.旋覆代赭汤D.苏子降气汤E.丁香透膈散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6.何人提出呃逆“治当降气化痰和胃为主,随其所感而用药”的治疗原则A.张景岳B.陈无择C.李中梓D.孙思邈E.刘元素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7.呃逆相当于西医何病A.急性胃炎B.脑血管病C.反流性食管炎D.尿毒症E.膈肌痉挛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8.呃逆的病位在A.脾B.胃C.膈D.肾E.肝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9.吞咽食物阻塞不下,食入即吐,见于A.反胃B.呃逆C.噎膈D.嘈杂E.梅核气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10.以下关于呃逆哪项正确A.病位在脾B.病位在胃C.病变的关键脏腑在脾D.病变的关键在胃E.病变的关键在膈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11.气机郁滞型呃逆的治疗当用A.丁香散B.沉香散C.五磨饮子D.苏子降气汤E.丁香透膈散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12.呕吐、反胃、呃逆三者在病机上的共同点是A.升降失司B.肺胃气逆C.肝胃气逆D.饮邪上逆E.胃气上逆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13.“呃逆”呃声响亮,气冲有力,连续发作,脉弦滑者多属于A.寒证B.热证C.虚证D.实证E.湿证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患者,男,54岁,1个月以来呃逆连声,常因情志不畅而诱发或加重,胸胁满闷,脘腹胀满,纳减嗳气,肠鸣矢气,苔薄白,脉弦。

一例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致呃逆病例分析

一例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致呃逆病例分析

一例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致呃逆病例分析一、案例背景知识简介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GO),也称为浸润性突眼、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是一种器官特异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彻底阐明。

大量临床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是治疗GO的基本有效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减少抗体的表达、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产生,从而抑制免疫损伤和炎症反应。

本案例就一例使用大剂量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TAO过程中出现的呃逆症状进行分析。

二、病例内容简介患者,男性,29岁,BMI 26.2kg/m2,主因心悸、消瘦2年10个月,眼球突出、视物重影2年入院。

患者于2009年1月因心悸、多食、体重下降、腹泻、怕热、多汗、手抖、易怒就诊于当地医院,查甲状腺功能,考虑为“甲状腺功能亢进”,予以甲巯咪唑、左甲状腺素钠片、盐酸普萘洛尔片治疗。

甲状腺功能恢复后,2009年7月患者自行停药。

2009年10月患者因双眼肿胀,结膜充血,畏风流泪就诊,重新开始服用抗甲状腺药物,眼病症状未缓解。

2010年4月患者再次就诊,并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10mg,4天;7.5mg,4天;5mg,3天,静脉滴注,序贯醋酸泼尼松片早15mg、晚5mg口服,2010年8月患者眼球活动度较前缓解,复视仍存在。

2011年1月曾行眼病放疗10次×2Gy,放疗后自觉眼病疼痛好转,眼球突出、红肿无明显改善。

为进一步治疗患者于2011年11月7日入院。

患者有吸烟史1年,已戒2年;无饮酒史。

既往史、家族史无特殊。

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6次/分,呼吸18次/分,血压116/66mmHg;眼睑轻度水肿、无下垂及闭合不全,结膜充血、水肿,巩膜无黄染,球结膜充血水肿无黄染;von Graefe征(-),Stellwag 征(+),Joffroy征(-),Mobius征(+)突眼度:右26mm>113mm <左25mm,左眼外展活动受限,甲状腺Ⅰ度大,无压痛、震颤、血管杂音。

针灸配合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呃逆验案1则

针灸配合丁香柿蒂汤、附子理中汤加味治疗呃逆验案1则
2 讨 论
周维德
( 四川 I 省仪陇县人民医院新政 院区康复 医学与疼痛科 四川 仪陇 6 3 7 6 0 0 )
呃逆多 由饮食不 当、 情志不遂和正气 亏虚等所致, 主要病机
呃逆 为临床常见疾病 , 采用针灸配合 内服 中药治疗 , 效果显 著 。 为 胃失和降 、 气逆动膈_ l 1 。笔者认为 , 呃逆 的治疗 当详辨寒 、 热、
频 频。 即刻 予针刺双侧攒 竹 、 内关 , 强刺激 , 大 幅度提插捻 转 6 健脾 , 加制附子( 为附子理中丸 ) , 促进人体的“ 气化 ” I 2 1 , 以增温 阳 次, 留针 2 0分钟后呃逆止而入 睡。 次 日0 8 : 0 0时许查房 , 患者诉 散寒 之效 , 由丸剂改汤剂 , 意在取速效 。法半夏 、 砂仁、 石菖蒲 除
笔者临床观察 1 例针灸 配合 丁香柿蒂汤 、附子理 中汤加 味治疗 虚 、 实。 据此 , 笔者诊断为 : 呃逆 ( 脾 胃虚寒 ) 。 治疗 以温中补虚 、 散
呃逆 的病案 , 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 床 资 料
寒除湿 、 行气 降逆 和胃为主 。本病病位在膈 , 当选膈俞 , 攒竹 、 中
1 3 1 0 1 6 4 4 。 次日0 3 : O 0时许 , 患者因呃逆不止 , 遂 唤笔者 ( 笔者值 丁香柿蒂汤 ( 丁香 、 柿蒂 、 人参 、 生姜) 功 可温 中益气 、 降逆止 呃 ;
班) , 速于病房查看 , 见患者 : 神情 紧张 , 裹衣被端坐于病床 , 呃声 《 伤寒论》 理 中丸( 人参 、 干姜 、 白术 、 炙甘草 ) 功 可温中散 寒 、 补气
与治疗的剂量与疗程有关 , 局部 反应有静脉炎 , 此 外可有皮疹 、
给予注射用头孢 曲松钠 4 g( 生产 厂家 :哈药集 团制药 总厂 , 规 发热 、 支气管痉 挛 、 和 血清病等过 敏反 应 , 头痛 、 头晕 , 腹泻 、 腹 格: 1 g / 支, 批号 : B 1 2 0 8 4 4 0 1 0 ) + 0 . 9 %氯化钠注射液 2 5 0 m 1 ( 生产 厂 痛 、 恶心 、 呕吐、 腹胀 等消化道反应 , 较少见 的严重不 良反应有 多 家: 江西科伦 , 批号: B t 3 0 1 3 0 ) i v d , 6 0 g t t / 分, 输液结束 后约 3 0 分 形性 红斑 、 S t e v e n s — J o h n s o n 综合症 、 中毒性表皮坏死 、 变态反应 、 钟左右 , 患者 出现舌头发麻 , 喉部异物感 , 吞咽困难 , 水都无法 吞 溶血性贫血 、 新 生J L N红 素脑病 、 肺 和肾的钙盐沉淀等L 1 J 。 头孢 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呃逆(总分:28.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12.00)1.温中散寒止呃法适用于∙A.呃逆,脾胃阳虚证∙B.呃逆,肾阳亏损证∙C.呃逆,胃中寒冷证∙D.呃逆,气血亏损证∙E.以上均不是(分数:1.00)A.B.C. √D.E.解析:2.气逆痰阻型呃逆的治疗当用∙A.丁香散∙B.沉香散∙C.旋覆代赭汤∙D.苏子降气汤∙E.丁香透膈散(分数:1.00)A.B.C. √D.E.解析:3.呃逆,古代称为∙A.噫∙B.噎∙C.哕∙D.嗳气∙E.干呕(分数:1.00)A.B.C. √D.E.解析:4.呃逆的病因病理不包括∙A.寒气蕴蓄∙B.气郁痰阻∙C.瘀血阻滞∙D.燥热内盛∙E.气血亏虚(分数:1.00)A.B.C. √D.E.解析:5.首先提出呃逆为中、上二焦病的是∙A.《内经》∙B.《伤寒论》∙C.《景岳全书》∙D.《金匮要略》∙E.《备急千金要方》(分数:1.00)A. √B.C.D.E.解析:6.胃火上逆型呃逆的主证不包括∙A.呃逆连声,胸胁胀闷∙B.呃声洪亮,冲逆而出∙C.小便短赤,大便秘结∙D.口臭烦渴,喜冷饮∙E.舌苔黄,脉滑数(分数:1.00)A. √B.C.D.E.解析:7.以呃逆的声音辨证,胃火上逆型呃逆的表现为∙A.呃声沉缓∙B.呃声洪亮,冲逆而出∙C.呃逆连声∙D.呃声低沉无力,气不得续∙E.呃逆急促而不连续(分数:1.00)A.B. √C.D.E.解析:8.气逆痰阻型呃逆的主证不包括∙A.呃逆连声,胸胁胀闷∙B.得热则减,得寒愈甚∙C.苔薄腻,脉弦滑∙D.头目眩晕∙E.恶心纳呆(分数:1.00)A.B. √C.D.E.解析:9.治疗脾胃阳虚型呃逆的最佳方剂是∙A.理中汤加吴茱萸、丁香∙B.补中益气汤加吴茱萸、丁香∙C.旋覆代赭汤加吴茱萸、丁香∙D.苓桂术甘汤加吴茱萸、丁香∙E.小半夏加茯苓汤加吴茱萸、丁香(分数:1.00)A. √B.C.D.E.解析:10.脾胃阳虚型呃逆的特征是∙A.呃声缓粗∙B.呃声洪亮∙C.呃逆连声∙D.呃声低沉∙E.呃声急促(分数:1.00)A.B.C.D. √E.解析:11.呃逆的病理主要是∙A.肝气逆乘犯胃∙B.胃气上逆动膈∙C.胃失和降,气逆于上∙D.阳明腑实,气不顺行∙E.耗伤中气,胃失和降(分数:1.00)A.B. √C.D.E.解析:12.橘皮竹茹汤宜用于∙A.呃逆,胃火上逆型∙B.呃逆,胃阴不足型∙C.呃逆,脾胃阳虚型∙D.呃逆,气逆痰阻型∙E.呃逆,胃阴虚挟热型(分数:1.00)A.B.C.D.E. √解析:二、A2型题(总题数:11,分数:11.00)13.患者,男,72岁。

病呃逆,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烦躁不安,舌红而干,脉细数。

方用∙A.白虎汤合旋复代赭汤∙B.玉女煎加枇杷叶、柿蒂∙C.小承气汤加竹茹、刀豆子∙D.一贯煎加杷叶、刀豆子、柿蒂∙E.益胃汤加杷叶、刀豆子、柿蒂(分数:1.00)A.B.C.D.E. √解析:14.患者,呃逆,呃声沉缓有力,得热减,得寒甚,脘膈不舒,纳少,口不渴,舌苔白润。

诊为∙A.胃中寒冷型呃逆∙B.胃火上逆型呃逆∙C.气机郁滞型呃逆∙D.脾胃阳虚型呃逆∙E.胃阴不足型呃逆(分数:1.00)A. √B.C.D.E.解析:15.患者,呃逆,呃声宏亮,烦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苔黄,脉数。

治以∙A.清胃泻火,方用清胃汤∙B.养胃生津,方用益胃汤∙C.泄热和胃,方用化肝煎∙D.和中清热,方用温胆汤∙E.泄热通腑,方用小承气汤(分数:1.00)A.B.C.D.E. √解析:16.患者,男,72岁。

病呃逆,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烦躁不安,舌红而干,脉细数。

治法为∙A.清胃泻火∙B.养胃生津∙C.泄热和胃∙D.温补脾胃∙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 √C.D.E.解析:17.患者,呃逆,呃声沉缓有力,得热减,得寒甚,胃脘不舒,纳少,口不渴,苔白腻。

方用∙A.理阴煎加丁香∙B.理中汤加丁香∙C.旋复代赭汤∙D.五磨饮∙E.丁香散(分数:1.00)A.B.C.D.E. √解析:18.患者,呃逆,呃声低弱无力,气不得续,面色苍白,手足不温,食少困倦,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其治法为∙A.温中祛寒,降逆止呃∙B.清热和胃,降逆止呃∙C.疏肝理气,降逆止呃∙D.温补脾胃,和中降逆∙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 √E.解析:19.患者,男,45岁。

平素嗜好烟酒,近日过服辛辣炙博之晶后,出现喉间呃声洪亮,冲逆而出,口臭烦渴,喜冷饮,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滑数。

方选∙A.大承气汤∙B.小承气汤∙C.丹栀逍遥散∙D.竹叶石膏汤∙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D. √E.解析:20.患者,女,47岁,患病多年,常因情绪不畅出现呃逆连声,声频而短,伴有胸闷胁胀,纳食减少,肠鸣矢气,舌苔薄白,脉象弦。

证属∙A.胃火上逆∙B.胃阴不足∙C.气机郁滞∙D.肝火上炎∙E.气逆痰阻(分数:1.00)A.B.C. √D.E.解析:21.患者,男,62岁。

患病呃逆,呃声低弱无力,伴面色苍白,手足不温,纳食减少,神疲乏力,舌淡苔白,脉沉细弱。

方选∙A.丁香散为主∙B.益胃汤加味∙C.理中丸加味∙D.补中益气汤为主∙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C. √D.E.解析:22.患者,呃逆,呃声洪亮,烦渴喜冷饮,便秘溲赤,舌苔黄,脉数。

证属∙A.胃中寒冷∙B.胃火上逆∙C.气逆痰阻∙D.中气不足∙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B. √C.D.E.解析:23.患者,女,22岁。

昨日过食冰水后,出现呃逆,声音沉缓有力,膈间及胃部不畅,喜热饮,纳食减少,舌苔白润,脉象迟缓。

方选∙A.丁香散∙B.理中丸∙C.益胃汤∙D.丁香透膈散∙E.以上都不是(分数:1.00)A. √B.C.D.E.解析:三、B1型题(总题数:0,分数:0.00)四、A.麦门冬汤加柿蒂B.竹叶石膏汤加柿蒂C.小承气汤加柿蒂D.益胃汤加柿蒂E.润肠丸加柿蒂(总题数:2,分数:1.00)24.呃声洪亮,冲逆而出,烦躁口臭,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苔黄厚而干,脉滑数。

方选(分数:0.50)A.B.C. √D.E.解析:25.呃声洪亮,冲逆而出,烦躁口臭,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苔黄而干,脉滑数。

方选(分数:0.50)A.B. √C.D.E.解析:五、A.胃火上冲B.胃中寒冷C.胃阴不足D.肝气犯胃E.气逆痰阻(总题数:2,分数:1.00)26.呃逆连声,胃脘连及胸胁胀闷,时有恶心,不思饮食,舌苔薄腻,脉弦滑。

证属(分数:0.50)A.B.C.D.E. √解析:27.呃逆声怯,急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知饥不能食,舌红而干,脉细数。

证属(分数:0.50)A.B.C. √D.解析:六、A.二陈汤B.温胆汤C.小陷胸汤D.旋复代赭汤加减E.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总题数:2,分数:1.00)28.气逆痰阻型呃逆治疗最佳方剂是(分数:0.50)A.B.C.D. √E.解析:29.痰饮内停型呕吐治疗最佳方剂是(分数:0.50)A.B.C.D.E. √解析:七、A.麦门冬汤加柿蒂B.竹叶石膏汤加柿蒂C.小承气汤加柿蒂D.益胃汤加柿蒂E.润肠丸加柿蒂(总题数:2,分数:1.00)30.呃声洪亮,冲逆而出,烦躁口臭,渴喜冷饮,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象滑数。

方选(分数:0.50)B.C. √D.E.解析:31.呃声洪亮,冲逆而出,烦躁口臭,渴喜冷饮,大便正常,小便短赤,舌苔黄,脉滑数。

方选(分数:0.50)A.B. √C.D.E.解析:八、A.胃火上冲B.肝气犯胃C.痰湿内盛D.胃阴不足E.气逆痰阻(总题数:2,分数:1.00)32.呃声急促而不连续,口干舌燥,烦躁不安,舌红而干且有裂纹,脉象细数。

证属(分数:0.50)A.B.C.D. √E.解析:33.呃逆连声,胸胁胀闷,常由抑郁恼怒而发,情志转舒则稍缓,伴有纳少,恶心,头目昏眩,舌苔薄腻,脉象弦滑。

证属(分数:0.50)A.B.C.D.E.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