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硫平致顽固性呃逆1例报道
奎硫平的不良反应认识进展

7. 8 安全性 奎硫平不引起癫癎发作、粒细胞缺乏,也不影 响凝血因子。由于奎硫平的不良反应比氯氮平小,故可用奎 硫平添加到氯氮平中去,以降低氯氮平剂量和不良反应( 如 思睡和流涎) ,这一观念已被临床和文献支持。 7. 9 过量 这方面经验有限,已知奎硫平过量时为药理效 应的延伸,如阻断 α1 受体引起镇静和低血压效应,抗胆碱能 引起心动过速 效 应 等,治 疗 措 施 仍 为 支 持 性 治 疗 和 随 时 监 测,曾有服奎硫平( 思瑞康) 20 克( 是 400mg 的 50 倍) 而完全 恢复的报告。
3 抗 α1 受体效应
3. 1 镇静 奎硫平阻断 α1 受体,故有镇静效应。奎硫平阻 断 α1 受体功能最轻,故镇静效应较氯丙嗪、氯氮平和奥氮平 为轻( 17. 5% ) ; 当然比利培酮、氟哌啶醇和氟奋乃静要重得
248
四川精神卫生 2011 年第 24 卷第 4 期
多。多见于老人、治疗初期和增量较快时,因为阻断 α1 受体 效应随时间延长而发生耐受,故镇静效应在 1 ~ 2 周内可自 发改善。
四川精神卫生 2011 年第 24 卷第 4 期
247
·讲 座·
奎硫平的不良反应认识进展
喻东山
【中图分类号】 R749. 0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56 ( 2011) 04-0247-03
奎硫平已成为常用的不典型抗精神病药,属于低效价抗 精神病药,其不良反应特点是比其他低效价抗精神病药( 如 氯丙嗪和氯氮平) 的不良反应偏轻( 如镇静和直立性低血 压) ,比高效价抗精神病药( 如氟奋乃静和氟哌啶醇) 的不良 反应几乎缺乏。这里,我们按照其对神经递质的效应归纳其 不良反应。
有的病人既服药又上班,故选用奋乃静,并随着剂量的 升高,阳性症状渐趋缓解。可是,因锥体外系反应而剂量加 不上去,这时可将奋乃静剂量设在未出现锥体外系反应的上 限( 如 8 ~ 10mg,2 次 / d) ,再添加奎 硫 平,逐 渐 增 至 100 ~ 200mg / d,分次服用,这样既可进一步改善阳性症状,又不引 起锥体外系反应。由于奎硫平使用的是半量,故经济负担不 致过重,镇静效应也不明显。 1. 2 高催乳素血症 奎硫平阻断下丘脑 - 漏斗通路上的 D2 受体轻微,不增加或一过性增加血清催乳素水平,故不引 起高催乳素血症。3 个临床试验表明,奎硫平治疗 6 周后, 其血浆催乳素水平与安慰剂无显著差异。故对易感高催乳 素血症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来说,奎硫平是一种理想选择。 1. 3 性功能障碍 病例报告和临床系列表明,多数典型抗 精神病药和利培酮通过阻断下丘脑 - 垂体通路上的多巴胺 D2 受体,引起高催乳素血症,导致性功能障碍。相反,氯氮 平、奥氮平和奎硫平不升高催乳素水平,故致性功能障碍率 低。
喹硫平原理

喹硫平原理
喹硫平属于抗精神病药物,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阻断多巴胺D2受体和5-羟色胺2A受体的结合,降低多巴胺神经递质的水平,从而减轻神经元的过度活动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兴奋性,达到抑制精神症状的效果。
此外,喹硫平还具有一定的抗胆碱能和α1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作用,可以对消极症状(例如情感淡漠、动力减退等)产生积极的影响。
喹硫平的作用机制比较复杂,其对多巴胺和5-HT神经递质系统的影响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因此它不仅可以改善阳性症状,同时也能够改善阴性和认知症状。
喹硫平的药效主要与药物的口服剂量和药物浓度有关,其好处是易于调整药物剂量,降低副作用的风险。
不过,在使用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时,需要密切监测其药效和副作用,特别是其对胰岛素分泌的影响,以避免药物引起的糖尿病。
此外,因为喹硫平可能引起锥体外系症状、负性症状和代谢综合征等副作用,所以在使用时应注意剂量控制和适当的药物结合治疗。
富马酸喹硫平致谵妄一例报道

富马酸喹硫平致谵妄一例报道作者:唐学珍赵亚茹付树旺庄宁来源:《中外女性健康·下半月》2013年第01期【摘要】1例41岁女性患者由于迷信2月致言语絮乱伴行为异常2天入院,诊断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为控制患者的精神症状给予富马酸喹硫平片0.2g/次?d进行口服,同时配合ECT治疗,由于治疗效果不佳,故在入院10d后将富马酸喹硫平的用量加之0.8/次?d,在入院12d夜患者突然出现谵妄症状,意识不清,停止ECT治疗并将药物改为盐酸齐拉西酮胶囊口服之后症状消失,1d后再次行ECT治疗未再出现谵妄症状。
【关键词】富马酸喹硫平;电抽搐治疗;精神症状;谵妄1 患者资料患者女性,41岁,农民,小学文化,主因信迷信2月致言语絮乱伴行为异常2天入院,诊断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为控制精神症状给予富马酸喹硫平片0.2g/日口服,配合现代电抽搐治疗(ECT)治疗,入院10天富马酸喹硫平片加至0.8g/日,行现代ECT治疗7次。
入院12天夜间突然出现谵妄状态,表现意识不清,不认识家人,两手不停的到处乱摸,有时说“地上有绳子”,并用手去抓,坚持约30~60分钟,白天同样出现。
患者对以上症状基本不能回忆,体格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无异常,行头颅CT检查示无异常,为此暂停现代ECT治疗,同时换用盐酸齐拉西酮胶囊口服后,以上症状逐渐消失,再次行现代ECT治疗时未出现谵妄状态。
因此考虑谵妄状态为富马酸喹硫平片引起。
2 讨论富马酸喹硫平片是一种抗精神病药,不良反应中未说明有谵妄,目前尚未有富马酸喹硫平致谵妄报道,本例患者服用后出现此症状,换药后症状消失,考虑谵妄与富马酸喹硫平有关,提示在临床用此药过程中如出现此类症状,在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外,应考虑为本药引起。
富马酸喹硫平属于非典型性抗精神药物的一种,属于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受体拮抗剂,能够通过阻断中枢神经多巴胺D2受体和5-HT2来实现抗精神病的作用,此外,富马酸喹硫平还能够阻断组胺H1受体和肾上腺素α1受体,不但能够治疗精神分裂症,同时还对于患者伴随出现的焦虑、抑郁和认知缺陷等症状做出一定程度的治疗,目前临床报道中关于富马酸喹硫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即为中枢以及外周神经组织的损害,大约占总数的20%左右,患者多表现为头晕、口干以及困倦等锥体外系反应,用量加大还会导致患者体重增加、血脂血压升高等[ 1 ],从说明书中记载见该药物能致癫痫、肝功能异常以及嗜酸粒细胞增加。
喹硫平联合氟伏沙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31例

喹硫平联合氟伏沙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31例朱倩芸;冯晓薇【摘要】目的探讨喹硫平联合氟伏沙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的疗效.方法将68例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4例,给予喹硫平0.1~0.6 g·d-1,平均(0.287±0.128) g· d-1,氟伏沙明50~300 mg·d-1,平均(142.94±74.27) mg·d-1;对照组34例,单用氟伏沙明治疗,氟伏沙明剂量50~300 mg·d-1.平均(151.36±76.39) mg·d-1,均为口服.两组氟伏沙明均在2周内加至治疗量,治疗8周,期间酌情使用苯二氮(卓)类等药物.用耶鲁布郎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数,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8周末,对照组和治疗组有效率分别为60.6%和83.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在治疗后2,4,8周末Y-BOCS评分和HAMA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4,8周末治疗组Y-BOC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2周末起,各周HAMA评分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单用氟伏沙明或氟伏沙明联合喹硫平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均有效,联合用药疗效更显著.【期刊名称】《医药导报》【年(卷),期】2012(031)010【总页数】3页(P1305-1307)【关键词】喹硫平;氟伏沙明;强迫症,难治性【作者】朱倩芸;冯晓薇【作者单位】武汉市优抚医院精神科,430023;武汉市优抚医院精神科,43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71.4;R749.7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性、易复发的神经症。
抗精神病药研究进展文献综述初稿

目录抗精神疾病药物研究进展 (2)1 前言 (2)2精神疾病的分类与治疗 (3)2.1 精神疾病的分类 (3)2.1.1 轻型精神疾病 (3)2.1.2 重型精神疾病 (3)2.2 精神疾病的治疗 (3)3 精神疾病的社会现状 (4)4 抗精神疾病药物作用机制 (5)5 抗精神病药物分类 (6)5.1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 (6)5.1.1 吩噻嗪类 (7)5.1.2 硫杂蒽类 (8)5.1.3 丁酰苯类 (8)5.1.4 苯甲酰胺类 (8)5.2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 (9)5.2.1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 (10)5.2.2三环类抗抑郁药 (11)5.2.3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11)6 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 (13)6.1 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13)6.2 体位性低血压 (14)6.3 QT间期延长 (14)6.4 抗胆碱能不良反应 (14)6.5 肝脏方面的不良反应 (14)6.6 其他不良反应 (15)7 抗精神病药物的研究展望 (15)7.1 寻找新的作用靶点 (15)7.2 开发长效制剂 (16)7.3 开发小规格药物 (16)参考文献 (16)抗精神疾病药物研究进展1 前言精神疾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 ,是指在各种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影响下,大脑功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的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
按发病症状来划分,精神疾病又可以分为精神分裂症、神经官能症、抑郁症、焦虑症、躁狂症等等,这些疾病往往在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对患者自身或者他人造成严重的伤害。
精神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大致包括以下方面,(1) 感觉障碍,包括为感觉过敏、减退、倒错、内感性不足等;(2) 知觉障碍,包括错觉、错视、幻觉和感知综合征;(3)思维障碍,包括思维奔逸、迟缓、贫乏、松弛、病理性赘述,思维不连贯,中断,云集,象征性思维。
逻辑倒错性思维,诡辩性思维,持续重复模仿,刻板性等言语,以及思维妄想,释意妄想,形象性妄想。
喹硫平的不良反应综述

喹硫平的不良反应综述摘要:对临床治疗中的喹硫平不良反应作一综述关键词:喹硫平;不良反应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的所有症状均有良好疗效,合并用药在难治与慢性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症等治疗中增效作用明显,在临床应用中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轻,其最常见不良反应为困倦、头晕、口干、轻度无力、便秘、心动过速、体重增加等。
本文回顾近几年来的其他方面不良反应。
1.血液系统陆奕彬【1】等报告1例男性29岁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时白血球5.9×109/L、血红蛋白117g/L,予喹硫平治疗(起始0.1g/d,第五天加量至0.6g/d),第七天出现四肢多处散在红点,直径约1-2mm,无自觉症状,急查血常规:白血球3.0×109/L、血红蛋白 96g/L,立停喹硫平,改用利培酮4mg/d,同时对症处理,3天后四肢散在红点消失,血象恢复正常,一周后复查亦正常。
该例用喹硫平后出现粒细胞减少、血红蛋白下降,停药并对症处理后迅速恢复,说明与喹硫平有关,其机制不明。
2.致噩梦喻东山【2】报1例睡前服喹硫平片100mg,每晚都做噩梦,改为50mg/次,2次/日时有所减轻,停用后消失。
孙振晓【3】报告1例男性强迫症患者,在予舍曲林、丁螺环酮处理3个月病情好转,为强化治疗,加用喹硫平片100mg/d 睡前服,每晚都做噩梦,当减为50mg/d后达1周,噩梦有所减少,停用4天后不再做噩梦。
再次加用,出现上述情况,停用,随访3月,未再出现噩梦。
喹硫平引起噩梦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肾上腺素α2受体,引起去甲肾上腺素脱抑制性释放,激活脑干网状上行激活系统中的α1受体引起过度唤醒所致。
3.泌尿系统袁书田【4】报告1例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入院后予喹硫平(舒思)治疗(首次为0.2g/d,第三天加量至0.3g/d),第四天出现排尿困难,予苯海索片(4mg/d)无效,肌注新斯的明2ml后解出小便,继续治疗至第二天后有排尿困难,再次肌注新斯的明2ml后缓解。
喹硫平片的功效和作用副作用

喹硫平片的功效和作用副作用
喹硫平片是一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以下功效和作用:
1. 镇静作用:喹硫平片能够减轻精神病患者的紧张不安情绪,增强情绪稳定性。
2. 抗精神病作用:喹硫平片可通过抑制大脑多巴胺系统的过度激活,减少幻觉、妄想和精神错乱等精神症状。
3. 降低周围多巴胺水平:喹硫平片可抑制多巴胺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的释放,减少它对神经传递的影响,进而起到镇静作用。
4. 控制情绪波动:喹硫平片也可用于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在缓解抑郁和控制躁狂发作方面有一定的疗效。
然而,使用喹硫平片也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如:
1. 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运动障碍,如震颤、肌肉强直、肌肉僵硬等。
2. 可能出现心律不齐、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等心脏方面的副作用。
3. 口干、便秘、尿潴留等胃肠道不适可能发生。
4. 可能引起体重增加、血脂升高等代谢方面的问题。
重要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您正考虑使用喹硫平片,
请务必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并咨询医生详细了解药物的功效、副作用和禁忌症等信息。
富马酸喹硫平片副作用

富马酸喹硫平片副作用
富马酸喹硫平片是一种常用的抗精神病药物,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等精神障碍。
然而,使用喹硫平片可能会出现一些副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副作用:
1. 长期使用喹硫平片可能导致体重增加,患者可能会面临肥胖和代谢紊乱的风险。
2. 部分患者在使用喹硫平片后会出现口干、嗜睡、视力模糊等不适感,这是由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所致。
3. 喹硫平片还可能引起心律失常,包括心动过速、心悸等症状,因此患者在用药期间需要定期监测心电图。
4. 部分患者服用喹硫平片后会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特别是老年患者,应该定期进行血压监测。
5. 喹硫平片还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在使用喹硫平片时,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定期复诊,并按照医生的建议调整药物剂量。
如果出现严重的副作用或不适感,应立即告知医生,以便及时处理。
此外,不应自行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喹硫平致顽固性呃逆1例报道\呃逆是临床上一种较常见的症状,顽固性呃逆的产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会功能,对有些患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呃逆的病因复杂,内、外科功能性及器质性病变均可以导致呃逆的发生。
喹硫平是一种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因副作用较少、疗效良好,在我国临床上应用广泛。
然而对于喹硫平引起患者出现顽固性呃逆症状的报道较为罕见。
标签:喹硫平;顽固性呃逆;非典型性抗精神病药物近年来,由于药物种类迅速增多,加上临床大剂量用药、长期用药和多药联用治疗,使药物性疾病的发生率日益增加。
药物引起的顽固性呃逆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而且给患者带来极大痛苦,新型抗精神病药物(MA)具有作用谱广、疗效好、安全性好等优点,MA所导致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①中枢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
②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的不良反应。
③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
④催乳素水平升高。
⑤血液系统的不良反应。
⑥抗胆碱能的不良反应。
而对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顽固性呃逆报道较少见,临床医师应及时对精神药物引起的呃逆进行识别和处理,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本文就精神科中常见药物喹硫平所致顽固性呃逆1例进行报道。
1临床资料患者刘xx,男性,18岁,未婚,初中文化,无业,既往体健,无重大精神疾病家族史。
患者于2013年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异常,主要表现为敏感多疑,怀疑父母在背后说他坏话,并扬言要杀死父亲,自言自语,哭笑无常,夜眠差等症状。
2013年2月入我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体格检查:体温36.6℃(腋下),脉搏:11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20/80 mmHg,身高:166 cm,体重:67 Kg,腰围:90 cm,体重指数:24.31 Kg/m2。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出血点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五官无畸形,双眼睑无浮肿,眼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眼球运动自如。
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脓性分泌物,乳突区无压痛;鼻腔通畅,副鼻窦无压痛。
口唇无紫绀,牙齿排列整齐,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无颈静脉怒张,胸廓对称无畸形,触觉语颤双侧对称,双肺叩诊呈清音,听诊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尖搏动无弥散位于第5肋间左锁骨中线内侧约1.5 cm处,未触及细颤,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110次/min,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
腹软,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无异常,约为3~5次/min。
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
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无红肿、压痛,无活动障碍。
精神检查:意识清楚,服饰整洁,接触欠合作,对答欠切题,思维散漫,有被害妄想、被控制体验及思维被洞悉感,情感不协调,精神运动不协调性兴奋,智能及定向检查无异常,无自知力。
入院时查血、尿、大便常规、生化全套、心电图、脑电图、胸部正位片及头颅磁共振等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
入院后予以富马酸喹硫平片(湖南洞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片剂,100 mg/片)治疗,常规加量,剂量渐加至400 mg/d时患者精神症状趋于稳定,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2 w后出现呃逆,临床表现为喉间频频作声,声音短促,随着时间延长,声音越来越响亮,对患者进食、休息及其他一些日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予行腹部平片及上消化道钡透等检查未发现明显异常。
采用暗示疗法、转移注意力等常规治疗均无效,2 d后将富马酸喹硫平片减量至250 mg/d,症状减轻,呃逆聲音响亮度较前下降。
停用富马酸喹硫平片3 d后,呃逆症状消失。
1 w后,再次使用富马酸喹硫平片抗精神病治疗,上述呃逆症状再次出现,停药后缓解。
2讨论呃逆又叫膈肌痉挛,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症状,是由于中枢神经、迷走神经、膈神经或膈肌等在刺激下导致膈肌阵发性痉挛,同时关闭吸气期声门,发出响亮短促的声音。
其神经反射中枢在延髓,传导径路为胃黏膜刺激兴奋主要通过迷走神经传到延髓呼吸中枢,①兴奋沿网状脊髓束到达隔神经,使膈肌产生强烈节律性收缩,同时呼吸暂停,②兴奋自迷走神经运动纤维传到咽喉神经产生喉头痉挛,即呃逆。
对于呃逆发作超过48 h未停止者称作顽固性呃逆。
如呃逆的发作经久不愈,可影响患者正常的工作和休息,严重时影响患者的呼吸功能,导致气体交换异常,引起脑缺氧,严重时可导致全身功能衰竭甚至死亡[1]。
研究表明[2]:呃逆的病因包括中枢原因和外周原因两部分,中枢性原因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引起脑组织受压、脑组织水肿、颅高压,甚至脑缺氧等使脑干网状结构、延髓迷走神经核或膈神经核等呃逆反射弧的反射中枢受到激惹,产生呃逆反射的神经冲动,当激惹的因素持续存在时,导致膈肌的阵发性痉挛,即出现呃逆的发作。
周围原因是由于颈部、胸部、腹部的炎症、炎症、肿瘤、水肿、缺血、出血、外伤等病变,刺激迷走神经、膈神经或膈肌所致。
精神药物所致呃逆与其他原因所致呃逆的鉴别诊断主要依靠患者所提供的病史、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X线、B超、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等辅助检查手段。
应用精神药物后出现呃逆,且能够排除胃肠道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代谢疾病及精神障碍等其他原因,通过减药或停药后呃逆消失,重新用药后呃逆再现,可以诊断为精神药物所致呃逆。
喹硫平是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D2受体,缓解精神分裂症症阳性症状以及稳定情感症状,阻断5-HT2A受体,在某些脑区引起多巴胺释放增加,缓解运动性不良反应并改善认知和情感症状,主要不良反应为:镇静、头晕、体重增加及低血压等[3]。
本例患者在入院时常规检查及发生呃逆时进行腹部平片、上消化道钡透等相关检查均未发现明显异常,故可以排除器质性原因所致顽固呃逆,患者顽固性呃逆症状在服用奎硫平2 w后出现,停止服药后缓解,1 w后再次服药后又重新出现呃逆,可以证实本例患者出现的顽固性呃逆系服用喹硫平所致。
精神科多种精神药物可引起呃逆,精神药物所致呃逆的病理机制尚未阐明,可能涉及脑干和髓质的DA、5-HT、阿片类物质、钙通道及γ-GABA 通路。
DA、5-HT和γ-GABA神经递质在呃逆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4],既往国内外有阿立哌唑、奥氮平、利培酮及氯氮平所致顽固性呃逆的文献报道[4-7],未发现喹硫平的相关报道。
临床上出现患者服用喹硫平后致顽固性呃逆的症状,国外文献[4]提示,出现顽固性呃逆症状可能与大脑神经递质结构、个体的易感性、个体服用不同药物之间的作用等多种因素有关,但具体的机制仍不十分清楚。
国内有文献指出[8-9],多巴胺D2受体功能过强导致呃逆。
喹硫平可阻断DA神经元突触前膜上的5-HT2A受体,使得多巴胺能脱抑制性释放,增加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多巴胺D2受体与其结合率大大提高,且喹硫平阻断5-HT2A/D2受体的比值高,因而DA释放增加的程度可能超过对D2受体的直接阻断,导致呃逆。
针对呃逆的治疗常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10]:暗示疗法、转移注意力、突然惊吓、深呼吸、屏气、刺激鼻咽腔、压迫眼眶、针灸治疗及药物治疗等方法,而药物疗法主要针对顽固性呃逆,其种类相对较多,常见的药物包括:东莨菪碱、氯丙嗪、利多卡因、胃复安、丙戊酸钠、硝基安定、普萘洛尔等。
刘志新的研究表明[11]:对药物源性顽固呃逆可以采用阿普唑仑进行治疗。
顽固性呃逆只是一种症状,首先查明病因,针对病因治疗。
如果治疗无效再考虑使用上述药物。
姜道新等[12]总结出如果为外周反射性呃逆,应用胃动力药(吗叮啉)、钙拮抗剂、镇痛药;属中枢性呃逆者,多使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和麻醉药(利多卡因);若为神经精神性呃逆或其它混合性呃逆,可选用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加用钙拮抗剂。
本例患者在使用暗示疗法、转移注意力等常规治疗均无效后,采用减药的方法进行处理,缓解了患者因服用喹硫平致顽固性呃逆症状。
参考文献:[1]何成.顽固性呃逆的治疗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3,19(1):11-12.[2]赵新春.浅谈呃逆临床治疗[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5,26(B12):12-12.[3]于欣,司天梅.精神药理学精要:处方指南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352-353.[4]Ray P,Zia UI,Haq M,Nizamie SH. Aripiprazole-induced hiccup:a ease report [J].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2009,31(4 ):382-384.[5]Alderfer BS,Arciniegas DB. Treatment of Intractable lticcups With Olanzapine Following Recent Severe Traumatic Brain Injury[J].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6,18(4):551-552.[6]張素辉,刘照佩,苏晓霞.利培酮致顽固性呃逆两例报道[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12,38(2):114-114.[7]张永强.氯氮平致呃逆l例报告[J].四川精神卫生,2006,19(2):98.[8]喻东山.喹硫平的不良反应认识进展[J].四川精神卫生,2011,21(4):247-249.[9]朱相格,沈倩.山莨菪碱注射液与氯丙嗪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比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11):11-119.[10]殷小平,吴晓红,张苏明.呃逆的病因与治疗方法选择[J].九江医学,2000,15(4):247-248.[11]刘志新.阿普唑仑治疗药源性顽固性呃逆疗效观察[J].中国药房,2004,15(8):494-495.[12]姜道新,任安文.顽固性呃逆的发病机制及药物治疗进展[J].临床荟萃,1998,13(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