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
延髓外侧综合征患者顽固性呃逆的治疗和护理附20例报告

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予以描 ’ , 述「们 仅少数论著提及孤 一 束或孤束核 受累可有呢逆11。我们收治的 20 例延 1
髓外侧综合征 患者并 发顽固性 呢逆率甚 高 , 固性 顽 ( 下转第 194 页)
19 4 ,
神经病学与 神经康复学杂志2007 年9 月第4 卷第 3 期 J N a l N eur eurorehabil, S eptem 2007 , V 1 , N ber . -4 o-3
治疗与 护理
呢逆治疗 本组 20 例并 发顽固性 呱逆者 , 均在 综合治疗脑血栓 的基 础上治疗 呢逆 , 用氟呱 吮醇 选
讨
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诸多文献记载 延髓外 侧综合 征主要 表现 为 : 眩 晕, 声音嘶哑, 吞咽困难 , 食, 呛 病灶侧 咽反射迟钝 或 消失 , 交叉性 偏身感觉 障碍, 灶侧共 济失调 , 病 出现 霍纳 (Homer)征。但多 数文献 均未将 呢逆作为该 综
例(平均日 饮酒精量 150 -300 g) a
临床表现 本 组 20 例 均为 急性起 病。表现 眩 晕, 视物旋转 , 恶心呕吐 ;声 音嘶哑 , 吞咽 困难 , 呛食 ; 面部麻木 (左侧 5 例 , 右侧 巧 例 ) , 身肢体感 觉障 偏 碍 (左侧 巧 例 , 右侧 5 例) ; 口齿不 清, 站立 不稳 , 步 态踌珊。所有病 例在病 程中均 并发顽 固性 呢逆 , 及 上消化道出血。顽 固性呢逆 多发 于病后 第 3 . 7 天 内, 发作次数最多每 日 132 次 , 少的 36 次 。9 例伴 最 不同程度的反流性食 道炎 和上消化 道出血, 例并发 5 呼吸系统感染。所有病例行脑 CT 和 MRI 检查, 均显 示延髓背外 侧缺血 性病 变, 中右侧 15 例, 其 左侧 5 例 。7 例双侧基底节区有多发性腔隙性梗 死灶 。
老药新用治疗顽固性呃逆

l mo无 复 发
愈, 1 服药 6次外. 除 例 其余 服 药 1
~
3次 即止 呃逆 , 出现 副作用 。 未 据 报 道 , 1 给 2例顽 固 性 呃
5 硝 酸异 山梨酯 { 消心痛 ) 逆患 者 , 下 含 服 硝 酸 异 山 梨 酯 舌 5 ,0 n内呃逆不 止 者, 下再 mg 3 mi 舌 含服 5 , mg 同时 再 口服。mg 呃 逆 5 , 重 复发 作重复应 用,2 h最 大 用量 4
总有效 率 9 . % 16
氯芬 5 g 4 m ,d内控制 7倒, 显著 改
善 1 O例 ,表 现 为 间 歇 期 显 著 延
lmg后呃 逆在 2 O h内停 止者 7例 , 显 效 减 轻 者 2倒 , 效 1例 , 有 无 总 效 率 9 %, 呃 逆反 复发 作 多 44 4倒 次 . 复应用 该药 仍有 效。 重
3 巴氯 芬
据 报道 , 用 巴氯芬 治 疗 中 使 枢性 顽 固性呃逆 1 9例 取得 较 好 疗 效 。方 法 : 由 每 次 5 , 日 3 均 mg 每 次开始 , 大 量 加至 每 次 lmg 3 最 O ,
O , 续 服 1 d 结果 : r 连 Jd ~7 , 口服 巴
或吞 服 半小 时呃 逆 不止 者, 服 硝 追
苯 地平 l mg 呃逆 反复 发作 , 复 O , 重
作 用.2 h 最 大 用 量 不 超 过 4 lO 。结 果 : 药 lmg后 4~ O mg 服 O
3 ri 呃 逆 停 止 者 8 例 ,追 服 0 n a
不超 过 6 rg 首 次 剂 量 不宜 大 于 0 , a 2mg 0 。结 果 : 硝 酸 异 山 梨 酯 服 5 mg后 , ~ 3 mn呃 逆 停 止 者 6 3 0i 例 , 服硝 酸异 山梨 酯 lmg 呃逆 再 O 。 2 h停止者 4例, 明显 减 轻 者 1倒,
按压至阳穴治疗顽固性呃逆27例体会

C NES C OM M UNI Do C T RS HI E W O
按 压 至 阳穴 治 疗 顽 固性 呃 逆 2 7例 体 会
卢 光 衣 华 强 线 上 , 七 胸 椎 棘 突 下 凹 陷 中 ” 。嘱 患 第 者端坐 , 身体放 松。穴位准 确定位 后 , 以 右手拇指按压之 。力量由轻 到重 , 以患者 能忍 受 为 度 , 般 患 者 按 揉 5~1 钟 即 一 O分 可起效 。有的患者该穴位 比较敏感 , 故在 按压时要注意患者 的反应 , 切记力量不可 过大 。
1 8 中 国社 区医师 ・ 0 医学专业 2 1 0 0年第 9期 ( 2 总第2 4 第1卷 3 期
结 果
24 3 6 30山 东荣 成 中 医 院
至阳穴施 以按压之法 , 量以患者能忍受 力 为度 。施术 3分钟后患者呃逆逐渐消失 , 继续按压 5分钟 , 后观察 3 0分钟 , 患者未 再 出现呃逆。治疗后随访患者无 发作 。
讨 论
20 5 5 35山东 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2 例患者 中 , 7 治愈 2 6例 , 1例 无效 。 等。《 针灸大成》 记载 : 至阳 , “ 七椎 下, 其中 , 1 患 者 治 疗 1次 后 即痊 愈 ; 4例 5例 俯而取之 。主腰脊痛 , 胃中寒气 , 不能食 , 在治 疗 2次 后 痊 愈 , 在 治疗 3次 后 痊 胸胁支满 , 赢 瘦 , 中气上 下 行 。 中 7例 身 背 腹 愈 。总 有 效 率 9 . % 。痊 愈 患 者 在 3个 呜 。 有研 究表 明 , 干部经 穴的 主治功 63 ” 躯 月的不定期随访中 , 未见复发。 能有明显 的节段性 , 即穴位可 以治疗处 于 例 1患者 , ,2岁 ,0 6年 5月 l 相同神经节段脏腑 、 : 男 6 20 2 组织 的病症 。以督脉 日就诊 。患者有肾功能不全病史 5年 , 平 的穴位为例 , 督脉在躯干部的穴位与胸神 素力弱 , 动辄气 喘 , 以卧床 休养 为主 。近 经后支分 布完全 吻合。从 至阳穴 的解剖 日无明显诱 因出现 呃逆 , 每分 钟 8次 左 位置看 , 布有第七胸 神经后支 的 内侧 支。 右 , 者 不 能 平 卧 , 苦 异 常 , 重 时 需 要 按压至 阳穴能够治疗 呃逆 , 患 痛 严 分析原 因可能 家人 敲 打 后 背 以减 轻 呃 逆 。查 体 见 端 坐 是刺激了第七 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 从而 体位 , 胃脘部略胀满 , 次呃逆发作 时 胃 每 缓解或消除了膈肌痉挛 。 脘部 上 下 胀 闷 不 适 , 差 , 呕 吐 。治 疗 纳 无 首先按压患者攒竹 穴 3分钟 , 不效 。后取 参 考 文 献 内关 ( ) 足 三 里 ( ) 中 脘 行 常 规 针 1 石 学敏. 双 、 双 、 针灸学. 北京 : 中国 中医药 出版社 , 20 9 . 0 2: 0 刺, 得气后强刺激 5分钟仍未见效。遂起 杨 针 北 人 针, 令患者坐位 , 在其后背寻找压痛点 , 发 2 明 ・ 继 洲 . 灸 大 成 . 京 : 民 卫 生 出 版 社 ,9 4 10 19 :5 . 现 至 阳穴 压痛 明显 , 之痛 不 可 忍 。遂 对 按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进展

顽固性呃逆的治疗进展何 成关键词 呃逆,顽固性; 药物治疗; 封闭疗法; 膈肌起博治疗作者单位:474780 河南南阳 河南石油勘探局双河医院急诊内科作者简介:何 成,男,大学本科,医师。
中图分类号 R 5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26315(2003)0120011202 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 ,IH )多发生于有器质性疾患的患者,常因严重影响进食、讲话、正常呼吸和睡眠,加之精神和躯体的沉重负担,给患者带来了很大的痛苦,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
IH 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十分清楚,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一,下面仅对近年来IH 的治疗作一综述,以便于我们临床治疗时依据病情选用或参考。
1 一般疗法1.1 深吸气后屏气法 患者深吸气后迅速用力屏气,然后缓缓呼气即可。
此法可反复使用,多用于由精神刺激和进食过快引发者。
1.2 按压双眼球法 患者闭目,术者将双手拇指置于患者双侧眼球上,按顺时针方向适度揉压眼球上部,直到呃逆停止。
此法多用于上腹部手术患者,但青光眼、高度近视患者忌用,心脏病患者慎用。
1.3 按压眶上神经法 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
1.4 (吞)吸食烟雾法 取一长圆形的一端开口的硬纸筒(患者可以自己制作,纸筒口径以刚好能盖住口唇为宜),用火点燃碎纸屑后放进硬纸筒内,然后使其熄灭,产生烟雾后立即将纸筒开口端紧压在患者口唇周围,留出鼻孔,嘱患者张口把烟雾吞下(忌用抽吸法),吞烟时间1~2分钟。
或者选用干净的人指甲,剪碎后和烟丝混匀卷成纸烟点燃抽吸。
1.5 牵舌法 患者取仰卧位或半卧位,张口,伸舌,术者用消毒纱布裹住舌体前1/3~1/2部分,轻轻向外牵拉,以患者稍有痛感为度,持续30秒钟左右后松手使舌体复位。
此法可重复操作。
2 封闭疗法2.1 膈神经阻滞疗法 此方法要求术者必须熟悉局部解剖并掌握正确的穿刺部位,严格掌握用药浓度及剂量,并作好处理病情变化的准备,以单侧阻滞为宜。
顽固性呃逆打嗝

蟾素。用华蟾素2~4毫升肌注,每日2~3次。一般用药1~2次后呃逆
减轻,3~4日后症状显著减轻或完全消失。(6)利他林。肌注利他
林20mg,无效者2小时后再重复注射。(7)中药。方剂:空沙参、麦
冬、生地、全当归、甘栀子、生白芍、女贞子、川楝子、柿蒂、川黄
--------------------------------------------------------------------------------
阿托平内关穴位注射。得气后推药。清醒者效尤佳。我常用。
--------------------------------------------------------------------------------
(3)按压眶上神经法 患者平卧位或坐位,术者用双手拇指按压患者双侧眶上,相当于眶上神经处,以能忍受为度,双手拇指交替旋转2~4分钟,并嘱患者有节奏地屏气。
(4)颈动脉窦压迫疗法 方法是嘱患者用手指指腹轻轻揉压单侧颈动脉窦(位于气管两侧搏动处)。高龄严重动脉粥样硬化禁用,严禁双侧同时压迫,以防心跳骤停或血压下降。
但忌吸入烟雾。吞咽1~3分钟,呃逆即可停止。然后,用中药旋覆代
赭汤合丁香散加减,服用2~3剂,可巩固疗效。本法的机理是,吞进
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可增加血中二氧化碳浓度,从而可使膈肌痉挛缓
解。(10)针灸或穴位注射。方法:①同时针刺两侧内关穴,多数患
者针刺1次即愈,如3次无效,可在同一穴位注射氯丙嗪或阿托品,能
(3)抗精神病药 ①氟哌啶醇5mg静脉滴注或肌注1~2次/d,好转后改为口服维持。②氯丙嗪25~50mg,每天3次口服,但此法在老年患者尤其有心血管病者应慎用。氟哌啶醇和氯丙嗪抗呃逆的作用可能与其阻断上行网状激活系统,抑制膈神经的兴奋性有关。③新斯的明1mg和氯丙嗪25mg加入生理盐水50ml中,每次用30~40ml空腹口服,每4~6h一次治疗治疗脑出血、脑瘤术后呃逆取得明显效果,注意血压变化。
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

本组 患者 用 当归 注 射 液 、 多 卡 因 、 酸 强 的松 龙 利 醋 痛点 注射 治疗 肩关 节周 围炎 , 中利 多 卡 因能 阻断 神经 其 的传 导 , 低 大脑 皮质 的恶 性刺 激 , 善局 部病 理状 态 。 减 改 当归 注射 液活 血化 瘀 、 消炎 止痛 , 进血 液循 环 , 强新 促 加 陈代谢 。醋酸 强 的松龙 和 当归 注射 液 混 合 不 但 止 痛 消
维生 素 B 注 射 液 l O 。操 作 : 用 5 注 射 器 , O mg 选 ml 抽
取药 液 , 穴位 常规 消 毒 , 刺 0 5 1寸 , 气 后 回抽 无 直 .~ 得
血 , 穴 注人 0 5 1 。 每 . ~ ml 治 疗 结 果 1 5例 治 疗 1次 后 痊 愈 , 4例 治 疗 2次 后 痊 愈 , 例 1
岁 1 8例 ,1 5 5 ~ 5岁 2 8例 , 6 6 5 ~ 5岁 1 1例 ; 肩 3例 , 左 右 肩 4 例 , 肩 7例 。 7 双
治 疗 方 法
笔 者 采 用 山 莨 菪 碱 注 射 液 合 维 生 素 B 注 射 液 穴 位 。
注 射治疗 顽 固性 呃逆 , 效满 意 , 疗 介绍 如下 。
特 色 疗 法 中国民间疗法
: ¨
篓 量 曼善
蚕
≥ 蓦≥
¨誊
穴 位 注 射
・“ i
松 懈 。再 加 上 功 能 锻 炼 , 效 较 好 。 在 治 疗 中 , 长 的 疗 最
注射 8 , 短注 射 2次 。随 访 5年 的患 者 2 次 最 4例 , 3年 的 1 7例 , ~ 2年 的 1 1 4例 , 5例 中 4例 复发 , 5 1例 脑 血 栓, 3例 有 不 同 程度 的外 伤 病 史 。从 4例 复 发 患 节 、 结 节 、 二 头 肌 沟 ( 节 其 小 肱 结
穴位治疗上消化道肿瘤顽固性呃逆20例临床护理

呃逆是 一种 常见 的生理 现象 , 由于不 自主膈 肌 是 痉 挛 引起 呼吸肌 收缩 , 空气 被 迅 速 吸人 肺 内 , 于声 由
齐鲁 护理 杂志 2 1 0 2年第 1 8卷第 2 5期
穴 位 治 疗 上 消化 道 肿 瘤 顽 固性 呃逆 2 O例 临床 护 理
鲍婷 婷 , 桂 红 邢
( 苏省肿 瘤 医院 江 苏南京 2 0 0 ) 江 1 0 9
【 摘
要】 目的 : 穴位 治疗在 上消化道肿瘤顽 固性呃 逆患者 中的应 用及护理 方法。方法 : 4 探讨 将 0例上消化道肿瘤顽 固性呃 逆患
带 突然 关 闭而 发 出的声 音 。呃 逆 持续 发 作 4 8h以上 不 缓解 者 为 顽 固 性 呃 逆 J 中 医认 为 , 。 呃逆 主 要 是
固性 呃逆 患 者 4 O例 , 3 男 3例 、 7例 , 龄 3 女 年 2—7 8
( 6 5± 2 5 岁 。其 中食 管 中下 段 癌 术 后 2 5. 2. ) 9例 , 乳
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实验组各 2 0例 , 照组呃 逆发作 时予 以甲氧氯普胺 1 g肌 内注射 2 ̄ , 甲氧氯普胺 片 5m 对 0m P . 或 Jd g口服 3
 ̄/ ; 作 时给 予哌 甲酯 2 肌 内注 射 。 实验 组 呃 逆 发 作 时 给 予 穴位 治 疗 , K d发 0mg 包括 中 药 贴敷 穴位 及 穴位 点 压 。 比较 两 组 复 发 间
针药结合治疗顽固性呃逆61例临床观察

逆 之功 。
5 参 考文献
E 1 3 朱 文峰. 国家标准应用 中医内科疾病 诊疗常规 E M3 . 长沙 : 湖
南 科 学 技 术 出版 社 , 1 9 9 9 : 3 0 4 — 3 0 5 .
收 稿 日 期 2 O 1 3 — 0 3 — 2 5
1 2 g ,玉 竹 1 8 g ,沙 参 2 0 g ,麦 冬 l O g 。每 日 1剂 ,水
3 . 1 疗效 评 定 标 准 :参 照 《 国 家 标 准 应 用 中 医 内科 疾病 诊 疗 常 规 》 相 关 标 准 。治 愈 :呃 逆 症 状 消 失 ,
饮食 正 常 ;好 转 :呃逆 症 状减 轻 ,仍 有 轻微 呃逆 ;无
效 :症状 不 能缓解 ,持 续 呃逆不 止 。
3 治 疗 结 果
呃 逆 ,古 称 为 “ 哕” ,俗 称 打 嗝 。其 病 情 较 重 ,
超过 4 8小 时 或 对 某 些 治 疗 无 效 者 ,称 顽 固性 呃 逆 。
对 此 ,笔者 通过 针刺 、穴位 注 射 及 内服 中药 治 疗本 病
6 1 例 ,取 得 了较 为满 意 的疗效 ,现 报道 如下 。 1 一 般资 料
计学 处理 ,无显 著性 差异 ( P>O . 0 5 ) 。 2 治疗 方 法
注 : 与 对 照 组 比 较 , *P< O . 0 5。
4 体 会
2 . 1 观 察 组 :① 针 刺 治 疗 :首 先 在 耳 中 穴 位 区域 找
到敏 感点 ,用 0 . 3 0 X 2 5 mm 毫 针刺 9 g ; 胃热 ,去 党 参 ,加 竹 叶 l O g ,石 膏
镇 降逆 ,两 药 合 用 ,一 利 一 镇 ,肝 胃之 气 则 不 上 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
发表时间:2010-11-03T09:27:10.0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7期供稿作者:高月1 陈学琴2 [导读] 探讨除消化系统疾病外,颈椎钩椎关节移位压迫或刺激隔神经引起的顽固性呃逆。
高月1 陈学琴2
(1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辽宁大连 116622;2辽宁省庄河市中医院辽宁庄河 116400)【中图分类号】R2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135-02 【摘要】目的探讨除消化系统疾病外,颈椎钩椎关节移位压迫或刺激隔神经引起的顽固性呃逆。
用综合疗法,使颈椎钩椎关节复位治愈呃逆。
方法用仰头推正法,侧向摇正法,侧向搬按法,配合牵引下正骨法,治疗顽固性呃逆20例。
结果总有效率95%。
结论顽固性呃逆与颈椎钩椎关节移位有关。
综合疗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显著。
【关键词】顽固性呃逆综合疗法治疗
呃逆是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制的一种症状。
除胃部疾病外,肠、腹膜、纵隔、食道的疾病引起膈肌痉挛也可发生呃逆。
本人发现颈椎的钩椎关节错位也会导致膈神经受压迫或刺激,引起膈肌痉挛,引起呃逆。
自2004年来在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疼痛治疗室对收治的20例顽固性呃逆患者行综合疗法,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4年5月—2006年12月,我院疼痛治疗室收治顽固性呃逆患者20例。
男11例,女9例,最小年龄28例,最大年龄82岁,平均年龄55岁,病史最短8个月,最长40年。
所有患者均行严格的内外科检查,排除结核、肿瘤、胃、肠、腹膜、纵膈、食道、肝、胆、脾、胰等器质性疾病。
患者有呃逆接连不断20例,伴有呼吸短促、胸闷、肩颈部和胸膜放射性疼痛18例,伴有心慌、失眠、心悸、多汗、烦躁、易怒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表现14例,有颈痛或颈部活动受限13例。
触诊检查:双侧颈肌紧张,颈3—5横突向一侧偏歪呈侧凸,另一侧呈侧凹,相应的颈椎现棘突也侧弯、压痛,颈部侧屈运动受限。
放射影像学检查:本组全部病例均摄颈椎侧位、张口位、双斜位片,所有患者颈轴均侧弯,椎间钩椎关节不对称(侧摆),颈3—5椎体后缘连线变直、反张、成角、中断,椎体呈双边征或双突征。
斜位片显示颈3、4,4、5椎间孔变形缩小,钩椎关节或后关节错位;病变在颈3、4间隙10例,颈4、5间隙6例,颈3、4和颈4、5双间隙4例。
1.2治疗方法先放松颈部软组织,根据错位类型选用仰头推正法,侧头摇正法,侧向搬按法配合牵引下正骨法,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1—2疗程。
同时,指导患者纠正不良姿势,睡保健枕,做耸肩、伸颈等保健操。
2 结果
20例病例中均随访4个月到2年。
显效:经过1—2疗程治疗后,所有症状及体征均消失,共痊愈18例,占90%;有效:经过1—2疗程治疗后,呃逆缓解,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或间隔时间明显延长1例,占5%;无效:经过1—2疗程治疗后,所有症状及体征均无消失或缓解的1例,占5%;总有效率为95%。
3 讨论
顽固性呃逆在临床上属于疑难杂症,特别是排除胃、肠、腹膜、纵膈、食道等器质性疾病后临床医生对这种病往往束手无策,不认症也不知该如何治疗,医生和患者本人经常按胃病或植物神经疾病治疗。
这样结果只能南辕北辙,毫无疗效。
本人从膈神经的解剖生理,呃逆全新的病因病理着手,分析解释如下:膈神经由颈3—5脊神经前支组成,是混合性神经。
膈神经在前斜角肌前面自上外向下内斜行,经锁骨下动、静脉之间入胸腔,向下过肺根前方,在心包与纵隔胸膜之间降入膈肌,以其运动纤维支配膈肌,感觉纤维分布经膈肌的下腔静脉孔在膈下与交感神经的分支结合成从,故由于颈椎的外伤,退行性变,慢性劳损(如睡姿不当、枕头高低不适),使颈3、4、5的钩椎关节侧摆式错位(指颈轴侧弯,或相邻两椎体的椎间钩椎关节偏歪不对称),导致膈神经受压迫或刺激引起膈肌痉挛,于是引起连续不断的呃逆,用整脊疗法配合牵引下正骨法,使错位的颈3、颈4、颈5关节复位,使椎间孔扩大,钩椎关节复位,从而解除了对膈神经的压迫和刺激,膈肌痉挛解除,治愈呃逆。
参考文献
[1]钟士元.脊柱相关疾病治疗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25—329.
[2]韦贵康.软组织损伤与脊柱相关疾病[M].广西: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452—453.
[3]李平.按压翳风穴治疗呃逆123例的临床总结[J].按摩与导引,2006,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