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迁移、富集特性在玲珑金矿残出沙石发现和经济效果论文
玲南金矿床深部成矿预测浅析

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 玲南金矿床深部成矿预测浅析钮 涛(山东省第六地质矿产勘查院,山东 威海 264209)摘 要:玲南金矿床位于招平金矿带北段的破头青断裂带内,目前已探明矿床金属量近百吨,围绕该矿床台上矿段和坡头顶矿段开展了研究,为此提出玲南金矿床深部成矿预测浅析。
主矿体最低控矿标高超过-1300m,矿体分枝、复合、尖灭、再现、膨缩特征明显。
台上矿段Ⅰ-9号矿体具有较为明显的东北向侧伏规律,向深部未封闭,沿侧伏方向具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研究表明,玲南金矿床主控矿断裂为破头青断裂,其广泛发育的裂隙对于含矿热液的渗透和扩散较为有利,且易于富集成矿。
关键词:玲南金矿床;台上矿段;Ⅰ-9号矿体;侧伏规律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1)22-0091-2Preliminary analysis on deep metallogenic prognosis of Lingnan gold depositNIU Tao(No.6 Exploration Institute of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Weihai 264209,China)Abstract: Lingnan gold deposit is located in the potouqing fault zone in the north section of Zhaoping gold belt. At present, the amount of gold metal in the deposit has been proved to be nearly 100 tons. The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around the platform ore section and potoutou ore section of the deposit. Therefore, the deep metallogenic prediction analysis of Lingnan gold deposit is put forward. The lowest ore control elevation of the main ore body exceeds - 1300m, and the ore body has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branching, recombination, pinch out, reproduction and expansion and contraction. Ore body I-9 in Taishang ore section has an obvious northeast lateral ambush law, is not closed to the deep, and has a large prospecting space along the lateral ambush direction.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main ore controlling fault of Lingnan gold deposit is shatouqing fault, and its widely developed fractures are favorable for the infiltration and diffusion of ore bearing hydrothermal solution, and are easy to enrich and mineralize.Keywords: Lingnan gold deposit; Platform ore section; I-9 ore body; Lateral lodging law玲南金矿床位于招远市东北约15km,在著名的玲珑金矿田南部的边缘地带。
金的迁移、富集特性在玲珑金矿残出沙石中的发现和经济效果

单个样 品品位 好多高 达5 — 8 g / t , 已经超过 了深 部新开 采的矿 石品位 。 经 过后 期 大量残 出之 后 , 平 均品 位降 低到o . 6 -2 . o g / t 。 出现这 种情 况不 是偶 然现 象 , 这 些泥沙毛 石并 不是过去 低于工业 开采 品位 而放弃 开采的矿石 , 而 是在 当时 确确 实实无任 何利用 价值的废 毛沙 , 有些废 毛沙甚至 是 民采 二次侵入 后盗采遗 留的 沙石 。 这些 被称 为残矿 的组 合样 品 , 在如 今开 采过程 中看 来 , 绝对达 不No . 3 g / t . 这 么高 的残 矿 品位 , 民采盗 抢 怎会 随便 丢弃 呢 ? 也 就是说 , 以前 的这些 废毛
奇怪 和令人 振奋 的现象 : 以前丢掉 的围岩 碎石 、 废石渣 、 残毛 和泥 沙的堆积物 表 面 及底 部 , 在恢 复 的出矿 川 取样 时 , 得 到 了高达 0 . 8 - 3 . / t 的综合 平 均 品位 ,
金具 有两 种地球 化学 特征 : 亲 和 力强和再 生 聚合 能力 强。
2 . 2 再生 聚合 能力强
金具有 较强 的再生 聚合能力 。 比如在 砂金 中 , 常 常发 现较大 的“ 狗头 金” 或
颗粒 金。 这 些颗粒金 并不是 原生沉 淀的 , 而是 由于 金晶体 的聚合作 用 , 即金离 子 或 分子 浓度 扩散 、 电化反 应和 次生 作用 , 使 之再 生 长形成 的[ 2 1民 杨桂彬 王 兵 朱随洲 。
2 6 5 4 1 9 ; 2 . 中国 冶金 地质 总 局 山东 正元 地质 勘查 院 ( 驻玲 珑 金矿 办事 处 ) 山东 招远 2 6 5 4 1 9 )
( 1 . 山东 黄金 矿 业 ( 玲珑) 有 限 公司 山东
五龙沟金矿床Ⅺ号金矿化带特征及找矿前景研究

五龙沟金矿床Ⅺ号金矿化带特征及找矿前景研究【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加上黄金具备的储备功能和饰品市场需求,合理有序开采利用我国黄金矿产资源,使其满足我国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这是当前金矿行业的重要任务。
我国是世界最早开采黄金的国家之一,随着科技进步,越来越多大型金矿等待我们开发利用。
目前为止,我国黄金消费量达420吨,占世界总消费量15%左右。
金矿开采加工正处在历史上黄金时期。
五龙沟金矿位于东昆仑储量最大的金矿,其中的Ⅺ号金矿化带多储藏在斜长花岗岩之硫化物内。
本文欲对Ⅺ号金矿化带成矿情况分析和探索,以便增加金矿开采规模,为今后更好的开采同类矿藏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Ⅺ号金矿;成矿规律;前景研究一、Ⅺ号金矿化带特征1.1 基本地况地层1.1.1 位于青海省都兰县的五龙沟金矿区域目前勘测察有15条金矿化带,包含Ⅺ号金矿化带的巨大储量,已勘测出具备开采价值的矿床和矿点。
Ⅺ号金矿带有近20公里,延长带4公里。
随着近年不断深入勘测掌握的资料表明,矿层范围继续增大,伴有大片盲矿层。
金资源量近40t,矿层伸展势头远没封闭,预示此区域有很好的开矿希望。
透过Ⅺ号金矿带地质结构规律和成矿特点,展开研究归纳,进一步为Ⅺ号金矿带寻开矿以及整个五龙沟地区勘测矿源提供技术基础。
1.1.2 五龙沟金矿区位于东昆仑造山线中区结构段,矿区内结构带走北西至南东方向。
透露明显平行状态剪切线,按结构走向依次分布岩金沟剪切线、萤石沟、山道梁剪切线,这些构成矿区内分布主要形态。
底部是片岩、变砾岩、大理岩和结晶灰岩结构,和下部小庙为不整合接触带,上层为变火山岩,呈片理化安山岩、凝灰质板岩、硅质板岩。
勘测资料显示地质含金值大于克拉克值,很高的开采储备。
1.2 基本地质构造1.2.1 矿区内构造多次演变,呈断裂态势,分别为岩金/萤石/红旗沟至苦泉水一线的断层剪切线,蕴于泥盆花岗于青白口接触线。
Ⅺ号金矿历经复杂地质运动,从早期印支变性期左行政滑,晚期印支一直到左行右行正滑,历经揉性与脆性变质和相应的剪压交替改变。
山东招远玲珑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分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山东招远玲珑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分析学习中心:××学习中心年级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学生姓名:学号:2801135002指导教师:职称:副教授导师单位: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论文完成时间:年月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发给学员1.设计(论文)题目:2.学生完成设计(论文)期限:年月日至年月日3.设计(论文)课题要求:4.实验(上机、调研)部分要求内容:5.文献查阅要求:6.发出日期:年月日7.学员完成日期:年月日指导教师签名:学生签名:注:此页由指导教师填写摘要玲珑金矿田东山矿床内矿脉众多,矿脉关系错综复杂,交汇、分枝、复合现象明显。
通过研究其中18号、47号、50号、176N、48号矿脉分布规律、地质特征、围岩蚀变、矿脉与脉岩的关系,分析矿脉中矿体空间分布、产状、品位变化情况。
总结成矿规律,找出矿体富集的有利部位,为矿山找矿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关键词:东山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矿山找矿第1章前言 (4)第2章研究区概况 (8)第3章矿区地质特征 (16)第4章矿床矿物标型特征 (25)第1章前言胶东金矿集中分布在胶北隆起区,面积约16522km2,仅占全国面积的0.17%,但约占有全国四分之一的黄金储量,是我国已知的最重要的金矿集中区,已查明资源储量及矿床规模,黄金产量均具全国之首。
胶东主要金矿类型有两种:焦家式蚀变岩型与玲珑式石英脉型,分别以焦家金矿和玲珑金矿最为典型而得名。
玲珑金矿田位于招远(东北的九曲、玲珑一带),东起栾家店,西止欧家夼;北起大圆,南止台上,面积约45km2。
其开采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在此开硐采金。
玲珑金矿田自东向西划分为东风、九曲、双顶、玲珑-大开头、108号脉、欧家夼等矿段。
整个矿田处于玲珑超单元的弱片麻状中细粒含石榴石二长花岗岩中。
玲珑金矿田47#脉带的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玲珑金矿田47#脉带的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作者:尚君尉刘斌董松孔丽娜宋晓燕来源:《山东工业技术》2015年第04期摘要:玲珑金矿田位于胶东北西部,招掖金矿带的东端,47#脉为矿田内的三级构造,是主要的容矿、控矿断裂,47#脉的支脉是三级的一些派生断裂,主要是容矿构造,它们受一、二级断裂的控制,矿脉和矿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呈规律性分布,且成矿作用具有多期次性,主要成矿阶段是金-石英-黄铁矿阶段、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两个阶段;同时脉岩与矿体的形成关系密切,也是主要的找矿标志。
关键词:多期次;斜列分布;脉岩;矿体1 区域地质玲珑金矿田位于胶东北西部,招掖金矿带的东端。
地处新华夏构造系第二隆起区的北缘,南临横亘胶东半岛的栖霞复背斜轴部,西接斜跨中国东部的郯庐断裂,区内分布着众多的金矿床,构成了闻名的招掖金矿带。
破头青断裂是矿田内最大的控矿断裂,倾向 SE、倾角35°,属缓倾斜压扭性断裂。
次级断裂为玲珑和九曲—蒋家断裂。
三级构造及其次级构造是该区域主要的导矿、容矿构造,如47#脉及其支脉,矿脉和矿体在时间、空间上受一级、二级构造呈规律性分布。
且该区域范围内脉岩发育,并与矿体的形成关系密切。
2 成矿作用在时间上的演化矿田内矿脉和矿体的形成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本区域的成矿作用包括4个阶段:分别为黄铁矿-石英阶段、金-石-黄铁矿阶段、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岩阶段。
47#脉带中具有工业品位的矿体多形成于金-石-黄铁矿和金-多金属硫化物两个阶段。
47#脉带的形成具有多阶段叠加成矿的特点。
成矿的早期阶段,即黄铁矿-石英阶段。
金-石英-黄铁矿阶段(也称第Ⅱ阶段)和金-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碳酸盐岩阶段(也称第Ⅳ阶段)是成矿晚期阶段。
从矿物特征来看,47#脉及其支脉富集成矿为多阶段成矿作用叠加的结果。
3 成矿作用在空间上的演化3.1 47#脉带在平面上的地质特征47#脉为矿田内的三级构造,为NE 及 NEE 走向的容矿、控矿断裂,它们受一、二级断裂的控制,由西向东其走向由 NEE 渐变为 NE 向,平面上呈“N” 字型展布。
玲珑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大纵深变化规律与找矿意义

玲珑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大纵深变化规律与找矿意义玲珑金矿是一种金矿石,黄铁矿是一种铁矿石。
它们在大地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的作用下形成,具有一定的标型特征和大纵深变化规律。
研究这些规律能够帮助地质勘探人员找到更多的金矿资源,并对金矿的勘探和开发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玲珑金矿可以分为普通玲珑金石英脉型和幸运玲珑金石英脉型两类。
它们通常呈层状、带状或片状发育在麻粒岩、角岩、片岩、千枚岩等岩石中。
普通玲珑金石英脉型的特征是石英脉状矿体和金矿石交代产生的脉状、网状和向外扩散的分布;而幸运玲珑金石英脉型则是在断裂带中发育,具有明显的脉状、层状或皮状分布。
黄铁矿是一种常见的铁矿石,主要存在于变质岩、火成岩和沉积岩中,其标型特征主要表现为脉状、层状或薄层状的分布。
在金矿床中,黄铁矿往往与石英脉相伴随存在,并与金矿石形成交代产生。
玲珑金矿和黄铁矿在大纵深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随着深度的增加,玲珑金矿的含金量和产量逐渐减少,而黄铁矿的含铁量在前期逐渐增加,在一定深度后逐渐减少。
这是由于岩浆活动和流体作用的不同阶段,以及大地构造运动对矿石的影响所引起的。
此外,玲珑金矿和黄铁矿的空间分布也会受到地质构造的控制,如断裂带、褶皱带等。
研究玲珑金矿和黄铁矿的标型特征和大纵深变化规律对找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能够帮助地质勘探人员找到更多的金矿资源,提高找矿的效果和成功率。
其次,了解黄铁矿的分布规律,可以为铁矿床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指导。
此外,对矿石的变化规律的研究,还可以提供有关矿床成因和演化的信息,为矿床的深入研究和评价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玲珑金矿和黄铁矿是常见的金矿石和铁矿石,它们具有一定的标型特征和大纵深变化规律。
研究这些特征和规律对找矿有着重要的意义,能够为金矿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指导,并提供有关矿床成因和演化的重要信息。
山东省玲珑金矿田深部成矿规律研究及其应用

成 矿地 质条 件有 利 。通 过采用 坑 道工程 和 钻探 工程
相 结合 的勘 查方 法 ,查 明了区 内地层 、岩 浆岩及 构 造 、主 要矿 脉 1 7 5 、4 8 、5 0号脉 及支 脉 的规模 、形 态 、产状 及矿 石质 量等 特征 ,重新 认识 并 总结 了矿 山的深 部成 矿特 征及 规律 ,对 老矿 山的勘 查找矿 有
北 西 ,倾 角 4 8 o - 7 2 。 。矿 体走 向延 长 1 2 6 0 m,倾 向 延深 3 9 6 m ,矿 体 厚 度 0 . 2 4 ~9 . 2 1 m, 平 均 厚 度
北东 ,主干 矿脉 倾 向南东 ,深部 倾角 变 陡 ,次 级矿
脉 及支 脉大 多数倾 向北西 ,侧伏 向北 东 ,与玲珑 断
S E 不一 致 ,地 质人 员对 所 获地 质 资料进 行重 新 认 识 ,再 次进 行综合 研 究 ,意 识 到矿 脉在 深部 向 NW
陷盆地,南为胶莱拗陷,是我国开采最早、最著名 的黄金产 区。区内构造 以断裂发育为特征,主要断 裂 为破 头青 断裂 和玲 珑 断裂 。构造 形式 变化 复杂 ,
重 要指 导意 义 。
倾斜 ,矿 脉呈 雁型排 列 ,分支 复合特 征 突 出,在 坑
道 内施工 了少 量钻 孔进 行验 证 ,对矿 脉特征 的认 识
有 了质 的飞跃 ( 刘 维 民等 ,2 0 0 8 ;吕古 贤等 ,2 0 1 1 ; 李 强等 ,2 0 1 1 ) 。在 两次 山东省 招 远 市玲 珑金 矿接 替 资源勘 查 ( 任务 书编 号分 别为 ( 2 0 0 5 ]0 2 4号、
裂 倾 向一致 。
玲珑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大纵深变化规律与找矿意义

玲珑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及其大纵深变化规律与找矿意义【摘要】在山东的烟台、威海、青岛等地区存在着大量的金矿。
其中,在山东的招远市就有一个最大规模的金矿――玲珑金矿床。
这个金矿是上个世纪60年代发现并开采的,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矿石产量逐年下滑,已经接近尾声了。
现在开始进行资源量的评估和进一步深入找出新的矿床的作用突出。
本文以玲珑矿为例,重点阐述了黄铁矿的主要特征标型,分析了黄铁矿与找寻新矿的关系,提出了黄铁矿在找寻新矿勘探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
【关键词】玲珑金矿;黄铁矿;标型特征;找矿;一、引言山东拥有我国四分之一的金矿资源开采量。
烟台、威海、青岛等地存在着大量的金矿资源。
而且这个地方的金矿储备集中,储备量也是很大的。
已探明的金矿有300余处。
产量在60吨以上的就有7处以上。
玲珑金矿就是最大的金矿其中之一,位于招远市北部。
这个地区的金矿范围很大,在将近80平方公里的面积。
现在的玲珑金矿是上世纪60年代中后期发现并开采的,经过几十年的开采,金矿石的产量不断下滑。
这两年,国家从整体布局上也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开始的新一轮的找矿接替老矿的行动,进一步开展勘察活动,查找新的矿床,挖掘新的金矿石产量的增长点。
黄铁矿是金矿石的主要地下储藏形式,只要找到黄铁矿,金矿就出现了。
但是不同的条件下,黄铁矿形成的方式是不同的,其机构和成分存在一定的差别,对于这个细微的不同差异,是对金矿床产量和品质最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
二、特征(一)黄铁矿的特征黄铁矿是金矿石的主要地下储藏形式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山东半岛上,80%以上的金含量都在黄铁矿中找到。
找到了黄铁矿也就是找到了金矿。
黄铁矿的特征探讨对金矿的品质和产量以及找寻金矿有着很大的作用。
(1)不同时段含金分析。
[1]玲珑矿的成矿分为四步,各个时间节点有着不同的黄铁矿产出情况。
例如,黄石时间节点,黄铁矿为立体结构,个头较大,性状较整齐,零星分散。
和石英石分布在一起,这时候的黄铁矿中的金金属含量几乎为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的迁移、富集特性在玲珑金矿残出沙石中的发现和经济效果摘要:通过对玲珑金矿上中段采空区的废弃巷道和采场进行取样,发现了以前丢掉的废石渣和残毛竟然有较高的品位,特别是系统地研究金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后,得知废弃巷道和采场中的大量废石渣和残毛有金的再次迁移与富集现象,并且经过多项工程恢复后得以验证。
此项发现,对一个像玲珑金矿这样一个危机矿山来说,经济价值空间巨大的。
既缓解了生产接续困难问题又大大提升了储量开发远景,从长远看,可以组织大规模的开发回收。
这对山东乃至全国老矿山的黄金和重金属开发回收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玲珑金矿;废旧巷道;废石渣残毛;低品位矿石;金;迁移富集;危机矿山;发展中图分类号:p618.5前言玲珑金矿田西山矿区属资源严重危机矿山,解决矿源是当前矿山生产工作中的首要任务。
为了尽快解决资源严重危机问题,在玲珑金矿总地质师武际春的建议倡导下,对符合开发利用的低品位矿石[1]和残矿进行了大规模的回收。
在下中段向上中段回收残矿过程中,玲珑金矿西山矿区的地质人员发现了一个奇怪和令人振奋的现象:以前丢掉的围岩碎石、废石渣、残毛和泥沙的堆积物表面及底部,在恢复的出矿川取样时,得到了高达0.8-3.0g/t的综合平均品位,单个样品品位好多高达5-8g/t,已经超过了深部新开采的矿石品位。
经过后期大量残出之后,平均品位降低到0.6-2.0g/t。
出现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现象,这些泥沙毛石并不是过去低于工业开采品位而放弃开采的矿石,而是在当时确确实实无任何利用价值的废毛沙,有些废毛沙甚至是民采二次侵入后盗采遗留的沙石。
这些被称为残矿的组合样品,在如今开采过程中看来,绝对达不到0.3g/t.这么高的残矿品位,民采盗抢怎会随便丢弃呢?也就是说,以前的这些废毛沙,怎么会变的品位升高了呢?后期大量残出之后为什么品位又不及初始取样品位高呢?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论题。
1、金的物理性质金是一种贵金属,也是一种重金属,也可称得上是微量元素,它在地壳中的平均含量为5.0×10-7%。
金具有良好的物理特性,表现为:熔点高,达摄氏l064.43度,不容易熔化。
密度大,为19.31克/立方厘米(18℃时),手感沉甸。
韧性和延展性好,良导性强。
纯金具有灿烂的黄色,由于黄金的稀有性和物理特性良好等特点,因此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黄金不但被人类用作装饰,而且还被赋予了货币价值功能。
2、金的化学性质金具有相当高的化学稳定性,在任何温度下不与氧发生氧化作用,金在受到水分、空气、硫化氢、酸类、碱类、盐类等物质的作用时不发生变化,所以金在自然界中能够以自然金存在。
金不单独溶于盐酸、硫酸、硝酸及其它酸中,却可以溶于王水中,也可以溶于氯化物的硫酸溶液中,或者溶于含有氧化剂(o2、mno2、fe2o3)等的氯化铁或氯化铜的硫酸、盐酸溶液中,因此经过酸水作用,金能够进入溶液呈haucl4 形式发生迁移,而在硫化物、砷化物等铁离子作用下形成次生富集[2]。
另外,金还可以与熔融的硝酸钠、氢氧化钠化合。
金具有两种地球化学特征:亲和力强和再生聚合能力强。
2.1亲和力强由于金的电子亲和力强,使其成为惰性元素,这就决定了金在自然界中呈自然金的形式存在。
由于金的不活泼性,在自然界中几乎不受ph值的影响,在多种水溶液中的溶解度很小,使金不容易迁移富集[2]。
但是,金在自身比重的优势下,却可以由高处向低处汇集。
2.2再生聚合能力强金具有较强的再生聚合能力。
比如在砂金中,常常发现较大的“狗头金”或颗粒金。
这些颗粒金并不是原生沉淀的,而是由于金晶体的聚合作用,即金离子或分子浓度扩散、电化反应和次生作用,使之再生长形成的[2]。
3、金的富集方式金具有多种富集方式,基本可概括为三种:原生矿床富集、机械迁移沉积、吸附还原富集。
其中第三种又可以细分为两种情况:物理化学迁移富集、生物迁移富集。
3.1原生矿床富集玲珑金矿田的成矿地质年代主要是在一亿多年前的燕山期。
由于金跟h2s、hcl、nh3、so3有较强的亲和力,这些在中性或酸性岩石中存在的组分与含金的热液形成了稳定的氯、硫、氢络阴离子,金从这些络阴离子或从碱金属络合物中在熔浆时迁移析出,此时金易于富集在金属硫化物相中。
大量金的富集主要发生在岩浆期后的热液阶段,即富集在岩浆分离出来的热水溶液中。
在热水溶液中,金能够呈易溶的[aucl2]-、[aucl4]-、[aus]- [aus3]3-、[auo3]3-、[hauno3]2-等络合物形式存在,在迁移过程中,还可以形成溶解度很大的碱金属络合物。
这些溶液溶解了围岩中的sio2,由于在碱性溶液中的sio2溶解度较大,所以这些含au、sio2等组分的碱性含矿溶液,随着温度的降低以及ph和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的变化,导致金络合物的分解,使金沉淀,同时析出大量的sio2(石英)。
因此,金矿物、石英与黄铁矿和黄铜矿等硫化物常共生在一起,形成硫化物石英脉型金矿[2]。
3.2机械迁移沉积原生矿床和含金的岩石暴露或者开采后,由于受地质外动力作用和自身比重的影响,微小的金颗粒会自上向下自高向低滚动迁移,慢慢在地处区域形成新的富集。
玲珑金矿田有108#、107#、98#、55#、53#、52#、51#等几条主要矿脉,这些矿脉大多为老矿脉,-50中段以上至420中段的矿体均开采完毕。
开采完毕的矿房除了留有少部分矿柱外(15年前采用的是有底柱采矿法),还有未运出的低品位残矿,但更多的则是从采场的上下盘脱落的围岩和钾化碎裂岩以及糜棱岩、绢英岩等(有底柱采矿和无底柱采矿都存在)。
这些疏松的泥石混合物,根据以往取样化验结果,一般只有0.1-0.6g/t。
由于长时间的堆积,再加上雨水和地下酸水从上至下的淋溶和冲刷,使得金在泥石堆积物表面渗透孔隙得以迁移汇集,品位升高。
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环境修复中心的杨军、郑袁明等人进行的土柱模拟试验表明:随着灌溉淋溶时间的延长,重金属会在土壤中表现出向下迁移的趋势。
可见,金具有再次迁移富集的能力,使废沙石堆变成具有回收价值的残矿。
见附表:堆积物中各种岩石的金品位对比。
3.3吸附还原富集吸附还原富集包含两种情况:物理化学迁移富集、生物迁移富集。
天然水体中的悬浮物和底泥中含有丰富的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
由于胶体表面携带大量的电荷,因此能够强烈地吸附各种分子和离子,对进入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具有明显的固定作用[4] [5]。
金常常被吸附于铁、锰、铝的水合物和二氧化硅以及有机物质之中[2]。
3.3.1物理化学迁移富集含金的岩石、矿石和围岩在开采过程中爆裂成碎块、碎面,金可以从中崩解或分解出来。
其中一部分极其微小的金粒、金粉或金片以机械迁移沉积的形式向地势低的区域富集,而另一部分则成为可溶性金盐或络合物以及胶体溶液,这种溶液和胶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被还原成自然金而沉积下来,使得堆积的泥沙底部表面金的含量升高[2]。
这种堆积物外部的金含量往往会稍高于内部表面金含量。
3.3.2生物迁移富集金在富含腐殖质有机物的土壤中含量通常要高。
由于土壤中的腐殖质和有机物以及细菌的作用,能够使金形成多溶于水的金络合离子和有机金的络合离子,如:[aucl2]-、[au(oh)2]-、[au(oh)4]-、h和[au(cn)2]-、[au(腐殖酸)]-等以及金胶体团粒,它们存在并活动于土壤的孔隙水中,土壤的孔隙溶液中的金一部分随水渗滤而迁移,一部分在土壤中铝、铁、硅、锰等胶体的作用下被还原成自然金或者被土壤团粒吸附沉淀[2]。
玲珑金矿田所废弃的旧巷道、采场,曾经大量使用过木材,这些木材经过长时间的腐烂变质,给含硅含铁的堆积物创造了腐殖质条件,从而使金吸附还原在土壤上,堆积物表面金品位升高。
4、结语通过研究金的物理特性和化学特性后,我们得知并肯定了废弃巷道和采场中的大量废石渣和残毛有金的再次迁移与富集现象,这些以前丢掉或脱落的大量围岩碎石、废石渣、残毛和泥沙,随着时间的推移,品位逐渐升高,以至于达到低品位矿石入选要求,但不管是哪一种富集方式,碎石残毛堆积物的表面初始取样品位都较高,平均品位为0.8-3.0g/t,单个样品甚至可以达到5-8g/t。
随着大量的出矿后,碎石残毛堆积物的平均品位会降低一些,减少到0.6-2.0g/t,这是因为它的内部金富集程度不如表面。
即便如此,这些低品位矿石,回收容易,成本低,也是具有回收利用价值的,从而使玲珑金矿这样一个危机矿山在低品位矿石利用方面有了新的基点和亮点。
这个发现,不仅可以带动山东黄金矿山的发展,而且对全国黄金企业乃至其他重金属矿山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李军峰,武际春,宋泉吾,等. 玲珑金矿低品位矿石的开发利用[j].黄金科学技术,2010,18(2):63-66.[2]薛光. 金的分析化学[m].宇航出版社,1998年11月,2-18.[3]杨军;郑袁明;陈同斌等。
中水灌溉下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垂直迁移及其对地下水的污染风险,《地理研究》2006年第03期[4]章毛连,王祥科,陈磊. 重金属离子在土壤中迁移的模拟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2006年7月,44卷第4期.[5] 陈海峰周东美仓龙。
重金属络合物在土壤中迁移过程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06年s1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获取访问途径http:///view/5c33b3f57c1cfad6195fa7d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