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鳞状细胞癌病因

合集下载

最新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因素

最新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因素

最新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是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生存预后因素亮点l SCC-Ag ≥1.2 ng/ml 是LACC 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l 主动脉淋巴结受累是LACC 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

l SCC-Ag ≥1.2 ng/ml 的患者总体生存率较差。

l 晚期和对治疗的不完全反应是LACC 患者的危险因素。

引言自1977 年首次描述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g) 以来,一直被视为宫颈癌重要的生物标志物。

SCC-Ag 是由正常宫颈鳞状上皮细胞表达的糖蛋白,在肿瘤发展过程中显着升高。

28%-88%的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中血清SCC-Ag 升高。

SCC-Ag 可用于评估患者对治疗的反应,随访和预判复发。

SCC-Ag 的预后指导价值尚缺乏研究。

本研究评估接受同步放化疗LACC 患者S CC-Ag 水平的预后价值,以及SCC-Ag 水平的临界值。

材料和方法多中心观察性回顾性研究包括2000 年8 月至2016 年12 月期间在西班牙八家三级转诊医院妇科肿瘤科管理的LACC 患者。

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

在初诊时评估患者治疗前电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法SCC-Ag 水平。

该试剂盒SCC-Ag 水平1.9 ng/ml 是正常上限。

治疗结束后3个月,通过体格检查、血浆SCC-Ag 测量和MRI 和/或PET-CT 评估。

阴道或宫旁区域的病变为局部复发;淋巴结转移(盆腔和/或主动脉)是区域性复发,其他部位为远端转移。

SPSS20.0 分析数据。

卡方检验或Fisher 精确检验进行变量比较。

结果该研究包括447 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53 个月,治疗前和治疗后SCC-Ag 的中位水平分别为3.4 ng/ml 和0.8 ng/m。

治疗前SCC -Ag 的临界值为11.75 ng/ml(敏感性37.5%;特异性80.5%),治疗后SCC-Ag 的临界值为1.24 ng/ml(敏感性34.6%;特异性83.1%)。

在多变量Cox 回归分析中,作为OS 独立预测因子的因素是:FIGO 分期、主动脉旁淋巴结受累,治疗后SCC-Ag 水平≥1.2 ng/ml和对治疗的不完全反应。

宫颈癌的病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宫颈癌的病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

Modern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2019Vol.3No.24口综述/Summary宫颈癌的病因及防治的研究进展李莉娟打罗幼珍2(1.三峡大学医学院,湖北宜昌443002;2.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湖北宜昌443002)摘要:宫颈癌是除乳腺癌外威胁女性健康和生命的第二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群体呈年轻化趋势。

值得庆幸的是,宫颈癌病因较为明确,早期筛查方法较多,有独特且较长的癌前病变期,有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随着宫颈癌高危因素和预防性疫苗的研究深入,宫颈癌的预防可以提前到一级预防,从而大量减少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目前,宫颈癌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综合应用。

本文将从宫颈癌的病因、预防和治疗3个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宫颈癌;人类乳头瘤状病毒;病因;预防;治疗中图分类号:R737.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3718.2019.24.0016.041宫颈癌概述宫颈癌是威胁女性健康的第二大肿瘤,在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2倍。

章静菲等[1]对1399例宫颈癌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最小年龄患者17岁,近年来,患者平均年龄由58.2岁降至46岁,发病人群日益年轻化,年龄小于35岁的妇女宫颈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全球宫颈癌发病率为10万人中约有13人患病,死亡率为每10万人中约有7人死亡。

2018年,全球新发宫颈癌病例约为56.9万例,死亡病例约为31.1万例,其中84%发生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且预计到2030年,这一比例会增加至98%。

胡尚英等[2]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我国宫颈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宫颈癌的发病率与各地医疗、经济、文化水平的差异息息相关,中部发病率高,西部死亡率高,农村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城市。

发病率随教育程度的升高而降低,可能与文化程度高的女性防癌意识更强且能早期筛查和防治有关。

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

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

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子宫颈癌(cervical carcinoma)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年龄以40-60岁居多。

五十年前,子宫颈癌曾是女性肿瘤死亡的首要原因,由于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的推广和普及,使许多癌前病变和早期癌得到早期防治,晚期癌较过去明显减少,五年生存率和治愈率显着提高。

子宫颈癌的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明了,一般认为与早婚、多产、宫颈裂伤、局部卫生不良、包皮垢刺激等多种因素有关,流行病学调查说明性生活过早和性生活紊乱是子宫颈癌发病最主要原因。

近二十年来,病毒病因研究受到重视,经性传播的HPV感染可能是子宫颈癌致病因素之一。

病理变化肉眼观,分为四型:⑴ 糜烂型病变处粘膜潮红、呈颗粒状,质脆,触之易出血。

在组织学上多属原位癌和早期浸润癌。

⑵ 外生菜花型癌组织主要向子宫颈表面生长,形成乳头状或菜花状突起,表面常有坏死和浅表溃疡形成。

子宫颈癌 (外生菜花型):宫颈外口癌组织呈菜花状突起,局部见出血坏死,并向子宫颈管内浸润⑶ 内生浸润型癌组织主要向子宫颈深部浸润生长,使宫颈前后唇增厚变硬,表面常较光滑。

临床检查容易漏诊。

⑷ 溃疡型癌组织除向深部浸润外,表面同时有大块坏死脱落,形成溃疡,似火山口状。

子宫颈癌以鳞状细胞癌居多,约占90%左右,其次为腺癌。

1、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依据其进展过程,分为早期浸润癌和浸润癌。

早期浸润癌或微小浸润性鳞状细胞癌(microinvasiv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是指癌细胞突破基底膜,向固有膜间质内浸润,在固有膜内形成一些不规则的癌细胞巢或条索,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 者。

早期浸润癌一般肉眼不能判断,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确诊。

浸润癌(invasive carcinoma) 癌组织向间质内浸润性生长,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mm者,称为浸润癌。

按癌细胞分化程度分为高分化,中分化和低分化鳞癌。

2.子宫颈腺癌( Cervical adenocarcinoma) 子宫颈腺癌较鳞癌少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约占子宫颈癌的10%-25%左右。

宫颈癌类型划分

宫颈癌类型划分

宫颈癌类型划分一、鳞状细胞癌占宫颈癌的大多数,约占70%-80%。

它们由宫颈上皮组成,通常开始在子宫颈表层的变异区域(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的交界处)。

鳞状细胞癌是宫颈癌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宫颈癌的80%到90%。

鳞状细胞癌通常起源于宫颈外口的上皮细胞,然后逐渐扩散至深层组织。

鳞状细胞癌根据细胞类型和病理学特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非角化鳞状细胞癌(Non-keratinizi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这种类型的鳞状细胞癌在病理上分为两种亚型,分别是非角化非滋养细胞型和非角化基底细胞型。

非角化鳞状细胞癌的恶性程度比角化鳞状细胞癌高。

角化鳞状细胞癌(Keratinizi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这种类型的鳞状细胞癌的特点是癌细胞中含有角蛋白,通常恶性程度较低。

未分化鳞状细胞癌(Undifferentiated squamous cell carcinoma):这种类型的鳞状细胞癌具有高度的恶性程度,通常是由于肿瘤细胞发生了明显的异型增生而导致的。

良性鳞状细胞瘤(Benign squamous cell tumor):这种类型的肿瘤通常不具有恶性,是由于上皮细胞增生导致的。

二、腺癌占宫颈癌的约15%。

它们起源于宫颈上皮内的腺体细胞,通常在宫颈内部的黏膜表面开始形成。

腺癌在早期通常不会引起任何症状,因此很难早期发现。

宫颈癌中的腺癌是一种起源于宫颈腺体的恶性肿瘤。

腺癌的发生率相对于鳞状细胞癌较低,但却比鳞状细胞癌更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

腺癌主要分为两种类型:内膜型和外膜型。

1.内膜型腺癌内膜型腺癌是一种起源于宫颈内膜的腺癌,主要发生在40岁以上的女性。

内膜型腺癌的病理特征是癌细胞形态与内膜细胞类似,通常呈现为单个或多个息肉状病灶,易误诊为宫颈息肉。

内膜型腺癌的早期症状和鳞状细胞癌相似,包括异常阴道出血和性交疼痛等。

内膜型腺癌常常与鳞状细胞癌混合出现。

2.外膜型腺癌外膜型腺癌是一种起源于宫颈外膜的腺癌,通常发生在50岁以上的女性。

宫颈鳞状细胞癌中MUC4、EGFR和p-AKT的表达及意义

宫颈鳞状细胞癌中MUC4、EGFR和p-AKT的表达及意义

宫颈鳞状细胞癌中MUC4、EGFR和p-AKT的表达及意义李王丽;佟晓;陈斌【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MUCA、EGFR和p-AKT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择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120例的癌组织标本与癌旁组织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都给予MUC4、EGFR和p-AKT的免疫组化分析,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癌组织中MUC4、EGFR和p-AKT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0.8%、74.2%和93.3%,癌旁组织分别为28.3%、36.7%和3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宫颈鳞状细胞癌组织中,MUC4、EGFR和p-AKT表达阳性率随着分化程度的降低、临床分期的增加、肌层浸润深度的加深、淋巴结的转移而显著增高(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MUC4与EGFR、p-AKT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EGFR与p-AKT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 MUC4、EGFR和p-AKT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呈现高表达状况,与临床病理特征参数密切相关,共同参与调节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期刊名称】《实用癌症杂志》【年(卷),期】2019(034)007【总页数】4页(P1068-1071)【关键词】MUC4;EGFR;p-AKT;宫颈鳞状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作者】李王丽;佟晓;陈斌【作者单位】719000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719000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719000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0.261宫颈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在50岁左右,近年来其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1-2]。

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具体发病机制还不明确,病因包括遗传、长期雌激素刺激、体质因素等[3]。

现代研究表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发生与发展是涉及多个遗传变化多阶段演化过程,其中癌症相关基因的检测有助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预后和预测[4-5]。

宫颈癌

宫颈癌

宫颈癌概述病理类型:最常见的病理类型:鳞状细胞癌,其次为腺鳞癌,腺癌,其他少见有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毛玻璃样细胞癌,肉瘤等。

(注:CIN宫颈上皮内瘤变)主要病因: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HPV)其他相关的流行病学因素还有:吸烟,早产,多产,过早性生活,大量性伴侣,性传播疾病史,长期免疫抑制及避孕工具的应用。

症状:首发症状:异常阴道出血,年轻患者通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其次表现为月经不规则,老年患者则通常表现为绝经后阴道不规则出血。

多数宫颈浸润癌还有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为白色或血性,常有腥臭,晚期癌肿破溃,继发感染,可出现恶臭分泌物。

继发症状:盆腔疼痛,由盆腔局部浸润病变侵及神经,骨及淋巴管或合并盆腔炎性病变引起。

腰部疼痛,因输尿管受侵犯,管腔狭窄,输尿管梗阻造成肾俞积水引起。

下肢顽固性水肿,盆腔淋巴系统受侵犯,淋巴管受阻引起。

极晚期的患者可由于直接侵及膀胱出现尿频,尿痛,下腹坠胀,血尿,膀胱阴道瘘;侵及直肠可出现便秘,里重后急,便血及直肠阴道瘘。

检查:体检及妇科检查:体表淋巴结特别是对腹股沟淋巴结,以及盆腔三合诊宫颈细胞学检查:宫颈细胞学,阴道镜,宫颈病理学是专门用于筛查及诊断宫颈癌的三阶梯技术。

巴氏涂片:一级正常,二级炎症,三级可疑,四级可能阳性,五级阳性。

阴道镜检查宫颈缀切术(诊断性已逐渐减少)病理学其他检查:FIGO推荐的诊断检查方法包括阴道镜,宫颈活检,宫颈锥形切除术,膀胱镜,结直肠镜,胸片X光片,静脉肾盂造影及钡灌肠造影。

推荐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

转移:主要为直接蔓延和淋巴转移,血行转移极少见。

可固定于骨盆壁上,也可向前累及膀胱向后累及直肠。

应用较广的是FIGO宫颈癌分期。

治疗:手术和放疗是早期宫颈癌(ⅠA1、ⅠA2、ⅠB1、ⅠB2、ⅡA期)的两个主要治疗手段手术更适合早期小病灶患者,特别是ⅠA、ⅠB1期患者。

ⅠA1:推荐:筋膜外全子宫切除术;改良根治性全子宫切除术,若有静脉侵犯,还应行盆腔淋巴结切除手术。

描述鳞状细胞癌镜下特点

描述鳞状细胞癌镜下特点

描述鳞状细胞癌镜下特点鳞状细胞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它主要发生于皮肤、口腔、呼吸道、消化道等鳞状上皮组织。

在镜下观察中,鳞状细胞癌具有以下特点:1.细胞形态变化: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形态在不同病例中有所差异,但一般表现为较大的多边形或梭形细胞。

这些细胞的核位于细胞的基部并且呈现异型性,即核与胞浆的比例异常,核内的染色质增多且排列紊乱。

2.细胞分化程度:鳞状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可以从低度分化到高度分化。

低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大小不一,核染色质呈不均匀沉着,核仁明显。

高度分化的鳞状细胞癌细胞形态较规则,核染色质均匀,核仁不明显。

3.角化珠和角化桥:鳞状细胞癌往往形成角化珠和角化桥结构,这是其特征性的表现。

角化珠是由过度角化的上皮细胞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周围由单层细胞包绕,中央所含的细胞内角质物质逐渐增多。

角化桥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角化珠之间的细胞层内细胞突起,呈桥状连接。

4.细胞核异型性:鳞状细胞癌细胞核的异型性是其另一个显著的特点。

细胞核形态不规则,大小不一,核与胞浆的比例异常,核内的染色质排列紊乱。

此外,细胞核还可能出现核分裂和核嵴的现象。

5.浸润性生长:鳞状细胞癌在组织中常表现出浸润性生长的特点。

肿瘤细胞通过破坏周围组织间隙,逐渐侵入正常组织,形成癌巢,破坏和曲张正常的组织结构。

同时,肿瘤细胞还可侵入血管和淋巴管,通过血液和淋巴途径转移至其他部位。

6.炎性反应:由于鳞状细胞癌的浸润性,周围组织往往会出现炎性反应。

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与肿瘤的浸润程度有关,炎性细胞主要包括浆细胞、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

鳞状细胞癌的镜下特点是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通过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细胞核的形态和分化程度、角化珠和角化桥的形成、浸润性生长以及炎性反应的程度,可以辅助医生进行鳞状细胞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和高危因素分析

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和高危因素分析

我国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和高危因素分析一、概述宫颈癌作为女性生殖道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流行病学特征和高危因素的研究对于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至关重要。

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出一定的特点,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深入探讨其高危因素,以期为宫颈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从流行病学角度来看,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存在显著的地理分布差异。

高发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而低发区则多位于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

这种分布特点与经济发展水平、医疗资源分布以及人们的健康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

宫颈癌的发病率还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可能与现代生活方式、性行为习惯以及生殖健康知识的普及程度有关。

在高危因素方面,宫颈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高危型HPV病毒的持续感染被认为是宫颈癌发病的主要原因。

过早的性行为、多产、多个性伴侣、吸烟、长期使用口服避孕药等因素也可能增加宫颈癌的发病风险。

这些因素的存在不仅增加了宫颈癌的发病几率,还可能影响疾病的发展和预后。

深入了解我国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高危因素,对于制定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推广HPV疫苗接种、开展早期筛查和干预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广大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1. 宫颈癌概述作为女性生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一直受到广泛关注。

宫颈癌主要起源于子宫颈的鳞状上皮细胞或腺状上皮细胞,其发病过程往往经历从正常组织到癌前病变,再到浸润性癌的连续过程。

宫颈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呈现出一定的地理和人群分布差异。

地理分布上,宫颈癌的发病率在不同地区间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可能与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医疗卫生条件、生活习惯等因素有关。

人群分布上,宫颈癌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中年女性,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性观念的开放,年轻女性宫颈癌的发病率也呈现出上升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宫颈鳞状细胞癌病因
导语: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比较多,在对女性妇科疾病治疗上,要选择多种治疗方法,这样对妇科疾病有很好控制,尤其是对一些复杂妇科疾病,更是要如
女性常见的妇科疾病比较多,在对女性妇科疾病治疗上,要选择多种治疗方法,这样对妇科疾病有很好控制,尤其是对一些复杂妇科疾病,更是要如此,宫颈鳞状细胞癌是很常见的,这样疾病对女性身体损害很大,女性患有后要及时治疗,那宫颈鳞状细胞癌病因都有什么呢?
宫颈鳞状细胞癌病因:
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子宫颈癌与HPV感染、性行为及分娩次数、性传播疾病、经济状况低下和免疫抑制等因素也与发病有关。

HPV共有120个型别,其中10余种与子宫颈癌发病密切相关,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

99%以上的宫颈癌组织学发现有高危型HPV感染,其中70%与HPV16和18型有关。

多个性伴侣、初次性生活<16岁、初产年龄小、多孕多产等与宫颈癌发生密切相关。

与有阴茎癌、前列腺癌的高危男子性接触的妇女也容易患宫颈癌。

临床表现
早期宫颈癌常无明显症状和体征,颈管型患者因宫颈外观正常易漏诊或误诊。

随着病变发展,常表现为接触性出血,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阴道流血;也可表现为不规则阴道流血,老年患者常为绝经后不规则阴道流血。

出血量根据病灶大小、侵及间质内血管情况而不同,若侵袭大血管可引起大出血。

多数患者有阴道排液,液体为白色或血性,可稀薄如水样或米泔状,或有腥臭。

晚期患者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米汤样或脓性恶臭白带。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