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之《蒹葭》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2课《蒹葭》课件(共17张ppt)

第12课《蒹葭》课件(共17张ppt)



“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
旧 知
“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
“颂”是祭祖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祖。
“赋”:陈述铺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
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兴”:烘托、衬托,借助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他事物为所咏之事做铺垫。
听 读 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课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文


1.《蒹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开头两句以秋景起兴,交代了时令,展现了一幅萧瑟
、冷寂(或凄清、凄凉)的秋景图。为全诗渲染了萧索
凄迷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


2.“宛”字在本首诗中一共出现了三次,请从炼字的

角度赏析其妙处。

“宛”是“好像”的意思,将实景与想象结合,创造
水边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向右迂曲
水中的小块陆地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并且高而陡。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
就在水中的小洲上。(河边)芦苇一片茂盛的样子,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 所爱的人在哪儿,(那人正)在水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 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她)好像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写法借鉴
1.反复咏叹,凸显感情
《蒹葭》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写“可望而不可 即”的渴慕深情,但在重章复沓中景物有变化,感情也有发 展,这样就显得富于变化而无呆滞之弊。

中国风诗词诗经蒹葭ppt课件

中国风诗词诗经蒹葭ppt课件
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
完整版ppt课件
13
作品赏析
参考资料 异人异境,使人欲仙。(明·钟惺《诗经评点》) 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徊”、“溯游”两
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于是于下一“在”字上加一“宛’牢,遂觉点睛欲飞,人神之笔。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
完整版ppt课件
7
创作 背景
完整版ppt课件
8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在这里,我们姑且 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来解读。《蒹葭》属于《秦风》。 秦风共十篇,大都是东周时代这个区域的民歌。
完整版ppt课件
9
作品 赏析
完整版ppt课件
10
作品赏析
简评
“古之写相思,未有过之《蒹葭》者。” 相思之所谓者,望之而不可即,见之而不可求;虽辛劳而求之,终不可得也。于是幽幽情思, 漾漾于文字之间。吾尝闻弦歌,弦止而余音在耳;今读《蒹葭》,文止而余情不散。 蒹葭者,芦苇也,飘零之物,随风而荡,却止于其根,若飘若止,若有若无。思绪无限,恍惚飘摇, 而牵挂于根。根者,情也。相思莫不如是。露之为物,瞬息消亡。佛法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 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情之为物,虚幻而未形。庄子曰:乐出虚,蒸成菌。一理也。霜者, 露所凝也。土气津液从地而生,薄以寒气则结为霜。求佳人而不可得,于是相思益甚,其情益坚。 故曰“未晞”,“未已”。虽不可得而情不散,故终受其苦。求不得苦,爱别离苦!此相思之最苦 者也! 情所系着,所谓伊人。然在水一方,终不知其所在。贾长江有诗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 处。”夫悦之必求之,故虽不知其所踪,亦涉水而从之。曰“溯洄”,曰“溯游”,上下而求索也。 且道路险阻弯曲,言求索之艰辛,真可谓“上穷碧落下黄泉”。然终于“两处茫茫皆不见”,所追 逐者,不过幻影云雾,水月镜花,终不可得。 相思益至,如影在前,伸手触之,却遥不可及。“宛在水中央”一句,竟如断弦之音,铿锵而悠长。 每读到此,不由喜之,叹之,怨之,哭之!

第12课 《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21张PPT).

第12课 《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21张PPT).

小结
《蒹葭》四字一句,节奏鲜明而短促,重 章叠句、回环复沓,产生了一唱三叹,余 音绕梁的效果。
品读悟情
结合以下词语含义,朗读第一章,感知内容,体会情感。
苍苍:茂盛的样子。 伊人:那个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寻找。
阻:艰险。 溯游:顺流而下。 宛在水中央:好像在水的中央,意思是相距不远却无法接近。
蒹葭
蒹葭 苍苍,白露 为霜。所谓 伊人,在水 一方。 溯洄 从之,道阻 且长。溯游 从之,宛在 水中央。
蒹葭 萋萋,白露 未晞。所谓 伊人,在水 之湄。 溯洄 从之,道阻 且跻。溯游 从之,宛在 水中坻。
蒹葭 采采,白露 未已。所谓 伊人,在水 之涘。 溯洄 从之,道阻 且右。溯游 从之,宛在 水中沚 。
拓展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诗经.郑风.风雨》
谢 谢
思考:
1、诗人是怎样一个形象? 2、诗中的“伊人”是何人?
1、诗人是一个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 矢志不渝的青年。
2、“伊人”也许是诗人心中倾慕、努力追求的女子,也可以泛 指一切美好的事物,诗人对“伊人”的上下求索象征人生中对美 好事物的执着追寻。
第一章借景抒情,在以景起兴要稍慢、
表现手法上 《蒹葭》比《关雎》的“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 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 整的艺术世界。
拓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诗经.郑风.子衿》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轻柔,读出凄清冷寂的气氛。

《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33张PPT)

《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33张PPT)
❖ 一组意象构成了优美意境,为了完成此意境的营造,作者构 筑了“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 人、天涯”等意象,把这些名词意象直接连缀,产生的悲凉 气氛就是意境。
❖ 通过这两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意象与意境的鲜明区别。
品味诗的意境美
《蒹葭》意象:蒹葭、霜露、秋水、诗人、伊人
❖ 景 秋晨雾霭 烟水迷离 ❖ 氛 凄清哀婉 苍凉幽缈 ❖ 情 如痴如醉 如梦如幻 神情恍惚 惆怅失意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河畔芦苇碧色苍苍,深秋白露凝结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对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而又漫长。 顺流而下寻寻觅觅,仿佛就在水的中央。
❖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河畔芦苇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 关于《蒹葭》主题的几种说法:
❖ 一、政治说
诗中的“伊人”,为“知周礼之贤人 ”。也有人说: “‘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隐喻周王朝礼制。如果逆周礼 而治国,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反之亦然。
❖ 二、爱情说(现在人们往往将其当作爱情诗)
诗中主人公的执著追寻,反映了纯真的爱情!由于所追求的 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主人公陷入烦恼。
❖ 诗篇从哲学的高度反映了人类理想追求 与个体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 人类对完美境界永无止境的追求。
秦风·蒹葭
❖闻一多:
❖ “我们很难确定它究竟是招隐还是怀春,只觉 得它百读不厌。”
诗的主人公 是怎样一个
形象?
❖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 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 ,矢志不渝的青年。
朦胧的意境、朦胧的人物、 朦胧的主题,给予人们的 美感非常丰富。堪称中国 史上第一朦胧诗。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之《蒹葭》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12《诗经二首》之《蒹葭》课件(共26张PPT)
蒹 葭
《蒹 葭》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秦风》 ,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质朴, 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一首优美的 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荻苇、芦苇”,生于水边。
诗文朗读 〔注意字音〕
读准读音
1:辨析字词读音 2:请全班同学朗诵课文
而对 不意这 可中首 即人诗 的的描 惆急写 怅切了 失追一 望求个 之和热 情可恋 。望者
•采采:茂盛,众多 •未 已:还没有完 已:停止 •涘:水边 •右:弯曲 •沚:水中沙滩
Jiān Jiā
蒹 葭 苍 苍 , •蒹葭:芦苇 白 露 为 霜 。 •苍苍:茂盛的样子 所 谓 伊 人 , •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在 水 一 方 。 •溯洄:逆流而上 洄:上水,逆流 Sùhuí 溯 洄 从 之 , •从:追寻 道阻 且 长 。 •阻:艰险 溯 游 从 之 , •溯 游:顺流而下 宛 在 水 中 央 。 •宛:好像、仿佛
二、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 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三、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 而不可会晤,深沉的相思之情。
主题: 这首诗歌抒写了对意中人的倾慕
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 歌者思念的对象可能在遥远的地方,只能怀想而无法见面, 因而心情惆怅,无法抑制。时间越久,阻隔越远,感情越深。)
蒹葭萋萋, 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
•萋萋:茂盛的样子 •晞:干
在水之湄。
•湄:岸边,水草交
溯洄从之,
接的地方
道 阻 且 跻 。 jī •跻:登,上升
溯游从之, 宛在水中坻。
chí
•坻:水中小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 谓 伊 人 , 在 水 之 涘 。 sÌ 溯 洄 从 之 , 道阻 且 右 。 溯 游 从 之 , 宛 在 水 中 沚 。 zhĬ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 蒹葭》课件(共20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2课《诗经二首 蒹葭》课件(共20张PPT)

让主人公寻寻觅觅的“伊人”, 除了是一位爱而不得的女子之 外,还可能是谁(什么)?
主题理解
“伊人”可能是爱人,可能是理想,也可能是我们心中的美好事物。
爱情说 理想说 政治说 惜时说
执著地追求心上人,陷入烦恼。 追梦之路荆棘丛生,应坚持不懈。 爱惜人才,招贤纳士。 白露流水转瞬即逝,珍惜时间。
主旨归纳 这是首爱情诗,写对恋人的思念与 追求,叙写了一位热恋者在深秋的 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找意中 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人民对爱情 的真挚和执着,抒写了欲见而不得 的惆怅之情。
2、下列关于《蒹葭》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D)。
A.全诗重章反复,一意化为三叠,具有音乐美,用韵 先响后喑,先扬后抑,余音绕梁,极具感染力。 B.全诗三章,每章八句,旨意在第一章就全部体现出 来。 C.每章都是先写秋景,写心上人路远难寻。结尾却用 “伊人”一转,似乎"她"就在面前,这里写的是一 种想象。 D.《蒹葭》选自《诗经·大雅》,是一首描写男主人 公追求意中人而不得的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用反复咏叹方法,更深入一层把主人公企求 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第三章
河边芦苇茂盛鲜明,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 我所爱的人,就在对岸河边。我逆流而上去 追寻她,道路迂回难走。我顺流而下去追寻 她,她好像在水中小块陆地。
反复咏叹,表现了依然是可望而不可会晤, 深沉的相思之情。
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12课《诗经二首——蒹葭》课件(共19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主题更突出。一唱三叹,形成回环往复之美,富有音乐美。 (2)采用双声叠韵。如“蒹葭”双生,“苍苍”、“萋萋”、
“采采”等,既是双声,又是叠韵。这些词的运用,极大地 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 (3)每章用韵,具有音韵美。 第一章压ang韵,第二章压I韵,第三章压I韵。
• 时间推移:白露为霜--未晞--未已

凝望追寻时间之长
• 地点转移:在水一方--之湄--之涘
• 宛在水中央--水中坻--水中沚

伊人缥缈难寻
• 过程艰难:
• 溯游、溯洄;道阻且长--且跻--且右
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移
反复咏唱,强烈地表达诗人殷切 焦急惆怅的心情 ,强化了诗歌的 抒情性和音乐的美感享受。
比兴
• 每章都是以秋景起兴,引起正文。 • 水乡秋景凄清与人物惆怅之情交融在一起。
• 霜露:“为霜”“未晞”“未已”写出了霜花满地,晨露 未干,还未消散的情形。感受时间的推移,表达诗人焦急 的心情。
• 在水一方……在水中央……,写出了伊人位置的变化,写出 了伊人可望不可即,缥缈难寻的形象。
道路:道阻且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崎岖,曲折,表现 了诗人求索意中人艰难情景,也写出了他不畏险阻,矢志不 渝的执着精神。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 想感情。(2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答案】(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 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 (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 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2)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

《蒹葭》ppt课件

《蒹葭》ppt课件

最新版整理ppt
22
《关雎》的颁奖词:以和鸣的雎鸠起兴, 美丽贤淑的女子与温文尔雅的君子结为琴 瑟之好,悠扬婉转的爱情歌谣传唱至今。
《蒹葭》的颁奖词:秋水伊人的扑朔迷离, 痴情恋者的热烈执着。山路崎岖漫长,痴 情者上下求索;河水曲折悠远,秋水伊人 在水一方。优美的诗篇,古老的歌谣;令 人遐想,美不胜收。
他在水中伫立。在水一方最.新r版a整理rppt
5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 《秦风》,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 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 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的意思是 边。
芦 苇 ,皆生于水
最新版整理ppt
6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14
(2)作品虽未着意刻画双方的形 象,但却通过主人公追求行动所显 示出来的感情指向,十分含蓄地勾 画了施受双方的形象特征。
伊人----高洁、可敬、可亲、可爱。
主人公----不畏险阻,百折不挠, 执着追求,坚贞不渝。
最新版整理ppt
15
《蒹葭》这首爱情诗,叙写了一位热 恋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长满芦苇的河边寻 找意中人的情景,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 爱情的真挚和执著,抒发了欲见而不得的 惆怅之情。
最新版整理ppt
25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26
仅仅是一个美丽的女 子吗?Leabharlann 最新版整理ppt18
“所谓伊人”历来说法不一:爱情、隐士、 事业、亲情、友情、理想、自由,还可以 把“伊人”看作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境界等 等,诗歌的主旨“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也可以 表达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人生哲理。 无论怎样,把“伊人”视为作者所敬仰的、 热爱的人则是不错的,追求的精神却是不 变的。但是一般将“伊人”视作恋人的较 多,并且“伊人”为美丽的姑娘。因为似 乎只有男女青年的爱才如此浓烈真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称《诗》。 2、收入自公元前11世纪西
文学常识:
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春秋
比,比喻。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硕鼠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 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土乐土, 爰得我所。
硕鼠硕鼠, 无食我麦!三岁贯女,莫我肯德。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乐国乐国,爰得我直。
硕鼠硕鼠,无食我苗!三岁贯女,莫我肯劳。 逝将去女,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中期500多年间的305首诗
歌。又称为《诗三百》 3、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
“ 风”、“雅”、“颂”。
4、风,又被称为15国风,
大多是民间歌谣。
“风”,是诗经的核心内
12/19/2019
容。“风”和屈原的《离 骚》并称为“风骚”。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5、“雅”分为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属正统 音乐。
赋,直接叙述铺陈。类似于 修辞中的排比。
比,比喻。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一、初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 诵读全诗,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 表现的?(从节奏和韵律等方面)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一、初读诗歌,感受音韵美 诵读全诗,说说作品的音韵美是如何表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从节奏和韵律等方面)
(1)大都是四言的语句形式,朗读时采 用“二二”拍,听起来很整齐;
(2)作品押韵: (3)运用叠词,如:苍苍、萋萋、采采; (4)运用重章叠韵,一意化为三叠,反 复咏唱、一唱三叹。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 作业: • 1、抄写全诗两遍。 • 2、抄写注释两遍。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二、感受画面美。
1)诵读全诗,描绘你脑海中的一组画 面。
要求:什么场景?什么人物?什么活动? 而且用一段话来描绘给大家欣赏。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 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 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硕人》
手如柔荑(ti题),肤如凝脂,领如 蝤(qiu求)蛴(qi其),齿如瓠(hu沪) 犀。螓(qin秦)首蛾眉,巧笑倩兮,美 目盼兮 。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二、感受画面美。
1)诵读全诗,描绘你脑海中的一组画 面。
要求:什么场景?什么人物?什么活动? 而且用一段话来描绘给大家欣赏。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三、再读诗歌,体会意境 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景、人、物
氛围、境界
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描写了哪些景物,造成一种怎样的气氛?)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三、再读诗歌,体会意境
景、人、物
氛围、境界
诗歌通过哪些意象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 戚。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 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意境:文艺作品借助形象传达出的意蕴和 境界。是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交 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意象:所谓意象,指客观物象经创作主体
独特审美活动而创造出来的固化的一种艺
术形象,是主体与客体、心与物、意与象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 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 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 央。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诗经》的表现手法: 兴,起兴。借一个别的事物来开头, 再转正题。有时兴中有比,叫比兴。
赋,直接叙述铺陈。类似于 修辞中的排比。
的有机融合,是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融
合的产物,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或借助客观物象表示的主观情意。西方近
现代艺术极其注重意象的营造:绘画、音
乐都有“印象派”、诗歌有“意象派”,
中国古代文学评论也有“兴象万千”之说。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6、颂,就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7、《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类
12/19/2019
8、风、雅、颂、赋、比、兴 被称为《诗经》六义
9、《诗经》开创了中国诗歌现 实主义风格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诗经》的表现手法: 兴,起兴。借一个别的事物来开头, 再转正题。有时兴中有比,叫比兴。
12/19/2019
该课件由【语文公社】 友情提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