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学生写作之常用的六大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小学生写作中广泛运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生写作中广泛运用的修辞手法

小学生写作中广泛运用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指为了增强作品的表达力、形象力和感染力而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段。

在小学生的写作中,广泛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下面将介绍一些小学生写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1. 比喻: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意思。

例如:“她的笑声像春天的花朵般绽放。

”比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被描写事物的美好与亮丽。

2. 拟人:拟人是指将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人的特性和行为。

例如:“风儿轻轻地吹起了小草的裙摆。

”通过拟人,使读者产生对被描述事物的亲近感。

3. 夸张:夸张是为了产生夸张效果,在描述事物时进行夸张处理,以突出事物的特点。

例如:“他高兴得像一个快乐的小鸟,直接飞过了天空。

”通过夸张,使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到事物的强烈特征。

4. 对比:对比是通过对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对比,以突显事物之间的不同或相似之处。

例如:“冬天里,大街上银装素裹,寒风刺骨,而屋里温暖如春。

”通过对比,使读者更加直观地理解被描写事物的特点。

5. 排比:排比是通过列举一系列相同或类似的词语或短语,以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冲击力。

例如:“勤劳、勇敢、聪明,这就是我们班的优秀品质。

”通过排比,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事物的优点与特点。

6. 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以突出事物之间的差异或相似之处。

例如:“她比黄昏的太阳更温暖,比清晨的小鸟更美丽。

”通过比较,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被描写事物的鲜明特色。

7. 倒装:倒装是指将句子的语序颠倒,以达到强调语气或形成艺术效果的目的。

例如:“飞舞的雪花,白茫茫一片。

”通过倒装,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被描写事物的独特魅力。

8. 反问:反问是以疑问的形式表达肯定或否定的意思。

例如:“难道你不想念彼此吗?”通过反问,增加了作品的感情色彩和表现力。

9. 平行句:平行句是将句子结构、意思相似的句子平列或并列在一起,以增强表达的力量和冲击效果。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小学阶段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修辞手法是指作家或者演讲者为了增加作品或演讲的表现力,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而采用的一种特殊手段。

在小学阶段,学生们接触到的修辞手法种类较多,下面将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进行详细介绍。

1.比喻: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共同点的相互比较,表达出其中一事物的特性。

比喻能够使描述更具形象感和感染力,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例句:她就像一朵盛开的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2.拟人:赋予非生物或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行为特点和能力。

拟人能够让事物更加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共鸣感。

例句:大树高举着手臂,欢迎着远道而来的客人。

3.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者缩小处理,以达到一种强烈的艺术效果。

夸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产生强烈的感官刺激。

例句:他吃了一整天的饭,好像永远也吃不饱一样。

4.反问: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肯定或者否定的意思,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反问能够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例句: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我们的家园吗?5.排比:用同样的句式和语法结构进行列举,以增加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排比能够使文章更整齐、流畅,增强修辞效果。

例句:有的人喜欢画画,有的人喜欢写字,有的人喜欢唱歌。

6.比较: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比较,突出一方的优点或者缺点。

比较能够使事物更加鲜明突出,增强修辞效果。

例句:玫瑰花如同一颗瑰宝,娇艳欲滴;蒲公英则像一只小精灵,轻盈自由。

7.对偶:用意义相对、结构相对、语言相对的词、短句或句子进行并列,形成鲜明对比。

对偶能够增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例句:伤心的时候,你独自承受,开心的时候,你与他分享。

8.倒装: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以增加语言的变化和独特性。

倒装能够使语言更加疑问、强调和夸张。

例句:在山顶上,欢快的唱歌的是一群鸟。

修辞手法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增强艺术感染力:修辞手法能够让作品更加绚丽多彩,增加其艺术感染力,使读者更加投入其中。

小学六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小学六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

小学六种罕见的修辞手法的特点和作用之樊仲川亿创作1、比方:在记叙中,利用不合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作用:是能使文章生动、形象,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是使文章表达更生动,给人鲜明的印象,便于表达作者豪情.3、夸张:成心言过其实,对人或事物进行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是能引起读者丰厚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实质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识.如:鹤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4、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组成.作用:是增加语气,起到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豪情. 5、设问:自问自答.作用:是引起读者注意和兴趣,引导读者思考.用在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6、反问:以否认的形式暗示肯定的意思,反问句里包含着答案,也就是反问之中已经带有答案,不必再说答案了.作用:是加强语气,起到强调作用,使读者印象更深刻.另外不罕见的两种修辞:1、频频:有意重复某个句子或词语.作用:是突出思想,强调豪情.使读者印象深刻,增强传染力.2、对偶: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类似于对联.作用:句子显得整齐匀称,凝炼集中,归纳综合力强.1、联想的作用:在阅读文章时注意分辩事物和联想,就能依照作者的思路,理解文章思想内容.平时不雅察时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得具体,并能恰当地加上自己的联想,文章的内容就会更充实,表达的豪情就会更深刻.2、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的作用: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可以使内容更加完整,结构更加紧密,引起共识3、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豪情.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4、正面(间接)描写:正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加倍集中紧凑,表达更加简洁精练.5、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文.6、总起句的作用:总领全文或全段,有时起到点明本段或本文中心的作用,要按照具体情况判断.7、总结句的作用:总结全文或全段,有时起到点明本段或本文中心的作用,要按照具体情况判断.8、中心句:可能是总起句,也可能是总结句,或者此外句子,要按照具体情况判断.作用:点明中心.如果是总起句,就是总领全文或全段,如果是总结句就是总结全文或全段.经常使用说明办法的作用举例子——使文章更直不雅更有说服力;使说明的对象具体形象,便于读者理解.列数字——更具体更准确;作比较——鲜明突出;打比方——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作诠释——弥补说明,更容易理解;画图表——形象直不雅,便于比较;分类别——条理清晰;。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认识常见的修辞手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认识常见的修辞手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认识常见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课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以提升文章的表达能力,使文章更加生动、动人。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一些简单易懂的例子来认识常见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比喻是通过将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的一个。

比如,我们常说,“爸爸是我的太阳”,这是通过将爸爸和太阳进行比较来形容爸爸的重要性。

二、拟人拟人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行动和感觉。

例如,我们说:“花儿笑了”,表达了花儿明媚的样子,让人感到花儿活灵活现。

三、夸张夸张是对事物的描述或表达进行夸大处理,以起到强调、烘托效果。

比如,“我吃了一大块巧克力”,这里并不是真的指巧克力很大,而是强调吃了很多。

四、倒装倒装是将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过来,用来突出强调句子中的某个成分。

例如,“高高的树上,唱着小鸟欢快的歌”,这里将主语的位置放到了句子的开头,突出了“高高的树上”。

五、排比排比是在句子中重复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使句子的表达更加鲜明有力。

比如,“我们努力学习,我们快乐玩耍,我们健康成长”,通过排比的方式来强调每个动作的重要性。

六、对偶对偶是将句子中的词语或短语进行相互对比,使句子更加平衡和对称。

例如,“春天的花朵艳丽多彩,冬天的雪花纯洁美丽”,通过对偶的方式来展示四季的不同特点。

七、比较比较是通过对两个或多个事物进行对比,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或者共同点。

例如,“太阳比黄河还要明亮”,通过比较太阳和黄河的亮度,来形容太阳的光芒灿烂。

总结: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修辞手法在语文写作中的重要性。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可以通过学习和认识这些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描写能力,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常见的修辞手法,我们可以让我们的语文写作更富有情感和表现力。

“修辞者如同舞台艺术家,他们将平凡的文字演绎成令人陶醉的诗意。

”这是一句名言,也正是表达了修辞手法在文学创作中的力量和影响。

希望同学们通过认识和学习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语文写作能力,用心灵的火花创造美丽的文字世界。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中的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小学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

1、比喻: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对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和气势。

5、反问:(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有问答在句中。

设问,自问自答。

6、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7、引用: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比:把正反两个事物或者事物的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

10、反复: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今天陈老师就讲一讲其中四种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和夸张1 、比喻1、定义比喻就是“打比方”。

是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修辞手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被拿来用作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构成条件——注意事项构成比喻的关键:①甲(本体)和乙(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之处。

①②两条必须同时成立,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注: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①他的性格像母亲。

——同类事物做比较②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

——表示猜测③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

——词的比喻义4、比喻的目的比喻旨在于用形象的语言阐明思想。

即通过比喻的手法,让人对不明白、不理解、不清楚、不认识的事物得到认识和理解。

小学语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小学语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

小学语文写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在小学语文写作中,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可以提升作文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写作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以及它们的运用方法。

一、比喻手法比喻是通过对两个事物之间的共同特点进行类比,以此来突出某个对象的形象、特征或感受。

在小学生的写作中,可以通过比喻来丰富描写,增强表达的效果。

例如,在描写春天的作文中,可以使用比喻手法:“春天来了,大地变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花儿们像嫩娃娃一样竞相开放,好像在向人们展示着春天的美丽。

”二、拟人手法拟人是赋予无生命的事物以人的特点和行为,使之具有生命力和情感。

小学生在写作中,可以使用拟人手法来活跃文笔,突出事物的特征。

例如,在描写小狗的作文中,可以使用拟人手法:“小狗摇着尾巴,眼睛闪闪发光,好像在向主人诉说着它对主人的热爱和忠诚。

”三、排比手法排比是通过重复相同词语、词组或句子的结构,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例如,在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时,可以使用排比手法:“我跑啊跑,喊啊喊,尽管我累得满头大汗,但是我依然坚持不懈地努力着,直到最终取得了成功。

”四、夸张手法夸张是对事物进行过分放大或缩小的表达方式,通过夸张手法可以使作文内容更加生动,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在描述一个人的动作时,可以使用夸张手法:“小明一下课就像一只饿狼一样奔向食堂,吃得满嘴流油,好像已经很久没有吃过东西了。

”五、反问手法反问是通过提出一个或多个问题,但并不需要真正回答,用来引起读者思考和关注。

例如,在写一篇关于环保的作文中,可以使用反问手法:“我们应该保护环境,还是破坏环境?我们应该让地球变得更美好,还是让它变成一片废墟?”六、对比手法对比是通过将两个相对的事物进行对比,从而突出事物的差异和特点。

例如,在描写秋天的作文中,可以使用对比手法来表达秋天的魅力:“秋天来了,清凉的风抚过脸颊,丝丝凉意使人感到宜人。

常见的6大修辞手法

常见的6大修辞手法

小学语文必学八种修辞方法:比喻、拟人、排比、夸、设问、反问、1比喻〔一〕什么是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二〕比喻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1〕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2〕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3〕比喻词: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

常见的比喻词主要有"像、似、仿佛、犹如、是、成了、变成〞等。

〔三〕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虽然有些句子含有上述比喻词,但未必就是比喻句。

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是比喻句,除判断句子是否有三个要素以外,还要重点注意:〔1〕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

〔2〕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四〕典型例句〔1〕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山水〕"〔2〕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风光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

"美丽的小兴安岭"2拟人说到拟人,应先了解一下比较,比较就是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

前者叫做拟人,后两者叫做拟物。

小学阶段主要掌握拟人的修辞方法。

〔一〕什么是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情感、意志或动作。

〔二〕判断要点: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三〕拟人的作用把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事物色彩鲜明,描写生动,蕴含丰富。

〔四〕典型例句〔1〕风儿轻轻地唱着歌,唤醒了沉睡中的。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舞蹈。

3排比〔一〕什么是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构造一样或相似、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构成。

〔二〕判断要点排比的特点明显,句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构造一样或相似的短语或句子。

〔三〕排比的作用增强语气,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有力地说明道理。

〔四〕例句〔1〕晏子答复说:"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人肩膀檫着肩膀,脚尖碰着脚尖。

小学常用的6种修辞方法

小学常用的6种修辞方法

小学常用的6种修辞方法
1拟人:
1.天空中的星星眼睛一眨一眨的。

2.小鸟在树上欢快地歌唱
3.柳树姑娘在微风中点头,柳树爷爷哈哈地笑着
2 比喻:
1.小姑娘的脸像一个红苹果
2.月亮就像一根香蕉
3.邱少云像千斤巨石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
3排比:
1.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2.当手指跳跃,风儿便不再悲伤;当黑白流淌,思绪便将痛苦遗忘;当旋律激扬,天地便只在我的心泉徜徉……
3.一张贺卡,就是一份温馨的友情,一份热情的祝愿。

它把春的信息捎来,它把爱的种子撒播,它把美好的祝福传达,它把人间的真情传递。

4反问:
1.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2.吸毒难道是正确的吗?
3.我难道不是好学生吗?
5设问:
1.数学真的很难吗?我看不是
2.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深明大义、宽容大度的人
3.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6夸张:
1.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教室里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听得到
3.我风一般的跑回了教室
4.他一声吼得天塌地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学生写作之常用的六大修辞手 法 导读: 本文 小学二年级学生写作之常用的六大修辞手法 ,仅供参考, 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比喻 (一)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 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二)结构: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 、喻 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三)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 1、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一个句

于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有没有喻词,下列几处情况,虽有喻词,但 不是比喻。 ① 同类相比。例如:她的性格很像母亲。 ② 表示猜度。例如: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 ③ 表示想象。例如:每当看到这条红领中,我就仿砖置身于天真 灿漫的少年时儿。 ④ 表示举例的引词。例如:社会主义的中国,在党的阳光照耀下, 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像雷锋、焦裕禄等。 2、甲乙之间必须有恰似点。

(四)比喻的种类 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

如”等联结,有时后面还有“似的”、“一样”等词配合。明喻的典 型形式是:甲像乙。例如: 叶子出水限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本体喻征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

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暗喻的典型形式为:甲是乙。 例如:更多的时候,乌云四合,层峦叠蟑。 除此暗喻还有许多变体值得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是并歹、 关系。例如:从喷泉里喷出来洋,(“花” 修饰“海洋”) ②本体和喻体是注释关系。例如:我爱北京——祖国的心脏。 3、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为甲代

乙。例如: 独有英雄驱虎豹, 更元豪杰怕熊婴~傅喻。 连用几个比喻共说明 一个本体。例如: 这种下笔以前的修改是最要紧不过的了, 正如盖房子首先要打好 图样,作战首先要订好计划一样。 (五)比喻的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排比 (一)概念: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 内容相关、 证据一致 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用来加强语势强调内容, 加重感情的修辞 方式。 (二)排比和种类: 1、成分排比即一个句子中的一些成分组成排比。例如: 延安的

歌声它是黑夜的火把,雪天的煤炭,大旱的甘霖。 2、分句排比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例如: 他们的品

质是那样的清洁和高尚, 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 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 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 广。 3、单句排比例如: 八路军穿草鞋,把日本鬼子赶下海。解放军

穿草鞋,把蒋家王朝 踢下台。如今八连穿草鞋,把香风毒雾肢下踩。 4、复句排比。例如:

如果我们能够研制出一种类似鹰眼的搜索、 观测技术系统, 就能 够扩大飞行员的视野, 提高他们的视敏度。 如果能研制出具有鹰眼视 觉原理的“电子鹰眼”, 就有可能用于控制远程激光制导武器的发射。 如果能给导弹装上小巧的“鹰眼系统”,那么它就可以象雄鹰一样, 自动寻找、识别、追踪目标,做到百发百中。

(三)排比的作用: 1、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2、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3、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四)排比与对偶的区别: 1、对称性与平列式。对偶是二个语言单位,而排比是三个以上

语言单位。对偶必须对称。 排比要求结构大体相似,字数要求不甚严 格。 2、排比经常以同一词语作为彼此的揭示语,使排体互相衔接、

给人以紧凑、密集之感。而典型的对偶句上下两联是不重字的。 3、对偶以要求平仄对仗为佳,排比则无此要求。

借代 (一)概念: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方式。 这种修 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 (二)借代的种类: 1、用事物特征代本体事物。例如: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

个老娘⋯⋯ 2、具体代抽象,例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3、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4、形象代本体。例如:上面尘着两个老爷, 东边的一个是马

褂, 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5、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同元写处,月光如水照绍衣。

6、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捧腹”是“笑” 的结果) 7、资料代本体。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三)借代的作用: 1、以简代繁; 2、以实代虚; 3 、以奇代凡; 4、以事代情。

(四)运用借代需要注意。 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 对于所借代的事物一般应在一定的 语言环境中有所交代。另外,借代的借体和本体事物不能同时出现。 (五)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力本体,

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 喻中有代。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 即要求借体和本体的某 些方面的相似。借喻可改为明喻或暗喻,而借代不能。 夸张 (一)概念: 夸张是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 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二)种类:

夸张可分为三类,即扩大夸张,缩小夸张,超前夸张。 1、扩大夸张: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

的夸张形式。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缩小夸张: 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 少、低、弱、浅、

⋯⋯” 的夸张形式。例如: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 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

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茵,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 了。 (三)夸张的作用: 1、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

2、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

3、增强联想;创造气氛。

(四)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夸张不是浮夸,而是故意的合理的夸大,所以不能失去生 活的基础和生活的根据。 下面运用的夸张脚下地球当球玩, 大洋海水 能喝干。 第二,夸张不能和事实距离过近, 否则会分不清是在说事实还是 在夸张。 第三,夸张要注意文体特征,如科技说明文、说理文章就很少用 甚至不用夸张,以免歪曲事实。 对偶 (一)概念: 对偶是用字数相等, 结构形式相同, 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 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方式。 (二)对偶的种类: 1、正对。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例如: a.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类皮厚腹中空。

2、反对。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例如:

b.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串对(流水对)。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 递进、因果、假

设、 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例如: c. 才饮长江水,又食武昌鱼。

根据上下句的形式又可以把对偶分为严式对偶和宽式对偶, 严式 对偶要求上下两句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平厌相对、不重 复用字。如例句曲。 宽式对偶对严式对偶五条要求只要有一部分达到 就可以,不很严格,如例句 c。 (三)对偶的结构: 1、成分对偶。例如: 然而我的坏处,是在论时事不留面子,泛

铜弊常取类型,而后者 尤与时宜不合。 2、句子对偶。例如: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骛齐飞。 (四)对偶的作用: 便于吟诵,易于记忆;用于诗词、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 畅。 (五)对偶与对比的不同点; 1、对比的基本特点是“对立”,对偶的基本特点是“对称”。 2、对偶主要是从结构开工上说的, 它要求结构相称, 字数相等; 对比是从意义上说的,它要求意义相反或相近, 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 3、对偶里的“反对”(如“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

牛”) 就意义说是对比,就形式说是对偶,这是修辞手法的兼类现象。 ) 比拟 (一)概念: 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包括把物当作人 来写(拟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 物)几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 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二)种类: 1、拟人。例如:女人坐在小院当中,手指上缠绞着柔滑修长的

苇眉子,苇眉子又薄又细,在她怀里跳跃着。 2、拟物。例如: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三)比拟的作用: 1、色彩鲜明; 2、描绘形象; 3 、表意丰富。

(四)运用比拟应注意事物本身的特征。 (五)比喻和比拟的不同点。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摸写本体,重

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体,本体必须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