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时教案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在加法的教学中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例2,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2、能进行三位数的加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涉及到两次进位及三位数之间的加法,这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口算、估算等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重点教学。

2、本班学困生多,在学习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和学习计算方法;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

3、通过对加法计算的教学,使学生养成谨慎仔细的办事态度;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列竖式计算:9+778+689+89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2、口算:600+800+900+100+1000+1003、估算:99+800+900+101+989+112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二、学习新、估算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

下面让我们再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两栖类284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300)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2、笔算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Teaching plan for the second class of unit 2 in mathematics volume 1 of grade 3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

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1、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在加法的教学中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例2,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2、能进行三位数的加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学情分析1、本节内容涉及到两次进位及三位数之间的加法,这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口算、估算等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重点教学。

2、本班学困生多,在学习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和学习计算方法;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

3、通过对加法计算的教学,使学生养成谨慎仔细的办事态度;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1、列竖式计算:59+77 85+6859+89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2、口算:600+800+900+100+1000+1003、估算:599+800+900+101+989+112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二、学习新课1、估算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2.两位数减两位数∣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2.两位数减两位数∣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二单元 2.两位数减两位数∣人教新课标教学内容本节教学内容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规则,能够正确进行计算,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计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两位数减两位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规则。

2. 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PPT,展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过程。

2. 学生准备练习本和笔,进行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展示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运算规则。

2. 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规则,并通过例题进行示范。

3. 练习: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练习。

4. 小结:教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强调运算规则和注意事项。

5. 应用: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解决。

板书设计1. 板书两位数减两位数2. 板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规则- 例题展示- 练习题目作业设计1. 让学生完成练习本上的两位数减两位数计算题目。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PPT展示、讲解、练习和应用等环节,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规则,并能够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小结,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运算规则。

2. 正确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详细补充和说明教学难点是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或掌握的知识点或技能,它们是教学设计和实施的焦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观察物体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002)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2 观察物体 看一看(二)北师大版(002)

教学设计《观察物体》看一看(二)教材分析;“看一看”(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节所要观察的是俩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教材要求从情境入手,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探索和交流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俩个物体,所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本节所学内容是在二年级学习“从两个方向观察物体”的基础上发展到“从不同方向观察俩个物体间的相互位置”,教材设计这个观察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间的相互位置体验: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俩个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进行实地的观察体验,再通过找一找、连一连、看一看、想一想及数学游戏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现俩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从而不断培养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让学生把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物体间的形状辨认准确,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因为本课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在观察、操作、小组活动、讨论等环节中进行,所以学生的兴趣浓厚,积极性高。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基础,再通过变换角度的观察,学生从感性上有了真正的体验,学起来比较轻松,但对判断所观察的俩个物体间的位置形状还会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理念】1、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主线,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观察体验、合作交流的过程。

2、“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教师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

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体验着自主、挑战、胜利带来的愉悦。

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经历从不同角度观察俩个物体的活动过程,进一步体验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间的相互位置可能是不同的,并能根据物体的相对位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俩个物体间的位置。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2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2课时 两位数减两位数

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2单元第2课时两位数减两位数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和数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究新知(1)教师出示例题:34 - 18,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计算方法。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指导并总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学生练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题,巩固新知。

3. 实际应用教师出示实际应用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知识解决问题。

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小结,加深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理解。

5.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题和应用题,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易错点,及时纠正,提高计算准确性。

2. 在实际应用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2. 板书内容:(1)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2)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实际应用。

总之,本节课通过复习导入、探究新知、实际应用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学生掌握这一计算方法对于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学教案【五篇】

教师在写教案时,⼀定从实际出发,要充分考虑从实际需要出发,要考虑教案的可⾏性和可操作性。

该简就简,该繁就繁,要简繁得当。

⼩编整理了⼩学三年级上册第⼆单元数学教案【五篇】,希望对你有帮助!富饶的⼤海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富饶的⼤海为主要情境,分5个信息窗,从出海归来——养殖海产品——加⼯海产品——销售海产品——海产⼯艺品,包含了两、三位数乘⼀位数的不进位和进位乘法;乘法的竖式计算;末尾和中间含0的三位数乘⼀位数乘法;混合运算。

这是初次接触乘法的竖式计算,是以后学习多位数乘法的基础。

教学⽬标:1.熟练掌握整⼗数、整百数乘⼀位数⼝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学习连乘和代⼩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运算。

2.加强学⽣的估算意识,通过操作学具加深对算式算理的理解,能够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类题⽬做出总结和概括,提⾼解决问题的能⼒。

3.在操作学习过程中,培养学⽣合作意识,⼝头语⾔表达能⼒,通过学习感受⼤海的富饶,热爱⼤海,增强保护⼤海的意识。

实践活动设想:联系实际⽣活,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能运⽤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活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整⼗数、整百数乘⼀位数⼝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位数进位和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理解算理并能运⽤简便写法熟练计算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学习连乘和代⼩括号乘法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本单元的难点。

课时安排:12课时信息窗1:出海归来教学与实践活动的内容:整⼗数、整百数乘⼀位数⼝算;两、三位数乘⼀位数不进位乘法教学⽬标:1.熟练掌握整⼗数、整百数乘⼀位数⼝算;学习两、三位数乘⼀位数不进位乘法的竖式计算,运⽤学具操作理解算理并能运⽤简便写法熟练计算。

2.加强学⽣的估算意识,能够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对问题做出正确分析,对同⼀类题⽬做出总结和概括,提⾼解决问题的能⼒。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优秀教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二单元第2课时《看一看(二)》优秀教案

《看一看(二)》教学简案【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物,能从上面、前面、侧面,辨认物体。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两件或多件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习重难点:观察多件物体【教学准备】杯子、牙膏盒、茶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一)问题一1.出示情景图2.出示问题:想一想,下面这两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3.独立思考4.汇报交流预设一:淘气坐在物品的前面,并且比桌上的牙膏盒高些,看到的是盒子的前面和上面,看到的应该是第一幅图。

预设二:奇思站在凳子上低着头,只能看到牙膏盒和杯子的上面,所以我推测第二幅图是奇思看到的。

预设三:上节课,淘气和奇思面对面坐着,他们看到的小熊鼻子一个朝左,一个朝右。

今天,他俩同样是面对面,看到的物品位置会不会也是相反的呢?我的意思是淘气看到杯子在牙膏盒的左边,会不会奇思看到的杯子就是在牙膏盒的右边?所以我认为第二幅图就是奇思看到的。

5.看一看,验证想法摆出实物,开展观察活动。

6.小结:师:在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艾伦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欢欢善于把前面的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解决中,都表现得非常棒。

(二)问题二1.出示问题:在照片中的笑笑打电话过来说当时看不到牙膏盒,她说的对吗?2.独立思考3.汇报交流预设:笑笑说的是真的。

笑笑所坐的位置,是正对着杯子,她的位置先看到杯子,杯子的后面是牙膏盒,我猜,很可能是杯子把牙膏盒挡住了。

4.实地观察小结:当我们观察的对象有两个或更多时,由于观察的角度,还可能发生遮挡得现象的。

二、练习应用,巩固新知(一)练一练第3题1.出示问题:观察其实无处不在,我们只要睁开眼睛就在观察。

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哪副图呢?并说说你的理由。

2.独立思考后,交流汇报预设一:排除法师:先把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排除掉,缩小范围,不错。

预设二:剩下的两幅图,它们的区别就是笑笑与桌子的位置不同。

新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新北师大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教材16页练一练第2题
先猜想,后在小组内互相合作操作并观察,最后验证猜想。说出理由
3、练一练第3题
淘气看到的是哪幅图?你们想一想,最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得出结论后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什么收获?
生:学习了在观察两个物体时,要考虑物体的位置关系和观察的角度不同形成的图像不同。会判断一个图像是从哪个方向观察得到的。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小结:在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从不同的方位观察所得到的图像形状有很大关系。这就要求我们要仔细地考查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来判断所看到的图形。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会判断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从不同的位置看到不同的形状。下面做练习
1、教材16页练一练第一题
先小组内互相操作,再说一说连一连。
五、板书设计
看一看(二)
1、两个物体的位置与观察的位置关系
2、会判断一个图像是从哪个位置观察得到的
以游戏的形式导入新课,学生更容易集中注意,同时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两个物体的遮挡关系和不同位置所观察的形状是不同的。
通过让学生先思考后猜想,让学生通过摆和实际观察来验证,最后得出与自己猜想完全一致的结果,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同时也完成了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
设计意图
补充内容
一、游戏导入
师:今天我们先来玩一个游戏:捉迷藏。请一位同学上讲台来躲。现在,你们看见他了吗?
再请一男一女两位同学走到教室中间,让女生躲在男生的后面。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各自汇报自己看到的画面。
游戏小结: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
二、互动新授
(教材15页)
第二单元第2课时备课教师:刘丽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lesson plan for the second class of the second grade mathematic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例2及做一做。

教材分析
1、根据《标准》提出的“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在加法的教学中按照先估算,再计算的顺序,以增强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数感,并结合例2,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2、能进行三位数的加法,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学情分析
1、本节内容涉及到两次进位及三位数之间的加法,这些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让学生独立计算、口算、估算等方式来对这些内容进行重点教学。

2、本班学困生多,在学习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和学习计算方法;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讨论和交流。

3、通过对加法计算的教学,使学生养成谨慎仔细的办事态度;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计算是学生学习的障碍。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法计算法则,会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2、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3、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导出新知
1、列竖式计算:
59+77 85+68 59+89
问:谁还记得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列竖式时要注意些什么?你注意到了吗?
2、口算:
600+800+900+100+1000+100
3、估算:
599+800+900+101+989+112
问:不用笔算,你能很快地算出大概的答案吗?你是怎么想的?
二、学习新课
1、估算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把数字转化成整百整千的数字进行计算,很快估计出了上面的3道算式的大概得数,这也是一种估算的方法。

下面让我们再估算一道算式的得数。

爬行类376两栖类284
师:你能估计出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吗?
四人小组讨论,要求每人都要发表自己的意见和方法。

师:376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400)
师:284最靠近哪个整百的数字?(300)
问: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大约一共有多少种?(700)
问:如果精确计算,你认为会比700多还是比700少呢?为什么?
(376不到400,284不到300,所以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
2、笔算
师:请同学们列竖式做精确计算,看看中国已知的爬行类动物和两栖类动物一共有多少种?
指明学生板演,集体讲评
教师强调: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在计算到前一位的时候不能忘记加进位1。

三、巩固发展
1、师:通过两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但掌握了连续进位加法,而且懂得了中国爬行类和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的种数,其实我国还有许多珍惜野生的动物,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5页,说一说你在表中发现了什么数量关系?
学生自由找出表中的数量关系,形成问题,并列竖式解决问题。

2、做一做:课本1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FoonShion教育研究中心编制
Prepared by foonshion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