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提高城市GPS控制网测量精度
提高GPS水准测量的精度的措施

提高GPS水准测量的精度的措施GPS的含义是:利用导航卫星进行测时和测距,以构成全球定位系统,它具有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实时性导航定位和定时功能,而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和保密性,能为各类用户提供精密的三维坐标、速度和时间。
近年来,随着GPS接收机性能和数据处理技术逐渐完善,其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
GPS测量可以同时获得相对精度较高的测站点的三维坐标,大地经度B、大地纬度L、大地高H。
对大地经度L、大地纬度B可以采用严密的数学公式将其转换成高斯平面坐标x,y,而大地高这一几何量并不是大多数用户所需要的,人们需要的是具有物理量属性的正常高。
如何充分利用大地高这一有效资源转换成大多数用户所需要的正常高,转换后能达到什么样的精度,这是几年来人们一直在研究探索和实验的热门课题。
1 GPS高程测量GPS所测量的高程是沿法线方向到WGS-84椭球面的高度,即以简单的数学曲面为基准面,具有明确的几何意义但缺乏物理意义,而工程测量中要求的正常高是沿垂线到似大地水准面的高度,即以不规则的有起伏的重力等位面为基准面,具有严格的物理意义,这两种基准面是不一致的,它们之间的差距称为高程异常,其关系式如下:ζ=H-h式中:ζ-高程异常,表示似大地水准面参考椭球;H-大地高;h-正常高。
在进行GPS测量后,由GPS三维平差可得到各点的大地高,若网中有部分GPS点是水准联测点,则这些点的正常高h是已知的,即可求得这些点的高程异常。
在一定范围内高程异常不为常数,但可以认为在此范围内变化平缓,可用一些数学函数来拟合,求得能反映GPS网控制范围中高程异常变化的函数,然后通过内插求得网中其它各类的高程异常。
可见,研究GPS高程的意义如下:(1)精确求定GPS点的正常高;(2)求定高精度的似大地水准面。
2 GPS水准测量方法目前,国内外用于GPS水准计算的方法主要有:绘等值线图法;解析内插法;曲面拟合法(包括平面拟合法、多项式曲面拟合法、多面函数拟合法、曲面样条拟合法、非参数回归曲面拟合法和移动曲面法)等,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拟合方法。
探讨提高GPS RTK测量精度的措施

探讨提高GPS RTK测量精度的措施1 GPS-RTK技术介绍地质测绘是地质预查、普查、详查的基础性和辅助性的工作,主要包括勘探网测量、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点布设、勘探线剖面测量、地质工程点定位测量和物化探测量等工作。
GPS RTK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依据的实时差分GPS 测量技术。
它是在基准站安置一台GPS双频接收机,对所有可见的GPS卫星进行连续观测,并将连续观测所得信息和基准站自身的信息通过无线电传输适时传送出去。
在移动站上,GPS接收机上除接收卫星信号外,同时还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信息,并通过仪器内置软件实时解算出三维坐标信息及精度信息。
GPS RTK具有精度高、测量时间短、全天候、自动化、无需通视及远距离测量等优点,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2 GPS-RTK技术优缺点2.1 优点①定位精度高,一般能达厘米级水平。
②杜绝了传统方法中因不断"搬站"而产生的累积误差,数据可信程度高。
③受外界环境因素(如地形、温度、能见度等)的影响小,适合全天候作业。
④较传统方法而言,GPS-RTK测量能显著减少控点数量,即减少设备的"搬站"次数,因此在工作量上很有优势。
⑤定位迅速(一般在1~2 s之内),且单人能完成操作,因此效率惊人。
⑥操作简单,可向自动化方向发展。
2.2 缺点①因该系统运作的前提条件是至少有5颗卫星被同时观测到,而卫星是否被"发现",是受到高度截止角等因素影响的;另外,由于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数据链是无线方式,容易受电磁干扰的影响。
综合起来,GPS-RTK系统在稳定性上略逊全站仪。
②GPS-RTK技术涉及到高程转换,而某些地区的高程异常图存在误差甚至空白,这就影响了GPS-RTK测量的精度。
2.3 使用注意事项①流动站和基准站距离不应超过10 km,以保证测绘精度。
②尽量保证测绘处的空间开阔,避免将点选择在矿洞、桥涵易遮挡卫星的场所。
GPS高程测量精度提高的方法和措施

GPS高程测量精度提高的方法和措施GPS高程测量精度提高的方法和措施摘要:GPS(全球定位系统)作为一种高科技的三维测量工具,已被广泛地运用到测量实际工作中去。
要提高GPS高程测量的精度,就必须探讨GPS测高的制约因素和提高GPS测高精度的处理办法。
关键词:GPS高程测量水准测量一、GPS高程测量原理1.大地高系统。
大地高是由地面点沿通过该点的椭球面法线到椭球面的距离,通常以H表示。
利用GPS定位技术,可以直接测定测点在WGS—84中的大地高程。
大地高是一个几何量,不具有物理上的意义。
它通过与水准测量资料、重力测量资料等相结合,来确定测点的正常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2.正高系统。
由地面点并沿该点的铅垂线至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正高,通常以Hg表示。
正高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但不能精确测定。
3.正常高系统。
正常高系统是以似大地水准面为基准面的高程系统,通常以h 表示。
正常高同样具有重要的物理意义,广泛应用于水利工程、管道和隧道工程建设中,而且可以精密地确定。
正常高系统为我国通用的高程系统,水利工程常用的1956年黄海高程系和1985国家高程基准,都是正常高系统。
4.GPS水准高程。
利用GPS和水准测量成果确定似大地水准面的方法为GPS 水准。
目前主要有GPS水准高程(简称GPS水准)、GPS 重力高程和GPS三角高程等方法。
在实际运用中主要采用GPS水准高程方法来确定似大地水准面。
所谓GPS水准就是在小区域的GPS网中,用水准测量的方法联测网中若干GPS点的正常高(这些联测点称为公共点) ,那么根据各GPS点的大地高就可求得各公共点上的高程异常。
然后由公共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异常采用数值拟合计算方法,拟合出区域的似大地水准面,即可求出各点高程异常值,并由此求出各GPS点的正常高。
因此,按GPS所测定的大地高,当已知正常高或正高时,可以确定高程异常或大地水准面高;反之,当已知高程异常或大地水准面高时,可以确定正常高或正高。
GPS控制网在城市测量工程中的应用及精度分析

6 平差计算与成 果分析
6 1 基 线处理 .
3 作业 技术要求
平 面坐标 系采 用 15 94年北 京 坐 标 系 , 中央 子 午
每天外业 观测工 作结 束 , 将 观测 的数 据输 入 到 都
线为 7 。3带 坐标 为起算点 , 8 ,。 高程起算点采用 15 96
计算机进行基线解算 , 对同步环、 异步环、 重复基线进
关 键 词 G S 控制网 P 城镇测 量 精度分析
1 概
述
于 6 控制 网平差计算采用 r be em t s f e. , Fm l G o ac O c1 i i i 6进行基线解算 , 采用 G SPw rD 4 0 P o e J . 平差软件进 A 行平差计算 。
维普资讯 http://www.cq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新
疆
有
色
金
属
20 0 7正
G S控 制 网在 城 市 测 量 工程 中的应 用及 精 度 分 析 P
周 国雄
( 新疆 第一 测绘 院 昌吉 8 10 ) 3 10
摘 要 介绍 G S P 控制网在城市测量 工程 中的实际应用 , 并进行了该 G S控制网测量方法及精度分析 , P 以供测量人员参考和借鉴 。
测 区作 业 方 法
在该 测 区具体 实测作 业 过程 , 格 按 照规 范技 术 严
认 对 环境保护 、 生态治理、 招商引资等工作提供第一手资 要求 执行 。在 实施 观 测前 , 真做 好 星历 预报 , 该 测 区可见 卫星号 、 星 高 度 角 、 位 图 形 强度 因子 的 卫 点 料 , 院对 某 县城 实 施 1 100 比例 尺 的数 字 化 地 我 : 0
GPS差分测量与精度提升的技巧与方法

GPS差分测量与精度提升的技巧与方法导语:在现代社会中,GPS(全球定位系统)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
然而,GPS定位的准确度始终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介绍GPS差分测量的原理、精度提升的技巧与方法,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一、GPS差分测量的原理GPS差分测量是通过同时接收卫星信号的基准站和移动站之间的差分计算,来消除大气延迟、钟差、电离层误差等因素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差分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基准站和移动站所接收到的相同卫星信号之间的误差可以近似为常数,从而可以通过计算差分值来消除这些误差。
二、提升GPS精度的技巧与方法1. 使用更多的卫星定位精度与可见GPS卫星数量成正比。
因此,在测量中尽可能使用更多的卫星能够提高测量的准确度。
此外,选择高高度角的卫星也可以提高定位的精度。
2. 改善接收环境GPS接收器在复杂的环境中容易受到遮挡和干扰,如高楼大厦、树木、山脉等。
为了提高定位精度,应尽量选择开阔的地方进行测量,避免以上因素对信号的干扰。
3. 准确校正时钟差时钟差是影响GPS定位精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准确校正接收器的时钟差,可以消除由于时钟误差引起的定位偏移。
一般来说,使用高质量的GPS接收器和精密的时钟校准设备可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4. 运用差分增强技术除了普通的差分测量,还可以运用差分增强技术来提升GPS测量的精度。
差分增强技术包括RTK(实时动态差分)和PPK(后处理差分)技术,能够在实时性和准确性方面提供更高的性能。
三、差分测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1. 土地测量在土地测量中,差分测量可以提供更精确的坐标和高程数据,有助于绘制详细的地形图和土地界址证明。
这对于土地规划、土地管理和土地交易具有重要意义。
2. 船舶导航差分测量在船舶导航中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使用差分定位系统,船舶可以精确定位,并能够避免与其他船只或障碍物的碰撞。
这对于海上运输和船舶安全至关重要。
3. 农业管理农业管理是另一个差分测量的应用领域。
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高程精度的措施

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高程精度的措施近年来GPS技术发展速度较快,并在工程测量中得以广泛应用,其对工程平面和高程测量的精度进行了有效控制,为工程测量效率和测量精度的提升奠定良了良好的基础。
文中针对GPS控制平面测量精度及高程精度的提高措施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标签:工程测量;GPS技术;平面测量;高程精度在工程测量中应用GPS技术,有效的提高了工程测量的效率和测量精度。
为了更好的发挥GPS技术的应用优势,需要加强GPS对控制测量平面与高程精度方面的应用的研究,以此来推进工程测量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1 GPS控制平面测量及其测量精度提高方式1.1 GPS控制平面测量平面测量是工程测量中最为基础的工作,利用GPS控制平面测量,其是依托于GPS控制网,通过全面控制网形设计、测量精度和测量基准,通过保证GPS 控制网络的稳定性,并遵循分级设置和逐级控制的原则来开展测量工作,以此来保证控制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更好的发挥出GPS控制平面测量的优势,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数据。
目前采用GPS控制平面测量时,通常会运用相对定位法,对于测量项目要求较高的,则采用网连式或是边连式GPS控制网设计方法,从而获得较好的测量效果。
1.2 测量精度提高方式GPS控制平面测量中,工作人员尽可能的运用同步测量法,更直观的实现对相邻控制点之间基線的观测,这样各个控制网测量点都能够获得高精度的测量数据。
在具体设置GPS控制网点时,各网络最小异步环边数需要控制在六条以下,这样有利于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的精度。
同时在实际工程测量开展过程中,需要实现与国家及各省市相应GPS控制点进行联测,这样可以有效的保证工程测量的质量,确保各项数据精度都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在具体GPS控制平面测量过程中,一旦与高等级测量网络之间无法进行有效联测时,则需要尽可能的延长测量时间,并运用基线向量测量法,利用高精度激光测量网络来设置GPS测量网络,确保测量的精度并达到预期的测量效果。
浅析城市静态GPS控制网施测质量的控制措施

网平差处理方法等。
、
l 3I 2 0l 8 4- 0
※中华人 民共和 国行 业标准 《 全球 定位 系统城市 测量技 术规 范》
CJ 3 9 J7 — 7
※中华人 民共和 国测绘行业标准《 全球定位 系统( P ) G s 测量型接收 机检定 规程} H 8 1 — 5 C 0 6 9 ※中华人 民共 和 国测 绘行 业标 准《 测绘 产 品检 查验 收规 定 } H C
等 级 平 均距 离 C l~ 5 0 1 D 5 1 ~0 E 25 - 一 级 l 二 级 < 1
( ) 一 选点埋石 GS P 控制 网点位选 择应 符合技术设计的要求 , 点位基础坚 实稳定 、 易于长期保存 、 方便观测 , 视野开阔 、 交通方便 , 并应远离 大功率无线电 发射源。 利用旧点时 , 应检查 旧点 的稳定性 、 可靠性和完好性 , 符合技术 设 计 要 求 的 方 可 使用 。 城 市各级 G S控制网可参照下图所示选用相应 的标 石类 型。如 c P 级、 D级 、 E级选用 1 、 类 Ⅱ类 、 Ⅲ类 , 一级 、 二级选用 l类 。埋石时 , V 各层 标志中心严格在同一铅垂线上 , 其偏差不得大于 2毫米。强制对中装置 的 对 中精 度不 得 大 于 1 米 。 毫
l0 — 5 o 2 9
二 、 业 技术 设 计 专
( ) 一 等级 划 分 根 据 《 球 定 位 系 统 ( P ) 量 规 范 》 《 球 定 位 系 统 城 市 测 量 技 全 G s测 和 全 术规程》 中规定 的城市各级 G S控 制网相邻点 间平均距离 , P 要求在城市
提高GPS控制平面测量高程精度的措施

提高 GPS控制平面测量高程精度的措施摘要:GPS测量技术是在综合利用卫星定位技术与遥感技术得以实现的,在进行作业操作时,要计算卫星的运行轨迹,还要考虑大气层情况以及发射与接收设备等因素的影响,如果大气对流层中反射的物质比较多,就会干扰到信号的传输,从而影响到高程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而且大部分工程测量具有的已知点相对较少,已知点位置分布不合理、网状不佳等情况,使其水准测量很难进行,这就使得GPS测量时,难以保障控制网的精准度,在测量过程中,高程精度误差相对比较明显。
本文主要从加强高线高度的测量、高程数字模型、加强对于大气监测、加强测量控制点的布置、控制电离层时间和误差等方面进行了具体的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GPS平面测量;高程精准度;提高措施引言GPS测量技术在各种工程中应用优势明显,其设备携带方便,与传统测量方式相比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而平面控制测量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于测区的精准测量减少误差,保障测图和施工的精准性。
但是在平面测量中,高程异常是较为常见的现象,因此加强GPS精准度高程异常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1 GPS技术测量优势在传统的平面控制测量中通常使用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以及交会法定点测量的方式,后来随着GPS技术的兴起以及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平面测量技术开始使用GPS技术进行测量。
GPS技术是在卫星定位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前提下进行发展的,GPS技术测量也依赖于此。
GPS与传统的人工测量相比其优势在于,大大缩减了测量前的准备工作以及实际测量步骤具有施工方便、定位速度快、所消耗时间短、测量精准度高、方便携带的优势。
GPS技术的便携性也是传统测量方式无法比拟的,在户外进行平面测试时受到场地的限制一些较大的设备携带不便,GPS技术就发挥了它的优势。
并且GPS测高技术工作不受到距离的限制,GPS定位具有速度快,全自动化的特点。
随着GPS技术的不断提高,其测量精准度越来越高,目前GPS高差精度在5~10m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如何提高城市GPS控制网测量精度
摘要:基于城市GPS控制网在生产生活中的突出作用,本文重点的对于GPS 基线解算的精化问题、基线成果可童性检测指标与方法以及提高GPS控制网测量精度的有效措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城市;GPS;控制网
Abstract: based on GPS control network in production city in the life of the prominent role, this paper mainly for the solution of the GPS baseline of refine the problem, baseline results can child sex testing index and methods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measurement of GPS control network effective measures are analyzed.
Key words: the city; GPS; Control network
经济社会及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一个完善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要能够为用户提供精确、及时可靠的信息服务。
而连续运行的GPS卫星系统就是行之有效的空间数据设施。
1.观测卫星的几何分布对绝对定位和相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1.1观测卫星的几何分布对绝对定位的影响
首先引入精度因子D0P(Dilution of Precision)这一导航学中的概念。
在不同的要求下可以根据需要采用不同的精度因子及评价模型:例如高程精度因子VD0P、平面位置精度因子HD0P、接收机钟差精度因子TD0P、以及空间位置精度因子、几何精度因子等。
由于GPS的绝对定位误差和精度因子存在着正比例关系,提高定位的精确性变转换为尽量减小精度因子。
1.2观测卫星的几何分布对相对定位的影响
下面来定义相对精度因子,即Relative Dilution of Precision。
它是空间位置精度因子与观测时间的函数,是一个可以综合表征相对定位精度的概念。
为了保证一定的观测精度,一般限制RD0P在一定的数值范围内。
2.GPS基线解算的精化问题
所测得的数据的准确性并不一定保证得到好的GPS成果,因为后期的数据处理也是影响GPS成果质量的重要因素。
而数据的处理中基线的解算质量又是重中之重,下面给出几点行之有效的建议,希望对于得到高质量的基线解算:(1)
所使用的固定点的坐标的精确性要高,并且在进行基线的解算时使用手工处理;(2)如果出现了整周的未知数难以收敛的情况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放弃观测历元少的卫星重组数据链;增加卫星高度角;采用单频解算;截取GDOP值较为稳定的数据段。
当然针对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综合考虑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必须保留足够的观测数据以备使用。
(3)在外业过程中应该及时的对于信噪比、失锁情况以及信号质量进行记录,以便于基线的手工处理。
同时要遵循信噪比低于35的卫星慎用以及低于30的弃用的原则。
(4)根据边长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当变长大于25km时,进行的观测时间要尽量的长些,至少保证一个小时;当边不长时选择双差固定解。
3.GPS基线成果可童性检测指标与方法
在使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基线的解算过程会得到一系列的可靠性检测指标:REJECTED、RD0P、RATIO以及RMS。
其中REJECTED是去掉的不合理观测值的个数,通过其与观测数的比值可以得到表征观测值优劣比例,实际的数据提出率控制在10%以内,过低会使得劣质观察影响计算,过高又使得多余观测值较少,同样影响解算基线;RMS是表征观测质量的验后中误差。
可以对周调的修复程度、观测噪音以及观测改正模型误差等给出综合的反映,当然是取值越小越好;RATIO作为一个比值,这一比值的获得是通过加减1-2周以及舍入取整的方式进行探查式计算,实现对于整周未知数N的探查。
从计算的结果中选择残差平方和最小的数值作为分母,次小的作为分子,得到的比值越大就表明结果越好;RD0P是相对定位几何因子,与基线的长度无关,只受卫星星座的结合图形结构的影响。
如果构成此图形结构的卫星个数越多,图形的强度又好,那么测量的误差对于基线的成果的影响也就越小。
4.提高GPS控制网测量精度的有效措施
4.1对GPS接收机进行检验
对于GPS接收机进行检验包括三方面: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检验、GPS 野外鉴定场检验、天线相位中心稳定性的检验。
(1)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检验又包括两种情况,即超短基线检验与零基线检验。
使用长度精确的超短基线或者基线网进行GPS接收机内部噪声水平的检测方法原理如下:在超短基线的两侧分别安装一台接收机天线,按照高精度静态相对定位的规范进行实时的检测。
由此得到的数据与已知的基线长度差值就可以反映接收机的内部噪声水平;后者是通过功分器将接受到的GPS卫星信号分为功率及相位一样的两路信号,然后输入到两个接收机,理论上讲,利用相对定位的原理解算由观测数据得到的相应的基线向量应为零。
(2)GPS野外鉴定场检测是通过在野外分别测量长边、超长边以及短边、超短边进行静态的观测,从而可以获得基线值与已知长度的差值,也就获得了接收机的内部噪声水平。
(3)天线相位中心稳定性的检验所一般采用的方式为相对定位法。
此方法需要在基线网的精确位置上安装GPS接收机,天线的定向标保持在正北方向,在此基础上观测一两个小时后,将天线中的一根设置为不动状态,其余的在原来的基础上每隔90度设置一根,并进行一个小时的观测;然后保持天线不动,将上面不动状态的天线再相对于其余的天线依次的每隔90度转动,并做相应的观测。
最后求解各时段的基线值,计算得到的互差不能超过接收机上标称误差的两倍。
4.2实地仔细踏勘
实地的踏勘过程中要从以下几点确保测站点的观测条件:首先是所选择的点位的四周因该保证开阔,至少障碍物的高度要小于巧度,以保证GPS接收机以及天线的安装;其次要尽量的避免大功率的无线发射源以及高压线,防止其产生的电磁场对于信号的干扰;再次要避免可能引起电磁波的吸收或者反射的大面积物体的存在,从而达到减小多路径效应的干扰。
4.3制订外业观测计划
首先要选择最佳的观测时机,一般认为当天空出现不少于4颗卫星或者GD0P值小于6的情况下可以进行观测;其次卫星的几何图形强度也很重要,当观测站与观测卫星所成的几何图形合适的标准可以量化为GD0P不大于8。
最后要进行GPS卫星可见性预报图的编制:将观测日期、时间段、测区中心的概况以及高度角输入后即可得到相应的卫星信息,其原则是,在观测时间段内出现的卫星数量越多越好。
4.4做好外业观测工作
外业观测工作作为观测可靠性的重要影响因素,在实际的测量之前一定要进行细致周密的准备,其重点是:(1)观测的时间应该严格的按照规定的时间进行,并且确保每台接收机的观测员同时的按照此时间进行同步的观测;(2)定向标的的设置要精准,与正北方向的误差控制在5度之内,同时要考虑到当地磁偏角的干扰;(3)一旦开始测量,观测员要集中注意力进行以下信息的记录:实时定位的结果以及变动状态、各通道的信噪比、相位的测量残差、接受卫星的数量级卫星号等。
4.5选择合适的参数进行数据处理
得到的各参数不能急于处理,要首先相应的检验,例如同步环、独立环以及复测基线的检验,以达到甄别可使用值与粗差值,从而提高计算的精度;其次要使用手工选择的方式进行基线的选择,然后使用精密的星历来计算;最后在基线的解算中还要尽量使用起算点的WGS84坐标精度较高的起算点,因此使用转换的WGS84坐标或者已有的再好不过了。
5.城市控制网现代化建设的任务
城市控制网现代化建设任务的完成必须基于三维地心坐标系的建立。
具体来说就是建立若干个城市基准站网,这一网络中需要使用GAMIT或者是GLOBK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同时网中要联测包括IGS在内的多个连续运行站。
将首级GPS控制网的固定点设定为基准站点有两个优点:首先是可以通过获得控制点基于ITRF框架的三维地心坐标,从而可以使得每个控制点都可以得到CGCS 200以及wGS84三维立体坐标并实现城市定位控制网的现代化。
于是这就为GPS附合网作三维平差以及如何将三维地心坐标转换到现有城市的独立坐标提出了新的要求。
6.结束语
GPS控制网可以实时的获取带有时间标志的位置信息,可以广泛的用于高精度快速的定位、三维放样、精密导航、各类检测,从而为环境的检测、施工建设、灾害的预测、交通监管、城市规划等提供有力的信息技术保障。
随着这项技术的成熟及发展,它必将发挥更大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 沈学标,郇永生.提高GPS水准高程拟合精度的探讨[J].地矿测绘,2007.
[1] 杨振涛,刘宗泉.GPS地籍控制测量的联网及其精度[J].测绘信息与工程,2006(4).
[2] 张吉春,王金梅.GPSRTK控制测量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