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合集下载

儿科-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儿科-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保证充足营养 T﹥38.5℃ 水分和VitC 。 给予物理降温, 饮食宜清淡、 如温水擦浴、 富营养易消化, 头部冷敷、腋下 少食多餐, 及腹股沟置冰袋等, 因发热、呼吸快 遵医嘱给药降温。 使水分消耗增加, 有高热惊厥病史 要鼓励其多饮水, 及早处置。 入量不足静脉补液。
监测体温,警惕高热惊厥。 每4~6小时测量体温一次, 超高热或有热惊厥史者应l~2h 时测量一次,退热处置30min后 复测体温并准确记录。
一、病因
病毒约占90%以上,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
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鼻病毒、柯萨奇病毒、
埃可病毒、冠状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
少数由细菌致病最常见的有溶血性链球菌、肺 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肺炎支原体亦可引起 亦有细菌、病毒混合感染
二、临床表现
症状轻重不一 与年龄、病原和机体抵抗力不同有关 年长儿症状较轻,婴幼儿较重
高热 咽痛 流涎、厌食 呕吐 等。
咽部充血,咽腭弓、悬雍垂、软腭等处有2~ 4mm大小的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破溃后 形成小溃疡,病程1周左右。
咽—结合膜热
(pharyngo-conjunctival fever)
好发于春夏季,散发或小流行,腺病毒3、7型所致 特征 发热 咽炎 结合膜炎 表现:高热,咽痛,眼部刺痛有时伴胃肠道症状。 体检:咽充血,可见白色点块状分泌物,周边无红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AURl)
各种原因引起的上呼吸道的急性感染,
简称上感,俗称“感冒”,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根据感染部位不 同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急性咽炎、急性 扁桃体炎”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指

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

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一、概述《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应用指南》是在当前儿科医学领域中针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这一常见疾病制定的一份重要指导性文件。

本指南旨在规范中成药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保障患儿用药安全。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小儿最常见的急性感染性疾病。

病原体90以上由病毒感染引起,常见的有鼻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等。

由于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抵抗力较弱,因此更容易受到病毒侵袭,导致上呼吸道感染。

目前,针对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临床上主要采用对症治疗的方式,如解热镇痛、减轻鼻充血、抗组胺等。

这些药物往往只能缓解症状,而不能彻底治愈疾病。

抗生素的滥用也导致了耐药性的增加和不良反应的频发。

寻找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中成药作为中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成药多以天然植物为原料,经过科学配伍和炮制而成,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等特点。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本指南的制定,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现代医学理论和技术,对中成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进行规范化、科学化的指导。

本指南的制定遵循“循证为主、共识为辅、经验为鉴”的原则,力求为临床医师提供一份实用、可靠的参考工具,以指导中成药在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1.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概述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指鼻腔、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

这些炎症常由各种病原体引起,如病毒、细菌等,其中以病毒感染最为常见。

由于小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相对较弱,因此更容易受到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发热、咳嗽、鼻塞、流涕、咽痛等。

部分患儿还可能出现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因此常用“急性鼻咽炎”(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诊断名词,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全年都可发生,冬春季较多。

每人每年常有数次,一般通过飞沫传染及直接接触,偶可通过肠道。

常见病原体以病毒为主占原发上呼吸道感染的90%以上,细菌约占10%,另外还有肺炎支原体。

【诊断】(一)一般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以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感染居多,临床最多见。

早期主要症状为咽部不适、咽痛、鼻塞、喷嚏、咳嗽。

可有球结膜充血等症状,同时可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乏力、头痛、食欲不振、腹泻、呕吐等。

如病变侵犯到喉部可有声音嘶哑。

病程3~7天,但也可更长或甚至持续数周。

(二)特殊类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疱疹性咽峡炎:病原体多为柯萨奇病毒A组。

除有流涕、鼻塞、咳嗽和全身不适外,咽部可见疱疹,周围有红晕,病程1周左右。

2.咽结合膜热: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

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好发于春夏季,体检发现咽部充血,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

病程1~2周。

(三)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或增多,血沉稍快,C-反应蛋白正常或增加。

【治疗】(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多饮水,食易消化食物,增加维生素,保持室内通风,适宜的温湿度。

(二)对症治疗:如解热镇痛剂,鼻堵严重给滴鼻剂等。

(三)病因治疗:因上感多为病毒所致,目前尚无较特效的抗病毒药物,现常用有病毒唑口服或静点;双黄连对病毒也有效。

早期、有条件时可选用干扰素。

继发细菌感染时可选用抗菌素治疗。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状及体 床治疗 时会 导致 贫血 、粒细胞 降低 等不 良反 应 ] 。朱 少华 在对 1 6 0 例 患儿进行研究 时发现 ,在常规治疗 的基础上
同时采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 ,具有显著疗效。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治疗
基础 上 同时采用 中西医结 合治疗 ,效果 明显优 于单纯 常规 治疗参 考 组, P < 0 . 0 5 ;观察 组患儿起效 时间、退热持 续时间明显短于参 考组 , P < O . 0 5 ,有统计学意义 。张国有 【 6 在对 1 5 6 例急性上呼 吸道感 染患儿进 行研究 时发现 ,通过积极 对症治疗 ,能够有 效控制病情 ,提 高临床治
表1 两组 惠 儿治疗 效果比 较
病毒及鼻病毒等是常见的感染病毒,患儿常并发肺炎链球菌感染、溶
血性链 球菌感 染等 【 】 】 。被 动吸烟 、免疫缺 陷病 、环境 恶化及护理 不当
等均会 导致疾病反复 发作 ,严重 影响儿童发育 ,笔者对我 院收治 的9 8 例z h J l  ̄ 急性上 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分组研究 ,具体报道如下 。 1 资料 与方 法 1 . 1临床 资料 我院 自2 0 1 1 年8 月至2 0 1 3 f6 月收治 的9 8 例d  ̄ J I , 急性上呼吸道 感染
患儿 ,男5 6 例 ,女4 2 例 ,年龄2  ̄ 1 0 岁 ,平 均年龄 ( 5 . 3 ±2 . 1 )岁 ,患
高 ,严 重威 胁小 儿健康 。上 呼吸道 感染 是 临床常见 呼 吸道感 染性疾
病 ,疾病不 受年龄 、性别及季 节的控制 ,然 而z NL , 机体抵抗力 较弱 , 同时上呼吸道保 护层 尚未发育 完全 ,导致感染 发生 率较高 ,患儿 主要 伴随鼻塞 、头痛 咳嗽 、发热 、乏力等临床症状 ,部分患儿可 出现腹

小儿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

小儿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

小儿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疗规范及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小儿感冒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1.4-94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2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诸福棠实用儿科2.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风寒感冒2、风热感冒3、虚证感冒4、兼证:(1)挟惊;(2 )挟滞;(3)挟痰(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小儿感冒(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7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为小儿感冒(TCD编码:)2.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的项目: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而定,必要时胸部X线片、血生化检测、心、电图检查。

(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服中药汤剂或煮散剂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荆防败毒散加减。

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银翘散加减。

虚证感冒:调和营卫。

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兼证(1)挟惊银翘散加菊花、钩藤、石决明、蝉蜕。

(2)挟滞解表药加消食导滞之神曲、麦芽、山楂、枳壳、莱菔子、或用保和丸煎服。

(3)挟痰偏于风寒者,加用三拗汤;偏于风热者,加用杏苏饮。

2.辨证使用中成药或中药注射液3.外治法(1)药物穴位敷贴疗法(2)雾化吸入疗法(3)中药敷脐(4)中药灌肠(5 )拔罐疗法4.护理:辨证施护。

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Me t ho ds 1 0 8 e a s e s we r e r a n d o ml y d i v i d e d i n t o 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 a n d e a c h g r o u p h a d 5 4 c a s e s . 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wa s ma i n l y u s e d p e n i c i l l i n G s o d i u m 8 0 0 U +5 % g l u c o s e d r i p . a n d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w a s
【 Ab s t r a c t 】O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t h e c l i n i c a l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e n t e f f e c t o f p e d i a t r i c r e s p i r a t o r y i n f e c t i o n s .
1 0 mg /( k g・ d) + 5 % 的葡萄糖静脉滴 注治疗 。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 为 9 6 _ 3 %, 对 照组总有效率为 8 1 . 5 %, 治疗组 效果 明显高 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 P< 0 . 0 5 o 结论 临床对 于儿科 呼吸道感染 患者采用青霉 素 G钠效 果 显著, 值得 临床推广应用 。 【 关键 词 ] 儿科 ; 呼吸道感染 ; 诊 治; 效果
h i g h e r t h a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P< 0 . 0 5 ) . C o n c l u s i o n I n c l i n i c a l , p e n i c i l l i n G s o d i u m i s e ic f a c y f o r p e d i a t r i c

儿科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技术要点解答

儿科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技术要点解答

儿科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护理技术要点解答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主要侵犯鼻、鼻咽和咽部,常诊断为“急性鼻咽炎(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也可统称为上呼吸道感染,或简称“上感”。

一、病因各种病毒和细菌都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尤以病毒为多见,约占“上感”发病病原体的60%甚至90%以上,常见有鼻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病毒如冠状病毒、肠道病毒、单纯疱疹病毒、EB病毒等也可引起。

细菌感染常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其中溶血性链球菌占重要地位,其次为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嗜血流感杆菌,偶尔也有革兰阴性杆菌。

亦有报告肺炎支原体菌亦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二、病理改变病变部位早期表现为毛细血管和淋巴管扩张,黏膜充血水肿、腺体及杯状细胞分泌增加及单核细胞和吞噬细胞浸润、以后转为中性粒细胞浸润,上皮细胞和纤毛上细胞坏死脱落。

恢复期上皮细胞新生、黏膜修复、恢复正常。

三、临床表现本病多为散发,偶然亦见流行。

婴幼儿患病症状较重,年长儿较轻。

婴幼儿患病时可有或无流涕、鼻塞、喷嚏等呼吸道症状,常突发高热、呕吐、腹泻、甚至因高热而引起惊厥。

年长儿患者常有流涕、鼻塞、喷嚏、咽部不适、发热等症状,可伴有轻度咳嗽与声嘶。

部分患儿发病早期可出现脐周围阵痛、咽炎、咽痛等症状,咽黏膜充血,若咽侧索也受累,则在咽两外侧壁上各见一纵行条索状肿块突出。

疱疹性咽峡炎,在咽弓、软腭、悬雍垂黏膜上可见数个或数十个灰白色小疱疹,直径1~3mm,周围有红晕,1~2d破溃成溃疡。

咽结合膜热患者,临床特点为发热39℃左右,咽炎及结合膜炎同时存在,而有别于其他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除了发热咽痛外,扁桃体可见明显红肿,表面有黄白色脓点,可融合成假膜状。

四、实验室检查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多偏低或正常,粒细胞不增高。

病因诊断除病毒分离与血清反应外,近年来广泛利用免疫荧光、酶联免疫等方法开展病毒学的早期诊断,对初步鉴别诊断有一定帮助。

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摘要] 目的探讨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与治疗的效果。

方法 108例病例临床治疗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于治疗组主要采用青霉素g钠800 u+5%的葡萄糖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主要采用炎琥宁10 mg/(kg·d)+5%的葡萄糖静脉滴注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治疗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儿全部给与抗生素、镇静、退热、止咳、平喘等常规治疗。

进行常规的利巴韦林[国药控股星鲨制药(厦门)有限公司,h19993826],注射液静脉滴注,每日口服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另外对照组给与炎琥宁(山东益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065760)10 mg/(kg·d)添加5%的葡萄糖静脉滴注,治疗组给予青霉素g 钠800 u单位添加5%的葡萄糖静脉滴注,均为每天1支,连用3 d。

如果出现持续高烧,采用物理降温进行治疗1.3 判断标准[2]治愈;体温恢复正常、症状以及阳性体征消失、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也恢复正常的;显效:体温下降并接近于正常、症状以及阳性体征大部分消失、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也接近于正常;有效:体温有所下降,症状以及阳性体征有所消失,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有所改善;无效:体温不降,症状、阳性体征、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没有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经过治疗后,对患儿的体温恢复、全身症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恢复情况进行分析,并依据相关规定,判定出治疗效果。

两组患儿经过治疗后,对照组出现了6例并发支气管炎,4例并发肺炎,2例胃肠道不适;而治疗组仅出现了3例并发支气管炎。

这两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3%,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诊断及治疗
发表时间:2010-11-02T14:08:19.37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7期供稿作者:张建国[导读]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张建国 (黑龙江省延寿县人民医院150700)
【中图分类号】R7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058-02【关键词】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系由各种病原引起的上呼吸道炎症,简称上感,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常可出现并发症,累及邻近器官如喉、气管、肺、口腔、颈淋巴结、鼻窦、中耳等,故不可认为是日常小病而轻率对待,应积极诊断,早期治疗。

1 病因
1.1 病原体①病毒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0%左右。

②细菌仅占上呼吸道感染的10%左右,细菌感染多为继发,因为病毒感染损害了上呼吸道局部防御机能,致使上呼吸道潜伏菌趁机侵入。

少数为原发感染。

常见细菌为A族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及流感嗜血杆菌等。

亦可为病毒与细菌混合感染。

③肺炎支原体不但引起肺炎,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1.2 易感因素①小儿上呼吸道的解剖特点婴幼儿时期头面部发育不足,鼻腔相对狭窄,鼻腔内缺少鼻毛,鼻黏膜柔嫩,极易感染。

黏膜富于血管组织,感染时黏膜充血肿胀可使鼻腔更加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呼吸困难。

咽部较狭窄、垂直,且富于集结的淋巴组织,这些淋巴组织肿胀时可引起气道部分阻塞。

咽后壁间隙组织疏松,该处淋巴组织感染后可发生咽后壁脓肿。

婴儿的咽鼓管宽、直且短,呈水平位,上呼吸道感染时易患中耳炎。

婴幼儿期鼻泪管比较短,开口于眼的内眦部,瓣膜发育不全,故鼻腔感染时易侵及眼结合膜,引起眼结合膜炎。

小儿喉部富有血管及淋巴组织,喉腔及声门部较狭小,轻度炎症即可引起声音嘶哑和发生呼吸困难。

②诱发因素缺乏锻炼及患营养障碍性疾病如营养不良、贫血、佝偻病、锌或铁缺乏症等,因身体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有原发性免疫缺陷病或后天获得性免疫功能低下的患儿,并发这类感染时,往往出现严重症状。

卫生习惯及生活条件不良如居住拥挤、大气污染、被动吸烟、间接吸入烟雾,均可降低呼吸道局部防御能力,促使病原体生长繁殖。

气候骤变,如寒冷易引起鼻部黏膜舒缩功能紊乱,、有利于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2 诊断
2.1 诊断依据①有受凉或与本病患者接触史。

②有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咽痛等症状,婴幼儿患者可因鼻塞而拒奶或呼吸急促。

③体征有咽部充血,有的扁桃体充血、肿胀。

④一般病毒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接近正常,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高。

并发细菌感染时,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可增高。

2.2 诊断注意①结合当地流行情况,排除流行性感冒,注意观察病情演变,排除急性传染病前驱症状。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常有明显的流行病史。

起病急,全身症状较重,高热、全身酸痛、头痛症状明显,但鼻咽部症状较轻。

有些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如幼儿急疹、麻疹、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起病时症状与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故结合流行情况,实验室检查并注意观察病情演变以资区别。

②仔细做全身体格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

观察整个咽部,包括扁桃体、软腭及咽后壁,如扁桃体及咽部黏膜红肿较重,则细菌与病毒感染都有可能,当扁桃体上有脓性分泌物时,应考虑链球菌感染。

如扁桃体上有较大的膜性渗出物或超出扁桃体范围,需认真排除白喉。

一般以咽涂片检查细菌,必要时做咽拭子培养。

若患儿伴有腹痛,应仔细检查患儿腹部有无固定压痛点、反跳痛及腹肌紧张等体征,以排除阑尾炎。

③注意与过敏性鼻炎鉴别。

过敏性鼻炎起病急骤、鼻腔发痒、频繁喷嚏、流清水样鼻涕,而全身症状不重,发作与环境或气温突变有关,有时对异常气味亦可发作,经过数分钟至1~2h痊愈。

检查见鼻黏膜苍白、水肿,鼻分泌物涂片可见嗜酸粒细胞增多。

④结合血常规检查以鉴别。

白细胞数较低时,应考虑常见的急性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白细胞数持续性增高时,应考虑细菌感染,但在病毒感染早期也可增高,此时中性粒细胞比例很少超过75%。

急性咽炎伴有皮疹、全身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时,应检查异常淋巴细胞以排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 治疗
3.1 一般治疗注意适当休息,多饮开水,发热期间宜给流质或易消化食物。

注意口、眼、鼻的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及适当的温度、湿度。

3.2 对症治疗①降温及镇静: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如头部冷敷、35%酒精擦浴或温水擦浴,口服布洛芬每次5~10mg/kg,或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每次10~15mg/kg。

高热烦躁者给退热剂的同时应给予苯巴比妥以防止惊厥的发生。

②鼻塞:可在进食前或睡前用0.5%麻黄素滴鼻。

用药前应先清除鼻腔分泌物,每次每侧鼻孔滴入1~2滴,可减轻鼻黏膜充血肿胀,使呼吸道通畅。

3.3 抗病毒药物可防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抑制病毒核酸的复制,干扰病毒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有可能抑制病毒在细胞内的繁殖,达到防治的目的。

可试用广谱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病毒唑),剂量每日10~15mg/kg,口服、肌内注射或静脉点滴;或2mg含服,每2h 1次,每日6次,3~5日为一疗程;或试用0.5%利巴韦林滴鼻,每1~2h滴1次。

亦可用双嘧达莫每日3~5mg/kg,分2~3次口服,近年发现该药对病毒有抑制作用。

3.4 控制细菌感染细菌性上呼吸道感染或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继发细菌感染者可选用抗生素治疗,常用青霉素类、复方新诺明及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若既往有风湿热、肾炎病史者或明确为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者,则用青霉素10~14天。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组.急性呼吸道感染抗生素合理使用指南(试行)[J].中华儿科杂志,1999.
[2]杨振修.C-反应蛋白的检测[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3]王亚娟,胡翼云.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