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三)

合集下载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13)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13)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十三)第三章细胞增值、分化、衰老和凋亡第三节关注癌症执笔人:张纪琴审核人:王洋洋校对人:徐素梅【使用方法】1、阅读教材P95-100相关内容,完成导纲课前导学相应填空,并在教材中留下标记;2、小组讨论课堂探究相应内容,积极思考提高生物学科语言的表述应用能力。

【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细胞周期的紊乱导致癌变2、了解我国的癌症防治3、关注癌症患者的心理健康【学习重、难点】1、细胞癌变的过程2、癌细胞的主要特点3、致癌因子与癌症发生【学习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课前导学】一、癌细胞的形成1.致癌因子(1)概念:引发细胞的。

(2)分类:、、、。

2.有关基因(1)原癌基因①正常功能:其产物是、和的调控因子。

②异常结果:该基因的变异是的主要内因。

(2)抑癌基因①正常功能:其产物是正常细胞过程中的一类调控因子。

它编码的蛋白质往往在的特定时期阻止的进程。

②异常结果:如果该基因突变,会导致失控,细胞过度,从而引发细胞的癌变。

3.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1)。

(2)没有抑制。

(3)具有性和性。

(4)逃避。

二、我国的癌症防治1、癌症的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

(2)二级预防:。

(3)三级预防:。

2. 治疗癌症的方法:、和。

3. 治疗癌症的药物设计的基础:阻止间期或分裂期的形成,使细胞不能增殖。

【课堂探究】1.只要是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发生改变就会导致癌症吗?试解释原因。

2.癌细胞在形态、结构、功能等方面与正常细胞不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课堂巩固】1 生活在有核物质泄漏的地区,人易得癌症。

致癌因素是()A、物理致癌因子B、化学致癌因子C、病毒致癌因子D、煤焦油2. 生物体正常的细胞在受到某种因素的影响时,能够进行无限地增殖,变为癌细胞。

那么,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是()A、自然发生的B、原癌基因变异C、细胞分化中特化出来的D、细胞衰老的必然结果3.癌症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之一。

引起细胞癌变的内在因素是()A、细胞中酪氨酸酶活性降低B、致癌因子激活原癌基因C、长期受到电离辐射或X射线照射D、霉变或熏制食物中所含有的致癌物质4. 癌细胞容易分散和转移,是因为细胞膜上()A、蛋白质减少B、磷脂减少C、糖蛋白减少D、糖蛋白增多5. 癌细胞不具有的特征是()A、癌细胞能无限增殖B、癌细胞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C、癌细胞能逃避免疫监视D、癌细胞水分减少,体积变小6. 已知“血小板生长因子”是某种原癌基因的产物,有促进有丝分裂、伤口愈合等功能。

高三生物学科(会考)导学提纲(三)

高三生物学科(会考)导学提纲(三)

高三生物学科(会考)导学提纲(三)第六章、遗传和变异(三)[考试要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B)染色体变异(B)人类遗传病与优生(A)[主要名词和语句]第四节生物的变异一、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名词:1、基因突变:是指基因结构的改变,包括DNA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

2、基因重组:是指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自然突变:有些突变是自然发生的,这叫~。

4、诱发突变(人工诱变):有些突变是在人为条件下产生的,这叫~。

是指利用物理的、化学的因素来处理生物,使它发生基因突变。

5、不遗传的变异:环境因素引起的变异,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6、可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所引起的变异。

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语句:1、基因突变①类型:包括自然突变和诱发突变②特点:普遍性;随机性(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生物个体发育的任何时期和生物体的任何细胞。

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早,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多,突变发生的时期越晚,表现突变的部分越少。

);突变率低;多数有害;不定向性(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的方向发生突变,产生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

③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④原因:在一定的外界条件或者生物内部因素的作用下,使得DNA复制过程出现小小的差错,造成了基因中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的改变,最终导致原来的基因变为它的等位基因。

这种基因中包含的特定遗传信息的改变,就引起了生物性状的改变。

⑤实例:a、人类镰刀型贫血病的形成:控制血红蛋白的DNA上一个碱基对改变,使得该基因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发生了改变,也就是基因结构改变了,最终控制血红蛋白的性状也会发生改变,所以红细胞就由圆饼状变为镰刀状了。

b、正常山羊有时生下短腿“安康羊”、白化病、太空椒(利用宇宙空间强烈辐射而发生基因突变培育的新品种。

)。

⑥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a、物理因素:主要是各种射线。

b、化学因素:主要是各种能与DNA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物质。

高一第三节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第三节生物知识点总结

高一第三节生物知识点总结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生命的起源、发展和变化规律,涉及了广泛的知识领域。

在高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对生物学的学习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通过系统学习和总结,我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高一第三节生物知识进行总结。

一、细胞和细胞代谢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而细胞代谢则是生物体能够正常进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过程。

在这个阶段,我们学习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膜的组成与运输以及细胞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这两个重要的细胞代谢过程,了解了能量在细胞内的转化和传递。

二、遗传与变异遗传是生物种群变化和进化的基础,而变异则是遗传的前提。

在这一阶段,我们学习了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物质DNA和RNA的结构与功能,以及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等内容。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变异的形成与影响,了解了突变与基因重组对遗传变异的作用。

三、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生物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也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在这一阶段,我们学习了进化的基本概念、进化的证据与模式,以及进化的机制和影响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流等因素对生物进化的作用。

四、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体系。

在这一阶段,我们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以及生态系统的稳定与破坏等内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了解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五、人体生物学人体生物学是研究人类生命活动的科学,也是生物学中的重要部分。

在这一阶段,我们学习了人体的结构与功能、人体的免疫与抵抗,以及人类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等内容。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人体的器官系统、免疫系统的作用以及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总结:通过对高一第三节生物知识的学习和总结,我们对细胞与细胞代谢、遗传与变异、生物进化、生态系统以及人体生物学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这些知识不仅为我们打下了生物学的基础,也为我们今后探索更广阔的生物科学领域奠定了基础。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二)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二)

盐都区2010-2011学年度高一生物学科基地活动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二) 第一章 生物科学和我们 第二节 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知道生物科学的学习需要正确的学习方法(二)能力目标:(1)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2)学习生物科学的正确方法,用这些方法思考生物科学问题,培养科学研究基本技能 (三)情感目标通过体验科学家科学研究的过程,领悟生物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知道学习生物科学的正确方法,同时用这些方法思考生物科学问题 (二)教学难点:尝试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基本技能 【教学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教学过程】2课时 【课前导学】科学家不断实验:挑战“自然发生说”1.雷迪的实验就是一块肉不接触苍蝇,一块肉_____________。

结果:与苍蝇接触的肉上出现了______,不与苍蝇接触的肉上______________。

雷迪实验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雷迪实验的结论是:肉上产生的蛆与________有关,是_________产生的后代幼体。

(_____不是自然发生的)。

[知道吗?蛆是苍蝇的幼虫时期,苍蝇是由蛆发育成的,蛆又由受精卵发育的。

]雷迪的实验思想是:做_____个实验对照(对照实验),得出结论,证明问题。

2.现在来看,尼达姆的实验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_______________。

3.下述分析尼达姆实验失败的原因是否正确?______________。

失败的原因是:实验不严密、不严格,有未考虑到的因素,未真正达到将瓶中的营养液与微生物隔离开。

(微生物很小,肉眼看不见,到处都有,空气中有,瓶壁内有,软木塞上有,羊肉汤煮沸时间短,里面有未被杀死的原来微生物等,所以他实验失败了,得出错误结论,而不是正确结论。

) 4.关于斯巴兰扎尼的实验(1)、A 与C 对比得出的结论是: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

高一生物大纲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大纲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大纲知识点总结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也是高中阶段的必修科目之一。

作为高一生物学课程的开始,本文将对高一生物学的大纲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细胞1. 细胞的基本特征: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遗传物质等特征。

2. 细胞的结构:细胞包括细胞膜、细胞器、细胞质和遗传物质。

3. 细胞的分类:根据细胞的有无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4. 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分裂和分化等过程。

第二章: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孟德尔遗传规律、核酸遗传物质的发现和遗传信息传递等内容。

2.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具有双螺旋结构和遗传信息传递的功能。

3.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包括转录、翻译和基因调控等内容。

4. 进化与自然选择:探讨物种的起源和进化,以及适者生存和自然选择的作用。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与分类1. 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介绍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和意义。

2. 生物分类学的基本原则:包括形态特征、生理特征和遗传特征等分类方法。

3. 动物的分类:分类介绍动物的门、纲和目等分类单位。

4. 植物的分类:分类介绍植物的门、纲和目等分类单位。

5. 微生物的分类:分类介绍细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的分类方法。

第四章:植物形态结构与生活活动1. 植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介绍根、茎、叶等植物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 植物的生长与发育:包括植物的种子发芽、茎的生长和叶的光合作用等过程。

3. 植物的繁殖:介绍植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过程。

4. 植物的适应与生存:探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存策略。

第五章:动物形态结构与生活活动1. 动物的器官和组织:介绍动物的运动器官、呼吸器官和消化器官等结构和功能。

2. 动物的呼吸和循环:包括动物的呼吸过程、循环系统和血液的组成与功能。

3. 动物的神经系统和行为:介绍动物的神经系统、行为和动物的适应与生存等内容。

4. 动物的繁殖与发育:包括动物的有性和无性繁殖过程、胚胎发育和生殖行为等内容。

盐城龙冈中学高一生物导学提纲导学提纲1

盐城龙冈中学高一生物导学提纲导学提纲1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一)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第一节身边的生物科学执笔人:王洋洋审核人:刘正华校对人:刘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分析癌症的病因和预防措施2、了解目前我国相关癌症的发病率和死亡率3、了解我国当前发病率及死亡率较高的传染病4、说出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二)能力目标1、举例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挑战2、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三)情感目标1、学会用发展眼光看问题2、关注我国生物科学的技术成就和发展,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分析癌症的病因及预防措施2、说出基因治疗的两种途径(二)教学难点1、举例说出生物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关系2、举例说出人类健康面临的新挑战【教学方法】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教学过程】第1课时【课前导学】人类面临的问题之一:健康问题1.癌症的现状(1)导致癌症发生的因素:因素、因素、因素。

(2)癌症在人群中的发病现状①上升的主要有、肝癌、和。

②上升最快的是,其次是。

③肺癌和肝癌发病率的上升,比更明显。

④下降的主要有宫颈癌、、食管癌和女性。

(3)发病率上升的主要原因①人口。

②。

③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④缺乏。

2.传染病的现状(1)发病率较高的主要有:、肺结核、痢疾、等。

(2)病死率较高的主要有:、、白喉、新生儿破伤风等。

【质疑讨论】1、联系自己熟悉的生活事例,举例说出癌症的预防措施?2、从病因分析,除了癌症、传感病外,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还有哪些种类?【课堂练习】1.下列都属于传染病的一组是( )A.肺结核、咽喉炎B.乙脑、癌症C.色盲、霍乱D.疟疾、麻疹2.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大量使用了贫铀弹,许多油井被点燃焚烧,很多地区持续几十天浓烟滚滚,烟雾遮天蔽日,战后当地癌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引起癌症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的原因有( )A.物理和化学因素B.温度升高C.病毒致癌D.自然发展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广东工商局曾查处一起“毒大米”事件,一批被黄曲霉毒素(AFTB1)等有害物质污染的大米流入市场。

2019-2020年高一生物导学提纲3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生物导学提纲3 人教版

一、学习目标1、概述糖类种类和作用2、举例说出脂质种类和作用3、说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对照参考书,增加一些有关能力和情感方面的内容)二、学习过程一、细胞中的糖类[问题探讨]某同学未吃早饭,突然头晕,面色苍白,四肢无力,你知道为什么?你有何缓解措施?[列举归类]你能列举一些熟悉的糖的名称吗?并试着归类。

试写出单糖、二糖、多糖的分子式:(1)你能发现它们都由元素构成,且H与O之比是,所以糖类又称注:作为糖类,H与O之比并非均为1:2,如脱氧核糖C5H10O4(2)它们都能为人类提供能量吗?请举例说明:因此只能称糖类是[阅读思考] 关于糖尿病糖尿病是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引起的一种糖代谢紊乱疾病。

多发生在中年肥胖者,主要症状三多一少,即,多吃,多喝,多尿,体重减少。

预防本病关键在于节制饮食以免过胖,避免精神刺激等。

饮食受限制不仅仅是甜味食品,饭和馒头等主食都需要定量摄取,为什么?[随堂练习]1、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都是由C、H、O3种元素组成的B、多数糖类分子中H:0=2:1C、糖类又称碳水化合物D、凡是有甜味的物质都是糖类2、下列有关葡萄糖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葡萄糖不能水解,属于单糖B、葡萄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C、葡萄糖可以直接被细胞吸收D、两个葡萄糖结合形成一个蔗糖3、下列选项中,属于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糖类的是()A、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B、葡萄糖、淀粉和果糖C、淀粉、脱氧核糖、乳糖D、麦芽糖、果糖、乳糖4、分子式为(C6H10O5)n和(C3032H4816O872N780S8Fe4)的这两种物质,最可能是()A、脂质和蛋白质B、多糖和蛋白质C、核酸和多糖D、蛋白质和核酸5、在豌豆植株的叶肉细胞中,细胞质内含有的糖类和核酸主要是()A、糖原和核糖核酸B、糖原和脱氧核糖核酸C、淀粉和核糖核酸D、淀粉和脱氧核糖核酸6、某同学未吃早饭,突然头晕,校医给他喝葡萄糖水,这样做主要是为了()A、补充水分B、提供各种营养C、满足能量需要D、稀释血液二、细胞中脂质[阅读教材]阅读教材P32,回答问题:1、脂质组成元素:2、常见脂质种类?各有什么功能[学习与生活]1、多吃运动性脂肪和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肥肉、脑、肝、蛋黄等容易引起冠状动脉硬化性疾病。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

2.1 人体的稳态(五)免疫调节(第2课时)学案编号:06编制:万晓涛审核:张统省校对:王曼【学习目标】1.说出关于艾滋病的一些常识2.能够解释过敏反应、自身免疫反应的发病机理【质疑讨论】1.关于艾滋病,你知道哪些常识?2.人们为什么对艾滋病这么恐惧?艾滋病为什么会在我国愈演愈烈?3.什么是超敏反应?其机理是什么?预防超敏反应的措施有哪些?4. 自身免疫病是怎么回事?其机理是什么【自学质疑】五、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类型:(1)超敏反应(过敏反应);(2)自身免疫疾病: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3)免疫缺陷病:艾滋病。

2.过敏反应的特点:。

六、免疫学的应用(1)疫苗:人体通过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和,当抗原进入机体时会快速引起免疫反应,消除病原。

(2)器官移植:器官移植后,一般需服用以减少免疫系统对移植器官的攻击,提高成活率。

【矫正反馈】1. 下列属于自身免疫病的是()A.过敏性鼻炎B.冠心病C.艾滋病D.类风湿性关节炎2. 自身免疫病产生的原因是()A.人体免疫系统对病原菌的免疫效应B.人体免疫系统对人体正常组织的免疫反应C.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的反应D.自身免疫功能不足引起3. 下列不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过强造成的疾病是()A.接触了花粉引起皮肤荨麻疹B.艾滋病C.过敏性鼻炎D.系统性红班狼疮4. 下列物质不属于过敏原的是()A.牛奶B.结核杆菌C.青霉素D.花粉5. 效应T细胞作用最完整的一组是()①分泌淋巴因子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激活溶酶体酶⑤与靶细胞结合A.①③④⑤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6.T细胞的作用叙述最完整的一组是()①处理抗原②呈递抗原③识别抗原④分化为记忆细胞⑤分化为效应细胞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②④⑤7.若一个人的胸腺先天发育不良,可能造成的结果是()A.体内没有B细胞而仅仅有T细胞B.几乎丧失一切免疫功能,各种传染病乘机而入C.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合成能力减弱D.只保留有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部分体液免疫8.下列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正确的是()A.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相应反应B.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相应反应C.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D.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9.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B.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途径传播C.艾滋病毒破坏T细胞,逐渐使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D.与艾滋病人握手感染艾滋病毒10.以下行为不会传染艾滋病的是()A.静脉吸毒者共用一个针管B.与艾滋病感染者共用纹身、纹眉器械C.与艾滋病患者拥抱D.输入含有HIV的血液11.人体感染酿脓链球菌后,机体产生的抗体不仅向它发起进攻,而且向心脏瓣膜也发起进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都区2010-2011学年度 高一生物学科基地活动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三) 第二章 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 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水在细胞中存在水的形式和作用。

2.举例说出无机盐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与作用。

(二)能力目标
尝试对细胞的成份的定性、定量以及动态变化等研究
(三)情感目标
形成化合物的结构与功能是相互统一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结合实际理解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二)教学难点
理解水和无机盐的功能
【教学方法】
课前导学、质疑讨论、反馈矫正、迁移创新
【教学课时】1课时
【预习提纲】
一、细胞中的水
1.含量: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无机化合物是 ,约占细胞总质量的 。

2.存在形式
(1) :在细胞内可自由流动。

(2) :在细胞中通过 等与蛋白质、糖类和核酸等物质结合在一起。

3.作用
(1)自由水
①良好的 ;②是 或直接作为反应物;
③运输营养物质和 ;
④参与细胞中各种 ,如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
(2)结合水:组成 的重要成分。

4.与代谢的关系
(1)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 的含量相对较多。

(2)抗逆性增强的细胞中, 的含量相对增多。

(3) 的比值反映着细胞或生物体的生命状态。

5.意义
一切细胞都是生活在 中的,细胞中含有的水分,对于维持细胞的 、保证 的正常进行具有重要作用。

二、细胞中的无机盐
细胞中的无机盐常以 形式存在,虽然含量比较 ,但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却不可缺少。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质疑讨论】
1.休眠的种子、生活在干旱和盐渍条件下的植物,体内的结合水含量如何?为什么?
2.刚收获的鲜小麦在阳光下晒干,重量减轻,这个过程损失的主要是,这样的种子在条件适宜时,仍能萌发成幼苗。

把晒干的种子放在一洁净试管中加热,试管壁上有水滴出现,这些水主要是,这样的种子将不能萌发,原因是已被破坏。

代谢旺盛的细胞内的相对含量高些。

3.在细胞生命活动中无机盐具有什么功能?
【反馈矫正】
1.对于生物体内自由水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代谢旺盛时含量最丰富的物质B.是各种化学反应的介质
C.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D.植物越冬时,自由水含量上升
2.下列与无机盐的功能无关的一项是
A.合成有机物的原料B.作为细胞中的能源物质之一
C.维持生物体的正常生命活动D.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
3.人的红细胞必须生活在含有0.9%的氯化钠溶液中,医生常给脱水病人注射0.9%的生理盐水,因为红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吸水过多而涨破;在浓盐水中会失水过多而皱缩,从而失去输送氧气的功能。

这说明A.水分子容易进出细胞B.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细胞的特性造成的D.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迁移创新】
4.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症,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A.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B.调节血液的渗透压
C.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D.促进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5.酷暑季节,室外作业的工人应多喝
A.盐汽水B.碳酸型饮料C.蛋白质型饮料D.纯净水
6.抽搐是由于肌肉收缩造成的,与这一现象有关的无机盐是
A.钙盐B.铁盐C.锌盐D.铜盐
7.下表分别是生物体及人体组织、器官的含水量。

对表中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水的含量最多
②生物体的含水量与生物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③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含水较多
④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差异与水的存在形式相关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
8.科学实验表明: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增大,而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减小。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抗旱性强的植物中结合水的含量,处于休眠状态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

(2)自由水占细胞鲜重的绝大部分,是细胞的良好,有利于物质的和的顺利进行,所以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自由水的含量就。

(3)结合水和自由水是可以的。

高一年级生物导学提纲(三)的参考答案
【课前导学】
1.H2O 60%-90%
2.(1)自由水(2)结合水氢键
3.(1)①溶剂②化学反应的介质③代谢废物④代谢作用(2)细胞结构4.(1)自由水(2)结合水(3)自由水与结合水
5.水形态代谢
离子少
【质疑讨论】
1.休眠的种子、生活在干旱和盐渍条件下的植物,体内的结合水含量相对增多,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以适应不良的环境条件。

2.自由水结合水某些大分子物质自由水
3.①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②合成有机物的原料
③合成某些特殊生理功能物质的原料
【反馈矫正】
1.D 2.B 3.D
【迁移创新】
4.C 5.A 6.A 7.A
8.(1)相对较高相对较低
(2)溶剂运输生化反应相对较高(3)相互转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