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高校理工科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及其研究
浅谈当代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1当代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 中存在 的问题 分析 1 . 1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度不高 随着教学 的不断 改革 ,对 学生 的素质教育逐渐成为对 当代 高校大学生教 育的主体 [ 】 】 。但是 ,就 当今 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 来说 ,对素质教 育过 于局 限,主要还是 以提高学生文化知识水 平 ,完善学生文化知识结 构为 目的,对 大学生的素质教育不够 重视 ,缺乏对学 生素质 的整体 教育观念 ,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
的提高 。 1 . 2素质教 育未 能与教 学融为一体
当代 对高校 大学生素 质教育是 高校教学 的重要课程 之一 , 应与高校教 学融为一体,这样才能将高校大学生 的素质教 育作 用充分 的发挥 出来 【 2 】 。但是 , 就当今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来看 , 整体教 育过 于形 式化 ,针对大学生素质教育开展 的课程 以及相 应 的活 动与高校教学 的之 间出现严重 的不足 ,素质教育的作用 3 总 结 也未 能真正的发挥出来,对学生 的综合素质培养产生 一定的影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 经济 的不 断发展 ,教 改 的不断进行 , 响。 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不仅要注重知识 的学习,更 要注 重素质教 育,而且,素质教育也逐渐成为与其他科 目同样 的学校教学 内 1 . 3 素质教育方法有待转变 对高校大学生展开素质教 育,应根 据教学环境、学生 的生 容 ,更是为提升其他学科学 习效率 的基础 ,因此,对高校大学 活 习惯、生长特性等进行施教 ,这样 才能提 高素质教育的效率 生的素质教育也逐渐重视起来 。通过 本文对 当代高校大学生素 [ 3 】 但是 ,就当今高校 大学生素质教 育的情况来看 ,整体教学 质教育 中存在 问题和对策 的分 析,作者结合 自身多年 的工作经 方法过于传统 ,未能将素 质教 育的好处带给学生 ,使得学生在 验 ,以及对 当代高校大学 生素 质教 育的了解 ,主要对 当代高校 学 习过程 中缺 乏对素质教 学的重视,教学方法的不合理造成素 大学生素质教育 中存在 的问题进 行剖析,同时也提 出了加强对 素质 教育的重视 、积极做好 素质教育 与教学整 体的协调 工作、 质教育 的效果 也受到极 大的影响。 不断 的改进教 育方式等几 方面 改进 措施 进行分析 ,希望通过本 2当代高校大学生素 质教 育中存在 问题的几点对策分析 文 的分析 ,能够促进 当代 大学生的 良好发展 ,培养其成为祖 国 2 . 1加强对 素质教 育的重视 通过 以上 的分析 得知,当代有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素质教 育 的栋梁之材 。 不够重视 ,使得学生的知识水平较高综合素质水平却 不高,对 参考文献 此 ,必须加强对 素质教育 的重视 [ 4 】 。对学生素质教育主要 是以 【 1 】 黄 蓉生 . 高校 素质教 育 的核心推 动 力 : 文 化素质教 育 与思 培 养学生 的综合素质为 主,不仅 要注重学 生知识水平 的提高 , 想 政 治教 育 的有 机 结 合 [ J ] . 思想 ・ 理论 ・ 教 育 ,2 0 1 2( Z 2 ): 更 要注重学 生综合素 质的全面 发展 ,尤其 是在高校这 个阶段 , 99. 是 学生 个体素质成长和发展 的关键 时期 ,如 何帮学生树立正确 [ 2 ] 丁天彪 . 构建理工高校 文化素质课 程体 系 的探 索与研 究 [ J 】 . 的人生观、价值观 、世界观也成为 大学生素 质培 养的关键 。因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 社科版) ,2 0 1 4( O 2 ) : 1 0 7 . 此 ,为 了提高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 ,促 进学生长期发展 ,高校 [ 3 】 高淑艳 . 论 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与方法 [ J ] . 科 应 加强对大学生素质教育 的重视 ,并将 素质教育作为高校教育 学大众 ( 科 学教育 ) ,2 0 1 3( 1 2 ) :1 3 6 . [ 4 ] 刘红梅 . 高校 思想道德 教育 的 困境 分析一 一兼论 做好 高校 的基础工作 。 2 . 2积极做好素质教 育与教学整体的协调工作 思想道德教育 的措施 【 J 】 .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 0 1 3( 0 8 ) : . 当代高校大 学生 素质 教育与教学整体 出现不协调 的现象极 65 为严重 ,尤其是在近 些年素质教育的快速发展 中,很多 高校 的 [ 5 】 刘家春 . 高职教育工科人才培养 目标和定位的研 究与实践 素 质教育活动 以及课程 过于形式 化,缺乏实质 性 的教 育工作 , 【 J ] .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 0 1 4( 0 1 ) : 1 2 1 . 对 此,应积极 做好素质 教 育与教学整体 的协调 工作 】 。首先 , [ 6 】 马 乐元 . 当代 高校在 大 学生创 业教育 中存在 的 问题及对 策 对素质 教育的 内涵进行 了解 ,素质教育与知识教学 不同,素 质 研 究 『 J 1 . 甘肃科技 ,2 0 1 l( 2 0 ) : 7 7 . 教 育是知识传授必备的基础 ,对提升大学生 的品位 、格 调、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23-11-04•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与方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与评价•结论与展望目录01引言研究背景和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和价值理念,对人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理工科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人文素养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当前,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如重知识轻素质、重技术轻人文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养。
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多种研究方法,以获取全面、客观、真实的数据和信息,从而对研究结果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
研究目的和方法0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包括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多个方面,具有深刻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崇尚和谐,注重道德伦理和人文关怀,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创新性。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价值与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推动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情操,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理工科大学生是未来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理工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研究

《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6.12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研究荀洪梅【摘 要】人文素养包括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对于理工科大学生来说人文素养也是一项不可或缺的技能。
大学生人文素养能力的提升是当代高校教育目标之一。
人文素质教育对于当代理工科大学生来说在其成长的历程中有着跨时代的意义。
而在现实中推行人文素养教育在理工科高等院校中并没有那么顺利。
为改善这一现状,应深度分析其原因,了解其根本,重视人文素养教育,推进大学教育教学体质进行改革。
【关键词】人文素养 理工科大学生一、人文素养的含义人文素养从相对意义上来说,是一个人在生活、学习等各方面精神品格的体现。
人文素养包括:具备充足的人文知识,了解先进的人文思想,遵循优良的人文精神。
其中,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核心。
人文素养与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人文素质的养成与自然学科、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的发展息息相关,表现为高素质人才所具有的品质和涵养。
人文素养不仅仅局限于对人文知识学习的好坏,还包括心理素质、道德品质、人文精神、人文思想等方面的共同发展。
人文素养更着重突出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强调为人处事的原则,同时涵盖了对国家,对民族的热爱和了解,领悟民族精神,崇仰民族文化,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和精神引导。
人文素养越高,就越能够清楚的认识自我、认识他人,从自我精神和认识两方面的做到独立,这样才不会在繁杂的世间迷失自我。
只有人文素养达到了一定高度,才能够以主人翁的姿态去认识世界,看待社会,才能以自己的观点去评价其他事物。
总结不同学者对人文素养的理解,将人文素养定义为:指人类为获取自身的精神、物质需要,追求自由和发展,学习人文知识,践行人文理念,培养人文精神,并将其运用于实践,使自身的观念、能力、气质和修养得以提升。
二、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的现状从整体上来看,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栋梁,是当今社会最具有活力、最具有思想,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青年群体,大多数理工科大学生在具有扎实的理工科专业知识的同时,还积极发展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并具备一定的人文学科常识。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思考

(延安市延安大学 教务处 , 陕西 延安 716000 )
延 安 大 学 的 历 史 始 于 1937 年 成 立 的 陕 北 公 学 。
194 1年 中共 中央决定 , 陕北公学 、 中国女子大学 、 泽东 青年干部学校合并成立延安大学 ,其校名 由毛泽东同 志亲 自确定。1943年和1944年 , 自然科学院 、 鲁迅艺术 文学 院 、 民族学 院 、 文字千部学校 、 新 行政学 院先后 并
人 延 安 大 学 。延 安 大 学 是 中国共 产 党 创 办 的第 一 所 正
规综合大学 。 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抗 延安大学按照 毛 泽东 同志 提 出的“ 安 大学 是政 治 、 延 经济 、 文化 的大 学” 的办学方针 , 开展 了大量卓有 成效 的文化 素质教育
好 的专业保 障 。学校逐 步 由按专业招生改变 成按专业 大类招生 ,使学生不会一进入大学就被 自己并不熟悉 或 不 喜 欢 的专业 捆 住 手 脚 。学 校 调 整 了部分 专业 的学 分要求 , 降低 了专业必修课的学分数 , 同时要求学生必 须 选 修学 校 为提 高 大学 生综 合 素 质 而 开设 的 “ 选 通 课” 。学校还修改了有关规定 , 使学生在读书期间转系 、 转专业比以前更加方便 。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的同时 , 学校加大了校园文化建设 的力度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 学术科技竞赛 、 社会实践和学生社 团活动 。学生不仅 从 课堂上获得 了大量 的知识 ,更在校 园文化的整体氛围 中受到了熏 陶和培养 , 创新意识 、 实践精神和动手能力 都有所增 强 。这些工 作代 表 了一 大批高等学校开展 素 质教育 的努 力方 向 ,从 另一个侧 面反映 了我 国从 1999 年大力开 展素质教育 以来所取得 的成就和发展 。 三、 开展素质教 育是一个 系统工程 , 也是一个 褥要
论我国理工科高校美育发展现状及解决途径

论我国理工科高校美育发展现状及解决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我国高等教育对于美育的重视逐渐提升。
在理工科高校中,美育的发展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现状出发,探讨我国理工科高校美育的发展现状及解决途径。
1.美育资源不足在理工科高校中,美育资源相对较少。
大部分学校的美术、音乐等艺术教育资源不足,甚至存在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
这导致了美育课程的开设受限,学生对于美术、音乐等艺术领域的了解和参与度较低。
2.美育课程设置单一理工科高校中的美育课程设置相对单一,学生在学习课程时缺乏多样化选择,无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也影响了美育教育的深入开展。
3.学生对美育的认同度低由于理工科高校的学生主要接受的是理工科的教育,对于美育的认同度较低。
学生往往更加关注专业课程的学习,对于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缺乏兴趣,甚至出现消极态度。
4.美育教育与专业教育脱节在理工科高校中,美育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存在一定的脱节现象。
美育教育往往被当作课外活动或兴趣班来对待,与专业教育缺乏有效的结合,导致了学生对于美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二、解决途径针对美育资源不足的问题,理工科高校需要加大对美育资源的投入,包括增加美术、音乐等艺术教育的师资力量,提高艺术教育设施的建设水平,以及完善美育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辅助设施。
理工科高校应该加强美育课程的多元化设置,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可以通过开设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多种形式的美育课程,吸引更多学生参与提高美育课程的参与度和影响力。
3.加强对美育的宣传和教育通过加强对美育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对美育的认同度和重视程度。
可以通过开展美育活动周、举办艺术展览、音乐会等形式,提升学生对美育的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学生对美育的认同感。
理工科高校应该促进美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打破美育和专业教育之间的壁垒。
可以通过跨学科教学、专业课程的美育化、美育活动的专业化等途径,使美育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提高美育教育的质量和深度。
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的改革也日益受到关注。
陕西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一部分,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方面也积极探索和实践。
本文将对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项目背景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旨在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推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背景介绍中,将对项目的目的、意义和主要任务进行阐述,以引起读者的兴趣。
二、项目目标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目标是通过改革创新,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促进教育教学改革的可持续发展。
在目标阐述中,可以具体列出项目的几个主要目标,并对每个目标进行解释和说明。
三、项目内容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教学方法改革:通过引入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2. 课程设置改革: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对课程进行调整和改革,提供更为灵活多样的课程选择。
3. 教育评估体系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估体系,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和监控,为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4. 师资培训与发展: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和发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5. 教育科研创新:鼓励教师进行教育科研创新,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四、项目成果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的成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改善教学质量:通过改革创新,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
2. 培养高素质人才:通过改革创新,培养发展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 推动高等教育改革:通过项目的实施,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创新,推动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4. 科研成果与创新:通过鼓励教师进行科研创新,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教育工作者。
五、项目评估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需要进行评估和监控,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开展和达到预期目标。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学生专业认同感的现状调查摘要:本研究旨在探究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具体情况和影响因素。
通过对陕西省内几所高校工科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辅助访谈,发现在新工科背景下,学科交叉与综合能力的要求日益增加,工科专业学生的应用型、创新型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成为了就业市场的重要需求。
研究发现,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背景、选择专业动机、专业培养质量、实践教学环节等因素的影响。
同时,调查研究指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与其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相关。
因此,高校应该探索有效的教育模式,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学生对工科专业领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适应新工科背景下的就业市场要求。
关键词:“新工科”;专业认同感;影响因素1. 绪论新工科是指新时代工程教育的一种理念和实践,它强调跨学科、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的培养。
新工科旨在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的需求,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知识的工程技术人才。
新工科涵盖了许多新兴领域,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
这些领域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新工科教育对于培养未来工程技术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新工科背景下,工科专业的发展也迅速地吸引了众多学生的关注。
工科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是其成长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就业稳定与发展的关键之一。
专业认同感具有复杂性,包括认知、情感、行为等多个层面,涉及学生对专业技能、专业能力、专业意义和未来发展的看法和信仰等方面。
本研究通过对某高校工科专业学生的调查和访谈,探究其专业认同感的具体情况和影响因素,以期为高校教育实践和人才培养提供一定的参考。
2.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辅助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问卷调查采用自主研发的调查问卷《“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问卷》,问卷涵盖学生的基本信息、专业选择、专业认知、专业能力和专业培养质量等维度;利用SPSS对《“新工科”背景下工科类学生专业认同感调查问卷》进行了信效度分析,结果显示问卷Cronbach.α系数达到了0.880,问卷信度KMO值达到了0.934,问卷信效度好。
陕北民俗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陕北民俗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陕北地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从远古至近现代,陕北在中国历史上始终占据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位置;陕北不仅孕育了古老的东方文明,还用厚厚的黄土哺育了中国革命。
陕北地区所拥有的积淀深厚、历史悠久、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在整个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都是少有的。
但同时我们也看到,陕北民俗文化资源、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等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全面发现陕北民俗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采取有力措施保护其民俗文化资源势在必行。
一、民俗文化遗失严重当今世界,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各国也不断推进现代化步伐,发达的现代物质文明对民俗文化的冲击显而易见,由此引发的民俗文化生态环境急剧改变,资源流失状况严重,文化传承者极其匮乏,部分传统技艺面临灭绝等问题不容忽视。
(一)文化生存环境受到冲击千百年来,陕北人民在黄土地上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土风情。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民俗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变迁,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各种文化艺术、技艺、民间习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不断消失, 一些作为传统民俗文化载体的独特陕北地方语言、民俗器物等正在消亡。
而网络、电视、电脑的普及,使陕北民间故事、陕北民歌等的听众已越来越少,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等不再是人们在劳动之余宣泄爱与恨的感情寄托,这些都减少了民俗文化的实践机会,削减了其传承的氛围,妨碍了其技艺得保持与提高。
另一方面,机械化、高科技取代了诸多效率低下的手工业操作,陕北民间手工艺也存在着艺人“老年化”、传人“稀有化”、技艺“衰退化”、发展“迟钝化”的困境。
民俗文化生态环境的急剧改变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陕北民俗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文化资源流失状况严重陕北民俗文化自成体系,像“黄土”一样深厚,古老而质朴。
陕北人民衣、食、住、行与众不同,生育、婚姻、丧葬等民俗也独具特色,除此之外,比较典型的民俗文化有闹秧歌、安塞腰鼓、剪纸、农民画、泥塑、刺绣、陕北民歌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艺 术等 人 文社 会科 学 方 面 的教 育 , 同 时又 对 文 科 学 生 加强 自然科 学方 面 的教 育 , 以 提 高全 体 大 学 生 的
会, 更多靠 的是价值 观 、 责任感 、 道德水准等人 文素 质因素。因此 , 研究 高校理工科学生素质教育具有
审美情趣 、 文化 品位 、 人文素养 。文化素质教育不仅
J G Z D 2 0 1 2— 0 2 )
作者简介 : 姜金 平 ( 1 9 7 4 一) , 男, 陕 西洛川人 , 延安 大学 副教 授 , 博士 。
调 查 与研究 。
利 用 重要 节 日进行 文化 宣传 , 学校定 期 做宣 传版 , 放 在学生 比较集 中的地 方进 行 宣 传 , 如“ 世 界 无 烟
体 现教 育思 想 、 教 育观 和人 才观 的创 新 , 而且 还 体现 了教育 实践 的创新 。深 化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 培 养 全 面
发 展人 才 , 构建 中国特 色 的高等 教育 人 才培养 体 系 ,
重要意义[ 。
2 陕北地区高等学校大学 生文化素质教 育 方 式
寻 求发 展 突破 口具 有积 极意 义 … 。
Hale Waihona Puke 1 新时代对理工 科大 学生文化素质 的要 求
加 强 文化 素质 教 育 , 对 于培 养 全 面建 设 小 康 社 会, 实 现 中华 民族 伟 大 复兴 的高 素质 创 新 型 人 才 至 关 重要 。一般 我们 进 行 的加 强 文 化 素 质 教 育 工 作 ,
摘
要: 首 先探 讨 了社 会 和 时代 发展 对 理 工科 大 学 生 文化 素 质 的 要 求 , 界 定 了文 化 素 质 应有 的 内
涵, 同时调 查研 究 了陕 北地 区理 工科 大 学生 的文化 素 质教 育现 状并 分析 了存 在 的原 因, 最后 探 讨 了
改 革 方法 。
J u n . 2 01 5
DOI : 1 0 . 1 3 8 7 6 / J . c n k i . y d n s e . 2 0 1 5 . 0 2 . 0 6 3
陕北 高校 理 工 科 大 学 生文 化 素 质 教 育 现 状 调 查 及 其 研 究
姜金平 , 张晓 明
( 延安 大学 数学 与计算 机科学学院 , 陕西 延安 7 1 6 0 0 0 )
日” 、 “ 结核 病宣 传 日” 、 “ 艾 滋病 宣传 E l ” 、 “ 三 .一 五 消费 者 E t ” 、 “ 科 普宣 传 1 3” 等等 ; 重视 校 园 品牌 文 化
对 于延 安大学 来 说 , 进 行 文 化 素 质 教育 主要 是 对 经典名 著 的 阅读 , 读经典 、 读 名著 可 以净 化 心 灵 , 升 华人 生 。诵读经 典 是 中华 民族 进行 启蒙 教育 特别 是 道德 教育 过程 中创 造 的成 功 经验 , 经 过 了千 百 年
建设 , 每年 举 办 “ 红 色 经典 诵 读 大 赛 ” 、 “ 延河论坛” 大学 生辩 论赛 、 陕 北 民 歌 大 赛 等 活 动 。2 0 1 1年 、
关 键词 : 理 工科 ; 文化素 质教 育 ; 陕 北地 区 中图分 类 号 : G 6 4 0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0 0 4— 6 0 2 X( 2 0 1 5 ) 0 2— 0 0 6 3— 0 3
随着 目前全 球 知 识 文 化 交 流 速 度 的 加快 , 我 国
观念 , 从 更 深层 面 上 思 考 教 育观 、 人 才 观 和质 量 观 ,
方面” 。其中文 化素 质 主要是 指大学 生 的人 文素 养, 人文素养在大学生 的素质结构 中处于基础性地 位, 是个 体 素质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素 质教 育 就 是 要
求 大学 生 全面发 展 , 一般 对 于理工 科 大学 生来说 , 接
干意见 》 中指 出 “ 大 学 生 的基 本 素 质 包 括 科 学 文 化 素质 、 专 业 素质 、 思想 道德 素 质和 身体 心理 素质 四个
大学 生 文化 价值 观 受 到 国 内外 多 种 文化 的影 响 , 不
同程度出现 了民族 自信心减退 、 人文视野狭窄等现
象, 因此 , 深 化文 化 素 质 教 育 改 革 , 对 于 坚 持 德 育 为 先、 能力 为重 、 全 面 发 展 的理 念 , 促 进 高 等 教 育 转 变
主要是 通 过对 理 工 科 大学 生 加 强 文 学 、 历史 、 哲学、
受 的主要是理工科的知识 , 历史 、 文化等知识接触比 较少 , 导致 学生 人文 素养 缺乏 , 难 以承 担现 代社 会对
人 才 素质 的要 求 。 因此 , 加 强 理 工 科 大 学 生 的人 文 素质教 育 就显得 非 常重 要 。 2 1 世纪 , 高校 理工 科 大学 生将 会 成 为 社会 发展 与建设 的骨干 , 理工 科 大学 生 的素 质 教 育关 系 到 国 家、 民族 的发 展 和命 运 , 一 个 社 会 人 真 正 立 足 于社
第3 4卷 第 2期 2 0 1 5年 6月
延安 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 版) J o u r n a l o f Y a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 N 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Vo 1 . 3 4 No. 2
我们以陕北地 区主要的两所 高校 , 延安大学 与 榆 林学 院作 为对 象 进行 了理 工科 大学 生文 化素 质 的
是 目前 高 等教 育工 作者 的一 项 重要任 务 。
教育部在《 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的若
收稿 日期 : 2 0 1 5—0 3 —2 0
基金项 目: 陕西 省十二五教育科学 规划项 目( S G H1 4 0 5 9 g ) ; 延 安市社科 联项 目( 1 4 B J Y 1 1 ) ; 延 安大学 重点教 改项 目( Y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