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县资源概况1

合集下载

秦人的发源地礼县说说

秦人的发源地礼县说说

秦人的发源地礼县说说甘肃陇南礼县,秦文化发祥地被称作“秦人故里”,很多人都不了解甘肃陇南礼县,秦文化的发祥地被称作“秦人故里”,很多人都不真正了解。

礼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隶属于甘肃陇南市。

其实很多人都不太了解甘肃礼县,包括西北地区的人。

但据考证,甘肃礼县其实是秦文化的发源地,有报道称礼县大堡子山发现的古墓群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秦始皇祖先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

实际上礼县的人文景点很多,只是了解的人不多,毕竟是处在西北地区的一个小县。

甘肃礼县礼县面积4299平方公里,户籍人口53万,2019年GDP 为42亿,属于经济较落后的县。

不过,礼县在西北地区尤其是甘肃省属于人口较多的大县了。

另外,很多人都认为甘肃是黄土高原,沙漠戈壁,其实并非如此,比如礼县所在的陇南市就和人们的想象大不相同。

这里接近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在自然环境还是不错的。

最重要的礼县有不少人文景不为人所知,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些礼县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景点。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甘肃礼县是秦族、秦文化发祥地。

甘肃秦文化博物馆馆藏文物5000余件,古籍资料10000余册,展馆内主要展示了秦早期文化的文物及礼县历史、民俗文化及翰墨遗珍书画。

博物馆建筑宏伟气派,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铁笼山三国古战场铁笼山位于礼县县城南15公里处。

铁笼山绝壁峭峙,孤险云高,望若垂壶,西汉水绕其南,急流翻滚,谷转雷鸣,其山状若鸟笼,故称铁笼山。

三国时姜维曾在此大战司马昭。

铁笼山主要由堡子沟、灯笼缝、大士庵、水帘洞、姜维饮马井等景点组成。

“蜀川炎等寒烟,渡陇惟余伯约贤。

试看青青山上草,春来犹献五铢钱。

”武山贤人李克明的《铁笼山》一诗,为铁笼山古战场的历史地位和研究武山战事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祁山武侯祠祁山武侯祠距礼县县城25公里,塑有诸葛武侯神像,名人题写的匾额条幅,气势恢宏,警句炙口,书艺精道。

以武侯祠为中心,四周尚有点将台、藏兵湾、九寨、上马石、小祁山、等十余处古遗址。

礼县简介

礼县简介

礼县地处甘肃东南部,属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总面积4299.92平方公里,全县现辖2镇34个乡(其中:回族乡1个),5个居委会,568个村民委员会。

全县总人口51.4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85万人。

居民民族构成中以汉族人口为主,占总人口的98.2%,另外还有回、藏、满、蒙4个少数民族。

所辖城关镇、宽川乡、民族乡、乔川乡、盐官镇、草坝红河乡、马河乡、祁山乡、永兴乡、永坪乡、固城乡、燕河乡、崖城乡、罗坝乡、湫山乡、石桥乡、阳坡乡、江口乡、雷王乡、龙林乡、太塘乡、中坝乡、白关乡、沙金乡、白河乡、铨水乡、桥头乡、草坪乡、雷坝乡、滩坪乡、王坝乡、肖良乡、三峪乡、洮坪乡、上坪乡。

礼县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

据境内出土的仰韶文化文物考证,6000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是夏、商时氐族、羌族居地,殷末、周时的秦人发祥地;秦文公以前的国都西垂故址,有出土的大量秦代墓葬文物和大堡子山秦穆公、秦襄公陵墓。

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六出祁山,姜维三次伐魏的古战场皆在县境内。

古卤城—盐官,西汉时盛产水盐,为西北著名骡马市场,陇南重要集散地。

礼县还是东汉词赋赵壹、五代诗人王仁裕、元代重臣赵世延、明礼部尚书门克新的故里。

礼县山川秀美,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最为驰名的礼县金矿带,远景储量十分丰富,黄金生产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

2003年,年产黄金达648公斤。

盛产苹果,色艳形美,含糖量高,曾获国家外贸部荣誉证书,并成为全国优质水果生产基地之一,礼县“铨水大黄”载誉海内外,出口量曾经占全国一半以上。

大黄、当归、黄旗、半夏、党参,被誉为礼县的“五朵金花”。

礼县概况

礼县概况

一、自然环境概况1.1礼县概况礼县地处甘肃东部、陇南市西北部,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市、西和县,西接宕昌县、岷县,南连接武都区,北与甘谷、武山接壤,全县幅员面积4299.92平方公里,辖4镇、25乡、9个社区、568个行政村、2607个村民小组、11.6万户、51.78万人,其中农业户口9.96万户、人口48.5万人。

1.2洮坪矿区概况洮坪矿区位于洮坪乡境内,其地理位臵为东经104°59′--34°10′,其中老沟堆浸场位于矿区的东北面,金山堆浸场和小峪河堆浸场位于矿区的西南面。

矿区距礼县县城25km,交通较为便利。

该地区地处西秦岭分水岭南侧,属西秦岭构造,剥蚀成因的中山区,主要山脉呈近东西向展布,海拔高度约1750--1770m,比高在160m左右,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坡度30°--40°。

当地侵蚀基准面绝对标高为1620m。

河川谷地宽窄不一,主要为山地、沟谷地和河滩地。

境内黄金资源较为丰富,在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原省地矿局地质一队、省有色地勘局原五队、二队、三队、核工业地质219大队等地勘单位经艰苦努力相继在礼县罗坝、阳坡、洮坪、湫山等乡镇发现了大中型金矿床,从90至92年间,经县镇府研究批准在该矿区四周,由有色三队与县政府联办了三家对浸场。

另外,还有好几家死人堆浸场。

由于金山矿区处于破碎带上,地质活动强烈断层发育岩石破碎,山体坡度大,且均是露天开采,三家堆浸场对剥采废渣和堆浸废渣基本上没有采取合理措施,当时建场时和以后的运营中,企业只重视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环保问题,三家堆浸场有的堆场选址不当,致使现在矿区的采矿废渣和堆浸废渣量越来越多,环保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存在的环境问题2.1废水问题根据《甘肃省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类别划分规定》,评价区河段为Ⅱ类水域,该类工程的堆浸喷淋水因其中含金,故经处理设施处理后,全部用不外排;厕所为旱厕,生活污水量较少,故目前堆浸场的废水对地表水水质影响不大。

礼县概况

礼县概况

一、自然环境概况1.1礼县概况礼县地处甘肃东部、陇南市西北部,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市、西和县,西接宕昌县、岷县,南连接武都区,北与甘谷、武山接壤,全县幅员面积4299.92平方公里,辖4镇、25乡、9个社区、568个行政村、2607个村民小组、11.6万户、51.78万人,其中农业户口9.96万户、人口48.5万人。

1.2洮坪矿区概况洮坪矿区位于洮坪乡境内,其地理位臵为东经104°59′--34°10′,其中老沟堆浸场位于矿区的东北面,金山堆浸场和小峪河堆浸场位于矿区的西南面。

矿区距礼县县城25km,交通较为便利。

该地区地处西秦岭分水岭南侧,属西秦岭构造,剥蚀成因的中山区,主要山脉呈近东西向展布,海拔高度约1750--1770m,比高在160m左右,地势东高西低,地形坡度30°--40°。

当地侵蚀基准面绝对标高为1620m。

河川谷地宽窄不一,主要为山地、沟谷地和河滩地。

境内黄金资源较为丰富,在八十年代末期至九十年代,原省地矿局地质一队、省有色地勘局原五队、二队、三队、核工业地质219大队等地勘单位经艰苦努力相继在礼县罗坝、阳坡、洮坪、湫山等乡镇发现了大中型金矿床,从90至92年间,经县镇府研究批准在该矿区四周,由有色三队与县政府联办了三家对浸场。

另外,还有好几家死人堆浸场。

由于金山矿区处于破碎带上,地质活动强烈断层发育岩石破碎,山体坡度大,且均是露天开采,三家堆浸场对剥采废渣和堆浸废渣基本上没有采取合理措施,当时建场时和以后的运营中,企业只重视经济的发展,忽视了环保问题,三家堆浸场有的堆场选址不当,致使现在矿区的采矿废渣和堆浸废渣量越来越多,环保问题和水土流失问题越来越突出。

二、存在的环境问题2.1废水问题根据《甘肃省地面水环境保护功能类别划分规定》,评价区河段为Ⅱ类水域,该类工程的堆浸喷淋水因其中含金,故经处理设施处理后,全部用不外排;厕所为旱厕,生活污水量较少,故目前堆浸场的废水对地表水水质影响不大。

礼县详细资料大全

礼县详细资料大全

礼县详细资料大全礼县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县名源于地名“李店”,元设李店文州元帅府,后改“李”为“礼”,直至明朝才正式定名礼县。

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长江二级支流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秦州区、西和县,西接宕昌、岷县,南连陇南市武都区,北与武山、甘谷县接壤;幅员面积4299.92平方公里,总人口53.8665万人(2015年),辖22个镇、7个乡,568个行政村。

礼县是秦族、秦文化的真正发祥地,素有“秦皇故里”之称。

名优特产有礼县大黄、当归、羊肚菜、酒柿子等。

有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秦第一陵园——秦西陲陵园、祁山武侯祠等景点。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礼县•外文名称:Lixian County•别名:李店、秦皇故里•行政区类别:县•所属地区:甘肃省陇南市•下辖地区:城关镇、盐官镇等22镇7个乡•*** 驻地:城关镇•电话区号:0939•邮政区码:742200•地理位置: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北部•面积:4299.92平方公里•人口:53.8665万人(2015年)•方言:中原官话秦陇片•气候条件: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著名景点:甘肃秦文化博物馆、祁山武侯祠、秦西垂陵园•火车站:盐官站(论证中)•车牌代码:甘K•代表文化:秦文化建制沿革,名称由来,历史沿革,行政区划,自然环境,位置境域,地质,地形地貌,气候,自然资源,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人口民族,人口,民族,经济概况,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社会事业,文化事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基础设施,科教事业,旅游景点,历史文化,文化,风俗,美食,特产,建制沿革名称由来礼县,据《读史方舆纪要》本为元代李店,李、礼音近,明改为礼县。

历史沿革夏:为《禹贡》之雍州地。

夏禹治水,于蟠冢山疏导漾水(西汉水)。

礼县永兴赵坪出土的春秋时期的方壶商仍为雍州地。

西周:礼县为西陲(亦称西犬丘)。

公元前909—895年,周孝王封秦大骆子非子为附庸,建邑秦亭(今张家川县境),号曰秦嬴。

礼县基本情况

礼县基本情况

礼县基本情况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市西北部、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西和,西接宕昌、岷县,南连武都,北与武山、甘谷接壤。

全县幅员面积4299.92平方公里,辖4镇、25乡568个村11.96万户,总人口52.53万人。

境内海拔最高3312米,最低1080米,年均气温10.9℃,年降水量500.7毫米,全年日照1761.8小时,无霜期202天。

礼县是一个传统农业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有乡村人口48.54万人,占总人口的93%,有耕地103.54万亩。

礼县有六大发展优势:一是丰富的矿产资源优势。

二是畜牧产业开发优势。

三是经济林果优势。

四是中药材产业优势。

五是劳动力资源优势。

六是文化旅游开发优势。

礼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境内不仅自然景观较多,而且历史和文化遗存珍贵,是先秦文化的发祥地、三国古战场,也是黄河仰韶文化和长江巴蜀文化的交汇点,大堡子山秦西垂陵园被国务院列为第5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堡子山遗址考古发现被评为“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持“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全面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改革创新,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建设和特色产业培育,着力培育区域经济增长极,加大民生工程建设力度,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为“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中心带动:就是支持兰州率先发展,建设兰州—白银都市经济圈,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龙头带动作用;两翼齐飞:就是打造陇东能源化工和河西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两大新基地;组团发展:就是支持各市州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整体推进:就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生态治理与保护、扶贫攻坚、人力资源开发和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

礼县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

礼县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

礼县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对策作者:刘育新来源:《新农村》2010年第08期摘要:对礼县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指出了制约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礼县农业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对策一、农业资源分布及开发利用现状1.资源概况礼县地处甘肃省陇南北部,嘉陵江水系一级支流——西汉水流域,东邻天水、西和,南接武都,西连宕昌、岷县,北与甘谷、武山接壤,全境东西约88公里,南北约103公里。

海拔1080~3312米之间,平均海拔1825米。

全县总面积4299.92平方公里。

境内山峦重叠,沟壑纵横。

水资源丰富,有常年性河流14条,流域面积3755.62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是西汉水,西汉水纵贯县境南北,素称“一水十河”,全县水资源总量10.79亿立方米,人均2658.8立方米。

含水层为砾卵石层,平均单井出水量为3000立方米左右。

地下水水质良好,适于农灌和人畜饮用,且未发现污染。

礼县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0.6℃,年绝对最低气温-20.1℃,最高气温38℃,≥10℃有效积温3163.9℃,平均地面温度12.5℃。

年平均日照时数1863.6小时,年平均降雨量400~500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358毫米,无霜期183天。

气候温暖湿润,但雨量分布不均。

2.农业发展现状礼县辖4镇25乡9社区,568个行政村,2607个村民小组,11.96万户,52.1万人。

农业户9.9万户,农业人口48.54万人。

农业劳动力15.3万人,总面积645万亩,有耕地103.34万亩,天然草地170.8万亩,其中宜牧草场144.4万亩。

2009年全县农业总产值8.49亿元,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7.96万亩,粮食总产量13.13万吨。

农业增加值5197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93元。

一是在农业特色产业开发中,制定出台了奖励扶助政策,使草畜产业和苹果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全县大家畜存栏达到10.9万头,出栏商品畜禽37.87万头只;新建果蔬保鲜库3座8300吨,新定植苹果10.96万亩,总面积达到45.72万亩;种植蔬菜5.1万亩;中药材6.8万亩;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6.96亿元,基本实现了特色产业规模效益的最大化。

礼县简介

礼县简介

礼县简介
礼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陇南山区,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西汉水上游,东邻天水、西和,西接宕昌、岷县,南连武都,北与武山、甘谷接壤。

全县总面积4299.92平方公里,共辖2镇34个乡,总人口10.35万户,50.13万人。

礼县深居内陆,为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海拔最高3312米,最低1080米,平均气温9.9℃,年均降雨量488.2毫米,全年日照1968.1小时,无霜期183天。

礼县有着悠久的历史。

这里,不仅是先秦文化的发祥地,而且是黄河仰韶文化和长江巴蜀文化的交汇点,更是历史上的兵家必争之地。

在这片古老神奇而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既有先秦十二公扬鞭跃马,驰骋千里,瞰视中原,横扫六国,完成霸业的遗址,也有诸葛亮六出祁山,挥师北上,屯兵伐魏,鞠躬尽
瘁,光复汉室的足迹,并且还是东汉词赋家赵壹、五代诗人王仁裕、元代重臣赵世延、明礼部尚书蒙克新的故里。

在6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时不闪耀着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斑谰光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礼县资源概况
礼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的西汉水流域,距天水市90公里。

全县地域面积4299.92平方公里,辖乡2镇,共52万人。

礼县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宝地,主要资源有:
[土地资源]土地面积644.99万亩,人均15.9亩,有耕地155万亩,林地199万亩,草地144万亩。

[水能资源] 地表水资源丰富,有常年性河流14条,集水面积3755千平方米,季节性河流8条,集水面积497千平方米。

水资源总量11亿立方米。

年径流量67万立方米,总蕴藏量15.7万千瓦,可开发的4.75万千瓦,年发电量1712万度。

[矿产资源]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矿藏主要有金、锑、铅、锌、铜、铁、银等有色金属和冰洲石、玛瑙石、水晶石、大理石、花岗岩等非金属。

已探明黄金储量27.8吨,远景储量50吨以上。

[林果资源]礼县是全国32个优质水果生产基地县之一,有60公里的苹果林带,面积达22万亩,年产量80000吨以上,并由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祁山牌”商标。

花椒栽种面积15万亩,年产量900吨以上。

核桃年产量500吨以上。

[畜牧资源]天然草场170.8万亩,人工草场15万亩,年鲜草产量90多万吨,载畜量为57万个羊单位。

全县畜禽肉类总产量1.2万吨,有起于秦汉、兴于隋唐的盐官罗马市场,
年成交大家畜6000多头(匹)。

[中药材资源]礼县素有“陇南药乡”之称,共有药材约159科,534种。

其中,被誉为“中国铨黄”、药族“五朵金花”之首的大黄种植面积2.5万亩,年产量5000多吨,党参、当归、红芪、半夏年产量分别为500、500、300、100吨。

[蔬菜资源] 礼县沿西汉水有10万亩肥沃的水浇地,气候和土地条件适宜发展瓜果、蔬菜生产。

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冬暖棚蔬菜生产基地和日光温室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

[旅游资源]礼县境内旅游资源丰富,自然人文景观较多,有闻名中外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堡子山秦公陵园和三国时期的古战场祁山堡,秦人发源地---秦公墓,还有风景宜人的香山、翠峰寺、洮坪风光等,东汉词赋家赵壹、五代诗人王仁裕、元代重臣赵世延等名人的故乡就在这里。

[劳动力资源]全县共有劳动力27万多人,农村剩余劳动力9万多人,劳动力价格低,素质高,有利于从事二、三产业资源开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