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例题

合集下载

财务管理课堂测试题目

财务管理课堂测试题目

【例题•单选题】与普通合伙企业相比,下列各项中,属于股份有限公司缺点的是()。

A. 筹资渠道少B. 承担无限责任C. 企业组建成本高D. 所有权转移较为困难【答案】 C【例题•单选题】若上市公司以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则衡量股东财富大小的最直观的指标是()。

( 2019年第Ⅰ套)A. 净利润B. 净资产收益率C. 每股收益D. 股价【答案】 D【解析】在上市公司,股东财富是由其所拥有的股票数量和股票市场价格两方面来决定的。

在股票数量一定时,股票价格达到最高,股东财富也就达到最大。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符合企业相关者利益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要求的是()。

A. 强调股东的首要地位B. 强调债权人的首要地位C. 强调员工的首要地位D. 强调经营者的首要地位【答案】 A【例题•多选题】在某公司财务目标研讨会上,张经理主张“贯彻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做大企业的财富蛋糕”;李经理认为“既然企业的绩效按年度考核,财务目标就应当集中体现当年利润指标”;王经理提出“应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放在首位,以便创造更多的价值”。

上述观点涉及的财务管理目标有()。

A. 利润最大化B. 企业规模最大化C. 企业价值最大化D. 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答案】 ACD【解析】张经理的主要主张是体现合作共赢的理念,涉及的是相关者利益最大化目标;李经理的主要主张涉及的是利润最大化目标;王经理的主要主张强调的是创造价值,所以涉及的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

所以,选项 A、 C、 D正确。

【例题•单选题】某公司董事会召开公司战略发展讨论会,拟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下列理由中,难以成立的是()。

A. 有利于规避企业短期行为B. 有利于量化考核和评价C. 有利于持续提升企业获利能力D. 有利于均衡风险与报酬的关系【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核的是财务管理目标的相关知识。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的优点有:( 1)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 2)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关系;( 3)将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和持续的获利能力放在首位,能克服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 4)用价值代替价格,有效地规避了企业的短期行为。

追及相遇问题课堂上题目

追及相遇问题课堂上题目

追及相遇问题上课例题
匀加速追匀速:
例1:一辆汽车以3m/s2的加速度开始加速行驶,恰在这时一辆自行车以6m/s的速度匀速驶来,从后边超过汽车。

试求(1)汽车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远?此时距离是多少?(2)汽车经过多少时间能追上自行车? 此时汽车的速度是多大?
方法1:公式法方法2:图像法方法3:二次函数法方法4:相对运动法
匀减速追匀速:
例2:A火车以v1=20m/s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同轨道上相距100m处有另一列火车B正以v2=10m/s速度匀速行驶,A车立即做加速度大小为a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要使两车不相撞,a应满足什么条件?
方法1:公式法方法2:图像法方法3:二次函数法方法4:相对运动法
匀速追匀减速:
例例3:甲车在前面以15m/s匀速行驶,乙车在后面以9m/s匀速行驶,当两车相距32m时,甲开始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1m/s2,问经过多长时间乙车可以追上甲车?
方法1:公式法方法2:图像法方法3:二次函数法方法4:相对运动法
匀变速追匀变速:
例4: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甲车初速度为v1=16m/s, 加速度为a1=-2m/s2做匀减速运动,乙车以v2=4m/s, 加速度为a2=1m/s2做匀加速运动,求(1)两车相遇前两车之间的最大距离?(2)相遇时两车运动的时间?
方法1:公式法方法2:图像法方法3:二次函数法方法4:相对运动法。

税法第九章课堂习题.docx

税法第九章课堂习题.docx

1、【例题•多选题】注册地与实际管理机构所在地均在法国的某银行,取得的下列各项所得中,应按规定缴纳我国企业所得税的有()。

A.转让位于我国的一处不动产取得的财产转让所得B.在香港证券交易所购入我国某公司股票后取得的分红所得C.在我国设立的分行为我国某公司提供理财咨询服务取得的服务费收入D.在我国设立的分行为位于FI本的某电站提供流动资金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2、【例题・多选题】企业取得的下列收入,属于企业所得税免税收入的有()。

A.金融债券的利息收入B.国债转让收入C.从境内取得的权益性投资收益D.持有上市公司流通股票1年以上取得的投资收益3、【例题•计算题】某上市公司2014年度实发工资4000万元。

当年6月5日,中层以上员工对公司2年前授予的股票期权500万股实施行权,行权价毎股6元,当日该公司股票收盘价每股10元。

计算2014年计入成本、费用的工资总额?4、【例题・计算题】甲公司2016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工资薪金总额为2000万元, 其屮计入工资薪金的福利性支出800万元,包活:1.企业内设福利部门发生费用100万元;2.交通补贴和住房补贴400万元;3.为职工发放供暖补贴200万元;4.为高危工作岗位人员提供福利性津贴100万元。

其屮,第2项和第4项是根据企业董事会制定的工资薪金制度按标准定期发放的,且甲公司依法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符合总局公告(2015) 34号第一条规定。

计算应调整的应纳税所得额?税法(标准)比较会计(实际)调整额工资(含福利性补贴)10001000?福利费(14%)140< 160?工会经费(2%)20> 150?教育经费(2.5%)25< 30?250万元所支付的年利息20万元(当年金融企业贷款的年利率为5. 8%)o要求:计算财务费用的纳税调整额7、【考题・综合题节选】某企业因向母公司借款2000万元按年利率9% (金融机构同期同类贷款利率为6%)支付利息180万元,该企业不能证明此笔交易符合独立交易原则。

课堂例题

课堂例题

课堂例题第一章温度例1:道尔顿提出一种温标:规定理想气体体积的相对增量正比于温度,采用在标准大气压时,水的冰点温度为零度,沸点温度为100度,试用摄氏度t来表示道尔顿温标的温度。

例2:氧气瓶中有氧气0.10 kg,压强10 atm,温度为47 ºC,一段时间后,压强降为原来的5/8,温度为27ºC。

求:容器体积和用了多少氧气?例3:在标准状态下,空气、氧气和氮气的密度分别为:ρ=1.293kg .m -3,ρ1=1.429 kg .m -3,ρ2=1.251 kg .m -3。

假设空气中只含氧气和氮气,试计算空气中氧的分压强和氧的质量比。

第二章 气体分子动理论的基本概念例1:在平衡状态下,已知理想气体分子的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为f (v )、分子质量为m 、最可几速率为v p ,试说明下列各式的物理意义:(1) Nf (v )d v(2) ⎰∞)(dv v f (3) ⎰∞02)(21dv v f mv (4)⎰21)(212v v dv v Nf mv例2:麦克斯韦速率分布函数f (v )的物理意义为:(A)具有速率v 的分子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B)速率分布在v 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占总分子数的百分比.(C)具有速率v 的分子数.(D)速率分布在v 附近的单位速率间隔中的分子数.例3:金属导体中的电子,在金属内部作无规则运动,与容器中的气体分子很类似。

设金属中共有N 个电子,其中电子的最大速率为v F (费米速率),设电子速率在v~v +d v 之间比例为:⎪⎩⎪⎨⎧><<=)(为常数F F v v v v dv v N A N dN ) A ,( 0042π 求:(1)画出分布函数图,(2)由N , v F 定出常数A,(3)该电子气的平均动能。

第三章气体分子热运动速率和能量的统计分布律例1.关于热功转换和热量传递过程,有下面一些叙述:(1)功可以完全变为热量,而热量不能完全变为功;(2)一切热机的效率都只能够小于1;(3)热量不能从低温物体向高温物体传递;(4)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传递是不可逆的.以上这些叙述(A)只有(2)、(4)正确.(B)只有(2)、(3)、(4)正确.(C)只有(1)、(3)、(4)正确.(D)全部正确.例2.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A)功可以全部转换为热,但热不能全部转换为功.(B)热可以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但不能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C)不可逆过程就是不能向相反方向进行的过程.(D)一切自发过程都是不可逆的.。

普通物理学课堂问题与例题

普通物理学课堂问题与例题

31. 在牛顿环实验中,若在平凸透镜与平板玻璃(两者折射率相等为 n1)之间充满折射率 为 n 的透明液体(n< n1),在单色光垂直入射下,从牛顿环中心数起第 m 级圆环半径将变 为原来的 (A) 1 / n (B) n (C) n (D) n2
答案(A) 32. 在一块光平的玻璃板 B 上,端正地放一锥顶角很大的圆锥形平凸透镜 A,在 A 和 B 间 形成劈尖角很小的空气薄层,如图所示。当波长为 500nm 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地射向平凸透 镜时,可以观察到在透镜锥面上出现干涉条纹。 (1)说明干涉条纹的主要特征; (2)若空气
最多可见 4001 条暗纹
34. 设有一Δ AD BC b(sin sin )
由暗纹条件 b(sin sin ) k (k 1,2,3,)
arcsin(
k sin ) b
37. 用每厘米有 5000 条栅纹的衍射光栅,观察钠光谱线( 589.3 nm) ,求: (1)光线垂 直入射时,最多能看到第几级谱线; (2)光线以 30 角入射时,最多能看到第几级谱线和多 少条谱线。 解: (1)光栅常数: d

1 cm 2 10 4 cm 5000
4 d sin m d 2 10 km 3.39 8 5893 10
aB0 mL aB0 sin t C tdt v0 aB0 mL mL . x v0 aB0 mL sin t aB0 mL .
由于 v = dx/dt,所以
当 t = 0 时,x = 0,所以 C = 0,所以位移方程为 21.
22.
答案:D
23.
24. 例题:教材 p.11 25.如图所示, 一质点作简谐振动, 在一个周期内相继通过距离为 12cm 的 两点 A、B,历时 2s,并且在 A、B 两点处具有相同的速度;再经过 2 s 后,质点又从另一方向通过 B 点.试求质点运动的周期和振幅. 解:取坐标 Ox 沿 AB 线段,坐标原点 O 处在 A、B 连线中点,如图所示,设质点的简谐振 动方程为 x A cos(t ) 由于 AB 12 cm ,且 v A v B 0 ,所以 A、B 两点的坐标为

电功率课堂练习1

电功率课堂练习1

电功率课堂练习例题1.阻值为8欧和12欧的两个电阻串联在6伏的电源上,两个电阻的功率各是多少?例题2:一个灯泡铭牌上标着“PZ220—40”,它表示什么意义?它正常工作时的电流是多少?这时灯泡的电阻是多大?它若与另一只标有“PZ220—60”的灯泡串联接到220V的电路中,能否正常工作?不正常工作的灯是偏亮了还是偏暗了?例题3.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为6伏,求滑片P在A和B点之间变化时灯泡的功率变化范围。

练习11.将一个标有“6V 3W”的灯泡和一个18Ω的电阻串联后接到12V的电源上,此时电路中的电流是A,灯泡的实际电功率为W。

2.一标有“6V3W”灯泡接到4伏的电源上,灯泡的实际功率是W。

3.一标有“12V3W”和“16V8W”的灯泡串联接在12伏的电源上,则两个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4.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为12V,定值电阻R的阻值为20Ω,滑动变阻器Rˊ的最大阻值为40Ω。

当滑片P由A端移动到B端的过程中,电阻R上消耗的电功率逐渐(选填“变大”或“变小”),其电功率变化范围是从W变化到W。

5.甲乙丙三盏白炽灯,规格分别为“220V、40W”“110V、40W”“36V、40W”,当它们均正常发光时,其亮度()A.甲灯最亮B.乙灯最亮C.丙灯最亮D.三灯一样亮思考1.有两只灯“110V 40W”和“110V 60W”,一只规格适当的变阻器,想将两盏灯接入到220V 电路中,都能正常发光。

请问该怎样连接?你若有几种不同方案,请说明哪种方案更合理些?例题4:如图所示电路中,R=5Ω,电流表的读数为0.2A,电压表读数为6V。

灯泡上所标的电压数已看不清,但仍可看出“4W”字样,该灯泡的额定电压(灯丝电阻不变)为v。

练习2:1.如图所示。

灯L 与一最大阻值为12Ω的滑动变阻器串联,接到9V的稳压电源上,若滑动片刚滑到变阻器的中点时,灯L 正常发光,且功率为3W ,则灯L 两端的电压值是 。

流体力学 课堂例题

流体力学 课堂例题

课堂例题第一章例1 使水的体积减小0.1%及1%时,应增大压强各为多少?(K =2000MPa )解: d V /V =-0.1%∆p =-2000×106×(-0.1%)=2×106Pa=2.0Mpad V /V = -1%∆p = -2000×106×(-1%)=20 Mpa例2 一平板距离另一固定平板0.5mm ,两板间充满液体,上板在每平方米上有2N 的力作用下以0.25m/s 的速度移动,求该流体的粘度?解: 第二章例1:测压装置。

A 中p e =2.45×104Pa, h=500mm,h 1=200mm, h 2=100mm, h 3=300mm, ρ2=800kg/m3,求B 中气体表压。

解:1、2、3、4四个等压面,1点忽略气体密度,得例2 求斜壁圆形闸门的总压力,已知d=0.5m,a=1m,α=60°解:由式 得总压力V dV dp K -=V dV K dp -=∴h U A F μ=0005.025.02μ=)(004.0s Pa ⋅=μ)(111h h g p p e e ++=ρ13111312)(gh h h g p gh p p e e e ρρρ-++=-=2213112223)(gh gh h h g p gh p p e e e ρρρρ+-++=+=332213113334)(gh gh gh h h g p gh p p e e e ρρρρρ-+-++=-=Pap p e Be 345384-==Ap A gh F ce c p ==ρ)(20834sin )2(2N d d a g F p =+=παρ例3:圆柱扇形闸门,已知H=5m,闸门宽B=10m,α=60°。

求曲面ab 上总压力解: 总压力大小和方向为第三章例1离心水泵吸水装置,d=200mm,q V =170m 3/h,泵入口前真空为330mmHg,如不计能量损失,求水泵的吸水高度。

第6--9节课堂习题

第6--9节课堂习题

氯化钠 水 (2)生理盐水:溶质是________,溶剂是_________。
3、将少量的(1)菜油(2)醋(3)味精(4)胡 椒粉(5)面粉,分别加入水中,振荡后, (4)(5) 其中____形成悬浊液, (1) ____形成乳浊液, (2)(3) ____形成溶液。(填编号)
4.下列4种液体中,属于溶液的是 A.“伊利”纯牛奶 C. 肥0克水中溶解了60克硝酸钾 晶体, 那么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分数 是多少?
解:
溶质的质量 ×100%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液的质量
60g ×100% = 60g+90g
= 40% 答:溶质的质量分数 是40%
2、烧杯中装有溶质质量分数为80% 的 糖水20克, 用这些糖水稀释成10%的糖 水, 需要加水多少克?
溶液的质量 = 溶质的质量 + 溶剂的质量
20%的食盐水的含义是什么? 表示:
100克这样的食盐水中, 含有20克食盐和80克水。
从100克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
食盐水中取出10克食盐水,这10 克食盐
水 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仍为20% 其中: 含溶质多少克? 2克 含溶剂多少克?
8克
【例题1】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g
5、在80℃时,硼酸、氯化钠、
氯化钾、氯化铵的溶解度由大 到小的顺序是 氯化铵、氯化钾、氯化钠、硼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 解 度

看图分析: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 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1、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例如:硝酸钾、硝酸钠等。
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受温度影响较小;
巩固练习: 温度 溶剂 1. 在一定 _____下,一定量的_____里 不能 ________ 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 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要使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 加 水 升 温 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 3. 30oc饱和硝酸钾溶液升高温度至100oc,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唯物论)1997(理)1. 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A. 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B. 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C.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D. 关于人的本质问题1997(文)11. 下列命题中,居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我思故我在 B. 存在就是被感知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D.万物皆备于我E.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2003.1.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2003. 2.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2008.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2009.1.物质和意识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过这个范围便是相对的了。

这个范围是指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C.物质和意识何者更重要 D.物质和意识何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更密切2002.16.意识和物质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

这是因为A.意识根源于物质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E.意识可以转化为物质2010.17.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

增删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作了修改。

1971年版对“科举”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的分科考选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年版又删去“为维护其统治而设”。

再如1971年版在解释了“雉”就是“野鸡”之后,紧跟着说“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

1992,1998年版也一样,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

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语词的发展变化,也记录着时代前进的印记。

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B.取决于语词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 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1999(文)2.“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这个命题表明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1995(理)11.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1998(文)11.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

然而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身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A.头脑中主观自生的B.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C.人脑对鬼神虚幻反映 D.可以从人世间找到它的原型E.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2008.2.最近,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利用一台粒子加速器,让两束原子在一个圆环轨道上做高速运动,发现这些原子自身的时间确实比外界时间慢了。

这项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作为物质运动存在形式的时间具有A.客观性B.有限性C.相对性D.一维性2004.2.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

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

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

这说明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辩证法)2007. 18. 农民采摘柿子时总要留一些。

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喜鹊在果树上筑巢过冬,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捉虫,从而保证了柿子来年丰收。

这个事例的启示是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D.保持生态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2005.16.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

这表明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2007.19. 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纪录。

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纪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

”他说:“纪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

”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认为,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是A.一般只能通过个别而存在B.任何个别都是一般C.没有个别就没有一般 D.没有一般就没有个别2009.34.结合材料回答问题: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

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

华佗经过仔细地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而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

二人不解:我俩症状同一,为何药方不同?是不是华佗弄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病在内,当服泻药,泻去积滞。

李延是受凉感冒,病在外,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就好了。

病症相似,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

二人拜服,各自服药,很快痊愈。

中医强调辩证施治,是我国宝贵医学遗产,华佗对症下药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指出其中所涉及的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并分析其内涵。

(意识的能动性)000(理)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A.客观性B.能动性C.对象性D.任意性2000(文)1.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A.决定性B.预见性C.能动性D.主动性36.以下是关于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材料:甘肃省张掖自古并不缺水,历史上黑河充沛的水量,曾经浇筑了河西走廊的辉煌,而张掖就位于河西走廊的腹地,人称“金张掖”。

但是随着人口和耕地的增长,近几十年来,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了。

为了缓解水事矛盾,100多万张掖农民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时候,把水的压力变为动力,以节水为出发点,选择节水而高效的种植业品种,不仅提高了农民收入,实现节水与增收双赢,而且转变了农业生产方式,使农业发展水平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并最终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摘自《人民日报》2001年5月22日请回答:结合材料,分析人类在应对水资源挑战的实践活动中主观目的和客观规律的关系。

(认识论)2006.17.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2002.31(理).对于右图,甲说,这是一只鸟;乙说,这是一只兔。

这表明,人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主体决定的。

2000(理)17. 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 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E.意识建构认识对象2006.2.“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这表明A.认识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和结果 B.人的感觉能力决定认识的产生和发展C.认识能力是由人的生理结构决定的 D.事物因人的感觉而存在2002.31(文)古希腊哲学家说: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2001.34.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深有体会地说:“20世纪70年代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我的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

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

这就表示,以前说只有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的,有第四种夸克。

有了第四种,就有可能有第五种、第六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

”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