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教案《购买上帝的男孩》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四年级《购买上帝的男孩儿》语文教案案例

小学语文四年级《购买上帝的男孩儿》语文教案案例

小学语文四年级《购买上帝的男孩儿》语文教案案例小学语文四年级《购买上帝的男孩儿》语文教案案例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慈眉善目”、“不慎”、“喜出望外”等词语。

3、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知道爱心会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词语和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能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理解爱心会让一切都变得美好。

教学准备:教师:舒缓的音乐;歌曲《爱的奉献》;学生:收集有关爱心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1、(放轻音乐)老师讲述邦迪和他叔叔相依为命的故事。

(老师根据教材自由发挥,创编)讲到叔叔帕特鲁普受伤时,引出课题。

(于是在夜幕降临的大街上,出现了一个——购买上帝的男孩)教师板书课题。

2、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他是怎样购买上帝的?买到了吗?他叔叔后来怎样了?)教师把重要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1、读一读。

自由读课文,(可以读两遍、三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抽学生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纠正字音。

3、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师生共同交流。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师生释疑解决问题一:小男孩是怎样“买”上帝的?1、找出写孩子“购买”上帝的段落。

读一读,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相应的字、词。

2、想想小男孩的话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着急、伤心)抽读第1段。

哪些词该重读,做上记号,说说你的理由再读一读。

(提、沿着、一家一家、询问第29家、流着泪)3、默读第2、3段,你读懂了什么?(邦迪善良、执著,老人慈祥、热心、善良等)指导学生读第2段有关邦迪回答的句子。

解决问题二:他购买到上帝了吗?1、抽学生读出勾画的有关句子。

2、指导朗读第4段,体会邦迪高兴的心情。

哪些词语该重读,做上记号,并说说为什么。

《购买上帝的男孩》活动设计 .doc

《购买上帝的男孩》活动设计 .doc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幸运()永远()到处()
3.“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三、读课文语段,完成练习。
1.文中加点的“你”是指帕特鲁普,“他”是指邦迪。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幸运(走运)永远(永久)到处(四处)
3.拓展资源
3.1活动脚本
3.2参考教案
3.3自读课文
一、自读课文时,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一般要在重点词语下面加△,在重点句子下面画直线,给不认识的字注上音,不理解的词语写上解释。
二、自读课文时,要指导学生经常写摘录笔记,在自己的摘录笔记上抄上重点的词语和写得精彩的句子,查找到的必用资料等。
三、在反复自读课文与同学交流后,要对自己的摘录笔记应做及时的补充或修正。同时对原来做的标记做必要的修改。
四、自读课文时,要想象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样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反复读文,深入体会。
二、词语搭配。
()的老人()的医生
()的生命()的饮料
()地询问()地叫嚷
三、读课文语段,完成练习。
后来,帕特鲁普接到一封信,是那位老人写来的。信中说:年轻人,你有邦迪这个侄儿,实在太幸运了。为了救你,他到处购买上帝……感谢上帝,是他挽救了你的生命。但你一定要永远记住,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
1.文中加点的“你”是指,“他”是指。
1.4学习课文
1.自读课文,完成:
2.再次读文本,试着用两个词语写下自己的感受。
3.小组讨论
4.复述故事
拓展练习,发展语言。
1.5总结
善良的叔叔抚养了可怜的邦迪,老人被邦迪的善良感动了,伸出了援助之手,帮助了邦迪,挽救了叔叔。这是爱的循环,这是爱的传递。真正的上帝是大家的爱心,让我们也做他人心中的上帝,向需要我们帮助的一切伸出援助之手。并完成上面的任务。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案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案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购买上帝的善良动机和美好愿望。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和友谊,懂得感恩。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购买上帝的善良动机和美好愿望。

2. 学会关爱他人,助人为乐。

三、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懂得珍惜亲情和友谊,懂得感恩。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故事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故事内容。

2. 准备相关话题的讨论素材,用于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1.2 学生齐读故事题目,预测故事内容。

2. 朗读感悟2.1 学生自读故事,理解故事大意。

2.2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主人公购买上帝的动机和愿望。

2.3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故事情感。

3. 交流讨论3.1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主人公为什么要购买上帝?他希望通过购买上帝实现什么愿望?3.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4. 品悟亲情4.1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亲情的重要性。

4.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亲情故事,感受亲情的温暖。

5. 课堂小结5.2 学生承诺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谊的行为。

6. 课后作业6.1 学生写一篇关于亲情和友谊的作文。

6.2 家长参与评价,了解学生在家庭中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谊的表现。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故事中的主人公,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人曾有过购买上帝的念头或行为?2. 学生分享实例,讨论这些人购买上帝的动机和结果。

七、情感升华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谊融入日常生活中的点滴行动?2. 学生分享自己的做法,互相启发和鼓励。

八、课堂评价1. 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关注其在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谊方面的认知和行为。

2. 学生自评和互评,反思自己在关爱他人、珍惜亲情和友谊方面的不足。

西师版语文第六册《购买上帝的男孩》word版教案

西师版语文第六册《购买上帝的男孩》word版教案

西师大版三年级下册《购买上帝的男孩》教案单位:南召县云阳镇第一中心小学姓名:侯晓东26 《购买上帝的男孩》导学内容:学习《购买上帝的男孩》一文。

导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

2、从“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中知道爱心会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过程与方法:1、读课题质疑2、出示自读提示,自读探究3、多元导读,合探解疑4、拓展延伸,迁移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爱心会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导学重难点:了解课文的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从“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中知道爱心会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导学方法:问、议、导、练谈话法、情景教学法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爱心的故事。

课时安排:1课时。

导学过程:课课前活动:齐读诗歌《相信我能行》一、导入新课,梳理问题。

1、同学们•,一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词语,请看:师板书“上帝”谁认识?他在我们的想象中是伟大的、神秘的、是无所不能的。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上帝是不存在的,可是有一个小男孩却想要购买上帝,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购买上帝的男孩》。

2、板书课题,提醒“购”字,读题。

3、引导质疑:读了这个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4、梳理问题,确定探究重点。

(1)他为什么要购买上帝?(2)他是怎样购买上帝的呢?(3)结果怎样?小结过渡:学贵有疑,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非常好。

这节课我们主要带着这三个问题来学习课文,这三个问题读懂了,其他的问题也就解决了。

5、检查预习情况:(1)指名读词语。

(2)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二、提示引路,自读探究出示自学提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邦迪为什么要购买上帝?怎样购买?买到了吗?在课文中用不同符号画出相关的句子,也可以把自己的体会批注在旁边。

1、读要求。

2、学生自学。

三、多元导读,合探解疑(一)同桌交流读书收获。

(二)感悟邦迪的不幸1、邦迪为什么要购买上帝?谁来读一读相关的句子?2、自由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想:你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男孩?3、学生汇报,并追问:你是从哪儿体会到的?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

教师手把手教你:《购买上帝的男孩儿》语文教案

教师手把手教你:《购买上帝的男孩儿》语文教案

教师手把手教你:《购买上帝的男孩儿》语文教案《购买上帝的男孩儿》这部小说是由作家阿瑟·克拉克所著,主要讲述了一个富豪想要通过科技手段,购买一个能够永葆青春、健康无敌、不会死亡的男孩子,一场关于人的本质和价值观的思辨之旅。

这部小说在著名科幻作品中具有相当高的知名度,而且它所提出的对于人性的思考,即使是在今天依然能得到很好的回响。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对于这样一篇具有深度与意义的科幻小说,必须要认真对待,设计一个合理而实用的语文教案。

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详细介绍《购买上帝的男孩儿》这部小说在语文教学中的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中所包含的关于人性的思考,探究人性的本质和价值观。

2.掌握科技与人性之间的矛盾关系,对未来科技的应用进行思考。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独立解读小说的意义。

4.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探讨自己对于未来社会的看法。

二、教学方法1.阅读讲解法2.讨论交流法3.个人分析法三、教学过程1.导入我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方式,让同学们就“什么是人性?人性的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从而引出本次教学的重点——《购买上帝的男孩儿》。

2.阅读与讲解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以逐段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这部小说,并在每一段阐述中,与学生进行交互式的讲解。

小说可以被分为四部分:第一、二部分:故事的开端,描述了一个自然男孩的成长生活,这个男孩一直健康,没有生过病,他的奶奶一直照顾他。

在这里,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自然”,作为人们重视的健康、壮丽和生命,它可能会被科技的普及所掩盖。

这里教师可以向学生让他们思考:自然和科技是否可以转化?自然状态下的人与被科技改造后的人生存方式、本质上是否有所区别?同时,这一部分中,还有一个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桥段,那就是小孩子听奶奶讲故事的时候,奶奶读到了一个描述上帝的段落,小孩子非常好奇,他问奶奶:“‘上帝’是什么呀?”,奶奶回答:“上帝就是那些资产阶级最容易相信的东西。

购买上帝的男孩教学设计(共7页)

购买上帝的男孩教学设计(共7页)

购买上帝的男孩教学设计(共7页) -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购买上帝的男孩》教学设计《购买上帝的男孩》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由读文,了解课文内容。

体会人世间人们真诚、无私的关爱是可以救助每一个人的“上帝”的道理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感受、体会爱是人类正大无私的奉献,也是人类的一种崇高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老人信中话的含义,体会老人施善举帮助叔侄俩的真正原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教师手拿一枚硬币,问:“同学们,你知道,一元硬币能干什么”2、可是有一个小男孩,他拿着一枚硬币,却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位《购买上帝的男孩》。

3、板书课题。

二、明确学习任务,展开学习。

(一)出示学习任务(课件)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要完成以下几项任务:(1)审题(2)主要内容、写作目的(3)写作顺序、写作方法(4)创编故事(二)学生明确目的,展开学习1、观察课题,课文是以什么命题的看到题目,你心中产生了什么疑问2、初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再读课文,读后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写作目的是什么(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邦迪在世上的唯一亲人,叔叔帕特鲁普在干活时从脚手架上摔下来,生命垂危,于是,邦迪用1美元到处购买“上帝”。

一个老者深受感动,卖给邦迪一瓶“上帝之吻”牌饮料,又出钱请医疗小组把邦迪的叔叔治好。

)过渡:初读课文后我们知道了课文大意及写作目的。

读书还要结合自己的独特感受,深入文本。

通过品读文字,感受人物内在品质,领会作者的写作顺序及写作目的。

下面我们就紧扣这两点,深入的理解课文。

3、细读课文,自读自悟请同学认真读课文,画出自己感触最深的一处或多处语句,细细品读,抓住理解重点词句批注体会。

时间5分钟。

4、汇报交流,品读句子,感受人物魅力,学习写作方法。

(1)一个小男孩捏着1美元硬币,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店主要么说没有,要么嫌他在捣乱,不由分说就把他撵出了店门。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案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案

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男孩儿的善良和坚定。

2. 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3.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

二、教学重点:1. 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2. 主人公男孩儿的善良和坚定品质的体会。

三、教学难点:1. 主人公男孩儿购买上帝的原因和意义的理解。

2. 学生如何将故事中的关爱精神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准备:1. 故事课件或黑板。

2. 教学卡片或图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故事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故事讲解:教师生动讲述故事,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男孩儿的善良和坚定。

3. 情节回顾: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故事情节,引导学生思考男孩儿购买上帝的原因和意义。

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5.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深入体验故事内涵。

6. 延伸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关爱精神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品质。

8. 作业布置:9. 教学反思:10. 课后跟进:教师关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关爱行为,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

2. 学生对主人公男孩儿的善良和坚定品质的体会。

3. 学生如何将关爱精神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捐款捐物等。

2. 邀请有关人士来校进行关爱主题的讲座,拓宽学生视野。

八、教学资源:1. 故事原文或相关书籍。

2. 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案例或故事。

九、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的情感投入,让学生深入体验故事内涵。

2. 针对不同学生,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挥自身特长,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十、教学计划: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故事内容,体会主人公男孩儿的善良和坚定。

2. 教学重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记忆,主人公男孩儿的善良和坚定品质的体会。

购买上帝的男孩教案

购买上帝的男孩教案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欲谁还记得老师课前的布置(查找工具书了解“上帝一词的含意)谁愿来说一说“上帝“什么意思?(基督教把所信奉之神称为上帝、在中国称为天地就是玉皇大帝、上帝就是主宰万物的神、天主教称上帝为天主、上帝能普度众解救百姓)通过大家的解说我感觉上帝是很伟大很神秘的他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上这啊?对,上帝是不存在的但是有一个小男孩却要购买上帝,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让我们共同走近快乐读书屋四《购买上帝的男孩》(板书课题并齐读)1、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有什么想法吗?(我想知道购买上帝的男孩儿是谁?小男孩为什么要购买上帝,小男孩买到上帝了吗?)师:噢!同学们有这么多的问题想解决那就赶快打开书55页到文中去寻找一下答案吧!注意:一定要读准字音,读通语句,把不好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听清了吗?(读完就举手)师:当然了读了课文问题就解决了,快来说一说吧!小结:这是一篇外国儿童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邦迪的小男孩为了救摔重伤的叔叔到处购买上帝,他执着的精神感动了一位老者,老者先卖给他一瓶上帝之吻牌饮料给予精神上的安慰,然后又出钱请国内顶尖医疗小组把邦迪叔叔的病治好,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并圈出本课认读的字和不理解的生词然后多读几遍。

2、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识字成果。

(a、找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跟读,b、“满头银发,慈眉善目”是什么意思?文中说谁“满头银发,慈眉善目”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

C、你是怎样理解“昏迷不醒”这个词的,文中告诉我们谁昏迷不醒呢?读一读文中的话。

D、现在在家一找一找:遇到出乎意料的喜事显得格外高兴该是哪个词的意思呢?文中说谁喜出望外是因为叔叔昏迷不醒邦迪喜出望外吗请你用文中的话正实一下。

小结:同学们对文中的这些字词掌握的非常好,那细心的同学们可能发现了这篇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下面我找同学来读一读第一部分。

二、品读课文情感受体验解决问题一:小男孩是怎样购买上帝的?1、指生读课文2、小男孩是怎样购买上帝的?3、你是怎样理解“沿街一家一家商店地询问”这句话的?(就是一家挨一家的问,这家没有再到另一家,家家都问)4、小男孩是怎么问的?(课件“请问您这有上帝卖吗?”)5、指导读“想一想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句话呢试一试;听你读后老师觉得小男孩很着急,你读的真好读出了小男孩迫切的心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语文教案《购买上帝的男孩》
三年级语文教案《购买上帝的男孩》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三年级语文教案《购买上帝的男孩》,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

2.从“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中知道爱心会让一切变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大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手拿一枚硬币。

(你知道一元硬币能干什么吗?)
2.可是有一个小男孩,他拿着一元钱,却做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

3.板书课题:26、购买上帝的.男孩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他究竟买到了上帝吗?故事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结合拼音自读课文,用自身喜欢的符号勾画生字。

3.抽生读课文,其余同学进行评价。

4.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精读课文
1.解决问题一:小男孩为什么要去购买上帝?(同学找出第2段)
(1)同学自由读第2段。

(2)出示句子:A:一个小男孩捏着1元硬币,沿着商店一家一家地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
B:一个小男孩捏着1元硬币,沿街询问:“请问您这儿有上帝卖吗?”
(同学读句子比较,从加点词语体会到邦迪此时的心情怎样?还可以从哪些句子看出来?)
(3)老人的眼圈湿润了,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2.解决问题二:他购买到上帝了吗?
(1)同学自由读3、4段。

邦迪买到了上帝,十分高兴。

此时,文中哪些词语写出了他的心情?勾画出来,如:喜出望外、兴冲冲、开心。

(2)朗读1、2、3、4段,再次体会邦迪前后感情的变化。

(3)谈谈这位老人给你的印象?小声读5、6段。

3.解决问题三:是谁挽救了叔叔的生命呢?(齐读7段)
小组讨论,自由发言:
是医生,采用最先进的医疗技术,治好了叔叔的伤;
是小男孩,不辞劳苦为叔叔购买“上帝”;
是老人,受了小邦迪的感染,伸出援手,付出一大笔医药费;
所以,俺们说不是上帝,是医生,是邦迪,是老人的爱心挽救了叔叔的生命。

5.联系生活实际,理解“真正的上帝是人们的爱心”这句话。

四、拓展延伸
收集体现人们爱心的故事,讲一讲。

【三年级语文教案《购买上帝的男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