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概述(答案)
andrew s. tanenbaum 《computer networks》fourth edition习题答案

1.
答;本题是求周期性函数的傅立叶系数。而题面中所给出的为信号在一个周期内的解析式。
即;
2.答:无噪声信道最大数据传输率公式:最大数据传输率=2hlog2v b/s。因此最大数据传输率决定于每次采样所产生的比特数,如果每次采样产生16bits,那么数据传输率可达128kbps;如果每次采样产生1024bits,那么可达8.2mbps。注意这是对无噪声信道而言的,实际信道总是有噪声的,其最大数据传输率由香农定律给出。
21.通常在物理层对于在线路上发送的比特不采取任何差错纠正措施。在每个调制解调器中都包括一个cpu使得有可能在第一层中包含错误纠正码,从而大大减少第二层所看到的错误率。由调制解调器做的错误处理可以对第二层完全透明。现在许多调制解调器都有内建的错误处理功能。
22.每个波特有4个合法值,因此比特率是波特率的两倍。对应于1200波特,数据速率是2400bps。
22. tcp与udp之间最主要的区别是什么。
答:tcp是面向连接的,而udp是一种数据报服务。
23.如果3枚炸弹炸毁与右上角那2个节点连接的3个节点,可将那2个节点与其余的节点拆开。系统能经得住任何两个节点的损失。
25.如果网络容易丢失分组,那么对每一个分组逐一进行确认较好,此时仅重传丢失的分组。而在另一方面,如果网络高度可靠,那么在不发差错的情况下,仅在整个文件传送的结尾发送一次确认,从而减少了确认的次数,节省了带宽;不过,即使有单个分组丢失,也需要重传整个文件。
10.区分n-2事件。事件1到n由主机成功地、没有冲突地使用这条信道的事件组成。这些可能性的事件的概率为p(1-p)n -1。事件n+1是一个空闲的信道,其概率为(1- p)n。事件n+2是一个冲突。由于事件n+2互斥,它们可能发生的事件必须统一合计。冲突的可能性等于那些小部分的槽的浪费,只是
第一章概述测试及答案

第一章概述测试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将你选定的正确答案编号用英文大写字母填入括号内。
本类题共22分,每小题1分。
不选、错选或多选,本小题均不得分)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
A.反映和考核B.核算和监督C.预测和决策D.分析和管理2.会计核算使用的主要计量单位是() 。
A.实物量度B.货币量度C.时间量度D.劳动量度3.在我国会计法规制度体系中,属于最高层次地位的是()。
A.会计法B.企业会计准则C.企业财务通则D.企业会计制度4.会计法规定,应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的是()。
A.单位负责人B.会计负责人C.审计负责人D.注册会计师5.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是() 。
A.货币计量B.管理会计的产生C.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D.计算机在会计上的应用6.会计工作组织形式视企业具体情况可分为() 。
A.总括核算与明细核算B.车间核算与企业核算C.集中核算与非集中核算D.综合核算与非综合核算7.会计对象是() 。
A.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经济活动B.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C.再生产过程中的全部经济活动D.再生产过程中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8.会计人员违反职业道德,情节严重者,应由() 。
A.所在单位吊销会计证B.会计学会吊销会计证C.工商局吊销会计证D.发证机关吊销会计证9.() 的任免,应当经过上级主管单位同意。
A.会计主管人员B.会计师C.助理会计师D.高级会计师10.采用非集中核算组织形式,() 工作由厂部会计部门进行。
A.材料明细核算B.填制原始凭证C.总分类核算D.登记明细账11.会计的对象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
A.全部经济活动B.商品运动C.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D.财产物资运动12.在会计机构内部,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登记工作的是()。
A.会计主管人员B.记账人员C.出纳人员D.成本核算人员13.确定企业会计报表的格式及编制说明的会计法规制度是()。
第123章习题解答

第123章习题解答第1章概述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1)报⽂分组,加⾸部(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3)在⽬的地合并1-03 试从多个⽅⾯⽐较电路交换、报⽂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端对端通信质量因约定了通信资源获得可靠保障,对连续传送⼤量数据效率⾼。
(2)报⽂交换:⽆须预约传输带宽,动态逐段利⽤传输带宽对突发式数据通信效率⾼,通信迅速。
(3)分组交换:具有报⽂交换之⾼效、迅速的要点,且各分组⼩,路由灵活,⽹络⽣存性能好。
1-17 收发两端之间的传输距离为1000km,信号在媒体上的传播速率为2×108m/s。
试计算以下两种情况的发送时延和传播时延:(1)数据长度为107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00kb/s。
(2)数据长度为103bit,数据发送速率为1Gb/s。
从上⾯的计算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解:(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2)发送时延ts =103/109=1µs传播时延:tp=106/(2×108)=结论:若数据长度⼤⽽发送速率低,则在总的时延中,发送时延往往⼤于传播时延。
但若数据长度短⽽发送速率⾼,则传播时延就可能是总时延中的主要成分。
出现的问题:1 未做完。
2 1-17中的科学计数法不会⽤。
(1)发送时延:ts=107/105=100s传播时延tp=106/(2×108)=(2)发送时延ts =103/109=1µs传播时延:tp=106/(2×108)=1-19 长度为100字节的应⽤层数据交给传输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TCP⾸部。
再交给⽹络层传送,需加上20字节的IP⾸部。
最后交给数据链路层的以太⽹传送,加上⾸部和尾部⼯18字节。
试求数据的传输效率。
数据的传输效率是指发送的应⽤层数据除以所发送的总数据(即应⽤数据加上各种⾸部和尾部的额外开销)。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 会计概述试题及答案解析

《初级会计实务》第一章会计概述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哪一项不是会计的主要特征?A.客观性B.主观性C.规范性D.强制性正确答案是:D.强制性。
会计的特征主要包括客观性、主观性和规范性。
客观性是指会计工作应依据客观的经济事项和法规进行,不受主观意志的干扰;主观性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事项时,应依据自己的专业判断和职业经验进行决策;规范性是指会计工作应依据会计制度和法规进行,确保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
而强制性并不是会计的主要特征。
2、下列哪一项不是会计的目标?A.提供决策信息B.监督经济活动C.维护企业利益D.参与企业决策正确答案是:C.维护企业利益。
会计的目标是提供决策信息、监督经济活动和参与企业决策,而不是维护企业利益。
会计作为企业的内部管理活动,主要是通过提供财务信息来支持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而不是为了维护企业的利益。
维护企业利益是企业的经营目标,而不是会计的目标。
因此,选项C不是会计的目标。
3、下列哪一项不是会计的基本职能?A.核算B.监督C.分析D.审查正确答案是:D.审查。
会计的基本职能包括核算和监督,而分析是会计的扩展职能。
审查不属于会计的职能,它通常是由审计部门或其他相关部门进行的。
因此,选项D不是会计的基本职能。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会计的基本特征?A.政策性B.客观性C.主观性D.规范性E.强制性F.灵活性G.稳定性H.保密性I.公开性J.专业性K.技术性L.创造性M.时效性N.连续性O.分期性P.统一性Q.可比性R.可验证性S.可说明性正确答案是:BCDFGHJKLNOPQ。
客观性和主观性是会计的两大基本特征。
政策性和规范性也是会计的重要特征。
灵活性、连续性、分期性、统一性、可比性、可说明性和可验证性也是会计的重要特征。
因此,正确答案是BCDFGHJKLNOPQ。
在商业活动中,我们经常需要处理大量的财务数据和信息,以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而会计,作为一种通用的商业语言,通过对财务数据的收集、分类、核算、报告和监督,为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
钟敬文《民俗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1~16章【圣才出品】

第二部分章节练习第1章概述一、填空题1.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归纳起来有________、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和传统文化说。
(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案】文化遗留物说【解析】历史上人们对“民俗”概念的狭义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文化遗留物说、精神文化说、民间文学说和传统文化说四种。
对“民俗”概念的广义理解,民俗是人民大众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既包括农村民俗,也包括城镇和都市民俗;既包括古代民俗传统,也包括新产生的民俗现象;既包括以口语传承的民间文学,也包括以物资形式、行为和心理等方式传承的物质、精神及社会组织等民俗。
2.“民俗”(folklore)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英国学者________1846年创用的。
(中山大学2011年研)【答案】汤姆斯【解析】“民俗”一词作为专门学科术语,是对英文“Folklore”的意译。
这个词是由英国学者汤姆斯1846年创用的,他以撒克逊语的“folk”(民众、民间)和“lore”(知识、学问)合成为一个新词,既指民间风俗现象,又指研究这门现象的学问。
后来,该词逐渐被世界其他国家的学者们接受,成为国际上通用的学科名词。
二、名词解释1.民俗(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研)答: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又称民间风俗。
在我国,“民俗”一词很早就已出现,《礼记•缁衣》:“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
”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同时也是民众习得、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2.物质民俗答:物质民俗指人民在创造和消费物质财富过程中所不断重复的、带有模式性的活动,以及由这种活动所产生的带有类型性的产品形式。
主要包括: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俗、交通民俗和医药保健民俗等等。
第一章 会计概述 答案

第一章会计概述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会计人员在填写记账凭证时,发生错误,只需重新编制,不需用其他方法更正。
2.【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通用凭证是由有关部门统一印制、在一定范围内使用的具有统一格式和使用方法的原始凭证。
如某省(市)印制的在该省(市)通用的发货票、由人民银行制作的银行转账结算凭证、由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印制的全国通用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等。
选项ABD都属于专用凭证。
3.【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货币是会计核算的主要计量单位,但不是唯一的计量单位。
4.【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基础,没有会计核算所提供的各种信息,会计监督就失去了依据;会计监督又是会计核算的质量保障,如果只有会计核算没有会计监督,就难以保证会计核算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
5.【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会计目标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即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6.【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7.【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企业应该在发生实际行为的时候确认收入或费用。
本题中,在11月份实际发生销售行为,所以应该在11月份确认为收入。
8.【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选项ACD体现的是收付实现制。
9.【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情况作出评价或预测。
10.【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11.【正确答案】D【答案解析】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习题参考答案1章

习题参考答案1章第1章单片机概述1.除了单片机这一名称之外,单片机还可称为和答:微控制器,嵌入式控制器。
2.单片机与普通微型计算机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将、、和3部分集成于一块芯片上。
答:CPU、存储器、I/O口。
3.8051与8751的区别是A.内部数据存储单元数目不同B.内部数据存储器的类型不同C.内部程序存储器的类型不同D.内部寄存器的数目不同答:C。
4.在家用电器中使用单片机应属于微计算机的A.辅助设计应用;B.测量、控制应用;C.数值计算应用;D.数据处理应用答:B。
5.微处理器、微计算机、微处理机、CPU、单片机它们之间有何区别?答:微处理器、微处理机和CPU都是中央处理器的不同称谓;而微计算机、单片机都是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单片机特指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的用于测控目的的单片微计算机。
6.MCS-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型芯片分别为哪几种?它们的差别是什么?答:MCS-51系列单片机的基本型芯片分别是8031、8051和8751。
它们的差别是在片内程序存储器上。
8031无片内程序存储器,8051片内有4KB的程序存储器ROM,而8751片内集成有4KB的程序存储器EPROM。
7.为什么不应当把51系列单片机称为MCS-51系列单片机?答:因为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MCS”是Intel公司生产的单片机的系列符号,而51系列单片机是指世界各个厂家生产的所有与8051的内核结构、指令系统兼容的单片机。
8.AT89C51单片机相当于MCS-51系列单片机中的哪一种型号的产品?答:相当于MCS-51系列中的87C51,只不过是AT89C51芯片内的4KBFlah存储器取代了87C51片内的4KB的EPROM。
第2章AT89C51单片机片内硬件结构1.在AT89C51单片机中,如果采用6MHz晶振,一个机器周期为答:2μ2.AT89C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等于个时钟振荡周期。
答:12。
3.内部RAM中,位地址为40H、88H的位,该位所在字节的字节地址分别为和答:28H;88H。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一章概述试题及答案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一章概述试题及答案1.下列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中,不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显著性和潜在性(正确答案)B.广泛性和启蒙性C.综合性和整合性D.趣味性和游戏性2.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五个领域。
() [单选题] *A.音乐B.美术C.艺术(正确答案)D.泥塑3.下列不属于幼儿语言教育内容要求的是() [单选题] *A.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B.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C.帮助幼儿熟悉听懂并说好地方方言(正确答案)D.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4.为幼儿的探索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
这体现了幼儿教育中()领域的内容与要求() [单选题] *B.科学(正确答案)C.社会D.语言5.幼儿对自身安全和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属于()的教育内容() [单选题] *A.科学领域B.语言领域C.社会领域D.健康领域(正确答案)6.幼儿园教育活动按特征分类可分为生活活动、区域活动和()。
[单选题] *A.教育活动(正确答案)B.体育活动C.教学活动D.美术活动7.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包括班级学期工作计划、()、班级周工作计划、班级一日活动计划和单项活动计划。
[单选题] *A.家长会工作计划B.运动会工作计划C.半日活动计划D.班级月工作计划(正确答案)8.一份完整的教学活动计划应包含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和活动评价五个方面的内容。
[单选题] *B.活动小结C.活动过程(正确答案)D.活动延伸9.目前幼儿园教育中越来越提倡的学习方式是()。
[单选题] *A.接受式学习B.探究式学习(正确答案)C.体验式学习D.合作式学习10.教师在确定了“认识青蛙”的活动目标后,又因为幼儿对蚯蚓更感兴趣而做了调整,这种做法反映了() [单选题] *A.教师太随意,不负责B.教育目标要及时调整(正确答案)C.要科学分解教育目标D.教育目标要涵盖全面11.教师组织幼儿思考恐龙是如何灭绝的,让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此活动采用的方法是() [单选题] *A.示范法B.讨论法(正确答案)C.观察法D.讲解法12.不属于讲述法运用要点的是() [单选题] *A.教师要注意倾听幼儿讲述及时给予鼓励B.讲述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C.讲述要用儿童化语言让幼儿听懂D.幼儿讲述时教师要多加指点(正确答案)13.在数学活动《可爱的图形》中,幼儿自己尝试将一个正方形变成两个三角形,此环节采用() [单选题] *A.游戏法B.操作法(正确答案)C.示范法D.表达法14.一教师在讲述春天时,赞同并肯定了幼儿“打雷后就一定会下雨”的说法,这违背了() [单选题] *A.教育性原则B.实践性原则C.科学性原则(正确答案)D.动静交替原则15.雨后天空出现了彩虹,教师不失时机的组织幼儿观看,体现了教育活动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章概述习题二.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系统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对数据进行输入、处理、输出和存储的系统,由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计算机软件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2.请解释冯•诺依曼所提出的“存储程序”概念。
把程序和数据都以二进制的形式统一存放在存储器中,由机器自动执行。
不同的程序解决不同的问题,实现了计算机通用计算的功能。
3.控制器的主要功能是什么?控制器基本功能就是从内存中取出指令和执行指令,即控制器按程序计数器指出的指令地址从内存中取出该指令进行译码,然后根据该指令功能向有关部件发出控制命令,执行该指令。
另外,控制器在工作过程中,还要接受各部件反馈回来的信息。
4.简述CPU和主机的概念。
通常把运算器、控制器做在一个大规模集成电路块上称为中央处理器,又称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
通常把内存储器、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为计算机主机,也可以说主机是由CPU与内存储器组成的,而主机以外的装置称为外部设备,外部设备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外存储器等。
5.什么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软件的分类有哪些?软件是指用来指挥计算机运行的各种程序的总和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这些程序所需的技术文档。
计算机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计算机系统软件由操作系统、语言处理系统、以及各种软件工具等组成,指挥、控制计算机硬件系统按照预定的程序运行、工作,从而达到预定的目标。
应用软件是用户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为解决各类应用问题而编写的软件,包括用户程序及其说明性文件资料。
6.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精度高计算机的字长越长,其精度越高,现在世界上最快的计算机每秒可以运算几十万亿次以上。
一般计算机可以有十几位甚至几十位(二进制)有效数字,计算精度可由千分之几到百万分之几,是任何计算工具所望尘莫及的。
(2)具有逻辑判断和记忆能力计算机有准确的逻辑判断能力和高超的记忆能力。
能够进行各种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决定下一步应该执行的指令。
(3)高度的自动化和灵活性计算机采取存储程序方式工作,即把编好的程序输入计算机,机器便可依次逐条执行,这就使计算机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和灵活性。
7.计算机的分类有哪些?根据计算机工作原理和运算方式的不同,以及计算机中信息表示形式和处理方式的不同,计算机可分为数字式电子计算机(Digital Computer)、模拟式电子计算机(Analog Computer)和数字模拟混合计算机(Hybrid Computer)。
当今广泛应用的是数字计算机,因此,常把数字式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Digital Computer)简称为电子计算机或计算机。
按计算机的用途可分为通用计算机(General Purpose Computer)和专用计算机(Special Purpose Computer )两大类。
通用计算机能解决多种类型问题,是具有较强通用性的计算机,一般的数字式电子计算机多属此类;专用计算机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专门设计的计算机,如嵌入式系统。
根据计算机的总体规模对计算机分类,可分为巨型机(Super Computer)、大/中型计算机(Mainframe)、小型计算机(Mini computer)、微型计算机(Micro computer)和网络计算机(Network Computer)五大类。
常见的微型机还可以分为台式机、便携机、笔记本电脑、掌上型电脑等多种类型。
8.简述计算机的基本运行方式。
计算机的基本运作方式可概括为所谓的“IPOS循环”。
IPOS循环即输入(Input)、处理(Processing)、输出(Output)和存储(Storage),它反映了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基本步骤。
(1)输入接受由输入设备(如键盘、鼠标器、扫描仪等)提供的数据。
(2)处理对数值、逻辑、字符等各种类型的数据进行操作,按指定的方式进行转换。
(3)输出将处理所产生的结果等数据由输出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进行输出。
(4)存储计算机可以存储程序和数据供以后使用。
9.计算机有哪些主要的用途?(1)科学计算使用计算机来完成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中所遇到的数学问题的计算称为科学计算,也称为数值计算。
科学计算是使用计算机完成在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领域中所提出的大量复杂的数值计算问题,是计算机的传统应用之一。
(2)信息处理所谓信息处理就是使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输入、分类、加工、整理、合并、统计、制表、检索以及存储等,又称为数据处理。
例如座席预订与售票系统、零售业中的应用、办公自动化等。
信息处理已成为当代计算机的主要任务,是现代化管理的基础。
(3)实时控制(也称过程控制)实时控制也称过程控制,实时控制能及时地采集检测数据、使用计算机快速地进行处理并自动地控制被控对象的动作,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
(4)计算机辅助设计/辅助制造/辅助教学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 Aided Design——CAD)是使用计算机来辅助人们完成产品或工程的设计任务的一种方法和技术。
计算机辅助制造(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M)是使用计算机辅助人们完成工业产品的制造任务,能通过直接或间接地与工厂生产资源接口的计算机来完成制造系统的计划、操作工序控制和管理工作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 Aided Instruction——CAI)是把计算机用作教学媒体,使它充当指导者、工具和学习者角色,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对话进行学习的一种新型教学技术。
(5)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就是指计算机模拟人类某些智力行为的理论、技术和应用。
(6)多媒体技术随着电子技术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有能力把文本、音频、视频、动画、图形和图像等各种媒体综合起来,构成“多媒体”(Multimedia)的概念。
10.简述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1)微型化一方面,随着计算机的应用日益广泛,在一些特定场合,需要很小的计算机,计算机的重量、体积都变得越来越小,但功能并不减少。
另一方面,随着计算机在世界上日益普及,个人电脑正逐步由办公设备变为电子消费品。
人们要求电脑除了要保留原有的性能之外,还要有时尚的外观、轻便小巧、便于操作等特点,如平板电脑、手持电脑等。
今后个人计算机(Personal Computer)在计算机中所占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使用也将会越来越方便。
(2)巨型化社会在不断发展,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活动也越来越多,很多情况要求计算机对数据进行运算。
“巨型化”在这里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大小,主要是指机器的性能——运算速度等。
(3)网络化因特网(Internet)的建立正在改变我们的世界,改变我们的生活。
网络具有虚拟和真实两种特性,网上聊天和网络游戏等具有虚拟特性,而网络通信、电子商务、网络资源共享则具有真实的特性。
(4)智能化今后,计算机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将会更加重要,计算机应用将具有更多的智能特性,能够帮助用户解决—些自己不熟悉或不愿意做的事,如智能家电、烹调等。
(5)新型计算机目前新一代计算机正处在设想和研制阶段。
新一代计算机是把信息采集、存储处理、通信和人工智能结合在一起的计算机系统。
11.简述计算学科的定义、计算学科的本质、计算学科的三个过程。
计算学科是对描述和变换信息的算法过程,包括对理论分析、设计、效率、实现和应用等进行的系统研究。
计算学科的研究包括了从算法与可计算性的研究到根据可计算硬件和软件的实际实现问题的研究。
计算学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能被有效地自动进行?”。
计算学科的根本问题讨论的是能行性的有关内容,而凡是与能行性有关的讨论都是处理离散对象的。
计算学科的实质是学科方法论的思想,其关键问题是抽象、理论和设计三个过程相互作用的问题。
(1)理论理论是数学科学的根本。
应用数学家们都认为,科学的进展都是基于纯数学的。
应用数学用数学的方法推动经验科学和工程学的发展,同时又不断刺激对新数学的需要,为纯理论数学提出新的问题。
(2)抽象抽象(模型化)是自然科学的根本。
科学家们相信,科学进展的过程基本上都是形成假设,然后用模型化过程去求证。
(3)设计设计是工程的根本。
工程师们认为,工程进展基本上都是提出问题,然后通过设计去构造系统,以解决问题。
12.简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定义。
计算机科学技术是研究计算机的设计与制造和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控制等的理论、原则、方法和技术的学科,包括科学与技术两方面。
科学侧重于研究现象、揭示规律;技术则侧重于研制计算机和研究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的方法与技术手段。
科学是技术的依据,技术是科学的体现;技术得益于科学,它又向科学提出新的课题。
13.简述计算机科学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
计算学科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归结为14个知识体,包括:(1)离散结构(PS)计算学科是以离散型变量为研究对象,离散数学对计算技术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随着计算技术的迅猛发展,离散数学越来越受到重视。
(2)程序设计基础(PF)《计算作为一门学科》报告指出了程序设计在计算学科的正确地位:程序设计是计算学科课程中固定练习的一部分,是每一个计算学科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是计算学科核心科目的一部分,程序设计语言还是获得计算机重要特性的有力工具。
(3)算法与复杂性(AL)算法是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的基础,现实世界中,任何软件系统的性能仅依赖于两个基本点方面,一方面是所选择的算法;另一方面是各不同层次实现的适宜性和效率。
(4)组织与体系结构(AR)计算机在计算中处于核心地位,如果没有计算机,计算学科只是理论数学的一个分支,应该对计算机系统的功能构件、以及他们的特点/性能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理解。
(5)操作系统(OS)操作系统定义了对硬件行为的抽象,程序员用它来对硬件进行控制。
操作系统还管理计算机用户间的资源共享。
(6)网络计算(NC)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基于TCP/IP的网络的发展使得网络技术在计算学科中更加重要。
(7)程序设计语言(PL)程序设计语言是程序员与计算机交流的主要工具。
一个程序员不仅要知道如何使用一种语言进行程序设计,还应理解不同语言的程序设计风格。
(8)人-机交互(HL)人机交互重点在于理解人对交互式对象的交互行为,知道如何使用以人为中心的方法开发和评价交互软件系统,以及人机交互设计问题的一般知识。
(9)图形学和可视化计算(GV)该主领域的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图形学、可视化、虚拟现实、计算机视觉等4 个学科子领域的研究内容。
(10)智能系统(IS)人工智能领域关心的问题是自主代理的设计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