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两极地区

合集下载

两 极 地 区

两 极 地 区

两极地区重点知识:注意:靠近极圈并在极圈之外的纬线,一般为60°驯鹿:有季节性迁徙的习性,冬季迁往偏南部的亚寒带针叶林带,夏季迁往北冰洋沿岸的苔原带.北极点处海水深2000多米,常年为厚厚的冰层所覆盖。

浮冰面积占北冰洋总面积的2/3以上.1、中国科学家前往北极黄河站考察时间什么时候最为适宜?为什么?时间:每年的7、8月份左右原因:有极昼现象;7月、8月为北极暖季2、中国为什么花大量时间和金钱去北极科考?中国大陆受北极地区气候影响北极地区有公共的资源属于全人类,中国有责任、也具备能力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北极地区自然资源有需求北极地区是科学研究领域的理想场所3、为什么说北极上空是亚、欧北美三洲之间的空中捷径?球面上两点之间的距离以大圆劣弧为最短.欧洲、亚洲和北美洲靠近北极地区,其大圆都经过北极附近,所以北极上空是连接欧洲、亚洲和北美洲空中通道的捷径。

4、北极航线:近年来,全球变暖使北极(海洋运输)航线的开通逐渐成为可能。

下图示意计划中的北极航线(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1)东北航线、西北航线会合处N临近(D )A.北冰洋和大西洋的分界线B.欧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C.亚洲和欧洲的分界线D.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2)若北极航线开通,下列国家间海上航运受益最大的为( B )A.中国-—巴西 B.日本——英国C.越南—-法国 D.美国——印度南极地区南极大陆:像一只巨大的“蝌蚪”,头部顶着印度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依次为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尾巴靠近的土地是南美洲1、分析南极比北极地区更冷的原因。

(影响气温的因素:纬度、天气、大气透明度、地形、洋流、海陆分布、地面反射、人类活动等)A、南极比北极极夜时间长,太阳辐射相对较弱。

(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纬度、昼长、地势、天气、大气状况)B、南极洲是高原大陆,海拔较高,气温更低。

(平均比北极高2350米,单这一因素就可多降温12℃多)C、南极周围是势力强烈的西风漂流,绕极环流(寒流),不利于低纬度热量向高纬度输送(北极有北大西洋暖流输送热量)D、南极为陆地而北极为海洋,陆地比热容小,冬季陆地降温比海洋快;E、南极终年冰雪覆盖,冰层厚反射率强,吸收太阳辐射量相对较少;2、分析出南极洲气候特征为酷寒、干燥、烈风原因。

第17讲 两极地区(区域课件)-高考高中区域地理课件(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第17讲 两极地区(区域课件)-高考高中区域地理课件(世界地理、中国地理)

南极地区的气候 气候特点
酷寒
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 冰雪覆盖,反射强烈 海拔高气温更低 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 了低纬热量向高纬传递
干燥
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 气温低,蒸发量小,由 于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 空气中水气含量小
烈风
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 周扩散(极地东风), 冰雪表面摩擦力小形成 狂风。
南极地区的气候
南极洲地区不仅自然资源丰富,还是一块科研 宝地。南极洲目前保存了原始的自然环境,是 地球上唯一没有工业污染的大陆,这里空气清 洁,大气能见度极高,是一个天然的实验室, 可以获得任何其他大陆得不到的科学资料。
南极地区主要可以进行气象、冰川、地质、 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学研究。
收集陨石
水下探测
中国的南极科考站
最佳考察时间为每年的5-9月,为北极的暖季
黄河站建成的意义: ①不仅为我国北极地区科学考察提供了前沿阵地; ②极大地提高了我国极地考察能力; ③同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走向世界、面向未来,跻身世界民族之林的决心,并将 在增强我国国际北极事务中的影响力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北极环境问题
不!!你们不能这样对我
1.4月份巴伦支海的海冰集中分布在北部和东南部,其主要原因是( )
①极地东风 ②纬度 ③盐度 ④离陆地远近 ⑤洋流
A.①② B.②⑤
C.③④ D.④⑤
2.近年来,北极及巴伦支海海冰面积呈变小趋势,将会导致( )
A.陆地海岸线变长
B.全球变暖
C.有利于北极生物生长
D.北极地区地面辐射增强
【小试牛刀】“北极收割机”温室是一个漂浮 的半圆建筑,本质是可循环利用的无土栽培农 业基础设施,通过利用营养丰富的冰山淡水资 源进行大规模水培农业生产,为当地居民供给 新鲜水果和蔬菜,帮助原本贫瘠的冰川国家改 善生活。读图,完成3~4题。

两极地区 知识点总结

两极地区 知识点总结

1《第十一章 极地地区》 知识点总结一、北极地区1、经纬度位置:北极圈(66.5°N )以北,北冰洋跨经度最广、最浅、最冷、纬度最高的大洋。

2、海陆位置(1)以北冰洋为主体,被亚、欧、北美洲三大洲所包围;(2)北冰洋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格陵兰岛是世界最大岛屿;(3)北冰洋上空是亚洲北部、北美北部、欧洲北部三个地区之间来往的重要空中走廊和最短的航线。

3、气候:以苔原气候为主,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促而温暖,降水少,集中于夏季;格陵兰岛内陆为冰原气候。

4、自然资源:矿产资源(锰结核、石油、天然气);生物资源(苔藓、地衣、北极熊、驯鹿)5、北极科考(1)最佳季节4~10月,极昼现象。

(2)科考站:黄河站。

二、南极地区1、经纬度位置:南极圈(66.5°S )以南,南极洲是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2、海陆位置:被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包围,是未来南半球各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唯一中间基地。

3、范围:南极大陆及其附近岛屿。

4、地形地势(1)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文森山是南极洲最高峰;(2)“冰雪大陆”,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2000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5、气候:极地气候—酷寒、烈风、干燥(“寒极、风极、白色沙漠”)。

平均气温最低的大洲(原因:纬度高、海拔高、气压高、西风漂流阻挡作用、极冰反射阳光)6、自然资源:淡水资源(固体淡水)、矿产资源(煤、铁)、生物资源(磷虾、企鹅、鲸等)7、居民:无定居人口。

8、南极考察(1)最佳季节是暖季极昼期(11月至次年3月);(2)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

(3)南极条约:利用只限于和平目的;禁止一切军事活动;禁止核试验和放射性废物处理。

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点

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点

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点推荐文章高中班主任教学工作计划10篇热度:高中班主任新学期工作计划10篇热度:高中学习计划表模板热度:高中生高效率学习方法指导热度:高中教师个人工作总结范文20篇热度:人的威严蕴藏在知识之中,因此,人有许多君主的金银无法买到,君主的武力不可征服内在的东西。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高中地理两极地区知识1南极洲是人类最后到达的大陆,也叫“第七大陆”(一)位置和范围1.位置:(1)经纬度位置:位于地球最南端,土地几乎都在南极圈内,是世界上纬度最高的一个洲。

同时也是跨经度最多的一个大洲。

(2)海陆位置:四周濒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

(3)交通位置:未来南半球大洲横越南极空中交通的惟一中间基地,战略地位重要。

2.面积:总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9.4%。

位于七大洲面积的第五位。

(二)地形: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洲,被称为“冰雪高原”横贯南极的山脉将南极大陆分为两部分:东南极洲面积较大;西南极洲面积较小,由山地、高原和盆地组成。

(三)气候:“寒极”、“风极”“白色沙漠”酷寒: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覆盖,反射强烈;海拔高气温更低;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

干燥: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 降水以固体形式为主,蒸发量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所以非常干燥。

烈风: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冰雪表面摩擦力小形成狂风。

1.原因:①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造成严寒②地势高——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③西风环流——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造成酷寒④冰雪反射——降水以降雪为主,日积月累形成巨厚冰盖、大陆冰川,反射阳光,加剧酷寒⑤气压高——酷寒形成极地冷高压,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强大的极地东风2.暖季:11月~次年3月(南极科考时间),出现极昼(四)资源1.淡水资源:体积占冰川体积的90%以上,是世界上淡水资源最丰富的大洲周围海洋上多冰山。

第十二节两极地区

第十二节两极地区
选址原因:人类干扰较少,是科学研究的天然试 验室;这里是一个国际平台,便于国际交流。
我国北极科考将围绕全球变化及对我国气候和环 境的影响、极区空间环境和空间天气、极地环境中 的生命特征与过程等研究领域,重点开展海洋、大 气、冰雪、空间物理、遥感、地质、地球物理、生 物和生态的长期观测和研究。
2021/3/26
世界分区(13个)
2021/3/26
东莞塘厦中学 地理科组 尹天竺
考点扫描
两极地区的范围 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 两极地区丰富的资源 极地考察和科学考察站 北极地区重要的战略位置 南极大陆的冰川 《南极条约》的意义
2021/3/26
东莞塘厦中学 地理科组 尹天竺
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我叫贝贝,我的故 乡在北极,先到我 的家看一看吧!
三、北冰洋地区主要的矿产资源
主要有石油、天然气、海底中的锰结核以及—些金属 矿等。
四、北冰洋虽然海运困难,但其上空是重要空中要道 和捷径
北冰洋周围由亚洲、欧洲和北美三大洲环绕,北 冰洋上空是亚洲北部(日本、中国,韩国、俄罗斯远 东部分)、北美北部(美国、加拿大)、欧洲北部 (北欧、东欧、西欧)三个地区之间来往的重要空中 走廊和最短的航线。如:从日本东京一北极一丹麦的 哥本哈根的航空线,由15600千米缩短了2700千米。
2021/3/26
东莞塘厦中学 地理科组 尹天竺
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我叫囡囡,我的故乡在 南极,给大家提几个关 于南极的问题,大家加 油呀!
2021/3/26
东莞塘厦中学 地理科组 尹天竺
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南极地区指的是南极圈以内的地区。 观察地图,找出南极圈的位置,并说一 说南极地区的海陆分布。 中山站和长城站都在南极圈内吗?都 有极昼极夜现象吗? 南极洲跨多少经度? 站在南极点上,四周是什么方向?

高二区域地理----两极地区PPT教案

高二区域地理----两极地区PPT教案

南极大陆虽远离其他大陆,但那里自然环境的变化却 是地球环境变化的晴雨表,所以人类应该密切注视南 极洲自然环境的变化。
温室效应与南极裂冰
第41页/共75页
3、极端干寒的气候
年平均气温<-25 0C,内陆高原为 -56 0C ,极端最低气温-89.2 0C。
年平均降水量为55毫米,内陆地 区为30~50毫米,极地附近只有 3毫米。
第25页/共75页
南极洲
第26页/共75页
南 极 洲
第27页/共75页
主要学习内容
位置最南 的大洲
冰雪高原
寒极和 风库
资源和科研 保护南极
的宝地
环境
第28页/共75页
南极地区 1、位置与范围
球这 的是 自从 转哪 方个 向角 吗度 ?看
地 球 ? 你 能 指 出 地
第29页/共75页
非D洲
第47页/共75页
“风 库”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的风 极,法国迪尔维尔站观 测到100米/秒的风速, 是12级风的3倍。
第48页/共75页
4、资源宝库 (1)、淡水资源
南极大陆有98%的地方被冰雪 覆盖,冰层约占世界冰总量的 90%和世界淡水总量的3/4, 所以有“固体水库”之称。
第49页/共75页
C
大西洋
B
E
南美洲
印度洋
大 洋 洲
F 太 平 洋A
第30页/共75页
非洲
一、位置和范围
大西洋
纬度位置:
几乎都在南极圈以内

美 洲
No经度位置: 跨经度最广(360°)
Image 南极半岛60W,与火地 岛隔海相望
海陆位置:
南极大陆被太平洋、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置
自然地 理特征 我国的 科考站 环境问 题
(使南极洲成为全球气温最低的地区,极端最低气温可达--89.2℃。)
南极暖季:11月~次年3月,最好考察时间:每年9 月~次年3月(极昼、暖季)
全球极端低出现在南极而不在北极的原因:
• A南极为大陆而北极为海洋,冬季陆地降温 比海洋快; • B南极海拔较高,平均比北极高2350米,单这一因素 就可多降温12℃多; • C南极终年冰雪覆盖,反射率强,吸收太阳 辐射量相对较少; • D南极比北极极昼时间长,太阳辐射相对较 弱。 • E南极周围是势力强烈的西风漂流,阻挡了 南极地区与其他纬度较低地区热量交换。
南极洲
北极地区 顺 时 针
逆 时 针
南极地区
南极点的 四周是北方
北极点的南 四周都是方
B
N
A
E
W
S
1.世界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 亚洲 ; 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 南极洲 ; 跨经度最多的大洋是 北冰洋 。 2.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自西向东 , 从北极俯视呈 逆 时针旋转; 从南极仰视呈 顺 时针旋转。 3.站在北极点,周围每个方向都朝 南 ; 站在南极点,周围每个方向都朝 北 。 4.“北半球的寒极”指俄罗斯的奥依米亚康 ; “世界的寒极”指南极洲 。
斯瓦尔巴 G 群岛
C 北冰 洋
白令 H 海峡
D 亚欧 大陆
南极洲的位置
经纬度 位置: 四周被 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 、 、
几乎全部在南极圈 以内, 纬度最高;跨 经度 最广。
海陆 位置:
三大洋包围,与其它各大 洲相距较远,是孤立于地 球最南 端的大洲。
从未来南半球各大洲横越南 交通 极的空中交通看,它是唯一 位置:的中间基地 。
环境变化 科学考察
北极地区
位于北极圈内,四周被亚洲 、欧洲和北美洲环抱,是世 界上纬度最高的大洋、跨经 度最广的大洋,全部位于北 半球,跨东西半球 以海洋为主,有极昼、极夜 现象,年平均气温高于南极 地区,典型动物为北极熊, 北极狐 黄河站(北极圈内) 臭氧层空洞
南极地区
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太平 洋、大西洋、印度洋包围,是世界 上纬度最高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 大洲,全部位于南半球,跨东西半 球 以陆地为主,为冰雪高原,是世界 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极昼、 极夜现象,世界上年均温最低的地 区,典型动物是企鹅 长城站(南极圈外)、中山站(南极圈 内)、昆仑站(南极圈内) 臭氧层空洞
两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 1、底下埋藏有丰富的矿产
• 2、地上储存着大量的固体淡水资源
• 3、沿岸栖息着无数的海洋生物;
• 4、还有原始的自然环境,为科学家进行气 象、冰川、地质、海洋、生物等学科的科 学研究,提供了领域最为广阔的天然实验 室
四、南极科考 1、时间:每年11月到次年3月 2、中国的南极科考站:长城站 和中山站 3、《南极条约》内容 4、南极地区的环境问题:极冰 融化和臭氧空洞
• • • • • • •
特别提醒 (1)南极洲气温最低的原因(重点) ①纬度高,太阳辐射量少; ②海拔高,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 ③冰雪覆盖,冰雪反射率大; ④极地东风加剧了严寒程度; ⑤地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季气温 低。
蓝鲸
•南极洲 海豹
南极磷虾
南极地区矿产分布图
为什么要对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四大洲海拔高度对比表
沿东、西经90°附近 南极洲地形剖面图
南极地区
气温(°C)
北极地区
气温(°C)
(东方站)
降水量(毫米)
(格陵兰岛)
降水量(毫米)
20
500
20
500
0
400
0
400
-20
300
-20
300
-40
200
-40
200
-60
100
-60
100
-80 1 4 7
0 10(月)
-80 1 4 7
极地高压控制,降水少,但蒸发量更少,但由于降水以 固体形式为主,升华少,空气中水汽含量很少,所以~18米 / 秒,最大风速可达100米/秒。
冷气流从高原内部向四周扩散(极地东风), 冰雪表面摩擦力小形成狂风。
烈风
纬度 高,
海拔 高, 气温 低, 气压高 ,
海面
岛屿 沿岸 特点 成因 植物 动物 矿产
自 然 环 境
气 候
资 源
项目
特点
战 略 地 位
航运 东西半球的最短航线 军事 核潜艇的隐身地(3米厚的浮冰防止电磁波穿越;浮冰层破裂 噪声影响声呐探测;电离层扰动频繁,影响雷达探测)
臭氧层含量逐年减少;冰层面积和厚度影响海面与大气的热 量交换,影响全球气候与环境;北极极涡的变化和发展 4~10月的极昼时期,2004年我国建立黄河站
宗旨 保护南极环境和平利用南极
• 北冰洋的 • 冰海霸王——北 极熊
•北极狐
北 极 兔
北 极 驯 鹿



蝴蝶
警惕的旅鼠
• 4.北极地区
项目
洋面 浮 冰 世 界
特点
常年不化的冰盖占总面积的2/3 从东向西漂流的浮冰和冰山;巴伦支海常年不封冻(北 大西洋暖流分支影响) 冰川和冰盖遍布 永久冻土带深达数百米 寒冷、多风、易变(寒冷程度低于南极洲) 纬度高,受热少 地衣、苔藓、藻类等(比南极地区茂盛) 北极熊、海象、海豹、鲸、鲱鱼、鳕鱼、雪兔、北极 狐 石油、天然气、煤炭、铁和有色金属
• (4)南极地区的环境保护-《南极 条约》

• 南极地区是人类最后的净土,为保护这块 土地不被侵害,人们签订了《南极条约》。 条约规定南极洲的利用只能同于和平目的, 禁止进行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炸或处 里放射性废物。我国是《南极条约》的缔 约国。
南极条约规定南极的利用只限于和 平的利用禁止一切军事活动和任何核爆 炸或处理放射性废物等

B 南纬60 纬线
A 南极圈 纬线
大西 洋

长城站
南极 D 半岛 I 中山站 南极 C 大陆
印度 G 洋
太平 E

南极大陆像一只 巨大的“蝌蚪”, 头部顶着印度 洋,顺着地球 自转方向依次为
非洲
印度洋、太平 洋、大西洋;
尾巴靠近的土地 是南美洲。
北纬60
E A北极圈纬线
北美大陆

纬线
F格陵兰 岛
0 10(月)
(二)气候—冰原气候:
寒极和风库 酷寒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5°C以下, 极端气温达-88°C以下;
纬度高获得太阳辐射少;冰雪覆盖,反射强烈;海拔高气温 更低;周围海洋的西风带阻隔了低纬热量向高纬的传递。
*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为55mm以下, 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mm;
干燥

• (3)我国的南极考察站:
• ①建立时间:我国先后于1985年和1989年建立了 长城站和中山站两个考察站。 • ②长城站位置:位于南极半岛附近的乔治王岛上 (62º13′S,58º58′W); • ③中山站位置:位于印度洋沿岸(69 º22′S, 76º22′E)。 • ④对人类的贡献:2005年1月18日,中国南极科 考队员确定了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 (80º22′22″S,77 º21′11″E),海拔4 093米,至 此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冲击南极冰盖之巅的神 圣使命。南极第3科考站命名为“昆仑站”已于 2009年1月27日胜利建成
• ②干燥: • 南极大陆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足55 mm,降水量最少的地方不足5 mm,是地球 上降水最少的大陆。降水几乎全部是雪,有 “白色沙漠”之称。
• ③大风:
• 南极大陆是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的地方。 大部分地区平均风速为 17~18 m/s,最大风速可 达100 m/s。南极风暴所以这样强大,原因在于 南极大陆雪面温度低,附近的空气迅速被冷却收 缩而变重,密度增大。而覆盖南极大陆的冰盖就 像一块中部厚、四周薄的“铁饼”,形成一个中 心高原与沿海地区之间的陡坡地形。变重了的冷 空气从内陆高处沿斜面急剧下滑,到了沿海地带, 因地势骤然下降,使冷气流下滑的速度加大,于 是形成了强劲的、速度极快的下降风。
风力 强,
降水 少, 冰雪 多,
酷寒 烈风 干燥
高纬度 高海拔 强反射
“冰雪高原”、 “风库”、“白色沙
酷寒: 1、纬度高,太阳高度角小,又有很长的时间是极夜, 接受的太阳辐射少; 2、表面冰层覆盖,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 3、海拔高度大,高原地形和巨厚冰层加剧寒冷。 4、南极周围是势力强烈的西风漂流,阻挡了南极地 区与其他纬度较低地区热量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