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胶的研究状况
分离胶浓度计算

分离胶浓度计算在实验室研究中,分离胶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工具,通常用于DNA、RNA或蛋白质的电泳分离。
分离胶的浓度对于分离效果和分析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准确计算和调整分离胶的浓度是非常重要的。
分离胶的浓度通常以聚丙烯酰胺(Polyacrylamide)浓度来表示,也称为T值。
分离胶的聚丙烯酰胺浓度越高,其网络结构越紧密,分离效果越好。
一般来说,DNA分离常用8%-12%的聚丙烯酰胺浓度,而蛋白质分离则使用10%-20%的聚丙烯酰胺浓度。
分离胶的浓度计算需要考虑到所需分离的目标物的大小和分离目的。
较小的目标物需要较高的聚丙烯酰胺浓度才能更好地实现分离。
而大分子目标物的分离则需要较低的聚丙烯酰胺浓度。
此外,分离胶的浓度还会受到分离时间的影响。
较短的分离时间通常需要较高的聚丙烯酰胺浓度,而较长的分离时间则可以使用较低的浓度。
为了准确计算分离胶的浓度,可以使用以下计算公式:T = (Mw⁰⁽·⁾⁴⁽/⁾₀₀₀)⁽·⁾⁴⁽·⁾⁵(其中Mw为目标物的分子量)在计算时,需要将目标物的分子量换算成千达尔顿(kDa)。
通过测定目标物的分子量,可以根据以上公式计算出适合的聚丙烯酰胺浓度,以满足实验需求。
除了分离胶浓度,还需要考虑到缓冲液的影响。
缓冲液的pH值和离子浓度也会影响到分离效果。
在计算分离胶浓度时,需要将缓冲液的pH值和离子浓度与实验要求进行协调。
为了准确计算分离胶浓度,可以使用计算软件或在线计算器。
这些工具可以根据目标物的分子量和实验要求,快速计算出适合的分离胶浓度。
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时间,还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准确计算分离胶的浓度对于实验的成功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合理选择分离胶的浓度可以提高分离效果,使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
通过计算公式、计算软件或在线计算器,可以快速准确地计算出适合的分离胶浓度,以满足实验需求。
这为科学研究进一步提供了强大的工具和方法。
对分离胶试管保存生化标本的探讨

细胞 质 及 肝 内胆 管 上 皮 中 , 胆 管 排 泄 。正 常 血 清 中 G T 含 从 G 量 较 少 , 细胞 质 中 含 量 较 高 , 血 清 G T 活 性 测 定 对 肝 细 肝 故 G 胞 损 害有 较 高 的依 断 价 值 l 。 肝 细 胞 本 身 和 其 周 围 组 织 的 炎 2 j 症 刺 激 , 肝 细 胞 受 到 破 坏 和 膜 的 通 透 性 增 加 , 血 清 中 使 致
炎 诊 断 中 的 价 值 [] J .中华 肝 脏 病 杂 志 ,0 2 1 ( ) 1 0 2 2 0 , 0 2 : 2 —1 2 [] 李旭红 , 江琼 , 崇国 , 5 赖 王 等 血 清 7一G 与 T T C对 重 型 肝 炎 患
者 预 后 的 影 响 [] J .中西 医结 合 肝 病 杂 志 ,0 3 S ) 10 2 0 ( 1 :5
脏 纤 维 化 均 有 关 联 , 反 映 出 肝 脏 炎 症 和 / 纤 维 化 的程 度 , 能 或 G T 活 动 性 与 肝 脏 疾 病 程 度 有 良好 的 一 致 性 , 作 为 反 映 肝 G 可
[ ] 王 功 遂 , 梅 华 , 湘 宁 , .血 清 谷 氨 酰 转 肽 酶 在 慢 性 乙 型 肝 4 刘 姜 等
现 代 中 西 医结 合 杂 志 MoenJunl f nert rdt nl h e n s r dc e 0 0A r 1 (0 d r ra o Itgae T aioa C i s adWet nMein 1 p , 9 1 ) o d i ne e i 2
治 疗 4周 后 , 者 的 A T 水 平 较 接 近 ; 治 疗 后 C B轻 度 的 三 L 经 H G T一 直 保 持在 一 个 较低 的水 平 , C G 而 HB 中 度 和 重 度 的 因是 长 期 肝 损 后 G T 分 泌 减 少 所 致 。过 去 , 重 度 肝 炎 的 胆 G 把 酶 分 离 作 为 判 断 肝 细 胞 损 害 程 度 及 病 情 加 重 、 后 恶 劣 的 依 预 据 , 旭 红 等 l 研 究 认 为 重 型 肝 炎 患 者 血 清 GG 同 T i 的 李 5 J T Bl 分 离 现 象 对 判 断 肝 损 害 程 度 有 重 要 意 义 。故 G T 是 判 断 肝 G
血清分离胶

血清分离胶血清分离胶是一种粘性流体,其结构中含有大量氢键,由于氢键的缔合作用形成网状结构。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网状结构被破坏,变成粘度低的流体。
当离心力消失之后又重新形成网状结构.恢复成粘度高的流体.这种性质被称为触变性(thixotropy).利用这一特性可制成一种血清分离胶。
当分离胶与凝固后的血液在同一试管中离心时,分离胶便在血清和血块之间形成胶状的隔离层将血清和血块隔开。
从而提高了血清的收得率,并在原状态下保存血清,简化了临床检验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现今医学检验技术已步入全自动化,微机管理的新时代.在临床检验领域内,不论临床化学.血清学,免疫学等检测中。
所甩标本大都需要分离血清。
如何船快速、足量地分离血清、并能简化操作,就是一个医学检验界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血清分离胶的应用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到希望日程。
血清分离胶是一种疏水性的有机化合物,其作用原理是:一般血清比重约1.02、血块比重约1.08、分离胶比重维持在1.05。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分离胶在血清和血块间形成隔离层.早期的分离胶是往硅油中加入硅石粉.再调整比重而制成.1973年美国PECTON公司以硅油和硅石为原料树成凝胶并装入玻璃试管中投放市场.1982年日本积水化学工业及其同行用塑料试管代替玻璃试管实现商品化。
1991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大连临床检验中心遁力协作,在国内首次研制出国产的血清分离胶。
并受到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的重视,投入临床应用后,证明完全达到分离胶标准要求。
现今的分离胶采血管其原料为聚酯或聚丙烯。
分离胶原料为聚烯烃、聚酯和丙烯。
促凝剂为硅石粉、硅石炭素及蛇毒等喷徐于管壁.分离胶置于试管底部,注入血样待血液凝固后置离心机中离心,分离胶即在血清、血块之间形成隔离层。
并使血清保持原状,无改变。
此隔离层紧密地粘附在试管璧上,可在原状态下由自动分析仪直接吸取血清,或冷藏保存,远途运输均不影响检测结果,也避免了纤维蛋白和溶血的影响。
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

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的影响研究目的研究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分离胶对生化指标结果产生的影响。
方法将我院门诊部2014年9月~2015年12月接收的105例作为分析对象,105例均为健康体检者,检验标本为空腹静脉血。
将添加有分离胶的采血管的血清生化指标检验结果作为分离胶组,将没有添加分离胶的采血管的血清生化检验结果作为参照组。
结果分离胶组的K+、GLu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CK、TP水平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两组的BUN、TBIL及AST水平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分离胶在临床检验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应用分离胶前应分析生化指标是否会受到不良影响。
标签: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分离胶;血清临床检验能够为疾病诊断、病情发展情况及治疗效果判定提供确切依据,生化指标是临床检验中的重要项目,生化指标检验结果是否准确,可对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产生影响。
生化指标检验结果可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分析前因素及分析中因素等[1]。
在临床检验中应用血清分离胶可以有效隔开血块、血清,并提高血清收得率,有助于简化检验过程。
本文探讨了在临床检验中应用分离胶对生化指标结果产生的影响,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门诊部2014年9月~2015年12月接收的105例作为研究对象,105例均为健康体检者,且均接受临床生化检验,对本次研究知情。
男68例,女37例;年龄为19~78岁,平均(57.3±4.9)岁。
1.2方法检验标本为空腹静脉血,采集检验标本前让体检者禁食8h以上,在早晨抽取静脉血,抽取时要求患者保持坐姿,一次性抽取8ml静脉血,随后将静脉血分别注入两支采血管中,即真空管与添加有分离胶的采血管,两支采血管中的静脉血标本均为4ml。
将采血管静置在4℃~25℃的环境下,静置时间为2h,随后采用BAIYANG-320A型离心机对静脉血标本进行离心处理,离心前先轻轻颠倒添加有分离胶的采血管,上下颠倒5~6次,以混匀分离胶与静脉血样本。
核酸管分离胶

核酸管分离胶核酸管分离胶是一种常用的实验室工具,可用于分离和纯化核酸分子。
它是一种聚合物凝胶,通常由琼脂糖或琼脂糖和琼脂糖酮混合物制成。
核酸管分离胶具有微孔结构,可以根据核酸分子的大小和电荷特性来分离它们。
在核酸分离的过程中,首先将待分离的核酸样品加入到核酸管分离胶中。
接下来,将电场施加到核酸分离胶上,使得带电的核酸分子在电场力的作用下向电极迁移。
由于核酸分子的大小和电荷不同,它们会以不同的速度通过核酸管分离胶。
核酸管分离胶的微孔结构起到了筛选的作用。
较大的核酸分子会在分离胶中的微孔中受到较大的阻力,因此迁移速度较慢。
而较小的核酸分子则可以更快地通过微孔,迁移速度较快。
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度和时间,可以实现对不同大小和电荷的核酸分子的分离。
核酸管分离胶的分离效果可以通过染色方法来观察。
常用的核酸染色剂包括溴化乙锭和SYBR Green等。
这些染色剂可以与核酸分子结合,并在紫外光下发出荧光信号。
通过观察染色后的核酸管分离胶,可以确定不同核酸分子的迁移距离和分离效果。
核酸管分离胶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可以用于研究DNA序列的测定、核酸杂交、PCR产物的分析等。
通过核酸管分离胶,科学家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核酸分子的结构和功能,进而推动生物学研究的发展。
总结起来,核酸管分离胶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工具,可以用于分离和纯化核酸分子。
它的分离原理是利用核酸分子的大小和电荷特性在微孔结构中的迁移差异,通过调节电场的强度和时间实现分离。
核酸管分离胶在生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于深入了解核酸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浅析分离胶采血管样本临床应用的解决方案

浅析分离胶采血管样本临床应用的解决方案摘要: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些分离胶采血管分离效果不佳,干扰测试效果。
临床化验室在新引入一种采血管前,应该进行严格的验证和评价,以判断其是否满足医学验证工作的质量要求,避免因分离效果不佳影响样本的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本文主要探讨分离胶采血管样本质量、控制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分离胶;采血管;临床应用;分离效果。
分离胶采血管在临床中已广泛应用,为了迅速推进检测技术的快速化,采血管中添加分离胶、促凝剂缩短了血液凝固时间,分离胶可在细胞成分和血清之间形成分离隔层,有效增加了血细胞和血清成分的稳定性。
同时减少了交叉感染等生物安全隐患规范了检验科采血技术,提高了检测标本的质量,方便了就诊患者。
但是随着分离胶促凝采血管等在临床实践应用不断增加,出现许多误区及使用中值得注意的有关问题化验室常用分离胶采血管一般有两种:血清分离胶促凝管,血浆分离胶抗凝管。
血清分离胶促凝管是往采血管中添加促凝剂以缩短血液凝固的时间,快速得到血清,在最短的时间内报告结果。
血浆分离胶抗凝管是在分离胶采血管内壁喷涂肝素钠等抗凝剂以满足快速血浆生化急诊检验的需要。
在临床应用中,常遇到分离胶采血管分离效果不佳的情况,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即分离效果不佳的原因,分离胶的引入对测量的影响。
分离胶分离效果不佳的原因。
1、分离胶质量分离胶是由疏水有机物和硅石粉组成的,分离胶比重介于血清和血细胞之间,这是分离胶返转性及分离血清的物理基础。
如果采血管分离胶质量较差,比重达不到要求,容易出现分离胶和血清交织在一起的现象。
2、离心操作分离胶促凝管制备高质量血清标本,离心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要采用水平离心机离心,如果离心时间过长,在分离胶凝聚体中由于氢键被切断后再难以形成网状结构而失去触变性。
相反,如果离心力过低,作用于分离胶的力较弱,使分离胶反转性不佳,可出现纤维蛋白凝状物停留在血清中或胶体层中,这很容易阻塞自动分析仪样本针。
探究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的影响

探究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的影响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血清分离胶对生化指标中生化指标的影响。
方法对来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体检者46例进行血液的采集,其中采用分离胶的真空采血管采血的为观察组,采用普通的玻璃采血管进行采血的为对照组,每组各23例。
观察这两组的12项生化指标的检测结果,分析这两组检测的结果的稳定性。
结果经两组检测得出观察组和对照组12项的生化指标检测的指标无较大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但经过0小时、24小时、48小时后检测结果得出,观察组血清的稳定性明显的高于对照组血清的稳定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血清分离胶对检验的结果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可以促进血液的稳定性。
关键词:血清分离胶;生化指标;生化指标Objective to study and study the effect of serum separation gel on biochemical indexes in biochemical indexes. Methods 46 health examiners who had been examined in our hospital for blood collection were collected,in which the vacuum extraction blood collected by separating glue was used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normal glass collecting blood vessel was used as the control group,with 23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results of 12 biochemical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and the stability of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two groups of test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12 index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P>0.05). However,after 0 hours,24 hours and 48 hour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ability of serum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serum sealant has little effect on the results of the test,but it can promote the stability of blood.[keyword] serum separation gel;biochemical index;biochemical index 在医学检测中采血检测已经是检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检测,往往是医生查出患者病因的最重要的检测[1]。
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在临床检验中的效果分析

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在临床检验中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研究并讨论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在临床检验中的临床效果,分析其研究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到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来我院进行血液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
实验组患者给予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进行血液的采集和检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试管进行采集和检验。
比较两组患者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的差异性。
结果:实验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患者的生化指标的差异性较大,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采用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对患者的血液进行采集和检测可以提高各项生化指标的准确性,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关键词】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临床检验;生化指标临床血液检查是判断患者疾病的一项重要检查步骤,血液检查的结果可以直接影响医生对患者疾病的判断与诊治,患者血清的分离和采集是关键而且重要的因素[1]。
为了更好地提高血液诊断的临床诊断服务,研究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在临床检验中的效果,现选取我院收治的130例来我院进行血液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将研究报告陈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自2012年10月到2014年5月期间收治的130例来我院进行血液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每组患者75例。
实验组患者给予血液分离胶采血试管进行血液的采集和检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试管进行采集和检验。
比较两组患者检验结果中生化指标的差异性。
对照组75例患者:男性35例,女性40例,年龄在22岁至63岁,平均年龄在(43.61±2.41)岁。
实验组75例患者:男性36例,女性39例,年龄在22岁至63岁,平均年龄在(43.61±2.41)岁。
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组间具有良好可比性。
经过影像学检查得,患者其他器官均正常,患者的神经系统以及血液系统也无严重疾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血液的采血管 在 高 速 离 心 力 的 作 用 下,分 离 胶 的 网 状 结 构 被破坏,变成低 黏 度 的 流 体。 此 时 比 重 较 大 的 血 浆 成 分 移 动 至试管底部,同时分离胶发生翻 转,在 血 清 和 血 浆 间 形 成 中 间 层。当离心停止后,分 离 胶 中 的 大 量 氢 键 再 次 缔 合 形 成 网 状 结构,恢复初始 高 黏 度 凝 胶 状 态,并 与 试 管 壁 紧 密 粘 附,在 血 清和血浆间形成隔离层 ,达到分离血清的目的[1]。
血液分离胶是一种具有触变性能的粘性流体。当分离胶 与凝固后的血液在同一试管中离心时,分 离 胶 便 在 血 清 和 血 浆 之间形成胶 状 的 隔 离 层,从 而 阻 止 了 血 清 与 血 浆 间 的 相 互 扩 散。该隔离层紧密的粘附在试管 壁 上,使 得 血 清 可 在 原 状 态 下 分析检测或保存。大大提高了分析检测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
2 血 液 分 离 胶 的 制 备 方 法
血液分离胶一般 由 黏 度、比 重 控 制 剂,触 变 剂,稳 定 剂 等 组成。由于其特殊 的 应 用 功 能,血 液 分 离 胶 一 般 具 有 以 下 性 质:(1)比 重 介 于 血 清 和 血 浆 之 间 ;(2)疏 水 性 强,触 变 性 好; (3)无毒无污染;(4)不与 血 液 反 应。随 着 聚 合 物 技 术 的 发 展, 越来越多的新型 材 料 用 于 制 备 性 能 优 良 的 血 液 分 离 胶,如 聚 硅氧烷高分子等。
传统的血清分离方法是将凝固后的血液在高速离心条件 下,使血清与血 浆 分 离。 但 初 步 分 离 后 的 血 液 组 分 在 常 规 放 置条件下会相互 扩 散,且 在 分 析 或 保 存 时 需 将 血 清 从 原 容 器 中取出。从而降低了分析检测的效率和准确性。血液分离胶 正是在这样一种需求下得以迅速发展。
Research status and prospect on the preparation of blood separating gel
Zhang Liping1 Luo Xiaoqiu1 Bai Hongqiang2
(1.Guangzhou Tinci Materials Technology Co.,Ltd.,Guangzhou 510760; 2.College of Pringting and Packaging,Wuhan University,Wuhan 430072)
William[5]同样也指出:由 于 加 入 血 液 分 离 胶 的 采 血 管 需 经过 γ 辐 射 消 毒,如 不 加 入 网 格 构 成 剂 或 不 经 过 特 殊 工 艺 处 理的血液分离胶 会 在 此 过 程 中 失 去 部 分 功 能,比 如 黏 度 不 能 保 持 等。 他 提 出 的 改 进 方 法 是 将 二 甲 基 硅 油 如 DC-360 等 与 15%质量分数左 右 甲 基 化 的 二 氧 化 硅 混 合 均 匀,然 后 在 真 空 条下加入0.01%~0.02% 质 量 份 的 聚 硅 氧 烷 -聚 氧 化 烯 共 聚 物网格构成剂,在低于 120℃ 下 反 应 一 段 时 间,得 到 300000cP 左 右 黏 度 ,能 耐 一 次 辐 射 消 毒 的 分 离 胶 。
韩保祥等[7]用黏度10000~80000cP 的 聚 硅 氧 烷 (如 端 羟 基聚二甲基硅氧烷、聚二甲基苯 基 硅 氧 烷、聚 甲 基 乙 烯 基 硅 氧 烷等)、大分子碳氢化合物(聚 丁 二 烯、聚 异 丁 烯、液 体 石 蜡 等) 和疏水二氧化硅 等 原 料 加 入 具 有 高 剪 切 力 的 反 应 罐 中,在 温 度为60~80℃下反应3~8h,得到比重为1.04~1.05,黏 度 为 200000~600000cP 的血清分离胶。
Abstract How blood separating gel works was briefly introduced and the methods for its preparation from silicone
materials or hydrocarbon polymer were summarized in detail.Due to its better physiological inert,chemical stability and lower impact on clinical test,silicone materials were considered to be the best basic material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new blood separation gel.
王海鹏等[8]公开了一种有机硅分 离 胶 的 制 备 方 法 和 应 用。 其 制 备 方 法 为 :有 机 聚 硅 氧 烷 54~82 份 ,羟 基 硅 油 4~15 份 ,用 有 机 硅 化 合 物 疏 水 处 理 的 气 相 法 二 氧 化 硅10~25 份 ,硅 烷 偶 联 剂 1~6 份 混 合 均 匀 后 在 60~116℃ 下 搅 拌 保 温 5~12h,然 后 在 120~180℃ 下 真 空 脱 除 小 分 子 化 合 物 1~6h,得 到 具 有 优 越 触 变性能的有机硅分离胶。该产品用于制备带有血清分离胶的 快 速 采 血 管 ,具 有 卫 生 、安 全 、无 毒 、隔 离 性 强 的 优 点 。
作 者 简 介 :张 利 萍 (源自962- ),女 ,高 级 工 程 师 ,工 学 学 士 ,主 要 从 事 有 机 硅 材 料 的 研 究 开 发 。
·8·
化工新型材料
第 41 卷
Anthony[4]在专利中指出,典型的聚硅 氧 烷 加 二 氧 化 硅 分 离胶在存放过程中,会发生二氧 化 硅 完 全 被 聚 硅 氧 烷 浸 润 ,造 成的后果是分离胶的粘度会随 着 时 间 降 低,触 变 性 逐 步 丧 失, 牢固度降低,以致分离效果不佳,当 倾 倒 时 会 存 在 溶 血 的 现 象 等。其研究指出:通 过 加 入 甘 油 或 水 等 (通 过 氢 键 作 用 )可 增 强稳定性,但低分子不足以形成 良 好 的 网 状 结 构,且 低 分 子 对 血液成分不是完全惰性,而 使 用 聚 硅 氧 烷-聚 氧 化 烯 共 聚 物 如 DC-190、DC-192等,则 可 解 决 上 述 不 足。 其 制 备 方 法 为 将 聚 硅氧烷和比表面积大 于 80m2/g 的 二 氧 化 硅 混 合 均 匀 成 凝 胶 状,然后在搅拌下滴加 聚 硅 氧 烷-聚 氧 化 烯 共 聚 物 作 为 网 状 结 构稳 定 剂,得 到 比 重 为 1.037~1.050,粘 黏 为 350000~ 450000cP 的凝胶组合物。
2.1 以 有 机 硅 高 分 子 材 料 为 基 础 材 料 的 血 液 分 离 胶
Michel等[2]最早公布了一种以有 机 硅 为 原 料 的 的 血 液 分 离胶。其制备方法为直接将硅氧烷流体如聚二甲基硅氧烷或 烷氧基硅烷单 体 与 二 氧 化 硅 混 合 均 匀 ,得 到 比 重 为 1.030~ 1.050的触变性凝胶组 合 物。 所 得 产 品 具 有 疏 水 性 好、无 毒、 对 血 液 成 分 呈 化 学 惰 性 ,因 而 可 用 于 血 液 分 离 。
摘 要 简要介绍了血液分离胶的工作原理,综述了以有机硅材料或高分子碳氢化合物材料为基础制备 血 液 分 离 胶 的方法。从具有更好生理惰性与化学稳定性,减少血液分离胶 对 检 测 结 果 影 响 等 方 面 来 说,有 机 硅 材 料 仍 将 是 今 后 开 发 新型血液分离胶主体材料的最佳选择。
关 键 词 血 液 分 离 胶 ,制 备 ,有 机 硅 材 料 ,高 分 子 碳 氢 化 合 物
John H Wright[3]公 开 了 一 种 可 用 于 血 液 分 离 的 有 机 硅 凝 胶 组 合 物。 该 组 合 物 以 黏 度 为 10000~500000cP 的 二 烷 基 (甲基、苯基、氯苯基)聚硅氧烷为基础原料,先 与 4% ~18% 质 量份的气相二氧化硅(经环硅 氧 烷 或 硅 氮 烷 疏 水 处 理 过 的 )混 合均匀,然后加入0.1% ~2% 质 量 份 的 聚 醚 作 稳 定 剂。 得 到 比 重 为 1.035~1.06 的 血 液 分 离 胶 。
第 41 卷 第 2 期 2013 年 2 月
化 工 新 型 材 料 NEW CHEMICAL MATERIALS
Vol.41 No.2 ·7·
血液分离胶制备研究现状及展望
张 利 萍1 罗 啸 秋1 白 洪 强2
(1.广州天赐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广州 510760;2.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武汉 430072)
Seiichirou Honda等[6]以 二 甲 基 二 氯 硅 烷 疏 水 处 理 的 二 氧化硅作为触变剂,2 种 黏 度 调 节 剂 和 一 定 质 量 粘 度 稳 定 剂, 得到具有良好分离功能的血液分离胶。该配方中2种黏度调 节剂分别指与触 变 剂 具 有 强 相 互 作 用 的 第 一 黏 度 调 节 剂 (如 环氧基改性的大豆油等)和与 触 变 剂 具 有 弱 相 互 作 用 ,但 与 第 一黏度调节剂具 有 良 好 相 容 性 的 的 第 二 黏 度 调 节 剂 (如 氯 化 聚 异 丁 烯 等 );粘 度 稳 定 剂 指 的 是 非 水 溶 性 长 链 烷 基 叔 胺 。
Key words blood separating gel,preparation,silicone material,hydrocarbon poly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