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生本课堂导学案:第26课 皇帝的新装

合集下载

人教七年级26课导学案

人教七年级26课导学案

26《皇帝的新装》导学案课时:第一课时(共2课时)课型:预习+展示+反馈学习目标:1、培养自己的朗读能力。

2、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自己的想象力。

3、学习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及恰当的修辞、合理的想象突出作品主题。

培养自己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学习重点)文学常识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的代表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

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

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一百六十余篇。

在《丑小鸭》《海的女儿》《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篇中,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想像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学习流程(一)独学1、速读课文,查阅词典或资料,解决字词:(1).称赞()称职()称杆()A.chèn B.chēng C.chèng(2)差使()差错()差不多()参差()A.chā B.chàC.chāi D.cī (3)走着()高着()着急()着眼( ) A.zhāo B.zháo C.zhuó D.zhe (4)圈定()猪圈() A.juàn B.quān(5)关系()系上() A.jì B.xì注意“御聘”字形2、精读课文,梳理情节童话并不直接说明一个道理,而是通过曲折动人的故事情节揭示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和恶。

我们这篇文章是怎样揭示生活的美与丑、真与假的呢?通过怎样的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的呢?分别在横线上填上不同的词。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 皇帝的新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26课 皇帝的新装》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中国有一句俗语是“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真话有时候的确是不太惹人爱,人们都比较喜欢听好话,赞美的话,但是倘或我们身边的所有人都不说真话,那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那?今天我们就来进入这样一个没有真话的世界,看看主人公的结果是悲那还是喜那?(二)检查预习1、童话、作者童话介绍:童话是文学体裁中的一种,主要面向儿童,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夸张、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

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安徒生童话》,是丹麦的安徒生写的故事,如丑小鸭,海的女儿。

《格林童话》,德国的格林兄弟收集的故事,如长发公主,白雪公主。

作者:安徒生被世人称为“世界童话之王”、“丹麦童话大师”。

《海的女儿》、《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拇指姑娘》、《野天鹅》2 字词课后的读一读,写一写炫耀称职妥当呈报滑稽陛下精致头衔爵士骇人听闻随声附和(三)初读课文,感性感受1、谈自己对文章的初读感受,可以说对整个文章来说,也可就文章中的某个人物来说如皇帝、孩子、大臣、百姓教师基本准备:积极鼓励学生发言表达,给予学生积极肯定性的评价2、学生复述课文,梳理文章的主要情节教师基本准备:学生复述要包括童话的主要情节:爱新衣——做(看)新衣——试新衣——展新衣——识新衣(四)分角色读课文,体察人物1、分角色分别读人物的心理想法,要读出感情,切合人物的内心的真实状态2、结合人物的心理、动作表现分析人物的性格3、品析人物、情节所表现出来讽刺意味及喜剧性教师基本准备:1、一段极力渲染国王爱衣服,是为了为下文做铺垫只有把国王爱衣服渲染到极致,才能叫国王顺利成章的进入骗子的圈套2、分批叫学生进行角色朗读,可让学生多尝试,尽可能把人物的内心揣摩到位,通过朗读体会出来第三段有关国王的心里的描要让学生读出国王那种向往憧憬又特别迫切的心情,显示出国王的愚昧、昏庸无知又有点洋洋自得骄傲自大而以下的大臣们的心理显示了大臣们的阿谀逢迎,愚昧无知、惺惺作态3、文章中除了细致地心理描写还写了各种人的动作,本没有衣服他们却极力掩饰自己看不见得事实,做出了各种滑稽可笑的动作,极具讽刺性,喜剧效果也由此显现出来。

人教版语文—学年七年级上册《第26课 皇帝的新装》生本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学年七年级上册《第26课 皇帝的新装》生本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学年七年级上册《第26课皇帝的新装》生本课堂导学案 26《皇帝的新装》学习目标:1、学习梳理情节的方法,了解文章大意。

2、学习通过人物各种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的作用。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爵士()陛下()称职()附和()炫耀()赏赐()头衔()钦差()2.积累词语,说出含义不可救药:骇人听闻:精致:课堂探究1、阅读全文,想想骗子的骗术为什幺能够得逞?2、你认为皇帝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内容试做简要分析。

3、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

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4、课内精读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使他们好马上开始工作。

(1.选出词的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A、漂亮辨别B、美观奇怪C、炫耀愚蠢D、聪明花掉(2.第一段哪几个句子把皇帝爱穿着的癖好夸张到了极点?突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3.两个骗子是怎样行骗的?(4.“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了什幺作用?当堂检测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猴子大王狮子大王病了,它委托猴子暂时代它管理兽国的事情。

对于自己的才干,猴子是十分明白的:“人为万物之灵。

”只有猴子是跟人差不多的,若论翻筋斗之类的运动,那幺,人还要自愧不如哩。

猴子以它的临时职务而自豪。

因而它经常用两足走路,挺胸凸肚,十分神气;虽然背脊骨已经痛得挺不直了,它还是不采取四足爬行的办法。

——说。

26课导学案

26课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导案26.皇帝的新装第一课时【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能在朗读中体会人物心理,品评人物形象,并能发表自己独特的看法。

过程与方法1、巧妙导入法:在导语中翘舌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营造一个让学生主动参与的氛围,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

2、诵读教学法:贯穿朗读教学指导,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掌握童话以及安徒生的文学常识;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掌握本文的写作思路。

体会童话巧妙的构思和曲折的情节;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揭示人物心理,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了解童话中夸张和想象的作用。

【导学过程】一、导入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根钓鱼杆,同学们钓过鱼吗?能告诉老师钓鱼有哪些技巧吗?今天我们将一同跟随丹麦童话大师去钓一条很大很大的鱼。

在《皇帝的新装》一文中,是谁在钓鱼?他想钓哪条鱼?他用的鱼饵又是什么?最后又是谁把丝线剪断了?请大家扛着这跟钓鱼杆,默读课文,寻找答案。

二、预习检测案(一)课前预习1、作者名片安徒生(1805—1875)丹麦著名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

童年生活穷苦。

早期写过一些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

著名作品有《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夜莺》《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

作品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了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了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

2、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

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自读课文;标出段序;勾画并疏解生字词。

4、自读课文,做简单的主题归纳。

5、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皇帝的新装》导学案讲学稿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皇帝的新装》导学案讲学稿

人教版初一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6课《皇帝的新装》导学案讲学稿二六皇帝的新装【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体会想像和联想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

2、体会文章各种精妙的描写,把握人物性格形象。

3、联系生活,深刻理解作品寓意,培养敢说真话的良好品质。

【学习重点】重点是领会作品内涵,养成诚实价值观【学习难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发展自己的创新思维【知识链接】1、走近作者安徒生(1805—1875),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写作背景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

当时,丹麦成为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3、体裁介绍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更衣()称职()随声附和()的确()赏赐()陛下()滑稽()骇人听闻()爵士()御聘()2、你能解释下列词语吗?呈报:滑稽:骇人听闻:不可救药:3、本文选自,体裁是一篇,作者是(国家)著名童话作家。

他一生创作了、、等大量优秀的童话作品。

4、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哎呀,美极了!真是美极了!()(2)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3)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找出文中陌生的字,借助工具书掌握它的音、形、义。

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语文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人物形象的分析,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3、培养感悟文章主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以朗读为载体,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会文章艺术特色,感悟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生活中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敢说真话的优秀品质。

2、培养批判精神,敢于揭露生活中的丑恶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1、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表现人物的方法。

2、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难点:理解童话中想象和夸张手法的艺术特点。

突破方法:以听、说、读、写为载体,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与教师适当引导相结合,加深认识。

教材分析:童话是通过丰富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来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曲折地反映现实生活。

它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都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提炼概括,集中创造出来的,比现实生活中所实有的更具代表性。

因而能够让读者感到信服。

《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的安排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就很有这种特点。

因此,本文的教学重点就在于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深刻体会作品的揭露力量,并在这基础上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教学方法:情境激趣法、教师引导,学生团结合作、主动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一、导入多媒体出示图片,学生猜其出处(安徒生童话的几个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拇指姑娘》、《丑小鸭》中的一个场景)二、作者、寓言介绍以上几个故事,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吗?作者:安徒生(1805-1875)全名: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

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

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皇帝的新装》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
册)
【学习目标】
1.培养朗读能力。

2.感知课文情节,进而培养想像力。

3.领会童话深刻的内涵,培养敢于说真话的品格。

一、课前预习
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⑴注音
愚蠢御聘分外滑稽贮蓄
陛下赏赐钦差爵士勋章
⑵解词
滑稽--精致--无双--华盖--
3.认真阅读课文(含单元提示、课文提示、课文、课下注释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①跳读文章,提炼文章的主要信息--按相同格式,理清
全文情节结构。

爱新装--()--()--()--()
②如果用一个字概括本文情节,你选字(比如:蠢,笑,骗等)理由--
二、整体感悟
1.展示课前预习1、2、3
2.默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分别担任皇帝、老大臣、诚实的官员、小孩子、其他人、旁白。

a用普通话
朗读、口齿清楚、准确表达语气。

b听读的同学边听边在书
上标出故事大致情节。

合作探究
⒈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其骗
术得逞的关键在哪里?
⒉皇帝为什么会受骗?
⒊两个大臣是故意欺骗皇帝吗?
⒋老百姓又为什么要说谎话?
⒌小孩为什么敢说真话?
⒍皇帝与他的亲信三次去看布料的场面相同,你觉得重
复吗?
四、课堂检测
1、按原文填空:
①我什么也没有看见!这可了。

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
②“这布是的!的!的!”每个人都着。

2、概括填空,从另一个角度概括情节:
骗子骗→大臣骗→皇帝骗→百姓骗→小孩骗
徐秀形。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第26课《皇帝的新装》教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

《皇帝的新装》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目标理清故事情节,了解写作思路,了解童话通过幻想、想像和夸张塑造形象的特点。

通过人物分析理解写作意图。

2.过程和方法目标默读、把握写作思路。

共同合作探究文章主题。

通过课本剧表演,深刻把握作品的思想意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生活中任何时候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爱慕虚荣,要实事求是。

教学设想:本文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写于1837年,是他最著名的童话之一。

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课文具体描述的是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的“美丽的新装”,深刻发掘的则是看得见的皇帝及大臣们的丑恶灵魂。

童话以骗开始,以骗结束。

“新装”是贯穿故事始终的主线,作者展开的情节、安排的材料、刻画的人物都是围绕这条主线进行的。

据调查结果表明这篇童话是最受学生喜爱的课文之一。

七年级学生的心理还处在由儿童向青少年过渡的时期。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像、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

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脍炙人口,文质兼美,对学生很有教育意义,又适应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像世界。

对他们而言,几乎没有文字障碍。

这篇童话字面上容易懂,故事又有趣,讲读时注意防止浮而不实,追求表面热闹,引导学生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等描写理解写作意图,了解童话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了解故事内容,能分清哪是叙述部分,哪是人物的心理描写、语言描写和行动描写,能读出各自不同的感情。

教学步骤一、激情导入1.同学们,前几天我听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它给我带来了快乐。

今天,我把这个故事带来,让大家共同来分享分享我的快乐。

(播放《皇帝的新装》影音文件)同学们,你们喜欢这个故事吗?教师介绍:《皇帝的新装》是19世纪丹麦著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初期创作的童话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2013学年度七年级上册语文生本课堂导学案
26《皇帝的新装》
学习目标:
1、学习梳理情节的方法,了解文章大意。

2、学习通过人物各种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想象和夸张的手法的作用。

学习过程:
前置作业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爵.士()陛.下()称.职()附和.()炫.耀()赏赐.()
头衔.()钦差.()
2.积累词语,说出含义
不可救药:骇人听闻:
精致:
课堂探究
1、阅读全文,想想骗子的骗术为什么能够得逞?
2、你认为皇帝是个怎样的人,结合具体内容试做简要分析。

3、后来,一个小孩子最先说出了真话,紧接着老百姓也都说真话了,而皇帝和他的内臣们仍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

作者这样写,你是怎样理解的?
4、课内精读
许多年前,有一个皇帝,为了穿得漂亮,……
有一天,他的京城来了两个骗子,……
“那真是理想的衣服!”皇帝心里想,……使他们好马上开始工作。

(1.选出词的感情色彩完全相同的一项()
A、漂亮辨别
B、美观奇怪
C、炫耀愚蠢
D、聪明花掉
(2.第一段哪几个句子把皇帝爱穿着的癖好夸张到了极点?突出他怎样的性格特点?(3.两个骗子是怎样行骗的?
(4.“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

”这句话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起了什么作用?
当堂检测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猴子大王
狮子大王病了,它委托猴子暂时代它管理兽国的事情。

对于自己的才干,猴子是十分明白的:“人为万物之灵。

”只有猴子是跟人差不多的,若论翻筋斗之类的运动,那么,人还要自愧不如哩。

猴子以它的临时职务而自豪。

因而它经常用两足走路,挺胸凸肚,十分神气;虽然背脊骨已经痛得挺不直了,它还是不采取四足爬行的办法。

——说句老实话,猴子已经觉得:像狮子那种走路方式,是不够做兽国大王的资格的。

既然代替执政,猴子就可以派这个办这事,派那个办那事,然而它不放心,它看不出其他野兽有什么才干和能力。

兔子太胆小,又是斜眼睛,自然不能派它工作的。

驴子,当然不行。

狼虽凶狠,可惜没学问,恐怕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狐狸,这样的家伙是不能信任也不应信任的。

老虎力气大,在兽类中也有点威信——猴子大王几乎要派它去工作了,但转念一想:“它不是最近意见很多,已经不大听话了吗?”
把所有野兽的缺点一一衡量以后,猴子大王就越发觉得自己能干了。

它就打定主意凭自己的双手来治理国家,虽然它其实连手也没有。

猴子大王翻山越岭,过河涉水,一切亲自动手。

它辛辛苦苦,汗流浃背,连屁股上的毛也掉了不少。

而驴子闲得在地上打滚,兔子斜着眼睛旁观,狐狸心里窃笑,老狼大骂“活该”,老虎满腹牢骚、仰天长啸……
起初猴子大王很欣赏自己的忙碌,以及自己在忙碌中显出来的那一份才能。

嘴上却假装抱怨:“我这个辛辛苦苦啊,其实是自讨苦吃!”
但日子一久,猴子大王就感到心力交瘁,穷于应付了。

“大家都是野兽,为什么这些家伙这样低能呢?狮子的病还不好,天塌下来也只好由我顶着。

事情又是这样多……”猴子大王开始真的抱怨起来,“如果我是孙行者就好了,拔一把毫毛,叫声变,就变出千千万万来,就立刻把一切事情办好了。


猴子大王自然不是孙行者,而且由于天天唱“独角戏”的缘故,就是身上的毫毛也快掉光了。

1、结合文意,揣摩猴子的思维逻辑,分别为文中两个横线处补写合适的句子。

(1)驴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狐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猴子认为兔子、驴子、狐狸……包括狮子都是,,而认为自己是,。

由此可以反映猴子的性格特征是。

3、猴子的这种性格还表现在它其它的言行举止和心理活动上,请列举一例,并加以说明。

4、如果你是兔子、驴子、狼、狐狸或老虎,那么你最想对猴子说什么话?请写在下面。

5、假如你是狮子,那么你会怎样评价猴子?
参考答案:
1.骗子抓住皇帝大臣们虚伪的心理。

2.虚荣、愚蠢、自欺欺人、虚伪。

(具体内容略)
“仍然装模作样地把戏演下去”是前面所表现的虚伪的继续和深化。

如果让“戏”就此收场,则害怕国人明白了自己的昏庸、愚蠢乃至不够格做皇帝;继续“演”下去,则是为维护自己的权威,这充分暴露了皇帝内心的怯弱虚伪。

1.C2.为了穿得漂亮,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

”突出了皇帝不务正业,不理朝政,昏庸无能的特点。

3.两个骗子抓住了皇帝爱穿新装的特点和皇帝爱慕虚荣、昏庸无能的弱点行骗。

4.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1、(1)如:傻头傻脑,光凭死卖力气(2)如:虽也说不上聪明,不过是狡猾,而且过去手脚也不干净(可不限于此)
2、没有什么才干和能力是“万物之灵”,比人还强只看别人的缺点,不信任别人。

(目中无人,妄自尊大)
3、如它走路的样子、忙碌时的心理活动等。

4、(略)
5、(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