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水2008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农业教案

八年级农业教案

八年级农业教案农田水利工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农田水利工程的意义,了解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和种类。

2.能够描述农田水利工程的基本原理和实施过程。

3.能够掌握水稻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了解农田水利工程的种类和作用。

2.掌握水稻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三、教学难点:1.了解农田水利工程的发展历程。

2.掌握水稻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

四、教学过程:1.引入(10分钟)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引发学生对农田水利工程的兴趣,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2.认识农田水利工程(15分钟)介绍农田水利工程的概念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同时,介绍不同类型的农田水利工程,如水利灌溉、水土保持和排水等。

3.水稻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20分钟)以水稻农田水利工程为例,介绍其设计和施工技术。

首先介绍水稻农田水利工程的设计原则,如合理利用水源、合理布置灌溉设施等。

然后介绍水稻农田水利工程的施工工艺,如灌溉沟的挖掘与清理、水利设施的安装和调试等。

4.小组合作设计农田水利工程(3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农田水利工程方案。

根据已学内容,设计一个完整的农田水利工程方案,包括灌溉设施的布置、施工工艺的设计等。

并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保证灌溉水的供应、如何防止水渍造成水稻根部缺氧等。

5.展示和总结(10分钟)各小组展示设计方案,并进行讨论和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农田水利工程对农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作业布置:要求学生以农田水利工程为题目,写一篇300字的小短文,总结农田水利工程的意义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设计,学生对农田水利工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008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光合作用、水分、矿质代谢)

2008届高三生物第一轮复习教案(光合作用、水分、矿质代谢)

第三节光合作用考点要求:光合作用的发现:相关实验设计原理及过程(原料CO2、产物O2、淀粉、条件光等)叶绿体中的色素:种类、含量、颜色、吸收光谱、提取、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少数特殊状态叶绿素a的功能,其它色素的功能。

光合作用的原料、场所、条件、产物;光合作用总反应方程式。

光合作用过程:光反应阶段(物质、能量变化);暗反应阶段(物质、能量变化)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ATP、NADPH)→稳定的化学能C3植物和C4植物的概念及叶片结构的特点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提高农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措施:适当提高光照强度、适当增加CO2浓度(大田与温室增加措施)、白天适当提高温度、夜晚适当降温(昼夜温差)、保证必需矿质元素供应等。

一、光合作用的定义:二、光合作用的发现史:1、普里斯特利的实验(2)实验结沦:植物可以更新空气注意:缺点:缺少空白对对照变量:小白鼠或蜡烛的反应后来有人重复了这个试验,有点成功,有的不成功,则说明:(1)该试验的成功与否,要看是否将装置置于阳光下(2)释放的氧气与小白鼠需要的氧气达到了平衡(3)光合作用需要的二氧化碳与小白鼠呼出的二氧化碳达到了平衡2.萨克斯的实验(1)实验过程及现象(2)实验结论: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同时证明光合作用需要光注意:自身对照自变量:光照因变量:颜色变化3.恩格尔曼的实验(2)实验结沦: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

同时证明: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注意:自身对照自变量:有光或无光;有无叶绿体的部位因变量:好氧细菌的分布试验设计的巧妙之处:水绵具有长而大的叶绿体,并以好氧性细菌作为标志生物,便于试验操作和观察4.鲁宾和卡门的实验(1)同位素标记法(2)实验过程(见右图)(3)试验结论:光合作用释放的O2全部来自水注意:相互对照自变量:标记物因变量:氧气的放射性附:同位素标记法的应用:(1)研究氧气的来源和二氧化碳中碳的去向(2)研究DNA是遗传物质;DNA分子复制的研究;细胞分裂过程的研究(3)不同元素的分布与作用的研究(4)动物胚胎发育中,不同胚层发育方向的研究另:设计试验证明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三、场所——叶绿体介绍其结构(区别C3和C4植物的叶绿体)四、条件1、色素(1)分布:囊状结构薄膜上(2)作用:吸收、传递、转化光能(3)种类: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①原理:A、叶绿体中的色素溶于有机溶剂(丙酮、酒精、石油醚等)中,利用丙酮可以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农水工程水文(第2-3章)PPT课件

农水工程水文(第2-3章)PPT课件

洪水位
枯水位
滩地
主槽
河流沿水流方向,自高向低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 下游和河口五段。
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多为泉水、溪涧、冰川、湖泊 或沼泽等。
上游紧接河源,多处于深山峡谷中,坡陡流急,河谷 下切强烈,常有急滩和瀑布。
长江源头冰川
长江上游河段
一、河流(续)
中游河段坡度渐缓,河槽变宽,两岸常有滩地,河床 较稳定。
累积降雨 0
11.5 45.0 76.9 78.5 80.7
60
降水量过程图
50
40
30
20
10
0 123456
时段
120.0 100.0
累积降水量过程线
80.0
60.0
40.0

20.0
0.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时间
时间 13:00 14:00 15:00 16:00 17:00 18:00
水的时间变化特性。
17:00 18:00
累积降雨 0
11.5 60.0 77.0 78.5 80.7
时段降雨 0
11.5 48.5 17.0 1.5 2.2
降水量(mm)
80 降雨强度与历时曲线
60
40
20
0 012345678 时间
历时 1 2 3 4 5 6
累积降雨 48.5 65.5 77.0 78.5 80.7 80.7
Z 57.7 104 km3 / a
X 海 45.8 104 km3 / a X 陆 11.9 104 km3 / a X 57.7 104 km3 / a
第二节 河流和流域
一、河流
1.河流的形成与分段

教案:08中国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教案:08中国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教案:08中国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分析中国三农问题的经济学分析(教案)一、中国三农问题形成的基本思路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大陆继土地改革运动之后发动的又一场导致农业和农村发生重大变革的运动。

这场运动因其规模巨大、影响广泛、过程的跌宕起伏,以及对中国农村经济、社会各方面后续影响的深远,使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中共党史和农村经济社会史等学科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之一。

特别是对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动因,理论界更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应该说,与其他许多复杂的历史事件一样,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动是由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是,在这些综合因素中,到底哪一种力量对其最初的发动、后来的发展和最终的命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呢?结合目前学术界较具代表性的理论观点,对此再次进行深入考察与理论反思,认为主导中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根本原因不是当时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也不是为了实施工业化战略的一种配合行动,而是中国共产党在传统社会主义理念支配下,追求一种“社会主义的”农村发展道路的主观选择。

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首要动因,源于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他们认为,土改后建立起来的小而分散的小农经济无法实现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组织起来进行合作化,以增产粮食、发展农业生产、农业合作化运动正是适应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小农经济进行改革,以进一步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而开展的。

这种观点在理论界相当流行。

当时在宣传和发动农业合作化运动时,也正是从这一点着手的。

建立在劳动农民的生产资料私有制上面的小农经济,限制着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和工业化事业对粮食和原料作物日益增长的需要……因此,必须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

这种观点其实隐含了两个理论假设:第一,土地改革运动后建立起来的小农经济已经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成为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第二,通过农业合作化运动引导农民走向集体化以后,能够有力地推动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曲面体表面上取点、取线
圆柱、圆锥和圆球表面取点、取线分析——作图——应用
平面截曲面体
1)特殊位置截平面与曲面体相交分析——作图——应用
* 2)一般位置截平面与多面体相交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及难点:
曲面体表面取点、取线;
教学措施:
1.空间分析
2.联系作图原理及基本方法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2.国家标准关于制图方面的规定;
3.了解制图工具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1.制图标准来源及发展;
2.尺寸标注:课堂提问法;
类比法:实例分析“归类”小结;
纠错:正误对照。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思考题:制定制图国标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作业:水利工程制图习题集



2008年月日
教学
目的
掌握几何图形的正确绘图方法及步骤
2.物体的三面投影图
1)物体的一个投影不能定形;
2)三投影面的建立;
3)三面投影的基本规律。
3.工程上常用的四种投影图
1)多面正投影图;2)轴测投影图;
3)标高投影图;4)透视投影图。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
1.三视图的形成及其投影规律
2.简单叠加体和挖切体三视图的画法
教学方法:
1.采用挂图、生活实例、自制教具现场动态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投影概念和三投影面体系,搞清空间与平面的对应转换关系。
思考题:
平面立体表面取点、取线的意义,作图中应用的基本知识与方
法有哪些?
作业:水利工程习题集



2008年月日
教学
目的
掌握平面与平面体相交截交线求解




立体
平面截平面体
1)截交线的定义及相关术语
2)截交线的性质:共有性封闭性
3)平面与平面体之截交线形状分析
4)求截交线的方法及步骤
5)特殊位置平面与多面体相交工程实例
目的
1.了解课程性质、任务、目的及要求
2.掌握正投影的特性及国家标准制图基本知识




绪论
1.本课程的任务、性质、目的及学习方法;
2.了解投影法基本概念;
3.画法几何及工程制图发展史。
制图基本知识
1.制图国家标准;2.字体;
3.图幅及标题栏;4.图线;
教学
重点
、难
点及
教学
方法
教学重点:
1.本学科在人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本质联系及区别是什么?
作业:水利工程习题集



2008年月日
教学
目的
1.掌握基本几何体中曲面体的投影、表面取点、连线
2.掌握平面与曲面体相交表面交线




立体
1.圆柱、圆锥和圆球
1)圆柱投影分析——投影作图——总结投影特性
2)圆锥投影分析——投影作图——总结投影特性
3)圆球投影分析——投影作图——总结投影特性
石河子大学机械电气工程学院
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
教案
班级:农水08-1、2、3
学时:72
********
时间:二○○八年八月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
姓名
温宝琴
职称
讲师
总学时
72
使用教材
《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画法几何及水利工程制图习题集》






在水利工程中,图具有先导性,既能充分表达设计思想,交流技术,也可指导施工及制造,故被誉为“工程界的语言”。本课程教学目的:
作业:水利工程制图习题集



2008年月日
教学
目的
掌握国家制图标准的基本知识及规定




制图基本知识
3.图幅及标题栏(复习);4.图线(复习);
5.比例;6.尺寸标注;
7.建筑材料图例;8.制图工具及仪器的使用。
应用举例:
“水利工程制图习题集”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图形的尺寸标注;
2.平面体表面上取点、取线
棱柱、棱锥表面取点、取线分析——作图——应用
平面截平面体
1.特殊位置截平面与多面体相交分析——作图——应用
* 2.一般位置截平面与多面体相交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及难点:
棱锥表面取点、取线;
教学措施:
1.空间分析
2.联系作图原理及基本方法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2.挂图、模型演示。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思考题:
1.为什么工程图样采用正投影?
2.如何体会三视图投影规律中的“俯、左视图宽相等”?
作业:水利工程制图习题集



2008年月日
教学
目的
掌握立体上点的投影特性




点、直线、平面
1.点的投影
1)点的二面投影及投影规律;
2)点的三面投影及投影规律;
作业题:
水利工程习题集



2008年月日
教学
目的
1.掌握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
2.掌握平面对取点、取线的投影及作图




点、直线、平面
3.平面的投影
1)平面的表示法及投影
2)各种位置平面的投影
3)平面内外的点和直线及作图
4)平面内的特殊位置线
* 5)平面的投影变换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重点:
1.圆柱体截交线(三种情况)
2.圆锥截交线(五种情况)
难点:复合截交线
教学方法:
1.典型模型观察记忆;
2.变态、动态、联想的截切线变化;
3.认真观察截切后形体结构的变化;
4.注意引导从分析-特殊点-一般点-连线-判别理性-综合整理;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思考题:
6)一般位置平面与多面体相交工程实例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特殊位置平面与平面立体相交
教学措施:
1.脉络法:点--线--面--立体--立体—表面定点定线
2.动态形体分析法:联系立体投影动态变换对投影的影响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思考题:
特殊位置平面与一般位置平面与多面体相交求截交线的方法的
3.课堂实际练习,发现问题,小结;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思考题:
认真总结相交问题
作业:习题集



2008年月日
教学
目的
1.掌握基本几何体中平面体的投影、表面取点、连线
2.掌握平面与多面体相交表面交线




立体
1.棱柱和棱锥
1)棱柱投影分析——投影作图——正、斜棱柱比较
2)棱柱投影分析——投影作图——与斜棱柱比较小结
1.实物演示
2.操作演示
3.综合应用知识分析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作业:A3图一张
思考题:
绘图的正确方法与步骤对绘图有什么好处?



2008年月日
教学
目的
1.通过正投影法理论掌握三视图的形成
2.根据轴测图画出简单立体的三视图




1.投影基本知识
1)投影的形成及分类;
2)点、直线、平面在投影平面上的投影特性。
3)点的相对位置及重影点。
徒手制图指导(二)
教学重
点、难
点及教
学方法
教学重点:
1.点的三面投影规律;
2.重影点;
3.徒手制图技巧。
教学方法:
1.空间平面的对照;
2.立体几何、平面几何定理证明;
3.挂图、模型演示。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思考题:
1.“点”与“形体”的关系?
2.有“点”的投影即可解决一切问题吗?
教学方法与措施:
1.观察工程图形中曲线,工程零件中曲线的形状;
2.典型例题分析与演绎;
3.优秀作业展示。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思考题:
1.进行平面图形分析的意义、目的?
2.人机绘图最大的区别是什么?
作业:水利工程制图习题集



2008年月日
教学
目的
1.掌握制图工具及仪器的正确使用
2.掌握绘制工程图的正确操作过程
2.国家制图标准的基本知识。
教学方法:
1.联系历史事实,阐明学科发展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关系。
2.例举“建筑事故”,说明本课程的严肃性。(工程事故)
3.联系实际说明国家制图标准的重要性。
4.优秀作业展览。
作业
思考题
(讨论
题)、阅
读材料
思考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