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电聚苯胺
导电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导电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及应用一、导电聚苯胺的概述导电聚苯胺(conductive polyaniline)是一种具有导电性的聚合物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调控性和化学稳定性的特点。
它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化学方法进行合成,而且在能源存储、传感器、光电器件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导电聚苯胺的制备方法导电聚苯胺可以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电化学聚合法和生物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制备。
2.1 化学氧化聚合法化学氧化聚合法是导电聚苯胺制备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常使用苯胺(aniline)作为单体,氧化剂作为引发剂。
具体步骤如下: 1. 在室温下将苯胺溶解在酸性或碱性溶液中; 2. 慢慢加入氧化剂,使苯胺氧化为导电聚苯胺; 3. 继续搅拌和加热,使反应进行完全; 4. 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导电聚苯胺。
2.2 电化学聚合法电化学聚合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导电聚苯胺制备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1. 准备电解槽,其中包含两个电极(工作电极和对电极)和电解质溶液; 2. 将苯胺溶液加入电解槽,以工作电极为阳极,在一定电位下进行电解; 3. 通过对电极吸引氧化的苯胺阳离子,使其在工作电极上还原为导电聚苯胺; 4. 继续电解一段时间,直到得到所需的导电聚苯胺。
2.3 生物法生物法是一种新兴的导电聚苯胺制备方法,利用微生物和酶的活性来实现聚合反应。
具体步骤如下: 1. 首先选择一种能够催化聚苯胺聚合的微生物或酶; 2. 将微生物或酶与苯胺和氧化剂一起共同反应,使聚苯胺在微生物或酶的催化下形成; 3. 继续培养和培育微生物或酶,使产物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导电聚苯胺的应用领域导电聚苯胺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了其中的几个典型应用领域。
3.1 能源存储领域导电聚苯胺作为一种具有导电特性和化学稳定性的聚合物材料,可用于高性能电池、超级电容器等能源存储设备的制备。
它可以作为电极材料,提高电池的电导率和储能密度。
3.2 传感器领域导电聚苯胺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在生物传感器、化学传感器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简介

参考文献
• [1] 旷英姿.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的合成及应用. 精细化工中 间体. 2004年8月,第34卷第4 期 • [2] 景遐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利祥,王献红,耿延候,王佛松. 导电聚苯胺的合 成、结构、性能和应用. 高分子学报. 2005年10月, 第5期 • [3] 张连明,司慧涵,谢英男,詹自力,蒋登高. 聚苯胺的合成与 应用研究现状. 广西轻工业. 2007年2月,第2期 • [4] 曹丰,李东旭,管自生.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研究进展. 材料 导报. 2007年8月,第21卷第8期 • [5] 王杨勇,强军锋,井新利,姚胜.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及其应 用. 化工新型材料. 2003年3月, 第31 卷第3期 • [6] 周媛媛,余旻,李松,李蕾. 导电高分子材料聚苯胺的研究 进展.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2007年,第5卷,第6期
• 据上述模型推断聚苯胺的掺杂反应如下:
b.
氧化还原掺杂
• 事实上,除了质子酸掺杂外,我们还发现,聚苯胺也象其 它的导电高分子一样,能够进行氧化还原掺杂,这就是 “碘掺杂”、“光助氧化掺杂”以及“离子注入掺 杂” .
• 以上还原态聚苯胺的氧化掺杂和氧化态聚苯胺的还原掺杂, 与聚苯胺的质子酸掺杂一起,构成了聚苯胺的掺杂行为的 全貌. 显然,究竟发生哪一种掺杂,决定于它的化学结构:
导电高分子聚苯胺简介
Polyaniline
聚苯胺(PANI)
一.前言 二.聚苯胺的结构与性质 三.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四. 聚苯胺的掺杂 五. 聚苯胺的应用
一.前言
聚苯胺自从1984 年, 被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 化学家MacDiarmid 等重新开发以来, 以其良好的 热稳定性, 化学稳定性和电化学可逆性, 优良的电 磁微波吸收性能, 潜在的溶液和熔融加工性能, 原 料易得, 合成方法简便, 还有独特的掺杂现象等特 性, 成为现在研究进展最快的导电高分子材料之一, 以其为基础材料, 目前正在开发许多新技术, 例如 全塑金属防腐技术、船舶防污技术、太阳能电池、 电磁屏蔽技术、抗静电技术、电致变色、传感器 元件、催化材料和隐身技术等。
导电聚苯胺

结构性导电高分子材料的用途
应用领域或有 用的效用
实例
电子电导
电加热元件的挠性导体,电磁屏蔽材 料,抗静电材料
电极
燃料电池,光化学电池,传感器,心 电图仪
边界层效应 选择性透过膜,离子交换剂,医药控 制释放
电子学
分子电子学,发光二极管,数据存储, 改良场效应晶体管
光学
电致变色显示器,非线性光学材料, 滤光片
的室温电导率有明显的影响
• 质子酸掺杂 :一般通过化学反应来完成,近年发
现也可通过光诱导施放质子的方法来完成
• 还有掺杂—脱掺杂—再掺杂的反复处理方法,这
种掺杂方法可以得到比一般方法更高的电导率和 聚合物稳定性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导电合物特殊的结构以及优异的物理化
学性能,使得其在能源(二次电池、太阳 能电池、固体电池),光电器件,晶体管, 镇流器,发光二极管(LED),传感器 (气体和生物),电磁屏蔽,隐身技术以及 生命科学等方面都有诱人的应用前景
什么是导电高分子的掺杂呢?
• 纯净的导电聚合物本身并不导电,必须经过掺
杂才具备导电性
• 掺杂是将部分电子从聚合物分子链中迁移出来
从而使得电导率由绝缘体级别跃迁至导体级别 的一种处理过程
• 导电聚合物的掺杂与无机半导体的掺杂完全不
同
导电高分子的掺杂与无机半导体的掺杂的对比
无机半导体中的掺杂 导电高分子中的掺杂
本质是原子的替代
是一种氧化还原过程
掺杂量极低(万分之几)
掺杂剂在半导体中参与导 电
没有脱掺杂过程
掺杂量一般在百分之几到 百分之几十之间
只起到对离子的作用,不 参与导电
掺杂过程是完全可逆的
目前掺杂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
有机导电材料-聚苯胺PPT

其他改性方法
其他改性方法包括交联改性、接枝改性、纳米改性等,这些方法可以改善聚苯胺的性能和拓宽其应用 领域。
交联改性是指通过化学反应使聚苯胺分子之间形成三维网络结构,提高其热稳定性和力学性能;接枝 改性是指将其他功能性基团连接到聚苯胺分子上,以改善其性能和拓宽其应用领域;纳米改性是指将 聚苯胺与纳米材料复合,利用纳米材料的特性改善聚苯胺的性能。
详细描述
模板法是一种制备具有特定形貌和结构聚苯胺材料的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模板,如聚合物、无机物 或生物分子等,可以控制聚苯胺的聚合过程,从而得到具有特定结构和形貌的聚苯胺材料。该方法可 以制备出高性能的聚苯胺材料。
其他合成方法
总结词
除了上述三种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合 成聚苯胺的方法,如光化学合成法、热 引发聚合等。
加强与其他学科的合作,推动聚苯胺在交叉学科领域 的应用和发展。
标准化与规范化
建立聚苯胺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促进其产业的健 康发展。
感谢观看
THANKS
此外,聚苯胺还可以作为药物载体和 生物医学成像剂等生物医学领域的应 用。
由于聚苯胺具有优异的电导率和环境稳 定性,它也被广泛应用于燃料电池、锂 离子电池和超级电容器等能源领域。
02
聚苯胺的导电机理
聚苯胺的导电性能
聚苯胺是一种具有导电性能的有机高分子材料,其导电性能 可以通过掺杂实现可调。在掺杂状态下,聚苯胺具有良好的 导电性和电化学活性,被广泛应用于传感器、电池、电容器 等领域。
03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化学氧化法
总结词
通过氧化剂如过硫酸铵、过氧化氢等引发,使苯胺单体在适当的溶剂中进行聚合,得到 聚苯胺。
详细描述
化学氧化法是最常用的聚苯胺合成方法之一。在适当的反应条件下,使用氧化剂引发苯 胺单体的聚合反应,通常在有机溶剂中进行,如甲酸、水、甲醇等。该方法操作简便,
导电聚苯胺_PAn_的特性及应用

导电聚苯胺(PAn )的特性及应用X陆 珉 吴益华 姜海夏(上海交通大学应用化学系,上海,200240)摘 要 聚苯胺是导电高分子化合物中的一种极有应用前途的高分子材料。
本文旨在介绍导电聚苯胺的各种特性及各个方面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聚苯胺 导电高分子材料 特性 应用1 引 言自从第一种导电高聚物—掺碘的聚乙炔发现以来,人们又陆继开发出了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导电高分子材料。
在众多的高分子材料中,聚苯胺有原料易得、合成简便、耐高温及抗氧化性能良好等众多优点。
聚苯胺是由还原单元和氧化单元构成,其结构式为其中y 值用于表征聚苯胺的氧化-还原程度。
不同的y值对应于不同的结构、组份和颜色及电导率,完全还原型(y =1)和完全氧化型(y =0)都为绝缘体。
只有氧化单元数和还原单元数相等(y =0.5)的中间氧化态通过质子酸掺杂后可变成导体。
聚苯胺的主要缺点是不溶不熔,这成为其应用前景中的致命问题。
现今这一问题已得以解决。
U NI X 公司通过选择合适的有机酸掺杂制得的聚苯胺可溶于一些普通有机溶剂[1,2],且还可获得有一定的热塑性的聚苯胺[3]。
IBM 公司则制得了水溶性的聚苯胺[4](专利技术,未公布)。
由于这一加工问题的解决,聚苯胺能够很容易地制成定向膜或纤维[5]。
因而成为最具开发应用前景的导电高分子材料。
现今,已有A pper -ling Kessler &Co .,A llied Singa l Inc 及A menidem Inc 等公司[6~7]都已开始批量生产聚苯胺(商品名为V ersico n),以聚苯胺为基的许多产品也相继问世。
然而,对于聚苯胺的认识并未止步。
人们正期待着开发出聚苯胺更多的应用领域,欧、美及日本等国在聚苯胺的研究和开发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力量,并将其列为本世纪末的重点研究课题。
我国也将聚苯胺的应用研究列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本文仅就聚苯胺的特性及应用前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扼要介绍。
导电聚苯胺

在20世纪中发展起来的功能高分子中,导电高分子是 最突出的代表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将 高分子材料作为绝缘材料来使用,直到日本东京大学白 川英澍试验室所合成的聚乙炔薄膜被研究证实具有较高 的导电性。这一发现,立即在科学界和技术界产生了巨 大的影响和冲击,从此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全世界被广泛 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已发现或合成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当中,聚苯胺被公认 为当今导电聚合物中最具有商业代表 性、最有大规模 工业化应用前景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其密度仅1.1g/cm3, 兼具金属的导电性和塑料的可加工性及金属和塑料所欠 缺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能。同时还具有溶液加工性,能与 其它树脂进行掺和,其电导率可以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 法来加以调节,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学、船舶工业、石 油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
聚苯胺涂料无毒,防护金属、隔离机械,并不断 对其催 化钝化,是新一代的高效防腐涂料。聚苯 胺具有氧化还原活性,可以在 几种氧化还原状态 之间可逆地转换,因此可以与钢 铁或铝合金的表 面反应生成致密的钝化膜,即便原如果贴在金属 表面的聚苯胺膜 缺损,聚苯胺自身会进行催化钝 化,促使裸露部分的金属在酸性环境 中能进行阳 极氧化反应、不被腐蚀,并迅速恢复原样。聚苯 胺抗腐蚀 能力强、抗划伤能力全,目前在船舶、 码头、海洋集装箱、军舰、两栖装甲、送变电设 备、铁路桥梁、化工设备、高压铁塔、等领域被 广泛运用。
b.一定范围内,氧化剂用量的多少与聚合物电 导率的高低呈正相关,但是酸度过高时,则不利 于聚苯胺的生成。 C.在OOC左右是合成聚苯胺的最佳状态,总 体上温度对合成反应影响不大.过硫酸铵体系 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升 高 会促使聚合物的产率增加。当温度达30OC 时,产率最大。随着反应过程不断放热,这 个过程本身就有促进作用。
聚苯胺导电态

聚苯胺导电态1. 引言聚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导电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
在导电态下,聚苯胺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如电子器件、能源存储和生物传感等。
本文将详细介绍聚苯胺导电态的性质、制备方法以及应用领域。
2. 聚苯胺导电态的性质聚苯胺导电态具有以下主要性质:2.1 导电性能聚苯胺导电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可以实现电流的传导。
其导电性能与聚苯胺的掺杂程度有关,掺杂程度越高,导电性能越好。
聚苯胺导电态的导电机制主要包括载流子的离域和离子的迁移。
2.2 化学稳定性聚苯胺导电态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可以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保持其导电性能。
然而,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下,如强酸、强碱和氧化剂等存在时,聚苯胺导电态可能会发生降解或失去导电性。
2.3 光学性质聚苯胺导电态具有一定的光学性质,可以吸收和发射光线。
其吸收光谱主要集中在紫外-可见光区域,而发射光谱主要位于可见光区域。
这些光学性质使得聚苯胺导电态在光电子器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 聚苯胺导电态的制备方法聚苯胺导电态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制备,下面介绍其中几种常用的制备方法:3.1 化学氧化聚合法化学氧化聚合法是制备聚苯胺导电态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使用氧化剂(如过氧化氢、过硫酸铵等)将苯胺单体氧化为聚苯胺导电态。
在反应过程中,氧化剂将苯胺分子氧化并形成氧化物,同时释放出质子,使聚苯胺形成导电态。
3.2 电化学聚合法电化学聚合法是利用电化学方法在电极表面直接聚合聚苯胺导电态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在电极表面施加电压,使苯胺单体在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聚合反应,形成聚苯胺导电态。
电化学聚合法具有反应速度快、控制性好等优点,适用于制备薄膜状的聚苯胺导电态。
3.3 其他制备方法除了上述两种常用的制备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制备方法,如化学还原法、溶液浸渍法和激光光解法等。
这些方法各有特点,可以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方法。
4. 聚苯胺导电态的应用领域聚苯胺导电态在多个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下面介绍其中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4.1 电子器件聚苯胺导电态可以用作电子器件中的导电材料,如导电薄膜、导电纤维和导电墨水等。
聚苯胺

三. 聚苯胺的合成方法
• 1 • 2 化学氧化聚合法 电化学聚合法
四. 聚苯胺的掺杂
• “掺杂”一词来源于半导体化学,指在纯净的无机 半导体材料如硅、锗或镓中加入少量具有不同价 态的第二种物质,以改变半导体材料中空穴和自由 电子的分布状态。导电高分子领域的“掺杂”与 无机半导体的“掺杂”概念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无机半导体的掺杂是原子的替代, 掺杂量很低, 没 有脱掺杂过程。而导电高分子的掺杂是氧化还原 过程,其掺杂实质是电荷转移;掺杂量很大,可高达 50 %;导电高分子掺杂具有完全可逆的过程 。
5. 在抗静电方面的应用
• 聚苯胺电导率可在10-5~105S/m 范围内调节, 与 其它高分子材料的相容性大于金属和炭黑, 并且有 好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等, 因此有望成为新的抗静 电材料。
6. 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在电致发光管应用方面, 聚苯胺是重要的新型显示材料之 一, 会大大降低发光二极管的工作电压, 在延长器件寿命方 面,IBM研究小组使用导电聚苯胺作电极的隔离层, 将发光 器件的寿命延长了1000 倍。利用聚苯胺的电致变色特性, 可以用它来做智能窗和各种电致变色薄膜器件, 在军事伪 装方面有着较大的应用前景。利用聚苯胺吸收微波的特性, 法国已研制出了隐形潜艇。 • 通过改变掺杂剂的种类和浓度调整材料的形态, 可精确控 制聚苯胺薄膜的离子透过率及气体透过率、分子尺寸的选 择性, 因此聚苯胺也可用来制作选择性透过膜。聚苯胺在 不同氧化态下体积有显著的不同, 对外加电压有体积响应, 可以用于制造人工肌肉。聚苯胺还可用作光学器件及非线 性光学器件。
五. 聚苯胺的应用
• • • • • • 1. 2. 3. 4. 5. 6. 防腐涂料 二次电池 在金属防腐领域的应用 在电磁屏蔽材料方面的应用 在抗静电方面的应用 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电聚苯胺的研究进展摘要简要介绍了聚苯胺的结构、性能及其导电机理。
叙述了其作为一种新型高分子导电材料在防腐涂料、电磁屏蔽以及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最后了讨论聚苯胺在研发过程中的主要难题,并介绍了其工业化发展动态。
前言在20世纪中发展起来的功能高分子中,导电高分子是最突出的代表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前,人们一直将高分子材料作为绝缘材料来使用,直到日本东京大学白川英澍试验室所合成的聚乙炔薄膜被研究证实具有较高的导电性。
这一发现,立即在科学界和技术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从此导电高分子材料在全世界被广泛研究并取得了重大进展。
在已发现或合成的导电高分子材料当中,聚苯胺是最具应用价值的品种之一,其密度仅为1.1g/cm3,兼具金属的导电性和塑料的可加工性及金属和塑料所欠缺的化学和电化学性能。
同时还具有溶液加工性,能与其它树脂进行掺和,其电导率可以通过化学或电化学方法来加以调节,可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学、船舶工业、石油化工、国防等诸多领域。
一、聚苯胺的结构与性能聚苯胺(PANI)是一种化学稳定性较好的共轭聚合物。
1984年,MaeDiarmid首先提出了PANI的结构式(见图1),并报道了聚苯胺的质子酸掺杂,即通过化学氧化或电化学氧化所合成的固体聚苯胺,同酸反应后导电率提高大约10个数量级,达到5~200S/cm,再同碱反应,又回到绝缘状态。
之后,王佛松等还发现聚苯胺也象其它的导电高分子一样,能够进行氧化还原掺杂。
其结构中包括还原结构单元和氧化结构单元,依两单元所占比例不同,PANI可有三种极端形式,即全还原态(y=l)、全氧化态(y=0)和中间氧化(y=0.5),各态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与其它聚会物相比,聚苯胺具有以下特点:①结构多样化。
试验发现不同的氧化-还原态的聚苯胺对应于不同的结构,其颜色和电导率也相应发生变化:完全还原的聚苯胺不导电,为白色,主链中个重复单元间不共轭,经氧化掺杂后,得到Emeraldine碱,呈蓝色,不导电,如果Emeraldine碱完全氧化,则得到Pernigraniline碱,不能导电;②特殊的掺杂机制。
它是通过质子酸掺杂而导电的,Emeraldine碱经酸掺杂后得到Emeraldine盐,绿色,导电,掺杂过程中聚苯胺链上的电子数目没有发生变化。
聚苯胺的这种独特性能,使它具有独特的防腐蚀性能并在技术上显示了极大的应用前景。
二、聚苯胺的工作机理聚苯胺导电的最小长度是四聚体,我们可用王佛松等提出的“四环苯醌变体”模型来解释其导电机理。
该模型所推断聚苯胺的质子酸掺杂反应如下:该过程表明:(1)聚苯胺的掺杂,从醌二亚胺上氮原子的质子化开始;(2)醌亚胺环得到电子而部分还原,苯二胺单元失去电子而部分氧化,这样本来由质子携带的正电荷离域化到4个芳环的范围,换句话说,聚苯胺的质子酸掺杂,本质上是一种分子内的氧化还原反应;(3)掺杂后的高分子主链上C、N原子都处于sp2杂化,即形成共轭结构,产生大π键,未参与杂化的p轨道上的电子在一定范围内能自由移动,因而聚苯胺具有导电性;(4)苯二胺和醌二亚胺的相邻并存,是聚苯胺掺杂导电的必要条件,故导电率最高的酸化产物是由苯醌比为3:1的中间氧化态聚合物得到的,而最高氧化态和最高还原态的聚合物的酸化产物,导电率很低。
三、聚苯胺的典型应用聚苯胺因其优异的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防腐涂料、电磁屏蔽、生物医学等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1、在防腐涂料中的应用自从DeBerry发现,在酸性介质中用电化学法合成的聚苯胺膜能使不锈钢表面活性钝化而具有抗蚀性,这一特点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从此人们在腐蚀防护领域开始了导电高分子膜的应用研究。
PANI防腐蚀涂料具有独特的抗划伤和抗点蚀性能,使其成为一种前景广阔的并特别适合于海洋和航天等严酷条件下的新型金属腐蚀防护涂料。
总的来说,聚苯胺是一个活性聚合物,它可以在其不同的导电态之间进行可重复的电化学变换。
聚苯胺被认为是合成金属或有机金属。
视为金属时,它比铁或铜更有惰性。
为了发挥聚苯胺盼防腐蚀作用,一般先在基材上涂装聚苯胺底漆,然后再涂装对水和离子有较好屏蔽作用的耐漆,以达到良好的防腐蚀效果。
大量研究结果证明了聚苯胺类防腐蚀涂料与常规防腐蚀涂料相比,防腐蚀性能有了显著的提高。
目前聚苯胺防腐涂料的防腐蚀机理主要有涂层的屏蔽作用、空间隔离阳极部分和阴极部分的反应、使金属表面钝化、与金属形成化合物,使电位上升、在金属表面产生一个电场以及阳极保护作用等。
总之,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真正的机理可能是它们之间的某几个或全部的组合,而且不同体系中也可能存在着不同的防腐机理。
此外,由于聚苯胺难熔难溶,用纯聚苯胺作涂料不现实,必须与常用的基体树脂配合使用。
由此带来的主要科学技术问题是(1)选择合适的基体树脂,确定防腐涂料的基本配方;(2)研究聚苯胺与基体树脂的相互作用,提高聚苯胺在基体中的分散程度,增强聚苯胺的网络特性;(3)研究聚苯胺的防腐效率和防腐机制。
虽然还有许多技术问题尚待解决,但经过大量研究人员的不懈努力,在聚氨酯溶解性改善上已取得了一定成果,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聚氨酯涂料甚至其水溶性涂料都会实现大规模的商业化。
2、在电磁屏蔽涂料中的应用屏蔽材料的电磁屏蔽原理是采用低电阻的导体材料对电磁能流具有反射和引导作用,在导体材料内部产生与源电磁场相反的电流和磁极化,从而减少源电磁场的辐射。
一般设备用的磁屏蔽材料大多为金属材料,但在武器装备上,使用金属屏蔽材料要产生较大的反射面,不易作为屏蔽材料使用,故一般使用非金属材料,主要为导电高分子材料。
聚苯胺由于其特殊的掺杂机制和低成本,已被作为吸波材料和电磁屏蔽材料而应用于隐身技术等国防领域。
法国的J.L.Wojkiewicz等以樟脑磺酸(CSA)掺和聚苯胺,制得聚苯胺一聚氨酯(PANI —PU)纳米复合涂料,研究了在微波波段(8.2~18GHz)下,该复合涂膜的电磁屏蔽性能。
通过调节涂料中的聚苯胺的质量比例以及涂膜的厚度,研究者得到了有较好屏蔽效能的涂膜。
当PANI的含量达90%时,涂膜电导率达到了6 950 S·m-1,当膜厚达到O.86mm 时,屏蔽效能值超过80dB。
同时,通过与炭纤维、镀镍炭纤维、金属等作为导电填充物的屏蔽材料比较,在屏蔽效能相当的情况下,PANI—PU涂膜的厚度更薄,柔韧性更好,并展现出更好的抗腐蚀性能和力学性能。
日、中、美等国也已研制出具有较好屏蔽效果的聚苯胺电磁屏蔽涂料。
3、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目前以聚吡咯,聚噻吩和聚苯胺为代表的电活性导电聚合物已成为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领域关注的焦点之一。
改进导电聚合物的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可用于细胞培养、组织工程支架、蛋白质分离、DNA的吸附修复、神经探针,生物传感器等方面。
Wang等用不同的酸在PTFE表面掺杂聚合PANi薄膜,研究对PC-12细胞的黏附和增殖影响,结果表明所有合成的PANi薄膜都具有生物相容性,能促进细胞的黏附和增殖。
做为电活性聚合物材料,PANi不仅在细胞培养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其良好的电传导特性、有多种颜色变化、循环可逆性的特点,使其在组织工程和生物传感器等其他生物医学领域同样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基于生物分子与不同氧化态的电活性高分子有不同的相互作用,人们可能构建出有强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传感器。
四、聚苯胺的发展动态高分子要导电,必须有共轭结构,一旦形成共轭结构,聚合物往往不溶不熔,失去可加工性。
由于聚苯胺特殊的结构特征导致其难溶、加工困难,限制了它的应用,聚苯胺的可溶性问题成为科研工作者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通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对改善聚苯胺的溶解性和可加工性所做的大量工作,目前已经解决了导电聚苯胺在普通有机溶剂中的悬浮稳定性,甚至溶解性问题。
但是有机溶剂大多价格昂贵,与生态环境不相容,大量使用必然会严重污染环境。
水成本低廉,具有环境友好特性.故研制反应条件温和、使用过程中无污染的水溶性导电聚苯胺取代仅稳定分散或溶解于有机溶剂中的导电聚苯胺不仅可以避免环境污染而且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
目前的研究工作对水溶性导电聚苯胺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在聚苯胺的N 或苯环上引入亲水性基团制备水溶性聚苯胺衍生物;(2)PANI的嵌段及接枝改性;(3)水乳液聚合法制备水溶性聚苯胺;(4)高分子酸模板法;(5)模板导向生物法;(6)水溶性有机酸掺杂法;(7)掺杂剂诱导增溶法等。
然而,水溶性聚苯胺的合成条件苛刻,分离提纯的步骤繁琐,并且对于苯胺与苯胺衍生物共聚得到的产物如何将共聚物与均聚物分离的问题尚未解决,且目前报道的水溶性聚苯胺有一部分仅仅限于特定pH值的水溶液中才能溶解,并且有很多是以水分散性胶束而存在,即使是肉眼观察呈溶解状态,但它仍以胶体分散状态存在,还未能呈现分子水平上的溶解。
只有真溶液或由亲水性链段均匀分布在PANI主链上形成接枝或嵌段链段的胶体溶液才能浇铸成膜。
迄今,大多水溶性PANI的直接浇铸或刷涂成膜性还存在较大的困难。
因此,水溶性聚苯胺的成膜性研究是导电聚苯胺迈向实用化所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目前,人们偏重水溶性的研究而对成膜性重视不够,我们应该在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开展结构可控的、具有高分子量的水溶性聚苯胺成膜性的研究。
综上所述,简化合成过程,制备结构、分子量可控的高电导率水溶性聚苯胺,改善成膜性、实现工业化应用将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结论聚苯胺(PANI)部分氧化掺杂时分子链中的“四环苯醌变体”结构再经质子酸掺杂能形成共轭,因而具有导电性。
PANI具有颜色变化多、循环可逆性好、聚合过程简易、化学性质稳定和苯胺单体价格便宜等特点,被认为是最具有应用前景的高分子导电材料之一。
目前,PANI主要在国防工业上用作隐身材料、防腐材料,在民用上用作金属防腐蚀材料、抗静电材料、电子化学品等,未来还有望在生物医学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经过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导电聚苯胺在有机体系和水体系加工的技术难题已经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聚苯胺防腐涂料的工业化生产也已部分实现。
总的来说,导电聚苯胺虽然在其水溶性、电磁屏蔽效果、生物相容性等问题上有待进一步研究,但它无疑已成为一种科技含量高,利润大,国家正积极拓展的工业化生产新项目。
参考文献【1】胡飞燕. 电磁屏蔽涂料研究进展. 涂料技术与文摘,2007,28(7).【2】王佛松,景遐斌,王利祥等. 导电聚苯胺的合成、结构、性能和应用. 高分子学报,2005(5):655—663.【3】王建雄,郭清萍,郭有军等. 聚苯胺防腐蚀涂料的研究进展. 腐蚀与防护,2008,29(4).【4】刘军喜,苏光耀,高德淑等. 聚苯胺防腐涂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表面技术,2005,34(1).【5】宫兆合,梁国正,王旭东等. 导电高分子材料在隐身技术中的应用.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4,20(5).【6】危岩,李保松,付长奎等. 电活性导电聚合物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高分子学报,2010(12),(12).【7】陈卉,马会茹,官建国. 水溶性导电聚苯胺的制备. 化学进展,2007,19(11).10082764 陈淑丹(复材082)2011-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