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19学年九年级下册物理全一册精品学案

合集下载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根据沪科版九年级物理教材编写,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九年级物理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积极主动地探究物理现象和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和交流表达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第一章力和运动1.1 力的概念和作用1.2 运动和静止1.3 牛顿运动定律2. 第二章机械能2.1 动能和势能2.2 机械能守恒定律2.3 能量转化和守恒3. 第三章声音和光3.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3.2 光的现象和性质3.3 眼睛和视觉4. 第四章温度和热量4.1 温度的概念和测量4.2 热量和热传递4.3 保温、隔热和热机5. 第五章电与磁5.1 电荷和静电现象5.2 电流和电路5.3 磁场和电磁感应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

2. 运用实验、演示、讨论等方法,增强学生对物理现象和规律的理解。

3. 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4. 创设情境,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定期进行课堂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讨论等环节的表现。

3. 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和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结合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考试成绩,全面评价学生的物理素养。

六、第四章温度和热量(续)4.4 热量的测量4.4.1 热量计的概念和原理4.4.2 热量计的使用和维护4.5 热力学定律4.5.1 热力学第一定律4.5.2 热力学第二定律七、第五章电与磁(续)5.4 磁场的性质和测量5.4.1 磁场的概念和表示5.4.2 磁感应强度的测量5.5 电磁感应5.5.1 电磁感应现象5.5.2 发电机和变压器八、第六章现代通信技术6.1 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6.1.1 信号的传输和接收6.1.2 调制和解调6.2 无线通信技术6.2.1 无线电波的传播6.2.2 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九、第七章能源与环保7.1 能源的分类和利用7.1.1 化石能源7.1.2 renewable energy 7.2 能源的可持续发展7.2.1 能源需求的预测与规划7.2.2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7.3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7.3.1 环境污染的成因和危害7.3.2 环境保护的措施和政策十、第八章物理学实验8.1 实验基本技能8.1.1 实验器材的使用和维护8.1.2 实验数据的采集和处理8.2 经典物理实验8.2.1 重力实验8.2.2 摩擦力实验8.3 现代物理实验8.3.1 光的折射实验8.3.2 电磁感应实验8.4.1 实验报告的结构和要求8.4.2 实验报告的示例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力的概念和作用补充说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其大小用牛顿(N)表示。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讲解惯性的概念,分析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理解惯性的概念。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学习如何计算物体的加速度。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

1.3 力的合成和分解学习目标:理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原理,学习如何计算合成和分解后的力。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能量的定义和种类学习目标:了解能量的定义和不同种类的能量。

教学内容:讲解能量的概念,介绍机械能、热能、电能等不同种类的能量。

教学活动:通过实例和讨论,让学生理解能量的概念和不同种类的能量。

2.2 功的计算学习目标:掌握功的计算方法和公式。

教学内容:讲解功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学习如何计算力对物体的功。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功的计算方法。

2.3 能量守恒定律学习目标:理解能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教学内容:讲解能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分析能量转化和能量守恒的情况。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能量守恒定律。

第三章:压力和浮力3.1 压力的概念和计算学习目标:了解压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压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学习如何计算物体受到的压力。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压力的计算方法。

3.2 浮力的概念和计算学习目标:掌握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讲解浮力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学习如何计算物体受到的浮力。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问题解决,让学生应用浮力的计算方法。

3.3 气压和气压计学习目标:了解气压的概念和气压计的原理。

教学内容:讲解气压的定义和气压计的工作原理。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

九年级沪科版物理全册教案第一章:力和运动1.1 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目标: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理解惯性的概念。

教学内容:介绍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的概念,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观察物体运动的实验,讨论实验结果与牛顿第一定律的关系。

1.2 牛顿第二定律学习目标:学习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了解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解释牛顿第二定律的表达式F=ma,讨论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教学活动:进行力的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

1.3 摩擦力学习目标: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学习摩擦力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解释摩擦力的概念,介绍摩擦力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摩擦力实验,测量物体的摩擦力,练习摩擦力的计算。

第二章:能量和功2.1 能量的概念学习目标:了解能量的概念,理解能量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内容:介绍能量的概念,解释能量的转化和守恒,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能量转化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能量守恒的原理。

2.2 功的概念学习目标:学习功的计算方法,理解功与力和位移的关系。

教学内容:解释功的概念,介绍功的计算方法,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功的实验,测量力、位移和功的关系,练习功的计算。

2.3 机械能学习目标: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学习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教学内容:介绍机械能的概念,解释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机械能转化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讨论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第三章:声现象3.1 声音的产生学习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学习声音的传播和接收。

教学内容:解释声音的产生原理,介绍声音的传播和接收,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观察声源的振动,讨论声音的传播和接收过程。

3.2 声音的特性学习目标:学习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教学内容:介绍声音的特性,解释音调、响度和音色的概念,举例说明。

教学活动:进行声音实验,观察和记录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变化。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优秀5篇)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教案篇一1,引入新课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观察动画或图片,条件一般的学校可以观察课本上的1-1和1-2,使学生得到结论感觉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实际测量,从而引出测量在物理中的重要地位。

说明在一些方面测量的决定作用,要注意联系实际:发射一颗人造卫星,卫星的运动是否正常,就需要不断的各种各样的测量,并且这种测量要求的精度很高。

2,新授课:测量和长度的单位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测量要有标准,所以长度有单位,可以引申各个物理量都有单位。

介绍长度的单位。

教学中要使学生建立长度单位大小的观念,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用动画(自然世界的尺度)、图形、图像来帮助学生想象一些长度的数值。

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在自己的身体上找出大约是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部位,看看谁的更准确。

学生练习单位的换算和判断数值的单位,以便巩固所学到的知识。

3,新授课: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测量长度的一般工具是刻度尺,观察刻度尺,说出自己的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最小刻度。

再观察一些图形,说明这些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最小刻度。

学生可以观察图形和图像素材,或者观察课本上的1-5、1-6、1-7图,组织学生讨论,并总结出使用刻度尺的正确方法:刻度尺的刻度线紧贴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零刻度线磨损时,可以从其他刻线量起;观察测量结果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同时,学生应当讨论不按照正确方法使用时出现的问题。

记录结果时,要注明单位,并应当在读出准确值后,再估计一位,教师利用板图,读出木块的长度:准确值是2cm,再估计一位数值,约是0.2cm,所以木块的长度是:2.2cm.在此基础上,加上毫米线,此时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m,再读出木块的长度,对比这两次的数值,可以看出测量相同的物体,用不同的精确度的刻度尺得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可以再出示一些问题,巩固学生的正确读数。

2019届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学案:20.3 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2019届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下册学案:20.3 材料的开发与利用

第三节材料的开发和利用
一、自主学习
1、材料与社会
2、材料的导电性
(1)根据材料的导电性能可将材料分为、和三大类。

(2)半导体二极管具有性;半导体三极管可以用来电信号。

3、开发新材料
(1)发生现象的材料叫作超导材料。

(2)纳米材料统指合成材料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范围内的材料。

二、合作探究
1.提出问题:你知道人类利用材料的发展史吗?
2.你知道材料按照其导电性能分为哪几类吗?
3.对于半导体的应用你知道哪些?
4.超导材料及纳米材料的性质是什么?
三、知能应用
1.北方的寒冬,自来水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

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
A.硬度小
B.隔热性好
C.密度小
D.导电性好
2.下列有关半导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半导体的电阻为零
B.半导体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
C.半导体就是超导体
D.任何情况下半导体都是不导电的
3.(2018•乐山中考)假如科学家研制出常温下超导体,则它适合用作()
A.输电导线B.保险丝C.变阻器D.电热丝
4.纳米是的单位.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颗粒经过特殊工艺制造而成的,室溫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这一事例表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LED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光源,其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它是用材料制成的.
参考答案:
一、自主学习

二、合作探究

三、知能应用
1、B
2、B
3、A
4、长度半导体。

2019年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3内燃机

2019年沪科版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13.3内燃机

教案:13.3 内燃机一、教学内容1. 内燃机的定义和工作原理。

2. 内燃机的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和排气冲程。

3. 内燃机的分类:汽油机和柴油机。

4. 内燃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内燃机的原理、构造和应用,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内燃机的原理、构造和分类。

难点:内燃机四个冲程的判断和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内燃机模型、挂图。

学具:笔记本、笔、课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汽车、柴油机等内燃机应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内燃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内燃机的定义、工作原理、四个冲程及分类。

3. 例题讲解:分析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效率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本练习题,巩固内燃机相关知识。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享生活中遇到的内燃机应用实例,讨论内燃机的优缺点。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作业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内燃机:1. 定义:燃料在气缸内燃烧,推动活塞做功的发动机。

2. 工作原理:燃料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运动。

3. 四个冲程:吸气冲程、压缩冲程、做功冲程、排气冲程。

4. 分类:汽油机、柴油机。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内燃机的工作原理和四个冲程。

2. 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

3. 举例说明内燃机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内燃机的认识有了进一步提高,但在内燃机四个冲程的理解上仍存在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此部分的讲解和练习。

2. 拓展延伸:研究内燃机的环保问题,探讨如何减少内燃机排放的污染物,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教案中,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内燃机的四个冲程以及它们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和判断。

打包下载(共44份)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套)名师全份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

打包下载(共44份)最新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套)名师全份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

(共44套)2019年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全册)名师教案汇总(含所有课时教案)12.1 温度与温度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温度的概念,能说出生活和自然环境中常见得温度值。

能用温度术语描述生活中的“热”现象。

(2)了解体温计的工作原理,熟悉使用温度计的过程,掌握它的使用方法,并学会摄氏温度的读法和写法。

(3)知道温度的常用单位和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过程与方法2、过程与方法:养成使用仪器和探究其物理原理的好习惯,体验学会使用一种新仪器的愉悦心情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重点温度计的使用四、教学难点温度计的使用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过渡】春天冰融化,夏天水长流,秋天云高远,冬天雪封河。

以四幅美丽的图片引入本章的物态变化内容。

四季交替变化的同时,也伴随着气温的变化,而物质状态之间的变化也都与温度有关。

我们这一章的探究就从大家所熟悉的温度开始。

(以学生熟知的自然现象引入新课,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这一理念。

)(二)讲授新课1.温度温度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热力学温标(K)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2.温度计(1)【想想做做】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

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
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完整版】第一章:光的反射和折射
- 课时1:光的反射
- 研究了什么是光的反射以及反射定律的基本内容
- 掌握了光的反射定律的表述及计算方法
- 课时2:光的折射
- 研究了什么是光的折射以及折射定律的基本内容
- 掌握了光的折射定律的表述及计算方法
- 课时3:全反射
- 研究了什么是全反射以及其产生条件的基本内容
- 掌握了判断全反射和计算全反射临界角的方法
第二章:光的色散和波长
- 课时1:光的色散
- 研究了什么是光的色散以及导致色散的原因
- 了解了棱镜分光的实验原理和方法
- 课时2:波长和频率
- 介绍了波长和频率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掌握了光波在真空和介质中传播的关系
第三章:光的成像与光学仪器
- 课时1:透镜成像
- 研究了什么是透镜,了解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成像规律
- 掌握了像的性质及像的位置的确定方法
- 课时2:眼睛的调节和缺陷
- 介绍了眼睛的构造、调节和常见缺陷
- 增强学生对眼睛的保护意识
- 课时3:显微镜和望远镜
- 介绍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构造和原理
- 了解了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结语
本文档是沪科版九年级下册物理全册教案的完整版,一共包括三个章节。

每个章节包含多次课时,学生们可以逐步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色散和波长、光的成像和光学仪器等知识点,为今后深入学习物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章能源、材料与社会第一节能量的转化与守恒一、自主学习1、能量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有、、等。

2、能量的转移与转化(1)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2)在自然界中,能量不但可以从一个物体到其他物体,而且可以从一种形式为其他形式。

3、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失,也不会,它只会一种形式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到其他物体,而能的总量。

4、能量转移与转化的方向性能量转移与转化具有性。

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你知道能量有哪些吗?2.你知道是如何转移和转化的?3.说说你对能量守恒定律的理解?4.能量转移与转化具有方向性吗?三、知能应用1.某物体对外做功,消耗了100J的机械能,这些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是()A.50JB.100JC.0JD.无法确定2.有轨电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时,它消耗的能主要转化为()A.机械能B.光能C.化学能D.内能3.下列现象中,只有能的转移的是()A.磨刀时,刀具发热B.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C.发电机发电D.电风扇扇风4.电能可以使电灯发光,同时产生内能散失在空气中,但这些内能却无法自动转化为电能。

该现象说明能量的转化具有。

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略二、合作探究略三、知能应用1、B2、A3、B4、方向性第二节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一、自主学习1、能源与社会(1)可再生能源是可以提供或可以的能源。

(2)不可再生能源是一旦消耗就很难的能源。

2、能源与环境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引起效应。

3、开发新能源(1)太阳能(2)核能:核能的开发和利用和两种形式。

(3)地热能(4)潮汐能(5)风能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你知道什么是可再生能源,什么是不可再生能源吗?2.你知道人类消耗的能源带来了哪些环境危害吗?3.说说你对新能源的理解?4.你知道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区别和相关应用吗?三、知能应用1.下列常见的能源,属于可再生的是( )A.风能B.石油C.煤炭D.天然气2.3.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聚变反应来利用核能B.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C.原子核分裂或聚合时释放出核能4.开发新能源是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战略问题.我国现有的核电站是利用________(填“裂变”或“聚变”)释放核能的,核能属于________(填“可”或“不可”)再生。

5.目前,我们使用的主要能源有:石油、天然气、煤、核能、太阳能等,它们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核能的产生有核聚变和两种方式.6.核电站利用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选填“可以”或“不可以”)控制的.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略二、合作探究略三、知能应用1、A2、A3、A4、裂变不可5、太阳能核裂变6、核能可以第三节材料的开发和利用一、自主学习1、材料与社会2、材料的导电性(1)根据材料的导电性能可将材料分为、和三大类。

(2)半导体二极管具有性;半导体三极管可以用来电信号。

3、开发新材料(1)发生现象的材料叫作超导材料。

(2)纳米材料统指合成材料的基本单元大小限制在范围内的材料。

二、合作探究1.提出问题:你知道人类利用材料的发展史吗?2.你知道材料按照其导电性能分为哪几类吗?3.对于半导体的应用你知道哪些?4.超导材料及纳米材料的性质是什么?三、知能应用1.北方的寒冬,自来水往往因管内水结冰膨胀而破裂。

在自来水管外捆扎发泡塑料,可以有效解决该问题,这是因为发泡塑料的()A.硬度小B.隔热性好C.密度小D.导电性好2.下列有关半导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半导体的电阻为零B.半导体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C.半导体就是超导体D.任何情况下半导体都是不导电的3.(2015•乐山中考)假如科学家研制出常温下超导体,则它适合用作()A.输电导线B.保险丝C.变阻器D.电热丝4.纳米是的单位.纳米材料是由纳米颗粒经过特殊工艺制造而成的,室溫下外形相同的纳米铜比普通铜可多拉长50倍而不断裂,这一事例表明纳米铜具有较好的延展性.LED 灯是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光源,其核心元件是发光二极管,它是用材料制成的.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略二、合作探究略三、知能应用1、B2、B3、A4、长度半导体第十九章走进信息时代第一节感受信息一、自主学习1、早期信息的传播方式及特点:(1)传播方式:在交通和通信很不发达的时代,人们常使用____、____、____等方式来传递信息。

(2)特点:传播速度_____、距离_____、信息量_____。

2、现代信息的传播主要采用哪些方式?3、记录信息的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等。

4、电报与电话:(1)19世纪30年代,莫尔斯发明了_____,为人类打开了电信世界的大门。

莫尔斯电码用_____和_____脉冲(点和划)代表字母,使信息以莫尔斯电码的形式沿电缆传送出去。

(2)1876年贝尔发明了_____,这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电话机通常由_____、____和_____组成。

电话机的原理是:振动→变化的电流→振动。

二、合作探究探究:电话的发明者是谁?它有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有什么作用?电话的基本原理是什么?1、电话机话筒里的金属盒、碳粒和膜片构造在一起,它的作用相当于()A.开关 B.电源 C.变阻器 D.电磁铁2、电话由、和三部分组成。

电话的话筒的作用是,听筒的作用是。

三、重难点知识突破1、下列信息传递方式的载体是:两人面对面交谈时是利用_______________传递声音;两地间通过电话交谈时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_传递声音;家中电视机能收到国内电视节目是利用______________传递节目内容。

2、下列关于信息的传递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光和电磁波中,只有电磁波能够传递信息B.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C.摄像机拍得的物体图像,直接通过发射天线发射传播信息D.微波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网络通信都可以用来传递信息3. 动圈式话筒.当你对着话筒说话时,声音使与膜片相连的线圈振动.线圈在磁场中的这种振动,能产生随着声音变化而变化的,这是现象.四、知能应用1.人类互相传递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请你举出两例: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电话的最基本组成部分为_____和______。

电话的基本原理就是把_________变为_______再变为___________。

3.我国古代利用烽火传递边疆警报,古希腊人用火炬的位置表示字母符号,这些都是通过传递______信号达到传递信息的目的。

利用击鼓鸣金可以报送时刻或传达命令,这是传递的_____信号。

4.信息有多种载体,请你举出三种常见的信息载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电话机话筒里发生的主要能量转化是:()A、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热能转化为电能C、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电能转化为势能6、电话机听筒里发生的主要能量转化是:()A、电能转化为机械能B、热能转化为电能C、机械能转化为电能D、电能转化为势能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略二、合作探究略三、重难点知识突破1、声音电信号电磁波2、D3、电流电磁感应四、知能应用1、烽火台用手机发短信2、话筒听筒振动随振动强弱变化的电流振动3、光声音4、古代的竹简,现代的图书、报纸等纸质印刷品和光盘等电子出版物,电视、广播、电报、电话、因特网等通讯方式,都是信息传播的载体。

5、C6、A第二节让信息“飞”起来一、自主学习1、电磁波分类:按波长由大到小(频率由小到大)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磁波的特征:(1)波长(λ):___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

单位:__________。

(2)频率(ν):表示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常用的单位还有千赫(kHz),兆赫(MHz)。

1 kHz=______Hz;1MHz=________Hz。

(3)波速(c):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m/s。

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_______________。

(4)波长、频率、波速之间的关系:c=_____________。

二、合作探究1、你认为电磁波与前面我们学习过的超声波、次声波有何区别?2、试推导波速、波长与频率的公式关系。

3、电磁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三、知能应用1.下列不属于电磁波的是:()A、太阳光B、家庭电路中使用的交流电C、声波D、无线电波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声、光和电磁波都能够传递信息B、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广播和电视都是利用导线中的电流传递信息的C、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的D、根据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公式c=λƒ, 可以推断频率越高的电磁波,波长越短。

3.下列器物与电磁波的应用有关的是( )A、无线电收音机B、磁悬浮列车C、电磁超重机D、交流发电机4.继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后的第四大污染是()A、白色垃圾污染B、电磁污染C、光污染D、交通污染5. 以下关于电磁波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无线通信是用电磁波进行传播 B.医院B超发出的超声波是电磁波C.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是电磁波 D.透视使用的X射线是电磁波。

6. 下列有关家用电器性能及使用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 ) A.空调机和电风扇都可以降低室内温度B.微波炉产生的微波和声波是本质上相同的波C.电视机和收音机都能接收电磁波D.电冰箱的门打开后,室内温度会不断降低。

7.下列关于电磁波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磁波在真空中不能传播B.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C.红外线属于电磁波D.电热水壶是利用电磁波来工作的参考答案:一、自主学习略二、合作探究略三、知能应用1、BC2、B3、A4、B5、B6、C7、C第三节踏上信息高速公路一、自主学习1、信息高速公路是指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通往网络,电话、电视、广播、数据文件都可以在光纤构成的“信息高速公路”上传播,并且___________。

2、光纤(1)定义:光导纤维简称光纤,是传输光的介质。

(2)原理:光纤很细,有内外两层,由于内外层的_______本领不一样,光在光纤中通过时,发生全反射,就不会跑到外层了。

光纤通信是声信号→电信号→光信号→电信号→声信号。

(3)特点:光在光导纤维中损耗_______,可长距离传输,光纤通信的通信容量____,不怕雷击,不受电磁干扰,通信质量高,保密性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