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常见消化系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的检测

合集下载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目的通过分析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对食物的不耐受状况,从而总结饮食护理方式。

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来院接受治疗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80例,将其对食物的不耐受状况进行统计,并对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进行检测。

根据统计结果,为患者提供相应的饮食护理。

结果在11种常见食物中,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对鸡蛋的不耐受程度最高,高达56.25%;对小麦的不耐受程度最低,占18.75%。

在常见的5种消化系统疾病中,结肠息肉患者和胆囊炎患者的IgG阳性率最高。

结论患有消化系统疾病者对食物的不耐受状况发生率较高,需要根据不同食物的特异性IgG水平及时调整患者饮食,最大可能地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标签:消化系统疾病;不耐受状况;饮食护理食物不耐受状况是指人的免疫系统将某种进入体内的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免疫性反应,使得机体产生IgG抗体,引起组织发生炎症反应[1]。

根据有关调查显示,近些年对食物产生不耐受状况的人群越来越多。

而对此类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发现患者对不耐受的食物做好预防工作。

因此,本次研究中对80例消化系统疾病患者血清中食物特异性IgG进行检验,并统计患者的食物不耐受状况,从而为患者提供合理的临床护理意见。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6月来院接受治疗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80例,其中男36例,女44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38±2.2)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9±0.4)年。

本次研究获得有关部门批准,且所有参与本次研究的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患者于早晨空腹时,抽取静脉血3 mL,在高速离心状况下分离血清。

同时采用间接酶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特异性IgG,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进行食物特异性IgG检验[2]。

检验主要成分为:牛肉、西红柿、鸡蛋、鱼肉、鸡肉、猪肉、小麦、土豆、虾、牛奶。

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

食物不耐受简介食物不耐受的研究是当前欧洲各国的研究热点,其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

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食物不耐受的产生原理当前仍然存在分歧,但是其存在的事实及产生的后果是公认的。

这一研究领域现在得到较广泛认可的是德国科学家FOOKE博士阐述的食物不耐受的发生原理。

FOOKE博士认为,理论上食物在进入消化道后,应当被消化到氨基酸、甘油和单糖水平,这样才能完全转化为能量提供人体所需,但许多食物,因为缺乏相应的酶而无法被人体完全消化,以多肽或其他分子形式进入肠道,在那里被机体作为外来物质识别,从而导致免疫反应的发生,产生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

IgG抗体与食物分子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并被机体当作废物从肾脏排除。

同时,由于某些免疫复合物无法通过肾小球滤膜,堵塞了肾脏的滤过结构,导致了肾小球滤过压升高,继发血压升高、血管壁扩张和胆固醇沉积。

人体废液不能正常通过肾脏排出而潴留在组织中,尤其是脂肪细胞,最终导致水肿和肥胖。

所以,如果不能及时改变饮食结构,不耐受的食物会继续形成复合物,加重原有的症状并不继续下去。

免疫系统超负荷,致使人体各系统出现系列症状疾病,包括高血压、肥胖、头痛或偏头痛、慢性腹泻、疲劳、感染等各系统疾病。

发生食物不耐受的患者可同时会对4-5种或更多食物产生不耐受的现象,其症状一般是在进食后数小时到数天出现,长期食用也可以引起慢性症状,由于其症状没有特异性,患者自我诊断比较困难。

YORK营养学实验室曾经过一项研究,他们对2567个怀疑有食物不耐受的英国人进行了调查研究,有44%的人出现慢性腹泻、腹痛、溃疡、消化不良;16%的人皮肤出现皮疹、红斑、皮肤瘙痒;12%的人有偏头痛,失眠;10%的人患哮喘;7%的人出现肌肉骨骼症状关节痛。

食物不耐受igG的检测原理

食物不耐受igG的检测原理

食物不耐受igG的检测原理
食物不耐受IgG的检测原理是基于免疫学原理。

首先,从患者身体中提取血液样本。

接下来,将血液加入特殊的试剂盒中,其中包含一系列常见食物成分的抗体。

这些抗体在试剂盒中已经预先固定。

如果患者对特定食物成分产生不良反应(如过敏或不耐受),他们体内的IgG抗体将与试剂盒中的相应抗原结合。

这种结合过程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接着,将血液和试剂盒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加入检测板上的孔中,检测板上的孔中包含用于检测的特定抗体。

这些抗体可以与IgG抗体结合。

最后,通过添加显色剂,可以观察到是否形成了复合物。

如果复合物形成,检测板上的孔将显示出显色或发光信号。

根据信号的强度,可以确定患者对特定食物成分的IgG水平。

根据检测结果,可以确定患者对特定食物成分是否产生IgG反应,进而评估食物不耐受程度。

食物不耐受-051216[1]

食物不耐受-051216[1]

14
热点——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IBS) Food elimination based on IgG antibodies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 (Gut 2004 Oct;53(10):1391-3) 方法 检测食物特异IgG 根据IgG检测结果,剔除不耐受食物 结论 症状缓解效果明显,虽然具体机制仍不 明朗,但可以看出食物特异IgG与肠易激综合 征关系密切

30
均衡营养

建议食谱中应包含以下6类成分: 肉类和鱼类 水果和蔬菜 谷物 奶及奶制品 豆类 坚果及种子
31
症状评分表

标准 3分=很差 2分=差 1分=有改善/可以 0分=症状消失 日期
6.01 6.02 6.03 6.04
体重 症状评分 胃胀 腹泻 头痛 湿疹 (Kg)

YORK实验室对食物IgG阳性的2567例 (69%为慢性病)病例进行分析,病症表现 主要涉及: 胃肠道症状 44% 皮肤症状 16% 神经症状 12% 呼吸系统症状10% 肌肉骨骼症状7%
13
消化系统相关疾病
范围:从口到肛门 常见症状:腹痛、腹泻、溃疡等 特点:病情迁延 易被忽略并延误诊治
28
轮替限食举例

假设有以下食物不耐受分级(+1)属于轮替:牛 奶、大米、虾、蟹、大豆、猪肉、玉米、西红 柿。 食谱安排
第一天
西红柿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玉米
大豆
猪肉
牛奶
29
大米
对患者饮食的建议

食物不耐受分级标准

食物不耐受分级标准

食物不耐受分级标准一。

食物不耐受,简单来说,就是身体对某些食物不太“友好”,吃了之后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舒服的反应。

那怎么来给它分分级呢?这可得好好说道说道。

1.1 轻度不耐受。

这就好比是身体跟食物之间有点小摩擦。

可能偶尔会有点肚子胀、放屁多,或者感觉不太消化。

比如说,有的人喝了牛奶,只是稍微有点肚子咕噜咕噜响,但是不影响正常生活,这可能就是轻度的不耐受。

1.2 中度不耐受。

到了这个级别,身体的反应就比较明显啦。

可能会出现腹泻、皮肤瘙痒,或者头疼、乏力这些症状。

就像吃了海鲜之后,身上起了一些小红疹子,痒痒的,让人坐立不安,这大概就是中度不耐受的表现。

二。

那重度不耐受可就更严重喽!2.1 严重的肠胃反应。

这时候,肠胃就像“造反”了一样,上吐下泻,肚子疼得要命。

比如说吃了某种坚果,直接就引发了急性肠胃炎,那可真是遭罪。

2.2 全身性的过敏症状。

不光是肠胃不舒服,全身都可能出现大问题。

比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甚至会危及生命。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旦发现得赶紧就医。

2.3 长期的健康影响。

重度不耐受如果不注意,长期下来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健康问题。

身体就像一部机器,老是“吃”错东西,能不出毛病嘛!三。

那知道了分级,咱就得重视起来。

3.1 留意身体的信号。

平时多留个心眼,吃完东西要是感觉不太对劲,别不当回事,好好琢磨琢磨是不是食物不耐受在捣鬼。

3.2 去医院做检测。

要是自己拿不准,那就找医生帮忙,做个专业的检测,弄清楚到底哪些食物不能碰。

食物不耐受分级可不能小瞧,关乎着咱们的身体健康。

只有了解清楚,才能吃得放心,过得舒心!。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作者:李燕妮来源:《饮食保健》2015年第04期【摘要】食物不耐受指的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人的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Ⅲ型变态反应),可引起所有组织(包括血管)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

本文详见阐述了食物不耐受的发病机理和如何进行护饮食护理干预两个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消化系统疾病;食物不耐受,饮食护理【中图分类号】R714.1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8439(2015)05―0090―02食物不耐受的程度性已经在世界范围内非常普遍,它是指当某种或几种食物进入人体时,人体免疫系统会把他们当作有害物质,人体免疫系统将会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

抗体与食物颗粒构成的复合物会引起人体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将会以全身系统的症状表现出来。

有资料表明,有接近一半的人存在对某些食物的不耐受。

绝大多数的患者会出现皮肤疾病或肠道疾病。

为了是消化道疾病患者能够进一步的了解不耐受状况,我们将通过以下的案例来讲述不耐受的原理。

1案例分析1.1病理选取。

通过研究某院在最近一年的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我们发现所有的患者都出现了呕吐,腹泻等症状。

排除患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慢性胰腺炎等病症的患者。

留下患有肠易激综合症和结肠息肉等病症的患者。

患者的患病时间从1年到30年不等。

1.2检测方法。

抽取静脉血液2ml,并分离血清。

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食物过敏源特异性。

IgG抗体检测试剂采用国家认证的厂家并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患者在检测前生活规律一切正常,没有特别要求。

但是检测时患者不能在经期和急性感染期,并且在检测前14天患者应避免服用影响分析的固醇类药物。

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标准进行统计分析。

2数据统计结果:2.1消化道系统疾病患者的检测结果。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消化系统疾病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及饮食护理

护理园地— 90—饮食保健2015年5月(上) 第2卷第9期尿病与2型糖尿病的病因不同,护士在进行评估时应予区别。

1 护理诊断1.1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或高于机体需要量与体内糖、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有关。

1.2 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皮肤营养不良、感觉障碍有关。

1.3 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抵抗力降低、高血糖有关。

1.4 知识缺乏与未接受过相关健康教育有关。

2 护理目标2.1 患者住院期间多饮、多尿症状改善,体重能够控制在理想范围,血糖控制稳定、良好。

2.2 患者住院期间不发生外伤,并学会自我保护。

2.3 患者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或发生感染时能够及时发现并通知医生配合处理。

2.4 患者住院期间能够复述健康教育的绝大部分内容,并表示理解,能够遵照进行。

2.5 患者住院期间电解质平衡,不发生并发症。

3 药物治疗的护理药物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最关键手段,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

3.1 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是1型糖尿病治疗的用药,也可用于其他型糖尿病,并防治急性并发症、提高抵抗力、防治各种感染、改善营养、促进青少年生长等。

现在以被更多的应用。

因此,在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的护理中,应作为重点,护士需要掌握全面的知识,能够指导患者在出院后正确使用胰岛素治疗。

3.2 胰岛素的注射3.2.1 给药前:应评估给药的目的,餐前常规给药还是临时降血糖治疗,因此护士在为患者注射胰岛素前应了解患者血糖状况。

对于血糖不高,低于正常血糖范围(3.9~6.0mmol/L)时[2],应通知医生,看是否需要调整剂量,以免患者出现低血糖。

3.2.2 给药:①途径,所有胰岛素都可通过皮下注射。

正规胰岛素在40U、100U时可采用肌内、静脉和皮下注射。

500U的胰岛素只能皮下和肌内注射。

②皮下注射准备,常规短效胰岛素为清亮溶液,不用混合即可注射,如发现溶液有混浊或无色或出现沉淀则不应再使用;中效和长效以及预混胰岛素为悬浊液,用注射器抽吸前应于掌间轻轻滚动摇匀,切忌剧烈振荡,以免出现泡沫,如果发现混合后仍有颗粒或团块不应再使用[3]。

食物不耐受疾病演示课件

食物不耐受疾病演示课件
免疫调节失衡
食物不耐受引起的免疫调节失衡可能导致自身免 疫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3
炎症反应
食物不耐受引发的炎症反应可能加重自身免疫性 疾病的症状。
与其他慢性疾病关系
慢性疾病的诱因
食物不耐受可能是某些慢性疾病的诱因,如慢性疲劳综合 征、肠易激综合征等。
营养吸收障碍
食物不耐受可能导致营养吸收障碍,进而引发或加重慢性 疾病。
炎症反应与慢性疾病
食物不耐受引起的炎症反应可能导致慢性疾病的持续和发 展。
06
预防食物不耐受的 措施与建议
倡导健康饮食观念
均衡饮食
建议公众遵循均衡饮食原则,合理搭配食物,避免偏食或挑食。
适量摄入
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和需求,适量摄入各种食物,避免过量食用不耐 受食物。
多样化饮食
鼓励尝试多种食物,增加食物多样性,降低单一食物不耐受风险。
瘙痒、刺痛
皮肤症状常伴随瘙痒、刺 痛等不适感。
脱屑、干燥
长期食物不耐受可能导致 皮肤脱屑、干燥等异常表 现。
呼吸系统症状
喘息、气促
鼻塞、流涕
食物不耐受引发的呼吸道过敏反应可 能导致喘息、气促等症状。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鼻塞、流涕等过敏 性鼻炎症状。
咳嗽、咳痰
呼吸道受刺激后可能出现咳嗽、咳痰 等表现。
神经系统症状
以及可疑食物的摄入情况。
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 是否有皮疹、呼吸困难、胃肠道症 状等体征。
排除法
通过逐一排除可疑食物,观察症状 是否缓解来确定不耐受食物。
检测方法
皮肤点刺试验
01
将可疑食物提取物滴在皮肤上,用针轻轻刺破皮肤,观察是否
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反应。源自血清特异性IgG检测02提高公众认知度和重视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a h i h s n . e i fa s t e h g e to e Th n,n lmma o y b we ie s ( B t r o ld s a e I D) p p i u c r a d c r nc g s rt , n h o i c o e y t i , e t le n h o i a t i s a d c r n c h le s i s c i t
摘 法 要: 目的
琴王 , 华 勤 月潘
( 武汉 大学 中南 医 院消化 内科 , 武汉
40 7) 3 0 1
探 讨 四 种 常 见 消化 系 疾病 患 者 中食 物 不 耐 受 的情 况 , 其 病 因的 寻 找提 供 实验 室依 据 并 指 导饮 食 治 疗 。方 为 所检患者 中,
采 用酶 联 免 疫 吸 附法检 测 四 种 常 见 消 化 系疾 病 患 者 20份 血 清 中 1 0 4种 食 物 特 异 性 IG 的 水 平 。结 果 g
有 食 物 特 异 性 IG 水 平升 高 者 12例 , 8 。 其 中 , 易激 综 合 征 (K ) 生 率 最 高 , 9 . % , 后 依 次 为 炎症 性 肠 病 g 6 占 1 肠 IS 发 达 87 其 ( D) 消化 性 溃疡 及 慢 性 胆 囊 炎 。1 I B 、 4种 食 物 中 以蟹 与 虾 的 IG 阳性 率 最 高 , 占 4 , 次 为 蛋 清 / 黄 、 奶 、 鱼 、 g 均 2 其 蛋 牛 鳕 西
关键 词 : 物不 耐受 ; 见 消化 系 疾病 ; 物 特异性 IG; 食 常 食 g 饮食 治疗 中图分类号 : 9 . ; 4 . 2 文献 标志 码 : R5 3 1 R4 6 6 A
d i i . 9 9 j is . 6 1 7 1 . 0 0 0 . 4 o : 0 3 6 / .sn 1 7 — 4 4 2 1 . 3 0 9
fo e icIG a t o i r ih r h nten ma. h c e c fri beb we sn rme(B )a s 9 . % , o dsif g ni de weehg e a h o 1T ei i neo r al o l y do ei b s t nd it I § ,l t 8 7 mo
14 3
现 代 检 验 医学 杂 志
第 2卷 5
第 3期
21 0 0年 5月 JMo a d Vo 2 , .3 M a . 0 0 dL bMe , 1 5 No , y 2 1

四种 常 见 消 化 系疾 病 患者 食物 不 耐 受 的 检 测 ‘
周 燕 , 红玲 , 王 肖建群 , 赵
红 柿 、 豆 、 米 和 大 米 , 次 为 小 麦 、 内 、 菇 、 肉和 鸡 内 。 论 大 玉 再 牛 蘑 猪 结
对 存 在 食 物 不 耐 受 的 患 者进 行 饮 食 指 导具 有 重要 的 临床 意义 。
食 物 不耐 受可 能 是 某 些 消 化 系疾 病 的 致病 因素 之 一 ,
文章编 号 :6 17 1 ( 0 0 0 —3 — 3 1 7 — 4 4 2 1 ) 31 40
Clni a i c lAn l s s f r t e Re u t f De e to f Fo d a y i o h s ls o t c i n o o
we e a a y e t P 6 0 s fwa e p c a e Re u t Th r r 6 a in s a c u td f r 8 , o e l v lo r n l z d wih S SS 1 ・ o t r a k g . s ls e e we e 1 2 p t t , c o n e o 1 e wh s e e f
I t l r nc n Pa i n s wih 4 S r s o m m o g s i e S s e Di e s s n o e a e i te t t o t f Co n Di e tv y t m s a e
Z HOU n, ANG n —ig, AO in q n, H A0 n y e P Ya W Ho g l n XI Ja — u Z Qi— u , AN a qn Hu — i
( pa t n f sr e tr lg Zh n n n Hop tlo h n Unv ri W u a 3 0 1 Chn De rme t Ga to ne oo y, o g a s i Wu a iest o af y, h n 4 0 7 , ia)
Ab ta tOb e t e To e po et est ain o o dit lr n ei ain swih 4s rso o sr c : j ci v x lr h i t ffo no ea c np t t t o t fc mmo ie t es se ds u o e n dg si y tm i— v
e e w hc a i e t r c i f te mentb o as s, ih m y g v he die ton o r at y f od. e ho s U sng e z m e ln d i m un o b ntas a ( M t d i n y i ke m os r e s y ELI A ) S t t c o p c fc I G n i dis a o 0 pa in e die s s The he d t o de e tf od s e ii g a tbo e m ng 20 te s wih 4 s t fc m n d g s i e s t m s a e . nt a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