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及突出预测
东周窑煤矿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及突出危险性评估

煤 层结 构较 简单 , 受煌 斑岩 侵入 影 响 , k 。 灰 白色粗
砂岩为其直接顶板等特征 。该组煤是控制上下煤
层 的重 要 标 志 。煤 层 厚度 0 . 4 6 ~ 1 6 . 3 8 m,平 均 厚 6 . 2 9 m, 其 厚度 呈 现 由西 向东 变薄 、 由北 东 向南 西
煤层均为长焰煤 , 变质程度较低 , 在整个成煤过程 中成气量小 ,致使 了东周窑煤矿各煤层瓦斯含量 小。 ② 变 薄 的第三 系地 层 , 使 瓦斯 逸散 变得 容易 。
根 据相 关地 质报告 ,煤层上 覆 岩层 中 的第三 系在 地 质演 化过 程 中受 到各 种 因素影 响变 薄 ,平 均厚 度 还 不到 6 m。 由于本 应厚 度 较 大 的第 三 系地层 变 的非 常薄 , 使 瓦斯逸 散变得 容 易 , 导 致 东周 窑煤 矿 煤层 瓦斯 含量 低 。③ 井 田地 质构 造 。东 周窑 井 田地 层总体 为单 斜构 造 , 有 一 定 的缓 倾 斜 , 地层倾 角3 0 - 5 。 。由于构 造运 动 的影 响 , 形成 大量 张性 构 造, 张l 生 构 造是 瓦斯 运移 良好通 道 , 这也 就成 为 东 周 窑 井 田内 山 8 号 、 8 号 、 4 - 9、 5号煤 层 处 于 瓦 斯风 化带 的原 因之一 。
煤层( 8 号 、 8 五号 、 山 号 、 5号 煤层 ) 瓦 斯含 量 均 较 低 。总结 东周 窑煤 矿煤层 处 于瓦斯 风 化带 的 主
0 . 0 0 2 m ug - r 。②从相邻矿井瓦斯情况来看 , 同采 的5 号煤层均在瓦斯风化带下部边界值 以内 , 如
马脊 梁矿 C H 浓度平均 9 . 9 1 %~ 2 9 . 9 5 %, 处 于瓦 斯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

煤与瓦斯突出预测方法作者:肖维信周景武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4年第08期[摘要]防治瓦斯突出技术方法瓦斯地质法简单统计法综合分析法无线电波透视技术等有效的防治了瓦斯突出[关键词]煤矿瓦斯突出预测方法中图分类号:TD712一、瓦斯地质法地质构造,特别是对矿区或矿井总体上起控制作用的断层及褶皱,往往对煤与瓦斯突出条件及突出点的分布具有显著的作用与影响。
国内外大量资料证明,地质构造与突出关系非常密切。
大多数突出的发生与构造有关,综合分析各方面的资料,从地质力学观点来看,构造区内突出危险性相对较大的部位是:构造体系的复合部位,弧形构造的弧顶部位,褶曲构造的扭褶部位,多种构造体系的交汇部位,压扭性断裂所夹的断块,以及旋扭构造的收敛端等。
(1)简单统计法瓦斯地质统计法就是利用地质构造对煤与瓦斯突出条件及突出点的分布具有显著的作用与影响的特点进行区域预测,是根据已开采区域确切掌握的煤层赋存和地质构造条件与突出分布的规律,划分出突出危险区域与突出威胁区域。
a、在上水平发生过一次突出的区域,下水平的垂直对应区域划分为突出危险区;b、根据上水平突出点分布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确定突出点距构造线两侧的最远距离线,并结合地质部门提供的下水平或下部采区的地质构造分布,按照上水平构造线两侧的最远距离线向下推测下水平或下部采区的突出危险区域;c、未划定的其他区域为突出威胁区。
(2)综合分析法由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主持承担(焦作矿院、重庆大学、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所、南桐矿务局等参与承担)的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煤与瓦斯突出的综合治理”以地质为基础,以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理论为指导,对突出危险性区域预测技术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
a.从沉积地球化学的角度,利用同位素分析、煤成气能力的热解、穆斯堡尔效应试验、镜煤反射率测定、扫描电镜、红外光谱以及X衍射等技术,从煤的变质作用、瓦斯运移和聚集的沉积环境、瓦斯生成的热解及其与粘土矿物变质作用的关系等方面研究煤层烃类物质的组成、状态、成因、分布、储集运移及其与煤和瓦斯突出的关系。
《煤矿地质学》重考点归纳总结 第七章 矿井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

第七章矿井瓦斯•瓦斯,又称沼气,是在煤的形成过程中生成并保存在煤层和围岩中的多成分混合气体。
化学成分以甲烷(CH4)为主。
(11、17解)•瓦斯是地质成因的,是地质作用的产物。
•在煤矿建设和生产中,煤层及围岩中的瓦斯会进入到采掘工作面中,并因其存在而降低井下空气的含氧量。
当氧气下降到12%以下时,可导致井下人员中毒窒息事故发生;井下空气中瓦斯达到一定浓度条件(5~16%),遇引爆火源可发生矿井瓦斯爆炸事故。
矿井瓦斯•一、瓦斯的形成与分带•1.瓦斯成分及其性质•瓦斯成分:CH4(主要)、N2、CO2。
•狭义的瓦斯指甲烷(CH4)。
甲烷为无色、无味、无嗅、无毒的气体,比空气轻,因而在井下它停积在巷道上部。
空气中甲烷浓度达到5~16%,遇引火源即可发生燃烧或爆炸。
•CO2为无色、无嗅、略带酸味并有一定毒性的气体,它的比重比空气大,在井下主要分布在巷道的下部。
大量二氧化碳在井下突然喷出可使人窒息。
矿井瓦斯•2.瓦斯的成因•瓦斯是在煤化作用过程中形成的。
泥炭化阶段,泥炭转变为褐煤,这一阶段以生物化学作用为主,可以产生甲烷。
•随着深度增加,地温进一步升高,约50~160℃时,煤化作用处于气煤到肥煤阶段,它不仅产生大量甲烷,而且在中晚期也是大量出油的阶段。
•当温度大于160~200℃时,煤转变为无烟煤,复杂的碳氢化合物遭到破坏,只能产生甲烷而不能生成石油。
矿井瓦斯❿3.瓦斯在煤层内的赋存状态❿(1)游离状态瓦斯❿瓦斯分子存在于煤体、围岩的空隙中。
❿(2)吸着状态瓦斯❿吸附瓦斯:瓦斯分子被吸附在煤体或岩体孔隙的表面。
❿吸收瓦斯:瓦斯分子在煤体内部。
矿井瓦斯❿4.瓦斯的垂直分带随深度增加混合气体中各组分相对含量有规律变化沿垂向可分三个带:CO 2-N 2带: CH 4< 10﹪ N 2-CH 4 带:CH 4< 10-80﹪ CH 4带:CH 4> 80﹪❿其中,前两个带统称为瓦斯风化带,其深度视地质情况而异。
❿“CH 4带”称为甲烷带,煤层瓦斯随深度增加而有规律的增长,但增长的梯度因地质条件而异。
水井头煤矿瓦斯地质规律及突出临界值确定

一
出事故。 矿 井 现 开采 2号 煤层 ,煤 层 厚度 0 - 3~3 . 5 m, 平 均1 . 9 m, 倾角 0 。~ 8 0 。, 局部为急倾斜煤层 , 煤层赋 存不稳定。 工作 面采用走向长壁炮口采煤法 , 全部垮 落 法管 理 顶板 。
2 瓦 斯 地 质 规 律
瓦 斯 是伴 随着 煤 层 生 成 的 , 存在于煤层中 , 所 以 瓦斯 赋存 与地 质之 间有 一定 的关 系 , 瓦斯地 质 对于解 释瓦 斯 的赋存 规律 有重 大 的指 导作用 I 1 l 。煤 层 影 响煤 层 瓦斯含 量 的主要 因素有煤 层埋 藏深 度 、 煤 层 和 围岩 的透 气性 、 地质 构 造 、 岩 浆岩 和水 文地 质条 件等 翻 。
l 矿 井 概 况
水井 头 煤 矿位 于 湖 南 省邵 东 县 境 内 ,地 理 坐标 为东 经 1 1 1 。4 0 , 北纬 2 7 。1 8 。 水 井 头煤 矿 2 0 0 6 年核 定生 产 能力 为 1 3万 ,矿井 采 用立 井 开拓 , 布 置一 对 主 、副立 井 ,全 矿 井划 分 三 个 水平 ,分 别 为 5 0 m水 平 、 一 3 0 0 m 水平 和 一 5 0 0 m 水平 。水 井 头 煤矿 为煤 与 瓦 斯 突 出矿井 ,历 年来 发 生 多 次煤 与 瓦 斯 突
瓦斯 灾 害是矿 井 的重大 灾 害 , 瓦斯 爆 炸和煤 与 瓦 斯突 出等 灾 害 已经 成 为制约 生产 、 威胁 人员 安 全 的重 大 问题 , 往 往造 成 严重损 失 。分析 和 掌握 水井 头煤矿
2024年煤矿瓦斯预测与防治(三篇)

2024年煤矿瓦斯预测与防治瓦斯对矿井安全的威胁主要有爆炸、突出、窒息三种表现形式。
瓦斯防治技术的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方面是瓦斯涌出和突出预测,包括对煤岩层中瓦斯含量的预测、采掘过程中瓦斯涌出量和涌出形式的预测、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预测等,根据预测结果确定合理的采掘部署及防治瓦斯灾害的措施;另一方面是瓦斯灾害预防,包括对煤层及采空区中的瓦斯进行抽放、采掘空间的合理通风、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的消除等,其目的是减少瓦斯涌出量、消除瓦斯异常涌出、将采掘空间中瓦斯浓度稀释到可爆炸限以下,保证充足的氧气供给。
瓦斯突出预测1、突出危险区域预测在瓦斯地质统计分析法和综合指标法的基础上,试验研究了突出危险区域无线电波透视技术,利用无线电波在不同煤岩介质中吸收系数的变化探测预测区域范围内的构造异常带、煤层厚度变化带、煤层强度变化带、瓦斯富集带等。
根据透视结果,结合瓦斯地质统计分析和工作突出预测指标的变化规律,利用专家系统软件综合分析判断区域的突出危险性。
利用甲烷检测报警器及时测量身边甲烷浓度,巷道内安装低浓度甲烷传感器,到达甲烷报警点及时撤离。
2、突出危险工作面预测实验表明:煤岩层在受载过程中产生电磁辐射信号,信号振幅与外载荷以及煤岩力学性质破坏程度有关。
由于煤与瓦斯突出也主要是煤岩受载发生破坏的一个力学过程,可以通过捕捉破坏过程产生的电磁辐射信号来预测突出。
电磁辐射信号变化特征与突出危险预测指标基本一致,对钻孔时瓦斯动力现象反映敏感,利用电磁辐射信号变化特征预测突出是比较理想的非接触式方法。
生产矿井瓦斯灾害防治方法1、认真学习先进经验,切实做到“五个及时”。
对于巷帮抽放钻场采取了及时施工、及时打钻、及时封孔、及时合茬抽放、及时充填的“五及时”管理措施,杜绝了钻场瓦斯积聚。
在钻孔收尺方面,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矿成立了瓦斯治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对瓦斯效果检验,严格落实“干、管”分离,明确了瓦斯办收尺员和通风区测气员联合收尺,确保了收尺的真实性,月底由瓦斯治理办公室负责将监督检查数据汇总上报,并严格落实防突效果检验,切实把住了钻孔收尺及效果检验关。
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构建

煤矿瓦斯地质规律与瓦斯预测构建煤矿瓦斯是一种危险气体,对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威胁。
因此,了解煤矿瓦斯地质规律和瓦斯预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煤矿瓦斯地质规律和瓦斯预测的构建。
一、煤矿瓦斯地质规律1. 煤矿瓦斯的来源煤矿瓦斯是由地下煤炭储层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的一种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还含有乙烷、丙烷等成分。
煤炭煤质、厚度、成熟度及埋深深浅等因素都会影响煤炭中瓦斯的含量。
2. 煤矿瓦斯的运移规律煤矿瓦斯是通过煤体孔隙、纹理、裂隙和煤体之间的孔隙、裂隙、缝隙等通道向矿井空间中运移的。
因此,了解煤炭储层的孔隙结构、煤体的物理性质以及煤层压力等因素对瓦斯运移规律的研究十分重要。
3. 煤矿瓦斯的分布规律煤炭储层中的瓦斯是不均匀分布的,瓦斯的含量和分布随着煤层的厚度、成熟度、埋深的不同而不同。
煤炭中的瓦斯含量也存在季节性变化和空间变化等特点。
二、瓦斯预测的构建瓦斯预测的目的是为煤矿生产提供可靠的瓦斯防治措施和运输安全保证。
以下是瓦斯预测需要进行的步骤:1. 收集煤炭地质、矿井工程和瓦斯监测等相关数据。
在进行瓦斯预测前,需要从煤炭地质、矿井工程和瓦斯监测等方面进行充分调查,获取可靠的数据信息。
2. 确定瓦斯含量的计算公式。
根据采集到的煤炭地质数据和瓦斯监测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为不同区域确定瓦斯含量的计算公式。
3. 制定瓦斯预测方案。
利用得到的煤炭地质数据、瓦斯监测数据、瓦斯含量计算公式等信息,制定瓦斯预测方案。
4. 进行瓦斯预测和评估。
根据瓦斯预测方案,预测矿井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瓦斯突出和爆炸事故。
同时,根据煤炭储层地质条件、煤层压力、煤层渗透性等因素,对瓦斯预测的准确性进行评估。
5. 制定防治措施。
依据瓦斯预测和评估结果,制定瓦斯防治措施,包括加强瓦斯监测、改进通风系统、加强瓦斯抽放、设置瓦斯灭火器等措施,以保证矿井生产的安全。
总之,煤矿瓦斯地质规律和瓦斯预测是保障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工作。
瓦斯预测的构建需要针对性强、可靠性高的瓦斯含量计算公式和相关研究结果的支撑,同时还需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煤矿生产的安全性和效率。
煤与瓦斯突出预兆及应急处理措施

煤与瓦斯突出预兆及应急处理措施煤与瓦斯突出是煤矿井下常见的一种危险情况,即在开采过程中,由于地质构造、矿井通风、煤层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引起煤与瓦斯的突然喷出。
煤与瓦斯突出的预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煤体变形:煤体在受到应力作用后发生塑性或脆性变形,如煤体断层、变形煤体出现等。
2. 瓦斯涌出量增大:瓦斯涌出量突然增大,瓦斯浓度升高,如瓦斯抽放系统抽无力、抽放孔瓦斯流量增大等。
3. 瓦斯压力升高:瓦斯压力突然升高,超过了矿井设计允许范围,如煤层瓦斯压力计的指示值上升。
4. 煤层变软、变稳定:煤层突然变软、变稳定,煤体裂隙增大、变形加剧,如煤体湿度、含水量增加。
应急处理措施如下:
1. 立即通知矿井井口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
2. 停止煤层开采、回撤和掘进工作,并采取措施保护地面、巷道和井口设施不受危害。
3. 加强矿井通风管理,增加通风量,排除突出源。
4. 加大瓦斯抽放力度,及时排除积聚的瓦斯。
5. 强化瓦斯防爆措施,严禁明火、无防爆装置工具进入危险区域。
6. 加强现场监测,定期监测突出情况和瓦斯浓度,确保安全措施有效。
7. 组织人员进行应急疏散,保障人员安全撤离。
8. 持续跟踪突出情况,及时调整应急处理措施,确保安全。
值得注意的是,煤与瓦斯突出是一种高风险的事故,应急处理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指挥和操作,确保安全有效。
以上措施仅供参考,具体应急措施需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同时需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安全规定。
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及突出预测

1 1 煤 层 .
矿 井 内 主 要 含 煤 地 层 为 龙 潭 组 ( 3) 长 兴 组 P1 和 ( ) 主 要 可采 煤 层 7层 。 Pc ,
1 2 构 造 .
矿井位于格宗 向斜 西翼 南部 , 体上 为一走 向北 整
北 东 、 向南东的单 斜 , 倾 附加 次一级 褶 曲, 断裂 构造较
赋存 。
2 3 2 顶 板 岩 性 ..
该矿井 瓦斯分 带 主要属 于氮气 ~甲烷带 、 甲烷带
范畴。
2 2 瓦 斯 分 布 .
¥收 稿 日期 :0 l一1 21 2—1 2
作 者 简 介 : 剑 萍 (9 4一) 女 ’I 潍 坊 人 ,【 师 , 专 , 期 郭 16 , L东 J : 程 大 长
h z r fg s i o l e a a d o a n e ab d.
K e r s g r s r orpaa tr mi e p r me e y wo d a s e e v i r me e s n a a tr
云南省 X X煤矿各 煤层 瓦斯 成分 均 以 甲烷 为 主 , 含量为 27 2 .9m / .a, .0~ 4 6 c g df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
从 事 煤 田地 质 作 。
煤 层 顶 板 岩 性 多 为 致 密 型 岩 石 , ( 转 第 2 6页) 下 3
斯赋存状态、 分布 规律 以及 瓦斯灾害危险性等复杂地质因素影响。
关键 词 瓦 斯 储层 参数 矿 井 参 数
A
中 图 分 类号 X 4
文献标识码
Ga oo y Ch r ce it sa d Ou b rtPr d cin i i e Co l n sGe lg a a trsi n t u s e it n Jk ami e c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矿瓦斯地质特征及突出预测
郭剑萍,李东慧,周丽丽
(山东省煤田地质规划勘察研究院,山东泰安271000)
摘要云南省XX煤矿瓦斯含量较高、浓度大。
该文在不同时期瓦斯地质资料基础上,结合建井期间及周围矿井瓦斯地质资料,阐述煤层瓦斯赋存状态、分布规律以及瓦斯灾害危险性等复杂地质因素影响。
关键词瓦斯储层参数矿井参数
中图分类号X4文献标识码A
Gas Geology Characteristics and Outburst Prediction in Jike Coalmine
Guo Jian-ping,Li Dong-hui,Zhou Li-li
(Shandong Provincial Research Institute of Coal Geology Planning and Exploration;ShanDong Tai An,271000)
Abstract The coal mine is during basic construction;the high content and concentration of gas is the main factor influencing safe production in the coal mine.Based on different geological data of gas exploration and related data in surrounding coal mines,this paper reveals the occurrence,distribution and hazard of gas in coalbed.
Key words gas reservoir parameters mine parameter
云南省XX煤矿各煤层瓦斯成分均以甲烷为主,含量为2.70 24.69cm3/g.daf,属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1地质概况
1.1煤层
矿井内主要含煤地层为龙潭组(P
3
l)和长兴组
(P
3
c),主要可采煤层7层。
1.2构造
矿井位于格宗向斜西翼南部,整体上为一走向北北东、倾向南东的单斜,附加次一级褶曲,断裂构造较为发育。
2瓦斯赋存状态
当温度为36ħ,压力在0.0 2.0MPa时,瓦斯吸附气含量急剧增加,基本达到了8m3/t;随着压力的增大,吸附气含量缓慢增加至10 13m3/t,当压力在>5.5 MPa时,煤的吸附量几乎达到饱和状态(见图1)。
2.1瓦斯含量
各煤层瓦斯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3.70、8.43、7.29、4.49、8.58、11.51、6.60cm3/g.daf,M21煤层最高值为24.69cm3/g.daf。
该矿井瓦斯分带主要属于氮气 甲烷带、甲烷带范畴。
2.2瓦斯分布
*收稿日期:2011-12-12
作者简介:郭剑萍(1964-),女,山东潍坊人,工程师,大专,长期从事煤田地质工作。
图1各煤层等温吸附曲线图
平面上:M9煤层东北部瓦斯含量高,东南部稍高;中部、西南部瓦斯含量相对较低(见图2)。
垂向上:M7、M21煤层瓦斯含量较高,其次M9、M16、M11煤层,M15、M22煤层瓦斯含量相对偏小。
2.3赋存规律
2.3.1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是影响本矿井瓦斯储存的重要因素。
ZK2001钻孔处于正断层、逆断层形成的地堑中,断层倾角大,应力强度也大,煤层作为下降盘埋藏深,有利于瓦斯保存。
ZK2203钻孔位于小背斜翼部、两逆断层交叉的下盘三角地带,埋藏相对深,利于瓦斯聚集(见图2)。
补2101、补2102钻孔位于马鞍型形态的构造叠加区块内,属一开放式的构造断裂区域,不利于瓦斯赋存。
2.3.2顶板岩性
煤层顶板岩性多为致密型岩石,(下转第236页)
产区队安全知识学习和业务技术素质的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开展竞赛活动
促进矿井安全生产稳步发展
矿工会群监会立足于矿井的安全生产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安康杯”和“创无争优”群众安全竞赛活动,利用群监活动日、群监检查日、群监员填报《煤矿安全检查表》等形式,结合阶段性安全工作重点、重大事故隐患排查,突出重点、难点,实施全方位群监监督检查。
矿纪委开展创建“党员示范岗”和争当“优秀纪检安全员”活动,确保党员身边无“三违”、无事故,实现方方面面安全生产。
党委工作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的宣传优势,不断创新安全报道的形式,在搞好日常安全宣传报道的基础上,注重抓好典型教育,使各个层次、不同工种岗位的管理者、群监员、群众安全工作者,电视上有影,广播中有声,报纸上有名,用先进的安全思想影响和教育职工。
矿团委大力开展创建“青年安全文明号”、争当“矿山安全之星”、“零点行动”等活动,做到工作有部署、有考核、有总结,对评出的先进集体和个人都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表彰,做到让“矿山安全之星”亮起来、红起来,成为广大青工效仿的楷模、学习的榜样,极大地推动了全矿安全工作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上接第234页
)
图2M9煤层瓦斯含量等值线图
对瓦斯赋存也起到了一定的封闭作用。
3储层参数3.1
钻孔测试参数
从表1中可以看出:各煤层坚固性系数大于其临界值。
钻孔瓦斯压力大于煤层的始突瓦斯压力,瓦斯放散初速度小于临界值。
煤层区域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D 值M9、M11煤层小于临界值,其余煤层大于临界值;K 值均小于临界值。
3.2
矿井测试参数
M9煤层瓦斯含量为10.36m 3
/t 、M11煤层为7.74
m 3
/t 。
M9煤层瓦斯压力2.08MPa ,M11煤层为2.2MPa 。
M9煤层透气性系数为1.314m 2/MPa 2·d 、M11
煤层为0.405m 2/MPa 2
·d 。
M9煤层钻孔瓦斯流量衰
表1
钻孔瓦斯基础参数测试成果表
项目煤层坚固性系数f 孔隙率F (%)瓦斯压力测定值(MPa )瓦斯放散初速度ΔP 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D 突出危险
性综合指标K M9
0.82.722.912.366-0.472.96M110.83.422.943.0880.043.86M150.84.433.272.3660.292.96M160.73.903.772.3002.183.29M210.53.972.872.4975.564.99M23
0.8
3.01
2.663.6801.16
4.60
减系数为0.0379d -1
、
M11煤层为0.0132d -1。
M9、M11煤层瓦斯抽放难易程度属可以抽放类型。
详见表2。
表2
建井期间瓦斯基础参数测试成果表
煤层测定地点
坚固性系数f 瓦斯放散初
速度ΔP
煤的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D
煤的突出危险性综合指标K M9主井井筒
0.1824.947.22138.56M91901回风巷
0.1615.749.7898.38M91901回风巷拐弯处0.1710.679.7362.76
M11一水平
回风大巷0.1710.89.2963.53
M11中央泵房
通道
0.206.207.2431.00
M9、M11煤层综合指标D 、K 值远远大于临界指标;
瓦斯压力超过了临界值,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性。
4
邻区生产矿井瓦斯资料
YY 矿井位于XX 煤矿东北方向,与本矿井瓦斯赋存特点基本一致,属高瓦斯矿井。
5
结论
矿井一带为高瓦斯区,
M9、M11煤层为煤与瓦斯突出危险煤层,矿井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规程(最新修订)》
[M ].2009[2]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煤与瓦斯突出矿井鉴定规范》[M ].2006[3]叶建平,等.中国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技术进展[M ].地质出版社,
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