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课件
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课件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利用课件展示水的三态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水为什么会有三种不同的形态?
2.例题讲解(15分钟)
(1)讲解水的三态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冰块、热水、水蒸气了解其特点。
(2)讲解水的吸附性,通过实验演示海绵吸水、干燥剂吸水等现象。
(3)讲解水的浮力现象,演示硬币、小船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
重点和难点解析
1.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2.实验探究环节的设计与执行
3.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拓展性
4.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践应用
详细补充和说明:
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
在教学过程中,识别难点和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水的三态变化、吸附性和浮力现象是本节课的重点,这些内容是理解水性质的基础。难点在于解释吸附性和浮力现象的原理,这些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3.水的浮力现象:硬币、小船浮在水面上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家中的水的吸附性和浮力现象,给出至少三个实例。
2.答案:示例:硬币、小船浮在水面上;海绵吸水后变重;干燥剂吸水后变色。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随堂练习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水的三态、吸附性和浮力现象。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记录,及时给予反馈。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水资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拓展延伸方面,可以让学生了解水的其他特性,如表面张力、溶解性等,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
2.培养学生了解水的吸附性和浮力现象,并学会运用这些性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水的三态变化、吸附性和浮力现象。
难点:水的吸附性和浮力现象的解释。
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优质课件

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界的水》中的《神奇的水》。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用途以及保护水资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知道水在不同环境下的三态变化。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教学重点:了解水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烧杯、冰块、热水、干冰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自然中的水景,让学生感受水的神奇之处,引发学生兴趣。
详细过程:展示河流、湖泊、瀑布等图片,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介绍水的性质、三态变化、用途和保护水资源。
详细过程:(1)展示PPT,讲解水的性质,如无色、无味、无臭等。
(2)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水在不同环境下的三态变化,如冰块融化、热水蒸发等。
(3)讲解水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4)讨论保护水资源的方法,如节约用水、防止污染等。
3. 例题讲解:结合新课内容,讲解有关水的三态变化的例题。
详细过程: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水的三态变化。
详细过程:分组进行实验,记录实验现象,讨论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水》2. 内容:(1)水的性质:无色、无味、无臭等。
(2)水的三态变化:固态(冰)、液态(水)、气态(水蒸气)。
(3)水的用途:饮用、洗涤、灌溉等。
(4)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防止污染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水的认识。
2. 答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水的性质、三态变化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PPT课件

我的猜测:能容纳
滴水。
实验注意点:
1.一元硬币在桌上要放平,不要碰撞课桌。 2 .滴管离一元硬币近一些,要慢慢地滴,滴 在硬币的中间,同时记下水流出前的滴数。 3 .在滴的过程中一人操作,组长与硬币成水 平方向观察水在一元硬币上的形状,记下滴 数,最后画出水表面的形状或用文字叙述。
活动2:做一枚一元硬币上能容纳多 少滴水的实验。
我们的猜测:一枚一元硬币上能容纳 滴水。 实验结果:一枚一元硬币上容纳了 滴 水。 这时,我们观察到水表面的形状(可以 画图或者用文字描述):
水的表面有一种 互相拉着的力,使 其表面尽量缩小, 这种力叫做水的 表面张力。
生活中属于水 的表面张力的 现象
表面张力
水黾在水面上滑行
你能将这节课的收获
说给大家听听吗?
再见!
活动1:研究水能沿着哪些物体向上“爬”?
面纸
我的 预测 实验 结果
√ √ × √ ×
粉笔
玻璃片
纱布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塑料片
注意:在能使水向上“爬”的物体下面打“√”,在 不能使水向上“爬”的物体下面打“×”。
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 往上“爬”或向四周 扩散的现象,叫做毛 细现象
毛细现象.
活动2:做一枚一元硬币上能容纳多少 滴水的实验。
红山乐土
渔舟唱晚
芍药飘香
康大葡萄
黄昏牧牛
田野美景
铜山美景
仪征市枣林湾小学
周爱梅
活动1:研究水能沿着哪些物体向上“爬”?
面纸 我们的 预测 注意:在能使水向上“爬”的物体下面打“√”,在 不能使水向上“爬”的物体下面打“×”。 粉笔 玻璃片 纱布 塑料片
实验要求:
1.依次把面纸、细玻璃片等实验材料垂直放入 水中标记部分与水平面对齐,一只手提着上 半部分不要晃动,观察水向上“爬”的情况。 2.两人合作完成,注意观察,一人操作,一人 注意做好记录。 3.实验中器材要轻拿轻放,以免损坏器材,注 意安全与卫生。
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精品课件

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精品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科学教材第四章《身边的物质》第二节“神奇的水”。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性质、水的三态变化、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保护水资源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掌握水的三态变化。
2.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3. 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重点:水的性质、三态变化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水、冰、热水、酒精灯、烧杯、试管、漏斗等。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冰、水、热水三种不同状态的水,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它们的异同。
2. 新课导入(1)教师讲解水的性质,引导学生了解水的无色、无味、透明等特点。
(2)讲解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实验演示固态、液态、气态之间的转化过程。
3. 例题讲解(1)冰变成水的过程是什么?(2)水蒸气是如何形成的?(3)如何将气态的水蒸气变为液态的水?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水加热、水蒸气冷却等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2. 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3. 水的循环:蒸发、凝结、降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简述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应用。
2. 答案示例:水的三态变化包括固态、液态、气态。
在生活中,我们常见的应用有:冰块冷却饮料、水加热烹饪、水蒸气发电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使学生了解了水的性质和三态变化,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课后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简易净水器,深入了解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同时,鼓励学生收集关于水资源的资料,进行课堂分享,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2. 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的连贯性。
3. 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神奇的水》课件11

糖
糖不见了,水变了。
盐
盐不见了,水变咸了.
实验要求:
• 1、粉笔、玻璃棒、布条的底部垂直放入器 材。注意安全与卫生。
实验报 告
浸入红水中 现象
物体
水沿着粉笔往上爬
粉笔
粉笔变红了。
布条
水沿着布条往上爬, 布条变红了。
玻璃棒
没什么变化。
毛细现象
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 “爬”或向四周扩散的现象, 叫做毛细现象。
思考题:
有一瓶水,一条布片, 一盆花,怎样可以使花 喝到水?
生活中的毛细现象
三 年 级 上 册:
神奇的水
实验要求:
• 1、将高锰酸钾颗粒放入水中,观察高锰酸 钾颗粒在水中的变化。
• 2、一分钟后用玻璃棒轻轻搅拌。 • 3、按实验报告的要求填写观察到的现象。
溶解
• 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颗粒不 见了,水却变紫了,像这样的 现象叫做溶解。
实验报 告
放入水中 物体
现象
沙子
沙子沉入水中,水 变浑浊。
苏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神奇的水》课件

你发现了什么?
高锰酸钾能溶解在水里
想一想
(1)奶粉能溶解在水里吗? 能 (2)物质溶解后水面会上升吗? 不会 (3)用什么方法可以使物质溶解得快点 加热、搅拌、切碎 (4)面粉能溶解在水里吗? 不能
会“爬”的水 —— 水有毛细现象 会“团结” 的水 —— 水有表面张力 会“喷射”的水 —— 水有压力 会“托举”的水 —— 水有浮力 能溶解一些物质的水—— 水有溶解性
说一说
你能解释这些现象吗? 剪开花茎,一半插在红色水 中,一半插在蓝色水中
用粉笔“吸”走墨水
墙角变得潮湿了
想一想
为什么砖铺的地面容易返潮?
因为砖块中有许多空隙,能够产生毛细现象, 把土壤里的水吸上来。
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毛细现象?
干布擦水
海绵吸水 酒精沿着 棉线上升 毛笔蘸墨写字
猜一猜:一枚硬币 上能容纳几滴水?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
第三单元 生命之源——
水第三课 神奇的水源自 因 为 有 你 , 鱼 儿 游 得 更 欢 ;
因 为 有 你 , 小 草 变 得 更 绿 ;
因为有你,花儿开得更艳……
你 是 谁 ?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
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图中水会沿着毛巾往上爬
水沿着有孔隙的材料往上“爬”或向 四周扩散的现象,叫做 毛细现象
方糖放入水中
搅拌
溶解
把方糖放入水中,糖块不见了,而水却变甜了。 像这样的现象就是溶解。
水能够溶解许多物质,加快溶解的方法是搅拌和加热。
活动:
研究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
实验要求: 1.在烧杯的水里,放入1-2 粒高锰酸钾,仔细观察高 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 2.用筷子搅拌,仔细观察, 小组内说一说你发现了什 么? 3.观察时可以蹲下身,和 烧杯水平进行观察
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课件

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三年级科学教材第四章《自然界的水》,详细内容涉及水的性质、水的循环以及水的用途。
具体包括:1.水的三态变化;2.水的循环过程;3.水的吸附性和溶解性;4.淡水资源的珍贵及保护。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水的性质,掌握水的循环过程,认识到淡水的珍贵。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吸附性和溶解性,淡水资源的珍贵及保护。
教学重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食盐、色素、水、冰块等)。
学具: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冰川、河流、湖泊、雨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界的水。
2. 新课导入:通过PPT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水在不同状态下的特点。
3. 例题讲解:讲解水的循环过程,使学生了解水是如何在地球上循环的。
4. 实验演示:演示水的吸附性和溶解性,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5. 随堂练习:发放实验记录本,让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6. 小组讨论:讨论淡水资源的珍贵及保护,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的循环过程3. 水的吸附性和溶解性4. 淡水资源珍贵及保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绘制水的循环过程图。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举例说明淡水资源的珍贵及保护措施。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水的性质、循环和保护。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需要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调查当地水资源状况,了解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2. 淡水资源珍贵及保护的教育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在实验演示环节,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培养。
三年级科学《神奇的水》PPT课件

CHENLI
20
我发现
水会喷射出来。我还发现,瓶 子高,射的水就近,瓶子低,射的水 就远。
这说明了水有压力。水越深 压力越大。
CHENLI
21
为什么在小纸船里放入重物,但小船
还是没有沉入水底?
CHENLI
22
曹冲称象
C这HE个NLI故事有什么科学道理吗? 23
会“托举”的 水是因为水有浮力。
干布擦水
CHENLI
毛笔蘸墨写字
海绵吸水
12
活动三
猜一猜:一枚硬币 上能容纳几滴水?
CHENLI
13
实验要求:
1.硬币在桌上要放平,不要碰撞 课桌。
2 .滴管离硬币近一些,要慢慢地 滴,滴在硬币的中间。
3 .边滴边观察,要蹲下来眼睛与 硬币成水平方向来观察水在硬 币上的形状。
4.如果水流出了硬币,滴数要减1。
曹冲称象就是 利用了水的浮力这 个科学原理。
CHENLI
24
CHENLI
25
活动七: 研究高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
实验要求:
1.在烧杯的水里,放入1-2 粒高锰酸钾,仔细观察高 锰酸钾在水中的变化。
2.用筷子搅拌,仔细观察, 小组内说一说你发现了什 么?
3.观察时可以蹲下身,和 烧杯水平进行观察
CHENLI
17
生活中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水黾( miǎn )在水面上滑行
草叶上的露珠
草叶上的露珠
CHENLI
小水珠
18
CHENLI
19
活动五:会“喷射”的水
1.用钉子在瓶壁由上向下等距离扎3个一样大小的孔。 2.用一长条胶布将3个孔贴上,再往瓶里装水。 3.撕去胶布,观察会有什么现象发生?水流有变化吗? 4.如果抬高瓶子的位置,喷射的水流有变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