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

合集下载

搜集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搜集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搜集大自然的语言有哪些
搜集大自然的语言是指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贴近大自然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有意识
的观察大自然所能传达的信息和提示。

搜集大自然的语言有三种:物理语言,生物语言和社会语言。

物理语言主要源于大自然,
如风中传出的声音、树林发出的芬芳、雨季的雨声,以及湖泊中的太阳和月亮,甚至是灰尘和尘埃所散发出的气味。

生物语言也是大自然中最有意义的一种语言,包括鸟儿的歌唱、虫子和小动物的叫声,还有花朵、叶子发出的清新气味。

社会语言则包括人的声音和动作,以及如屋顶、墙壁、树林等大自然中的其他可见物体所表达的社会感性印象。

搜集大自然的语言不仅可以让人们更加贴近大自然的生活,也可以丰富我们的审美。

物理语言可以带来无尽的想象力和秘密,而生物语言和社会语言则可以提供许多有趣的事物,让我们体验生活中趣味。

搜集大自然的语言实际上是一种必然,因为在大自然中,因物质与精神的关系,生物、人类、宇宙都在连结着的一个巨大的整体。

只有体悟大自然的语言,才能达到全身心的融入大自然当中,更明白生命的意义。

小学三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大自然的语言》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然的语⾔》是⼀⾸诗歌,共有五节,第⼆、三、四节以蝌蚪在⽔中游动、⼤鱼鱼鳞上的圈圈、喜马拉雅⼭巅的三叶⾍化⽯为例,说明这些都是⼤⾃然的语⾔。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三年级语⽂《⼤⾃然的语⾔》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三年级语⽂《⼤⾃然的语⾔》原⽂ 别以为⼈才说话, ⼤⾃然也有语⾔。

这语⾔到处都有, 睁开眼就能看见。

你看那天上的⽩云, 这就是⼤⾃然的语⾔: ⽩云飘得⾼⾼, 明天准是晴天。

你看那地上的蚂蚁, 这也是⼤⾃然的语⾔: 蚂蚁忙着搬家, 出门要带⾬伞。

蝌蚪在⽔中游泳, 不就像⿊⾊的逗点? ⼤⾃然在⽔⾯写着: 春天来到⼈间。

⼤雁在编队南飞, 不就像省略号⼀串? ⼤⾃然在蓝天上写着: 秋天就在眼前。

⼤树如果被砍倒, 你会把年轮发现 ⼀年只长⼀圈, 这是⼤⾃然的语⾔。

你如果钓到⼤鱼, 鱼鳞上也有圆圈 ⼀圈就是⼀岁, 这⼜是⼤⾃然的语⾔。

⼤⾃然把三叶⾍化⽯, 嵌在喜马拉雅⼭脉。

这是在告诉⼈们: 那⼉曾是汪洋⼀⽚。

⼤⾃然的语⾔啊, 真是妙不可⾔。

不爱学习的⼈看不懂, 只有勤于思考的⼈才能发现。

【篇⼆】⼩学三年级语⽂《⼤⾃然的语⾔》教案 教学⽬标: 知识与能⼒ 读懂诗歌内容,知道⼤⾃然的语⾔指的是什么。

过程与⽅法 读中感悟,体会⼤⾃然语⾔的神奇。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激发学⽣探索⼤⾃然语⾔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知道⼤⾃然的语⾔指的是什么,领略⼤⾃然语⾔的妙不可⾔。

教学难点: 学⽣对⼤⾃然的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有些句⼦较难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查找有关“三叶⾍”化⽯、“喜马拉雅⼭脉”的⽂字或图⽚资料。

3、观察⼤⾃然,搜集有关“⼤⾃然语⾔”的资料。

教学过程: ⼀、激趣导⼊、揭⽰课题 1、欣赏四季美景。

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然界的⼀切都显⽰出⽆限的魅⼒,请孩⼦们跟⽼师⼀起去欣赏⼏个画⾯。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草长莺飞 百花盛开
读一读,分析其中物候现象。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苏轼题惠崇《春江 晚景》二首 其一)
早春天气,鸭子最 先感知春江水暖, 嬉戏水中。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二十四节气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 、谷雨 (春雨惊春清谷天)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夏满芒夏暑相连)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秋处露秋寒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知课文,回答以下问题: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2.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5.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 什么叫物候?什么叫物候学?
草木枯荣、候鸟来去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 民称之为物候。 利用物候来研究农业生产的科学,叫物候学。
2. 物候观测对农业有什么重要意义?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有哪些?
①纬度的差异 ②经度的差异 ③高下的差异 ④古今的差异
4. 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预报农时,安排播种日期;安排农作物区划, 确定造林和采集种子的日期;引种植物到气 候条件相同的地区;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
萌发
ménɡ
簌簌

衰草连天 shuāi
连翘
qiáo
孕育
yùn
次 第: 一个挨一个地。 草长莺飞:形容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象。 风雪载途:风雪遍地。载,充满。 源远流长:源头很远,水流很长。比喻历史悠久。 周而复始:指绕完一圈又从头开始。形容不断循
环的规律。 衰草连天:形容荒草遍地,极其荒凉的样子。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句子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句子

关于大自然的语言句子1.大自然是神奇而壮丽的。

2.碧绿的树叶在风中摇曳。

3.蓝天白云相映成趣。

4.阳光洒在大地上,温暖而舒适。

5.瀑布如银河倾泻而下。

6.彩虹横跨天空,美丽动人。

7.花儿绽放,散发着迷人的芬芳。

8.河水潺潺流过,清澈见底。

9.山峦连绵,景色壮丽。

10.草地上有小动物在嬉戏玩耍。

11.星空璀璨,闪烁着美丽的光芒。

12.大海波涛汹涌,震撼人心。

13.晨雾弥漫,宛如仙境。

14.松树的树影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15.落日映照在湖面上,美轮美奂。

16.荷花盛开,如梦如幻。

17.雪山耸立,雪白一片。

18.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19.风吹过麦田,起伏如海。

20.雨后的空气清新宜人。

21.沙漠中的风沙吹得漫天黄沙。

22.老树枝繁叶茂,树荫婆娑。

23.干枯的河床此时水草丰茂。

24.落叶飘飘,如雨如烟。

25.海浪拍打着礁石,哗啦啦的声音。

26.山间溪流清澈见底,鱼儿游来游去。

27.大风吹动树枝,发出呼呼的声音。

28.狼嚎声在山谷中回荡,令人不寒而栗。

29.冰川裹挟着庞大的力量徐徐前行。

30.雹子砸向大地,砰砰作响。

31.浓密的雾气弥漫在山谷间,朦胧而美丽。

32.萤火虫在夜晚闪烁,犹如星星萤灯。

33.枫叶红似火,秋风吟唱。

34.花瓣随着微风飘落,如诗如画。

35.小溪潺潺流淌,水波粼粼。

36.浪花拍打着沙滩,悠扬动听。

37.草原上的牛羊在悠闲地吃草。

38.秋高气爽,天空湛蓝无云。

39.薄雾缭绕,晨曦中宛如仙境。

40.雨水打在叶子上,嘀嗒声不绝。

41.闪电划破夜空,瞬间电闪雷鸣。

42.天边的晚霞映照着山川河流,美不胜收。

43.冬日的阳光洒在白雪上,银光闪烁。

44.雨露滋润着大地,生机盎然。

45.春风轻拂,万物复苏。

46.秋天的果实累累,五彩斑斓。

47.夜幕降临,星星点点,璀璨夺目。

48.大自然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应当珍爱和保护它。

搜索大自然的语言

搜索大自然的语言

搜索大自然的语言•大自然动物的语言:1.超声语言,是用超声波进行通讯联系的。

在漆黑的夜晚,蝙蝠发出超声波捕捉蚊虫;海豚通过超声波与同伴谈话,讨论问题。

有意思的是,海豚交谈时还彬彬有礼,一个讲,另一个就细心听,不随便打岔。

2.运动语言,是以动作作联系信号的。

蜜蜂在寻找蜜源时,根据蜜源的方向和距离的远近,时而跳“圆舞”,时而跳“8字舞”,时而跳“摇摆舞”,用舞姿来指挥同伴去采花蜜。

色彩语言,是用自身的色彩传达讯息的。

雄孔雀在求偶时,不会说甜言蜜语,而是用开屏来展示它美丽的羽毛,以博得异性的喜爱。

3.气味语言。

就是利用气味来作信号。

有一种雌性害虫,在受到敌人伤害时,身上便释放出一种淡薄的气味,来掩护同伴赶快逃命。

据说,昆虫用气味来传达信号的有100多种。

•02植物的语言植物也存在着表示自己意愿的特殊语言。

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现象,就是植物在遭受严重干旱时,会发出“咔嗒咔嗒”的声音。

后来通过进一步测试发现,声音是由微小的“输水管震动”产生的。

植物学家们知道这种“语言”后,及时地进行喷灌,让它们得到足够的水分,从而使植物长得更加茁壮了。

同时,植物也用自己的语言传递着信息。

•03关于天气的语言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麻雀囤食要落雪。

蚂蚁垒窝要落雨。

鱼跳水,有雨来。

燕子低飞要落雨。

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晴。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8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8篇

《大自然的语言》教案优秀8篇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字。

认识米字旁。

2、能抄写指定词语,用“告诉”写一句话。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4、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指导较难理解的语句。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认识8个字,认识米字旁。

2、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学生的识字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课后词语,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抓住难写字的关键笔画。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是爱学习的孩子吗?大自然中的每一个景象,每一种事物,都好像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人们新奇的知识,你想了解大自然的语言吗?出示课题:大自然的语言。

指导学习生字“语”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

(按照音节把课文读准确)2、自由读课文。

(在课文中找出本节课的生字朋友,并划下和它连着的词语)3、检查生字读音:小组之间互相读一读,指名读,自愿读,领读。

4、指名读课后的词语。

5、这回大家能把课文读正确、流利了吗,快试一试吧。

6、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小组一起学习喜欢的自然段中的生字。

7、学习汇报,抢答。

(自愿说一说自己记住了哪个字,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8、大家有不同意见吗?说一说你的识字方法。

三、指导写字:1、先观察,说说写这些字时注意什么。

师个别指导。

2、先描一个,再写一个。

四、作业:抄写本课的生字和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读课文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从而了解一些自然现象。

2、初步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课文,从读中知道课文中大自然的语言指的是什么。

教学难点:学生对有些自然现象缺乏感性认识,指导较难理解的语句。

教学过程:一、自由读课文二、指导学生朗读:1、学读第一节。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②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③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①。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②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③。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④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⑤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①、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

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原文阅读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②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③果实的时期。

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①。

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②的寒冬。

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

杏花开了,就好像大自然在传语要赶快耕地;桃花开了,又好像在暗示要赶快种谷子。

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③。

”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物候知识在我国起源很早。

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农谚④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到了近代,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就是物候学。

物候学记录植物的生长荣枯,动物的养育往来,如桃花开、燕子来等自然现象,从而了解随着时节推移的气候变化和这种变化对动植物的影响。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

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灵敏得多。

物候观测的数据⑤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于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活动里,比较简便,容易掌握。

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就在这里。

下面是一个例子。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①、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

根据这些物候观测资料,可以判断北京地区1962年农业季节来得较晚。

而那年春初种的花生等作物仍然是按照往年日期播种的,结果受到低温的损害。

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

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首先是纬度。

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文的说明顺序 物候、物候学
逻辑顺序
重要性
决定因素 意义
纬 度
主要
经 度
高 下
古 今
次要
归纳小结
结构:
大自然的语言
——说明文
内容:介绍知识
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 纬度 经度 主 高下 古今 次
具体
物候学
物候
抽象
物候学 重要性
决 定 因 素
逻 辑 顺 序
意义
方法: 语言:
举例子
准确严谨 优美典雅
生动形象
较简便,容易掌握?
“活的仪器” 活生生的生物 观测手段:
反映气温、湿度等 气候条件的综合 也反映气候条件对 生物的影响 应用在农事 上比较简便, 容易掌握, 避免损失。 (举例子)
数据意义
品味:第一段哪些词语用得生动典雅? 苏醒: 把大地人格化,亲切动人。 用词典雅,富于形象性。 融化、次第: 翩然: 轻快飞舞的样子,生动形象。 孕育: 典雅形象。 簌簌: 纷纷落下,形象典雅。 销声匿迹: 消失了叫声,藏起了形迹。简炼典雅。 衰草连天、风雪载途: 用词典雅,给人美感。 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用词典雅,有文言色彩。 第二段哪些词语用得生动典雅?
白露 气温降低,出现露水。
寒露 天冷,露水很凉。
霜降 开始下霜。
小雪、大雪 开始下雪,至大雪 时形成积雪。 小寒、大寒 一年中最冷的季节。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露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传语 暗示 唱歌 草木荣枯 候鸟去来 花香鸟语 草长莺飞 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研读探析

朗读1-2自然段,说说这两个自然段在 语言上有何特点?有何表达效果?
生动、优美。
这样既生动形象地说明花草鸟虫的变化规律和气 候的关系,也出色地勾画了大自然的迷人色彩;既 以多姿多彩的画面激起阅读的兴趣,也为下文讲解 做了充分的渲染和有力的铺垫。
合。
纬度的差异 经度的差异
决定因素
高下的差异 古今的差异
逻 辑 顺 序
阅读11、12节,说说研究物候学有什么意义?
首先是为了预报农时,选择播种日期。 第二,物候资料对于安排农作物区划,确定造林和
采集树木种子的日期,很有参考价值。
第三,还可以利用来引种植物到物候条件相同的地 区。 第四,也可以利用来避免或减轻害虫的侵害。
的形象说法。
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作题目有什么好处?
将大自然拟人化了,生动有趣,能吸引读者。也 暗示了物候现象对农事安排、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意义。
检查预习
载途 zà i 孕育: yù n 连翘 qiá o



衰草连天 shuāi
簌簌 sù
比喻酝酿着新事物。
翩然 piān 动作轻快的样子 : 销声匿迹: nì 原意是不公开讲话,不公开露面。这 里只昆虫都无声无息、无影无踪了。 周而复始: fù 一次又一次的循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只要你细细观察,多多去想
大自然在水面上写着 ……
大自然在蓝天上写着 ……
这些自然现象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一年四季,循环往复,年年如是……
竺 可 桢
竺可桢(1890-1974),浙江 上虞人。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
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
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
造诣都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
呕心沥血做出了重要贡献的领
域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
一成就都是和他的工作分不开 的。
“大自然的语言”是什么意思?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这些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 “大自然的语言”意思就是“物候”。这是作者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
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立” 是即将开始的意思,表示春、 夏、秋、冬四季即将来临。
夏至、冬至 古称“日北至” 和“日南至”,表示盛夏和寒 冬已经到了。
春分、秋分 :“分”是平分的 意思,表示这两天昼夜相等, 正好处在夏至和冬至中间。 雨水 : 降雨开始,雨量增多。 惊蛰 : 开始打雷,气温上升, 经过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 清明 谷雨 长。 天气晴朗,万物滋生。 雨量增多,谷物茁壮生
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
古 代 农 谚 选 粹
早蚯闻蝉叫,晚蚯迎雨场。
古 代 农 蚂蚁垒窝要落雨。 谚 选 鱼跳水,有雨来。 粹 燕子低飞要落雨。
麻雀囤食要落雪。癞蛤蟆出洞,下雨靠得稳。古 代 农 谚 选 粹
龟背潮,下雨兆。
蚯蚓爬上路,雨水乱如麻。 泥鳅静,天气睛。 猪衔草,寒潮到。
鸡迟宿,鸭欢叫,风雨不久到。
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大连的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旬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
高下 差异 古今 差异
秋冬之交:山脚有霜而山腰反而无霜。
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而不适宜。 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同1921到193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乔 木抽青和开花日期比较,后者比前者早九天。


《大自然的语言》从具体生动的物候现
象说起,说明了这一现象的特征,成因和意
义,并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教你一招
举例子是常用的说明方法,它往往能深入 浅出地把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通俗易懂,
把事物特征或事理说得更清楚。
举例子是本文的主要的说明方法。请在文中找例句。
纬度 因素 经度 差异
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引号能否去掉?
不能去掉,引号表示特定含义, “活的仪器” 是指“活的生物”。去掉之后,就违背了事实。
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 榆叶梅、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
比1960年迟五六天。“左右”一词可否去掉?为
什么?
不能去掉。“左右”表示约数。 比“十天”稍多或稍少,如果去掉了它,就 成了刚好“十天”,这样反而与实际情况不相吻

第一自然段
一年四季风景图
衰草连天

果实成熟 冰雪融化
叶子变黄
北雁南飞 昆虫匿迹
秋 夏

草木萌发
燕子归来
布谷鸟来
时 间 顺 序
孕育果实 概括: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第二自然段

花: 传 语
举例子

花: 暗 示
拟 人
布谷鸟: 唱 歌
文章第二段为什么说利用物候于农事活动比
.
本文说了哪几个问题(结构层次)?
1. 2. 3. 4. (1 - 3)什么是物候和物候学。 (4 - 5)物候观察对农业的意义。 (6 - 10)物候现象的决定因素。 (11-12)物候观测研究的意义。
解题
1、这篇课文介绍了什么知识?
介绍了物候知识,说明了研究物候的重要性。 2、“大自然的语言”比喻什么? “大自然的语言”用来比喻无比丰富的物候 现象。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把大 自然中种种物候现象比作“大自然的语言”, 形象地说明了认识它、研究它的重要性。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色?举例说明。
(1)说明语言生动、形象 运用描写、拟人的写法,加强了说明文 的生动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2)文章语言科学、准确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
大自然的语言,真是妙不可言。
只要你观察思考,随处可以发现:
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纬 度 差 异
二月海南
二月雪乡
高下差异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要是你在野外迷了路, 可千万别慌张, 大自然有很多天然的指南针, 会告诉你准确的方向。 要是碰上阴雨天, 大树也会来帮忙: 树叶稠的一面是南边, 树叶稀的一面是北方。
太阳是个忠实的向导, 它在天空给你指点方向: 中午的时候它在南边, 地上的树影正指着北方
北极星是盏指路灯, 它永远高挂在北方。 要是你能认出它, 就不会在黑夜里乱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