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标准版)

合集下载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处理防治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处理防治

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原因分析及处理防治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行车舒适、耐磨、噪声低、不扬尘易清洗、养护维修简便和适宜分期修建等优点,所以在我国大多的城市道路上被广泛的应用。

由此可见,该结构是道路构造中最关键的一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道路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质量通病1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存在的病害分析1.1裂缝裂缝是沥青凝土路面的主要损伤形式,常见裂缝根据其形态主要有网状裂缝、纵向裂缝与横向裂缝3种。

裂缝直接影响了道路使用质量及使用寿命,因此对沥青路面的抗裂性能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裂缝成因很多,大体可分三种类型:(1)行车荷载作用引起结构性破坏,导致裂缝出现,车轮荷载作用下,路面结构层底端的拉应力超过材料自身抗拉强度,路面结构会出现裂缝,导致裂缝的出现;(2)由于沥青混凝土面层因温度变化而产生裂缝,主要有低温收缩裂缝,温度疲劳裂缝等;(3)多发生于桥涵两头横向裂缝处,或者路段纵向裂缝很长,主要是由于路基填土固结沉陷或者地基沉陷所造成的,亦称沉降裂缝。

沥青凝土路面裂缝虽然成因多样,形式多样,而其中行车荷载作用及沥青凝土面层的温度变化则是导致裂缝出现的重要因素。

1.2车辙车辙指沥青混凝土路面受温度,行车荷载等因素的重复作用而产生的,结构层位移引起的累积永久变形。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车辙有3种类型:结构型,失稳型,磨耗性车辙。

车辙的成因大致可以分为下列几种:(1)因路面基层及路基强度不足,在长期行车荷载作用下,路面基层及路基发生变形而形成车辙;(2)温度较高时,较小的沥青粘度加行车荷载应力的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永久剪切变形导致车辙;(3)因沥青路面结构上层材料受车轮磨耗,自然环境因素等影响,继续流失,车辆在采用防滑链,突钉轮胎时,更易产生此类车辙,特别是,埋钉轮胎被准许采用的国家更为普遍,而国内则基本上不存在。

2沥青路面常见病害治理2.1裂缝治理2.1.1 轻微裂缝的处理方法对于轻微且无变形的裂缝,首先要对路面进行处理保证路面的整洁和干净,然后将沥青喷洒到发生裂缝的路面上,其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般是一平米保持在0.4kg左右的量,之后再摊撒上大小合适的干砂或石子,最后在进行相应的碾压施工。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0820309202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收稿日期6226作者简介孙玉花(62),女,工程师,大同公路分局,山西大同 36孙玉花摘 要:系统的对沥青路面五种常见的裂缝类型、特点及其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措施,论述了现存裂缝的处理措施,以供同行参考借鉴。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沥青面层,水稳基层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裂缝特别是早期裂缝是国内外普遍存在的问题,现就沥青混凝土裂缝产生的种类及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裂缝的预防、治理措施提出参考意见。

1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形成的理论原因1)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发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在车轮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将会产生拉应力。

当拉应力大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抗拉强度时,半刚性基层的底部就会很快开裂。

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底部的裂缝会逐渐扩展到上部,并引起沥青面层也产生开裂。

2)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当气温急剧下降时沥青混合料产生的温度应力来不及松弛,当温度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允许应力值时,沥青混合料被拉裂,导致沥青路面出现裂缝。

影响拉应力的主要因素有各结构层的厚度、基层和下承层的回弹模量、材料本身情况、施工工艺等方面。

影响温度应力的主要因素是沥青材料的稠度和低温劲度,以及沥青混合料的低温稳定性。

2 裂缝类型和产生的原因2.1 低温裂缝2.1.1 裂缝特点裂缝与路中心基本垂直,缝宽不一。

缝上端开口较宽,沿深度向下变窄,缝长有的贯穿于整个路面,有的贯穿于部分路幅,部分裂缝周围附带有龟裂。

2.1.2 裂缝原因分析由于沥青混合料低温劲度的影响,当气温下降时,沥青材料逐渐发硬并开始收缩,由于沥青面层在路面中是受到约束的,面层中产生的收缩拉应力或拉应变一旦超过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或极限拉应变,沥青面层就会开裂。

2.2 纵向裂缝1)裂缝特点:裂缝的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2. 纵向裂缝:这种裂缝 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 通常是由于不均匀沉降 、施工接缝质量不高或 结构承载力不足等原因 引起的。
3. 块状裂缝:这种裂缝 呈现出不规则的块状, 通常是由于路面材料的 强度不足、施工质量控 制不严格或车辆超载等 原因引起的。
4. 龟裂:这种裂缝呈现 出网状、龟甲状,通常 是由于路面材料的强度 不足、施工质量控制不 严格、车辆超载或基层 、土基质量不好等原因 引起的。
4. 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裂缝:由 于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格,如材料 质量不合格、施工工艺不规范等 ,导致路面产生各种裂缝。
03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 原因
施工因素
施工工艺不当
施工过程中的温度、压实度、均匀性等因素控制不当,导致路面出现裂缝。
施工缝处理不当
对于施工缝的接缝处,如果处理不当,如未设置接缝条或抹平不足等,都可能导 致裂缝的产生。
材料因素
材料质量不良
沥青、矿粉、石粉等材料的质量不良,如沥青的针入度、软化点等指标不符合要求,都可能导致路面裂缝的产 生。
材料配合比不当
沥青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如油石比过大或过小,都可能影响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而导致裂缝的产 生。
载荷因素
车辆超载
道路承受的载荷超过设计标准,导致路面产生疲劳裂缝。
总结词
把关材料质量、优化材料配合比
详细描述
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材料防治措施是确保路面质量的关键 环节。首先,应把关原材料的质量,如沥青、碎石、砂 石等应符合规范要求;其次,应优化材料的配合比,根 据工程需求和当地环境条件进行合理设计。例如,适当 增加沥青用量可以提高路面的抗裂性能。
工程实例三:载荷防治措施应用
加强施工监控
建立完善的施工监控体系,对沥 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过程进行实 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 现的问题。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养护维修对策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养护维修对策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养护维修对策沥青路面中的各种裂缝以及演变的其它病害对道路的正常运行的影响不容忽视,尽早对这些裂缝的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并严格按照路基和路面施工的要求进行预防和治理施工,做好道路日常的养护工作,就能尽可能的降低这些病害的破坏力,满足和确保道路行驶的要求和安全。

本文对城市道路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及防止进行了探讨。

标签:沥青路面;裂缝;原因一、城市沥青路面产生的常见裂缝分类1、裂缝类在这里面所指的裂缝类大致可分为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块裂、反射裂缝这五种具体的现象。

这里我们就拿横向裂缝与纵向裂缝来进行一个详细地举例。

横向和纵向裂缝出现在道路上面的现象往往是裂缝与道路的中心线基本保持垂直,同时缝宽大小各不相同,缝长有的会贯穿整个沥青路面,有的则会部分分布在路幅上。

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在进行施工缝处理的时候,没有按照标准施工要求来进行处理,从而造成路面接缝不紧密或者是路面结合不良,另外,还可能是由于沥青道路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气候条件未达到要求,同时施工的质量标准在合理的使用温度下半刚性基层的收缩裂缝的反射裂缝或者是桥梁涵洞两侧的填土出现的固结或地基沉降这些情况,都会使得沥青路面产生横向和纵向裂缝。

但是出现裂缝的情况可以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荷载性裂缝,另一种是非荷载性裂缝。

1.1荷载型裂缝沥青路面出现荷载型裂缝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车流量超过了道路的承受能力,使得道路不堪重负,出现裂缝的现象。

因为车轮的超荷载运行,即对于道路的压力大于半刚性基层材料的最大受压强度时,半刚性基层就会出现裂缝。

此事在反复的力的作用下,底部的裂缝就会向上面扩展,从而导致在沥青道路的表面出现裂缝,这就是荷载型裂缝的产生原因。

1.2非荷载性裂缝由于在北方,冬季时候白天与夜晚的温度差较大,这就会使得虽然沥青道路的结合得较好,但是由于沥青面在低温下通常会较硬,只能承受住较小的拉应力,基于此,就会出现被拉裂的情况,裂缝由下至上的扩展。

2024年沥青路面的裂缝及预防

2024年沥青路面的裂缝及预防

2024年沥青路面的裂缝及预防引言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而沥青路面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的道路铺设材料之一。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沥青路面会出现裂缝问题,给交通运输带来不便。

因此,本文将探讨2024年沥青路面裂缝的预防方法,以保障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

一、裂缝形成原因1. 交通负荷: 交通流量和车辆荷载是导致沥青路面裂缝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城市交通的日益繁忙,车辆荷载不断增加,超过了路面的耐受能力,从而导致路面裂缝的形成。

2. 温度变化: 气候变化对沥青路面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高温时,沥青会软化,造成变形和开裂;低温时,沥青会变得脆硬,容易出现裂缝。

气候变化是导致沥青路面开裂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3. 水分侵入: 水分是导致沥青路面裂缝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水分进入路面中,温度变化引起的膨胀和收缩将导致路面开裂。

此外,水分还会导致路面的松散和沉降,进一步破坏沥青路面的完整性。

二、裂缝预防方法1. 设计阶段的预防措施在沥青路面的设计阶段,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形成。

- 合理的路面厚度设计: 在设计沥青路面时,应根据交通负荷和预期的使用寿命合理确定路面的厚度。

适当增加路面的厚度可以提高其承载能力,从而减少裂缝的发生。

- 使用高质量的沥青混合料: 选择质量好的沥青混合料,可以提供更好的抗裂缝性能。

- 路面基层筑设: 加强路面基层的施工质量,确保其均匀、稳定和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可以有效减少裂缝的形成。

2. 施工阶段的预防措施在沥青路面的施工阶段,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裂缝的形成。

- 控制沥青温度: 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沥青的温度是预防裂缝的关键。

确保沥青温度在适宜的范围内,并根据天气条件进行调整。

高温下使用低温沥青,低温下使用高温沥青,可以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 加强路面的密实: 在施工过程中,采用合适的振动器和滚筒进行密实,以确保沥青材料的均匀分布和较高的密实度。

这有助于提高路面的抗压强度,减少裂缝的发生。

2024年沥青路面的裂缝及预防

2024年沥青路面的裂缝及预防

2024年沥青路面的裂缝及预防
沥青路面裂缝是常见的道路维护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 热胀冷缩裂缝: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热胀冷缩所致。

在高温季节,沥青路面会膨胀,而在低温和冷却过程中会收缩,导致出现裂缝。

2. 反射裂缝:当下层基础或旧沥青路面出现裂缝时,新铺设的沥青路面会随着裂缝的扩大而出现反射裂缝。

3. 疲劳裂缝:长期承受车辆荷载和交通压力,使沥青路面发生疲劳变形,最终导致裂缝。

为了预防和减少沥青路面裂缝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正确的路面设计:在规划和设计阶段,要根据预计的交通负荷和气候条件,采用合适的路面结构和厚度。

这可以减少因压力和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2. 预防维护:定期进行路面维护和检查,以确保及时发现和修复路面上的小裂缝和损坏,防止其进一步扩大。

3. 抗裂剂的使用:在沥青混合料中添加抗裂剂可以增加路面的抗裂性能,减少裂缝的出现。

抗裂剂一般有沥青胶体和聚合物改性材料等。

4. 渗透性修复:对已经出现的小裂缝进行渗透性修复,一般采用填充剂或封孔剂注入裂缝内部,防止裂缝进一步扩大,确保路面的平整度。

5. 热稳定性改良:可以采用添加剂来改善沥青混合料的热稳定性,减少热胀冷缩引起的裂缝。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措施,具体的措施还需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交通负荷和路面状况来确定。

建议您与路面维护专业人员咨询,以获得更详细的建议和方案。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及控制措施首先,材料因素是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沥青材料中含有一定的沥青质和矿物质。

当沥青质中的粘合剂失去或减少时,由于沥青材料的变形和胶结力减小,容易引起裂缝的形成。

此外,材料的选择不合理、质量不过关、掺杂了不适宜的外加剂等也会导致裂缝形成。

其次,施工因素也是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施工质量差、施工过程中未能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如未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铺装、压实工作不到位等,都会造成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成。

此外,施工中存在的工地设备不合理、施工过程中温度控制不当等因素也会对沥青路面产生巨大影响。

设计因素也是导致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设计中如果没有考虑到道路的承载能力、沥青路面的变形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的改变,就会导致裂缝的形成。

此外,设计中对于不同区域、不同荷载的要求不同,如果没有将这些因素纳入设计考虑范围,也会造成沥青路面裂缝的形成。

环境因素也是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环境温度的变化、气候条件的变化以及季节性降水等都会对沥青路面产生影响。

例如,夏季高温、干燥的气候会导致沥青路面膨胀收缩,从而形成裂缝;而冬季低温会导致沥青路面变脆,易于开裂。

最后,交通荷载因素也是导致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车辆的过度荷载、频繁的转向、制动等操作,会对沥青路面造成连续的冲击和加重,从而加速裂缝的形成与扩展。

针对沥青路面裂缝的产生,可以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材料控制:选择高质量的沥青材料,保证沥青质的含量和胶结力,避免使用劣质的外加剂。

同时,在施工前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控制: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铺装和压实工作,确保土壤基层的平整和密实,避免出现松散和不均匀的情况。

同时,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温度,确保沥青材料能够充分熔化和胶结。

3.设计控制:在设计阶段考虑到道路承载能力、变形情况以及环境温度的改变等因素,进行合理的设计。

根据不同区域、不同荷载的要求进行设计,并加强对设计的监管和质量控制。

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缝分另 过横 向裂缝 、 蟠& 纵向裂缝 、 网裂 和反射 裂 缝等形式表现出来 。 三. 裂缝形式产生原 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3 1 1 向裂 缝 : . .横 裂缝 与 路 中心 线 基本 垂 直, 线宽 不一 , 缝长有的 贯穿整幅路 面, 有的 路 面部分开裂。 3 1 2产生原 因 ..
3 2 3预 防措施 .. 3 4 2产生原因 ..
( 使 用合格材 料填 筑路基或对 填料进行处 1 ) ( 在 已经开裂的 旧沥青 、 1 ) 旧水泥路面 上加 【沥 青质量没有达到本地 区施 工气候 要求 1 ) 铺沥 青面层, 由于温 度的变化( 降低 ) 老路面的 , 或者没有达 到相关技 术标 准 , 致使沥 青混 凝土 理后再进行填筑。 () 路加 宽或半填 半挖路 段, 基填筑 应 裂缝继续拉 开, 2I 1  ̄ 路 从而使新铺层在旧裂缝处断开。 面层温 度收缩 或温度疲 劳应力大干沥青混 凝土 先将边坡松土清除, 并按照填土厚度要求逐级 进 () 2 由半 刚性 基 层温 缩开 裂 引起 的 反射裂 的抗 拉强度 , 产生横向裂缝 。 缝。 ( 施工缝处理 不当, 2 ) 接缝不紧密, 造成 不同 j 行台 ( 新铺半 刚性基层随着混 合料 中水分的减 3 ) 部 位结合不良, 从而产生横向裂缝。 阶处理并充分碾压 。 从而产生开裂, 反射到 ( 半刚性 基层由于水泥 剂量、 工质量等 3 ) 施 (路 基施 工分层填筑 , 3 ) 边坡 充分压实, 少产生千缩 和干缩应 力, 采用 综 合因素产生 的路面收 缩裂 缝 , 通过 横向裂 缝 重 型压实 标 准 t 确放坡 , 正 高填 方路段放 缓 边 沥 青面层。 坡, 减少 边沟深 度。 3 4 3预防措施 .. 形式表现出来 。 ( 面 层施 工 尽可能采用 全幅摊 铺 , 果不 4 ) 如 ( 在 旧有路面上 加铺沥 青面层 , 1 ) 最好先 铣 () 梁、 4桥 涵洞 等结 构物 回填部 位 没有 按照 或者铺设土工布或土 要求进行施工 , 或处理不得 当, 从而 产生不均匀 具 备 全幅 摊 铺 条件 , 台摊 铺机 前后 紧跟 摊 除原有路面后再进行加铺; 可2 以减少反射裂缝 。 铺, 尽可能避免前幅混合料 已冷却再进行后半幅 工格栅 , 沉降 , 导致路面产生横 向裂缝。 J 摊铺, 确保混合料热接; 分幅摊铺时, 下面层 上、 ( 适当控制基层材料中粉料的 含量 及塑性 2 ) 3 1 3预防措施 .. 5r 以上。 指数 , 小于0 05 . 7mm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 % ( 按照 《 1 ) 公路沥 青路面施工技 术规范 中的 施 工缝应该至少错 开1e a 33 1 . . 网状 裂缝 : 裂缝 纵横 交错 , 宽在 缝 () 3基层施工尽可能使混合料在接近 最佳含 相关要求, 结合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道路 等级选 并且碾压充分, 保证基层强度; 用符合要求的沥青种 类, 以减 少或消除沥青 面层 l D mI以上 , . 缝间距离在4 mm以下, 0 裂缝面积在 水量状态下碾压, 同时 要加强对 已完基 层的养 生, 要尽 早铺 筑上 m 的温缩裂缝 。 施工中所采用的沥青应该到本地区 l 以 上 。 3 3 2产生原因 .. 层, 或进行封层, 以减少干缩缝 。 相 关试验 检测机 构进行 试验 检测 , 验证 其是否 ( 纵横裂缝 出现 后, 1 ) 继续扩展, 尤其是在北 四 结束语 符合相关技术标 准。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 应及时予以处理, 防 ( 合理组织施工。 铺作业尽可能 连续, 2 ) 摊 尽 方地 区, 经经过冰冻水的侵入发展而成。 ( 沥青混 合料 质量差 , 2 ) 拌和 时间过长, 拌和 止 水等有害物质侵 入, 影响 道路使用寿命。 沥青 量避 免冷接 缝 。 如不能避免 , 冷接缝 应按 照要求 沥青本 混 凝土路 面各种 裂缝 的产生很 大程度上是 由于 先将已压实的摊铺带边缘 切割 整齐, 清除浮料, 温度过高或者在储料仓 中存储时间过长 , 只要 积极采取有效措施 , 规 用新的 热混合 料敷贴 到接缝 部位 , 使冷料 部 位 身老化 , 导致混 合料 抗变形能力降低而易产生的 不规范施 工造成的, 范管 理, 理组织施 工工序, 合 杜绝 不利因素的发 预热软化 , 清除敷 贴料, 向接缝 壁涂刷0 3 . 裂缝 。 . -0 裂缝问题一定可 以减少。 () 3沥青 的性能差 , 尤其是 低温抗变 形能力 生, 6 g m 的粘层沥青, k/ 再摊铺新 的沥青混 合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标准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311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原因及防治措施
(标准版)
1引言
近几年,随着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车辆的行驶速度愈来愈快,车辆对路面行驶条件要求也愈来愈高。

但是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各种裂缝,不仅对路面的连续性和平整性产生了破坏,影响车辆的行驶舒适性,而且还容易造成水等有害物质进入其中,影响了道路使用寿命。

因此,对沥青混凝土路面产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是保证行车质量,延长道路使用周期的关键。

2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类型
一般来说,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大体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荷载型裂缝,即主要由于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的裂缝。

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半刚性基层底部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大于基层材料的抗
拉强度,则基层底部很快开裂,直至影响到沥青面层;另一种是非荷载型裂缝,以温度裂缝为主的低温收缩裂缝和温度疲劳裂缝;由于施工工艺不当或用了不合格材料产生的裂缝。

两种类型的裂缝分别通过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和反射裂缝等形式表现出来。

3裂缝形式产生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
3.1横向裂缝
3.1.1表现形式
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线宽不一,缝长有的贯穿整幅路面,有的路面部分开裂。

3.1.2产生原因
(1)沥青质量没有达到本地区施工气候要求或者没有达到相关
技术标准,致使沥青混凝土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产生横向裂缝。

(2)施工缝处理不当,接缝不紧密,造成不同部位结合不良,从而产生横向裂缝。

(3)半刚性基层由于水泥剂量、施工质量等综合因素产生的路面
收缩裂缝,通过横向裂缝形式表
现出来。

(4)桥梁、涵洞等结构物回填部位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处理不得当,从而产生不均匀沉降,导致路面产生横向裂缝。

3.1.3预防措施
(1)按照《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中的相关要求,结合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和道路等级选用符合要求的沥青种类,以减少或消除沥青面层的温缩裂缝。

施工中所采用的沥青应该到本地区相关试验检测机构进行试验检测,验证其是否符合相关技术标准。

(2)合理组织施工。

摊铺作业尽可能连续,尽量避免冷接缝。

如不能避免,冷接缝应按照要求先将已压实的摊铺带边缘切割整齐,清除浮料,用新的热混合料敷贴到接缝部位,使冷料部位预热软化,清除敷贴料,向接缝壁涂刷0.3~0.6kg/m的粘层沥青,再摊铺新的沥青混合料。

(3)充分压实横向接缝。

碾压时,压路机先在横向接缝已压实的路幅上,钢轮伸入新摊铺部位15cm左右,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层移
动15~20cm,直到压路机完全进入新摊铺层,然后再转入纵向碾压。

(4)半刚性基层所用的水泥宜为质量稳定旋转窑生产,水泥剂量应符合设计及施工要求,并且水泥与其他混合料要充分拌和,使之均匀。

路用水泥应该按照要求频率到相关部门进行试验检测。

(5)桥涵回填部位应选择透水性及材质良好的砂砾等材料,并按照要求填筑充分碾压;沉降严重地段,应先进行软土基处理,并合理组织施工,以减少回填部位的不均匀沉降。

3.2纵向裂缝
3.2.1表现形式
裂缝走向基本与路线走向平行,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

3.2.2产生原因
(1)路基填筑使用了不合格材料,路基吸水膨胀引起路面开裂。

(2)纵向加宽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施工,或者碾压没有达到要求,从而造成加宽部位沉降,产生纵向裂缝。

(3)路基边坡坡度小于设计值,路基边坡压实度不足产生滑坡。

(4)边沟过深,使实际填土高度加大从而产生滑坡,造成路面开
裂。

(5)面层前后摊铺相接处的冷接缝没有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处理,结合不紧密而相互脱离,产生纵向裂缝。

3.2.3预防措施
(1)使用合格材料填筑路基或对填料进行处理后再进行填筑。

(2)旧路加宽或半填半挖路段,路基填筑应先将边坡松土清除,并按照填土厚度要求逐级进行台
阶处理并充分碾压。

(3)路基施工分层填筑,边坡充分压实,采用重型压实标准;正确放坡,高填方路段放缓边坡,减少边沟深度。

(4)面层施工尽可能采用全幅摊铺,如果不具备全幅摊铺条件,可2台摊铺机前后紧跟摊铺,尽可能避免前幅混合料已冷却再进行后半幅摊铺,确保混合料热接;分幅摊铺时,上、下面层施工缝应该至少错开15era以上。

如果产生冷接缝,应按照本文
3.1.3中的2、3措施进行冷接缝处理。

3.3网状裂缝
3.3.1表现形式
裂缝纵横交错,缝宽在lmm以上,缝间距离在40mm以下,裂缝面积在lm以上。

3.3.2产生原因
(1)纵横裂缝出现后,继续扩展,尤其是在北方地区,经过冰冻水的侵入发展而成。

(2)沥青混合料质量差,拌和时间过长,拌和温度过高或者在储料仓中存储时间过长,沥青本身老化,导致混合料抗变形能力降低而易产生的裂缝。

(3)沥青的性能差,尤其是低温抗变形能力过低。

(4)路面结构中含有软弱夹层,粒料层松动,水稳定性差,从而形成网状裂缝。

(5)沥青层的厚度不足,水分侵入。

导致层间结合较差,加速了网状裂缝的形成。

(6)沥青总体强度不足,在损坏初期形成网裂,151后裂缝逐步扩展,缝间距变小。

3.3.3预防措施
(1)采用低温变形能力高的优质沥青,并按照要求控制好沥青混合料的拌和质量。

(2)沥青面层摊铺前,认真检查下承层的施工质量,及时清除泥灰等杂物,处理好软弱层,保证下承层稳定,并喷洒0.7—1.1l /m的透层油,必要时可以按照要求洒石屑或砂,保证层间结合。

(3)沥青各层要满足最小施工厚度的要求,保证上下之间有良好的连接,并从设计、施工、养护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及时排除雨后结构层内的积水。

(4)路面结构设计中应该做好交通量调查和预测工作,使路面结构组合和路面总体强度满足设计年限内交通荷载的要求。

有条件的可以采用沥青碎石柔性基层,以缓解网状裂缝程度。

3.4反射裂缝
3.4.1表现形式
基层产生裂缝以后,在温度和行车荷载的作用下,裂缝逐渐反射到沥青混凝土面层,路面的裂缝形式与基层裂缝形式基本一致。

对于半刚性基层以横向裂缝居多,对于柔性路面上加盖的沥青结构层,裂缝形式不一,主要取决下承层。

3.4.2产生原因
(1)在已经开裂的旧沥青、旧水泥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由于温度的变化(降低),老路面的裂缝继续拉开,从而使新铺层在旧裂缝处断开。

(2)由半刚性基层温缩开裂引起的反射裂缝。

(3)新铺半刚性基层随着混合料中水分的减少产生干缩和干缩应力,从而产生开裂,反射到沥青面层。

3.4.3预防措施
(1)在旧有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最好先铣除原有路面后再进行加铺;或者铺设土工布或土工格栅,以减少反射裂缝。

(2)适当控制基层材料中粉料的含量及塑性指数,小于0.075mm 的颗粒含量不应超过5%。

(3)基层施工尽可能使混合料在接近最佳含水量状态下碾压,并且碾压充分,保证基层强度;同时要加强对已完基层的养生,要尽
早铺筑上层,或进行封层,以减少干缩缝。

4裂缝的处理措施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后,应及时予以处理,防止水等有害物质侵入,影响道路使用寿命。

对于细裂缝(2~5mm)可用乳化沥青进行灌缝处理;对于大于5mm的粗裂缝,可用改性沥青(如SBS改性沥青)进行灌缝处理;灌缝前,必须清除缝内、缝边碎料、垃圾等,并保证缝内干燥;灌缝后,表面应洒布粗砂或3~5mm的石屑。

5结束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各种裂缝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规范施工造成的,只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规范管理,合理组织施工工序,杜绝不利因素的发生,裂缝问题一定可以减少。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