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第16题名篇名句默写新题大仓储-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新教材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24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

新教材2025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组合循环练练习24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

练习24 语言文字运用+古代诗文阅读一、[2024·湘豫名校联盟三模]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牡丹是我国的传统名花,其栽培历史①。

牡丹花大色艳,给人②之感,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无不宠爱。

清代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还把牡丹珍品“葛巾紫”“玉版白”神话为仙女,写出了③的名篇《葛巾》。

在历史悠久的种牡丹、赏牡丹、品牡丹、咏牡丹、画牡丹传统中,国人将思想感情融入国色天香的牡丹中,形成了牡丹相关的文化现象和围绕以牡丹为中心的产业体系。

菏泽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牡丹繁育、栽培、科研、加工、出口和欣赏基地,2012年被命名为“中国牡丹之都”。

随后,当地政府向社会公开征集了菏泽“中国牡丹之都”标识图案,经过层层筛选,最终确定了“中国牡丹之都”标识图案。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分)答: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精确流畅。

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变更原意。

(4分)答:3.请写出“中国牡丹之都”标识除文字以外的主体图案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

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4分)答:(二)语言文字运用Ⅱ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文风转没转,转得好不好,关键看是否“言之有物”。

这个广义的“物”,详细而言就是要体现十“有”,而其中的三“有”,在我看来最为重要。

一是言之有情,即带着感情去“言”。

写文章、讲话,只有带着感情去写、去讲,先感动自己,①;自己都感动不了,如何感动读者和听众?二是言之有理,即有哲理。

“理”就是高度,就是画龙之点“睛”。

有“理”很重要的是要学好哲学。

哲学不解决任何详细问题,但学好哲学可以帮你解决全部问题。

哲学是地基,专业是楼房。

我们不能只打地基不盖楼房,更不能②,这样的楼房迟早要倒塌。

三是言之有典,③。

这可以增加讲话写文章的“重量”,增加可信度,增加厚重感。

说到引经据典,不能不说毛泽东。

比如他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形容“主观主义的看法”,引用对联“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我们读过几十年了,至今记忆犹新。

【二轮复习】语文高考考试题(含答案)

【二轮复习】语文高考考试题(含答案)

高考模拟测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9分)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

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守,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冀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

即使是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也是出于其“护国庇民”。

“泰”字之本义,即有大、强、安定之意。

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

“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

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已经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

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

即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遍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

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虔祈”,由于与百姓的愿望契合,所以出现“人心为之安定”等景象。

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本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

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合”,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合。

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儒学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

泰山文化中和谐包容的起源,也与李斯《谏逐客书》中的名句“秦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有关。

“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本意在于虚怀若谷广纳天下之才,容事容人。

山东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山东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二轮复习联考(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3届高三二轮复习联考(一)新高考卷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妙夺天工而又不露人巧地反映生活,是《红楼梦》艺术上的一大特色,也是世界文学宝库里的罕见贡献。

正是这个特色,使我们在《红楼梦》里几乎看不见虚构和夸张,好像一切都是“追踪蹑迹”地照实摹写下来的。

实际上,艺术总是离不开虚构和夸张。

"饰穷其要"的夸张,不仅不排斥作品的真实性,反而是更加有助于突出事物的本质。

由于《红楼梦》是以所谓“亲睹亲闻”的生活经验作为创作的基础,而又经过艺术上的反复锤炼,所以它能把夸张、虚构这些为创作所不可缺少的艺术手法运用到天衣无缝的境地,以至只见它的自然逼真,而不见人工斧凿之痕。

像《红楼梦》这样自然逼真到去尽夸饰的作品,在中外文学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

譬如《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在艺术上也有其不可忽视的成就,但它常常是采取特异的行动和令人惊奇的情节来加强故事性或传奇性。

夸张,成为它的一个主要艺术手法,即使在许多细节描写上也莫不如此。

如关羽使的那把重八十二斤的青龙偃月刀,不仅于史无据,事实上这样重的刀也不适于作战,违背了古代兵器锋利轻便的要求。

但是,《三国演义》的作者通过艺术上的夸张,生动地渲染出关羽的勇武绝伦的性格。

然而,夸张的手法,如果运用不当或过度,又容易使读者感到那是“小说家言”了。

而《红楼梦》却绝少令人产生“小说家言”的感觉。

相反地,它却使一些“红学家”以为那是一部“实录自传”,甚至是一部真人真事、按年按月的记录。

专练 名篇名句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

专练 名篇名句阅读-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复习练(新高考)(解析版)

专练05 名篇名句默写真题回顾(2022·全国)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劣马的执着为喻,强调为学必须持之以恒。

(2)乐器在古代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诗经·周南·关雎》中写到乐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驽马十驾功在不舍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示例二: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驽,瑟。

【命题规律】新高考名句默写题,分值是6分,为理解性的情境默写。

名句背诵建立在理解文本含义基础上的识记,要求对原文语句的内容、情感、作用、表达技巧及前后的语意关系有所理解。

这有利于将中华文化的传统诗词索养落到实处,让诗词的崇高精神滋养学生的心灵。

典型示例(2022·重庆南开中学高三阶段练习)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超越喜悲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范仲淹《岳阳楼记》中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庄子《逍遥游》有“________,________”。

(2)“乘风破浪”原指乘着风势破浪前进,常用来比喻志趣远大,勇往直前。

李白在《行路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的意思与此相近。

(3)在古代诗文中,“秋月”是一个冷寂的意象,还往往寄寓着时光流逝的慨叹。

如“________,________”中的“秋月”就是这样。

【答案】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9)(共两组1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9)(共两组1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

(4分)(2)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4分)5.请结合本文和《谏太宗十思疏》,概述奏疏的基本特点。

(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出自《红楼梦》的古诗,完成6~7题。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①,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①缟袂:白绢做成的衣服。

苏轼曾用“缟袂”喻花。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半卷”“半掩”表现了赏花人和白海棠有一定距离,为后续描写白海棠之美做铺垫。

B.第二句无理而妙,把冰碾碎作为花土,用玉盆做花盆,借这样的生长环境写出白海棠的特点。

C.颔联巧用拟人,别具神韵,“偷来”句写白海棠的色泽娇艳,“借得”句写白海棠的精神品格。

D.颈联用“月窟仙人”和“秋闺怨女”的形象来烘托白海棠,赋予白海棠以神秘和悲愁的色彩。

7.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推断出这首诗的“作者”是林黛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成为初唐治国方略。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体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请你选取任意两句带数字的诗句,如(2)臣闻:善为国者,内固其威,而外重其权。

(4分)5.选文中,范雎从哪几个方面进谏秦王?请简要概括。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课后习题 古代诗文阅读 任务突破练15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

高考语文二轮总复习 课后习题 古代诗文阅读 任务突破练15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

任务突破练15 古代诗歌阅读(简答题)(赋分54分用时40分钟)1.(山东淄博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初赴明州[注]范成大四征惟是欠东征,行李如今忽四明。

海接三韩诸岛近,江分七堰两潮平。

拟将宽大来宣诏,先趁清和去劝耕。

顶踵国恩元未报,驱驰何敢叹劳生。

,即宁波,诗中“四明”也是宁波的别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第一句中“四征”指的是诗人曾奔波于全国多地做官,而句中“东征”是指这次奔赴明州。

B.第二句表明诗人写作此诗之时已经前去四明赴任,该句也呼应了诗歌的标题“初赴明州”。

C.本诗三、四两句对仗工整,概括了明州毗邻大海、岛屿较多、水源丰富等地理特点。

D.“顶踵”化用了《孟子》中“摩顶放踵利天下”一句,说明皇帝给予诗人的恩惠非常多。

★(2)本诗写于诗人参知政事职位被罢免而知明州之时。

从本诗来看,面对仕途的波折,诗人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和做法?请简要说明。

(6分)2.(河南豫南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风吹沙欧阳修北风吹沙千里黄,马行确荦[注]悲摧藏。

当冬万物惨颜色,冰雪射日生光芒。

一年百日风尘道,安得朱颜长美好。

揽鞍鞭马行勿迟,酒熟花开二月时。

:凹凸不平的石头,形容土地、路径多石不平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的首句照应题目,写出了北风之大,又为下文写马行之难做了铺垫。

B.时值寒冬,万物凋零,色彩惨淡,阳光照射下冰雪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C.诗人眺望前方村落,村酿已熟,花开朵朵,于是欣喜地策马扬鞭前行。

D.这首诗融叙事、描写、抒情为一体,既情感真挚,又韵味悠长。

★(2)诗歌两处写到“马”这一意象,分别蕴含了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3.(山东青岛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建康①文天祥金陵古会府②,南渡旧陪京。

山势犹盘礴③,江流已变更。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阅读训练

古代诗歌阅读专卷创新演练考点归类,对点模拟练能力题组一专项对点练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能力。

诗中“马不肥”是说马瘦,“债多凭剑与”是说不单没有钱财,还有债务,“透卧衣”是说衣服单薄,无钱购置御寒衣物。

这都表明了邹明府为官勤于政务,衣食节俭,没有搜刮民脂民膏,清正廉洁。

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清正廉洁。

(总括形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具体分析)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

诗中的杏花是怎样的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中杏花是妖娆美丽、高洁坚贞的形象。

诗人赋予杏花以象征意义,并以“作雪”和“成尘”为喻,形成对比,用“纵被”和“绝胜”来强调,深沉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宁愿为理想献身也不愿同流合污的悲壮的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六名篇名句默写

2023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任务群六名篇名句默写

任务突破练三十名篇名句默写1.(2022·四川六校联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李商隐在《无题》中写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的诗句是“,”。

(2)与荀子《劝学》中“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相反,《爱莲说》中赞美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

(3)《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灭亡之因时说,若六国当年能善待人民,“”;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又怎么会灭亡呢?2.(2022·陕西榆林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荀子·劝学》中,“,”两句表明取得成就不一定要天赋异禀,而要善于利用外部条件。

(2)苏轼《赤壁赋》中,“,”两句写江上水汽弥漫,无边无际的江水和远方天际相接。

(3)我国边塞诗常常通过描绘典型的物象来渲染氛围,比如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李贺《雁门太守行》中的“”,都运用了“旗帜”这一物象。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人民是创作的源泉活水,只有扎根人民,创作才能获得如《赤壁赋》中所说的“,”的源泉。

(2)(2022·四川南充月考)李白《蜀道难》善于运用神话和传说,“”一句写到了远古的蜀王;“”一句写到了羲和驾驶的太阳神的车子。

(3)(2022·陕西渭南期末)屈原《离骚》中“,”两句表明了宁死也不改变节操的态度。

4.(2022·陕西咸阳二模)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1)为鼓励同学们发扬冬奥健儿攻坚克难、不轻言放弃的精神,学校向师生征集标语,《荀子·劝学》中的“,”两句最为合适。

(2)同样是描写赤壁附近的长江水,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描写月出之后雾气笼罩大江的景象;而《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则用比喻手法描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3)黄河作为中华文明主要的发源地,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深深地刻进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大题古代诗文阅读第16题名篇名句默写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导学号 00774219
(1)《庄子·逍遥游》中“__至人无己__,__神人无功__,__圣人无名__”三句提出了“无所待”的观点才是真正的逍遥。

(2)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__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__”两句,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现在人们也用这两句表现无私的奉献精神。

【解析】共5句,赋5分,每句1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导学号 00774220
(1)苏轼在《赤壁赋》中描绘在爽朗澄清的秋江中劝酒歌咏的三个名句是“__举酒属客__,__诵明月之诗__,__歌窈窕之章__”。

(2)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虽然前途不畅也不忘报国情怀的两句是“__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__”。

【解析】共5句,赋5分,每句1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导学号 00774221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声凝聚不散流动不畅以至于停止,默默无声却比有声更感人的名句是“冰泉冷涩弦凝绝,__凝绝不通声渐歇__。

__别有幽愁暗恨生__,__此时无声胜有声__”。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关于不食嗟来之食的名句是“__呼尔而与之__,__行道之人弗受__”。

【解析】共5句,赋5分,每句1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导学号 00774222
(1)《荀子·劝学》中“__假舟楫者__,__非能水也__,__而绝江河__”,阐明了借助船只走路要比不借助船只渡水能力大。

(2)诸葛亮在《出师表》中用谦逊的态度陈述自己在南阳耕种时政治态度的名句是“__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不求闻达于诸侯__”。

【解析】共5句,赋5分,每句1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导学号 00774223
(1)李商隐《锦瑟》中借庄生梦蝶、望帝啼鹃、鲛人泣珠、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发思想感情的诗句是“庄生晓梦迷蝴蝶,__望帝春心托杜鹃__。

__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__”。

(2)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用“__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这两个名句,阐明了“国恒亡”两个条件。

【解析】共5句,赋5分,每句1分,如有错别字,则该句不给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