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就地城市化”问题探讨

合集下载

我国农村就地城市化刍议

我国农村就地城市化刍议

该在保持地方特 色风貌的基础 上 , 用生态 化的思想和理念来
划时 .应将该城镇放到其所在 的区域经济 整体 中来规划 , 这 样才能形成相应 区域 内城镇群体的合理结构 。
22 产业推进 .
推进农 村建设 和乡村社会 经济发展 , 提高小城镇和 乡村 的生
态 化水平 , 实现乡村 的可持续发展 。 护生态就 是促进发展 。 保 保护环境 , 就是发展经 济 , 通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 发展 生态
居环境 、 生活方式、 文化 内涵等 生活 品质 的全 面提 高。农村就地城 市化是 指通过提 高农村 的基础设施水平 , 社会服务水平 , 经济
发 展 水 平 。 农 村居 民 过 上 和 城 市居 民 同质 不 同 类 的 生 活 的一 种 城 市化 方式 。 因地 制 宜发展 现代 化 农 业 , 用现 代 经 营方 式 和 使 运
传统 城市化理论在交通便利 、 有工业 传统且工业基 础较 好 的东南 沿海各省市是适合 的。但 是 , 统农业 区特别 是广 传
大 中西部农业 区 。 民世代 从事农 业生产 , 统优势 产业 就 农 传
作者简介 : 杨军( 9 ) 男, 17 , 湖北汉川人 , 讲师 , 硕士 , 究方向为经济管理。 研
产业 、 第三产业 成为 主导产业 , 以此带动劳 动力 和人 口越 来 越多地从农 业部 门转移到非农业部 门 , 而逐渐形成 以工业 进 为 中心 的产业聚集 。 带动 当地农村实现就地城市化 。
2 采取 多种途 径推 进农 村就 地城 市化
21 科学规划推进 .
首先 , 要树立科 学发展 观 , 地方政府 不能 只搞所 谓的政 绩建设 .要真正合 理 的对本地 区 的农 村城市化 建设进 行规 划。其次 , 对城镇的发展 规划要处理好共性 与个性 的关 系, 在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农村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土地流转困难导致农村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农民进城就业困难使城市化进程受阻;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影响农村生活质量;生态环境恶化威胁着可持续发展。

为解决这些问题,应加强土地流转政策支持,促进农民进城就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

只有这样,农村城镇化才能顺利推进,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发展、问题、对策、土地流转、农民就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城镇化、政策支持、环境保护1. 引言1.1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农村城镇化发展是指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地区向城镇化转变的过程。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一直是国家重点推动的战略之一。

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流动的增加,农村城镇化发展势在必行。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农民生活水平相较城市居民有较大差距,农村城镇化可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缩小城乡差距。

农村城镇化可以促进农村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农村城镇化也可以促进农村资源利用的合理化和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

农村城镇化发展背景是多方面的,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1.2 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性农村城镇化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城镇化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推动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农村城镇化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升级。

通过将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镇就业,可以缓解农村人口过剩的问题,实现城乡资源要素的有效流动和配置,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农村城镇化有助于促进社会公平和民生改善。

通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实现社会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近年来,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农村城镇化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例如农民迁徙问题、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等。

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和思考。

一、农民迁徙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涌向城市,成为城市的新市民。

农民迁徙的背后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农民在城市面临的就业、住房、子女教育等问题。

再加上农村地区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导致农业生产面临缺工、质量不稳定等困境。

对策思考:1.建立健全的农民迁徙政策。

政府应加强对农民迁徙的引导和管理,建立健全的农民迁徙政策,鼓励符合条件的农民进城务工,并规范农民迁徙的权益保障和社会保障制度。

2.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使其顺利融入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

二、农村土地资源利用问题农村土地资源一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但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城市扩张的需求,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用于城市建设,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的减少和土地流转率低下。

一些地方政府存在土地沉睡等问题,导致农村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

对策思考:1.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土地资源的规划和管理,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保护好农村耕地和生态用地,合理调整和利用农村土地资源。

2.鼓励农村土地流转。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土地流转的支持和引导,完善流转程序和规范管理,促进农村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和高效管理。

三、农村社会保障问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社会保障问题也日益凸显。

一方面,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相对薄弱,覆盖面窄,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社会保障问题仍然存在。

随着农村人口的老龄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村地区的社会保障问题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随着我国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步伐,农村城镇化也在逐渐成为现实。

农村城镇化是指由农村向城镇转移的人口和资金,以及由农业向非农业转向的产业变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农村城镇化带来了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提出对策。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农村精英人才流失。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年农民选择离开乡村,进入城市就业,这不仅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不足,也使得乡村智力资源大量外流。

农村缺乏人才的情况会妨碍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发展。

对策思考: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改善农村基础教育条件等措施,鼓励优秀青年留在农村扎根。

与人才流失问题紧密相关的挑战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城镇化的不平衡性增加了城乡差距,导致城乡发展不平衡。

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不仅制约了整个地区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对策思考: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扶持力度,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还面临着农村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农村地区的社会治理体系不健全,靠近城镇的农村村庄受到城市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的束缚。

除了社会治理问题,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体系也相对较差,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不高。

对策思考:政府可以加大对农村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改善农村社会管理体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随着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环境问题也愈发突出。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一些地方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出来。

除了环境问题,农村的生存资源问题也成为一大挑战。

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了生存环境的恶化。

对策思考:政府可以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着力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保护农村地区的生存资源。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农村城镇化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吸引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

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土地流转困难、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适应问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等。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一、土地流转困难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土地流转是一个关键问题。

由于农民对土地的情感依恋和对土地流转的担忧,导致土地流转难度较大,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农村城镇化的进程。

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政府可以通过出台相应的政策法规,鼓励土地流转。

可以建立健全的土地流转市场体系,制定出台土地流转的相关补贴政策,提高农民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可以加大土地流转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土地流转的认识,帮助他们了解到土地流转对于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性,从而增加他们参与土地流转的积极性。

二、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适应问题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在城镇中的适应问题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现象。

一方面,由于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保障制度差异较大,导致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适应问题突出;由于城市化转型速度较快,导致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就业、生活、子女教育等问题困扰重重。

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适应问题。

可以加大对于农民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城市适应能力。

政府可以通过农村城镇化的相关政策,加大对农民适应城市生活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城市适应能力。

可以建立健全农民进城的相关扶持政策,提高农民在城市中的生活质量。

政府可以通过发放相应的城市住房补贴、提供就业机会等措施,为农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促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三、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在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中,由于资金、技术等方面的缺乏,导致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如道路、通信、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影响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和质量。

需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一问题。

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农村城镇化发展进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一、背景介绍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变革过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农村地区实现城市化的过程。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农村城镇化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

然而,在农村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寻找相关对策来解决。

二、农村城镇化进程中的问题1:资源环境压力随着农村人口的流入,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环境资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导致资源环境压力加大。

2:农村贫困问题一些农村地区由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不完善,导致农民收入来源单一,生活水平低下,难以脱贫致富。

3: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滞后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影响了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4:人才流失问题农村地区由于发展水平与城市相比存在差距,导致一些优秀的人才流失,造成人才断流现象。

5:农业生产方式问题农村地区传统生产方式落后,农民在农业生产中面临劳动力短缺、技术不足等问题,需要进行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三、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对策1:建立健全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制度加强对农村资源环境的保护,制定相关政策,对资源环境污染行为进行严厉制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2:加强农村扶贫工作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的扶持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民脱贫致富。

3: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改善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状况,提高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顺利进行。

4:加强人才引导和培养通过政策引导和培训等措施,加强农村地区的人才引进和培养工作,提高农村地区的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

5: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方式的改革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推动农村地区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

附件:本文档并无附件。

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村城镇化:指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结构的变革过程,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农村地区实现城市化的过程。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思考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地区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结构逐渐向城镇化方向发展的过程。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城镇化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在农村城镇化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如土地利用、人口流动、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对于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对策,以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更加顺利地进行。

农村城镇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利用问题。

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土地流转、规划和管理不够规范,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和破坏。

部分农民随意拆迁,侵占农田,导致农田面积减少,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人口流动问题。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但在城市中他们常常面临就业、居住和社会保障等问题。

农村人口外流也导致了农村劳动力的匮乏,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是社会保障问题。

随着农村城镇化的加快,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凸显。

农民在城市中工作,但他们的社会保障待遇却不能得到有效保障,养老、医疗、住房等问题成为他们所面临的困扰。

四是农业发展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农业生产力下降,种植面积减少,农业生产水平较低,农产品供给不足,劳动力空转成为农村经济的一个新问题。

面对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第一,加强土地规划和管理。

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加强土地流转的管理,合理规划城镇建设用地和农村耕地,保护好农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农业的健康发展。

第二,健全农民工的权益保障制度。

加大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力度,完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住房公积金等方面的政策,保障农民工的基本生活权益。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投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的生产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外出打工的动力。

第四,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资源投入,在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利。

农村城市化进程探讨

农村城市化进程探讨

农村城市化进程探讨农村城市化是中国长期以来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

从农村向城市转移人口的增加、城市扩张对农田和农业资源的挤压,到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城市化的进程涉及到各个方面的社会经济问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中国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首先,农村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有经济、社会和政策三个方面。

在经济方面,城市的吸引力和机会更多,是许多农民外出务工或迁移到城市的主要原因。

另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发展也需要更多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持,这对农村人口的流动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在社会方面,农民对更好的教育、医疗和居住环境的追求,也是他们选择向城市迁移的原因之一。

政策方面,政府的城镇化规划和发展政策,也对农村城市化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其次,农村城市化对农村和城市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农村城市化可以带动农村经济的增长,促进农民收入的提高,同时也为城市提供更多的劳动力和市场。

农村城市化还可以促进城市的扩张和建设,提高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水平。

同时,农村城市化也可以改善农村和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发展。

第三,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农村城市化带来了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浪费,导致了农田减少和生态环境恶化。

另一方面,农村城市化也带来了城乡差距的扩大和社会不平等问题,许多农民外出务工后没有获得合理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障,社会稳定和公平问题亟待解决。

接着,对于农村城市化的发展,应该注重科学规划和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化规划中,需要统筹考虑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避免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

同时,政府需要出台更多的扶持政策,保障农民权益和提高他们的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

此外,农业现代化和城市建设是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农业方面,需要加强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收入水平,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城市建设方面,需要注重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生活质量和环境治理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业, 以及教 育、 文化 、 科技 、 医疗 卫 生等 事业 , 另外 , 有 还
文化娱乐条件, 且供水、 并 供电、 通讯等方面都优于农 村 , 市具 有 巨大 的吸 引力。同 时 , 使城 各种 资 源 的集 中 也会带来集 聚效应 , 带来更 大 的经济 和社会效 益 。但随
(. 1 中共商丘市委 党校 , 河南 商丘 46 0 ;. 70 02 中州大学, 河南 郑州 4 00 ) 50 3
[ 摘 要] 农村“ 就地城 市化” 是适合我 国国情 的一条城 市 化道路 , 有其客 观 必然性和现 实条 件。我 国城 市化 的
路子应该是大 中小城市 、 小城镇和农村“ 就地城 市化” 协调发 展。“ 就地城 市化” 和社会 主义新 农村建 设 是不可分 割
的两个方面 , 当统筹考虑 , 应 整体推进。
[ 关键 词】 农村“ 就地城市化” 新农村建设 ; ; 统筹城 乡发展
[ 中图分类号】2 11 F9.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3— 68 20 )5 07 一 3 1 0 70 (060 - 02 o
者素质 的有 利场 所 。但 城市 的发 展却 加 剧 了城 乡 之间 的分离和对 立 , 造着 两极 分化 , 累着 社会 问题。城 制 积
向共 同繁荣 。毛泽 东也多次谈 到要 消除工农 差别 、 城乡
差别、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 为实现共产主义创
造条 件。这些 美好的愿望和科 学预测 将逐渐 变为现 实 ,
农 村城市化 已经成为 当代社会发展 的潮流 。 传统意义上 的城市化 , 其表 现是农 村人 口向城市集 中 , 实质则 是农 民生产 方式 的工业 化 、 活方 式 的城 其 生 市化 、 思想观 念 的现代 化 , 根到底 是农 民生 产生活 的 归
文明化 。 ・
城市化还有另外 一种 模式——农村 “ 地 城市化 ” 就 。所
谓农村 “ 就地城 市化” 就是农 村人 口不 向城市集 中, , 而
是在 原有 的居住地 , 过 改善生 产条件 和居 住环 境 , 通 完
善基础设施, 提高农民素质, 改变生活方式, 过上和城市
人一样 的生 活。


农村“ 就地城市化” 是我 国经济社 会发展 的必然
趋势
马克思 主义在分析城 乡发展规 律时认 为 , 城市 是社
会进 步 的产 物 , 社会 前进 的主要 动力 , 是 也是提 高 劳动
[ 收稿 日期]0 6— 3一 9 20 0 l
新型城 市 化 , 仅仅 表现 为农村 人 口向城 市 的集 中, 不 而
维普资讯
20 0 6年 5月
学 习论 坛
刚咀UhE oF S J l I TIDY
Ma . 0 6 y 20
V0. 2 N . I2 o 5
第பைடு நூலகம் 2卷
第 5期
我 国农 村 “ 地 城 市 化 ” 就 问题 探 讨
杨 世 松 , 谏2 习
们忽 略 了一个 非 常现实 的问题 , 即根据 我 国国情 , 村 农
调, 将成为社 会进 一步 发 展 的障 碍。但 同时 他们认 为 ,
城乡 的分离和对 立 , 只是 工农业 发展 水 平还不 够 高 的 “ 表现 ” 随着工农业 的充分发展 , , 未来社 会将不是 固化城
乡分离 , 而是在新的基础上协调发展, 实现城乡融合 , 走
[ 作者简介]. 1杨世松(90 15~
) 男, 。 河南省 永城 市人 , 中共 商丘市委 党枝 副教授 ;. 2 习谏 (93 15 一
) 河南省淅川县人 , , 中州大 学副教授。

7 ・ 2
维普资讯
且更多地表现在实质 内容 的城市化 。 多地 表现为农 村 更 “ 就地城市化” 。这 主要是基 于以下几点理 由 : 第一 , 生产机 械化 、 农业 电气化 程度 的提高 , 以及 先 进农业科学技术 的广泛应用 , 大大提 高 了农业 劳动生 产 率, 使农 民从农业 生产 中逐 步解放 出来 , 了更多 的人 有 和更多 的时间从事非农 产业 。现在 , 在全 国各 地蓬勃 兴 起 的乡村企业 就 是农 民群 众在 自己的家 乡兴建 的非农 产业 , 包括加工业 、 制造 业 、 输业 、 筑业 、 运 建 商业 、 务 服
在当代, 随着科技 的飞速发展, 人类社会 正在从传 统的工业社会 向知识 社会 、 信息 社会变 迁 , 知识化 、 息 信
化、 生态化 、 性化 已经成 为时 代发 展 的潮 流。我 国在 人 这种条件 下 实现 城 市 化 , 不 能 再走 传 统 城 市化 的道 绝
路, 而应 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 , 城乡统 筹 , 走 有利 于农 民 就业和增加 收入 , 约资 源 , 态 良好 , 居 和谐 , 节 生 人 与我 国人 口众 多 的国情 相适 应 的新 型城 市化 的路 子 。这 种
乡 的分离 和对 立 , 也就 是社 会发 展 的不协 调 , 这种 不协
农 村走 向城 市化是经济社会 发展 的必然趋 势 , 已 这
经为国内外的实践所验证。但是 , 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
路 , 国的理论和 实践又各 不相同 。对 于我 国农 村城 市 各
化的道路问题 , 专家学者和实 际工作者进 行 了大量 的调 查和论 证 , 曾先后提 出 三种不 同 的城 市化 模式 , 即小 城 市和 小城镇 模式 、 中等城 市模 式 、 大城 市 和超 大城市 模 式 。这几种模式各 有 其优 越性 和发 展 空间 , 以 , 的 所 党 十六 大报告 指 出 , 坚持 大 中小 城 市和 小城镇 协 调 发展 , 走中国特色 的城镇化 道路 。这是对 我 国 城市化 理论 和 实践 的高度 概括 , 具有普 遍 的指 导意义 。但 以上几种 模 式 , 的都是农 村人 口向城市 或城镇 的集 中。这 里 , 讲 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