榛蘑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合集下载

榛蘑多糖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榛蘑多糖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榛蘑进行深入研究 , 不仅 能缓 解天 麻药材 资源 紧张 问题 , 而 且可以减少药物 的毒副 作用 。许 多学 者对榛 蘑 的化 学成 分 做 了大量 的研究工作 , 但对 于每一种成分 的具体功能还不 是 很清楚。其化 学成 分 丰富 , 括 氨基 酸 、 白质、 包 蛋 脂类 化 合
鼠的体液免疫反应及细胞免疫反应 能力 ” 引。另有报道 A MP 能在体 外 显 著 增 强 小 鼠腹 腔 巨 噬 细 胞 吞 噬 中性 红 的 作
用 - 并可诱导 巨噬细胞 产 生 N l , O且 呈现 一定 的浓 度相 关
菌丝 体和菌丝索在黑暗处能发光 , J与兰科植 物天麻具有 极 为密切 的营养关系 。大量的实验结果 表明 , 的菌丝体 和 榛蘑 发酵 液都具有与天麻相似 的药理作 用和临床 疗效。因此 , 对
内外对榛蘑 多糖药理作用的研 究现状 , 并且结合 当前实际分析 了榛蘑 多糖在食品及 医药等行业 的应 用和发展 前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 , 人类生活节 奏加快 , 生活压力 变大 , 环 境 污染加剧 , 导致 多数人 免疫 系统 的抵抗 能力 下降 , 很多疾 病 的发病率都呈上 升趋 势。在 2 0世纪 5 O年代 就有 把真 菌 多糖作为药物进行研究的报道 , 经过 1 年 的发展 , 0余 真菌 多 糖作为免疫促进剂引起世界各 国的研究 兴趣 , 如今 已经成 为 国际上公认的具有 较好疗 效 的生物 反应调 节剂 。 目前多糖
2 1 年 5月 01
第2 4卷第 3 期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Ju a o el gi gV ctnl ntue f clg a E g er g orl f i n jn oa oa Istt o o i l n nei n H o a i i E o c i n

野生榛蘑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和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野生榛蘑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和相对分子量的测定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野生榛蘑多糖提取、分离纯化和相对分子量的测定作者:施溯筠, 金在久, SHI Su-yun, JIN Zhai-jiu作者单位:延边大学长白山生物功能因子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吉林,延吉,133000刊名: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年,卷(期):2009,45(z1)1.刘景圣.郑明珠.蔡丹长白山地区蜜环菌菌种的分离与筛选[期刊论文]-食品科学 2005(07)2.李巧云.阎月荣单扫描示波极谱法连测五味子、榛蘑中的铜和锌[期刊论文]-生析试验室 2005(01)3.李永泉.吴炬.花立民白阿魏菇菌丝体多糖(PNMP)体外抗氧化活性[期刊论文]-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06)4.李永泉.吴炬.花立明白阿魏菇菌丝体多糖分离纯化工艺的优化和结构分析[期刊论文]-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4)5.陶美华.潘清灵.章卫民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食用菌 2005(05)6.DONG Q.YAO J.FANG J N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mmunological activity of two coldwater extractable polysaccharides from 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外文期刊] 2007(10)7.CHAN TW.CHAN P K.TANG K Y Determination of molecular weight profile for a bioactive beta-(1-3) polysaccharides (Curdlan)[外文期刊] 2006(01)8.HABIBI Y.HEYRAUD A L.MAHROUZB M Structural features of pectic 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skin of opuntia ficus-indica prickly pear fruits[外文期刊] 2004(6)9.林启中草药成分化学 197710.SASAKI T.ABIKO N.NITTA K Antitumor activity of carboxymethylglucans obtained by carboxymethylation of (1 leads to 3)-beta-D-glucan from Alcaligenes faecalis vat.myxogenes IFO 13140 1979(02)11.WASSSER S P Medicinal mushrooms as a source of antitumor and immunomodulating polysaccha-rides[外文期刊] 2002(03)1.朱艳红.邓远辉.王海兰紫草多糖提取工艺参数优选及其分子量测定[期刊论文]-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2.颜军.刘嵬.邬晓勇.郭晓强.何钢.张良蕾.孙晓春.苟小军柴胡多糖的分子量测定及单糖组成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3.李静.左雄军.Li Jing.Zuo Xiongjun水溶性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芸芝多糖组分的分子量及其相对含量[期刊论文]-分析化学1999,27(8)本文链接:/Periodical_lzdxxb2009z1008.aspx。

榛蘑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榛蘑多糖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李 雪 ’ 张 思聪 , 陈 雪 , 崔 承 弼
( 1 . 延 边 大学 医学 院 ; 2 . 延边大学农学 院: 吉林 延 吉 1 3 3 0 0 2 )
摘 要 :为 确 定 榛 蘑 多 糖 的 最 佳 提 取 工 艺 条 件 及 抗 氧 化 性 , 本 试 验 以榛 蘑 为 研 究对 象 , 采 用 单 因 素 试 验 和 L 。 ( 3 ) 正交试验的方法 , 对 用 水 提 取 出 的榛 蘑 粗 多糖 的抗 氧 化 性 进 行 测 定 。得 出 榛 蘑 多 糖 的 最 佳 提 取 工 艺 条
2 . Ag r i c u l t u r a l C o l l e g e o f Y a n b i a n Un i v e r s i t y, Ya n j i J i l i n 1 3 3 0 0 2,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I n o r d e r t o d e t e r mi n e t h e o p t i ma l e x p e r i me n t a 1 p a r a me t e r s a n d a n t i o x i d a n t a c t i v i t y ,M e l l e a a r —
文章 编 号 : 1 0 0 4 — 7 9 9 9 ( 2 0 1 4 ) 0 4 — 0 2 7 8 — 0 7
D OI : 1 0 . 1 3 4 7 8 / j . c n k i . j a s y u . 2 0 1 4 . 0 0 0 1
榛 蘑 多糖 的提 取 及 抗 氧 化 性 研 究
m i l l a r i a s po r o p h o r e wa s t a k e n a s 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wh i c h wa s o p t i mi z e d wi t h mo n o — f a c t o r a n a l y s i s a n d L9

榛蘑、元蘑混合浸膏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榛蘑、元蘑混合浸膏中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
1 1 仪 器 .
加 4倍量 9 % 乙醇 静置 4 h 同上条 件离 心取沉 淀 , 水溶 5 8, 加
解, 重复醇沉 , 置 2h 离 心取 沉淀 , 纯化 水溶 解定 容至 静 4, 加 1m , 0 l作为供试 品溶液 。
2 3 测 定 方 法 .
分别取葡萄 糖标 准 品溶 液 2 0 l 供试 品溶 液 2 0 l .m 及 .m 于具塞 比色管中 , 5 加 %苯酚溶液10 l摇匀 , .m , 迅速滴加浓硫
2 2 样 品 溶 液 的 制 备 .
C( / ) mg m1
图 1 葡萄糖标准 曲线
2 4 2 精密度试验 ..
取同一供试 品溶 液 , “ . ” 按 2 3 项下 方法 分别 测定 6次 , 运用水提 醇沉法提 取 、 干燥 , 得蘑 菇干浸 膏 , 确称取 1 精 R D= . 1 ( =6 。 S 02% ) 9号浸 膏各一定量 , 置烧 杯中 , 分别加 1 倍 量纯化水 加热 2 2 4 3 稳定性试验 .. 溶解 , 不溶物3 0 r rn 0・i 0 a 下 离心 2mn 0 i 离心 除 去 , 上清液 取 3号供试 品溶液 0 4 l .m 定容 至 lml按 “ . ” 下方 O , 23 项 法每 间隔 3mn测定 一次 吸光度 ,S 0 3% ( 6 , 0i R D= .0 n= ) 结 收稿 日期 :0 1— 6— 4 2 1 0 2 h内基本稳定 。 基金项 目: 江省教 育厅 21 黑龙 00年度科 学技 术研 究 项 果表明显色在 3 244 重复性试验 .. 目( 目编号 :15 0 3 项 155 7 ) 平行取 3 号样 品溶液 02 l lm 容量瓶 中 , , .m 于 O l 定容 分 作者简介 : 桑咏 梅 ( 9 8一) 女 , 东菏 泽人 , 16 , 山 副教 授 。 别精密量取2O l 5 具塞 比色 管 中, “ .” .m 于 支 按 2 3 项下 方法 研究方 向: 中药炮制 。

亮菌固态发酵提取多糖的工艺研究

亮菌固态发酵提取多糖的工艺研究

d o i : 1 0 . 3 9 6 9 5 . i s s n . 1 6 7 4 — 5 0 6 X . 2 0 1 3 . 0 4 一 o 0 7
亮菌 , 又称 为假 蜜环 菌 、 青 杠茸 、 榛蘑 , 是伞菌 目
口蘑科 蜜 环 菌 属 的一 种 真菌 , 因 菌丝 含 有 物 质能 发
本研 究 通 过单 因素 实 验 和多 因素正 交 试验 , 对
亮 菌 固态 发酵提 取 多糖 的工艺 条件 进行 了研 究 和优
出荧光 而得 名 。 现亮 菌 多 由固体发 酵法 生产 , 其 发酵 提 取物 中含 有 多种 生物有 效及 活性 成 份 , 如 亮 菌 甲、 乙、 丙素 , 亮菌 多糖 、 多 肽及 氨 基酸 、 微量 元 素 、 天然 甘露 醇 , 其 中亮 菌 多糖是 主 要成 分之 一 _ 1 ] 。 亮 菌多 糖作 为 一 类 低毒 而 免 疫 活性 强 、 毒 副作 用少 、 来源 广 的生 物大分 子 物质 , E t 益 受 到人们 的注 意和 重视 。 有研 究 发 现 , 它作 为 一 种 真 菌活 性 物 质 ,
t h a t t h e o p t i mu m e x t r a c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w e r e a s f o l l o ws :t h e r a t i o o f s a mp l e t o wa t e r( W: V ) ,t h e e x t r a c t i o n t e mp e r a —
t a b e s c e n s i n t h e o p t i ma l t e c h n o l o g y wa s 1 6 . 2 0 mg / mL .T h e e x t r a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y wa g s r e a s o n a b l e , r e l i a b l e a n d t h e

食用菌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食用菌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温馨小提示:本文主要介绍的是关于食用菌多糖提取工艺研究的文章,文章是由本店铺通过查阅资料,经过精心整理撰写而成。

文章的内容不一定符合大家的期望需求,还请各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下载。

本文档下载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任意改写,从而已达到各位的需求。

愿本篇食用菌多糖提取工艺研究能真实确切的帮助各位。

本店铺将会继续努力、改进、创新,给大家提供更加优质符合大家需求的文档。

感谢支持!(Thank you for downloading and checking it out!)阅读本篇文章之前,本店铺提供大纲预览服务,我们可以先预览文章的大纲部分,快速了解本篇的主体内容,然后根据您的需求进行文档的查看与下载。

食用菌多糖提取工艺研究(大纲)一、引言1.1食用菌多糖的背景及意义1.2国内外研究现状1.3研究目的与意义二、食用菌多糖的来源与种类2.1食用菌的分类及特点2.2常见含多糖的食用菌2.3食用菌多糖的生物活性三、食用菌多糖的提取方法3.1水提法3.2醇沉法3.3超声波辅助提取法3.4微波辅助提取法3.5酶法提取3.6超临界流体提取法四、食用菌多糖提取工艺优化4.1单因素实验4.1.1提取温度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4.1.2提取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4.1.3料液比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4.1.4提取次数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4.2正交实验4.2.1正交实验设计4.2.2正交实验结果分析4.3响应面法优化4.3.1响应面实验设计4.3.2响应面实验结果分析五、食用菌多糖的结构与活性研究5.1多糖的分离纯化5.1.1分离方法5.1.2纯化方法5.2多糖的结构分析5.2.1红外光谱分析5.2.2核磁共振波谱分析5.2.3凝胶渗透色谱分析5.3多糖的生物活性研究5.3.1抗氧化活性5.3.2免疫调节活性5.3.3抗肿瘤活性六、结论与展望6.1结论6.2展望一、引言引言:1.1食用菌多糖的背景及意义食用菌多糖作为一种天然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健康效益。

水提取榛子壳多糖的工艺优化

水提取榛子壳多糖的工艺优化
三 艺 技 术
Vo 1 . 3 8_ , No. 06 , 2017
食品 , 盐 斜技
水提取榛子壳 多糖 的工艺优化
王 磊, 李 健 , 刘 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戴 瑞
( 哈 尔滨 商业 大学食 品 工程 学院 , 黑龙 江省普 通 高等 学校食 品科 学
与工程 重 点 实验 室 , 黑龙 江哈 尔滨 1 5 0 0 7 6 )
摘 要: 以废 弃榛子 壳为原料 , 采 用响应 面分析 法优化水提取榛 子 壳多糖 的工 艺。通过单 因素 实验考 察 了浸提 温度 、 浸提 时间、 料液 比因素对榛子壳 多糖得率的影响 , 并利用 B o x - B e h n k e n设计和响 应面分析 法, 确 定 了榛子 壳多糖的最
佳提 取 工 艺 参 数 。 结 果 表 明 , 各 因 素 对 多 糖 得 率 影 响 的 大 小 顺 序 为 浸 提 时 间 >液 料 比 >浸 提 温 度 , 在 浸 提 时 间 为
1 . 6 h 、 液料比为 1 2 : 1 m L・ g ~、 浸提 温度 8 1℃ 的条件 下, 榛 子 壳 多糖 的最 佳得 率 为 3 . 0 3 mg ・ g ~, 与模 型的 预测 值 3 . 2 4 m g ・ g 基 本吻合 , 表明该工艺具有 良好 的可行性 。
关键 词 : 榛子 壳, 多糖 , 水 浴 浸提 , 响 应 面法
Pr o c e s s o p t i mi z a t i o n o f h a z e l nu t s he l l p0 l y s a c c ha r i d e e x t r a c t e d b y wa t e r
W ANG L e i , LI J i a n , LI U Ni n g, DAI Ru i

榛蘑粗多糖碱提取工艺的研究

榛蘑粗多糖碱提取工艺的研究

榛蘑粗多糖碱提取工艺的研究摘要:本实验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对榛蘑中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过程中的料液比、温度、水提时间、碱提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温度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关键因素,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30,温度60℃,水提时间4h,碱提时间48h,在最佳提取工艺时,榛蘑多糖的提取率为65.4% 。

关键词:榛蘑碱提多糖提取工艺多糖又称多聚糖(Polysaccharide),是由10个以上单糖以糖苷键连接而成的一大类聚合物。

它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体内。

多糖具有多种包括抗肿瘤、抗突变、降血脂、抗菌素病毒、促进免疫等活性生物功能,以及抗氧化、抗衰老、保肝等作用。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榛蘑具有抗防癌、防治病毒性疾病、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稳定血压等功能,故是一种理想的医疗保健品。

近年来对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方法较多,如热水浸提法、稀碱液浸提法、稀酸液浸提法。

本文采用稀碱液浸提法。

1、实验部分1.1仪器、试剂与材料榛蘑:购于内蒙古海拉尔地区。

试剂:无水乙醇、95%乙醇、蒽酮、浓硫酸、萘酚、过氧化氢、氯仿、正丁醇、葡萄糖等。

0.1mol/L氢氧化钠溶液,浓盐酸等。

微型植物试样粉碎机、电子天秤、SHB-III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98-1-B 型电子调温电热套、数显恒温水浴锅、752N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WMK-02型电热恒温培养箱。

1.2多糖的提取流程1.2.1榛蘑的前处理称取购买的榛蘑,放入水中洗净, 60℃烘干至恒重,用粉碎机粉碎得榛蘑粉末,装瓶,干燥处中保存备用。

1.2.2 榛蘑多糖的分离提取首先,称取5克榛蘑,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在一定温度下加热数小时。

然后抽滤,将滤液保存。

残渣倒入烧杯中,加入200ml,0.1mol/L氢氧化钠溶液,静置一段时间,重复两次。

然后将滤液合并,调PH为7.0。

滤液浓缩,在浓缩的同时加入过氧化氢,这样可以除去色素。

再加入1/4糖溶液体积的Sevage试剂,摇动10分钟,再静置一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榛蘑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李巧云, 翟 春, 居红芳, 葛粉凤(常熟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江苏常熟215500)摘 要:对榛蘑中可溶性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L 9(33)正交试验,研究了料液比、温度、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显示温度和料液比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主要因素,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5,温度100°C ,时间4h ,在最佳提取工艺时,榛蘑的多糖提取率为4.37%。

对常用的醇析方法进行改进,在传统Sevag 法除蛋白的基础上采用Sevag 法结合酶法除蛋白,大大缩短了除蛋白时间,又用改良的蒽酮—硫酸法测定多糖含量。

关键词:榛蘑;可溶性多糖;提取工艺中图分类号:O 62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36726358(2004)0720372204Study on the Ex tracti on T echno logy of Po lysaccharidefrom A ri m illaria M elleaL I Q iao 2yun , ZHA I Chun , JU Hong 2fang , GE Fen 2feng(D ep art m ent of Che m istry ,Chang shu Colleg e ,J iang su Chang shu 215500,Ch ina )Abstract :T he ex tracti on of p lysaccharide from ari m illaria m ellea w as studied .Single facto r test and o r 2thogonal exp eri m en t design m ethod (L 9(33)w ere app lied to analyze the influence of facto rs such as so lid 2liqu id rati o ,tem p eratu re and ti m e on the ex tracti on p ercen t of the po lysaccharides .Exp eri m en tal resu lts indicated that tem p eratu re and so lid 2liqu id rati o sign ifican tly affect the ex tracti on p ercen t of the so lub le po lysaccharides .T he op ti m um so lid 2liqu id rati o is 1∶25,tem p eratu re is 100°C and the ex tracti on ti m e is 4hou rs :U uder these conditi on s ,the ex tracti on p ercen t of so lub le po lysaccharides from ari m illaria m ellea is 4.37%.In additi on ,the traditi onal m ethod of p reci p itating po lysaccharides w ith alcoho l w as i m p roved .T he Sevag m ethod com b ined w ith the enzym e m ethod w as adop ted to get rid of p ro tein w h ich seves ,a lo t of ti m e .A lso ,the po lysaccharide w as determ ined by an i m p roved an th ro ic ketone 2su lp hu ric acid m ethod .Key words :ari m illaria m ellea ;so lub le po lysaccharide ;ex tracti on techno logy收稿日期:2003207221;修回日期:2003210220作者简介:李巧云(1961~),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多糖是由单糖基通过糖苷键连接而成的化合物,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多糖不但能治疗使机体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损伤的癌症,还能治疗多种免疫缺损疾病,如慢性病毒肝炎和某些细菌和病毒引起的慢性疾病,还能治疗风湿病之类的疾病,有的多糖还能诱导干扰素的产生。

总之,多糖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抗肿瘤、抗病毒病菌、降血糖血脂、抗溃疡等作用。

目前多糖的分离分析仍是比较活跃的研究领域。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榛蘑具有抗癌防癌、防治病毒性疾病、降低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稳定血压等功能,故是一种理想的医疗保健品。

本文所选用的榛蘑是纯天然野生的,它们生长在黑龙江省东经137°北纬47°地带,从榛磨中提取粗多糖工艺的研究还鲜见报道。

近年来对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方法较多[3,4~6],如热水浸提法、稀碱液浸提法、稀酸液浸提法。

但因为稀酸、稀碱条件下,易使多糖发生糖苷键的断裂,部分多糖发生水解而使多糖的提取率减少,因此本文采用热水浸提法。

1 实验部分1.1 主要材料、试剂及仪器榛蘑:产于黑龙江三江平原地区,自采。

无水乙醇、95%乙醇、丙酮、无水乙醚、蒽酮、浓硫酸、葡萄糖、三氯甲烷、甲苯、正丁醇(均为分析纯);国产木瓜蛋白酶:生化试剂,上海蓝季科技有限公司。

D S21高速组织捣碎机:上海标本模型厂;SH Z2 C型循环水多用真空泵:河南省巩义市站街光亚仪器厂;电热恒温干燥箱:上海跃进医疗器械厂;数显恒温水浴锅:常州国华电器有限公司;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FT I R28700红外光谱仪:日本岛津制作所。

1.2 多糖的提取流程将榛蘑原料水洗,在60°C烘干后将其粉碎,用无水乙醇回流脱脂,再在60°C时干燥,然后加入一定量的水,在一定温度下进行一定时间的提取,提取液经过减压浓缩得浓缩液,浓缩液进行除蛋白透析后,用3倍量95%(质量分数)乙醇醇析得粗多糖沉淀,抽滤,沉淀分别用无水乙醇、无水乙醚、丙酮依次洗涤,真空干燥后得除蛋白粗多糖产品。

1.3 多糖含量的测定本实验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总的多糖含量[1,2]。

蒽酮—硫酸法是利用糖类遇浓硫酸脱水生成糖醛或其衍生物,可与蒽酮试剂缩合产生有色物质,反应后溶液呈蓝绿色,于620nm处有最大吸收。

本实验先利用标准糖溶液和其用蒽酮试剂处理后在620nm处的吸光度制作标准曲线,再测定待测样品溶液的吸光度,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相应的浓度从而求出多糖含量。

1.4 粗多糖中蛋白质的去除本实验采用酶法结合Sevag法脱蛋白。

Sevag 是利用蛋白质遇有机溶剂变性而不溶于水的特点而分离除去,酶法是利用植物蛋白酶在一定条件下将植物蛋白降解而除去。

按多糖提取液1%(质量分数)的比例向提取液中加入木瓜蛋白酶,同时加入1滴甲苯防腐,于39°C保温48h,将适当浓缩的提取液加入到分液漏斗中,再按提取液体积的1 5的量加入Sevag溶液(三氯甲烷∶正丁醇=4∶1,体积比),振荡,静置,分离,直至无乳白色变性蛋白质析出为止。

1.5 小分子杂质的去除利用溶液浓度扩散效应,将相对分子质量小的物质如无机盐、低聚糖等从透析袋渗透到袋外的蒸馏水中,不断换水即可保持浓度差,从而除尽小分子杂质。

根据多糖溶液的体积截取相应长度的透析袋,用透析夹夹住一端,灌入多糖液,离液面2~3c m处夹紧透析袋,置于一大烧杯中,采用逆向流水透析法透析。

1.6 多糖的初步鉴定将提取的榛蘑粗多糖分别与KB r以1∶100比例混合研细后,以KB r为本底,在4000~400c m-1波数范围内测定其红外光谱图。

2 结果与讨论2.1 多糖含量的测定在实验条件下,以浓度(C)为横坐标,以吸光度(A)为纵坐标作图,得标准曲线。

回归方程为:A=5.1964C+0.0345(相关系数r=0.9998)多糖提取率=(V×C×f×W2 W3×W1)×100%W1:称取干样品的质量(g)W2:由W1提取的粗多糖的质量(g)W3从W2中称取的用于分析测定的粗多糖质量(g)V:溶解W3定容后的体积(L)f:多糖的校正系数[1],f≈0.9C:由回归方程计算所得多糖的浓度(g L)2.2 热浸提的料液比、温度、时间单因素对榛蘑可溶性多糖提取率的影响热浸提工艺涉及三个关键条件:热浸提的料液比、热浸提的温度和热浸提的时间。

料液比(干燥样品的质量与水的质量之比)采用1∶15、1∶20、1∶25、1∶30、1∶40五个水平,浸提温度采用85、90、95、100°C四个水平,浸提时间采用3、4、5、6、7h五个水平分别进行单因素试验。

2.2.1 料液比的影响改变料液比对多糖提取率影响如图1所示。

试验结果显示:料液比的上升会增加多糖的溶出量,1∶25以后,上升的幅度趋于平缓。

2.2.2 温度的影响改变温度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如图2所示。

温度单因素试验表明:温度对榛蘑多糖的提取率有显著的影响,温度的上升伴随着多糖提取率的显著上升,在100°C条件下多糖的提取率几乎是85°C时提取率的两倍。

图1 料液比对榛蘑多糖提取液的影响图2 温度对榛蘑多糖提取率的影响2.2.3 时间的影响改变时间对多糖的提取率的影响如表1所示。

表1 时间对多糖提取率的影响时间 h榛蘑中多糖的提取率 %33.3244.1354.1764.1974.20 时间单因素试验显示:随着热浸提时间的增加,榛蘑中多糖提取率也有所增加,但4h 以后增加趋势缓慢。

2.3 热浸提榛蘑中可溶性多糖提取率的正交试验2.3.1 正交试验设计和结果的直观分析在上述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选定3因素3水平作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试验结果计算及分析见表2。

从表2可知,提取温度是影响多糖提取率的最关键因素,其次是物料比,在实验范围内,时间的影响最小。

2.3.2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结果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温度的差异显著对榛蘑多糖提取率的影响起最主要作用,料液比和时间在此实验范围内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较小。

这与直观分析结果是相吻合 的。

2.3.3 正交试验多重性比较[7](1)料液比各水平间差异显著性SSR 比较表4的SSR 检验显示:3和1差异显著,故料液比的最佳工艺参数选1∶25表2 正交试验结果试验因素料液比A温度B °C 时间C h榛蘑中多糖的提取率 %11∶208541.5421∶209562.7431∶2010083.2441∶258561.7251∶259583.0261∶2510044.1371∶308581.9181∶309543.1991∶3010064.37K{17.525.178.86K {28.878.959.83K {39.4711.748.17优水平A3B3C 2K {12.5071.3902.953K{22.9572.9833.273K {33.1573.9132.723R i0.6502.5230.550主次顺序BAC表3 正交试验的方差分析差异来源dfS SS 2FF 0.05F 0.01A (料液比)20.66500.33255.82319.0099.00B (温度)27.24863.624363.473319.0099.00C (时间)20.10140.05070.888019.0099.00误差20.11420.0571总变异8.1292表4 料液比各水平间差异显著性SSR 检验处理平均数Α=0.05Α=0.0133.157a A 22.957ab A 12.507aA (2)温度各水平间差异显著性SSR 比较表5的SSR 检验显示:控制提取温度非常重要,三个水平间都有显著差异和极显著差异,故选平均值最大的,即温度最佳工艺参数为100°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