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方案物理必修1第五章本章优化总结.ppt

合集下载

沪科版物理必修1课件:第5章本章优化总结

沪科版物理必修1课件:第5章本章优化总结

(3)46 m
栏目 导引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专题4 1.视重
超重与失重现象的分析
当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
上时,弹簧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称为“视 重”,大小等于测力计所受的拉力或台秤 所受的压力.
栏目 导引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2.超重、失重的分析 特征 加速 视重F与重 运动情 状态 度 力的关系 况 静止或 F=mg 平衡 a=0 匀速直 线运动 超重 向上 F=m(g+ a)>mg 向上加 速或向 下减速 受力图
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舱门,会自动生成一
个由气囊组成的斜面,机舱中的乘客就可以 沿斜面迅速滑行到地面上.若某型号客机的
紧急出口离地面高度为4.0 m,构成斜面的气
囊长度为5.0 m.要求紧急疏散时乘客从气囊 上由静止下滑到达地面的时间不超过2.0 s,则
栏目 导引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1)乘客在气囊上下滑的加速度至少为多大? (2)气囊和下滑乘客间的动摩擦因数不得超过 多少?(g取10 m/s2)
(3)法一:由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得 1 1 2 s=s1 +s2=v10Δt1+ a1Δt 1+v20Δt2 + a2Δt2 = 2 2 2 46 m. 法二:根据 v-t 图像围成的面积,得 v10+v1t 1 s=( ×Δt1+ ×v20×Δt2)=46 m. 2 2
【答案】
(1)0.2
(2)6 N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本章优化总结
பைடு நூலகம்
栏目 导引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知识体系构建
栏目 导引
第5章
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鲁科版物理必修一课件第5章本章优化总结

鲁科版物理必修一课件第5章本章优化总结
Fsinθ+F1sinθ=mg,Fcosθ=F2+F1cosθ 联立以上两式可得F与F1和F2的关系为
F=smingθ-F1,F=2cFo2sθ+2msingθ 要使两绳都能绷直,则必有 F1≥0,F2≥0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F 的最大值为 Fmax=smingθ=
40 3 3N
F 的最小值为 Fmin=2msingθ=203 3 N
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设
绳AB与滑轮接触点为O, FAO=FBO=50N,由平衡 条件知FCO与FAO和FBO的合力等大反向、FCO =F合=FAO=FBO=50N.FCO的方向与竖直方 向成60°,与水平方向成30°. 【答案】 (1)50N (2)与水平方向成30°斜 向上
整体法与隔离法
连接体的平衡问题 解决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关键是对研究对象 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时应注意不同 力产生的条件及方向特点,然后根据共点力 的平衡条件在所选的方向上列平衡方程,再分 析、求解.
两例根3轻细绳AB和AC(AB=2AC)的一端分别连 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A系于质量为2kg的物 体上,现在物体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方 向成θ=60°的拉力F,如图所示(图中物体当 做质点),若要使两绳都能绷直,求拉力F的 大小范围.(g取10N/kg)
【精讲精析】 假设两绳AB、AC均处于绷直 状 态 , 则 由 几 何 关 系 可 知 ∠ BAC = 60° , 故 作出物体A的受力分析图,如图所示,由平衡 条件可得
【精讲精析】 将A、B视为一个整体,该整 体处于静止状态,所受合力为零.对整体受力 分析如图甲所示,其中F′为墙壁的弹力,N 为水平地面的弹力,列平衡方程得 F′=F,N=G1+G2=60N+100N=160N
隔离斜面体 B,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其 中 N′为球 A 对斜面体的压力,将压力 N′正 交分解后,列平衡方程为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本章优化总结》牛顿运动定律PPT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本章优化总结》牛顿运动定律PPT
第十七页,共三十一页。
2 t 的汽车在 4 000 N 的水平牵引力作用下,沿 水平公路运动了 1 min,然后牵引力减为 3 500 N,又运动了 1 min;最后牵引力撤去,直至汽车停止,汽车与地面间的动摩擦
因数μ=0.15,求汽车在上述过程中一共走了多少路程?(g 取
10 m/s2)
第十八页,共三十一页。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本章优化总结》牛顿运动定律PPT
科 目:物理 适用版本:鲁科版 适用范围:【教师教学】
本章优化总结
第一页,共三十一页。
第二页,共三十一页。
动力学的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 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 一起,或用绳子、细杆等连在一起,在求解连接体问题时常用 的方法有整体法与隔离法. 2.整体法:把整个连接体系统看作一个研究对象,分析整体所 受的外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其优点在于它不涉 及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第九页,共三十一页。
在水平地面上有两个彼此接触的物体 A 和 B,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 m1 和 m2,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μ,若 用水平推力 F 作用于 A 物体,使 A、B 一起向前运动,如图所 示,求两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为多大?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甲所示,由 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析:以汽车为研究对象,汽车受到四个力的作用,如图所示.
第一阶段,汽车以加速度 a1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 律建立方程
F1-μmg=ma1

且 s1=12a1t21

由①式得 a1=0.5 m/s2 代入②式得 s1=900 m
第十九页,共三十一页。
第二阶段,汽车以加速度 a2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

高中物理第五章曲线运动本章优化总结课件高一物理课件

高中物理第五章曲线运动本章优化总结课件高一物理课件
答案:B
第二十六页,共四十四页。
2.[2019·江苏卷,6](多选)如图所示,摩天轮悬挂的座舱在 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座舱的质量为 m,运动半径为 R, 角速度大小为 ω,重力加速度为 g,则座舱( )
A.运动周期为2ωπR B.线速度的大小为 ωR C.受摩天轮作用力的大小始终为 mg D.所受合力的大小始终为 mω2R
第十三页,共四十四页。
1.滑雪运动员以 20 m/s 的速度从平台水平飞出,落地点与 飞出点的高度差为 3.2 m.不计空气阻力,g 取 10 m/s2.若运动员 飞过的水平距离为 x,所用的时间为 t,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x=16 m,t=0.50 s B.x=16 m,t=0.80 s C.x=20 m,t=0.50 s D.x=20 m,t=0.80 s
(2)因为 v2=3 m/s>v1=1 m/s,所以当小船的合速度方向垂直 于河岸时,过河位移最短.此时合速度方向如图所示,则过河时 间 t=dv= v22d-v21≈106.1 s.
答案:(1)100 s (2)106.1 s
第十页,共四十四页。
专题二 平抛运动及其研究方法 1.平抛运动: (1)动力学特征:水平方向有初速度而不受力,竖直方向只 受重力而无初速度. (2)研究方法:把平抛运动分解为两个方向的直线运动: ①在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 ②在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
答案:A
第二十页,共四十四页。
专题三 圆周运动问题 1.圆周运动的运动学分析 (1)正确理解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及其相互关系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和转速都是描述圆周运动快慢的物理 量,但意义不同.线速度描述物体沿圆周运动的快慢.角速度、 周期和转速描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绕圆心转动的快慢.由 ω=2Tπ =2πn,知 ω 越大,T 越小,n 越大,则物体转动得越快,反之 则越慢.三个物理量知道其中一个,另外两个也就成为已知量.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本章优化总结》运动的描述PPT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本章优化总结》运动的描述PPT
第二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第二十五页,共二十五页。
第十六页,共二十五页。
位移-时间图像(s-t 图像) 在直线运动中,可以用位移-时间图像来直观地描述物体的运 动.
第十七页,共二十五页。
1.几种常见的位移-时间图像 (1)静止物体的 s-t 图像是平行于时间轴的 直线,如图线 a. (2)匀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像是一条倾斜的 直线,斜率(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即 斜率为 v=ΔΔst,如图线 b. (3)变速直线运动的 s-t 图像是曲线,如图线 c.

20.0-0 100.0
m/s2=0.2
m/s2,舰艇出航时的加速度
a2=ΔΔvt22=
100-0 50
m/s2=2
m/s2,自行车下坡时的平均加速度
a3=ΔΔvt33=
11.0-2.0 3.0
m/s2=3.0
m/s2,公共汽车出站时的平均加速度
a4=
ΔΔvt44=6.02-.0 0 m/s2=3.0 m/s2,故 D 正确,B、C 错误.
第八页,共二十五页。
6.速度、速度的变化量与加速度 (1)速度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速度的变化量是指速度改变的 多少,加速度是速度对时间的变化率. (2)速度的变化量表示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变化的方向,加速度的 大小由速度变化的大小和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多少共同决 定,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2.(多选)下表表示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初始速度 /(m·s-1)
经历的 末速度/(m·s-1)
时间/s
自行车下坡
2.0

高中物理选修课件第五章本章优化总结

高中物理选修课件第五章本章优化总结
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深入思考,提高解题能力和思维水平,为高考做 好充分的准备。
THANK YOU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技巧
数据处理 对实验数据进行分类整理,便于分析。
运用数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如计算平均值、标准差等。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技巧
绘制图表,直观展示实验数据。
误差分析
分析实验误差的来源,如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等 。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技巧
01
采用合适的误差分析方法,如最 小二乘法、误差传递公式等。
牛顿运动定律
深入理解了牛顿三定律,能够运用其解释和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 。
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
掌握了动量的概念、动量定理和动量守恒定律,能够分析碰撞等问 题。
功能关系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理解了功、功率、动能、势能等概念,以及功能关系和机械能守恒 定律,能够分析机械能转化和守恒问题。
知识体系结构优化
整合知识点
根据物理模型和已知条 件,选择合适的解题方 法,如公式法、图像法
等。
规范解题步骤
按照逻辑顺序,逐步推 导,得出最终答案。
学生易错问题及应对策略
01
02
03
04
概念理解不清
加强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忽视题目条件
认真审题,充分挖掘题目中的 信息,避免遗漏重要条件。
解题步骤不规范
拓展延伸思路探讨
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01
将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解释自然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
,增强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与科技前沿相衔接
02
关注科技前沿动态,了解最新物理技术和应用,拓展学生视野

优化方案2017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优化总结课件(精)

优化方案2017高中物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本章优化总结课件(精)

(1)摩托车在 0~20 s 这段时间的加速度大小 a; - (2)摩托车在 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大小 v .
vt-v0 [解析] (1)加速度 a= t 根据 v-t 图像并代入数据得 a=1.5 m/s2. (2)设第 20 s 末的速度为 vm,0~20 s 的位移 0+vm s1= t 2 1 20~45 s 的位移 s2=vmt2 vm+0 45~75 s 的位移 s3= t 2 3
0~75 s 这段时间的总位移 s=s1+s2+s3 0~75 s 这段时间的平均速度 - v= s t1+t2+t3
- 代入数据得 v =20 m/s.
[答案]
(1)1.5 m/s2
(2)20 m/s
专题三竖直上抛运动来自1.定义:只在重力作用下,给物体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 v0,物体所做的运动称为竖直上抛运动. 2.运动性质:物体的初速度 v0 竖直向上,加速度 g 竖直向 下,所以竖直上抛运动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3.运动规律:取 v0 的方向为正方向,则 a=-g, 速度公式 v=v0-gt 1 2 位移公式 x=v0t- gt 2 位移、速度关系式 v2-v2 0=-2gx.
2.x-t 图像与 v-t 图像的比较 如图和下表是形状一样的图线在 x-t 图像与 v-t 图像中的 比较.
x-t图像 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斜率表示速度v)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表示物体向反方向做匀速 直线运动;初位移为x0 ⑤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 动质点相遇时的位置(相对原 点的位移) ⑥t1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x1
法三:逆向思维法(时空反演法). 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的末速度为零时,可以看做是初速度 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反演(即逆运动). 火车减速最后 1 s 内的位移就等价于火车反向初速度为零的 加速运动的第 1 s 内的位移: 1 2 2 由 x= a′t2 得: a ′ = 2 x / t = 4 m/s , 1 1 2 火车刹车过程中的位移即为反向加速 7 s 内的位移: 1 1 2 x= a′t = ×4×72 m=98 m. 2 2 [答案] 98 m

沪科版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5章本章优化总结

沪科版物理必修1精品课件 第5章本章优化总结

距、交点、转折点、面积等的物理意义.
例3
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的作用
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其
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g取10 m/s2,求:
(1)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水平推力F的大小; (3)0~10 s内物体运动 位移的大小.
【精讲精析】 (1)设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的时间为 Δt2、初速度为 v20、末速度为 v2t、 加速度为 a2,则 v2t- v20 a2= =- 2 m/s2① Δt2 设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为 f,根据牛顿第二定 律,有 f= ma2② f=- μmg③ 联立②③得 - a2 μ= = 0.2.④ g
模型
特点 只能受拉力,不能承受压力;其长
度只能变长,不能变短,同样遵循
橡皮 条 胡克定律;因形变量较大,产生形 变或使形变消失都有一个过程,故
橡皮条的弹力同样不能突变,在极
短时间内可认为弹力不变;当橡皮 条被剪断时,弹力立即消失
例1 如图甲所示,一质量为m的物体系于长
度分别为L1、L2的两根细线上,L1的一端悬挂
在天花板上,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L2水平
拉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现将L2线剪断,求 剪断瞬间物体的加速度.
(1)下面是某同学对该题的一种解法:
设L1线上拉力为T1,L2线上拉力为T2,物体所
受重力为 mg ,物体在三力作用下保持平衡, 有T1cosθ=mg,T1sinθ=T2 所以T2=mgtanθ 剪断细线的瞬间,T2突然消失,物体即在与T2
【答案】 (1)2.5 m/s
2
11 (2) 12
专题3
牛顿运动定律与图像问题
1 .求解该类问题的思路是根据题目中给出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