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病组方用药规律与特色探讨
产后病奇效方

产后病奇效方
1方。
主治:产后腹痛。
药方:莲蓬壳8~12只。
用法:以清水3大碗,用文火煎至1大碗左右,睡前温服。
每日1次。
严重者连服2次。
疗效:笔者历年来在临床上运用,疗效显著。
2方。
产后下肢麻痹,两足不能起步。
药方:地黄、当归各5克,川芎、白芍、龟板、石决明各4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疗效:家传秘方,屡用均奇效。
3方。
主治:产后肌肉、关节酸痛、伸屈不利、麻木等。
当归9克,牛膝15克,木瓜12克,桂枝5克,赤芍10克,白芍10克,甘草3克,片姜黄10克,煨姜3克,丹参10克,桑寄生6克,威灵仙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剂。
疗效:此方为祖传秘方,曾用此方治愈数百例,一般轻者3~5剂,重者10剂即可。
方源:福建南平森工医院陈宁献。
4方。
主治:产后尿潴留。
药方:高丽参10克,黄芪30克,白术10克,当归15克,炙甘草5克,陈皮5克,升麻3克,柴胡3克,茯苓20克,车前子(或冬葵子)10克。
用法:高丽参用开水半碗隔水炖2小时,其他药物用水600毫升,煎至八成,去渣,冲入高丽参,1次服下。
(如无高丽参可改用红参15克)。
疗效:治疗24例,均获痊愈。
最少服药1剂,最多服药3剂,小
便即恢复正常。
民间偏方:妇科产后病产后病方

民间偏方:妇科产后病产后病方
产后惊风:冬瓜根一钱半天花粉一钱半杏叶沙参三至五钱红糖作引煎
产后恶露不净:珍珠菜鲜根一两小青皮一钱老酒适量煎服
产后腹痛:1、白英一两水煎服红塘作引
2、一枝黄花一两水煎服红塘作引
3、益母草一两水煎服
产后血崩:1、仙鹤草一两继木根三两旱莲草一两水煎服
2、白茅根苎麻各一两水煎服
历史新知网提醒您:产后病方 此民间偏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产后中医调理

乳腺炎
妈咪月子期间如有发烧、发炎的情形均应 就医处理,针对乳腺炎的部分,当然热敷 按摩不可少,在药材的选择上,最常用的 为蒲公英,加一些当归、川芎,或王不留 行直接煮水喝,可消炎、促进乳腺管通畅。 这时妈咪也要避开油腻的食物,以免加重 乳腺管阻塞。
退奶
产妇若因为某些因素无法继续哺喂母乳, 医师会建议将麦芽直接煮水喝,或者选用 韭菜等会减少乳汁分泌的食物。
材料:基本方为当归、炮姜、川芎、 桃仁、炙甘草,不同的医学可能另有增减。
使用生化汤的目的,乃是为顺利排除恶露、 调节子宫收缩、防止产褥感染等。自然产 者产后3天,或服完西药子宫收缩剂可开始 服用,每日一剂,约服5~7剂,一般至恶露 呈淡灰黄略带粉红即可。自然流产者则视 体质及情况决定是否服用。至于人工流产 及剖腹产者,因医师都会清理子宫内部, 不易有多余组织残留,如无特殊情况,可 以考虑不服。
妈咪产后一定会有不同程度的腰酸,而杜 仲因具有补肾、壮筋骨之良效,故建议妈 咪尽可能多摄取一些。杜仲属性较温,产 后第三天即可开始使用至坐月子结束,而 且不用担心和其他药方相违。单独使用或 加入菜肴中都有很好的效果!杜仲以厚实、 拨开有丝者为良品。
常见用法包括:
1、以杜仲2钱煮3碗水或3两煮1500cc,可当 茶喝或当作汤底。 2、直接买杜仲粉,一天两匙,或沾排骨、 腰子食用。 3、杜仲加排骨或腰子、猪肝熬汤食用。
中药方除可作为一般调养,妈咪如有以下 问题,亦可求助于中医师,选择合适的药 方:
水肿
产后一、二周恶露或水分代谢不好,容易 会水肿的问题,这时可以视体质使用红豆 汤、薏仁汤,或在药方中加入益母草,达 到利水消肿的效果。
乳汁不足
产后诸症民间偏方秘方

产后诸症民间偏方秘方【临床特点】1.产后出血也叫产后血崩。
由于产妇身体虚弱、产程过长、产道受损、胎盘不下等所引起。
主要症状是产后大量流血。
2.产后血晕在生下孩子以后,忽然头晕,眼花发黑,不能坐起,甚至神志昏迷,失去知觉。
这是产后危急的病症,如不及时抢救,往往发生生命危险。
3.产后宫缩痛产妇在婴孩产出后,子宫在收缩恢复过程中引起,下腹部痉挛性疼痛,阴道有红色分泌物流出。
4.胎盘滞留(胎衣不下)胎儿娩出后1小时,胎盘还没有排出叫胎盘滞留,也叫“胎衣不下”。
临床表现为产后腹痛拒按、恶露紫黑有块,持续不净。
5.产褥热(月子病)又称产褥感染。
由于分娩时,接生用具、接生员的双手及产妇会阴不注意消毒或产后不注意卫生而引起的子宫和产道炎症。
也可由于产道损伤或部分胎盘或胎膜残留在子宫内所引起。
症状为产妇分娩或小产后体温升高达38℃以上,伴有腹痛,流出物很臭似脓样。
6.产后风(产后关节痛)妇女产后由于失血,体质虚弱,风寒湿易乘虚侵袭。
亦有素体阳气偏盛,内有蕴热,受风寒后,易发生关节疼痛的病症。
【治疗】1.难产保生陈麦草(露天受过风霜雨雪者方有效)30克,洗去尘垢,剪寸段煎汤服下。
2.胎衣不下(1)芒硝6克,牛膝10克,水煎,童便半盅,冲服。
(2)蓖麻子仁20粒,捣碎敷产妇脚底。
胎衣下后,即将药除去。
(3)蛋黄3个,陈醋50毫升,将蛋黄搅匀,再将醋烧开,倒入蛋黄内冲服。
(4)蓖麻子仁40粒,去壳,铁锈6克,合捣,敷足心。
(5)小孵鸡蛋壳5个,共为细末,黄酒送下。
(6)红萝卜缨1把,水煎服。
(7)打籽的萝卜根(俗名仙人头),水煎服。
(8)牛膝15克,葵子3克,水煎服。
(9)当归25克,水酒煎服。
(10)蓖麻子10克,寸香3克,共捣泥,贴肚脐上。
(11)蒲黄6克,用井水服之。
(12)瓜蒌实1个,取子研面,以酒与童子尿各半盅,煎七分温服。
无实用根亦可。
(13)伏龙肝1把,研细末,酒调服。
或令产妇含自己的头发尾于口中即下,可保生命安全。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证型方剂:产后病

中医执业医师妇科证型方剂:产后病产后病1、晚期产后出血(产后血崩)分娩24小时后,产妇产褥期内发生的大出血。
24h.>500ml,止血抗炎气虚——补中益气汤血瘀——生化汤合失笑散血热——保阴煎2、产褥感染感染邪毒——五味消毒饮合失笑散热入营血证——清营汤热陷心包证——清营汤送服安宫,紫雪或静滴清开灵注射液3、产褥中暑暑入阳明证——白虎汤暑伤津气证——清暑益气汤暑犯心包证——安宫或紫雪或至宝丹灌服4、产褥期抑郁症心脾两虚证——甘麦大枣汤合归脾汤肝郁脾虚证——逍遥散淤阻气逆证——癫狂梦醒汤5、产后缺乳气血虚弱证——通乳丹肝郁气滞证——下乳涌泉散妊娠合并病1、心脏病(妊娠32-34周心脏负担高峰)心气虚——养心汤心血虚——归脾汤阳虚水泛证——真武汤合五苓散气虚血瘀证——补阳还五汤合瓜蒌薤白半夏汤2、急性病毒性肝炎湿热蕴结证——茵陈蒿汤湿邪困脾证——胃苓汤肝郁脾虚证——逍遥散热毒内陷证——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3、糖尿病肺热津伤证——消渴方胃热炽盛证——玉女煎肾阴亏虚证——六味地黄丸阴阳两虚证——金匮肾气丸4、慢性肾炎脾虚湿盛证——白术散肾阳虚证——真武汤5、急性肾盂肾炎阴虚火旺证——知柏地黄丸心火偏亢证——导赤散湿热下注证——加味五淋散6、肝内胆汁郁积症(瘙痒,手掌首发,黄疸。
皮疹) 肝郁气滞证——柴胡疏肝散肝胆湿热证——茵陈蒿汤热入营血证——犀角散③产时并发症产后出血血虚气脱证——参附汤瘀阻气闭证——夺命散加当归,川芎妊娠病1、妊娠剧吐(恶阻)冲气上逆,胃失和降诊断: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升高。
停经40天左右剧烈呕吐脾胃虚弱证——香砂六君子汤肝胃不和证——橘皮竹茹汤痰湿阻滞证——小半夏加茯苓汤气阴两亏证——生脉散合增液汤2、流产(胎动不安,可安胎)先兆流产肾虚——寿胎丸气血虚弱——胎元饮血热证——保阴煎血瘀证——桂枝茯苓丸合寿胎丸外伤——圣愈汤难免流产,不全流产,稽留流产(排出胚胎)胎动欲堕——脱花煎胎堕不全——生化汤血虚气脱——人参黄芪汤习惯性流产肾气亏虚证——补肾固冲汤气血虚弱证——泰山磐石散阴虚血热证——加减一阴煎流产感染五味消毒饮合大黄牡丹汤3、异位妊娠(妊娠腹痛,癥瘕)输卵管妊娠最多见诊断:停经史,一侧下腹隐痛或胀痛,常有阴道不规则出血。
治产后病妙方

治产后病妙方治产后病妙方1生化汤【来源】 明·张介宾《景岳全书》【歌诀】 恶露不行生化汤,当归川芎炙草姜,桃仁大枣熟地入,产后诸疾用时多。
【组成】 当归15克,川芎6克,炙甘草1 5克,炮姜1克,桃仁10粒(捣),熟地黄9克,大枣2枚。
【用法】 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2次或顿服。
【功效】 活血化瘀,温经止痛。
【方解】 方用当归、桃仁、川芎、熟地养血活血;配以炮姜温经散寒;炙甘草补中,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能攻能补,逐中寓养,共奏活血化瘀,温经止痛之功。
【主治】 产后恶露不行、腹痛、舌淡者。
可用于产后子宫复旧不良、产后宫缩痛、人工流产术后阴道出血、胎盘残留、胎死腹中、产后恶露不行、产后高热、产后黄疸、产后腹胀、产后泄泻、产后缺乳、产后脱发、产后头痛以及宫外孕、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痛经、不育、阳痿、股外侧皮神经炎、冻疮等病症。
【加减】 如见恶露已行、腹微痛,可去桃仁;瘀血明显,加蒲黄、五灵脂、益母草;小腹冷痛,加肉桂,附子;气虚,加黄芪、党参;烦渴,加麦冬;夹痰,加陈皮、竹沥;便秘,加麻仁、杏仁、肉苁蓉;多汗、不眠加茯神、枣仁、黄芪;烦热,加地骨皮、丹皮;夹食,加山楂、神曲;感受风邪,加荆芥、防风。
【附记】 ①临床经验:产后子宫复旧不良,加红花;人流阴道出血,加丹参、茺蔚子;胎盘残留,去炮姜、甘草,加益母草、三棱、莪术、炒蒲黄;宫外孕,去炮姜,合桂枝茯苓丸;产后高热,加清热解毒之品,或合桂枝汤;产后黄疸,合茵陈蒿汤;产后腹胀,加酒军、芒硝;产后泄泻,加党参、白术、扁豆、莲子肉;产后缺乳,加王不留行、通草、瓜蒌;产后脱发,加首乌、黑芝麻、柴胡;产后头痛,加柴胡、牛膝;子宫肌瘤、子宫肥大症,加三棱、莪术;痛经,合失笑散,加益母草等。
②凡脾胃虚弱、心火素亢、肝阳横逆、阴虚内热、冲任固摄无权所致下血块以及产妇感受一切温暑时邪所致病症,忌服。
2生化汤【来源】 清·傅山《傅青主女科》【歌诀】 恶漏不行生化汤,归芎桃仁炙草姜,兑入黄酒童便服,效如鼓之应桴响。
产后疾病的中医外治法

1.治产后发热:取荊芥、防风、紫苏叶、陈艾叶、葱白、生姜各10克。
将上药加水2000毫升,放入药罐中,浸泡10~15分钟,水煎取汁,倒入浴盆中,先熏双足心,待温度适宜时再洗浴双足。
每天1剂,每天2~3次,每次10~20分钟。
可疏风解表,祛湿止痛。
2.治产后恶露不尽:取益母草、红花、桃仁各100克。
将上药择净,共研细末,装瓶备用,使用时每次取药未10克,用黄酒调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1次,连续用药5~7天,腹痛可止。
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3.治产后小便不通:取生半夏15克,大蒜2瓣,共捣烂为稀糊状,外敷于肚脐及关元穴,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而后用热水袋热敷,当感到热气入腹时,即可有尿意,一般用药1~2小时即效。
为巩固疗效,可保留12小时。
可温阳化气利尿通小便。
4.治产后遗尿症:取黄芪、金樱子、五味子各30克。
将上药的择净后加入清水2000~2500毫升,浸泡15~20分钟,水煎取汁,放入浴盆中,先熏双足心,待温度适宜时足浴。
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每天1剂,可健脾补肾,收敛固涩。
也可用吴茱萸10克,研为细末,用清水适量调为糊状,外敷于肚脐处,敷料覆盖,胶布固定。
每天换药1次,连续外敷3~5天。
可温止遗。
5.治产后便秘:取大黄15~20克。
将大黄研为细末,用米醋调为糊状,外敷于肚脐窝内,敷料覆盖,胶布固定,连续贴敷用药12~24小时,一般用药1次即可見效。
可清热消积,导滞通便。
6.治产后外阴水肿:取栀子100克磨碎,装入500毫升无菌瓶中,用食用白醋约300毫升浸泡,1天后即可使用(浸泡时间越长,效果越好)。
外敷前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会阴,将栀子醋浸润小块无菌纱布后,用醋纱布(以不滴水为宜)敷于外阴水肿处,每次30分钟,每天2次。
可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消肿止痛。
7.治产后乳房胀痛:取芒硝500克,平均分成2份,分別装于布袋中,固定于双侧乳房上,潮湿更换。
治疗母猪产后疾病中药处方八大法则

治疗母猪产后疾病的中药处方八大法则
一、母猪乳房炎
方1,蒲公英15克、王不留行10克,共硏细末,黄酒、红糖为引,开水冲服。
方2,柳叶、白前各250克(鲜品),威灵仙100克,煎服,以黄酒为引。
方3,水杨柳200克、威灵仙25克,水煎服。
方4生烟叶或羌活适量捣泥醋调敷乳房部。
二、母猪子宫炎
方1,鲜韭菜子120克硏末,拌饲料内喂猪。
方2,新鲜艾叶200克(干品减半),加清水2500毫升,煮沸20分钟,过滤候温,用灌肠器或100毫升金属注射器反复冲刷阴道。
方3,车前草90克,相思藤90克,土茯苓、野菊花、蒲公英、土萆解、金钱草各60克,紫花地丁45克,煎汤侯温内服。
三、母猪难产
方1,榆树(二层)白皮90克、麦麸30克,将榆白皮煎汤,放入麦麸,让猪自食。
方2,无患子(树皮),煎水冲莲藕叶(烘焦硏粉)和人头发(烘焦硏粉)内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 、 味子 ; 五 气虚 无 力通 调水 道 , 而致 小便 不 通 者 , 宜 补 治
气 升清 、 气行水 , 化 可将益 气养 阴药 与渗 湿利 水药 相伍 , 使 利 水不 伤 阴 , 气 不 留邪 , 如补 气 通脬 饮 ; 虚发 热 者 , 补 方 气 治 宜益气 升 阳 、 甘温 除热 , 常用 人参 、 白术 、 黄芪健 脾 益气 , 配伍 柴胡 、 升麻 升 阳举 陷 。 补养 阴血 为重 者如 : 失血 伤津 , 阴虚风 动而 致发痉 者 ,
点 , 有一 定的 临床 指导 意义 。 具
1 产后 病 的病 机特点
清 代著 名妇科 专家 傅青 主云 :凡病 起于 血气之 衰 , “ 脾 胃之 虚 , 而产 后尤 甚 。” 此 , 产后 病 的治 疗 , 人 主张 因 对 前 “ 补气血 为先 ” 大 。然 气血之 虚 , 轻重缓 急之异 , 气药血 有 故 药, 当有主 次之分 。 补 气为 先者 如 : 因产 时或产 后 出血过 多 , 气随血 脱 , 而 致 产后 血晕 者 , 治宜 益气 固脱 , 用大补 元气 的人参 , 常 配伍
产妇 在新 产 后 及产 褥期 内发生 与 分娩 或 产褥 有 关 的
大虚之大 则
疾病 , 称为“ 产后病” 。由于产后气血骤虚, 加之胞宫脉络受
损 , 液 离经 成瘀 , 血 使得 产 后病 的发 生发 展 与 治疗 用 药具
回阳救 逆 的附子 , 参 附汤 ; 虚冲任 不 固 , 方用 气 而致 恶露 不
绝者, 治宜 补气 固 冲 , 常将 益气 健 脾之人 参 、 芪 、 黄 白术 , 与 止血 固冲之 阿胶 、 叶 、 艾 益母 草等 同用 ; 虚而 致 汗 出不 止 气 者 , 宜补 气养 阴 、 治 固表 止 汗 , 用黄 芪 、 常 白术 、 地 黄 、 熟 麦
临 床 研 究 与 经 验
趔
’
哮 詹 隧学稚
2 2年 01 第 1 卷 3 第 3期
产后病 组方用药规律 与特色探讨
文 乐兮 , 飞跃 魏
( 湖南 中医药大学 , 湖南 长沙 4 0 0 ) 12 8 摘要 产后 “ 多虚 、 多瘀 、 易寒、 易热 ”故 产后 病治疗重在补虚化瘀祛邪 , , 产后调养 以药膳 为佳 。纯补纯攻均非产后病 所 宜, 因为补虚有留瘀之弊 , 化瘀 有伤正之 忧。 补虚 当以气血为重 , 气血之虚 , 轻重缓 急之异 , 然 有 故用药须分主次。 攻邪务 辨邪之属性 , 守平和。化瘀不但要善于选用既能活血, 谨 又能兼顾脏腑生理解剖特点的引经报使 药物, 而且应注意攻逐不能
治 宜育 阴养血 , 风止 痉 , 用 白芍 、 息 常 阿胶 、 甲 、 甲 、 龟 鳖 麦
发热、 产后 恶 露不 绝 、 产后 抑郁 等 。其次 , 气 、 血俱 伤 , 元 津
腠理 疏 松 , 成所 谓 “ 形 产后 百 节 空虚 ” 此 时生 活稍 有 不 慎 ,
或 调摄 失 当 , 受 寒 热之 邪 , 仅 寒 凝 热 灼 成瘀 , 且 可 感 不 而 致气血不 调 , 卫失 和 , 营 脏腑 功 能失 常 , 冲任 损 伤而 变生 产
要得矣 。”《 (妇科 精华 ・ 粹言 》在 结合病 情进行 辨证论 先哲 )
治 的前 提下 ,选 方 遣药 尤 应 注重 产后 多 虚 多瘀 的基本 特 点, 正所谓 “ 拘于产 后 , 勿忘 于产后 ” 勿 亦 。
21 立 足 气 血 之 虚 .
有一定 的特殊 性 。 总结归 纳产 后病 的组方用 药规律 及其特
常见 的产 后 病有 : 产后 血 晕 、 后痉 病 、 产 产后 发 热 、 产
后 小 便 不通 、 产后 小便 淋 痛 、 后腹 痛 、 产 产后 身痛 、 产后 恶
露 不绝 、 后 汗证 、 产 缺乳 、 后乳 汁 自出 、 后抑 郁 、 后血 产 产 产 劳等 。 产 后病 的病 因病机 无外 虚 、 实两类 。其 虚包 括津 血耗 伤 和元 气受损 。由于分 娩用力 、 出汗 、 创 和 出血 , 产 亡血 伤 津 在所难 免 。阴血暴 亡 , 阳浮散 , 虚 变生他 病 , 易致 产 后血
后诸疾 。
冬 、 黄等 配伍牡 蛎 、 地 天麻 、 钩藤 ; 虚 阴亏 , 脉骨 节失 养 血 经
而致 身痛 者 , 治宜 养血 滋 阴 , 络止 痛 , 通 常用 当 归 、 熟地 、 白 芍 配伍 鸡 血藤 、 艽 、 断 、 仲 、 寄生 、 活 ; 阴虚 火 秦 川 杜 桑 独 若
太过。产后用药, 还应注意解表 不可过 于发汗, 攻里 亦当削伐有度 , 清热慎 用芩连, 温里谨投桂附 , 消导之品不可重用。
关 键 词 产后 病 ; 方 规 律 ; 药特 色 组 用
中图分类号 : 2 6 R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6 10 5 (0 2 0 — 0 7 0 1 7 — 2 8 2 1 )3 0 6 — 2
晕 、 后痉病、 产 产后 发 热 、 后 大便 难 、 后 小 便 淋 痛 、 产 产 产
后 血 劳等 。同时 , 由于 分娩 是 一个 持 续 消耗 体 力 的 过程 ,
门冬配 伍煅 牡蛎 、 小麦 等 , 浮 方如 黄芪 汤 ; 气虚 失约 而致 乳
汁 自出者 , 治宜 益气 补血 , 以 固摄 , 佐 可用 补 中益气 汤加 芡
元 气 因此 损 伤 。若 产 程 过长 , 时用 力 耗气 , 后操 劳 过 产 产 早 , 失 血 过 多 , 随 血耗 , 或 气 而致 气 虚 失 摄 , 任 不 固 , 冲 可
致 产后 小便 不 通 、 后 恶露 不 绝 、 后 乳 汁 自出 、 后 汗 产 产 产 证 、 后 发热 、 产 产后 血 劳 等 。其 实包 括瘀 血 内阻 和外 邪 内 犯 。分 娩创 伤 , 脉络 受损 , 溢 脉外 , 经成 瘀 ; 胞衣 残 血 离 或 留 , 血 内阻 。瘀 血 停滞 , 血 为病 , 瘀 败 可致 产 后 腹 痛 、 后 产